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 點對點

剧情片中国香港2014

主演:陈豪  蒙亭宜  林子聪  邵仲衡  张雪芹  邵音音  

导演:黄浩然

播放地址

 剧照

点对点 點對點 剧照 NO.1点对点 點對點 剧照 NO.2点对点 點對點 剧照 NO.3点对点 點對點 剧照 NO.4点对点 點對點 剧照 NO.5点对点 點對點 剧照 NO.6点对点 點對點 剧照 NO.13点对点 點對點 剧照 NO.14点对点 點對點 剧照 NO.15点对点 點對點 剧照 NO.16点对点 點對點 剧照 NO.17点对点 點對點 剧照 NO.18点对点 點對點 剧照 NO.19点对点 點對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4:30

详细剧情

从多伦多回流的雪聪(陈豪 饰),多年来在香港不同的角落画下神秘图案,一直都未被任何人发现。直到最近,从长春南下当普通话老师的小雪(蒙亭宜 饰)偶然之下发现并成功破解,连起所有这些没有数字的点点图,一幅又一幅与从前的香港息息相关的图案、回忆活现於这个繁忙的城市。但究竟是谁留下这些图案?又会是谁把它连起呢?二人决定要在这个开埠170多年兼住了700多万人的城市,展开一场猜情寻游戏……

 长篇影评

 1 ) 究竟从哪一点开始呢?

    点是什么?是一个个年份?是一个个地铁站?一座座建筑?一方方界碑?一件件事情?还是一个个人?答案当然都是的,然而每一个人为分割的点连结的方式几千万种,就好象每天擦身而过的人一样,我们从什么地方开始相连,又如何连接一致呢?导演最值得鼓掌的地方是用了这么一个很有诗意也很有创意的符号,而且用很散文化的节奏与拍摄手法来呈现。
    回倒电影首先人物就是有趣的“点”。两个看似毫不相干,背景很不一样的人物很有代表性。一个来自大陆的高级知识分子,不知为什么离开大陆,来到香港,一个土生香港人,70年代移民外国,现在重返。另外,其它角色也好像不同的点,代表不同的连结方式。于是,导演借两个高等知识分子角色的游戏俯瞰芸芸众生,带有几分讥讽,几分怜悯。
    年代,是这部片的重“点”,作为怀旧的基调。70年代不断出现在影片中。的确,7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那是香港麦理浩做总督,香港快速起飞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暧昧的年代。正如吕大乐在《似曾相识的70年代》一书中指出:"在未有一次系统检验之前,麦理浩时代已经被捧为一段‘黄金时代’,差不多理所当然的事为昔日美好时光。到了今天,这个神话还在流传。”电影也充满了对那个年代的缅怀。当然即便不加甄别就拿来做一面镜像这也没有什么可以否定的,毕竟怀旧是一种对现实的反动而已。那么现实究竟有多差,这方面电影实在没有给出多少好的评价。但看电影的时候,作为外人的我总想要问:香港变得现在如此这般难堪,70年代难道不是其中一块基石吗。
    在处理年代的点上影片不太冷静,而且对现实又有太多的政治情绪。这几乎成为了影片最大的看点和弱点。保卫天星码头,高铁工地,维园,元朗菜园村,机场填海等等不断闪现的政治符号如芒在背。而“警察”形象所代表的香港政府却好像监视器一样无所不在,与市民为难。然而,真的有必要如此生硬地说教吗?当然,我相信导演是想借一部电影表现某些价值,但是一部电影如果容纳态度东西,作为观众的我就很难把他们连成图案了。
    看到这里,好似只有批判的样子,其实这部电影真的不算差,而且很有赤子的热忱,我甚至感觉到想冲出藩篱的那股劲头。香港是一个城,它的确是有很多很多不同的点连成,他变成现在这样单一,像牢笼一样圈着这么多的人,我相信很多人都如电影那样厌倦了这样的浅薄生活,但正如里面“表哥”所说的,我攒多几年钱就移民加拿大,这好像成为人们摆脱这个城市的唯一选择。导演想说不,他要用人物说:生活其实有蛮多选择,香港不单单是工具理性,金钱至上的。影片给出了一个美好的结尾,一道最靠近城市美丽的相遇和日落。每一个点都是一个界碑,他们围成不同的一个城。但我不得不煞风景般说,电影一直选择耶稣基督般自我牺牲来回避现实生活。
     

