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电影就是虚构的,喜剧片更是要设计出无数的巧合,才会通篇充满笑点。笔者也认同这一点,但俗话说,天衣无缝,真正的神品是看不出人工斧凿之痕的,事情的发生都很自然,添一分太肥,减一分则过瘦。相反,过于明显的设计痕迹则会给观众的笑声打上几个折扣。所以说,笔者认为喜剧情节设计的理想状态是观众的会心一笑,此笑意味深长,常品常新;而非仅仅停留在被演员滑稽的窘态所刺激出来的空洞爆笑。《虎口脱险》中的笑料很多,并且不乏经典,在情节设计上也颇多精妙之处。比如两位法国平民斯坦尼斯拉斯和奥古斯丁,他们俩在小旅馆里阴差阳错和德国军官互换睡床的那一段:被震落而倒了个个的门牌,为后续情节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并且给观众提了个醒,“打起精神吧,马上就有好戏看啦”。还有那斗鸡眼的射击兵,发出乌龙弹击落自家飞机的情节,充满了可爱的黑色幽默,这些地方设置精当,意味深长,都是值得称道的.
时光流转,丰碑老去了,风磨雨饰,也许它的表面不再锃亮,铭文不再清晰,但对于千千万万电影人,电影迷来说,《虎口脱险》是一个标志,会长期屹立于心。
电影频道,打开电视看电影。和爸爸妈妈一起。 直到现在,电影频道都是我最喜欢的台。尤其是佳片有约,那些片子不见得是最时髦的,却都当得起经典二字。虎口脱险,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约一约,对我们家来说,这是最最可乐最最经典的贺岁片。 经典场景很多啊,“鸳鸯茶,你和我。。。”“哦,我犯病了!”“撕拉~嗯~麦金托什,你上去!”“既然你说得这么诚恳,要和我换鞋,那么好吧。”“那是1914年,对。。。”“风又把他们吹回来啦!”三个人笑得在沙发上滚作一团,肩膀不是抖而是抽,双颧肌肉又酸又胀偏生还放不下来,“啊哈-哈--哈---哈----”的笑声震彻霄汉,打到客厅墙上还要弹几弹。终于,那架红色滑翔机五里一徘徊的到了中立国境内,字幕慢慢升上来,正好是晚饭点,电饭锅里的饭煮好了,砂锅里文火煲的汤也好了,三个人红光满面,眼神清亮,施施然走进饭厅。 年年看,年年笑。电影频道,佳片有约,老百姓最好的家庭影院。 我想一部喜剧片所能达到极致就是这样了吧,所有跟它相关的记忆都是快乐的,你不仅记得那些好笑的情节和对白本身,还记得当时的你们是怎么笑的。久而久之,它成了笑神经的一个接口,一个快乐的开关。比方说现在,我不过写写它,也忍不住嘴角上翘。
真浪漫,油漆匠装梦游来木偶剧团的姑娘的房间,和她说—— 战争时期,有个油漆匠,一表人才,他遇见了一个金发女郎,这姑娘为了救他的命,冒充是他妻子,这下好了,战争结束了,胜利来到了,他们最后就团圆了。 然后姑娘开门,放他出去,姑娘把他叫住,他笑着挠着头说知道,没门。姑娘说,战争还没结束。他问你真要我等到胜利吗?姑娘说,我要你去睡觉,真的去睡觉。然后姑娘吻了吻他,他蹦蹦跳跳地跑进房间睡觉去了。
真可爱又赖皮,油漆匠和指挥家。指挥家总是欺负油漆匠,第一次是鞋子,因为他穿的不舒服,他要油漆匠和他换鞋子,第二次是自行车,因为他车子坏掉了,第三次是电影海报的场景,油漆匠先翻过矮墙,然后指挥家站在油漆匠肩上,不肯下来,让油漆匠又是拉着狗狗又是背着他…后面还又耍了一下油漆匠,他们被抓住了,油漆匠很义气地说,杀了我,我也不开口;指挥家说,对,杀了你,我也不开口!油漆匠说,你这人就是够朋友!23333
不过指挥家虽然坏坏的,但是他们丢狗的时候,油漆匠哭的很伤心,担心他们完蛋了,指挥家安慰了好一阵子,说这有我呢。
真的很喜欢指挥家和油漆匠,还有木偶剧团的小姐姐,还有小修女,当然啦,还有三位英国空军~ 感谢这部喜剧,给我带来了开心哇~真的很可爱了~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就是三个英国空军里有一个比较俊的,已经装扮成女郎了,然后他们要从井盖口出来,但他们穿的衣服(德国军装)没法出来,长官看了看井盖外面男男女女,有好些美女走过,然后决定让装扮成女郎的空军去引诱男人掉入井盖里换装😂😂
再加一个有意思的场景,就是指挥家和油漆匠误入德国军官的生日会,然后他们开始了上马游戏,超级逗
真的很想成为油漆匠了,又可爱又善良的油漆匠~~虽然遇到了耍赖的活宝指挥家,但是还有木偶剧团的小姐姐呀,还有很多很可爱很有爱的人哇!!!爱你们!!!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过去的矛盾与战争是无法更改的,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改变不了这些现实,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去面对现实。 这部电影是战争片中难得的将喜剧做的如此纯粹的影片,它隐去了战争的残酷血腥,只把不同文化的撞击和各种人物的有趣呈现给观众。虽然全片一直围绕着军事行动,故事情节的起起伏伏也是生命攸关,但影片带给观众的感受就如同片名一样,只是“一次盛大的闲逛”。 每每回想起这部电影中的片段,总有一种绝处逢生的力量在心底慢慢涌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都是自己的英雄!
