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寻找特别的东西
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里面的一句话,应该寻找一些特别的东西。
我们喜欢看美国电影,总是说那是美国人才有的爱情故事,中国人几乎是不会这么做的,这么想的也不太可能吧。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意的东西太多啦,就像安娜,她需要照顾家,照顾每个人。而我们生活中总是在意太多的东西,钱,地位,面子。。。在乎的东西越多,身上的枷锁就越多,我们就越循规蹈矩。就像穿衣服,美国电影里的主人公总是简简单单的衣服,个性依旧很鲜明。我们总是给自己很多点缀,包装的很精致周到,个性却全藏在内心了,只是羡慕地看看电影。
去追寻些特别的事情吧,人生中总也些惊喜,给自己,自己给自己!
2 ) 早年的绝代风华
夏末,雷阵雨后,北京的夜已有了些些的凉。
夜色中,三环上的车声仍呼啸,突然一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不知道哪位行人走路还播着外放,恍然间,时空错置了。
很多年前就看过这个片子,仅仅当做裘的早期作品过了一遍,不走心亦未用心,看着俊美的青春难免青涩,却仍是醉得一蹋糊涂。
而今,再翻出来看,也能抽空稍留意一下其他演员和剧情了。
女主的形象不像98年,甜美的金色卷毛头、细弯的眉、微翘的艳唇活似更早年代的美国女星,直可追溯到黑白电影时期了。
女二是盲人,生活如同视觉一样的没有色彩,渐渐地褪去羞怯,在爱的引领下坚定起来、坚强起来、丰富起来。
其他家庭成员亦有相当出彩的表现,就不一一点评了。
如果说故事情节,没有惊涛骇浪的大起落,平实生活中的视角,几段平淡如大众般可望可及的爱情,当中穿插了些喜剧元素,如此而已。
如果没有裘,此片便湮没在时光里,或许没有人会特意地找来看吧。裘当年瘦得撑不起戏里宽大的工装,年轻的脸像初入校门的大学生,隔了那么久的时光看回去,真美!或许,用美来形容男人不大合适,但那时候的裘,我想不到其他的词来形容。
倒是后来,他戏路稍宽,可以用个性、帅气、阴柔、坚毅、沧桑等等词汇来堆叠了,那段纯美的日子却也渐渐地远逝了。
虽说此片最多值三星,但给个五星给裘也不为过吧。
3 ) 以命运的名义
传说心理学中有个“坚信定律”,当你百分之百相信一件事时,这件事就会变成现实。相应的,电影中的男主角在六岁时就决定要娶当时还是婴儿的女主角,最后终于变成现实(姑且算)。也许坚信某一事实的时间越早,这愿望越能在心中生根发芽,变成生命的组成部分,如同伏笔,指引你翻山越岭到达某个人身边。
你相信命运吗?你在一天之内遇见一个人三次是巧合,那么每天都遇见呢?那可能是邻居。
所有修成正果的相遇事后都可以被称为命运,而那些无疾而终转瞬即逝的爱恋,人们总是乐意称他们为巧合甚至误会。
是否成其为命运,好像需要一些运气,而我们追求的不过是万千不确定中微弱的必然。在所有真挚的热烈,空虚的激情,倦怠的甜蜜都找不到理由解释的时候,还有一个借口,是了是了,都是命运作祟。
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也不过是运气比我们好了那么点点,双双回应了年幼的梦想。男主对女主说,你不快乐,你总是为了所有人负责,你像一直被困的天鹅。于是他解救了她,她回应了他,一句戏言,一枚硬币,一段恋情,然后电影落幕。
看完电影除了记得男女主角青春俊美的脸庞,更多想起的是女主角各种奇怪的家人。尤其是盲姐姐。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就在于,男女主角的故事虽是主线,但却不断被淡化,尤其是女主角,看完了我对她一点印象都没有。最后只剩下裘德洛,像报幕员一样,他每一次为了接近女主角而去她家,都会引出每个家族成员的故事。这些奇形怪状的家人比十全十美正襟危坐的女主有趣深刻得多。通过这些家人,才发现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如此庞大,庞大到男女主角的故事只是陪衬,只是噱头,利用他们美丽的外表吸引你来看看这千疮百孔又无时不被人渴望的爱情。
女主的父母是截然不同的二人,爸爸忧郁严谨,总是说自己不相信爱情。妈妈热情睿智,即使是在临盆时,也能带着笑容缓解家人的紧张。母亲死得非常有尊严,在临时之前喝完最后一杯酒,念完最后一段经文,向同死亡宣战般将杯子扔出窗外。而保守的父亲,在面对母亲喝酒的要求时,不顾医生的反对,递给母亲最后一杯酒,再把她抱紧,最后轻轻地放在床上。我想不相信爱情的父亲一定是深深地爱着母亲的。
