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主人公的设定本身就凄凉:姐姐失明、独自带着弟弟;弟弟没见过父母、更不知母亲已死。
姐弟俩没有亲人,会被人欺负,只能相依为命,流浪过活。
怎么看都是惨。 而后两人有幸被寺院僧人收养,过了一段欢快的日子,可对父母的渴望终究还是特别强烈。 有时我想,如果姐姐老实告诉弟弟母亲不在了,没准两人就能安稳地在寺院长大,然后按部就班,生活下去到老。
可姐姐好意的隐瞒了,让弟弟抱有一丝希望。
同样是从小孩子那个时候过来的,可我还是搞不清,是不是孩子对认定的执念都特别的有韧劲,但唯一清楚的就是:实在希望身边时刻有母亲陪伴——诶哟,实在不愿回想自己小时候看到妈妈不在身边时的那种心情,一动念,一股火就提到嗓子来——弟弟说希望给他土豆的胖大婶是他的妈妈,无比认真地说胖大婶一点都不胖,还特别美。就是这样,我闻着我妈脏衣服的味道都觉得特别亲切、安心。 影片最后的表达,可能是为了让弟弟的离去有一个圆满的回报:弟弟真的感化了菩萨,弟弟真的去了天堂,真的见了母亲,也让失明的姐姐见到了母亲。 心中有念想的人,肯定会半信半疑得问:这是真的么?真心念佛真的可以了结念想么? 那天在终南山上,从山下上来一位女居士,年纪轻轻,可自打来一直阴阴郁郁,闷闷不乐。
一日跟一小和尚交谈后,她就像是血槽满血的战士,原地复活,精神盎然。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小和尚的一句话:每日诚心诵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可心想事成。
从此她每天都缠着这个小和尚,神神秘秘。
日后这位居士下山后,我向小和尚打听:她咋了?怎么跟突然入魔了似的?小和尚言:为情所困啊。 原来,这位女居士心系前男友,一心想要复合,不惜用任何手段,因为实在爱的不得了。
这次上山也是来散散心,希望能够解脱。
当时小和尚给她算了一卦,明确告诉她,你的这个男友早都另有新欢了。
没想到女居士不死心,一直问每日诵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是否真的有效?小和尚劝她放下不成,只得点头称是。 就这样,女居士解脱不成,又陷入另一个坑。
而她的那位前男友已被我猜个八九不离十,在她上山前刚下山去,跟他接触过一段时日,实在不能跟女居士感同身受。
几年过去了,也不知是女居士释然了还是心不诚没感动佛祖,她的前男友跟女朋友已经准备结婚了。 影片中,弟弟曾说和尚:为什么要一直对着墙呢?如果这就是修行,那你家也有墙啊。
师父一直告诫我们:吃饭就是吃饭,玩耍就是玩耍。
可现实往往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时间,如厕背单词。
我们搞形式主义太久了,心杂心浊都是正常事儿,哦,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想着死后升极乐,来世投胎好,但是却都要经历现世啊。
还没好好活着给自己积攒福德,没准死了也解脱不了。
就诚恳正视当下,就硬着头皮向前,看看下一步还会有比死了更无助的境地么?
五岁庵中让我感动的是姐弟两个。这部影评最后虽然是一个悲剧,但是却让我感受到这是多么幸福而圆满的一个结局。 说它是悲剧,是因为在世俗层面,姐弟俩的处境处处让人心疼心酸,作为一个母亲,看到这两个失去母亲的孤苦无依的孩子会涌起更多情感上的牵绊。 当看到两个孩子坐在溪边吃着马铃薯都已经心满意足;当看到小兰因为看不见而滑倒在寒冷的河水里;当看到因为看不见东西而被两个坏男孩欺负的小兰大叫着五岁的弟弟,以求得保护;当看到弱小的小吉拼了命地飞奔过去保护姐姐;当看到小吉因被打而流鼻血却倔强地说是鼻涕;当两个男孩受伤后被自己的妈妈呵护,而姐弟俩只能受到劈头盖脸的指责……那份感同身受的情绪怎么也控制不了,是的,泪珠就像断了线的珠子。 但是,我却也从影片中看到了让我感动的场景:小吉一早起床在佛堂追逐打闹而砸坏花瓶,最后却也看到了佛像而安静礼拜;小吉爬上石塔大声宣告这里就是自己的家;小吉觉得所有的和尚都长得一样,都很无聊,只有他和小狗微风会动,多么真实啊;小吉也会把和尚的鞋子一一挂在树上,偷走练功和尚的衣服去给小鹿穿,可以扯坏和尚视若珍宝的念珠,他真的感觉佛一直坐在那里是因为所有人的求索很无度,求财求利,佛会很烦,他说如果是他就会让佛高兴…… 与两个坏男孩的吵架之后,师父就准备带他上山修行了。小吉的想法很单纯:就是要学会会用灵魂的眼睛看东西。可是,上了山,师父每天对着墙壁打坐,而把活生生的小吉撂在一边,小吉很无聊也很不开心,说:每天对着墙壁来这儿干什么,还不如在家里。 是的,小吉可以听到画眉鸟歌声中的悲伤,可师父听不见;小兰能够看到风雪中弟弟还在向她招手,但是胖和尚看不见;小兰能听到小吉呼喊观音菩萨的声音,修行的和尚却听不见……是的,真正的修行人不是靠外相上的打坐持咒念经,而是真的打开灵魂的眼睛去感受这一切。 最后师父因为下山赶集,遭遇暴风雪,最后昏迷不醒。山上的小吉天天去佛堂里找到观音菩萨的画像,就像对待自己的妈妈一样对话、呼唤,在他吃完最后一个饭团,在他用最真诚而纯净的心呼唤观音菩萨之后,终于见到了妈妈,虽然肉体已经离开世间,但是最后妈妈,姐姐,弟弟三个人的心终于紧紧相依,圆满团聚,这就是幸福而美满的大结局。 修行,在心,不在相。佛法,需要心心相印,心火相传,才能真正得到传承。
