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凶残的异形太好色!
1979年,当我国的电影界还是一片低迷景象时,老美竟然拍出了集科幻和恐怖于一身的《异形》。
初看《异形》,虽然画面略显昏暗,特效略显低端,但是还会被影片中所展现出的科技和画面震撼到。
实不相瞒,作为一个纯爷们,我竟然全程是用手挡着眼睛从指缝中看完电影的。
导演雷德利创造出的飞船密闭环境,加上镜头和音效的设定,让该片的恐怖效果倍增。
虽然全片没有多少赤果果的恐怖画面,没有多少异形的镜头,但是让人感到异形无处不在,随时会从镜头边缘跳出来,吓你一跳。你只能时刻把心提到嗓子眼上。
该片虽定位为一部恐怖科幻片,但我看并不那么单纯,而是一部充满了性暴力的sex片。
异形象征男性阳具,那光溜溜的头部带着个嘴巴,总是留着口水,想着征服一切。
它还是个双性恋,不仅喜欢进入男人身体,还喜欢进入女人身体。当然它更喜欢女人。
有种族延续的需要,它需要寻找宿主,一有时机就将阳具插入宿主,完成“受精”,随后新生异形从母体中破肚而出。
异形不仅仅是普通阳具,它还能不被良心、道德、同情心所束缚,纯洁无暇,所以也就锋利无比。
女主蕾普莉代表女人,她们柔弱慈爱,看到异形吓得呆若木鸡,听凭处置,看到可爱的小猫,她们还会用命保护。
遭遇异形的“强女干”,她们会反抗,会害怕,但终究然并卵,只有屈服于淫威之下。当然,也有个别强者,不愿屈服。
她们拼死抵抗,她们要做丁克族,摆脱了生殖的欲望,由此也变得刚强无比。正所谓,无欲则刚。蕾普莉即是代表。
在这类刚强的女人面前,异形不得不改变战术,变直接粗暴死缠烂打,为潜伏耐心欲擒故纵。
所以,当蕾普莉炸掉飞船,乘坐太空梭逃生时,异形偷偷尾随,进入船舱,并潜伏伪装等待时机, 一战而定。
可阳具终归是阳具,改变不了淫的本性,当蕾普莉脱掉裤子,只穿白色内内,露出臀缝,在面前晃荡时,异形再也hold不住了。
最终是蕾普莉胜利了,这是摆脱了性欲的女权的胜利,也宣告了受下体支配的男权的失败。
2 ) 与猫无关
本评论仅讨论莱德利斯科特的《异形》,与续集无关。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请诸位包涵。
关于《异形》作为一部科幻恐怖片,它所运用的太空幽闭空间等手段一直受到众多观众和影视圈人士的赞赏与追捧,并在其后的多部电影作品中被借鉴。关于这一点,本文将不再赘述,而集中讨论影片中的另一个恐怖元素——异形从人体中破胸而出。
我对构思这个创意的作者充满敬佩,因为这个情节的亮点不仅在于营造恐惧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异形的产生或者说繁衍的方式含有某种深层次的意义。相信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对于其中最为出名同时也最为惊悚的一段台词记忆犹新:
Ripley:怎么杀死异形?一定有方法可以杀死它。
Ash:它是杀不死的。你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对吧?它是完美的有机体,拥有强悍的构造和攻击能力。
Lambert:你崇拜它?
Ash:我崇拜它的纯粹。它是生存的强者。不被良知,悔恨和道德左右思想。
Parker:我听够了。切掉他的电源。
Ash:最后一句,Ripley。
Ripley:什么?
Ash:老实说,你们没有生存的机会,但是,我同情你们。
这段台词的惊悚之处在于它与人类的普世价值背道而驰,认为一个冷血,残忍,永不停止杀戮的怪兽是纯粹的,完美的。而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的纯粹,完美是因为它不受人的良知,忏悔和道德的约束。Ripley和Lambert等人无法接受这个论调,甚至连听下去都不愿意。而事实上,从最初开始,正是人世间的良知,忏悔和道德约束使这些人陷入了绝境。
Kane和Ripley是因为接收到了疑似求救的信号,按照星际公约前往异形存在的星球。当Kane被异形袭击后,Ripley按照规定拒绝Kane,Lambert等人入舱。此时Parker出于良心和同情违背Ripley的命令,打开了舱门。船员之间有过争执,而他们处于道德良心的选择却带领他们一步一步迈向死亡。
当异形从Kane的身体中蹿出之后,船员们曾讨论过如何杀死异形,坐在阴影中的Ash曾在众人的对话中插入过一句看似无关紧要又全无头绪的话:“(异形是)Kane的孩子。”莱德利斯科特从不是一个单纯讲故事的导演,与斯坦利库布里克一样,他总是精打细算着剧本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他从不讲废话。在莱德利斯科特的电影,尤其是科幻电影中,人物角色常常不仅限于代表他们自身,他们往往代表一个族群,一种思想,一种理念诸如此类从众多同类型个体中被抽象出来的概念。与其说“异形是Kane的孩子”是Ash的观点,不如说是导演借Ash之口对自己的表达。这只异形从何而来?是原始异形覆盖在Kane的面部,将生殖器官从Kane的口中伸入体内,使自己的基因与人类的基因结合。这种繁衍的方式与充满性暗示过程跟Ash那句“Kane’s son”完全吻合。异形的确是Kane的孩子,并且是人与异形乱伦的产物。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待异形,则完全可以理解被Ash所仰慕的“完美有机体”,为什么不受良知,忏悔和道德的左右。而影片中浓墨重彩的对异形强悍生命力的描述似乎是在暗示,这种乱伦与杀戮的欲望总是难以被遏制。
对于笔者而言,之所以喜欢《异形》不完全是因为它所带来的近乎绝望的恐惧,而是它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假设:如果某些颠覆人类道德原则的东西被认为是一种纯粹,一种力量,一种完美的存在,而遵循既成的规则则将在绝望中趋向死亡,我们应当如何?
