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雾里的看完了,仍旧是到第四第五集时渐入佳境;Mcn在这一季里戏份减少很多,老实说除了他对办案的热情之外,对他也没什么好感;omar一如既往地酷帅狂霸,作为证人出庭那段太精彩,即使在这样一本正经的场合,他还是选择做自己,一件黑人风格的大外套,一条被当成围巾一样戴的领带,以及对对方律师一针见血回怼都让人对他讨厌不起来;avon和stringer之间开始生罅隙了,下一季不知会有怎样的展开
为了这一切,都值得吗?彻底的悲剧,延续第一季.扩展了码头工人和希腊人.整个局,只是因为一个行业不可避免的黄昏和一个奋力挽救的执拗苦命人.
当时代的脚步逼近,对于那注定的命运,Frank带着亲友妄图反抗它.追逐着那一丝虚无的希望,从兢兢业业的码头工会会长,沦为犯罪机构的牺牲品.而整个行业也随着小家族的悲剧陷入了不可逆转的终结.作为舍己为人的英雄式人物,Frank是真正的硬汉,但是悲剧始终是悲剧,割喉下海是他最终的归宿,众人只得叹息.
在丧失众多能手以及头目的情况下,Barksdale家族也日薄西山.得力干将Stringer Bell掌控大局,作为二把手,他的野心不仅仅于此.领地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稳定的货源,收入骤减,整个团伙也岌岌可危.Stringer Bell隐瞒Avon力挽狂澜,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D'Angelo以及强力打手.但是对他来说,这只是棋子罢了,真正的国王已经坐稳了自己的位置.
手眼通天的希腊人最后还是得以逃脱.腾转挪移,最后虽然案件得破,但是一切仿佛从未改变.码头还是走向衰落,毒品和女人还是照旧在买卖.
火线里当看到dee死了的那个地方,一开始下意识以为是他舅avon做了他,结果发现是string私底下找人做了并伪装成了上吊自杀,avon并不知情。avon因为他的死而自责,觉得自己没保护好,一个毒贩头子泪两行。心里突然觉得毒贩也是人啊,也有亲情啊。再想想之前跟着dee管钱的那个小男孩,也是因为同情被害者,决心退出贩毒,后面又被weebey跟另一个做掉了,正值警察搞他们的火热期,怕走漏消息。dee同情这个小男孩才与avon决裂。dee因为与avon关系僵硬,然后才被做掉的,突然串联起来了🤨。单从价值观上来说,我们通常会觉得毒贩应该是杀千刀的,贩毒杀人什么勾当不做?确实。但是看火线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在那个环境,身不由己,出身在贩毒世家,要么一生贩毒永不背叛,要么动了恻隐之心反水最后被杀。
第二季和第一季比起来,或许可以算是he了,至少主角团们是在酒吧里欢笑喝酒结束的,没有人受伤,没有人被处分。大家似乎对结案还有点依依不舍,作为观众的我其实也一样,为每一个线索的出现而惊喜,为每一个证人浮出水面而激动。而今女警官重复往日乏味的巡逻工作,眼里满是落寞,眼镜警官撤掉案件相关的照片墙,唯独留下了the Greek。
frank:背负工人命运,最终连带自己和工会走向灭亡
《火线》让我对美国社会背景和政治势力增加了一些了解,虽然还是一知半解。从一些解读也可以看出,美国工会其实不单单是一个保障工人利益的社会组织,更像是一股政治势力,所以才会受到老丈人警长和FBI的强烈关注,恨不得能将他们一锅端了。
frank,其实我很难理解他为什么那么无私,以复兴码头为己任。与黑势力合作,他并不从中获利,甚至这是一件铤而走险的事情,搞不好就连累家人,我们也很早就能看到这个角色的命运,与那些视人命为草芥的人为伍,从事非法交易,能有什么好下场呢?而长期忧心工作,也让他疏于对儿子管教,以致培养了zig那样性格扭曲的儿子。
ziggy:干尽一切荒唐事,不过想获得最起码的尊重。
ziggy或许是我见过最没有人格魅力的角色了,什么荒唐事都干,包括但不限于,在严肃场合大放厥词;拿纸币点烟cos小马哥,小马哥拿的是假钞而且人家是真大佬啊;让鸭子戴项链喝酒给众人取乐,最终鸭子死了又哭诉众人的恶行。但又让人不得不为其感到悲哀,他并不想要从表哥和父亲那里拿来的唾手可得的钱,而是想获得他那不值一提的虚荣心的满足。表哥是真的好表哥,一开始我以为他会越来越嫌弃表弟,然后分道扬镳什么的,但是他对表弟的好自始至终没有改变。
虚假的FBI:上天入地,屡破奇案;真实的FBI:靠与大佬交换情报破案。
第二季仍然好看,不过比第一季稍欠在专案组的人基本全线为故事服务,而不象第一季,故事是为人服务,忽视了人的故事虽然还是那么警世又感人,但是看过之后也没有那么多想说的东西了。
Frank,一个善良的好人也会想要做些坏事换取理想的报酬来帮助自己所在的团体。有时不得不感叹人类这么great,都统治地球了,却还要给money当奴隶,为它卖笑又卖力,甚至爱也需要通过它来表达——这是Nicky最大的烦恼,女友拖着两个孩子,每天闹着要买房子结婚,未婚妻经济和丈母娘经济果然没有任何区别。
结果满世界都是为了生活铤而走险的男人。
Stringer则是这一季里跨度最大的角色,原本务实的管家型人才,终于蜕变成心机型大佬,还验证了第一季结尾我很担心的一个趋势——学霸终成学傻。
码头那些杯具不想多说,这一季每个常驻角色都经历了某种理想的消解,第一季里鲜明又讨喜的个性,象劣质的墙皮一样卷曲起来随时要剥落。Freamon不再做木工,相应地也没那么聪明了。Bunk在不忠这个毛病之外,又彰显了耍酒疯的一把好手。女友怀孕之后,Kima的脸色每天都很难看,和那些嘴上欢迎新生儿但心里充满恐惧的准爸爸也没什么不同。Daniels的管理也有点疏漏,组员间居然那边出着任务这边就完全把他们忘在脑后以至于刘能和herc要愤然离队。至于男主就更不用说了,孜孜不倦地报复前上司的毅力有多强,玩转身边几个好女人的能力就有多弱。反而是一向窝囊的Prez猛揍了出言不逊的老丈人一拳。这让剧本的现实感越来越贴近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让观众略为泄气地叹息一声——
唉。
其实这一切确实都是Frank自己蠢出来的。暴躁,固执,守旧,认死理,而且还发自内心认为自己比别人高尚,自己做的对。全程作死,做出所有错误的选择。
Jimmy也一样。认为自己是救世主。
有这种想法的男人,离他们越远越好。他们周围所有的不幸的发生,都是一种必然
生活的真正能力,是能把生活过好。
Ziggy 这孩子简直就是反方的Prez
每个人都知道码头要完了,Frank自己也知道,但也只有他还一个人陪着工会走进黑暗的胡同里。Frank死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码头也完了。或许是因为Frank,码头才活了这么久,又或者是码头业已死去多年,只有Frank一个人在守着。
McNulty名言“What fuck did i do?”
