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亚当的苹果:上帝就在闪电烧毁了的苹果树中
一个位于丹麦乡间的小教堂,只有一个牧师,怀有对信仰的坚守与对上帝无尽的爱还有三位被派到教堂从事社区服务的犯人.当牧师在上面布道时,下面的听众有四个,一个是已86岁高龄的前纳粹分子,他总是打断牧师的布道,借口总是要上厕所;一个巴基斯坦人,他因总是抢劫国家石油的加油站而来到教堂;一个是前丹麦最好的网球选手,因对一个界内球的判定不满而自甘堕落,变成一个有小偷小摸习惯的胖子;另一个则是新来的,他是新纳粹分子,对一切都充满了仇视。这就是丹麦电影《亚当的苹果》里的几个主要人物,在教堂的外面,还长有一棵结满果实的苹果树。
在亚当到来之前,这里还算平静,虽然也有一些并不美好的时候,但老纳粹、胖子及巴基斯坦人都还服膺牧师,而牧师依照自己的方式,管理着这个教堂和这一小群人,上帝坚定地存在于他的心里,他以宽容的态度去看待世间各物。而亚当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亚当具有强烈的暴力倾向,他的人生哲学就是拳头,在教堂里,他揍过牧师,也揍过胖子。他很不情愿地来到这个教堂进行社会服务,牧师也给他定下了目标,当苹果树成熟之时,给大家做一个苹果蛋糕。对此,他很不以为然,他关心的仍然是纳粹的那套东西,希特勒的画像,他总是挂在卧室的墙上,虽然这幅画像总是掉下来。
牧师有着痛苦的经历,生下来母亲就死了,而他的父亲却强奸他与姐姐;他的姐姐后来也很悲惨地死去;他娶了个妻子,并生了个儿子,但儿子生下来就脑瘫,妻子为此而自杀;他的脑袋里长了个瘤子,已经不久于人世。他的人生充满了磨难,上帝似乎对他并不公平。但他却将这一切看作是魔鬼的考验,对于上帝的爱更加炽烈。他对于一切问题,皆能从好的方面去思考,他对别人充满了宽容。他奉行着“打你左脸,再转给他右脸”的原则,对于亚当对于他的殴打与侮辱,他总是一笑了之,对于亚当仍然是关爱有加。这是个标准的圣徒,所以他能让胖子与巴基斯坦人收心,对他很服帖,也能让老纳粹分子在他面前忏悔,并最终让亚当成为他最虔诚的助手。
亚当是个聪明人,他看出了牧师的苦难,所以他拚命地想摧毁他的信念。他自认是个坏人,他不希望生活于一个圣洁之人的阴影之下。他数次殴打着牧师,并将牧师的鼻子打歪;他从各处打听到牧师的隐私,并针对着他的生活,对他进行侮辱与挖苦。针对牧师认为他的苦难是魔鬼所造成的说法,他却不断地向牧师指出,这一切皆是上帝所为,他为上帝所遗弃,就如约伯一样。牧师的内心也发生了动摇,他的耳朵流血,他晕倒在地。他开始对一切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乐趣,上帝的信仰在他心中崩溃。不过,他仍在拚命地坚守着他的信念,多年的修炼让他的人性充满着光彩。
上帝毕竟是存在的,他以他的方式向人们显示着他的存在,向着那些信仰他的,也向着那些不信仰他的人。当亚当击溃牧师之时,上帝发怒了,天上雷雨大作,风吹得教堂门开开合合,剧烈的闪电击中了苹果树,并将其烧毁。目睹眼前的情境,亚当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他从不信神,到对神开始有了敬意,人性也在他心中复苏。当然,亚当的人性复苏其实更早,牧师的无私的品行及对上帝的信奉,就如一粒种子,早已植入他还存有一丝良知的心间。而他所崇敬的老纳粹分子,最后向着牧师忏悔自己的罪行,也让他警醒。缺少牧师的指导,胖子与巴基斯坦人也开始野性复发。而亚当的改悔,让事情变得并不是那么坏。
上帝的奇迹也是无处不在。他考验让虔诚的仆人生活充满苦难,他也会让人们在关键时刻感受到他的慈爱。生命只有数日的牧师,已然对人生灰心已极,但出于内心的正义,他出来阻止上门寻衅的新纳粹团伙,却被手枪击中了脑袋。医生已经放弃了希望,而上帝却施以奇迹之手。子弹打烂了脑中的肿瘤,牧师反而因祸得福,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成为一个健康之人,继续为神服务。亚当想起了牧师为他所定目标,也是自己的承诺,他用仅存的一个苹果,用从抢劫加油站特意抱来的烤箱,为牧师做了一个小小的苹果蛋糕,他们共同分享了这块蛋糕,蛋糕里有着他们共同的记忆,有着彼此的信念,还有着上帝的存在。
