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老年的你身患癌症,你是愿意配合医生治疗,支付昂贵的医药费;还是放弃治疗,用所剩无几的余生去完成想做却未做的事?
再附加一个条件:如果你还有个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伴,他的生活离不开你的照料,你又该如何抉择?
人人都会变老,当身体日益衰老时,身边有爱的人互相照顾,这样的晚年生活是很多人的理想,但想走到这一步并不容易。
经典爱情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展现了男女主角从邂逅到结合的浪漫过程,但它还没有演到男女主角互扔成人纸尿裤的桥段。
如果男主角杰西患上了阿兹海默症,经常尿床,甚至忘记了女主角赛琳娜的名字,赛琳娜还会爱他吗?这个故事还会浪漫吗?
有一部电影给出了答案,主角是一对老年夫妻,他们就是很多人向往的白头偕老。
但人到老年,才发现最可怕的不是失去,而是忘记……
这就是被称为白头偕老版“爱在”的《爱在记忆消逝前》。
导演:保罗·维尔齐
编剧:弗朗西斯·皮克罗 / 弗兰切斯卡·阿尔基布吉 / 保罗·维尔齐
Michael Zadoorian / 斯蒂芬·阿米
主演:海伦·米伦 / 唐纳德·萨瑟兰 / 简·默勒尼
克里斯蒂·米切尔 / 罗伯特·沃克·布兰乔德
类型:喜剧/爱情/冒险
首播: 2018-01-25(意大利)
片长: 112分钟
《爱在记忆消逝前》改编自Michael Zadoorian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对患重病的老夫妻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开着老旧的房车前往海明威的故居。
两个人一路上遇到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既轻松幽默又十分催泪,豆瓣评分8.1。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主演都是殿堂级的老戏骨。
片中饰演丈夫的唐纳德·萨瑟兰(Donald Sutherland)曾在冯小刚的《大腕》中扮演泰勒,相信很多人对他都不陌生。
2003年,他凭借《战争之路》荣获金球奖最佳男配角奖及艾美奖最佳男演员奖。
而饰演妻子艾拉的海伦·米伦(Helen Mirren),曾在电影《女王》中饰演英王伊丽沙白,并横扫了当年及次年几乎所有知名奖项的最佳女主角,在2007年拿下第7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不过海伦·米伦年轻时可是以艳星著称,她因敢于出演大尺度角色而被称为英伦“性感的象征”。
后来海伦凭借出色的演技,数次夺得影后,成功转型实力派演员。
《爱在记忆消逝前》的男女主角是那种大多数人眼中的恩爱夫妻,如果没有老年病痛的折磨,他们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
男主角约翰是一位文学教师和作家,海明威的死忠读者。
尽管阿兹海默症已经让他的记忆越来越差,甚至会忘记妻子的名字,却依旧可以随口说出海明威的所有作品,与偶遇的任何人谈论海明威,《老人和海》更是他的最爱。
而妻子艾拉患有肠癌,但她非常开朗乐观,不同于丈夫内向的知识分子性格,艾拉和谁都能自来熟,聊上几句年轻时的故事。
时日无多的艾拉有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她要与丈夫约翰驾驶一辆名叫“求闲者”的房车,从马塞诸塞州一路南行,目的地是海明威故居。
于是一个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爷爷开着房车,旁边坐着肠癌晚期的老奶奶,开始了这趟特殊的旅行。
艾拉心里很清楚这很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房车旅行,一旦她的病情加重只能住院,约翰就只能进养老院,两个厮守了一辈子的人就可能永远分开。
轻松愉快的表象之下是人生走到末路的无奈,也是儿女眼中的疯狂。毕竟开车的是连自己名字都时常忘记的阿兹海默症患者。
这是一场疯狂的、不理智的冒险,同时又是温情、幽默和爱的一趟旅程。
不同于很多老年夫妻,被几十年的琐碎生活消磨成一对怨偶,约翰和艾拉依然恩爱有加,相敬如宾,自然而然地亲吻拉手更是甜度不减当年。
约翰的阿兹海默症不发作的时候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他还会像年轻时那样称艾拉是公主,为她煮咖啡做早餐。
艾拉总是得意地与旁人说起当年的爱情故事,那时她在姨妈家的店铺工作,约翰是一位年轻英俊文质彬彬的老师。