话说到这里,似乎有些深了。人类现存的道德良心原则在以往的数千年中逐渐变化形成,很多时候这些原则的设立是为了抑制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在漫长的演化史中,最初的原因被逐渐遗忘,衍生的规则则越来越繁复和不知所谓。人们认为既成的规则是理所当然的,而颠覆则不存在被接受的可能。然而,如果有一天,当这些约束我们的原则都不存在了呢?这种想法真正令我感到恐惧与一种不知名的兴奋。事实上,影片给观众展现的世界也的确不是美好的。从最开始即存在的公司与船员之间硌硬的雇佣关系,对报酬一而再,再而三的叨念都暗示了压抑与不满的情绪。只是“完美”与“纯粹”的出现如此令人震撼而已。
影片的最后生还的只有Ripley和那只猫。令人惊奇的是,Ripley在第一次前往太空梭的路上遇到异形,慌乱逃跑中她丢下了那只猫,第二次返回太空梭的时候那只猫竟仍在笼子里,安然无恙。既然莱德利斯科特是一位字斟句酌的艺术家,那么我有理由相信猫的存在并不是偶然。虽然我至今仍不十分确定这个想法,但还是忍不住大胆揣测。如果影片中人类船员代表了对既存的良知,忏悔和道德原则的固执或者说是受其束缚,那么异形则代表了人类内心深处潜在且不可消除的本能。这是一场意识与潜意识的争斗,是死气沉沉的消亡趋向与不可压抑的生存本能的博弈,是“人”与“异形”的战争,与猫无关。
是的,与猫无关。
- 完 -
3 ) 异形研究
恐惧源自陌生,非我的存在,即是“异形”。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左传》里也提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异形》系列电影,将非我族类的外星怪兽,投射到大荧幕上,创造出声光电的活地狱,既消费了恐惧,也娱乐了观众,善莫大焉。
除了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拳头产品,异形是否还有更深的寓意?
一,异形诞生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电影充斥黄暴内容,惹恼了教士丹尼尔,在他看来,这些电影败坏了人们的灵魂,导致世风日下,道德沦亡。
在丹尼尔倡议下,美国颁布《海斯法典》,对电影实行审查。起初,在法典淫威之下,电影人战战兢兢,拍了一堆味同嚼蜡的样板片。后来,为满足美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黄暴电影”的需求,导演们揭竿起义,转向B级片,不断打擦边球、踩红线,视法典如无物。
当时,最受欢迎的B级片,几乎都是讲飞碟入侵的。
自1947年以来,美国空军记录了一万多次飞碟事件,为科幻电影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而从1961年到1972年,美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名为“阿波罗计划”的登月任务,历时11年,这更掀起了大众对科幻电影的热情。
当时,好莱坞有个编剧,名叫丹·欧班农,他在拍《黑星球》(1974)时,突发奇想,设计了一个长得像沙滩球的智能生物。电影拍完,欧班农意犹未尽,觉得黑星球还不够“黑”,他要写个更狠的本子,全片黑暗而压抑,充斥着人类对浩瀚太空的恐惧,还得有个致命的外星生物……
欧班农剧本写得很顺利,但在外星生物的设计上卡了壳,他找人设计的那些草稿,惊悚不足,可爱有余,外星生物成了外星宠物。
欧班农心里焦躁,跑到巴黎呆了半载。有一天,他意兴阑珊,去参加画展,在现场,他看到一幅画,画中是个人形怪物,头骨细长,牙齿裸露,一根软管从颈部延伸开去,还长了一条爬行动物的尾巴。欧班农喃喃地说,天!这不就是我一直要找的吗?如此黑暗,又如此美丽。
欧班农记下了画家姓名:汉斯·鲁道夫·吉格尔。
这位吉格尔,绝非等闲之辈,他在拍摄异形之前,就已是瑞士知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和雕塑家。他擅长“有机机械”画风,常为摇滚乐队画专辑封面,比如帕尔默乐队的《大脑手术》。
欧班农把吉格尔推荐给二十世纪福克斯的高层,但对方并不买账,觉得吉格尔的作品太黑暗,观众看了会有不适反应。唯一投赞成票的,是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他对吉格尔的画赞不绝口,声称自己看第一眼时,就知道了异形的模样。
斯科特此举,令欧班农对他刮目相看。
此前,编剧欧班农挟剧本以令诸侯,炒掉了一票导演,在他看来,这帮家伙对异形没有感觉,只是想拍一部B级片而已。欧班农一腔热血,只要卖于识货的,眼见雷德利·斯科特跟自己英雄所见略同,当即表态,同意由斯科特来导演此片。
