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解读juno的一些关键词
-----------------------------------少女妈妈-------------------------------------------
关于少女妈妈的电影,在香港有《早熟》,韩国有《珍妮和朱诺》,日本有一部《14岁的妈妈》的电视剧。中国也有一部叫《湘女萧萧》的电影改编自沈从文的同名小说。
可见少女妈妈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敏感话题,当然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态度,除了《珍妮和朱诺》完全是远离现实的浪漫童话。在其他电影里面我们都可以窥见未婚妈妈在不同国家的不同遭遇,相对东方国家,西方采取了一种更为宽容的态度,他们认为当腹中孩子成型时就享有了人权,堕胎和杀人是一个性质的事情。在《juno》中当“所有的宝宝都渴望来到这个世界”, “宝宝已经有手指甲了”,这些话从华裔学生shuqing口中说出来的时候,恰恰是对中国计划生育的反讽。后来juno的一句“我觉得你们该去中国领养孩子,听说那里送孩子就像送免费的ipod一样。”又把中国给揶揄了一番。
比起其他的国家的未婚妈妈,Juno的经历可以说是波澜不惊的,偶尔有的一些小地震也是无关痛痒的------男友的支持,父母的宽容,朋友的理解,领养孩子的母亲的期许。juno怀孕后,连跑步的男同学都用羡慕的语气和juno的男友说话。一切的一切都变得温情而感人。
------------------------------------爱很简单-----------------------------------------------
Look, in my opinion the best thing you can do is find a person who loves you for exactly what you are. Good mood, bad mood, ugly, pretty, handsome, what-have-you. The right person is still going to think the sun shines out of your ass. That's the kind of person that's worth sticking with." (在我看来 最好的办法是 找一个爱你的人 他爱你纯粹是因为你这个人 心情好 心情差 丑也好 美若天仙 英俊潇洒 不管你是怎样。那个你找对的人 始终能够从你的xx上看到阳光。那便是你值得粘一辈子的人。)
Juno的爸爸一语中地,爱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东西。单纯到没有悲哀,简单到没有伤害。
就算juno是多么与众不同的一个小女生,在爱情面前,同样会在淡淡的体香里沉醉,在激突的运动装束里意淫,在温暖的怀抱里无声哭泣,因男友和别的女孩跳舞而变得失落。
就像〈诺丁山〉里Anna对william说:
I'm also just a girl,
Standing in front of a boy,
Asking him to love her......”
无论多么不平凡的人在爱情面前渴望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我爱你你爱我。
-----------------------------------自私和责任---------------------------------------------
生孩子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很多人把孩子送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首先征求自己的同意,再征求男朋友的同意。父母的同意,却从来没有为孩子着想过。
在这一点上,juno却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她也许是想利用孩子的来维系和男朋友之间的感情,这没有什么不对,至少从始至终她是珍爱着自己腹中这个小生命的。她认为自己先进没有能力抚养他,而把孩子给一对表面上和睦美满的夫妇领养,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环境而不会重蹈她的覆辙。
当Mark因为摇滚明星的梦想而放弃了孩子和婚姻的时候,juno夺门而出,潸然泪下。
Juno给Vanessa写了鼓励的小纸条,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最后孩子顺利的生下来了 ,Vanessa抱着孩子,像个刚当上母亲的人,胆怯而又忧郁。
抚养孩子需要的是巨大的责任。
