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会很少看俄罗斯的电影,因为俄罗斯确实不擅长拍电影,或者他们拍的电影根本就很难在国际上上映,可能这么说,这部电影难得在中国上映我去看了一下,我觉得确实拍的不错,因为这部电影确实拍出了一个花滑运动员背后付出多大代价,背后付出多少的努力,即便在面临了很多灾难痛苦之后最终成功背后那个冰球运动员最值得我印象深刻!
下午去看了新上映的《花滑女王》,因为是工作日的下午,所以那一场的观众不多,除开我之外,还有6个女孩,三对都是两两结伴过来看电影的,一边看一边聊天,从她们的对话中,能看得出她们对于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并不了解,但是站在一个不了解这项运动的观众角度,也能看出这是一项充满着力与美的运动,并且沉醉其中。
之前看过《冰雪公主》《我,花样女王》等同类型的影片,和童话风的《冰雪公主》比,《花滑女王》比较写实,但是和传记片《我,花样女王》比,《花滑女王》有明显的艺术加工痕迹,比如女主和男配当双人滑搭档才6个月就能获得国际大奖,女主伤愈之后就能参加“世界杯”——PS,这个世界杯的挡板配色和索契冬奥会很像很像,一度让我眼花。
其他的剧透内容就不多说了,只是单纯觉得女主的成就还配不上“花滑女王”的头衔,但是又比“花滑公主”的成就要高,只能说是公主以上,女王未满吧~
一种是坚持的力量 。女主娜佳本来滑冰天赋平平,但因为她喜欢滑冰,妈妈就鼓励她,说她“会成为未来的滑冰女王”。虽然妈妈不久就去世了,但坚信妈妈所言的娜佳,通过坚持不断的冰上练习,终于感动了教练,收她做了学生。而娜佳拿出了百倍于人的努力,不断的进行练习。终于,她逐渐脱颖而出。而在娜佳意外受伤之后,在艰难的康复训练中,也正是因为坚持不断的练习,让娜佳重新站到了冰场之上。 一种是信念的力量。娜佳之所以坚持不断的练习,是因为她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妈妈告诉她的,“你就是未来的滑冰女王”。因为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滑冰者,所以娜佳通过不断地努力,让自己成为了最好的滑冰者。看着刻苦练习的娜佳,我不由得想起了科比的话,“我热爱比赛,真的。小时候在学校或家里遇到难过的事,我总会到公园,畅想自己的美梦。你可能也跟我想过一样的场景:为湖人效力,夺得总冠军,投进绝杀球,听着观众席上山呼海啸,你成为埋葬对手的英雄。我现在已经做到过这些,但在那时候,就已经重复过千千万万次,仿佛早已成为真实。在我还没踏上球场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到过了。”对于娜佳来说,她也是一样的,她因为相信自己就是未来的滑冰女王,所以她成为了花滑女王。
有道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同样是花滑题材,好莱坞拍出了走位百变的《我,托尼亚》,将那段辛秘用黑色喜剧的方式呈现出来;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的俄罗斯,又推出了《花滑女王》,唱起了对台。
如同《我,托尼亚》取自花样滑冰史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悬案,甚至用用春秋笔法将肇事者哈丁洗白之嫌;《花样女王》同样有原型,而“战斗民族”则用看似三角关系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将原本令人心有余悸的过往轻描淡写。
叶莲娜.别列日娜娅:1977年10月11日出生,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双人滑金牌得主(并列),此外还有98年长野银牌,94年利勒哈默尔第八,以及两届(98/99)世锦赛金牌。职业生涯有两任官方男伴—第一任奥列格.舍里霍夫(96年以前)、第二任安东.西卡鲁里泽(96之后)。
稍微对别列日娜娅的竞技生涯以及两任搭档所起到的作用有所了解,就能明白她即是女主原型。而剧情简介中“娜佳意外受重伤,人生跌至谷底,里奥纳夫也选择了离开”,则是将这段原本已经随着22年时间流逝,而逐渐淡忘的过往再度摆上了台面。
与舍里霍夫搭档时,别列日娜娅还是一个刚从距离莫斯科791公里西南边疆小城来到首都的姑娘,全新的训练环境、更高水平的教练,让14岁的她倍感新奇的同时。年长一岁的后者,却在为有了第八任女伴沾沾自喜。