吉格尔这匹千里马,没有辜负两位伯乐的期望。他运用“生物机械美学”的技法,混合科技、自然和想象,凝聚成冷峻而又华美的风格,让人既感到恶心,又无药可救地迷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此时的“异形”剧组,已敲定了导演,编剧,以及反派形象,唯独差个女主角。斯科特在一班佳丽中精挑细选,最后选中了年近三十的女演员西格妮·韦弗。
这正应了一句古话,运去精金无颜色,运来顽铁生光辉,这位西格妮女士,此前最拿得出手的作品,是伍迪艾伦的《安妮·霍尔》,她在里面惊鸿一瞥,出镜六秒。
西格妮毕业于耶鲁大学戏剧专业,在出演《异形》主角蕾普利之前,她因一米八的大高个儿,连个经纪人都找不到。西格妮对科幻片并不感冒,试镜时,她故意穿了一双“妓女长马靴”,靴筒直达大腿根,希望借此引起导演反感。
谁料,这种恶趣味,正对导演胃口,再加上她高大魁梧的体型,正好符合电影的角色定位,歪打正着,一击即中。
至此,各路人马都已到齐,可以召唤“异形”了。不夸张的说,《异形》引领了流行文化,也改变了这些人的命运。
西格妮接拍《异形》后,一炮而红,又陆续接了《异形2》《异形3》《异形4》,塑造出好莱坞荧幕上具有颠覆性的女性形象;吉格尔凭借对异形的精湛设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视觉效果奖,还得了一个“暗黑教主”的名号;雷德利·斯科特更是凭借此片,跻身一线大导,并为接拍续集的詹姆斯·卡梅隆,大卫·芬奇等人,开了一个好头。
二,异形密码:女权,生殖,以及乌托邦
所谓异形密码,有两个层次,一个显性,一个隐性。
异形显性密码,答案尽在电影中,所见即所得,只要看完异形系列的六部电影,都能了然于胸。
按照《普罗米修斯》的表述,异形跟人类共享一个造物主——外星人。电影中,机器人大卫,替博士向外星人问话,外星人瞅了瞅他,目露鄙夷,一把将大卫的脑袋揪了下来。
想想也是,机器人是人类创造的,人类是上帝(外星人)创造的,机器人越过人类,直接跟上帝(外星人)对话,岂不是差了辈分?竖子轻狂,不敬尊长,脑袋被扭掉,着实不冤。
按照导演的逻辑,外星人创造人类和异形,最后被人类和异形杀死,人类创造机器人,最后的命运,则是被机器人取而代之。当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在《异形:契约》中,拥有永恒生命的机器人大卫,成了人类的掘墓者。
异形与人类既属同门,本质也就雷同,本质是什么?生存。异形和人类一样,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
异形属于卵生,蛋内的抱脸虫,一旦检测到周遭有生命,就会孵化出来,用四肢紧抱宿主头部,将胚胎植入其胸腔,完成使命后,抱脸虫就一命呜呼了。宿主刚苏醒时,与常人无异,等时候一到,异形幼体就会破膛而出。
异形的血液为强酸,一滴血能穿透数层太空舱钢板,适应能力超强,不惧外太空压力,能在绝对零度下存活。而它最厉害的一点,则在于可以结合宿主的基因进化,在《异形4》中,类人的黄色异形,就是进化的结果。
再来看隐性密码,之所以说隐性,是因为它们无法在电影本身中找到,需要潜入到彼时彼地的文化和社会思潮中。
异形的第一个隐形密码是女权,电影的最大反派异形女王和头号主角蕾普利都是女性(雌性)。
异形第一部的海报,就是一个象征着生命的蛋,可视作女性生殖和繁衍的暗喻。而异形那滴着涎水、湿漉漉的口腔,就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代表了男性对齿状阴道的恐惧。这并非笔者故作惊人之语,不遵循鲁迅先生的教诲,老把目光停留在脐下三寸,实在是电影里表述得太明显。在《普罗米修斯》中,两个孟浪的太空飞船船员,发现了一片异形幼苗,他们发现这些幼苗,酷似女性生殖器,语涉猥亵,恣意调戏,反送了卿卿性命。
在异形系列中,男性要么猥琐不堪,要么外强中干。美国文化专家托马斯·多尔提教授在《类型,性别和异形三部曲》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智能化的现代社会中,女性保持了她们的生殖和繁育能力,而男性则失去了智商优势,因此,在异形电影中,男性被边缘化,女性成为控制者和主导者,在男性的想象中,真正的异形,永远是女性的。
蕾普利和异形女王的“双雌对决”,让电影中所有的男性,都沦为看客和炮灰。《异形2》将女权主义发挥到极致,海报上蕾普利怀抱小女孩,酷似史泰龙,还令人想起施瓦辛格在《终结者》中的扮相。
异形中的女权设置,其实来自现实,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风起云涌,通过一场接一场的硬仗,为女性争取到了选举,上学,就业等多方面的权益。电光泡影之上,漂浮着现实之花,这是电影的魅力,也是异形的魅力。
异形的第二个隐性密码是人性。
回到那个老问题,何谓异形?从表面来看,异形是一种长相怪异的生物,换个角度想一想,异形又何尝不是人类内心的变异?