影名《亚当的苹果》,也充满了宗教的意味。亚当是人类的始祖,而苹果则让魔鬼诱惑他们的物品。关于苹果的意象贯穿着整个电影。最初的苹果树在白色教堂的前面,长得郁郁葱葱,结满了果实,这是上帝给予人类的伊甸园。而当他们期盼着苹果成熟时,魔鬼则施加了种种手段,向他们显示着存在,一会是鸟儿啄食,一会是虫子为害,让他们的希望总是被失望所遮掩。而上帝之怒,则将苹果树彻底地摧毁,既展示着上帝的存在,也将魔鬼的诱惑除去。最后的苹果蛋糕,则标志着亚当的转化,他从上帝的怀疑者,成为神的虔诚仆人,在这里,苹果是承诺,也是信念,他见证着牧师的圣洁,也象征着亚当的罪恶已除。上帝爱众人,既体现在对他虔信之人,也包括了罪恶之人,只要放下屠刀,即能享受到上帝的荣光。
2 ) 信仰存在的时候怎么看都不满意,但当信仰不在的时候,世界大乱
在《亚当的苹果》里,有两个理智人。一个是亚当。
亚当说自己是邪恶的。他很清醒,思路清楚。常常乱入的党派小弟对他的肯定,说明着他邪恶地很有智慧,很受他那一群人的佩服。他说他就是邪恶的,是那个神父傻。当他一遍又一遍地试验掉下去的圣经怎么会都摊在约伯记的时候,他是有些困惑的。但仍然可以解释,这一页也许是神父自己一直在翻读的。他抽了几包烟终于把约伯记读完。这位聪明地邪恶,领悟了约伯记,去找神父,告诉他:圣经约伯记说的,是上帝恨你,所以拿走你的一切。邪恶者只能在圣经里读出邪恶,这是不是编写圣经者——神本身的智慧呢?“你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明白,免得你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你。”这一句先知以赛亚的经文,耶稣引用过,保罗也引用过。邪恶成为邪恶者自己的路障。
正如自私成为自私者的路障。没有人能见圣洁的主神。不是因为神不可见,而是因为自己所选择的蒙蔽着自己的眼。当世人一路叫嚣着:上帝在哪啊,显给我看啊。没有人会觉得是自己看不见,而不是神不在这里。因为这个世界仍然是在神的管理中,耶稣在新约里启示了神管理的黄金法则:你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要如何对待别人。路6:31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你喜欢邪恶,看到的就是邪恶,也被邪恶所对待。你喜欢自我为中心,会发现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是自我为中心。你喜欢诡诈,周围也似乎集结着诡诈的人,即使看到不诡诈的人,也会认为对方愚蠢而不与交往,久而久之,最终周围的诡诈也会作用在自己的身上。这种现象也俗称:你的外面没有别人,你的外面只有自己。这样,当然看不见上帝,因为上帝不在邪恶中,也不在诡诈中。
亚当对神父的前几次真相揭露都是正确的。这就像一个怀疑自己的种子被种下了。最后当亚当自以为看清楚神父信仰的真相,揭露给神父时,神父的自我怀疑使存在脑子里多年的脑瘤发作,他仰面倒地,七孔流血。为什么有苦难?这一史诗般的问题,神父多年的抵抗,在一次次的揭露其他真相后,怀疑击倒了他。亚当从他身上跨过去,像跨过一个被自己踩死的小强。
正如亚当给神父种下了怀疑的种子一样,与此同时,神父也给亚当种下了怀疑自己的种子:炉子烫到了手,那是魔鬼的阻挠。旧炉子坏了也是。神父搬来一个新炉子,在那一天被闪电击中也坏了。亚当也开始怀疑,如果这一切真是被某一力量安排的呢?他又走回到躺在地上流着血的神父旁边。外面是电闪雷鸣的暴雨,掉在地上的圣经激烈地翻动好像在为神父悲鸣。亚当走进暴风雨中:天空的闪电打在地上满地火花,闪电击中那棵苹果树,原本爬着梯子才能上去的苹果树像根小木棍一样折成两段,倒在地上的那段竟然在暴风雨中燃烧起来,烧成枯枝。自然界的愤怒常常让人类终于感觉到:这个世界不是我的。
亚当一直说自己是邪恶的。的确,邪恶能保护他不受人欺负,邪恶也能保护他想怎么做坏事就做吧,邪恶甚至能保护他这一强者的良好感觉。可是邪恶不能保护他免受大自然的愤怒。那击倒树的闪电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一样击倒他,一样把他烧成枯干。以后亚当在看圣经时一定会看到传道书里写着: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这场争战,无人能免,邪恶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恶的人。