当我们没有能力担待起这些责任时,我们应该放弃那些一厢情愿的自私想法。
2 ) 因为人性的不美好我们提出了道德,因为道德的不美好我们提出了宽容
电影《Juno》讲述了一个十六岁的美国女孩Juno在初尝禁果后怀孕生育的故事,她打消了堕胎的主意,挺着大肚子上学,并通过杂志广告为孩子找到了理想的养母,最后把孩子生了下来。而这整个过程中,她没有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审判和惩罚。相反,她的家人和朋友以理所当然的态度理解和支持她——当她向父母坦白自己怀孕了,并且决定把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她的继母即时的反应是为她的勇敢而赞叹,然后立即想到的要给她补充维他命——而Juno由始至终的表现和成长也没有辜负这个善待她的世界。
在我们声称的文明社会的伦理风俗看来,Juno在影片开始就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在现实中这种“错误”甚至可能是致命的——并非其行为本身导致悲剧,而是来自道德审判和惩罚。但在影片里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只是年青人有欠妥当的一次冲动之举,正如这件事情本来的性质一样。人类最初为社会的稳定存续提出了道德,然而在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道德的发展总是滞后而沦为人们脑中的僵化教条,因此世上到处充斥着偏见、蛮横、压迫和戕害:人们以“道德”为武器自相残杀,尤其是针对个性独特或智识超脱者。而另一类人则以道德之名实行自我禁锢,以自罚的方式无望地企图超越人生的绝望,比如清教徒。实际上人类文明一直处在道德困境中。这部影片的基调越是轻松,我们的内心就越沉重,因为仍向往着真善美且理智成熟的人都意识到影片里的情节在我们的现实中“不可能像这样发生”。
我们所有人终生都在犯错中成长,尤其对于还缺乏能力的青少年来说犯错可以使他们避免在成年后犯下更严重的错误。这并非说孩子们犯错值得鼓励,而是成年人应理性地思考这些错误的本质和性质,而不是诉诸教条或情绪,动辄进行蛮横的干预甚至惩罚。有一句被说滥的套话却是至理:教育在于引导而非约束。约束永远是容易的,只要你的力气比孩子大,就可以禁止他们做各种事情,但这不会令他们向往和变得更好,只能(迟早地)激起他们的叛逆。而引导却是用好的事物吸引孩子,告诉孩子为什么好和鼓励他们去追求,从而使他们爱上生活,继而懂得自爱和爱别人。
不过《Juno》并非一部以青少年成长为主题的影片。“人生的错误对人生是必要的。”尼采说。但我们也知道终其一生反对道德教条的尼采死后,他的“强力意志”和“超人崇拜”被纳粹教条化,从而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如果我们对伦理道德和人性缺乏深刻和清醒的认识,而盲目地溺爱和偏袒孩子(现实中不乏这种人),那就不是宽容而是纵容。简单地对道德去教条化最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人们按照各自的喜恶和利害去解释道德,而这只会使世界变得更糟。因为现实中人们的普遍品性、智识和一个理想世界需要人们达到的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尽管不少人已经意识到道德野蛮的一面但我们仍然用野蛮的道德去匡扶社会——正因大多数人本身就不美好,所以道德也只能随之不美好,否则就功利的角度而言反而会适得其反。伦理道德始终是实用主义的,所以也是“功利”和“善变”的:道德价值只在理论中是绝对的,在实践里从来都是相对的。我们要记得尼采还说过:“高贵者要求自己不使他人感到羞愧:他要求自己看到一切受苦者而自感羞愧。”——他的“超人说”是建立在如此崇高的人类品性之上,而不是针对卑微、麻木和愚昧的人,比如崇拜他的纳粹。其实纳粹分子和我们并无本质的区别,他们并不都是比我们残暴的人,而只是在特殊的时代、社会、文明传统和民族处境下迷失于价值判断中而已。要成为尼采所说的超人,首先要做的不是向外的强力扩张,而是向内的自我修炼。
和读尼采一样,看《Juno》这部影片使我萌发由衷的向善之心,并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尽管这部片里丝毫没有说教的意味,甚至不少内容看起来还相当地“离经叛道”。因为我们深察片里登场的人物身上近乎完美的宽容和善良,正是因为他们首先具备了高尚的品格才使他们生活在了一个(影片虚构的)相对完美的理想世界里。当我们怪责自己生活的时代和社会有多么糟糕时,我们更应该意识到我们自己也并不那么美好。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不应为了让生活过得更顺利而适应这个社会,因为这只会让这个社会的糟糕得到巩固。正如前述,我们应做的是自我修炼和提高:为一个更好的世界做准备。(我并非指来世,而是指精神的现世。)正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所说:我爱那样一种人,他把自己的道德变为自己的偏爱和宿命,因此他甘愿为自己的道德生存或死灭。(尼采说的道德是关于自我意志的实现,和我们一般说的不同。)——一本好书或一部好电影往往会使我们的人生获得增益;在适当的时候认识某个适当的人也有同样的效果。
