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润发周星驰成龙杀进贺岁 2012贺岁档重现“两周一成”盛况
传说中的末日年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离奇事件,比如“劫匪抢飞机能遇见警察”、“球员在欧洲杯上能激情地把球往自己球门里踢”等等,当然离奇的事儿一大堆,最离奇的还要属今年的电影贺岁档,也许连上帝都嫌弃上半年平淡无奇的华语电影了,于是在年尾特别安排一个空前热闹贺岁档大战。自从博纳老总于冬宣布由王晶导演,周润发、黄晓明主演的《大上海》杀入贺岁档之后,影迷们惊喜的发现再加上同期上映的《除魔传奇》(周星驰导演)和《十二生肖》(成龙导演),2012年的贺岁档竟然重现了港片黄金年代“两周一成”票房争霸的盛况,如此形势下《大上海》又能否如王晶所愿顺利突围,令人期待。
“两周一成”90年代称霸香港影坛 三位大佬贺岁档轮流加冕
“两周一成”这个说法到底是谁先提出的现在已经无从考究,顾名思义它指的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影坛最叫座的三位大腕儿:周润发、周星驰、成龙,整个90年代,香港本土贺岁档一直被他们三分天下,别人根本没有办法闯进来分杯羹,那时候刘德华、李连杰、梁朝伟的票房号召力根本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换种说法就是那些年香港票房最好的电影几乎都出自这三位名角儿之手。
《大上海》确定档期之后,导演王晶在微博上回忆1991年他与周星驰、刘德华合作的《整蛊专家》和《纵横四海》(吴宇森导演,周润发主演)、《飞鹰计划》(成龙自导自演)在贺岁档票房争霸的往事,王晶说当时三个电影都说自己赢了,实际上那一年的赢家是成龙,《飞鹰计划》票房进账超过3900万港币, 而《纵横四海》和《整蛊专家》则分别以3300万港币和3100万港币位居二、三席,不过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两周一成”的格局正式形成,这出香港影坛的“三国演义”以N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数字开创了一个时代。
1992年的贺岁档,周星驰的合家欢喜剧片《家有喜事》、成龙的贺岁动作喜剧片《双龙会》和周润发主演的喜剧片《我爱扭纹柴》狭路相逢,这一年的最勇者从成龙换成了周星驰,《家有喜事》票房狂收4899万港币,这个数字领先了《双龙会》1577万港币,领先了《我爱扭纹柴》1252万港币。值得一提的是92年算是星爷名副其实的丰收年,这年他还拍出了《审死官》、《鹿鼎记》系列、《武状元苏乞儿》、《逃学威龙》、《漫画威龙》等一部部让影迷津津乐道的经典作品,票房尽皆大卖,喜剧之王称霸香江。
1993年由于盗版猖獗等原因,港片世道开始下滑,香港的制片公司仅余嘉禾一家,邵氏、新艺城、德宝等公司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本港票房大幅度缩水。这年的贺岁档也从“两周一成”的票房争霸变成了“一周一成”的擂台PK,该年度发哥没有任何作品问世,唯一的动静也就是跟吴倩莲拍了支名表的广告,因为此时他已经考虑去好莱坞发展。这年贺岁档的作品是周星驰的《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和成龙的转型之作《重案组》,最终《重案组》仅以2746万港币的惨淡数字胜出,还领先了《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230万港币,港片衰落,可见一斑。
1994年的贺岁档又恢复了“两周一成”三分天下的情况,这一年的贺岁档票房数据也有了一定的回升。其中最惊人的莫过于王晶和周润发合作的《赌神2》轻松打破了香港开埠以来的影史票房记录,取得5200万港币的佳绩,分别领先成龙的《醉拳2》与周星驰的《破坏之王》1103万港币和1600万港币,由周润发主演的另外一部作品《花旗少林》也拿下了3700万港币的好成绩,但这些喜人的数据也仅可看作是一次回光返照,并未扳回港片没落的大势。
