1 ) 戏终归是戏 现实生活中没那么多喜剧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觉自己好像下个楼随便买张彩票就要中个500万大奖了,前提是我还要欠着房东好几个月房租,银行存款为负,天天泡面吃到吐。人生跌至谷底的时候突然有一大袋钱砸在脑袋上,这感觉该是有多励志?
太过喜剧的人生,就像是中六合彩头奖,总是能听到新闻在说,身边却从来没有这样的人存在过,简直就跟能见到鬼的概率差不多。电影要是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话,早就在李可乐入狱后就提前结束了,没错,现实是,这是场悲剧,小人物单纯可爱地追求理想,却无奈生活窘迫最后为了利益误入歧途,等到迷途知返之时却是锒铛入狱之时的悲剧。
喜剧性的结尾无疑是打着“心灵鸡汤”名号的“迷魂药”,明知现实是那么多坎坷,那么多险阻,那么多无奈,却依然摆出一幅美好人生蓝图出来让你觉得人生最终会是甜、最终会是幸福的模样,让你好生不要那么难过,一切苦难都会有个尽头似的,于是剧情就突然间让这个人生遭遇不幸的男主角中个头奖,以与普罗大众聊以安慰,就像中奖的正是同样为小人物的自己那样,能引起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让人为之十分很非常感动。当李可乐得知自己原来就是土豪的孙子时,连我都想大呼一声:“妈,原来我是有钱人!我真的太他妈感动了!”。不正一个韩剧结局的套路嘛?老让人沉沦在剧情里YY,反倒不健康了。
现实终归是现实,没有那么多婚姻家庭都可以由始至终都幸福美满、没有那么多苦逼创业者最终都能够志得意满、没有那么多初恋情人始终如一地相互守候、没有那么多癌病晚期患者最后能够被完全治愈,当然更没有那么多社会基层小人物能够一夜暴富。电影里的男主角就还好,他一开始只是帮人找孙子,中间一段只是装孙子,由头至尾没有做概率微乎其微甚至不可能的孙子梦,他仅仅代表着现实生活中万万千千追求梦想的创业人,或开始时经历低迷,或走过捷径,或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当中坚持自我,抑或可能迷失自我,但最后还是要懂得找回自我。即使到头来是一无所有、狼狈不堪,也要找回人生的初衷。
男主角的性格刻画倒是好,属于典型的乐观自信、风趣幽默的暖男型,女警官在他千金散尽、判罪入狱后仍然会爱上也是合情合理,即使最后让他好命到当上了土豪的好孙子,也权当作是给这种“好男人”的纯福利罢,好引导社会基层小人物:喏,要做就做哥这种坏坏的好男人,这是妹子、票子都能搞到手的基本条件。
戏,终归是戏,是生活个别现象的放大表现。戏里的梦終要醒,回归并忠于现实你才能脚踏实地地去做真正可实现的梦。在人生步伐稳健不变的情况下,随便中个几百万只是锦上添花的平常事。
2 ) 向疯狂系列电影致敬吗
武林外传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国内电视剧,它是情景剧里面做的最成功的一部,配合吸引人的武侠江湖元素,深深的吸引一大批观众,也造就了李可乐的主人公喻恩泰的成名。在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凑着喻恩泰的大名,想去电影院欣赏一把,但发现这部电影的排片量很少,时间也很短,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去看,所以一直没有机会欣赏。直到今天在网络上找到可以下载版(这就是国内现状,虽然监管不力导致艺术创作动力下降,但还是对有些不想花电影票钱的我们是个很大的福音),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看得有点莫名奇妙,听着四川口音的故事怎么发生在云南,而且主要人物性格有很多矛盾,没有把故事讲清楚,剧情就发生了关键性的改变,女警官怎么就喜欢上了李可乐,李可乐怎么最后屌丝逆袭成为了富孙子,看的我有点一头雾水。所以整个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快进在50分钟左右就看完了,生病在家疗养就写篇小文吐槽一下下。
宁浩导演的疯狂系列电影前几年着时火了一把,运用大量黑色的幽默和有趣的讲故事方法,把一个个人物构造的很有特点,捧红了黄渤让他蹿至一线影星水平,加上最近的无人区这部电影更是精彩之极,西部片的意味,犯罪暴力情节环环相扣,虽然经过电影审查时波折很多,也修剪多次情节,丝豪不影响它的精彩。
李可乐寻人记很多情节都有向宁浩作品的借鉴,比如中间穿插搞笑黑帮的交易情节,完全是向疯狂电影的致敬啊,只是李可乐这部电影的剧本太差没有把很多故事转折的情节没有交待清楚,让很多人看了觉得少了一点什么东西,是导演的功力不行,还是投资不够?总体来说电影比较失败,票房差也就不足为奇了。
3 ) 《李可乐寻人记》:为何都想“装孙子”?