 2 ) 让人向往的小清新情缘

      画面十分小清新,与其说是一个爱情故事,更像是香港的旅游名片。地铁站边上的点点图引起了刚到香港的女主角的注意,她悉心研究发现了每一幅图的背后都有特殊的意义,从而也带出旧香港的许多故事,一座城的历史。
      女主角的家乡是长春这件事,虽然只闪过的短短的几个镜头,却好像对我来说具有不一样的情结。清新的画面里,浅红色的轻轨车、桂林路的小胡同儿、公园里厚厚的白雪,是我生活过的地方,我真正经过的地方。也是我即将离开的地方。
      BGM很舒服,就像两位主角所选择的生活节奏。他们更具浪漫情调,似乎并没有我们普通人生活上的压力。他们会悄悄在地铁站画下具有特殊意义的点点图,像以暗号的方式进行着美妙的交流。他们的慢生活主张,是与我们主流的价值观不同的。现今的我们的社会,每个人都很急,城市里的人们走路都很快,大家赶着赚钱,赶着结婚,赶着买房,赶着还贷款,赶着生孩子,赶着养小孩⋯⋯是谁在追你,时间在追你。
      其实主角所倡导的慢生活,确实令人向往。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也想去环岛骑行,我也想在香港街头散步,就机缘巧合邂逅这样的浪漫爱情⋯⋯可是我连温饱解决都困难,又如何享受那些美妙生活呢?
======================================================
ps:还是忍不住吐槽,大夏天的陈豪和邵音音在地铁站相遇围着同样的毛线围巾,真的与背景路人们的T恤短裤很矛盾啊

 3 ) 你可知我心

《点对点》,很有意思的香港电影~ 地铁站墙壁上的看似毫无规律的点点图 旁人不知但猜题者与做题者两人乐在其中的趣味游戏 孤单的人来到未曾熟悉的城 因为遇见有趣的灵魂驱散走寂寞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坚持着也许只有自己会懂的小乐趣 但殊不知懂我们的人 或许会以无数次擦肩而过但最终巧妙遇见的方式出现在我们身边♥ 很温暖的一部电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触~

 4 ) 個人电影清单#142.《点对点》

個人評分:★★★☆
陈豪扮演的一个海龟回港后在各大港铁站点墙上涂了许多由点组成的涂鸦,所有点按一定顺序连起来都是各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的香港本地文化历史标志,但由于点与点之间没标明数字顺序因此从来无人破解。直到一个内地来港教普通话的女教师逐一解开了这些谜题。
其实看我这么写出来的剧情梗概应该是部挺有看头的文艺小清新爱情小品,电影也的确拍出了些“慢生活”的情调以及旧香港历史的一些情怀,可却让我有点难以融入,也许是跟电影对情怀素材的表达大多只流于表面有关吧。也或者,是因为我并非香港本土人。
但电影偏偏选了一个内地人作为女主角去折射香港历史文化,所以其实谈及情怀和文化喜好,很多时候未必与个人的出生环境与文化基础相关,更多可能也是因人而异的心态使然。
主观上对这部电影不感冒,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的题材在客观上值得当下的电影文化肯定。

 5 ) 今天你慢生活了吗?

两个在同样“时区”的人,同时抵达一个新环境,同时不善于和身边人熟络,同时努力翻阅着旧香港的昏黄记忆,两个人如同平行线一般,同时陷入了“点对点”的游戏追逐中。

这个小品电影,或许能启发你调慢生活节奏,发现身边的不经意。总有些人在默默关注和改变这个城市,让她更有性格也更有人情味。作为个体,或许我们决定不了城市的未来,但我们可以追溯和保留她的过去。

P.S.:喜欢故事本身,但演员的生硬和各种植入广告让我尴尬癌犯了。

 6 ) 真切的现实

一部看似造作煽情的港片,为何还是赢得不少赞誉。

我想,黄浩然首部编导的《点对点》(2015),还是触及到了港人内心深处的怀旧情节。随着内地人源源不断涌向香港,弹丸之地遍地都是大嗓门的普通话,匆忙的香港人多少有些不适应。

旺角真是旺了,以至于港人都不想再去。满眼都是挑货的内地客,对于港人,多少有些审美疲劳。于是,“土豪、暴发户与蝗虫”这些不雅不敬之语,随口而出,则引发了内地与港人在网络上的更激烈交锋。越来越多的港人,自觉与不自觉地怀念起老香港的味道。说白了,就是没有内地人吵嚷的味道。

此片应运而生,可谓恰逢其时。“慢”游不一样的路。问题是,片中由蒙亭宜出演的小雪,仍是来自于长春的大陆妹,且是个东北大妞。这多少显示出某种无奈。即或一部怀旧的片子,仍脱不了内地的干系。

而通过童年的某种鲜明记忆,让从多伦多回流的老男人雪聪,跟好奇的小雪相勾连,似乎又合情合理。二人名字都带一个“雪”字,自然意味明显,又隐含着某种纯粹的向往。小雪教授普通话,雪聪得适应新变化,就要学普通话。二人有了现实中的交集。

香港所发生的事,其实没有多少人在意,何况根本不起眼的东西。如那些边边拐拐的柱子上,雪聪于七年前画下的那些以志不忘的点点图案,被小雪不经意发现之后,兴趣盎然。她要让那些点点相连。这又让二人有了暗暗交集。

于是,过往与现实,寻找与追踪,即成了本片最大的悬念。当然,点对点,两条平行线,让他们还是直接碰了面。一切似乎结束了,一切又似乎才刚刚开始。

说白了,情节只是一个幌子,核心还是集聚了港人郁积的恋旧情怀。他们明知道已回不到过去,却仍想耽迷于当年一个纯粹的香港。

其实,这是丝丝悲鸣与隐痛,渐渐放大,则近乎绝望。

好在,本片并没有死扣这些过往,只是让一个老男人与一个大陆妹相交,成为一个活力香港的新符号。这或是一种无奈,却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2015、6、16