1995年“两周一成”贺岁档三分天下的格局结束,这年发哥拍完了离港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和平饭店》,该片选在4月份上映,最终仅收获了2400万港币,但这个不理想的数字还是排在了当年的本港票房排行榜第七位。这一年贺岁档称雄的电影是成龙远赴美国拍摄的动作片的《红番区》,一举拿下了5691万港币的惊艳成绩,继《赌神2》之后再度打破了香港本土的票房记录。这年贺岁档第二卖座的作品是徐克执导的喜剧片《满汉全席》,香港本土进账3111万港币,虽然也算理想,但还是与《红番区》的票房数字整整差了2580万港币。居于第三、四席的是刘镇伟跟周星驰合作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和《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 ,虽然单片票房都仅有2000多万港币,但上下两部电影加起来收获了4600万港币,但《大话西游》的投资超过6000万港币,所以葡萄虽然拍出了此生最引以为傲的无厘头喜剧电影,但还是赔了。
总而言之,“两周一成”大放异彩的时代,也是香港电影最好的时代,95年之后港片一年不如一年,所以“两周一成”也成了港片死忠们最后的美好回忆。
从《追女仔》到《赌神2》 王晶周润发成“最佳抢钱拍档”
《大上海》是王晶和周润发相隔8年之后再度合作的作品,这俩人此前曾有四度合作,令人惊奇的是这四度合作次次都是票房大卖。1987年,王晶找周润发拍了一部戏仿《英雄本色》的喜剧片《精装追女仔》,狂收2100万港币。2年后,王晶让周润发梳起奔头,穿起西装,把他塑造成靠几张扑克牌就能“君临天下”的赌神!结果他们真的“赌运”奇佳,疯狂吸金超过4000万港币,又过了6年,港片低迷,王晶让赌神发哥重出江湖,票房居然突破5000万港币,轻松打破香港开埠以来票房记录。
王晶和周润发确实称得上是一对“最佳抢钱拍档”,这俩人一个懂得观众心理,知道该怎么让观众开口大笑,另一个不仅放得下身段敢挑战各种角色,而且气质百变,从痞子到赌神,无所不能,俩人合作的电影也确实具有上乘的卖相。再说《大上海》,这部作品题材回归到黑帮片,基调走的又是喜剧路线,这些都是王晶的拿手看家功夫,发哥也早已是影迷们心中的江湖教父,再加上“两代许文强”齐聚上海滩的看点一开始就让电影没有曝光任何重磅物料的情况下未映先热,引起媒体和影迷关注,上海电影节的红毯上摄影记者们差点为这两代上海滩大佬挤破栅栏,所以这对“最佳抢钱拍档”的最新作品卖相也称得上不落俗套。
2012贺岁档风云莫测 《大上海》能否杀出重围
虽然现在都说2012年的贺岁档阴差阳错下重现了“两周一成”的格局,但这其中实在存在着很多变数,比如据某业内人士透露周星驰导演的《除魔传奇》能不能在今年上映还是个未知数,还有前段时间充满话题的动作片《特殊身份》一直未公布正式档期,据了解这部“甄功夫”的力作也有可能考虑做今年贺岁档的“程咬金”,所以目前可以确定的信息只是《大上海》将和《十二生肖》正面PK,这两部电影一个是黑帮喜剧,另一个是动作喜剧片,各具绝佳卖相和不俗看点,再加之双方震场的大腕儿也都是顶级巨星,群雄逐鹿不管电影的宣传做的如何碉堡,最终依靠的还是电影的质量和口碑,《大上海》能否突围靠的还是实力。
不过看到港片黄金时期的这些前辈在这个年纪还依然打拼着,影迷心中难免悲喜交加,喜的是这些偶像依然可以为我们奉献更好的作品,悲的是影坛新人青黄不接,真正具有叫座实力的还是那些前辈,所以无论《大上海》能否突围,像发哥这样的电影人都是可敬的。(打星瞎打的)
2 ) 我就是来夸吴镇宇的!
有剧透,慎入,亲
20121221 UME国际影城 华星 18:00 票价:70元
我是多羡慕那些提前观看《大上海》的媒体和影评人呀,看看人家不但能提前观影还能得到商家送的ip的壳啦、U盘啦,抱枕啦,台历啦,每每看到人家在微博炫耀这些“福利”,我就很不争气的两眼馋得烁烁放光,你有没有呢?
咱没那门路,想支持一下自己喜欢的吴镇宇,就只能等到电影正式上映,于是提前买好今天下午首映的票,于是安心的在这天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祝吴镇宇先生,生日快乐。
在《大上海》里,你打算预期看到什么呢?