《李可乐寻人记》:为何都想“装孙子”?
在举国上下畅谈“中国梦”的大背景下,电影《李可乐寻人记》开始讲述一个亿万富翁的“寻孙梦”,由于金钱、利益所使,很多人都想成为这个富翁的孙子,又是从另一个层面讲述了一部分想当“孙子”的“孙子梦”。
富翁要圆“寻孙梦”为何都想“装孙子”?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寻人启事,可见亲人失散后的找人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话题,以此为题材的电影也是生活的缩影啊。
影片中的庄亦归先生(林栋甫 饰)不仅是亿万富翁、前国军少校,还是现马来亚船王、拥有大型鸡场的“鸡王”,因为身患重病时间有限,所以他想在有生之年找到自己的“孙子”,而男主角李可乐(喻恩泰 饰)所开的“灯火寻人”公司接下了庄先生的这笔“寻孙”大单,搞笑与幽默开始从“寻孙”拉开帷幕。
李可乐和他的四个“死党”,看着照片,相互比对,还相互盘问家族史,都在异想天开的想着美事,看自己会不会是庄富翁的“孙子”。后来,开始拿手镯当做线索到处宣传找手镯,结果有很多市民拿着手镯来让辨认!更不可思议的是,还找个人假装庄富翁的“孙子”。
这足以证明,不仅是“灯火寻人”公司的员工想当富翁庄老爷的“孙子”,很多市民都想当“孙子”,更是有人借机钻空子,打通各种关系,通过各种手段来让一个“假孙子”变成了“真孙子”。他们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为了名与利、家业和财产。
在现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当官的、从商的等稍微有点地位、有点名气、有点财气的人都会认一些“干女儿”、“干儿子”,实际上就是变相的情妇与男妓身份,说难听点,其实就是一个可以泄欲的工具。这些人你有占有欲,他有虚荣心,你为了刺激,他为了利益,总之,在这张关系网中都各取所需,自乐不已。而本片中都想当“孙子”,还用冒牌货来“装办孙子”,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庄富翁的钱财!
骑着驴找驴,人最容易迷失的是自己!
当然,“干爹干妈”、“干儿干女”这层关系并不是全如上文所说,有那种裙带关系。其实,在我们乡下这种关系很正常,也很普遍。但大多都是三里五村的,家里人都很熟悉、关系很好才认做“干亲”。这种关系其实在我们当地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亲情的扩展与延续!
电影中庄富翁急于“寻孙”,其实是一种亏欠,是让这种亏欠的爱在他离世后得到延续,所以他愿意花重金“寻孙”。但是,这种亲情却被很多人误会了,被坏人利用了,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孙子梦”,为了圆了庄富翁的“寻孙梦”,竟然找个假的来“装孙子”。
虽然利用了DNA检测,结果显示吻合,但是却是动了手脚,玩起了欺诈。钱是骗到了手,但纸终究包不住火,还是暴露了。
不法分子好不容易实现的“孙子梦”破灭了,而李可乐所办的寻人公司因为涉嫌欺诈而被封,李可乐也被关进了大牢。可喜的是,庄富翁的手下在处理李可乐的所有物品是,发现了一把古琴,而这个古琴正是庄老爷很为熟悉的信物。
打开后,才看到那琴以及琴箱最下面的那个手镯与相片,真相大白,原来李可乐苦苦帮庄富翁找的那个“孙子”竟然是自己!