在电影中,直接威胁宇航员生命的是异形,但遥控他们思想、指挥他们行为的,却是地球上庞大的“公司”。公司为研究生态武器,向机器人下令,无论如何,要将异形幼体带回地球,哪怕牺牲掉所有宇航员的生命。
毋庸讳言,公司其实是隐喻国家机器。这种思路,一方面来自前苏联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集体主义乌托邦,另一方面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逐利逻辑。
无论姓资姓社,万变不离其中的,都是人性。
三,异形,沙鲁,玄幻小说
《异形》系列电影对流行文化影响之大,鲜有匹敌。
举两个栗子。
《七龙珠》是漫画家鸟山明的抗鼎之作,连载于1984年。龙珠里的大反派沙鲁,大约就借鉴过异形。
最初形态的沙鲁,眼睛细长,拥有昆虫和人的特征,还有一条爬行动物的尾巴,与异形的尊荣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逐渐进化的沙鲁,仿佛去了趟韩国,越变越漂亮,但它通过基因技术保留优秀细胞,形成完美胚胎的设定,与异形的结合宿主基因达到进化目的的构思,如出一辙。
异形的另一个遗腹子是中国的玄幻小说。一批有识之士,借着异形的噱头,写出了一堆狗尾续貂的玩意儿,令人叹为观止。
这批异形系玄幻小说包括但不限于:《异形转生》《请叫我异形》《带着异形去修仙》《异形之王》《异形降临》《我是异形召唤师》《末世之异形武装》《末世异形主宰》《随身带着异形王后》《我是异形》《末世之我是异形女王》……
不得不说,这些奇形怪状,比异形还异形。
4 ) 《异形》艺术设计原稿
简单说几句《异形》的艺术设计大师H.R.Giger。
Giger 是瑞士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雕塑家。
不过能够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是因为他参与电影《异形》的艺术设计,并且赢得1980年奥斯卡最佳视觉设计奖。
最早,电影公司打算拍一部《宇宙电锯杀人狂》类型的小成本科幻电影,但是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另有打算,他非常喜欢剧本中异形开膛孵化的一幕,认定这部电影绝对会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幻恐怖作品。
如果你看过电影,一定对3个场景记忆深刻。
1,诡谲凶残的抱脸虫
<图片2>
2,神秘恢宏的太空骑士
3,以及……呕吐值爆棚的破腹生娃。
电影编剧从自然中撷取灵感,给异形设计了昆虫的生命周期——黄蜂刺进蜘蛛,把卵产进去,让卵在活的蜘蛛身体里成长,蜘蛛就成了代理母亲。
是不是感觉创意很棒?
不过,想法一大堆却做不出来,一切都白搭。
《异形》拍摄最大的障碍是找不到可以胜任的艺术设计。
不过,导演雷德利偶然间看到一本书——《死亡之书》。
<图片1>
《死亡之书》中,有昆虫的某部分躯体,有人体的器官……Giger以其非凡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手法,表现出一种冷峻威严却又华美惊人的恐怖。
雷德利明白只有紧贴现实的设计,才能产生最有恐惧感的效果。所以一看到这种融合现实和幻想的有机机械画风(bio-mechanical)时,马上坐飞机去苏黎世,去找这本书的作者 H.R. Giger ,邀请他参与《异形》的艺术设计。
先看张 Giger 的设计原稿
主角的设计灵感来源于 Giger 之前的作品《死灵 IV》。
《死灵 IV》
<图片6>
Giger 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做过的噩梦,画作阴沉、 华丽、繁复,将机械感和生物器官结合在一起,充满强烈的死亡与性的意象。
什么……你说自己看过《异形》,没感觉到性元素?请看下面这两张赤裸裸的图。
女~性元素
<图片7>
男~性元素
<图片8>
Giger 的设计中,特别喜爱加入骨头的元素,强调死亡。这些血液,怪异的生物,描绘出一副超现实、梦魇般的梦幻景象。
可能你会觉得这些设计太压抑,也有人评论 Giger 的作品「可怕而残暴并充斥着色欲倾向」。
但是 Giger 认为这里面有独特的魅力。他说:
我的画能给那些疯狂的人们带来最强烈的感官印象。如果有人很喜欢我的作品,那么他不是极富创造力,就是疯了。
《异形》甫一推出,成功地吓到全世界的影迷,Giger 的设计也大受追捧。Giger 也有机会更多地参与其他设计。
瑞士《异形》风格的咖啡馆
<图片9>
参与游戏《黑暗之蛊》设计,这款1993年的游戏,是文字战栗风格的冒险游戏的开创者。
<图片10>
吉他
唱片封面设计
<图片12>
这些设计虽然载体不一,但是都将现实与噩梦纠缠在一起,带着浓浓的有机机械画风。
2013年,Giger 入选科幻和奇幻小说名人堂,名人堂大家熟知的大师有斯皮尔伯格、J·R·R·托尔金、H·G·威尔斯、乔治·梅里爱、斯坦利·库布里克等。
2014年5月12日,Giger 从楼梯摔下,不幸身亡。
《异形》从1979年上映以来,以它强烈的黑暗与恐怖震撼着一代代人们,Giger 设计的异形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