我就很简单,我就是冲着吴镇宇这个大反派去的,在我眼中他是个很会演戏的香港演员。因为简单所以就很知足,除了我觉得吴镇宇戏份太少外,老吴的表现令人满意。你想看坏人吗?好吧,据说,坏人就是吴镇宇演的那样,从服装到发型到步态到语气(对了,这个是配音的功劳),最典型当然是老吴招牌式的眼神,为了坏而坏,老吴演得不错。
But,But,我喜欢这个小单词,经常能使问题变得非常有趣。
谁能告诉我,茅载为什么这么坏吗?这个貌似成大器生命中的魔鬼,开始为嘛救成大器,后来为嘛派人去北平杀他,为嘛又在督军面前救他,而后为嘛帮他离开轰炸前的上海,最后为嘛又盼着成大器从香港回到已经被日军占领的上海滩?就为了最后被成大器一枪,不对,应该是多枪毙命。。。。。。。。。。???嗯,可能咱学问不够,领悟不了太高深的逻辑关系,哪位高人给在下解释解释呢?鞠躬感谢。
嗨,要我说,最简单的答案就是。。。。。茅载看上了成大器,还是一见钟情那种(因为一见钟情最盲目最无解),茅载爱他却得不到他,很气愤成大器身边女人一茬接一茬的,还有个死忠林坏,于是因爱生恨了呗。一会儿救他一会儿害他一会儿又勾引他,多欢快的小两口呀,就像戏外吴镇宇与周润发,原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嘛。所以,这部戏还不如叫做《大哥和他的四个女人》,第四个是吴妈,最有心计最会吃醋最狠毒最倒霉的。。。。。。。。(噗,这里面都能看出基情,刘伟强、王晶一定恨死俺啦。。)
成大器据说是上海滩的流氓,嘿嘿,发哥,对不住了,我真心没看出来您有流氓样,再说您也没干什么流氓事呀?(总不能说喜欢戏子、抗日是流氓行为吧?呸呸,我嘴贱。)发哥,您老的形象实在是太得体大气了,骨子里还透露出来淡淡的优雅,我喜欢这种文人气质的帮会老大,至于您戏中自称为流氓的台词,我就当您口误啦。我就搞不懂为什么帮会大哥就一定是流氓出身呢?为了向杜月笙身上靠。。。。。
发哥是香港甚至华语圈都屈指可数的大大的偶像,是无数业内人士心中的神。既然已经被誉为神人,就要有仙气。我真心喜欢银幕下的发哥,那个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雍容华贵、笑看风云、嬉笑怒骂的发哥。那个在颁奖典礼上气场惊人、那个在香港坐地铁、那个从来都微笑与人合影、那个在现场与每一位工作人员握手、那个搞怪让朱军也一同下跪的发哥。发哥如此的江湖地位,如此亲民,却又让人感觉他不装,他很真诚,的确令人心之向往。
至于演技嘛,反正我看见了我想看见的周润发,至情至性、敢爱敢恨、挥枪杀敌,有深情凝望有痛哭流涕有心如刀割,至于上述情况的合理性,管他呢,这年头谁还关心这些呢。我去电影院不就是为过瘾吗,发哥完成任务啦。
教主黄晓明戏份可真不少,我看他的电影、电视不多,无非是几集神雕、鹿鼎记和风声。不知为嘛这么多人诋毁他,可能就是爱得越多恨的也越多吧。对于教主印象深刻的居然都是些花边,尤其是有关身高的,据说百度身高吧就是因他而成立的。很搞是吧?就算你有180厘米又能怎么样呢?170厘米很丢人吗,那些伟大的演员都不高呀,比如Dustin Hoffman、Robert De Niro、梁朝伟、宋康昊,那些帅哥Tom Cruise、James Spader、Robert John Downey Jr也都1米7几嘛,浑身有戏了,自信了内心强大了,外貌、身形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女演员里,我最喜欢袁立,那才是大哥的女人的样。那轻蹙的眉头,拿烟的姿势、那勾魂摄魄的眼神,就像袁立在第14届华表奖上那袭透视装一样,能hold住这个角色的人也不多。可惜可惜,这样一个真正塑造成大器成长的人物却笔墨不多,袁立把握住了可数的几场戏,把大嫂对大器的疼爱有加演得丝丝入扣,最后死别比成大器与阿宝死别演得精彩多了。。。。。。。非常喜欢袁立。另外,听说她要生宝宝了,祝她幸福。
王晶一定很喜欢袁泉,还拍摄中就在微博中大赞她。那些赞袁泉惊艳的看过N多年前的《上海记事》吗,那才叫惊艳呢!袁泉戏一向不错,但我为袁立抱屈,要是把那些给袁泉的大特写、那些如MV的慢效镜头的时间分些给袁立就完美了。
吐槽
1、教主给发哥配音,其实还不错,不剧透基本听不出来。当然你要是事先知道了就会鸡蛋里挑骨头。
2、香港导演只知道拿冰糖葫芦当孩子们的零食吗?还是南方盛夏时的零食?
3、辛柏青这个角色太苦逼了,这么好的一个演员浪费了。
4、高虎不错呦,那刀子耍的比成大器削梨霸气多了。
5、北平教堂枪声,让我深深深深滴想起了吴宇森,我是多么希望在成大器与林坏杀敌之后能有鸽子飞起呀。。。。。。。。嗨,反正也是像吴宇森致敬,还不如干脆致敬到底。
6、我貌似瞥见一眼李子雄,立马出戏,想着英雄本色里的谭成,等他来害成大器,谁知一直等到片尾字幕也没有看见。。。。。。
7、学友哥的歌好听。。。。。。。。。
8、香港编导不容易,为了规避总局,为了替老板赚钱,为了“振兴电影”,只能这么炒冷饭了,要不你让他们怎么办?
9、可怜那些在电影没上映前就叫好的影评人,那些被网友骂没节操的影评人。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他们与投资方与制片导演私底下推杯换盏、称兄道弟、红包鼓鼓,难道你让他们看完骂电影吗,写真评实感吗?别说人家老板不干,连我这个外人也看不过眼呀,所以夸电影不奇怪,骂才奇怪!再说,这个圈里哪有有血性、有骨气的人呢?