《Juno》里并没彻底虚构一个美好的世界,里面也有现实的一面,比如校园里的闲言碎语,但Juno性格上的独特之处使她免疫于这些影响:她比我们大多数人更勇敢和自我,把别人对她的不恰当的评议视如不见、听如不闻,且恰度地并没变得自负和自我中心。自我首先应体现在对自己和别人的个性和差异的尊重,保存自己的同时又不贬损他人,特立独行但不指手划脚,既不认为自己比别人了不起(自负),也不觉得别人应围绕自己运转(自我中心)。尽管一般而言总是任意时期和社会环境下某方面的“主流多数”更容易忽略和否定差异,横蛮地把“多数和少数”理解为“正常和不正常”,从而激起少数一方猛烈甚至悲壮的反抗。Juno是一个具有品性上的纯粹性的天才,这种人非常罕见:她很单纯,但她简单直接地抵达了我们通过艰辛的努力和复杂的过程才有可能抵达的境界。或者说她的天性是那么完美和使我们向往:在她面前,我们都希望自己变得更简单。我们可以察觉Mark的转变,他重拾自我的勇气也或多或少地获得于Juno的影响。偏偏Juno喜欢上的Bleeker却看似平平无奇,如果说她主动和Bleeker对性的尝试带有好奇的成分的话,那么在婴儿出生后他们则真正地开始相爱。Bleeker长得并不帅,而且有点木讷,除了擅长长跑(这在美国是冷门运动)以外似乎并无突出之处。不过Bleeker很坦诚,他确实很稚嫩,但他从不尝试表现自己不真正具备的成熟、趣味或性格等,而同样率性的Juno(也包括我们)欣赏的正是他这点。
影片里的另一对重要人物是Mark和Vanessa夫妻,他们年届不惑仍膝下无儿,于是在杂志上刊登领养广告并被Juno相中。随着Juno和他们深入接触,我们知道这是一对居住在郊区的富裕夫妻,真正渴望一个孩子的其实只是妻子Vanessa,而丈夫Mark只是在曲意配合而已。实际上他对婚姻也几乎只剩下配合了。
我们一眼就能看出,Mark和Vanessa的差异是如此明显和巨大:Mark是九十年代那批朋克青年,并且他内心的火焰从未真正熄灭。Vanessa则是个有“教养病”的高级白领,虽然片里并没交待她的职业,但我们从她的着装打扮、家居装潢和聘有私人律师等方面可以大致掌握她的身份阶层。她待人接物总是很拘谨,她像患有强迫症似的表现出异乎寻常的谦恭、友善和体面,使和她打交道的人禁不住要怀疑自己接触到的是否真实的她。然而她的虔诚使这些都变为了她的“可爱的瑕疵”。像多数女性一样,她渴望平凡安定的生活和幸福美满的婚姻。
毫无疑问Mark和Vanessa曾经彼此深爱对方,因为Mark为了和她一起生活而屈居于平庸乏味的中产社区,他和这个地方根本格格不入,并且他放弃了对自由和音乐的追求而从事枯燥无趣的广告歌曲创作(尽管也因此赚了不少钱)。而Vanessa则一直尽量体谅着丈夫的那些在她看来不切实际的个人追求,比如忍受他穿着“幼稚”的摇滚T恤和特地在家里辟了一个音乐房给他。可是尽管他们曾经相爱并一直相敬如宾,但当他们为了爱而长年压抑自己的本性后,爱的火焰便渐渐消耗殆尽了。实际上所有夫妻的情况都是如此:纯粹的爱只是片刻的火焰,而婚姻则是漫长的契约关系,当爱消失后维持婚姻的将是另外一些人类感情。这是人性使然。永远忠于爱的人反而会不断“背叛爱情”,因为他们永远忠于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而大多数并没这样做的人是因为忠于纯粹的爱将使人无法避免地损害另外一些我们重视的感情。婚姻并不总是爱情的升华,有时候两者甚至誓难共全:如果说婚姻是道德的,那么人性就是不道德的。Vanessa直白地向Mark摊牌:他对摇滚的追求不可能实现,而她想要一个孩子的愿望却可以实现,并且因为Juno的出现眼看就要实现了。但问题是成败对Mark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他永远不能成为摇滚明星,但只有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他才会感到幸福,哪怕最后他凄凉地面对自己的失败,但这种失败仍比妥协的胜利更值得骄傲。何况“永不妥协”本身就是一种高寒凛冽的胜利。如果不是因为Vanessa急于收养一个孩子并且Juno迅速地出现,他俩的婚姻大概还能依靠双方共同的牺牲而维持一段时间,但那样的结局未必更好。