最后,Giger 有一部谈自己创作的纪录片《黑暗之星:H.R.Giger 的世界》,对《异形》创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
就酱。
<图片13>
5 ) 异形不介意男妈妈
《异形》本质是一部太空砍杀片(Slasher),雷普利的幸存甚至让它符合了此类电影中“最后一个女孩/处女”(Final Girl)模式。但它显然远超人们对它的期待。
传统 Slasher 片用裸露、性爱和女孩的脆弱来衬托暴力凶杀,同时为电影增添一丝情色氛围,直到 2018 年的《万圣节》重启,才为 Final Girl 添加了女权滤镜。而早在好莱坞滥用“独立强大女性”来制造 PR 话题(同时克扣女演员片酬)、早在编剧们笨拙地往流水线电影里添加生硬的女权台词之前,雷普利就塑造了真正的女英雄榜样——机敏,冷静,充满力量,坚持符合科学和标准程序的做法,其感性的一面(返回救猫猫)并不会“拖后腿”。她不是来给予观众视觉快感的,她是来 carry 全片的。
在被男性动作片填充的 70 年代,电影有意无意的性别探讨过于刺激开眼,以至于学术期刊 Science Fiction Studies 在 1980 年将整整一期献给它。科幻作品中大概只有《银翼杀手》能得到相同的学界待遇。谢谢你,老雷。
当然,不止是性别探讨。Nostromo 船员的阶级纠纷和背后的邪恶公司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的关注。黑人修理工及其同伴一直在要求提高分红,并对救援信号表现出了反人道的冷漠,似乎在暗示“同情”和“人道主义”是属于上层人的奢侈品;公司作为一直潜藏在幕后的操控势力,一手导演了异形的侵入,船员被认为是可以抛弃的消耗品,这被看作是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罪恶的又一例证;它的政治隐喻源起《天外魔花》,冷战期间遭敌对意识形态入侵的恐惧被投射到了娱乐产品中;片中各种生殖器明示、对于“母亲”角色的瓦解和重构,“Mommy issues!Sex issues!”,又让精神分析学派为之一振。
上述没有一个是老雷的本意,他只是在拍太空惊悚片,不想传达任何额外信息。但是文艺批评和学术论文的多种角度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脱离性别视角探讨《异形》总归是不完整的。谢谢 20 世纪福克斯的 Alan Ladd。在 Dan O’Bannon 的原作剧本里,雷普利被设定为谨慎而智慧的男高管,是 Ladd 先提问“为什么雷普利不能是个女人?”然后老雷才承认“我从没想过这个点子,但它蛮新鲜的,为何不试试呢?”
虽然剧本里的船员都是中性的,性别可以随意变更,但不可否认雷普利的性转是最成功的灵机一动。它让影片脱离了传统动作男英雄的模式,幸存者又并非标准的 Final Girl 脆弱处女形象,这还是第一次。
影片发生在一个后女权主义时代,性别平等显然实现了。Nostromo 号上的等级和角色与性别完全无关,雷普利可以成为高级船员并对男人发号施令,没人觉得有问题。仿生人没有当今人工训练的机器所具备的先天性别歧视。公司视所有员工为日抛品,从修理工到船长都一样。在面对异形的无差别繁殖和杀戮时,男女机会均等(指大家都会死),性别没有对人的存活概率产生一丁点影响。
再壮硕的肌肉,再阳刚的气质、再大的枪、再强的火力,也无法阻止角色陷入野蛮的生产循环,被形似女性生殖器(Vagina Dentata,带齿阴道)的抱脸虫口部强暴,被插入触手,被迫怀孕,最后被头部状似男性生殖器(Phallus Dentatus,带齿阳具)的异形宝宝撕开腹部,在鲜血淋漓中成为小家伙的代孕母亲。
甚至是第二部里雄性力量爆棚的陆战队员,他们用专业程度、酷炫态度和权威秩序塑造出的安全感,在进入异形地盘(被认为隐喻了阴道和子宫的有机孵化室)后也立刻遭到瓦解。在阴道和繁殖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insignificant)。经此一役,幸存者都被缴械了,男人退化成了不知所措的小男孩(比如哈德森),雷普利再次成为了冷静的“母亲”。
而对女陆战队员(经典铁 T)刻意展现男性气质的描写(“Vasquez,有人把你当作男的吗?”“没有。你呢?”),也许是在讽刺“男性气质”本身就是一种假冒。与之相比,异形不需要假冒任何人。
男性气质不管用,男性也可以被强暴怀孕,这明显是对人类熟知的自然规律的破坏。Stephen Scobie(男) 等人将异形破体的片段视为男性对未知女性力量(妊娠)的血腥幻想和极大恐惧。另外,“成为母亲”意味着从剧本里出局,好像有点意思。
无意识地,本系列充满了各种“母亲”和对母亲繁殖力的惊悚描绘。但它有违人们对于“母亲”的期待——可能也没有,“母亲”本来就是难以界定的,在男孩的幻想中游离于厨房和卧室之间。在这里,她意味着谎言、背叛、反常理和怪物。
宇宙不再是前沿疆域,它退化为“子宫”。——Thomas Vaughn(男)
James H. Kavanaugh (男)认为《异形》中有三次“出生”。首先是影片开始,镜头以第一人称视角缓缓扫过 Nostromo 内部(这艘船显然是符合习俗的“她”),然后再定格到她的孩子们身上,他们正从长眠中慢慢苏醒;接着是三名船员进入外星飞船(状似打开的双腿和生殖器官),他们为其中怪异的有机体与金属结合的结构所困惑,在孵化室里发现了萌动的卵,其中一人被迫吞下了抱脸虫的种子;第三次就是船员凯恩的生产过程,要素齐全——极端的痛苦、手忙脚乱的同伴和宝宝的第一声啼哭,谁还不是个宝宝了?