自从约翰来店里买了一双手套之后,每周都要再来买一双,声称是因为上一双弄丢了。
直到艾拉在约翰家里发现堆了一屋子的手套,感动不已,并且认定约翰就是自己的归宿。
而当阿兹海默症发作的时候,约翰就会突然像换了个人似的,忘记一切。
不仅不认识艾拉,也不记得自己的名字,并且变得专横无理。
约翰因此还闹出不少笑话,加完油就忘了自己还有妻子,把艾拉落在了加油站,还上演了一出摩托党载老太太追房车。
也是由于阿兹海默症,老头子吃起了几十年前的醋。
一路上,约翰不时阴阳怪气地提起艾拉的初恋:一个名叫丹的男人,甚至还越想越气到拿枪逼艾拉带他去找丹对峙。
艾拉又气又好笑,果真带着老头子到老人院找初恋。
几十年没见,丹也成了坐在轮椅上穿着纸尿裤的老头子,他早就不记得艾拉了,约翰这才放心。
而艾拉也意外发现48年前约翰曾经与她的姐妹莉莲有外遇关系,而且还是在艾拉怀孕的时候。
当时莉莲是她们的邻居,这段婚外情持续了2年时间。
而艾拉一直被蒙在鼓里,愤怒的她决定结束了这段旅行,把老头子扔到养老院任其自生自灭。
可是等老太太气消了又担心起老头子,她意识到那些已经过去的谎言和背叛,都不及二人当下时日无多的陪伴,于是她选择了原谅,又回到养老院把不知所措的约翰带走。
当约翰病情缓和时,他又恢复了记忆,变回了以前那个体贴的老绅士。
艾拉总是将这种时刻形容为“你又回来了”,这个对阿兹海默症的表达就很微妙。
也许当人在余下的生命所剩无几时,更敢放纵,这对老夫妻也不例外。
不仅为自己开了一间昂贵的酒店套房,两人还喝起了交杯酒,在轻松愉快的气氛背后,却环绕着分别的忧郁:
时间所剩无几,要抓紧时间缠绵。
为了帮约翰恢复记忆,艾拉总是在晚上露营的时候,把过去的照片一张张用幻灯片放给约翰看。
从孩子的出生到家庭经历的大事件,两个人一边看照片,一边细数点滴回忆。
一路上,艾拉不仅照顾约翰的生活,有时也是保护者。
在旅途路上遭遇劫匪时,也是艾拉勇敢地举起枪赶走劫匪,保护了约翰。
受到阿兹海默症的影响,约翰经常莫名其妙走失。
每次找不到约翰,艾拉都很紧张,她必须忍着病痛四处寻找失忆的丈夫。
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俩不能分开。
然而此时,艾拉的肠癌发作得越发频繁,晚上摘了假发的艾拉才是真实的她:一个虚弱的癌症晚期患者。
有时她会痛得浑身蜷缩起来,一路上她都不得不靠药物来勉强支撑,她不知道自己还能照顾约翰多久。
约翰也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当他清醒的时候,心平气和地拜托艾拉,在他身体彻底垮掉时,帮他吞枪自杀,看得出这是他深思熟虑的决定。
当抵达旅途的终点海明威故居时,艾拉终于支撑不住倒下了。
她被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刻还在担心着约翰,而毫不知情的约翰此时还在花园派对上傻乎乎地跳舞。
当约翰找到医院才知道艾拉病得有多重:大肠癌,肿瘤细胞出现血源性扩散。
到了全身的淋巴系统去攻击几乎所有的内脏器官,医生说艾拉还活着都是个奇迹。
等到艾拉稍微好转,他们就从医院溜走回房车里,此时的艾拉做了个决定,她要和约翰一起“离开”。
给儿女留下一封剪短的遗书后,她与约翰喝下安眠药,然后把房车尾气接到车内……
第二天,附近露营的人打开房车门时,充满尾气的车厢内,这对老夫妻已经离世。
艾琳在遗书里写道:
“我很抱歉如此伤害了你们,我知道这样会有多么的痛苦,但很快,你们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你们会感到解脱,那种不必看着我们的躯体和思想消逝的解脱,我们的负担从你们的肩上拿开的解脱,你们不要感到愧疚,我很爱你们的父亲,我没有什么时间剩下了,我不能让他孤零零的一个人,我们总是在一起,我希望我们以后也一起在某个地方 ,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这是美好的结局。”
这部讲述老年夫妻的电影不禁让人想起迈克尔.哈内克的《爱》,虽然题材相似,但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
《爱》展现的是老年生活冷峻残酷的一面,而《爱在记忆消逝前》展现的却是温情、幽默和感动。
如果有人看完《爱》感到压抑,不妨来看一下这部电影。
尽管结局以夫妻二人自杀告终,但并不使人过分悲哀,反而感到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让两个相依为命的人都不再孤单。
影片中有一幕在佛罗里达的海滩上,夫妻二人依偎着遥望远处的碧海蓝天。
约翰:“这里是天堂吗?” 艾拉:“也许是吧。” 约翰:“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汉堡吃?”