当Vanessa听到Mark提出要离婚以继续自己的音乐追求时,她当即的反应是不无赞赏地叹道:“你真是了不起。”——没有埋怨、没有指责,而是赞美(因为针对Mark的追求而言,他的年纪确实不小了),这种超越了私心的爱和理解使我们动容。尽管像她这么有教养的人很难不使人觉得她身上的一切包括她的幸福婚姻和美满家庭都是粉饰出来的,但此刻我们终于相信她的虔诚是表里如一:她对待Juno的态度确是发自真心而不是仅出于对礼仪的讲究——和我行我素、口无遮拦的Juno相比,Vanessa尽管显得平庸却并不虚伪,她具有的是另一种真诚:她的真诚并不对自己的感知刨根问底,也不残酷地迫使自己面对事情的本来面貌,或许在很多敏感的时刻,她意识的深处已察觉到Mark的犹豫和厌倦,但她虔诚地把救赎寄托于自己对幸福的信仰之上。信仰(并非指宗教信仰)是一种付出而不是索求,是承受而不是逃避。纯粹的信仰是这样一种东西:即使它一再令你失望你仍永远相信,而不是去怪责和质疑。(这并不反对人进行价值思考,只反对功利的权衡。)所以当Mark使她的希望落空后,她既没有为难他,也没改变自己的初衷。如果说Juno是一个真诚的女孩,那么Vanessa则是一个虔诚的女性。实际上她在每一处体现的对Juno不怀偏见的尊重早已赢得了我们的好感;她那过于教条的修养由于她同时具有的宽容精神也变得无伤大雅;她身上洋溢的温暖母爱使我们完全信任她会把婴儿抚养成一个热爱生活的幸福的人——正是这些使她在我们的心目中从凡尘俗世中超脱出来,迈进理想世界的门阶。可以说,这部影片里的人物对待彼此总比对方和作为观众的我们预期的更好——更宽容和无私、更尊重和耐心,以及互相信任和理解——换言之这是一个比现实更美好的世界,一个我们既向往也有可能真实地追求到的理想的世界。
2012.11.大理
3 ) 我的爱人好朋友
写在最前面的
我想把这个电影送给每一个女孩。
一切椅子上开始,从脱下碎花小内裤那一刻开始,在一个温暖的房间内,暧昧的色调,两个孩子的脸和慵懒的爵士乐。你现在一定兴致盎然的想继续,不料却被突然而来的一声犬吠打断,只剩下一个空当的单人沙发,Juno大口喝了一口橘子汁儿,音乐一响起,电影的序幕就拉开了。欢快的节奏让我们万没有料想到接下来,我们要应对多少麻烦事儿,但是却给了我们另一种应付这些麻烦事儿的心态。
影
电影的本身它或许不能把你打败似地感动你,但总有能触动你的时候。无论是Juno用汉堡包的电话,因为通话效果不好被Juno死命一摇的可爱样子,还是你看到小婴儿B超的那一刻心里掠过的一丝颤动。是的,这里全是关于孩子的,男孩和女孩,还有他们的孩子。或许这并不是一个新颖的题材,未婚先孕的未成年少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了。就算是电影,也有无数次的上演了。可是为什么《Juno》还是可以在奥斯卡上频频提名,获得各界的好评呢?也许就是这些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小触动。
如果一个敏感话题,你严肃的去陈述,你严厉的想去告诉我们这个现象很严重,那么除了让我觉得电影比生活更沉重以外,或许不能带给我们别的了。《Juno》的聪明就在于,他没有给你一个道理,他给你的就是单纯的一个电影,所以哪怕它在给你讲述一个禁忌话题,你也觉得它是纯净的。你在欣赏完电影之后,是不需要过多的理性分析,而是心中满满的温暖。
《Juno》从碎花小内裤开始就告诉你这个故事并不悲伤,它用一种类似于卡通片的形势,其实是一种不真实的形势,分别告诉你一年四季有秋,冬,春,夏。这四个季节里面,有一个女孩,经历了什么,她从孩子变成了一个孩子的母亲,而她又再度拥有了孩子的纯净笑容和歌声。青春期的爱情或许本应该就是电影里面男生每天给女生作业抄,为了女生得罪自己的兄弟一次。当我们想要尝试更多的时候,青春就变得沉重了。
电影终究是电影,他会给你一个圆满的结局。Juno生下了孩子,孩子被送给Vanessa.Vanessa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了母亲。Juno的小男朋友最后弹着吉他和亲爱的Juno一起唱着“You are partime lover and full time friend”,是的,你是我的爱人好朋友,就是这样的。
情
Juno在这样的一个环境成长: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后又生了三个孩子。Juno跟随父亲和继母生活。有一个妹妹。继母很喜欢狗。但是却没有养一只。这样的一个环境,让我们知道Juno在情感上是有一定的缺失的。少女总是会在一个年龄,离开家人去爱人。而这时的少女却还没有学会如何去爱人,当她确定自己怀孕甚至飘过了一丝自杀的念头。而自己的爱人却还是一个在妈妈的安排下的小运动少年,他甚至一开始不敢去看一下怀孕的juno。即使他是那么的喜欢她,他独自看着她的照片,保留着她的碎花小内裤。
