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微电影里我看到的是“救赎”,那么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的是“重生”。
索菲亚让我想起了《天才少女》里的玛丽,一个同样不被父亲期待的孩子。
一个被父亲认为是“流产失败的产物”,另一个是从不被父亲承认的存在。
她们都有一样的人渣父亲,但她们同样有这个世界上最棒的舅舅。
玛丽和她的父亲在同一个城市里生活,但她却没见过自己的生父,因为在她父亲心里她并不存在。而她舅舅带她去医院看新生儿,让她知道,在亲人眼中,每一个家族成员的诞生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
索菲亚的父亲则认为她是个多余的东西,一个拖累自己的累赘。但她舅舅狠狠地揍了一顿人渣父亲,放下狠话:“我的人生已没有了意义,但如果再让我听到你说那些话,我保证我有生之年一定不会放过你!”
在我消失前,我要让我爱的人过得好。
“亲爱的维斯塔,我很久前就想写这封信了,但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心声,所以我只能说这些。我想念你的微笑,我希望你读到信时一切安好,然而这些事发生的时候,你不会是这样的反应。几个小时以前,我在德沃酒吧发现一个女孩安详地躺在最后的一间厕所里。她去世了,这件可怕的事情让我想起了你,像你一样,她也抛弃身边人而去。 维斯塔,没有你的世界冰冷孤独,我很想你。你走了之后,我被指责成局外的观察者、使用者、孤独者、清洁工、失败者和傻瓜,却从来不是参与者。不,从没有人指责我变成这样。” “亲爱的维斯塔,连死神也不要我。 他要那只死去的鸟。那只鸟却再次萦绕在我的头脑里。 我真希望是在去见你的路上,但是夜晚却在远离我,视野范围内没有终点。” “亲爱的维斯塔,我偶然发现另一部分的我想看到明天升起的太阳,这部分的我埋藏在我的身体里许久。我在想,去经历生活,去想消失的爱人也可能活在某个角落。”
在消失之前,我是在抖音上无意间刷到的一个视频,感兴趣,找来看的。他是人终究还是很死的,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这部电影就会告诉你。开场就是男主浴室里,割腕自杀的。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女朋友意外去世了,他自己也不想活着,想去找女友。但是啊,万万没想到的是突然接到关系疏远的姐姐玛姬的电话,恳求他去照顾九岁的侄女索菲娅,他只好放弃去接侄女。男主把女孩送回家以后有返回家打算继续自杀但是这次不是拿刀而是吃安眠药和酒。当吃完发现没有效果就打电话问医生为什么没有效果,结果是更年期的药。后面女孩打电活和她说妈妈还没有回来,然后只又回去了……
Gideon的女友因过度涉毒死在Bill所经营的酒吧,里奇在两个老板之间来回交涉,两边都是难缄其口,再加上对自己死去的女友的思念,迫于心里和人格上的压力,里奇最终里奇告诉了Gideon他女友死去的事实。而里奇的为人之用心善良都被索菲娅看在眼里,逐渐的索菲娅慢慢接纳了叔叔里奇并不再厌烦他。在索菲娅母亲回来之后,里奇的任务也算是结束了。
人生有很多向往的事情
先看了2014推荐影片《在我消失前》(Before I disappear),意犹未尽地翻出2012年的短片《宵禁》(Curfew)重温了一边。同样的导演,同班主演阵容,《在我消失前》只是一部拉长版,用更多的loser Richie决定自杀前的种种幻觉与现实的交替来重获爱与希望完成自我的救赎罢了。全片音乐原声一无反顾地对自己的口味,特别是美少女学霸妹在两部影片中都出现过的保龄球馆那段舞蹈,不仅把Richie与他人之间的隔离感表现殆尽,也萌翻了世人。 虽然很多人都评说电影版不及短片,但我个人觉得98分钟的片导演对R的塑造还是很完美的。这个被大量阴暗色调掩埋窒息到只能寻求自杀来解脱自我的大男人,从小就脆弱敏感到一直依赖感情(亲情),只可惜成年后的他痛失爱人生活在人生的低谷和生活的底层,能拿什么来挽救自我?除了毒品带来的幻觉就只剩下死亡。