最后,李可乐实现了“孙子梦”,成为庄富翁的“真孙子”,其实,人最容易迷失的是自己,真正需要找的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至此,本片主题上升到新的高度!(文/常有才)
4 ) 其实,所有的经历都是在找寻自己。
在罗湖上班的时候,每次下班坐地铁都会看到这部片子的广告宣传,一开始还以为是部话剧呢。去电影院本想看《霍比特人2》的,去得太晚,这部片子长达三小时,遂放弃,选择了《李可乐》。
贯穿整部的四川话,标准倒是标准,可作为一个非四川人,开始总是有些难以适应,甚至看不明白到底在演什么,并且一度以为女警只是个小小配角。
好吧,其实我就是把它当成下班后释放压力,调剂生活的喜剧片来看的。有两个小触动:一是李可乐在风风光光得到五百万的重酬之后,被发现原来只是作假,再一次变得一无所有,甚至无家可归,于是只能睡在车上,这时前女友老家的小学校长打来电话,他犹豫过,最后还是咬咬牙把钱捐了。
二是李可乐在被邀请回小学升国旗的时候发表的那段话,我只记得这一句:我现在才发现原来我找了那么多的人,其实都是在找自己。
人生际遇这个东西,常让人大跌眼镜,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艺人名媛。但也许有些品质,不管你变成何种身份,它依然存留在你心底的深处。
其实何止找人是在找自己,我常以为我们工作、读书、旅行甚至于谈恋爱都是在不断地观照自己、认识自己,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并且完善自己。
PS:其实谭卓还是挺漂亮的,感觉她像是郝蕾、徐静蕾还有陈妍希这几个人的结合。
5 ) 中国电影中的故意煽情
情感,很纯粹,是一个人最本真的体现。感动,也不是一刹那的万千思绪涌上心头。现今,似乎每一部电影都朝着最大限度牵引起人们最细腻的感情前进,而一些观影者也为那些赚走自己眼泪的作品拍手叫好。所以就出现了为了达到观众感情需要,增加飙泪场景的故意煽情桥段。这种引导下的“硬催泪”,并非发自肺腑,落泪也不是宣泄难以抑制的感动。但是面对电影中的人物生死离别、撕心裂肺的哭喊时,想必没有人不落泪。可是,剧中的情感不是如品茶般慢慢浸入人们心中。这种刻意的煽情,真的对影片的主题亦或是叙事起到很大作用吗?且看《李可乐寻人记》中是如何处理的。
《李可乐寻人记》中最大的情感主线应该是李可乐和警官康红的爱情。和其它爱情电影不同,这部影片的基调很大程度上定格在了喜剧层面,剧中搞笑的情节点不尽其数,所以这份爱情又带了一份特殊的戏谑。这种喜剧气氛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人物的自嘲与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讽刺只不过皮毛,无关痛痒。称其为黑色幽默也太过牵强,因为它实在比不上《黑炮事件》中强烈的讥讽。大家一笑而过之后就如过眼云烟,有谁会去思考?剧中的两人因为追尾相遇,一个是义正言辞的警察,一个是油嘴滑舌的即将破产的寻人公司的CEO,两个看似互相不搭的人开始了一段啼笑皆非的爱情。
剧中两个人亲密的开始时在李可乐因为参与装孙子事件最后破产居住在康红的姥姥家。由此开始,两个人的情感才走上正轨。康红的情感其实在一个层面上也代表了观众的情感。当康红陪同李可乐参加由他捐献的希望小学落成典礼,听到李可乐找到他自己的那番话时,她落泪了。镜头将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唱国歌时,每一个孩子天真的笑脸展现给观众,这个场面本就会引起大家的爱怜。其次,加以对白和音乐,观众的情感便会刺激到。第二次是李可乐在审问室自己的那段内心诉说,观看室里的康红哭了。