对于爱情的伟大歌颂和浪漫叙事,有时并不比一对老夫妻间最寻常的对话更动人。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命运的结局,但人到暮年,心中有回忆,身边有爱人,便再无遗憾。
*本文作者:RAMA
爱在记忆消逝前 The Leisure Seeker (2017)
本片全程色泽明亮,音乐轻松,节奏紧张,笑点不断,虽然这是一个生命尽头的故事,却不给观众任何自怨自艾的机会。电影的风格和主人公的性格相辅相成,幽默轻松、云淡风轻的背后是充满哲思的人生态度。关于生命的终结,为什么一定要那么悲伤?有点任性,有点疯狂,难道不行吗?
72岁的女主角海伦·米伦(Helen Mirren) 曾凭借电影《女王》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而82岁的男主角是老帅哥唐纳德·萨瑟兰 (Donald Sutherland) ,曾在热门电影《饥饿游戏》系列里扮演的大反派斯诺SNOW。这次他转变风格,摇身一变成为终极大暖男,少女们还hold住吗?
[剧情回顾]
害怕剧透的朋友可以观看完影片后再回来。
电影中的男主角John是个文学宅男,沉迷于海明威的著作,就算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还能如数背诵《老人与海》的章节,并用这个手段勾搭少女。他在情感上非常依赖妻子Ella,认定妻子就是自己一生的挚爱。
女主角Ella是美丽泼辣的典型的美国老太太,性格倔强、独立。她事无巨细地照顾丈夫的生活,同时也喜欢发号施令。
两人虽然如此高龄却不忘秀恩爱,时不时“亲热”一下,弄得儿女们既尴尬,又羡慕。
这部电影的主线展开,在明亮的阳光下,老夫妻两人开着冒烟儿的破房车跌跌撞撞地向南方驶去。一路上惊险不断,两人却都当成笑料:巧遇John的美女学生,Ella骑摩托车追车,汽车车爆胎后遭到坏孩子打劫,以及两人不断在争吵与撒狗粮之间反复⋯⋯
就算是再完美的人生,也总有终结之日。
[科普一下:大脑退化不可逆]
电影中John是阿尔茨海默病(AD)中期患者,他的记忆愈发衰退,甚至忘记了自己孩子的名字,在片中还有尿失禁、说不出“水瓶”这个词等失语症、失认证的症状。AD的发病原理是大脑的退化,从近期记忆开始。所以患者一般是最近的事情想不起来,但是以前的事情还历历在目。随着病情恶化,患者失语、失认、失禁,最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划重点!AD不可逆!大脑退化的部分不可能长回来!除了药物治疗,记忆训练是常见的干预手段,专业治疗师从远期记忆开始,与患者交流、训练患者的现有认知能力。
有一个常见误区需要重视:失智老人家属千万注意不要向Ella这样不停逼问“你记得吗?你记得吗?”。这对于还没有完全丧失认知的John来说太痛苦了!不断地追问,只能让他更加紧张、焦虑、没有尊严!划重点!AD是退行性疾病,不可逆!大脑退化的部分不可能长回来!
电影中某天晚上当一群年轻人和他们一起看幻灯片的时候,John就已经表现出非常难过、懊恼的样子—想想看,照片中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都不认识了,多么可悲!
[生命的终点由自己决定]
在现代医疗体系下,几乎没有人能够掌控自己生命的终结。当一个人丧失表达能力、或者就算还有表达能力,当处于危重状态时,你的意愿已经无人听从,你的生命掌握在你身边的人手里。你的子女、伴侣或者其他亲属的签字才有法律效力。
John最怕的事情就是Ella把彻底失去记忆的自己丢进养老院,所以他拜托妻子在他彻底丧失心智后帮他饮弹自尽。而他却不知道,Ella也已经身患绝症,命不久矣,不能等到John彻底失能之日了。
我本来觉得很伤感,很不希望Ella先于John之前去世,那样的话他饮弹自尽的计划就落空了……他的子女才不会让他按自己的心愿结束生命呢,说不定会违背他的意志把他送进养老院。
万幸的是,妻子Ella是个内心强大、一旦做决策后就十分笃定的人。她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她已经为两人做了更好的打算,并且一步一步地实施⋯⋯
在我看来,他们选择的结局对两人来说真是太完美了!