女主的哥哥和妻子的故事,演绎了爱情中的背叛与信任。妻子总是怀疑丈夫不忠,并因此患上心理疾病。最喜欢上演的戏码便是拿着手枪威逼丈夫说出不忠的事实,当然枪里是没有子弹的。当妻子对裘德洛诉苦时,她说,我们总是不断分手又合好,我们只是无法离开对方。她说了丈夫万般不好,而最后她说,他是一个笨蛋,但是是一个好笨蛋。这就是爱了吧,是爱了吧。故事的最后,妻子拿着一把真正装了子弹的枪,逼问丈夫是否出轨,丈夫回答是。妻子开枪打中了丈夫的腿。我当时想,是不是丈夫咬紧牙关隐瞒过去比较好,可是女人啊,好像对所有事情都有预感,爱不爱我或是出没出轨。
最后是篇幅最多的盲姐姐的故事,是片中最有希望的一个故事,也是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关键。盲姐姐在裘德洛的带领下走出妹妹的庇护,最后劝告女主去追求自己的生活。这个故事大概是要告诉观众,有时候爱情只是本能的反应吧=。=就是你的心动了,你的行为举止都只能听从心的指引,不得违背。盲姐姐的情人蒙住自己的眼睛说我想体验一下你的感受,然后爱人听着姐姐的指引,走向姐姐,拥抱她,亲吻她。我喜欢这个故事,教人想去相信这叫做爱情的东西是可以超越某些东西的。
因为电影一直都在讲故事,在大故事里面套小故事,小故事反而比大故事更有趣。所以总觉得电影结尾十分仓促,只是恰好把所有故事讲完,再多讲一点就会出纰漏的感觉,有情节没细节,让人觉得很可惜,看完电影后很难找到回味的地方。
电影片尾曲是Savage Garden的Truly Madly Deeply,放在最后比较感人。在男女主角H时插入有点突兀。
影片最后还回到男主小时候对爸爸说我会娶这个女孩的场景,整个电影在小男孩胸有成竹的表情中结束。我心想,正太,你做啥不好非要诅咒自己。你看看,现在诅咒成真了吧。
4 ) 果然是女人比较哈fate
新装了IPTV,把近期的足球新闻都看完之后,不想无聊到看球赛,哈哈,我是伪球迷,我只想知道比赛的结果,至于过程,不觉得很享受,除非一群人一起看。所以无聊地就只剩下看欧美剧了,结果发现耳熟能详的片子都是片段或花絮,剩下的都是没听过的电影,翻来翻去,最后因为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叫天定姻缘,所以就选了,一般叫这类名字的电影都是比较轻松且有好结尾的,而且在我眼里这种冥冥之中注定的爱情都很romantic。喜欢整个story情节,虽然不喜欢Jude Law演的Danny。不过木木的小Danny还是有点好玩的,小时候挺酷的,长大后怎么就变成这幅样子了。喜欢里面Anna神神叨叨但乐观的母亲,其实这是个充满不幸的家庭,这也是Anna给自己很多压力去承担责任的原因。当影片里提到女人都很迷信Fate时,有点忍俊不禁,哈哈,没错,连我这种非典型的都哈,可能是真的这样吧~
5 ) 隔壁乐声
题目直译就是我的标题,翻译成《乐自芳邻来》的人我觉得很有才,起码琢磨透了剧情和剧中的主题,而《天定姻缘》的译法多少有点烂俗的味道,不过要是这么翻译倒也贴切,让我想起约翰库萨克的《缘分天注定》还有最后那段精彩的悼词,爱恋常成悲剧,悲剧往往是对于每一个个人的,因为无法掌握,因为一种庞大的无力。而如果成为喜剧,那一定与两个人有关,这莫非就是为什么好的喜剧很难得的原因?
剧中强调了爱情对于心中澎湃激情的忠实,强调了命运的安排,其实多是人为罢了,多数时候是迫于所谓的道德伦理或者社会舆论亦或是物质生活的条件把自己的内心给忘记了,人们开始刻意选择听不到和忘记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悲剧就产生了。离去的背影或者开走的火车。而所谓的命中注定不过是两面都是人头的错币,或者是盖住它不看自答的手掌。
只要有裘德洛在就有一种典型的英国文艺,英国的演员有一种不一样的气质大概跟他们与文学和戏剧密切的关系有关,比如科林弗斯,比如休格兰特,比如裘德洛。他很会选属于自己的风格,所以他似乎没有失败的角色,《恋爱假期》中邋遢的父亲,《蓝莓之夜》中失落的男人,抑或是《吸血情圣》中为爱而死的怪兽,都被他诠释地很好。还有,不得不说,英国人多数比较难看,可是真的有个好看的就特别好看,他应该算得上极品,女星我选凯拉奈特莉。
片中的插曲很美,我把名字写出来备忘,Savage Garden《truely.madly.deeply》......