10、据说有人看得泪流满面,我立马囧掉,在哪在哪?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出戏,要认真观看,God,我太“冷酷无情”了。
11、看电影时身边坐一对情侣,从开始到结尾一直不断地讨论剧情发展,最最可气的是,居然剧情就照着他们预测的发展着发展着。。。。当结尾歌神的定风波响起时,女滴最后总结道:看我全猜对了吧,赶明儿我也能当编剧了。。。。。。God
12、发哥和袁泉的脸近镜头时皮肤都非常的光滑细嫩,没有丝毫的皱褶,平滑的不见汗毛孔。这片儿也修的太好了吧?
13、所有事情都在情理之中、预料之中,其实我想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总之,我还是喜欢这部电影的,因为我看到了发哥的霸气、教主的帅气、吴镇宇的邪气、洪金宝的匪气、袁立的傲气、袁泉的清丽,有江湖恩仇、有抗日激情、有兄弟情义、有缠绵爱情,有精彩的爆破、有绚丽的风景,起码我想看的都看到了,尤其轰炸大上海的段落,个人感觉比1942拍还带感,那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就像是餐前那道华丽丰盛无比的大拼盘,在那切得薄薄的、摆放的精美的硕大的浅盘中,谁能说出拼盘的中心思想,毛肚与豆腐、鸡蛋的内在逻辑关系?在目前总局统治下,我就没打算能看到经典。
所以,有容乃大,大家都宽厚的对待咱们自己的电影,要求别太高,日子就会过的开心许多。
我很认真的说,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让投资方、制片人、导演知道,虽然此片一直大肆宣扬两代许文强银幕交辉,一直将大家的关注点落力在这两位偶像身上,但还是有许多像我一样的观众,是冲着会演戏的吴镇宇、高虎、辛柏青、袁立、袁泉去看电影的,他们才是将戏味调浓的高手,在制片方一味追求大明星大偶像大制作的同时,给这些好演员多点戏份吧,这就是给我们观众造福了,多谢。
-----------------------------------------------------------------------
亲,感谢你看完这全篇文章。
没有中途弃之。
要问我这全篇到底写了什么,嘿嘿,我也不知道,为了与大上海看齐,我也就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写了,什么逻辑关系,去他妈的。
--------------------------------------------------------------------------
2012 -12-04 写在上映之前
我是来夸吴镇宇的
知道吴镇宇要演《大上海》是年初,那阵老吴对于TVB频繁伸来的橄榄枝,热情邀请他主演《冲上云霄2》的反应是肉肉唧唧、拖拖拉拉、黏黏糊糊,一直没有个干脆的表态,拉拉扯扯半年弄得一票冲上粉心焦得只剩骂娘。当然后来情况明了,新闻上讲是为求与偶像发哥合作,《冲2》迁就了吴镇宇的档期,真实情况咱不知道,但这则八卦很符合粉丝追星的娱乐效果,姑且信以为真。
后来就是几乎封锁消息的秘密拍摄,据说所有参加人等一律签写剧情保密协议,不得拍照等等。但微博的世界还是不断有“知情人”透露蛛丝马迹,因为秘密貌似有“价值”。
我算是比较关心《大上海》的,因为里面有吴镇宇。
原因很简单,就是喜欢看他演戏。
发哥对于我来说太老了,教主又太嫩,七分熟的老吴刚刚可口。
记住“可口”的老吴是缘起《无间道2》,在我心中一直是最棒的香港电影,倪永孝当然成了最牛逼的黑帮大佬。
能在表演上牛逼哄哄的肯定有几把刷子,老段子是什么“神经刀”“傲气”“冷脸”,他不够红但演戏足够有底气让气他为人的“娱记”闭嘴,在这个圈里暗地里的潜规则再横行也永远代替不了银幕上的真枪实弹,你有没有真本事,电影上见。
我一直认为,吴镇宇在表演上的确有些真本事,他的那些灵光的表演可以追溯到99年甚至更前。人要是有本事,最主要业内人还认可这本事,傲气就显得理所应当。三次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男演员奖是对这种傲气最好的注脚。
所以,在《大上海》里我最期待的就是吴镇宇的表演,甚至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看老吴如何以一敌三(发哥、洪金宝、教主),看他如何翻云覆雨如何玩弄权力如何阴险狡诈的在上海滩兴风作浪。
发哥也应该庆幸,庆幸遇到一个好的对手,一个可以携手将戏味抬高一线的搭档。