他跑回去把神父带去医院。医生说他只有几周的生命就赶他出院。回去的车上,神父不说话。亚当开始感觉到一点不自然。虽然神父没有任何责怪他的意思。也许这只是亚当心中一点点小小的愧疚。可是一开始他可没有的,在狠揍神父甚至把他的鼻子打得失去嗅觉功能时,亚当都只是嘲讽神父: 别跟爷玩打左脸给右脸那套,我可是邪恶者才不是小奶油一感动就上当。
神父神情呆滞地宣布不再管其他人了,爱干嘛干嘛。一下子,那个恐怖分子开始一不高兴就乱枪打人,又去专抢加油站。酒鬼小偷更加疯狂地喝酒,参加了抢加油站专门只抢酒。怀疑自己所怀孩子不正常的社会工作者,她也开始没头没脑地喝酒。这位关心印度的老虎每天死几只的激进环保人,却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被她自己杀死吗? 原本一起坐在教堂里这些被自己看不上眼的人,突然疯狂起来,像亚当这样有理智的人完全对他们无能为力。一切发生得太快太乱。怎么回事?那个自己认为只不过是个疯神父,到底在过去那么长时间,用什么来引导这些人安静着生活的?是用那个叫做上帝的信仰?那个自己看来没啥理智的信仰?
这就是信仰?或者,这 就 是 信 仰。
到教会一看,满眼失望;离开上帝再看,恐怖绝望。
问题是我们在用什么标准接受这个眼前? 我的标准?圣城的标准?参照物是什么?跟恐怖绝望相比,只是失望有什么关系,蓝天下人们都活着。离开上帝,人们为一点小情绪彼此相杀,站在苹果树前,无法知道下一小时自己是否还活着。
事情变得更糟。亚当以前在的纳粹光头党们回来寻仇。点名只要那个巴基斯坦人,那个恐怖分子。眼看一场血拼一点就着。亚当只能叫巴基斯坦人先躲进教堂,自己跟那些同伙谈谈。可是那些昔日同伙不拿他当回事。神父突然跑出来,吆喝几句就去收那些光头党的武器。亚当被他的天真惊呆了。神父被一枪打中脑袋。光头党们看着躺在地上的神父,蔫蔫地回去了。一场血斗被一条命阻止了,巴基斯坦人带着他的武器也离开了。神父被送进医院,医生说当晚必定死。
小偷把偷的一个苹果还给了亚当。偷是他的习惯,那些被不允许他拥有的东西他都会偷一下,即使偷来什么都不做。亚当也不知道做什么,现在似乎只剩下当初被神父逼出来的一个目标还没完成——做个苹果蛋糕。他做出来了。一个彪形大汉手上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迷你蛋糕在医院里认真地找神父,场面的确凌乱搞笑。神父没死,那一枪把他的瘤打出去了。亚当听到这消息一点也不奇怪,甚至都没有像他看到竟然还有一个苹果留下那样奇怪。也许在短短几周,经历了苹果被乌鸦吃、被虫吃、被闪电击打、被火烧、被人拿去填肚子后竟然他还能有一个苹果做蛋糕一样。神父还活着。约伯也活过来。上帝依然在所有的苦难后保守子民。
亚当留下了。留在信仰里。神父的车载音乐放着:祂是何等深深地爱。
在《亚当的苹果》里,另一个理智人是医生。医生说自己是科学的,认为真相必须揭露出来。医生只为自己的原则活着。真相是揭露出来,有什么益处呢?被亚当用来踩着神父,像是故意踩着别人的伤口一样。医生才不管这些,好像是关心人的,却是更关心他的冷眼旁观是否如他理智预测般的准确。看到神父没死,他竟然气得离开了这家医院。怎么能这样,竟然让我颜面大失,竟然让我的医学估计失效。
类似的这一幕上演过很多次。耶稣曾经指责法利赛人,只关心自己的理念对错,却不关心真实地活生生在自己眼前的那些被疾病压伤的人。耶稣复活,他们也不高兴。
诺大的教堂,一排排椅子。当初是坐满了人吗?现在只剩下5个听众。一个前集中营纳粹老头。一个现纳粹光头党份子,一个巴基斯坦恐怖份子,一个酒鬼小偷,一个轻易跟人上床怀上孩子的环保工作者。人都去哪里了呢?或者这才真的是教堂,那些失丧的人能够呆着的地方。
3 ) 不抛弃也不放弃
丹麦电影。看了第一个镜头就知道这会是个好片子。
关于宗教,关于信仰的片子。关于善与恶的片子。关于上帝和魔鬼的片子。
一个人的信仰,究竟能有多坚持?究竟能有多宽容?宗教的力量究竟能有多神奇?