 短评

香港本土情懷加分,女主我覺得陳法拉演就更好了。下次去要尋找維多利亞城的界石。

9分钟前
  • 马田史高西斯
  • 推荐

1.片头的冷遇和片尾的早班火车唱的真难听,浪费了两首好歌。2.文艺小清新这种模型香港导演还是差了点,男女主角不靠谱。3.都说这两年香港电影没有港味,这次有港味了,而且不搞阶级斗争,也不搞居高临下

10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对香港的爱已经溢出来了…

13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近年来东方最好的城市电影,是真的把城市做主角,城市中人是他脉络中的点,自我流动构成不同的图案,让城市更耐看耐琢磨,而不是把城市当作巴洛克式画中黯淡的背景,人物光鲜,却看不清楚城市的面目。张柏芝《不一样的我》响起时突然shock到了,回归20周年的香港,愿你的海阔天高超过想像,更加闪亮。

18分钟前
  • 轻风羽
  • 推荐

难得Mo哥都会拍电影……呃,其实更像一出香港旅游宣传片揾日我都去影低那六块方界碑先,虽然不知是否像传闻一样集齐就有好事发生,但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好事,因为阿Y早就讲过:要拍照的事可不少,当然他也讲过:筑得起,人应该接受都有日倒下

22分钟前
  • 靳巧
  • 力荐

其实气质不错的片子,对香港本土的怀旧处理,以及慢爱情的调子不错。但剧本太差了,两个人物从塑造到台词到表演都恨游离。然后味道慢慢的偏向的装逼文艺清新婊。

23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拼文艺片 香港差台湾好多

28分钟前
  • 真天真
  • 还行

感情分除了打给熟悉的街道风景,还打给刻意表现的男女主与周遭人群和社会规范格格不入的性格。不过不同意陈豪所说,坚尼地城固然睇日落好美,但也不是獨一無二的風景與市井同在的地方,北角都喺喔。剧情或表演生硬其实都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戳中了点也可以飙泪。BTW 怎么区分艺术电影和独立电影?

31分钟前
  • snowark
  • 推荐

沉下心来看也觉得烂,破坏公物真的要被拉出去打好不好。女主演的啥玩意儿……

33分钟前
  • Ongong
  • 较差

看mo说普通话,看mo在香港大学,看mo的黑白剧照,看mo说“钱赚来不易,该用在自己喜欢的事上” 。(豆瓣“看电影”提醒我看的第一部)

35分钟前
  • 蓝格子
  • 推荐

小小的切入点拍到了香港的慢生活和情怀,已是相当不错的想法。不过这些演员总差点什么。

37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拍与演都生硬,台词有语病,镜头死板,女主推理的镜头像网剧神秘剧场。这些都放大了情节的漏洞。归来赤子与外来信女都有很强的想象性。对港女似乎很有偏见,大概是抱怨的投射,令大陆女成了另一种可能的代表,恰如我辈对港片的想象。迅速发展的城市,总有“拆迁”发展便利与空间被外来力量侵入威胁的矛盾,女主外来者的身份要靠她对历史遗迹的搜寻而正名。令我唏嘘的是七年前的龙标版未删掉反蝗的电话,还提到胡椒喷雾点解要怕警察。那一年我也是第一次去香港

39分钟前
  • 山下猫
  • 较差

坐港铁好贵的呀。

42分钟前
  • 荒林
  • 还行

写给70s的香港这座城市的情书,慢爱情。

4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有意思,香港啊适应这样呀

50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推荐

表面上是文艺腔很重的邂逅故事,实际上是创作者写给香港的一封情书,当镜头流连于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时,势必会引起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共鸣,而一些逝去的景象也勾连起了一段段旧的回忆。影片好的地方是通过男女主角两个视角来完成对香港的情怀表达,遗憾的是不够生活化,女主表现过于生硬。

55分钟前
  • 超cute侠
  • 还行

我个人非常非常中意呢部戏!!!

59分钟前
  • 青山戚戚蛙
  • 力荐

看来看去香港导演的水准在华语电影圈内依旧是拔尖的。整个片子借鉴了《西雅图夜未眠》男女主角因缘际会相见欢的叙事框架,在保证叙事完整性的前提下巧妙嵌入了有关城市历史的思考。男主角的社运背景为影片多添了一层沧桑凝重的气氛。年度华语佳片。3.5

60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原來這level的劇本就可拿到金馬創投的錢

1小时前
  • 尋找答案的人
  • 还行

相比大陆爱情片,除了基本的生活化台词、可信性格,还加入了且不论深刻或生硬与否的观点。Round1让我眼前一亮,虽然剪辑还有待加强,但是镜头基本合格,可惜Round1之后愈来愈脱离生活台词也渐渐生硬,尤其是女主角,毁了她出现的每一分钟。

1小时前
  • ANT1FLAG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