33年前,我读小学的时候,就在沈阳太原街的解放电影院看过《虎口脱险》,当时乐得我前仰后合,因为指挥家斯塔尼斯拉斯,因为油漆匠奥古斯特,因为美丽的朱丽叶特,因为德国大兵斗鸡眼,也因为上译厂的经典配音,尚华,于鼎,程晓桦,苏秀,还有身兼数角的乔榛和童自荣。
后来在电视和DVD上反复观看才发现片中有很多地方是无法译配的,因为影片里英法德三国语言混杂,全部用中文翻译无法体现出这些语言的“小机关”,当年的译制片也不得不保留了部分原声,但当年的电影还没有字幕,一些桥段难以理解。比如在土耳其浴室和中队长接头的时候,油漆匠和指挥家说英语,说不通的时候冒了一句法语,才被指挥家发现,原来他也是法国人,然后中队长对他们说了段法英混杂的话,两个人觉得他的法语不错才跟他走了。
还有在火车上一个德国军官用法语念了一首诗,用法语问皮特要调料时发现皮特听不太懂,然后因为火车晃动,皮特被服务员不小心撞了一下后,下意识说了句"Sorry",才被德国军官抓住了。
中队长在修道院看病,故意对院长嬷嬷说英语,"Thirty three,Thirty three"以表明他是那个需要帮助的英国人。
指挥家和油漆匠被抓到警察局关起来的时候,说了句德语"herein"把德国大兵骗进屋,然后就是大家都熟悉的"Heil Hitler"了。
所以上译版有上译版的精彩,原版有原版的特色,尤其是英法德三种语言之间切换的微妙之处,值得喜爱这部电影的影迷慢慢品味。
附: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上映了4K修复版,片长132分钟,比我们看到的DVD版长13分钟,主要是指挥家和油漆匠骑车到莫索特后有一段斗嘴,指挥说油漆匠是为了木偶剧团的姑娘才来的。还有滑翔机起飞前有一段斗嘴戏,还有镜头比DVD版长一些的,比如麦金托什落在巴黎歌剧院收拾降落伞的镜头就较长。总之,这些镜头不影响剧情,也不出彩,所以当年上映的时候被剪了。
2019年6月23日于上海
2021年11月28日改
老少皆宜,上海译制片厂献声
笑不出来,想看英文版,可是找不到~~
“胜利属于我们” 没想到60年代就能产出如此纯粹的喜剧。
看过不下20遍,从小到大都喜欢的电影
永远看不腻的喜剧!
永远看不腻的喜剧
果然是英国和法国人拍的,德国人看到不得气死。。他们这是赤裸裸的把德国人当傻逼啊。
看了好多遍了,还是那么有共鸣,很经典的喜剧艺术片呀
很喜欢的一部法式幽默喜剧片,里面有很多梗,“鸳鸯茶""鸳鸯茶"。重温仍然让人捧腹不止,也很怀念上译的配音!
战争喜剧很难处理,这部也是,细看会觉得伦理稍有问题,影史地位有点被高估。但几十年前的喜剧如今还好看也不容易了。
从小看过几十遍了吧,至今每看必笑,真正的好电影
完全对此不感冒
娘的,这就是货真价实的喜剧片
永远都记得在浴室里唱着“鸳鸯茶、鸳鸯茶”、对眼打飞机,经典喜剧
最经典的法国喜剧片,几乎没有之一
经典法式战争喜剧片。1.看的原声版,多处法德英混搭的笑料,着实大赞!2.编剧八成看过林正英的僵尸片,哈哈哈。3.浴室里听着tea for two一脸懵逼的是斯大林同志么?4.男扮女装引嫖客掉井盖扒衣这段笑抽筋~ 5.动作场面最爱扔南瓜追逐戏,撞路标一分为二。6.6号房,呼噜与口哨。7.斗鸡眼打飞机。(9.0/10)
虽然不合理,但能够娱乐。
结果所有人都穿过德军制服了。
果真是经典。
法国要有豆瓣,估计《举起手来》也能进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