有人诟病王晶,这个矮胖子的确弄了些“垃圾”捞钱,但看到有些如今大牌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只有晶哥找我拍戏。”“晶哥的电影养活了好多幕后。”就想,几十年王晶品牌能屹立不倒,这个矮胖子一定也有过人之处。况且他还找吴镇宇演了《O记三合会》《一个烂赌的传说》。
好像《无间道2》曾传过刘伟强与吴镇宇的不合,在我看《无间道2》拍摄花絮时,老吴起初的表演并不被导演认可,用麦、庄的话;“一次冒险,这么内敛的表演怕观众不接受”,事实证明,老吴的冒险得到观众“交口称赞”,这是真的交口称赞不是那个“交口”。(有兴趣的可以到豆瓣无间道2里去逛逛)于是人家夸他:“你真行呀!”,傲气的老吴拽拽的答:“因为你不行呀!”。
这个自认为很行的吴镇宇,演了刘伟强的两部代表作《古惑仔》《无间道》。
留下了两个经典的反派靓坤、倪永孝。
我期待第三个是矛载。
据说在《大上海》里老吴又“自作主张”的绝了自己的后路;据说这个反派亦正亦邪;据说这个人物是剧本里最复杂的;据说老吴演得非常出彩;据说发哥跟老吴配戏都非常小心,生怕老吴给他“下套”,以上都是道听途说,没有实据可考。但就是这些捕风捉影将我的胃口吊的老高,吴镇宇,拿出你的真本事来吧,别浪费了你在许多人心中是“香港最会演戏”的这个名号。
我和吴镇宇没有任何交集,我就是把老吴夸上天,他的公司别说五毛,连一毛也不会给我。
我很庆幸我不认识银幕下的吴镇宇,我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在网上大放阙词;
我很庆幸我不认识银幕下的吴镇宇,我就可以夸他很安心、骂他很开心,因为这里没有利益;
我很庆幸我不认识银幕下的吴镇宇,我就可以很踏实的等到12月21日一早去电影院买票捧他的场,看他带给我怎样的惊喜。
尽管这两年吴镇宇在内地演了一堆烂片,
但《大上海》我期待。。。。。。。。。。。。
3 ) 我看到了这个影评,我就知道豆瓣水军和一些政府官员的水平一样高了
对杜月笙改编超越《上海皇帝》,浓缩了《英雄本色》《古惑仔》癫狂打斗、忠肝义胆、江湖情义+《岁月神偷》《梅兰芳》怀旧浪漫+《卡萨布兰卡》《十三钗》伤感反纳粹!华语黑帮片20年内难超越集大成巅峰!王晶不可思议逆天做到好莱坞灾难史诗磅礴恢宏,众星表演绝佳,成大器抱妻尸体赴死,超刻骨铭心感动
这是影评么??????
这要不是某县的放映厅门口抄的,就是某个县委宣传部在宣传吧.....
4 ) 《大上海》原本的真实历史是这样的……
水果摊伙计杜月笙入上海青帮跟了青帮头子黄金荣,明着帮黄打理业务,背着黄偷了黄的老婆林桂生;
黄金荣有眼不识泰山得罪了国民党高官被抓,杜月笙单枪匹马入虎穴以让利合作为条件说服高官放人,黄被放后对杜月笙百感交集,萌隐退之意,于是杜月笙立帮会认弟子发展自己势力;
某日一名叫戴春风的混混在杜月笙的赌场赌博输光指责庄家出老千被痛打,杜钦佩其胆识,与其结交,后戴春风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改名戴笠,时来运转,深得校长蒋介石信任,蒋下野复出后建立军统特务局,戴笠任老大,此人很重情谊,后来在杜月笙失势后多次帮过杜。
1927年蒋介石展开清党行动,由找到杜月笙、黄金荣等青帮配合,在4月12日逮捕并枪杀工人纠察队300多人(四一二政变),此时戴笠还没有崭露头角;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杜月笙组织上海抗敌后援会,为军队筹集大量物资,沪淞会战,戴笠鼓励杜把青帮会组织起来抗日,但毕竟是地痞流氓,在日军面前不堪一击,曾经企图炸沉停泊在黄浦江的日本旗舰“出云”号的计划也未果。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于11月迁居香港。后再次赴内地投身抗日;
1946年戴笠被手下暗算,死于飞机失事;(不是被杜月笙打死的,真正投日卖国的汪精卫)
1949年解放后,在蒋介石的逼迫下杜月笙未留于上海,再次迁居香港,1951年病逝
杜月笙一生共名媒正娶了五位太太,其中二太陈帼英原是舞女,五太孟小冬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曾与梅兰芳有过一段感情,后随杜月笙在1949年逃往香港。
故事讲完了,大家对号入座吧。
5 ) 一念执着
听过《定风波》才突然决定要看《大上海》的,不是没有了解,看过无数影评和百度信息还是在结局忍不住泪流满面。
首先先谈谈茅载吧,成大器,我对他的感觉,很复杂就不讲了。