通过喻恩泰的落泪自述、康红的“死亡”以及伤感的音乐来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剧中能引起观众情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最重要的便这两个,特别是第二次情感点让人难以接受,逃避不了故意煽情的嫌疑。那段和前面的情节联系并不太紧凑,可以说从李可乐逃跑倒进坑内就开始了为这段煽情做准备。明知道怎样都不可能逃出警察的追捕,可是为何还要逃跑?坠坑后两个人的对白也显得太矫揉造作。正如前面所言,这种情感并不是自然而然使观众逐渐积蓄,非真情实意。
结局也并非出人意料,倘若是一个悲情的结局,似乎就和整个影片的基调难以契合,当然这样也让人略感失望。其实有时我们所想要的便是这种心理落差感。比如另一个家庭剧《阳光小美女》,当剧中的小美女在跳钢管舞时我们都以为她可能要破茧成蝶,赢得比赛,这个家庭最后能从之前的一切不愉快变得圆满,可是结局是她们被赶出了现场并且不能参加比赛。这种情感失望会让我们更关注她们最后的何去何从。
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得到了一个美好的结局:李可乐从找孙子,装孙子到最后成为了真孙子,收获了财富,也得到了爱情;一切都如笑声那般甜美,可是一笑而过之后,我们什么也没有记得,能引起我们谈论的莫非只有那句:如果我没有丢了你,我愿意带你看最美丽的风景。
6 ) 李可乐寻人记:剧情牵强
前几天去效游在车上看了点,觉得有点意思,主要还是因为讲四川话,决定回家后就下来看看,可结果还是失望了。
第一个失望,女警官要查李可乐,竟然跑到百度上查,我一下就醉了,于是选择了快进;
第二个失望,川渝女人的放荡和贪慕虚荣又再一次被搬上银屏,虽然说在全国各地干“那行”的确实是四川女人最多。
第三个失望,不管剧情发展到哪,李可乐总能遇到女警官,难道这世上就只有她一个警察吗?所以说情节太牵强了。
综合以上等等,我没能把这片子看完。
PS王澜霏是要比女警官漂亮
前半段有种疯狂的石头的感觉。本来想3星的,可那个女警察实在太2了,所以减1星。
缺点儿什么
和霍比特人一天,有勇气。
除情节有点不太合理 其实还算不错
要什么没什么
我看的是四川话版的,可影片里到处是昆明市五华区。不知道是不是迟到的缘故,看下来有点不知所谓。【找自己】这种中心思想其实不用一直说的,这样反而让人反感。除了搞笑,假脸和漏洞也很扎眼。一星给影院的苏打水
重庆话+小清新,我觉得挺欢乐的呀。只是后面开始苦情,就不好玩了,李可乐也不潇洒不扯皮了。
很多人一看这海报和名称就不想看。我看过李大眼的原著小说,非常喜欢。所以比较期待。而电影还真没让我失望。居然把信息量很大的小说故事在90分钟内讲完了。喜剧元素就像《疯狂的石头》那样有诚意,比较好看。谭卓特别美。只可惜由于审查的原因删掉了地震和讽刺豆腐渣校舍的剧情。太遗憾了。三星半鼓励
没有预想的出色,但是愿意给四星,因为它的身上第一次没让我看见中国小片的山寨气质,主演的表演很踏实,很稳重。
喻恩泰 和 谭卓 我很喜欢,一人一星。剧情太稀烂了
剧情拖沓生硬,台词苍白无力,为了方言和秀才给三星。
我只能说李可乐运气真好!
秀才演技爆发。仔细看其实谭卓挺可爱的。
方言电影,屌丝生存。快节奏视听语言,台词段子化。后面三个房间左右横移太抄《疯狂的石头》了吧
看到那么多煞笔因为片名和国产就打一星,所以我毫不犹豫打五星
看前半段 想给4星 再往下看 最多只能是3星了
一开始还可以 后来的剧情就纯属俗套加扯淡了
竟然还有喷片名的哈哈哈笑死我了!
晚上无聊实在不愿看北爱只得选择偏门的可乐,看的还挺开心,叫什么,略显浮夸的演技。其实还是屌丝逆袭白富美的故事。
经常弄无聊的温馨无益于提高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