随后发生的事,让此前在相对单纯环境长大的别列日娜娅,对复杂的社会和人性黑暗面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
有着强大控制欲的舍里霍夫,很快将别列日娜娅牢牢掌控,不仅殴打辱骂,还做出了在托举时将她摔到冰面的举动。虽然教练看在眼里,但舍里霍夫才是冰场上真正的王。94年代表拉脱维亚参赛的他们,显然不满意第八名的成绩。95年改投传奇教练莫斯克维娜之后,与此前还是对手的西卡鲁里泽从对手变成队友。
虽然当时,受到身体和精神双重虐待的别列日娜娅在比赛时,看施暴者的眼神依然情深意切,可在被问到两人场下是否仍有交流时,说出了“他狂怒的对待莫斯克维娜和冰场上的每个人,甚至有时包括他自己。”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话。
原来,舍里霍夫有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问题,控制欲强大不说,还有施虐甚至自残行为。据透露,他曾割破自己的手,就为了欣赏血液滴落下来绽放的那一抹鲜红!在拉脱维亚那几年,人生地不熟的别列日娜娅只能任由摆布,但回到了祖国,她终于能找人倾诉。
将一切看在眼里的西卡鲁里泽很快就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开始各种出谋划策,发现自己掌控者位置受到威胁的舍里霍夫,自然怒不可恕。甚至在备战96年欧锦赛前夕,已入魔怔的舍里霍夫发现手下羔羊居然开始反抗自己。
有意无意间,在练习单人联合旋转时,舍里霍夫的冰刀结结实实的砸向别列日娜娅,深入了颅骨2厘米!在这样的重创之下,别列日娜娅不仅一度右半身瘫痪,还失去了语言能力。当时周围人谈论的并不是她能否继续滑冰,而是身体能否复原。
在最艰难的时刻,西卡鲁里泽从莫斯科来到里加(拉脱维亚首都),这种天降神兵的行为,让别列日娜娅终于鼓起勇气,将恬不知耻带着花来再一次求饶的舍里霍夫扫地出门。甚至将她带回家乡圣彼得堡,让母亲照料。其间别列日娜娅是如何康复的,虽然电影有戏说的成分,但何尝不是她的真实写照。
与当时的搭档佩特洛娃(2000年与蒂霍诺夫拿到世锦赛冠军)讲清原委之后,西卡鲁里泽正式与别列日娜娅牵手,96/97赛季就开始参加比赛,欧锦赛就冲到了第三名。
长野赛季更是成为了奥运金牌大热门,虽然最终因为短节目失误铩羽而归,但他们终于在四年后的盐湖城成功问鼎。
然而,这样一对冰上所向披靡的搭档,现实中却并没有走到一起,两人曾试图交往,但发现相互之间的情感关系说是亲人更为恰当—比如为保护别列日娜娅,西卡鲁里泽曾一度挡住了盐湖城男单冠军亚古丁等的攻势,甚至亚古丁自传出版后,大家才知道他连求婚戒指和计划都做好了!
在各自步入婚姻殿堂之后,别列日娜娅也抓住机会,让西卡鲁里泽成为了自己的孩子的教父—两人的关系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亲人”。
值得一提的是,与两人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不同,施暴者舍里霍夫虽然后来又花言巧语的骗到新搭档,但已经盛名在外的他,受到了整个花滑圈子的,97年世锦赛堪堪排在20名后,就悄然退役。
看到这两个数字,聪明的观众大概都能猜到这评分是怎么回事了。
总之,这部片子的故事质量跟国产青春片差不了多少。套路,毫无惊喜——如果有的话更多来自于陌生文化带来的新鲜感。
明明是个体育题材,可是,一路看下来,一点都不痛!主角明明半身不遂,但我没感到这份绝望;花滑比赛明明十分残酷,但是我一点都不紧张。
观众坐在电影院里,不痛不痒地看完90分钟,于是难以移情于片中任何一个角色,于是根本不care结果如何。
高潮还是很让人意外的,但不是好的意外,而是由于剧情如此随意,感情如此刻意,让观众两眼懵逼的意外。简直是一场大型翻车事故。
哎,还好票价不贵,算是花钱买经验了。
概述:这个电影讲述的是女主佳娜从小就迷上了花样滑冰,在母亲的鼓励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名顶级花滑运动选手的故事。
在佳娜的求梦过程中她遇到了帮助她事业一路高歌的搭档奥纳夫,两人也产生了爱情的火花。但是在最重要的一场比赛花滑世界杯中,佳娜不幸受伤,她的搭档因此离开了她,就在佳娜万念俱灰的时候,冰球运动员萨沙出现了,成为了相互坚强的后盾。