6 ) 夜来听雨声。第一次写评论
不知道怎么了。昨晚睡得很晚,也许是窗外的雨声太急。翻来覆去,脑海里在回现这些日子看的电影。大凡爱情喜剧都有个圆满的结局,不是男女主人公走入婚姻殿堂,就是两人相拥神情热吻。所以不去期待结局,是我变老了还是怎样?看爱情故事不再急于知道最后他们到底都怎样了,因为知道生活永远在继续,没有结局,除非死亡,而爱情喜剧不会让死亡来左右男女主人公的。
之所以想写点什么,也许是这些天看多了爱情喜剧,也许是半夜做梦太多把我吵醒了,就开始在脑袋里总结,反省。
是暑期要到了吗?电影频道总在放些教育人的片子,但是这些说教却很有意思,值得回味。
之所以啰嗦这么半天还没有进入主题,一是我不会写影评,二是这部片子本身里面就是对白极多,安娜一家子给我的感觉就是人都那么啰嗦,呵呵,一下子激发了我这个平时沉默的人也要唠叨唠叨。
我以为我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很聪明的妈妈,在重病中依旧懂得利用母爱的光辉爱着自己的家人,也许一家子人都以为自己是别人的上帝,而以安娜为首更是如此以为。但我总觉得最伟大的还是那个母亲。家庭的确只有一个上帝,那就是母亲。
我没有写他们的激情,我也没打算写他们的激情。所谓激情所有被丘比特之箭射中的男女们都一样。
当看不见的尼娜竟然可以骑着自行车在大路上欢快的随男朋友的声音回家时候,当尼娜为了让安娜从家庭的束缚中自我解放出来时候说我们大家根本就不需要你的时候,当妈妈耍点小伎俩告诉了安娜本不会听见去的话时候与护士的那个表情无辜的对视。。。。。我很受用。。。。
不想写了,半夜没起来写,现在忘了自己要写什么。
只是,明白了个道理:不要以为自己是别人的上帝,你只是你自己,做好自己才懂得如何关心别人。
PS:是翻译后的电影都这么啰嗦吗?还是有机会看看原声版得了,会不会更贴切?
很诡异的开头哟 里面竟然还有Jeremy Piven 依旧一副很颓的样子 片尾曲很棒 Truly, Madly, Deeply
看这片只是因为裘德洛,两星只是因为他长得太帅了,可是,裘德洛你什么时候能演部5星的好片啊
又funny又folly的美国爱情轻喜剧。留着俏丽金色短发的女主角当年真是活泼伶俐极了,裘德洛还有头发的年代风华盖世。至于剧情?欧,谁管它,终成眷属就行了。主线爱情戏存在感单薄,反而是盲人妹妹妮娜的桥段最有吸引力。
由最帅的裘德洛演的言情偶像剧,女主角还可以入眼,其他都都不重要也要力荐
片子是烂片子。十年前的Jude是尤物。
看的第一步JL演的电影,后来又温习了1次,太帅太年轻
listen to this,i would marry you yesterday.
You know how when you're listening to music playing from another room? And you're singing along because it's a tune that you really love? When a door closes or a train passes so you can't hear the music anymore, but you sing along anyway... then, no matter how much time passes, w
台词有趣,配角有趣比如她姐比如她哥她嫂子,跑龙套的有趣比如那出租车司机,喜欢女主妈妈。本来主线就烂的剧情一配某烂俗口水歌,咣叽又降了一档。savage garden_<truly madly deeply>。都是98年的产物呢。
怎么说呢,这不是部好电影。当年打着商业片的角色出来的,而且整个剧本不太好看,甚至连裘德洛和女主相爱的节奏发展都很牵强,但是片尾曲的turely madly deeply 突然就让我相信这是部爱情片了~
最讨厌女主这种人了,自以为是,管太多,死不认错,年轻却迂腐。然后盲人姐姐从头到尾散发着刘若英的气场是怎么回事。阿裘真的好瘦好瘦啊那时候。
估计这是一部看颜就能安抚一众花痴的作品,所以不谈质量光谈颜值和命中注定的爱情,光有这两点就可以吸人眼球了。
刚被甩后大吼着“我再也不会恋爱了”,就遇到儿时帮忙意外帮忙接生的女孩。女孩刚生出来,小男孩很可爱的一句“我要娶她”,想不到最后两人还真再次遇到相爱
盼了很久的片子却错过了开始的半小时
很顶不顺女主很顶不顺俗套的剧情无奈有无敌的年轻的有头发的没皱纹的jude law
当年看这个最吃惊的是jennifer tilly...
没有手机和电脑,裘德洛年少发密,savage garden的歌,够不够复古?
你知道,当你听到从邻家传来的音乐声时,你跟着哼唱,因为那是你喜欢的曲子,当门被关上或火车经过时,你听不到音乐了,但你会继续唱下去,然后,不管过了多久,当你再次听到那音乐时,你还是能准确地跟上它的节拍。年轻时的裘德洛真是个尤物。
卧槽,用野人花园这歌作片尾曲,令哥顿时受不了……
故事有点无聊,就是一见钟情无法自拔的路数,电影重点放在爱情的冲动和安稳生活的选择,我对激情持怀疑态度,但还是要说,就二十岁的裘德洛在这里还选个啥,镜头对准他时我在想这部电影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拍下了这么漂亮的脸了吧。最后在车站掷硬币,看也不看说是head,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