吴镇宇的表演可圈可点,塑造了了一个我不那么仇恨的大坏人茅载,我觉得茅载人虽然坏,但在对于阿宝感情上也还是比较执着的。
多年后重逢,看得出来,阿宝过得还不错,起码在物质上是这样的,就算茅载是个大坏人,觉得他也是真心喜欢阿宝,他那样一个阴森的人,对男人狠,对女人也特别狠,看大嫂的死就知道了,可他难得的微笑居然就是对着阿宝,对成大器的那句“各取所爱”而不是“各取所需”更把把他那点小心思轻而易举地暴露了,不知道怎么了,看见成大器当时为叶知秋跑腿,再听到他这么表达对于阿宝的觊觎,我觉得他对于阿宝还是比较温情的。
凭他的势力,什么样的女人得不到,阿宝那个时候已经三十多了,可以妩媚,可以风情万种,却一定不是年轻貌美,他又何必大费周章地用共产党去换她,而且,她对她他而言还不仅仅是新鲜感,如果只是一时兴起,在得到阿宝的那几年他完全可以把阿宝玩腻了就换一个更漂亮更年轻的,可是在达官贵人云集的晚会上,他还是带着她出席,他有没有给阿宝名分,电影没有交代,不过,可以看出他最起码是认可她的,有一幕,他看着台上的表演,轻轻把手搭在她的腿上,居然是温和的表情,甚至于在后台,他是真的忘记阿宝在后面吗?我想不是的,他只是一不小心把她当成了自己人,她以为她不会帮成大器一起杀他,可是,他错了,让他一败涂地的那一枪正好是她打出去的,这点上,茅载很悲情,他低估了阿宝对于成大器的爱,她不是荣华富贵就可以轻易变节的女人,他回她那一枪应该只是本能,如果,不是,那也是写满绝望的,从某个方面来看,他这个大坏人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痴心的,回想一下,还是非常唏嘘。
这不是一部纯男人的戏,两位女性,个性迥异又让人过目不忘,同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叶知秋,名字就很有深意,知秋,一叶知秋,然后便是繁华落尽。从一出场就带着一种冷清又高傲的感觉,有自己的理想,不甘于轻易放弃,哪怕前路未知,哪怕会有牺牲,在这条追求自我的路上,叶知秋是非常勇敢的。
可是,这种勇敢必然伴随着其后的一种的懦弱,悲剧性的懦弱,她在感情上好像并没有安全感。对于她的身世只有只言片语,母亲早逝,想必她的童年或多或少还是少了一些家庭的温馨,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她更加渴望安定,向往的是平平淡淡的小日子,成大器固然让她有所不舍,可是,她从那场打斗里就不能再确定他们的爱情的结局了,也许,她从来也没有确定过,也是那一刻,她从刀枪的不安里,感觉到了自己无法抵抗的恐惧,她唯有逃离,她没有的不光是亲口和成大器道别的勇气,她没有的更是和他一起风雨与共,共赌明天的勇气。
后来,中年重逢,他给她保护,带着年少的承诺,让她在风雨飘摇之中感到一丝感动与安心,却早已是物是人非,当时的她已经嫁给了程摘梅,他也是别人的丈夫,纵有再多的过去,那也是过去,所以,她才不敢让丈夫知道那些年少的心悸,她太想安宁地过日子,却被命运嘲弄般地安排了一场又一场逃亡,而他的出现一次又一次让她想到她不敢面对的情感,她始终在犹豫,在理想和丈夫,初恋之间苦苦徘徊。
飞机炸弹盘旋跌落的上海街头,她无所依从,万般不安,当成大器出现在她面前,给了她时隔多年却温暖如初的拥抱的时候,她可能才敢真正去正视自己的那点懦弱,后悔当年一念执着的远离,可是,好像太迟了,上海已成危城,程摘梅不远处错颚出现,她才缓慢垂下手,发现自己回不去的苍白。
她和丈夫如何到达香港,后来又如何再次遇到成大器,电影交代得模糊,但觉得应该是有一个人在另一个人,成大器找她好像是有可能的,不过,又会不会是她在找成大器呢?他为了她做了太多,她不可能全然不知,哪怕是为了救程摘梅,他们聚首,也还是或多或少让她带点不该再有的情愫吧。
替他擦蛋糕,含情又忧伤,也许,她突然发现成大器已经非常沧桑了,突然有些心酸的心疼,这一场短暂的剧目,她或许已经有了流连。
一个台上看戏,一个台上唱戏,眼神熟悉到不需要多余的言语,让人动容,以为过去的年少,原来还是没有完全过去。
当茅载的枪抵在她的头上,她不再如同当年那般恐惧,而是让成大器开枪时,她终于成长起来了,在这条路上,程摘梅也许也有功劳,不过应该感谢成大器的关爱,更要感谢她自己的思考,让她正视自己的人生,也去认识别人的人生,发现自己在时代纷乱背景下想要安身立命的可悲。
她知道一定会有牺牲,就像她当年知道自己选择戏曲和安定就要牺牲和成大器的感情一样,不过,她没有想到,差点牺牲的不是她,而是为了她差点牺牲的成大器,如果,没有阿宝的死,她和成大器又会有怎样的纠葛呢?很难想象,在成大器决定留下的时候,叶知秋才明白自己永远失去他了,因为他放下了他们的年少,但她也许,这辈子都放不下了,只是错过,一步错,步步错,一错就是一生,谁先错已经最不重要了。