在福罗里达的海滩上,看着碧海蓝天连成一片,John问:“这里是天堂吗?”
Ella回答:“也许是吧……”
John回答:“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汉堡吃?”
在最终留给子女的信中,Ella这样说:请不要悲伤,不要自责。我们不希望经历失能时的种种不堪。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你们现在也许会伤心,但是未来会感到轻松和宽慰。
—————
豆瓣上有一个网友提问:该不该带父母观看这部电影?
很多网友则忠告“千万别带父母看”。
我的想法是恰恰相反!
我认为正因为日常生活中没有机会和父母探讨生命话题,所以更应该借助这个电影作品,让全家人思考。
如此轻松、愉快地讨论人生终点的电影难道不应该让更多老年人了解吗?难道父母没有权力看一看美国人和自己不一样的生命选择吗?
正如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我们也无法左右自己的离去。这才是最可悲。
因因老龄化的缘故,老年影视越来越多,年轻的观众也开始被老年明星圈粉,学会欣赏暮年的美。
以上。
《爱在记忆消逝前》将原影片名“the lexure seeker”翻译地直白而贴切。
患阿兹海默症,时常忘记妻子和儿女是谁。还尿床尿裤子,打嗝放屁耍孩子气。这或许是我们老了以后回归孩童“逆生长”的模样。
而老妻患病需要住院,还得照顾你的饮食起居,替你洗裤子擦身子,满足你要吃冰淇淋的愿望,甚至还不得不原谅你的风流往事。这也可能是老了之后她与你共同生活、继续付出的模样。
是在老屋中、病榻前熬完这一生,还是走完最后一段精彩的人生旅程?还是让我们继续手牵着手,再走一遍年轻时旅行的路程吧!
尽管行动缓慢、老态龙钟,但老有所依,就是最大快乐。尽管有争吵、有无奈,但床头还能有你相拥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已经处理好一切事情和所有安排,你们不用担心。……很抱歉给你们带来伤害,但临终前我们是愉快的。
你们现在会感到痛快,但不久之后就会感到解脱,那种不必看到我们身体和思想逐渐消逝到解脱。
我很爱你们到的父亲,我自己已经时日无多,我不能让他一个人孤零零的。我们总是在一起,这是我们最后到完美假期,是最美好的结局。”
最美好的结局,就是当我们都老了,还能彼此相依,共同度过最后的美好时光。
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讲述了患有阿兹海默症的丈夫约翰与患有癌症的妻子艾拉,为了避免疾病将两人分离的命运,开着名为“求闲者”的房车展开了一段有爱有趣的夕阳之旅。自电影上映以来,老夫妻说走就走的人生态度引发了众多观众热议,更有人笑称:电影简直就是真人版“飞屋环游记”!
电影中夫妻两人在疾病与死亡面前果断选择了即刻上路,用一路乐观前行的方式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途。这对老夫妻用实际行动力证:虽然每个人不能选择如何与世界相遇,但至少可以选择如何与世界告别。影评人纳兰惊梦评价道:“如此精彩绝伦的行程,断然不是躺在医院病床或者养老院穿着纸尿裤所能领略到的。”
《爱在记忆消逝前》想忘了我?没门!带你一起走!一对深爱着彼此的夫妻,开始一段只有彼此的旅行,与其让爱在病魔中消逝,不如一共奔向生命的终点,他们用对彼此无私的爱自私的支撑着自己走向尽头。全片采用明亮的色调配合轻松、幽默的氛围讲述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喜欢这种积极、阳光的表达!但感觉整体戏剧性略微过头,表演的痕迹略重。7分。ps:如果说春节档的几部高票房片都算主菜,略显油腻,那这部就是爽口凉菜,专解油腻!