新纳粹党人,光头,戾气十足,虽然不说话,但是骨子里的不屑已经清清楚楚的写在脸上。牧师的外表倒是让我想起《越狱》里那个真正的神经病人,只有他能看懂Michael Scofield身上隐藏的地图。
牧师和新纳粹党的第一次交锋,牧师赢了,四两拨千斤。一个把苹果蛋糕作为目标的承诺。
我们面对的种种磨难,是来自于魔鬼吗,因为魔鬼想要检验我们?就像那些来啃苹果的鸟儿,苹果里面生的虫子,甚至那致命的电击,这种种的表象就是为了阻挠我们去实现那个关于苹果蛋糕的承诺?这一切真的像牧师说得那样吗?来自魔鬼的检验?
他不信,那个眼神里满是高傲、不屑、冷漠的新纳粹党人,他不信的。他挑战那个代表神喻的牧师,用各种方式,甚至拳脚相加。可是那个看起来十分擅长中国八卦太极术的神父,却总是把他的暴戾轻松化去。
一个不信上帝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他信的是希特勒,所以他坚持,他甚至戳穿牧师最深的痛楚,很残忍,但是效果立竿见影,牧师垮了。原来牧师之所以成为牧师,是有那么多隐讳之事的。究竟是魔鬼的检验,还是被上帝抛弃的人?牧师,开始怀疑了。
新纳粹党人赢了,希特勒对上帝的胜利。可是上帝发怒了,面对那样的天象,再狂狷的人都要害怕了吧。那可怕的一面,是魔鬼还是上帝?
牧师说,真的没有魔鬼,我们不信;如果你真的认为有,那世上就真的有魔鬼了。魔鬼无时无刻在检验着我们,我们得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我们只是道听途说,这个世界就要变得忧郁而不适合居住了。
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牧师对所有人都不抛弃,对自己也没有放弃。还有多少人,在把摩西出埃及、过红海的事情,在当做神话看?
全篇都是冷调处理,连让人为之动容之处都是冷冷的,一枪接着一枪,只有那个新纳粹党人举着枪愣在那里,哈哈,吓傻了吧。
4 ) 神恨我们
以泪洗面。“God hates us.”还好最终,神良心发现了。我们对神父的认知随着故事发展而变化:老好人,穷开心,怪异的执拗,过于乐天而显得漠然……后来发现他是如同现世耶稣受尽苦难,快乐的背后是隐忍,是神经失常般的自欺欺人。再后来,耶稣也被打垮了,他终于破碎、终于沉默。
而当他在奇迹中重生时,披着一身洁白的病号服,用双手捧着半块苹果蛋糕啃,看起来是那么那么的纯粹。他又回来了,如男孩般永远穿着短裤、凉鞋,露着瘦削的小腿横穿草地,被掌掴也毫不在意,没心没肺地喋喋不休,好像从来不曾沉默。
其实从男主最开始怒斥怀孕女不该喝酒就能看出他还留有良知。他暴戾性格的转变也很有意思:因闪电肆虐而担心起被自己打倒的神父,在电闪雷鸣间,狂风暴雨冲入教堂的大门,在这恐怖的天罚中他一定感受到了某种不可明说的力量。而我猜最后那道劈开苹果树的无情闪电,是压死骆驼的稻草——这一切悲剧都过于荒谬、过于残忍,他幡然清醒,不愿再与命运合伙欺负这个可怜人。
本来冲着麦子叔演神父,又是喜剧来看,没想到收获一碗眼泪。麦子叔演技浑然天成,看完就知道他肯定得拿什么奖;不同于印象中总是游刃有余的阴险反派,麦子大半部电影都顶着被打歪的鼻子,颇为滑稽,偶尔透露的脆弱与挣扎也美得远超预期,令人无比揪心。
5 ) 小众电影分数都高的不真实
一个坐落在丹麦郊区的小教堂,一群各式各样的人:神父,巴基斯坦人,落魄的前网球运动员,失意的单身母亲……还有影片刚开始就登场的新纳粹分子.就是这么一群人,构成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影片开始时,纳粹分子来到了教堂,我开始以为一定是神父如何如何宽容,然后救赎了这个迷茫的灵魂.但是,在我看过了豆瓣是写的简介之后,我立马改变了我的看法.