我认为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前半部分。其一是佳娜的母亲真的算得上是一位极佳的母亲,在教练否认孩子的天赋时,母亲却转身鼓励孩子:“教练夸你是极有天赋的孩子,但是还需要多加练习,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正是因为这句话,佳娜一直秉持着信念坚持把自己训练成滑冰场上的一名“战士”。
其二是前半部分的剧情紧凑,小佳娜训练时的坚韧与坚强无不打动着我,或许梦想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
对于电影的后半部分,主要讲述的是爱情故事。小佳娜长大了,遇到了帮助自己事业的搭档奥纳夫,并产生了情愫,但是在女主受伤时,得到的并不是奥纳夫的关心,而是指责;因为自私的奥纳夫并不是真的爱她,只是想利用女主得到世界冠军。幸运的是女主遇到了给她自信的萨沙,即使没有了世界冠军,但是他们收获了快乐和爱情。
爱在跌倒后
看完冬奥会,就对这类运动极其感兴趣。俄罗斯作为一个传统冰上强国,此次没得参赛也是可惜,不过这部由俄罗斯拍的电影却非常值得一看,旋转跳跃的极致美丽。
战斗民族的男友简直是巨型哈士奇,哈哈哈
韩剧的内核 跟花滑没多大关系 还要蹭一波塔尼亚
大女主养成记,但真正的战斗英雄却是母亲与其貌不扬的冰球运动员男友,母亲在知道女儿并无天赋之后还鼓励她就是滑冰冠军,男友知道她无法恢复的情况下还一直想让他拿世界冠军,正如女主说的“如何才能让你这个榆木脑袋相信我无法再滑冰了”,战斗民族所有的“战斗意志”都是因为有这个榆木脑袋。
从艺术层面情感层面 都给我贡献了一部超出想象的电影 不得不给予很高的评价
标准爱情戏的骨套上花滑的皮,体育本身是微乎其微的,任何人都能在一个月学会一切是多数体育片的通病。爱情戏的发展公式都在可预料之中,结局很美式童话,观众会情不自禁站在主角立场深受感动,编剧对每处情节点都掐算好了。最棒的是全片都被男主角带着走,如果不是他,效果会大打折扣。
励志温暖的故事,夹杂着爱情的温暖和鼓励,竞技体育的魅力总是不可挡。
原力觉醒疗法、你只看过这一部电影吗、老妈护身符陪我赢了9场输了7场…哈哈哈,从第二任男友开始转为喜剧,俄罗斯民族啥时候也爱载歌载舞了…“我想要的是快乐,但没有他,我就没有快乐”
毛子式的成长传奇没有美式如糖的腻味鸡汤,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成功之路--一路不拖泥带水道尽娜佳的甘苦史(当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删太多)。这里没有“即使失败也是第一”的温情,而是要努力成为一名“战士”的傲气。没有天赋却有态度的女主靠着刻苦、依赖还有爱情,三次从冰上站立起来--歌也好听。
爱在跌倒后,俗在银幕前。就是一个很俗很酸的故事,看来战斗民族煽起情来比韩国人狠多了,什么逻辑,韵脚,通通不要。
原来原力疗法不仅可以治手还可以治腿…最近为什么这么多花滑题材?明明是俄片,为什么看着这么像印度片?
三星半,之前在桃桃观影团与大家一起看的,现场效果很好,娱乐性很强,其实是部有趣又有些少女心的爱情片。
感人吗?我只觉得尴尬。好看吗?真的不好看,只是拼接流畅而已。励志吗?假的不要不要的。
坏的爱情能让你坠落贝加尔湖,好的爱情能把你拉回人生巅峰,对战斗民族的励志片表示绝望,煽不过印度,丧不过霓虹,彻底沦为好莱坞快餐式MV,好在男女主的颜值给了我一丝希望,原力小哥简直是毛熊本熊,男二是多兰x脸叔混合脸,女主真的像马良xLiLo
失望!一部包着薄如蝉翼花滑外壳的玛丽苏爱情,看到男主居然可以在未经教练指导下神奇跨专业完成托举女主等一系列动作后彻底无话可说。如果说前半段还算正常,那么真正男主登场后电影的画风就越来越诡异,最受不了的是这电影对双人花滑的亵渎,别人用一生的伤痛换来的成果被游戏般呈现,不负责到家了
正能量,比国内青春片高出好几个level。镜头节奏感强,演员演技没得说。台词也带着战斗民族的幽默。不错呢!冰刀划过冰面的特写简直不能更美啦!
笑中带泪,很棒的电影。末尾的表演很震撼。
歌舞插入最无违和感的正经电影,喊麦最好听的大龄中二男。老毛子骨子里还是很浪漫的,又浪又漫。剧情像是一部20集肥皂剧的压缩精华版。跟花滑的关系不是很大,主要是爱情。但是爱情来去得也都很突然。说故事的能力不来塞。然,最后的大合唱太加分了。女主好甜。
俄罗斯人治瘫痪的方式真他妈牛逼,男主性格超好玩,但要我选还是选男二,穿白衬衫西装裤再配上那邪恶眼神滑冰太苏太苏太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