偶然无意间发现的一部作品 意蕴深沉…骗走了我好几次眼泪 豆瓣评论下很多人不喜欢小吉的调皮捣蛋 但是小吉才五岁耶…你五岁不调皮捣蛋? 五岁…要他怎样去理解这个世界? 作品中有很多细节也是非常棒 如小吉姐弟俩碰到师傅…师傅说这是菩萨的安排 面对小吉的受伤挫折…师傅没有当面揭穿…而是用心爱着呵护着小吉…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小吉的自尊心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吉看到了曾经欺负过他的孩子…嘴里嘟囔了一句…不公平…凭什么坏孩子也有妈妈? 小吉打架后…一个人跑到树林里大声喊着妈妈…我的鼻子也受伤了…我也流血了… 面对坏孩子妈妈的指责…小吉看到了坏孩子妈妈脚上的那双鞋子…想起了生命中曾经对他们温暖的老奶奶 后来随师傅上山修行时的路上…小吉看到了一朵在寒冬绽放的花朵…小吉说…一定是佛给了它温暖…师傅往旁边看了一眼…真有一尊佛像在那儿 最后师傅们上山…胖师傅看见了当初那只因为小吉捣蛋让它穿上了胖师傅衣服的狍子…它安稳的度过了冬天…而小吉…安详的睡在了妈妈(菩萨)的怀里 这部作品不能说好与不好(有的人吃饱了说风凉话)…对于情感缺失者而言…这部作品折射隐喻暗示着他们自己的生活…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你看懂了这部《五岁庵》…那么你也就读懂了我…也明白了和我一样的孩子 妈妈
到处都有灾难,到处都有菩萨的呼吸,到处都有慈悲,然后,一个人的悲伤有多么沉重,另一个人如何能够体会呢?剧情其实不错,只是棒子的叙事结构和结局表现手法,普遍接受度比较低,人物的情绪展示得非常细腻。
韩国影视就一个字:“煽”,连动画都照煽不误。
韩国人真是太擅长拍悲剧让观众眼泪扑簌簌了。记得小时候我读过一个《万里寻母记》的故事,就哭得不行。这个五岁庵更悲惨啊。就像最近看的西班牙电影《卡米诺》,最纯洁美好的孩子,遭遇不幸,是最难以让人承受的。但愿真的有天堂在,孩子们都去了那里,继续健康快乐。
吉美,在冬天这里也有花开,软绵绵的像婴儿的头发,一定是菩萨的呼吸使这里变的温暖 这么美丽的灵魂无需什么深刻的内函来补充了 只是,不太喜欢结尾,还是有点过的感觉。
画面纯净,故事简单,但不觉得那么好。是我的内心被污染了吗?
当人面对孤独与困境时便会产生很大的心念,这种信念能跨越时空。弟弟的死未必是死不过是活着的升华!
画面很漂亮,情节很简单,故事很感人,音乐很好听。
温暖的电影 很淡 但是还想看一次
莫名其妙地泪流满面。一直觉得没什么意义,为悲剧而悲剧。
满心的悲伤随着感伤的音乐尽情流淌。。。
主题单薄,手法稚嫩,但毕竟是难得一见的韩国动画,给三星
佛世難值,如優曇波羅樹華,時時一有,其人不見。就算躺在妈妈的身边,心里依然会想着她。
小学时学校曾经播过这片。我知道对于现在的我,它所给我的感受已远不如当初那般强烈。我无意破坏幼年自己的感觉,因而也不想用如今的眼光看它。原来那时的韩国动画也是纯澈、萌发的。可能很多感觉我也都记不清了,但比起男孩的天真任性,佛寺的蝉清善容、女孩的成熟知性,其实更入我心。好像从那时起,我觉得有个姐姐是很幸运的,那仿佛另一个世界,是我曾经向往过的
感谢你度我看得春暖花开,感谢你用爱伴我一程,给我一世的幸福。
韩国动画值得正视。除去韩语我几乎要将它当做一部中国动画。
刚刚趁空看完,虽然中间被打断数次,无意中看到很多人说这个动画很感动很感动。的确,画面的活泼绚丽,男孩的调皮可爱,使得悲伤一度被忘却,可是不明白为什么结局会这样。。。即便他的灵魂被菩萨带上天,可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却是从此消失了啊,有点伤心。韩语的声优听不太惯呵呵
韩国人是有多浮躁……故事很平淡,韩国版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画面粗糙,不过不晓得为什么作画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建筑和静物上,寺庙的飞椽斗拱还有佛器描绘得很精致
吉松上山前每看到一个新鲜的事物都会说,吉美你知道么。
韩国爱情电影一样的节奏,可还是很值得看看。
对于泪点很低的我却完全没有被感动到,也没觉得唯美,只是画面干净而已。难道,我的心变得邪恶了?!OMG,可能是因为人物造型比较粗糙的缘故吧,而且觉得结尾莫名其妙,甚至全片有些做作。很难想象我会给温情牌打两颗星,还是真人版的爱回家比较适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