“也许他已经有手指和指甲了”,就这样的一句话,在此时敏感的Juno则可以听到周围每个人手指发出的细微的声音,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并准备将孩子送给Mark和Vanessa这对年轻的恩爱夫妇。也许是因为Juno自己情感上面的缺失,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完美的家庭,绝对不放弃这个孩子。而Mark大人似的做法却让她伤透心了。她一遍又一遍的向父亲问着“两个人是否能和谐相处?”。也许Mark为这个小女孩动了心,因为他自己也是没有长大的大男孩,但是这种做法破坏了Juno内心对于美好家庭的想象,对于自己未来孩子处于的家庭期望。尽管Mark和Juno一样喜欢音乐,但是他们却对摇滚乐的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而且是截然相反的理解。就连小小的孩子的取名上,他们也有很大差异。Juno很清楚地是自己想要得是什么。就想Mark和Juno在音乐中拥抱的时候,他觉得她的肚子让他们隔着,就像Juno真实的想法就是Mark挑选的音乐并不动听。
对于孩子,Juno从B超里面看到的那一刻便激动地想告诉孩子的养父母。她是那么喜爱这个孩子。她能感觉到孩子的每一个动作,很可惜Vanessa感觉不到,mark更感觉不到。幸福的是,我们的小男朋友Bleeker他让juno每一次的心跳加速,他们相爱着,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孩子。那一吻看得我们是那么的满足。也许只有相爱的人才能互相感觉到对方。即使我没有来为你加油,你也知道那是为什么。你走过来,把病床上的Juno抱在怀里。
“你不是一直盯着我的肚子,而是永远看着我的脸”。
“我想我是爱你的。”
“作为一个朋友来说?”
“不,我是认真的。”
也许那一刻,我们才真正的学会如何去爱人,我们的爱情在经过春夏秋冬之后长大了。
音
这部电影在大受好评之下,电影的原声也获得了追捧。《Juno》的原声大碟上市的第一周共销售了3万8千张,成了一周Bilboard打榜成绩最好的。这是一张小独立乐队的大聚会。
片尾的一首《Anyone else but you》让人铭记于心,这首歌来自于Moldy Peaches.这是一个一男一女的组合,在不同的阶段先后有不同的乐队成员加入。90年代,他们就已经在美国地下音乐圈引起不小的轰动,并且影响不少乐队.一张典型的low-fi作品。而在《juno》当中便收录了他们不少的歌曲。让人记住了Kimya Dawson这个清淡的女声。《Anyone else but you》,一手简单的歌,它说你是我兼职的爱人却是全职的朋友。却仿佛说明了全部。
Kimya Dawson《rollercoaste》中无所谓的哼哼。没有什么要说明的,没有什么要附加的。青春就是这样让我们有时候甚至感觉不到她的沉重。日子就是这样哼哼来过的。
为影片定下欢快基调的则是barry Louis polisar的《All I want is you》。轻快而玩味似的男声,这样的声音让人忍不住想跟着节奏左右摇摆起来。
而此次原声中除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独立乐队以外,也收录了不少像sonic youth,The Kinks、Buddy Holly、Mott The Hoople和The Velvet Underground这样的大牌。
虽然《Juno》只是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编剧,被誉为第一个博客电影,但是我更觉得这是一部音乐电影。原声的出色配合,让这个平民电影倍感亲切。它真的没有说教你什么,但是一定会让你懂得什么。
4 ) 谁的青春不迷茫
初尝禁果、未婚生子,不论在现实生活还是影视作品中都不鲜见。加拿大、美国合拍的喜剧电影《朱诺》里,高中女生朱诺在某天决定和她的男朋友偷尝禁果,即使她对男朋友并没有到迷恋不舍、想要嫁给他的地步。然而朱诺怀孕了,在美国这样一个法律禁止堕胎的地方怎么去处理朱诺肚子里的小孩成了一个难题。在与知心好友里尔商议之后,她们决定先将孩子生下来,然后再找户想收养孩子的人家将孩子送出去。在几番打探和斟酌之后,朱诺最终选定了一对富有的夫妇马克和维尼撒,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一帆风顺。
影片中最让人感慨的是在发现朱诺怀孕后,她爸爸和继母除了最初片刻的震惊后,便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团结在了一起,老师和同学也没有认为她道德败坏,正是身边所有人的理性、包容,让朱诺变得更加成熟、自信。当然,我不支持早恋,也不认为未婚生子正确,只是觉得一旦有意外发生、看到有人迷茫在十字路口时,作为身边人的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是值得每个人去深思的。
这部获得2007年度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影片,用快速又意想不到的对白给人带来惊喜,按照秋、冬、春、夏的叙述展现朱诺不同时期的故事,在博人一笑时也带给人们思考,是一部想推荐给所有人的小成本佳作。
5 ) Stop being so cool, please.