另外,主控电脑系统被称为 “Mother”,她是公司的代言人。只有权威等级最高的船长可以与母亲交谈,在一个暖色灯光、墙壁被软垫包裹的小房间里,与飞船的冰冷金属气息形成鲜明对比。你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子宫隐喻。
然而就是在这里,母亲欺骗了孩子/船员。她和公司(缺席的父亲,同时也是父权的象征)合谋,无情地剥削孩子、将孩子引向绝境。在后来的剧情里,尽管雷普利进行了停止自毁系统的操作,母亲仍然在倒计时,这同时是对“最后一秒营救”桥段的颠覆和对孩子的又一次背叛,以至于雷普利吼出了“Mother, You B****!” 大约两分钟后,她对异形喊出了“Son of a B****”,这个并置让异形成为了母船的真正孩子。
Barbara Creed 在 Horror and the Monstrous-feminie 一文中称,电影并非“雌性怪物”类型,它表现的是“怪物般的女性特质”,即总是和孕育、繁殖功能相连的特质:
“……她出席了出生和死亡;她有多种形态:狡猾的母亲,口头虐待(oral sadistic)的母亲,原始的深渊;她是血腥场景的见证者,是吞噬一切的阴道,是带齿的阴道,象征着潘多拉魔盒,最终她的表现型是异形本身,这个怪物是母亲的物化。正是这样一个原始的、代表繁殖的母亲,占据着所有场面调度。”
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难题,除了那些和女性生理相关的。—— Lynda K. Bundtzen
卡梅隆在《异形 2》中给了我们异形女皇,让“怪物母亲”不再是隐喻。而第一部观众对“母亲不是母亲”的恐惧,被第二部雷普利回归“正确”母性的设定缓释了。男性陆战队成为背景板,第二部的所有前奏都在为两个母亲的终极对决铺垫。
异形女皇,原始的、代表繁殖的母亲,为了种族的幸存兢兢业业。雷普利,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母亲,她自己的女儿已经去世,但她在小女孩 Rebecca 身上——她抛弃了 Rebecca 这个名字,选择了中性名 Newt,一种说法是她在目睹异形破体后试图远离女性的可怖繁殖力——找回了母性,但她是自主选择成为母亲的,而不是被女性生理结构所决定。
在 Lynda K. Bundtzen 看来,影片将两种母性放在极端对立的位置,让人不适。而最后脱险的是一个理想的核心家庭:坚强的、充满母性的母亲,富有感情的父亲(希克斯)和坚韧的孩子。狂野原始的母性被吸进了虚无真空,剩下的母性被框进了传统家庭范畴。Thomas Vaughn 甚至将这个母亲称为“被父权收编的”。有点过分是吧,但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解读。
回归母性并不是坏事,至少《异形 2》从来没将雷普利温柔的母亲一面与任何负面要素相连。她大胆地展现了通常被认为是女性专属的气质,但同时也像第一部一样机灵、镇静、充满决心,对纽特的保护欲让她更加强大,激励她自己变身机械怪物与女皇对抗。这足以所有装模作样的好莱坞式大女主动作片羞愧。可惜,之后鲜有媲美《异形》文化意义的科幻惊悚片出现,以至于 40 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想消除记忆再看一遍。
Ref:
Bundtzen, L. K. (1987). Monstrous Mothers: Medusa, Grendel, and Now Alien. Film Quarterly, 40(3), 11–17.
Creed, B. (1986). Horror and the Monstrous-Feminine: An Imaginary Abjection. Screen, 27(1), 44–71.
Kavanaugh, J. H. (1980). “Son of a Bitch”: Feminism, Humanism, and Science in “Alien.” October, 13, 91–100.
Scobie, S. (1993). What’s the Story, Mother?: The Mourning of the Alien. Science Fiction Studies, 20(1), 80–93.
Vaughn, T. (1995). Voices of sexual distortion: Rape, birth, and self‐annihilation metaphors in thealien trilogy. 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 81(4), 423–435.