电影里也是立马证实了我的看法.纳粹并不喜欢这样的社区劳动,一直反抗着.但是就是那那个神经质的神父没办法(如果这都不算爱……)最后只好和神父约定在秋天到来做一个苹果蛋糕,算是服务的一部分.但是在此期间,各种各样的事情阻挠着苹果树的生长.神父就说是撒旦的考验(这一段上面得简介也有,我再重复一遍就不好了……)balabala……反正这部影片的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这一段剧情了,黑色幽默,信仰,鸡汤各种乱入,超好看.
最后经过重重考验,还是做好了苹果蛋糕.结尾的时候,网球运动员和单身母亲在一起了,运动员重拾网球梦想,巴基斯坦人回国了(随便去抢跨国石油公司的一个加油站……)纳粹分子成了神父助手,去接另外两个社区服务人员……
电影其实很小众,豆瓣是影评也就二十几篇,然后因为是对这电影感兴趣,所以分数基本不会特别低,也不是特别客观.我看过之后,也觉得这电影很好看,如果不喜欢看的自然也就不会去看了(和《美队3》这种电影就不一样了……)
BTW:我竟然连这个资源都没有找到……(其实是资源没速度,估计是资源被取消了……)我根本不配叫老司机……
6 ) 亚当与阿Q
都说喜剧的根源是悲剧,此片便是最好的验证。主角亚当自幼年便经历坎坷,其在婚姻重创后得了脑瘤。人设被安排到这种地步,不知道的可能会以为是部韩剧。更戏谑的是,主角唯一能活下去的办法是假装一切都“好好”的。
看到这里突然想采访下鲁迅先生会有啥想法?我觉得亚当的自欺欺人和阿Q又有所不同,阿Q是没有原则的自欺欺人,受社会肆虐蹂躏后他只会服软着去逃避,找个理由不去抗争、不会主动改变什么。
而亚当在遭遇打击时虽也自我安慰于“一切都会变好”,但他在实际行动上有抗争,因为他坚信所有困难都是撒旦的诱惑、神的考验。也正是这个偏执的意念在,亚当儿子脑瘫这件事情上,他就和妻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对外宣称“自己儿子很正常”是一种心理上的逃避,但他没有像妻子那样放弃自己撒手人寰、也从来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悉心照顾。有个小细节(可能是我过度解读了),亚当说儿子会像正常孩子那样数学题做得很溜,可以脑补下,会不会是他一直在教儿子学习呢?