I hate having to rate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So just ignore the 3-star rating, it only means this is not a bad movie but I don't like it.
The whole thing just doesn't make sense. It's pregnancy, parents don't react that way. You don't consult your parents about whether love lasts forever. And 'In my opinion, the best thing you can do is find a person who loves you for exactly what you are'? Oh yeah, of course, that's moving.
I even think it's racist. I know it sounds silly as I always despise those who are so into PC. I'm fine with the 'you should go to China' line, but everyone in this movie is a good person with or without a little lovely flaw, except the it-has-fingernails Chinese girl and the coloured doc (or nurse) showing the baby image in womb, who are so totally annoyingly stupid with nothing to save them. Well personally I don't think the main characters are much more intelligent or sensible or cool as they tried so hard to convince us, but obviously American audience would disagree with me. Sorry for being stereotype, or racist.
And I'm not satisfied with the idea that good music makes a good movie. Feel sorry for the music.
Guess I'm too old for these teenage movies anymore. You can stay in, I'm out.
6 ) 生一个孩子,没什么,真的没什么的。
我想一部电影可以拯救一个每天沉迷于弱智长篇剧集浪费生命的人,我想一个角色可以叫这个人对耿耿于怀的事情微微一笑,我想,这个女孩叫人从开始笑着羡慕,到最后哭着嫉妒,然后,后悔的一塌糊涂。
Juno。传说中宙斯的妻子,唯一的妻子,所以她有着傲人的资本,足以抵挡和决定一切,关于自己的一切。
所以16岁的小姑娘juno,在怀孕之后叼着一根烟斗翻了翻眼睛对男孩说,是你的孩子。那男孩吓傻了,她拍拍屁股骑车走了。我听到音乐响起,却丝毫没有沉重的意味,juno只是以为,你有权利知道,但你无权干涉。
这是属于她的人生,cool,并且让我羡慕的直至嫉妒。
她一本正经的为自己的孩子寻找养父母,方式彻底而决绝,这是我的语言。而按照她的说法,那是传统和肮脏。她有着率性和硬朗的心肠,所以在面对真相时,她比一般人更柔软和善良。我爱她眼睛一转就闪过的莜麦和智慧,我欢喜她两手叉腰时的慵懒和琐碎,我爱她短暂的迷惑和眷恋,我爱她恍然大悟的自觉和磊落。这女小孩多像我们心里的另外一个自我,因为自私,所以无畏。
在即将面临的生命眼前,我以为那是沉重的,但她却让我觉得轻松,让我在开怀中甚至遐想,其实,生一个孩子,没什么,真的没什么的。
在所有需要后悔的时光里,如果有一个女孩能如juno这样坚强果敢,如果我们的心肠都像硬桃子那么硬,然后又像花瓣那么软。
这一刻,突然有种冲动,其实做妈妈,也不是那么可怕。
完完全全的美国文化。她敢爱敢恨,敢做敢当,撇开了伤痕无憾了青春。She is cool,but she loves a boy who is a fool.她的世界还很小,除了爱什么都不重要。如果生活就是这样简单的一条线,那该多好。P.S.讨论的话题不轻松,但片头和配乐还是送来一阵清新风。女主很有灵性,男主很木,很开明的家庭。
还好我不是朱诺,在生下宝宝那一刻,我会不忍心割舍这份亲情,将亲生子拱手让人,虽然彼时还不具备养孩子的条件。朱诺的遭遇会像复印机一样,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而朱诺的选择又要比在厕所生孩子的小女生要勇敢、明智、坚强的多。要阻止未成年人越轨要比给他们发避孕套难得多!!