电影给她和成大器的基调始终是无奈与忧伤。成大器一直在守护她,几十年如一日,却在最后面对阿宝深沉的大爱幡然醒悟,缴械投降,生死与共,叶知秋是可怜的,那个时候的她,是一个无关的旁观者,只剩下离开的选择,她连和他一起死的资格都没有,她的懦弱,把两个甚至更多人的美满都毁掉了,活着的她,也许,一辈子都会沉浸在回忆里,难以自拔……
很多人喜欢阿宝,我也是。
阿宝的露面从悠扬婉转的市井小调里开始,那淡淡的惆怅却像枷锁,注定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把她困在一个情字里。
她或许早在成大器英雄救美之前就喜欢他,但,那仅仅是喜欢,淡淡的甜蜜,只是流露在她唱歌时对着他的那一抹笑脸,并不深切。直到,他拿起板凳保护她的时候,她才认识到,她对他已经不是喜欢,而是爱,这种爱让她想成为他的女人,甚至愿意跟着她去闯荡,过叶知秋害怕的那种日子。
她轻轻抱着板凳走的时候,和成大器有一个对视,她的坚定全写在里面,成大器好像也有一点轻微的惊异,他也许也意识到了她的情感深切,可是,他不能留恋,他还有叶知秋,如同遥远的梦想一样牵着他的心。
和风长桥,她跟成大器说在百乐门做舞小姐时有些无奈的语气,是多么怕他误会,那是少女心里柔软的在意,他的一点不快,明明也写着在乎,却还是表现得那么风淡云轻,当她有点不安又鼓起勇气当面问他可不可以做他的女人的时候,成大器而潇洒离去,他的叶知秋让他笑而不答,幸好,坚毅执着如阿宝并没有放弃,而是,执着地守候。
他的求婚,居然是因为叶知秋的婚讯宣告了她首先对于过去的翻页,迷醉的舞池,当他推开别人,抱住她,说让她做他的女人的时候,她的欣喜一定是云开月明的感动,他的原因,她已经顾不上去计较,她只想陪着他,如果,有一辈子,那就必须是一辈子。
她的不幸在于她太爱他,也太懂他。叶知秋的再次出现,她对于成大器的摇摆了然于心,却还是安静地陪着她,做他身边那个安静的陪伴者。
茅载给成大器的是一个非常难的选择,他对叶知秋有太多的情谊,不可能轻易放下,可她又是她的妻子,他也有不舍。
她为什么要主动答应茅载的要求呢?当然,她爱他,不希望他为难,识大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么,还会不会有一点不安呢?
她的选择太悲壮,他是一定要让叶知秋走的,那么如果,他真的打算牺牲她,又会是怎样让她伤心的局面,她只好自己主动去成全,避免那一幕的悲痛,起码,还可以固执地认为,他是一定不肯主动牺牲她的,她那明明清醒却不愿醒来的傻,在此时一览无遗又感人无数。
她说会照顾好自己,却不肯告诉他自己内心的痛苦,她爱他,却要委身于另一个男人,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救他的初恋情人,让他完成保护的承诺,痴情如阿宝,始终站在灯火阑珊处等待成大器回头,她的爱从来不比成大器对叶知秋的浅。
她的一生都是给了成大器的,最后的一枪,救了成大器也救了叶知秋,死的人是她。
可是到这个时候,她还是有那么点不确定,所以,她不敢问,他爱不爱她,她只问她还是不是他的女人,于她,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和叶知秋在他心里一较高下,她只想永远陪着他,虽然,她没有做到,这辈子再也做不到了。
而成大器在那一刻终于认识到了那种早就存在于二人之间由岁月的陪伴和守候铸就的爱情,缓慢的加热,终于到达沸点,所以,他说,“你是我最爱的女人!”这句话的分量于她,已经是最值得的一生一世。
她的“我爱你”来不及来作为他迟到表白的回应,再也无法如同若干年前,唱着小曲的的眉眼,喃喃的“我爱你”的歌声的羞涩。
她的死,终究终究成就了她自己。
这是最坏的结局,也是她最好的结局,因为这点,这一辈子成大器的心里她都是第一,而且这个第一举世无双,叶知秋已经是过去的过去,和他的今生已经毫无关系。
枪林弹雨,她陪他一起走过,生死无常,现在换他陪她一起无怨无悔,她爱他,一辈子只爱他,她一念执着,亦是一生执着。
《定风波》是成大器对她的心声,除了她,谁都配不上这首歌的深情,成大器英雄寂寥般的追悼与怀念,张学友的嗓音,太适合这电影落幕的悲伤,中年微笑着的成大器,和回忆里青涩的阿宝,错着时空的催泪。
这部电影看了两遍,哭了三次,真的觉得挺好看的。
6 ) 王晶拍的明明就是烂片,非得扯庸俗干什么???????