于是,那个意外的求助电话和意外闯入自己阴郁生活的侄女Sophia宛如一道阳光,让R重新寻获了新生。 仅仅是一个晚上的相处,逐渐浓烈的夜景切换,直到R被保安轰出大厦,他突然强烈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是有牵挂的,这种被需要原来也会是自己求生的理由。R的嘴角挂着让人不易察觉的笑,如果你足够用心去品这部影片,你会看到。当R在夜晚的街道上奔走,旁白响起他写给V的信里说,自己第一次想看日出。那种节奏就好像《菊次郎的夏天》中菊次郎为男孩抢劫到一份小天使的挂件的那份粗狂原来还有细腻,就好像《割腕者天堂》里男主醒来一刹那看到女主就在身边的救护床上冲他微笑原来才是真实。重生真能打动人。电影的光影就在民谣、重金属、蓝调、爵士乐一应俱全的波动中,又一次拨动了心弦,让人动容得失控。与其说接受了这个角色的理所当然,不如说从了解走到了理解才能爱上一个角色一个故事。 短片让人遐想,电影让其完满。关于治愈的也总能带给人点什么,即便是抵御风寒,在这个冬天也是一种温暖。
这类片子即使明知预告片等于所有也无妨观赏。疑似Elizabethtown的开篇和Uncle前提设置下,MV般的多彩又急躁的手法城市感十足,寻求自我平衡的多着墨冲淡了亲情伦理部分的俗气。吸收了短片版的闪光点的同时对剧情作出了合理扩展,Christensen做得漂亮。
如果先看了《宵禁》可能对这个长片不会这么喜欢。长片里的里奇形象更加完整,你也可以理解他的一些行为动机,整个故事一直在崩溃的边缘,让人提心吊胆也更加好玩-“我要杀了你”“那你先排队吧”,就是这样一种黑色幽默的状态,虽然是loser但底色依然闪光这才是魅力,认命同时也厌恶命运,分明拳头不硬却随时准备把别人胖揍一顿。配乐亮点,前主唱+吉他手导演不是盖的,很多地方得意极了,很像小时候看的《猜火车》《罗拉快跑》一类脏脏的青春片那种很难言说的质感。人物都拍得很美,表演流畅自然,整体很有质感,看出有钱来了,一直在想这种破故事怎么能有钱拍出这些质感的。当然也有一些情节上的生硬之处,但幻想的部分用得都很恰当,既参与叙事又表现了一种迷幻的状态。
典型的有佳句无佳章,观感始终没提起来,差一口气的感觉。
电影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深渊,死亡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但是那个大毒枭说得也有道理:死亡不是你的终点,他是你的一部分,他跟着你,如影随行,除了拥抱死亡之外别无他法,你活着的每一天都可能之最后一天。
没有看过短片宵禁,直接看了本片。剧作上比较精巧,几段超现实镜头很是喜欢,配乐也很赞。关于死去女孩的线索给人拼凑的感觉,有始无终。小女孩比较招人喜欢~
本片是2013年奥斯卡获奖真人短片《宵禁》的改编长篇电影。有点类似《半个尼尔森》的节奏呀。期望这个短片电影也可以获得奥斯卡最佳长片电影吧。不过这个可能就困难了。。。。短片感觉毕竟和长片不同,短片极短的时间展现最精彩的情节。长片。。。能否表达出这种感觉就难说了。看导演的功力了
the vampire diary+shameless 哈哈哈~我喜欢的故事 但我更爱短片那版
比起剧和短片,更喜欢这个电影版。有些好多年以后憧憬那个怀揣着一肚子苦水生活绝望到底失业失恋的晚上,和我妹痛痛快快哭一场。
刷了这么久,还勾搭了主创,也是没什么可说的了。眼泪从头流到尾,我先去补点水。
推荐看看吧,虽然节奏有些缓慢
夜晚还年轻,生命刚开始。
天堂那么美,我想去看看。
总体来说不如《宵禁》,故事还是一如既往治愈。
导演的音乐品味依旧很逆天,还加了一些超现实的镜头,观感很不错,还是奥斯卡最佳短片《宵禁》的故事,短片中的各种场景几乎也都保留了,甚至连镜头的调度都没变过,时间扩展成了舅舅和外甥女的一夜,很温情治愈,依旧是美式loser亲情救赎片的标配,只可能重心没有全部放在两人关系上。★★★
感动。
1
7,没看过短片
果然短片更好
还喜欢这样的电影
《宵禁》拉长版,乖乖女外甥女拯救loser舅舅。看到了Stefan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