翻译不好,所有配乐我都喜欢,Juno也够疯狂可爱。虽是最佳编剧,却令我着实不明白意义何在,将baby生下来直接送给别人,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继续happy,是负责任的表现?剧中没有任何人产生异议而且观众也都觉得整个剧情无可厚非?然后等孩子想找亲生父母么我承认我想太多了,另外此片容易误导未成年人
做姑娘就要做朱诺这样的姑娘
【B】蛮有趣的独立喜剧片,用轻松的方式诠释一件严肃的事情,只是主角们的三观。。。。。实在有些雷人。另外小本老婆很美阿怎么这么多人说丑。
「In my opinion, the best thing u can do is find a person who loves you for exactly what you are. Good mood, bad mood, ugly, pretty, handsome, what have you. The right person's still gonna think the sun shines out your ass. That's the kind of person that's worth sticking with.」
又酷又温柔的青春
非常真诚!
16岁的少女,迷恋一个品位不错的成熟男人很容易,喜欢一个阳光呆萌的闷骚男孩亦是不难,难的是在生活的摇摆不定中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和依靠自我的独立精神。男孩穿着脏球鞋翻身抱住朱诺,他们还没计划好未来,生活却已经在推着走了,那又有什么可怕的呢?议论指摘道德讨论就随他们去,谁叫我们还年轻。
只有美国才会有这种电影。
也只有在美国,才能绽放美丽的朱诺
对未婚先孕主题的理想化探讨,剧作异常扎实精彩。艾伦·佩吉的那件红卫衣令我想起[水果硬糖],但不可否认,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都被她演绎得无懈可击。| -You're, like, the coolest person I've ever met, and you don't even have to try, you know... -I try really hard, actually. (8.0/10)
看到最后很温情 还有就是OST非常好听
16岁怀孕!在中国家庭发生这事无异于天崩地裂彗星撞地球……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去大铁棍子医院找王姐解决(郭德纲语)……对于这个沉重的问题,朱诺和父母选择了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影片也拍的轻松有趣,正如古龙先生所言:无论任何时候,只要能笑笑,总是好的。
酷酷的电影,酷酷的爱情,酷酷的青春,朱诺一家人都超酷的,这事放到天朝简直不敢想。喜欢Ellen Page。里面的歌都很棒!
朱诺不可爱,有点自作聪明和自以为是,而且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毫无概念。但在朱诺身上能看到我们年轻时自己的影子,所以还是喜欢她。中年男人很有魅力,但那只是成年人的心智在孩子面前产生的优势,他也有自己的问题,而且处理得未必比朱诺好多少。那个青涩少年虽不够好,但足以陪她一起成长。
让我想起去年的阳光小美女,笑.剧情很有意思,朱诺的父母也很好,不过朱诺找的那个男生太倒胃口了.
Find a person who loves you for exactly what you are.Good mood,bad mood,ugly,handsome,what have you,the right person is still gonna think the sun shines out of your ass.That's the kind of person that's worth sticking with. -嗨,加大码的朱朱!
原本觉得平平的电影,到 Ellen 在车里哭的时候我竟然也哭了
BGM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