油腻春节档后最好的舒心甜点,可以顺利忘掉之前看过的N多烂片以及各家的骚操作。还喜欢电影中透过主角和文学的“眼”观察这个在疯狂变化的世界:Trump/Pence的竞选,外来移民的进入还有那不能理解的高物价。“到底是我太贱还是你太渣”,这样潇洒又逍遥的宽慰是爱过一生后最粗俗直白的感悟。
同样关于相濡以沫又不可避免的一同衰老,迈克尔.哈内克展现了身体相伴走到终点时的残酷真相,而《求闲者》则以持续不断的老伴间拌嘴和自嘲,以乐观的影像基调和明快的叙事节奏,让观众重新相信,“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3.5 这个片很有趣的是,完全架空掉了人物的现实性,不管不顾一股脑地陷入到情调中去。无论是癌晚期快死还是痴呆到不能自理,亦或狗血的陈年往事,在电影中都明确地呈现出虚幻荒诞、脱离现实的叙述版本。但也就是这种“管什么真实”令这部电影成立,哪怕温情脉脉是陈词滥调,够感人我也照单全收。
相比迈克尔·哈内克的《爱》,这部其实温暖很多,结尾甚至有些释怀。该怎样走完一生,这样的故事也是一个选择。在伤感又浪漫的同时,还穿插了很多生活的小幽默与小花絮,加上两位演员出色的表演,整个观影过程也算是百感交集了。
“世界上没有比婚姻更美好更深刻的结合方式了,因为它象征了最高境界的爱、忠诚、奉献、牺牲和家庭。在组成婚姻关系后,两个人都成为了比他们本身更深刻的存在。婚姻代表了甚至可以超越生死的爱情,在婚姻中找到自我的归属...”,看完就想起安东尼大法官对同性婚姻的判词,看得想谈恋爱想结婚想有个家
表面的自然和内在的精准才是正确的,这片子完全搞反了。这种题材,在电影语言层面应尽可能自然主义、写实,而不是有着好莱坞电影般的做作,包括表演风格。反倒是在剧作层面,即便是公路片,也要有段落间的逻辑性和精准的结构,而不是现在这副走一段拍一段的随意性,完全没有逻辑。
我不苛求白头偕老啊,也不奢望恩爱如初啊,只愿记忆消逝前,我们仍是爱着的。
记忆这块幕布拔掉电源就空无一物,生活这本小说读了结尾就忘了开头。娶了你才知道梅尔维尔和海明威写不出的人生,嫁给你才明白吉普森或白兰度媲美不过的深情。你不在意我放屁,在意初恋穿的平角内裤;我不介意你尿床,介意隐瞒的风流。房车穿山,药剂穿肠,48年前在浴缸里我就知道,我在意的也只有你。
“你不说话的时候,我也不会觉得尴尬” 太忧伤的故事…
虽然台词三句不离海明威,导演却并没打算贯彻冰山原则,略显直白啰嗦。
用一段旅程将老夫妻的(爱)亲情、病痛、临终娓娓道来,显示了他们的危机、依赖和最后的尊严,秘密的暴露使他们的关系更加亲密。不过剧作上闲笔太多,不断在组织事件建立冲突,好在有老戏骨的表演动人,包括最后一次露面的迪克·格雷戈里。
在死亡和衰老将我们分开之前,去南方吧,去那金光闪闪的南方,去和海明威一起梦见狮子,去缓缓背诵刻在脑海的乔伊斯;与子携手与子偕老的温情背后,亦有现实的残忍苛酷,但我最终总会原谅你,因为你是相处不用说话也无需尴尬的人啊!《爱》的温馨版,八岁以后未出口的“小南瓜”泪目。
风格迥异的美式的哈内克《爱》。将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简单,变成了旅途一连串幽默的生活情节,彰显婚姻之美。电影镜头流畅、细腻,如同片中的夕阳、树林、公路和大海。海明威爱好者必看。海伦-米伦状态非常轻松,演起来得心应手,而唐纳德-萨瑟兰老帅哥也奉上了旗鼓相当的表演。3.5
有【45周年】和【爱】在前,这个是更大众版的爱情小品。
三星半。依托于极好的故事蓝本,以及米伦和萨瑟兰几十年的人生历练,影片生活化的影像由始至终抓着观者。但导演在叙事处理上,显然太倚仗演员的优秀,伴随故事展开,枝繁叶过茂,细节上的粗粝感愈发叠加,结局想要的效果也多少打了折扣。
将死之人啊,还有什么不能原谅,又有什么值得害怕。
虽然有些片段有些刻意,但瑕不掩瑜,残酷又美好。他们都偷走了曾经那个年轻气盛的对方,但能相伴一生就足够幸福。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天堂是什么模样?一起去看。死亡不过是通路,有你作陪。生动可爱的人间夫妻,也犯错,有执念,所以真挚。那抵死相守的浪漫里是俗世难得的赤诚,所以动人。
和直男谈恋爱的感觉是这样 他忘性大 随地撒尿 固执己见 随时睡倒 却甜
爱到极致的一起消逝,意大利人拍一部美国的公路片,还把完美结局弄得那么轻松的感伤,风景再美争吵再多也抵不过陪你回忆在一起的日子。主线海明威和失忆症制造了不少笑料也比较戏剧性,但光看老戏骨女王和大腕信手拈来浑身是戏的表演也完全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