看着一个个人,要不说好,要不说“庸俗,但我们都是俗人,我们需要”,庸俗,庸俗个P,明明就是烂片,说穿了,就是庸俗电影里的一部烂片。
总对比王晶跟王家卫,什么王家卫高雅,王晶庸俗,王晶在90年代确实是庸俗笑料的制造者,庸俗的,只要好笑好看,我们不反感。但是现在已经是2012年了!!!王大导演从90年代初拍的电影,为什么到了今天,还是90年代初的感觉???20年没有进步?这还标榜什么庸俗啊???这就是垃圾。
90年代初的相声,报菜名都能让大家乐一会,现在呢???李菁自打离开了郭德纲,我看他表演过好几回报菜名了,有意思吗?郭德纲说了,这都是基本功。过时的东西了。就算你小时候是听着报菜名长大的怎么了?难道现在还必须要听报菜名吗???你还能笑出来??你只会骂一句无聊然后就换台!
其他懒得多说了,王晶的片,水军太多。就说一句,
庸俗,也需要与时俱进。
成大器去上海二十多年,长高了不少啊!一开始比林坏矮一截,二十多年之后,跟林坏一样高了。看来在上海吃的不错,又发育了。
除了优雅的发哥、稳重的金宝和邪气的吴镇宇保持以往水准外,第一次感觉黄晓明的角色如此深情洒脱、有情有义,王晶的片子如此热血浪漫、有血有肉…又一部年度惊喜作品。
搁在录像厅时代这就是经典,可惜时过境迁,现在观众从中只能看到各种俗套和狗血。不过,王晶能够把这么多俗套狗血完整有机地拼凑浓缩在一部片中,而且还打理的有条不紊风格统一并无太多牵强生硬之感,这就很令人佩服且值得很多导演学习了。PS:给这片打1星的似乎只有两种人:黑色水军和高贵冷艳逼。
儿女情长,热血沸腾,看的我爽爽!发哥戏份比晓明多!!男人必看之作!张学友主题曲!!配音服饰都很好,爆炸场面震的座椅都晃啊!高水准之作呀!
阿宝永远都是大器哥的女人。
怎么发哥自从拍了让子弹飞 感觉演啥都是黄四郎。。
放二十年前,应该是好多人排队租不到的带子。但是……
个人觉得挺好看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看电影首选3D,偶尔2D的场面看看还是很不错的。
整部片子也没有结尾张学友的一首歌让人印象深刻。这片就像是拍太多不知怎么剪,各种线索和事件断断续续的塞在一起。事又多又杂,很多情节和人物关系不是断了就是交代不清。黄晓明为周润发配音也怪怪的。不过黄晓明几秒钟变周润发的长镜很有趣,虽然预告片里就看过了。
袁泉清纯又惊艳,莫小棋实在太性感。恕我眼拙,上海题材的影片基本都这个套路,就看谁更能抓住细节。
大家都在骂电影,我来说点意外惊喜吧。意外的看完没骂王晶,给四星算鼓励一下。剧情太凌乱,但结尾有惊喜,魂断蓝桥附体,乱世佳人还魂。几个男猪脚弱爆了,反倒被配角和女人们抢了惊喜。爆炸场面,画面细节都算尚可,摄影绝对是惊喜,一定要下1080P再次细细回味。
这一次,王晶没再去讲他那些俗套的笑话,而是老老实实说了个俗套的上海故事:屌丝逆袭、混乱的各种关系、大嫂师娘师母的称谓都没法统一。据不完全统计,里面的女性角色基本都有两个以上的男人。剧情简单粗暴到令人发指,意料之中到无与伦比。当然,这些都不及发哥的嘴里吐出小明的声音来得奇怪
为啥教主不去宣传血滴子,看过这个我总算是明白了,人贵有自知之明啊。再怎么说,这个才是所谓的中国式商业大片该有的感觉,黑帮、爱情、背叛、兄弟、枪战、爆炸等等,就算这些元素再俗,如果一部商业影片里面缺少了这些,你还会去看么?王胖子终于算是认认真真的讲故事,最终的效果也相当不错,值得看
今天才看的提前首映,值得一看。吴镇宇的演技是闪光点。
不得不说人长太帅了确实影响发展。。。黄晓明演得可以,但出电影院时还是目测到一大波黄黑接近中。。。袁泉真女神啊,另外叫知秋的就非得姓叶吗?
今年唯一一部中国式大片,时代正剧的外壳包装港味十足的黑帮大佬故事。气场强烈、制作精良,有着很多经典的影子,而且通俗好看,非常过瘾,有小缺点,但是瑕不掩瑜。
你能想象把黄晓明的声音安到周润发的身上是一种怎样奇怪的效果吗?整部影片可以用莫名奇妙、杂乱无章、主次无当、乱七八糟来形容,剧情、台词、段落完全都是分着家的,这电影还怎么看?
黄晓明演的所有东西都好可怕
王胖子,以及老吴,有多久没拍正经玩意儿了?可是这一出上海皇帝杜老板孟小冬多角恋抗日大义锄奸外加弹无虚发小马哥,只能叫做咸丰年间故事大杂烩。
王晶的片子你是不是觉得不给个一星,对不住自己的品位,黄晓明部分在剪少点就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