阿Q是消极着自欺欺人不去改变,亚当是积极着自欺欺人去改变,至关重要的是,他还感染到了身边人去改变。鲁迅先生会不会骂人呢?自欺欺人还分消极和积极?或许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努力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努力过……
亚当不相信有真正的“大恶人”,就把各路恶霸招来自己的教堂“感化”。于是另一个主角,一个类似于在假释期的“光头强”成了为观众讲故事的“眼睛”。亚当认定一个人一定要有个目标去努力,于是初次见面时亚当就死缠烂打地追问“光头强”, “光头强”随口敷衍道“我想做苹果蛋糕”。
从这一刻起,窗外的苹果树便成了亚当的心头肉,他虽然总是催促“光头强”要为自己的苹果蛋糕“负责努力”,但一直把苹果蛋糕和苹果树当回事的人只有亚当自己。结果他没有守住,却在无形中让“光头强”拿来了稻草人,也让“巴基斯坦”人把乌鸦给一个个大飞。“光头强”看见苹果树被雷电劈成两半后,立马做出了改变,就说明他心里有颗善良的种子早已慢慢发芽了。
一提到教堂,又一句“只有假装相信他才能活着”,就很容易让人嗅到这部电影的宗教意味。这里我就困惑了,亚当的教堂更像感化院,还是说教堂本身就具备感化的“职能”?这方面我没太多发言权,就不屁话了。
电影刚开始,会发现,所谓亚当的苹果就是主角的一颗苹果树。而观影后,才明白亚当的苹果其实是一种对信仰的隐喻。因为是喜剧自然是好结局,又因为是黑色幽默,故事的每个转折都极其荒诞,再配上北欧特有的基调,我差点没被这股冷幽默给冻住。我自然是无法被宗教味的“信仰学”给说服,就像“光头强”无法相信“当初”的亚当一样稀松平常。而此处,电影也正有调侃我们之意,不相信的人便是那群永远触不到真理的大多数。电影结尾“光头强”的热泪盈眶倒是相当感人,再铁石的心肠,也无法不动容于亚当那种相信真善美的执著,而这种执念的本身就是一种真善美呀。
约伯可以说是信仰的典范,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就是这样一个纯全良善的人,他某一天突然受到了攻击,失去了所有。想想看,如果要埋怨,他有一万个理由可以埋怨。但是他持守他的纯正,始终保持着无条件的信仰和爱,对神,对这个世界。世事的好与坏,在于你的心,否极了泰总会来的。★★★★
被撒旦考验和被上帝考验,效果是不一样的。
義人受難。但是主人公的性格未免有为转变而转变之嫌,略牵强。
几个简直笑死人的段落:突然的拔枪射鸟,被射的光头党人,逃过晨钟但应门而落的希特勒,和一个搏击俱乐部联想的WTF。这心灵鸡汤煮的可跟《肖申克的救赎》媲美。
太治愈了,非常可爱
黑色幽默
对圣经完全不了解,隐喻及种种也看不出来。但能看到丹麦式幽默,以及信仰的力量。苦逼伊万大叔算是经历了人生一切不如意吧,老妈去世老爹猥琐老姐去世老婆自杀儿子脑瘫,他也靠着信仰或者说偏执的信念在拯救着“坏人”呢。像亚当一样,有时从旁观者清的角度试图唤醒当局者,最终发现迷的却是自己。
真行,
依然不信上帝。但我相信人性的光辉。
差一步神棍片
苹果蛋糕...
编剧功力深厚,把简单的小故事说得这么生动有趣。但电影绝非只是一部宗教宣传片那么简单。JC曾告诫世人要进窄门才不至于灭亡。而电影中神父所选择的窄门――他坚定的信仰在信奉科学的医生眼里就是偏执病态的创伤逃避心理。这电影让信徒,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来看,三类人的感受和心得肯定完全不一样。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用喜剧的手法讲一个关于逃避与心灵救赎的悲剧色彩的故事。《狩猎》男主角演技很棒,依旧是一个隐忍痛苦的角色。虽然故事略神棍略荒诞,但依旧触动人心。四星半(坐我后面有俩男的从头到尾一直在夸张地哈哈大笑,别人都没笑他俩也抽风似的乐。真TM傻逼)
我就知道,看007时候就知道早晚会萌上Mads Mikkelsen这位大叔。真是个有爱的片啊,充满爱的片啊~ 光头纳粹大叔也很可爱~~
冷峻的幽默,想哭的时候又尴尬的笑,虽然神迹贯穿始终,但男主一脸Wtf和麦子叔演牧师的隐忍和美好,足够了。
暗黑奇幻小清新。还以为是要吐槽基督教呢,最后还是回来了。
在生活里寻找有意义的事来做,这也能止痛的另一种吗啡。
不错不错
本来是追麦子叔的,但我现在一定得把安诺斯·托马斯·延森加到我喜欢的导演和编剧里去了。细想一下,这居然是狩猎的男主角和家宴的男主角聚首,而且Nikolaj Lie Kaas居然在里头还露了一小脸——所以延森的电影果然是有固定班底的。最后,信仰果然是要在绝望处才能开出花来啊。这片子可惜不能打十星。
一部关于信仰和奇迹的丹麦电影,比较另类,但挺有趣的。丹麦大明星麦德斯·米科尔森 Mads Mikkelsen主演的那位牧师简直就是耶稣在世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