作为经常被小黑屋的坏分子,我会在这里放一下公众号:墨带(ink_ribbon);B站/微博:@墨带ink_ribbon
本文的公众号链接点这里:hello there
6 ) 真正的恐怖
我虽然胆子小,看的恐怖电影不多,但是私以为,恐怖电影远远不止是死两个人那么简单,真正的内心恐怖永远不是那些凭空想象出来的人物,而是那种可以在身边随处存在的人性的恐怖阴暗面,因为它更加真实。感慨一下近来看过的异形一:最让我害怕的可不是恐怖的异形以及其强大的破坏能力。
而是1:异形生物如此可怕,第一个宇航员还是要走近探个究竟:内心的好奇心是恐怖事件发生的源泉。2:公司明知道那是外星生物的威胁信号还执意改变宇航器的行迹路线,而抛却宇航员的生命安危而不顾:人的贪婪心是恐怖事件发生的先决条件。3:人造人的形迹败露是让我觉得最恐怖的一幕:你可能永远不知道你身边的人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到底是谁,到底是怎样的背景。这是内心恐怖的最高境界。你所知道的只是表象,永远也不知道心理面他们究竟的雏形。
7 ) “异形”系列换了4次导演,只有他才能把它拍好
1979年,一部充满黑暗色彩的科幻电影撼动了整个世界,它将严肃科幻与惊悚混搭起来,重新定义了这一类型片,被誉为科幻恐怖电影的开山鼻祖。
这,就是电影《异形》。从那以后,银幕上出现的各种怪形生物,都绕不开与“异形”相提并论。
影评大神罗杰·伊伯特曾这样评价《异形》——这部电影是一部伟大的原创作品。《异形》影响力的深远,不仅在于它是老四儿时最可怕的噩梦。
更在于它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怪形》、《变蝇人》、《异种》等一大批效仿作品的诞生。在电影之外,日本漫画家鸟山明的《龙珠》,其中涉及的人造人、弗利萨等,都深受影片《异形》的影响。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创造这部电影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实际上,《异形》系列一共拍了4部,每一部的导演都不一样。《异形》在影史上成为经典,它的传奇还在于指导过的这个系列的导演,都在日后变成了影坛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不过,作为《异形》系列开创人的雷德利·斯科特,他的版本被称为教科书般的惊悚片。之后卡梅隆的《异形2》,虽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影片也不输前作。
但他并没有在异形框架有什么突破,再之后的两部也是同样。
直到2012年,雷导回归《异形》的电影《普罗米修斯》,才开始重新拾起这一概念。在影片《普罗米修斯》中,雷导追根溯源,探讨那个这么多部《异形》电影中,一直被忽略的问题,异形从哪来。
实际上,早在拍摄第一部时,雷导和《异形》的美术设计,被称为“异形之父”的H.R.吉格。就已经对异形的起源问题,和“太空骑师”的种族来自何方有了定论。这也就是我们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所看到的故事。
8 ) 异形的前世今生
【异形处女航】
影片剧本的作者丹·欧班农于1974年在剧场放映了一部喜剧--《黑暗星球》。可是,观看这部喜剧的观众却没有笑。从那以后丹明白了喜剧是一个很个人化的东西,每一个人可以为不同的事情发笑。同样的一件事,有人认为可笑,有人就认为不可笑。丹撤离了喜剧这个领域,受到打击的同时,他也懂得了:虽然令人们发笑的事物不尽相同,但令人们恐惧的事物却是相同的。所以,过了几年,丹将《黑暗星球》从头翻拍,将它变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恐怖片--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异形》。 用了三个星期,丹和朗·苏赛特写出了剧本的大纲。除了一个后来由制片大卫·吉勒和沃尔特·希尔添加的机器人角色外(伊恩·霍姆饰),影片与剧本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起初,制片并不能接受丹和朗·苏赛特的那种写作风格,但最后他们还是接了这部片子,并按自己的风格在不改变作者原意的基础上改编了剧本,使观众真正感觉到了那种来自与外太空的恐怖。
异形电影剧照之一(15张)随着剧本的完成,20世纪福克斯开始寻找导演。然后,剧本落到了商业片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手中,斯科特的第一部影片《决斗者》得到了肯定,但票房却以惨败收场。斯科特原本对科幻片本并不感兴趣,但他看过剧本后被其神秘的剧情所吸引,决定执导这部影片,但同时他也意识到,尽管影片拥有一个刺激的名字,但这是不够的,异形的形象设计问题是最关键的。 于是,制片欧班农希望得到瑞士超现实主义艺术家H·R·盖格的帮助,也许是由于沃尔特·希尔不太喜欢吉格的艺术风格,剧组又聘用了朗·科伯和克里斯·福斯来担纲设计异形形象。对此吉格的说法是:“我在好莱坞接到了欧班农的电话,他告诉我他已经推荐我为一部叫做《异形》的新片设计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外星怪物。不幸的是,资金没有到位。”斯科特带着焦虑来到了好莱坞,在七个月的前期拍摄中,他一直也没有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异形。直到有一天,斯科特在欧班农拿来的一本吉格的书里终于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异形形象。
异形之父