第二季,确实给了我神剧的感觉。超过真探的水准,政府、警局、工会、黑帮,丰富的各系统运作。码头这个小舞台,拓展了第一季的视野。随着Frank的死亡,一个阶层努力自救却最终被时代洪流无情淹没的缩影跃然于银幕。电视剧里的诺贝尔文学奖,贴切!
Before the wire, I had no idea TV could be like this.
前戲太慢,節奏感不如第一季,但是故事比第一季好太多了,在警局/FBI/政壇/販毒的結構里又嵌入了碼頭,整一個大江湖。在角色塑造方面,真沒有見過比這劇更厲害的,人物越來越多,卻很少有真正的龍套,每一個都如此過目難忘。
在第一季毒品的基础上加了条码头走私的线, 虽说都是关联的, 但是看起来不如第一季那么过瘾
每个角色是每一季的拼图,每一季又都是巴尔的摩的拼图,慢条斯理地带你认识这个城市。本季开篇节奏偏慢,但把一个港口区的生态梳理得清清楚楚,顺便又延伸了上一季公房西区故事。上瘾了。
这帮巴尔的摩的“穷屌白人码头帮”,一定是川普2016年大选获胜的中坚力量
毒品链完整浮出,美国社会风情画一一展开,这剧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野心勃勃。叙事推进的平稳,节奏的控制,让人惊艳!杰米卧底笑尿了。
看完第二季才明白这剧为啥能称神,基本可以只用编剧推进发展,表演、导演、甚至于制作技术层面都为编剧服务(当然这一切也都无可挑剔)。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活在21世纪的美国人,大概就是他能写出来的东西。
走了那么艰难的一条路,定睛发现还是原地踏步,真是X他妈的。
这一季警察们都是配角,Frank才是主角:一个夹在警察、黑帮、政客、工会、家人之间的悲情男人。纵使他穷尽所能,最后也终究被现实一脚踩得粉碎。而悲剧的起点竟然只是教堂的一扇窗户——编剧们的玩笑太残酷。结局的那段蒙太奇,几近绝望。
1.7 R.I.P Frank Sobotka
码头风云,悲剧的灵魂渗入到剧情里的方方面面。本季将罪恶进一步全面呈现,链条式的剧情信息量巨大。叙事仍然那么平稳,节奏仍然那么克制。最后几集的悲剧气质无与伦比。
一秒变神剧。"We used to make shit in this country, build shit. Now we just put our hand in the next guy’s pocket." Frank叔叔是个stand up guy。
Frank真是个悲剧英雄。天地不仁,历史无情地淘汰了多少无辜的好人。
这个世界这么操蛋,是因为人人都有份~无论是作为完美施害者的资本家,还是警察、FBI、司法机关、官僚机构,还是毒贩、蛇头、皮条客,还是看上去“纯洁无辜”、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码头工人、劳动人民、街边路人...这世界这么操蛋,因为人人都贡献了一份力量
这套剧集的精彩、残酷和写实之处就在于它时刻表现的一种遗憾的艺术,正义就差那么一点儿完全彰显,可惜,总是差那么多一点儿。
【A】相较于第一季,节奏更加温吞,但格局是前所未有的宏大:法院、警局、工会、黑帮与官僚,由教堂的一扇窗户所引出接下来的一系列悲剧,实在是太过残忍可笑。已经不能简单的用「群像戏」来形容,《火线》的意义便是它近乎完美的描绘出巴尔的摩的生态系统,并为其构建出一套完整可信的因果逻辑。鲜活、饱满,而又无可奈何,这就是巴尔的摩的常态。Frank的死象征着美国工业阶级的衰落,他的工会和他的码头都被房地产、走私与妓女所淹没,甚至在逐步走向常态化,再也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事了。那些缓慢拖沓的部分,到了结尾都会被一段精彩绝伦的蒙太奇给拯救。第一季的主题是“Shit never change”,那么第二季则是更为无情的注笔“No one looks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