【H·R·盖格】 H·R·盖格(H.R.Giger)生于1940年,早年就学于苏黎士的APPLIED艺术学校,许多人眼中的欧洲艺术都比较堕落,盖格更是其中的典型。他的画风深受德国表现主义以及BOSCH及BACON等画家的影响,作品中充满了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善于结合后工业机械主义和色情元素,生物学把一个幻想中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阴暗诡异的风格往往使人难于接受,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噩梦。 1968年盖格曾为一部瑞士的短片担任过美术指导,1977年《异形》拍摄前,斯科特要求盖格设计一只叫人心寒的异形怪物,然后他就设计这只没有眼睛的异形出来。盖格认为:“眼睛会出卖灵魂,没有眼睛会让别人不知道它下一步将会乾什么。”这只异形为《异形》系列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盖格的作品中,科幻、暴力、恐惧、死亡、性等等元素相互有机交错。把我们带入另类世界,去探索、去思考,往往出人意表,叫人惊叹。当中表现了他永无止境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另类表现力。
异形二的导演就是拖拉机司机卡梅隆。也就是日后捣鼓出阿凡达的那位。他在第二部中出了继续爆出第一步诡异惊悚的元素外,又加入了吸引人眼球的打斗和动作场面。而异形皇后也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眼前。将一部主打悬疑惊悚的科幻片变成各种元素都在的娱乐动作片,卡梅隆很好的拓展了异形的套路。也让观影者时刻感受到刺激与兴奋点,高潮不断,当然对于技术和娱乐结合的痴迷也成为卡梅隆的主打元素。
看完过瘾带劲的第二部,来到第三部。导演变成了大卫芬奇,异形是他的处女作(尽管他后来死不承认异形是他的处女作,这中间又牵扯到了好莱坞的制片人制度和导演的矛盾)但是毫无疑问,异形成就了大卫芬奇,日后我们才能看到搏击俱乐部,七宗罪,社交网络这样的经典。在第三部,大卫芬奇的风格显露无疑,抛开怪物,注入了末世情结和英雄观念。应该说异形三是最为颠覆的一部,第二部好不容易活下来的人全部挂掉,仍然没有回到地球,英雄出了女主教居然是一批罪犯,女主角也被异形附体。。。等等这些设置可能很多人不喜欢,但是不管怎样,这在当时认为是异形最后一部的情况下,做到这样的水平已经非常好了。
第四步,导演变成了法国人,热内,没听说过他?鄙视你,天使爱美丽总听过的吧。对,就是这哥们。在第四步出了淡淡的法国小情调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非常完美的重新推出雷普利,然后将故事在最完美最精彩的地方结束,最后浓墨重彩的加入了 人和异形 到底谁最可恨,谁才是异形的哲学人性思考。这些,就留给看过的各位吧。
最近异形又有动静,那就是斯科特不甘寂寞,要拍前传,在前传中,就异形是怎么产生的,第一部中那个驾驶着飞船挂掉的异形大师是怎么回事等等。。看来异形迷们又有福了。
再说一句,女主角西格妮·韦弗,演了四部异形,跨越了近20年,塑造的雷普利更成为经典,最近露面是在卡梅隆的《阿凡达》里,没印象??想想那位链接着人类和外族的爱好和平的科学家格蕾丝·奥古斯丁吧,有点眼熟吧,就是她。
更多影评、书评请关注公众号。
冷战和女权社会现状催生的恐怖经典,幽闭空间恐惧症被外太空环境逼出来了,异形只是单纯的为了生存而杀戮,而船员却是各怀鬼胎,人性才是这部电影最恐怖的地方。异形的像大白鲨一样的不露反而让恐惧无处不在,据说前传【普罗米修斯】走向了太空歌剧型恐怖片路线,但愿新作将不是一个噩梦。★★★★
啥时候能禁止这些奇幻片里用高频闪烁啊……
生化人在一片色情图片的围绕下,将杂志卷起硬塞进西格尼.韦弗的嘴巴…………真是我见到的很特别的暴力色情镜头啊……!!
内猫演的真好。。。
场景帅爆,情节僵硬。
就一个疑问:这么一个牛逼的高等生物,比人都厉害,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哈喇子擦一擦,让自己看起来体面一点!
当我发现续集和这只小喵没啥关系的时候,这个电影蠢萌蠢萌的感觉油然而生。但是!这个电影战胜了时间,说是约翰·赫特儿子2015年新片,我也信!
在那遥远的1979年,此片耗资1100万美元,算得上大制作,并非后来很多传言所说是极小的成本。当然,和它在全球创下的1.8亿票房纪录比起来,这1100万真心不算啥。片商最正确的决定是让伟大的H. R. Giger来负责造型,他所展现的梦幻又恐怖的画面开创了一个时代。Giger老师已于14年过世,向他致敬。
1979年,我们刚因某事恢复高考两年,美帝就拍出了这样的杰作,这是我觉得有史以来最恐怖的怪物,没有之一,纪实的角度让恐怖气氛达到了顶峰。还是喜欢那个年代的飞船,没有那么多高科技,但让你觉得就在身边,而经典就是在这里炼成的。
为了怀旧又翻出来看了一次……我擦什么叫牛逼美设这就叫!33年前的流线型、白色、极简设计拿到现在来看一点不落伍,异形什么的更是人间奇迹!
“这是一种完善的有机生物,完美的结构配合着凶残的本性,我仰慕它的纯洁,一点不被良心、道德、同情心所束缚的生命。”女主角演得不错
为了影片的观赏性,刺激观众,主角们经常要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
这一集最注重气氛,即使只有一只异形,你也会感觉他无所不在...
断断续续看完的
影片把生命绝迹的外太空那种阴冷恐怖描绘到了极致,看的中途吓得停下来好几次喘气。。。异形的镜头不多不过全都够恶心的,70年代末就能拍出来这样的片子真是除了赞也没什么好说了啊!屌面人!!= =
成功的将科幻与恐怖结合在一起,并赋予了女权内涵。“异形就像一个阳具,柔弱的地球人类是被强奸的女性,飞船上的男性都被强奸致死。唯一存活的女性雷普利采取防御姿态,胜过了超级男性攻击性很强的力量。她是不想生育的女性,抗拒了生殖欲望。”
时隔将近20年重看儿时的梦魇,仍被吓得魂飞魄散。除了特效、剧本堪称完美以外,影片还包含了宗教(电脑老妈是公司和教廷,Ash是牧师)和佛洛依德学说的性暗示(异形的造型,Ash企图杀死主角的杂志和异形捕杀女船员时极其隐晦的镜头)以及女权主义的探讨,而女权主义一直是雷德利导演所钟爱的母题。
重温一次,为普罗米修斯热身。
原来塑造一个傻逼女性的传统从第一作就有了啊,那个女的除了从头哭到尾最后呆站在那里让队友下不了手同归于尽还干了别的什么吗……
狭长、昏暗的飞船中的捉迷藏。斯科特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让你看到恐怖,而在于他凭空建造了一个空间,在童年噩梦中会出现的那种内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