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要不要生二胎?
《二胎时代》一如《蜗居》、《裸婚时代》们一样,都把中国人面临的新问题牵出来。监制滕华涛说,“我从《双面胶》开始,都是讲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和感情,这次我们聚焦在白领生二胎。“
在“放开二胎”的政策背景之下,二胎成为了新的国民话题。二胎要不要生,生了怎么养?每个家庭又有不同,这实在没有标准答案。在剧中女主角的闺蜜老公,连珠炮似的提到了家庭收入、住房环境、职业规划、谁带孩子等等问题。事实上,我们谈论二胎,也只是聚焦在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已。当然了,二胎要面临的问题不止于此,政策的风险、孩子的态度、教育的精力……
在城市白领阶层的角度上,二胎更是一个牵扯极多的社会问题。在《二胎时代》里,黄灿灿夫妻因为二胎问题,把所有家庭问题都经历了一遍。从剧作的角度看,所有的冲突固然是家庭剧的俗套,只是围绕着“二胎”作为由起。但二胎问题牵扯出的一系列问题,又不只是限于家庭而已,“养不养得起”是一个关乎经济基础和社会分工的大问题了。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件事,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养育的奢侈化。这当然不难想象,婚姻作为两个大家族的组合形式,下一代居然只有一个孩子。中国人的独生子女无论在城市或者农村,都在悄然改变一个现实,就是养育孩子已然变成了奢侈的事。这种转变才会带来“养不养得起”的问题,我们不难回忆起困难时代里的养育方式,即便在物质困难的过去,“养不养得起”都没有成为如今这般巨大的阻力。
能理解这里面的区别吗?相较于过去我们的经济条件变好了,但养育的标准却因单胎政策提高了。养一个孩子,正在成为一种奢侈的行为,即便回顾历史这种转变发生的时间并不算久。在《二胎时代》里,你能随时找到这种奢侈化的养育标准。作为一个在一线城市有房产资本,同时夫妻又有中产收入的家庭,“养不起”的原因不在于经济困难,其实是高于家庭收入的奢侈化养育标准。
黄灿灿母亲说“再生一个,活该你们过穷日子。”这里面的逻辑是养育成本太高,这会直接导致一个中产家庭生活质量的倒退。黄灿灿的闺蜜老公,甚至直言黄这种家庭就不应该生孩子。你看,养育的奢侈化正在让生育变质,似乎生育的权利,只属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父母。
这就是中国人要不要生二胎的真正问题,独子化让家庭形成了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即是孩子的成长需要,往往是远高于家庭环境的。养孩子正在被奢侈化的畸形结论,由此出发,二胎问题被妖魔化的种种言论也不难想象。
一个家庭要不要生二胎,决定性的因素确实是个人选择,但二胎问题之所能变成国民话题,其实正是独子化带来扭曲的社会观念。《二胎时代》并不是一部深入的电视剧,它在家庭剧的制作上没跳出“夫妻出轨”“婆媳乱战”之类的大俗套,但这部电视剧牵出的话题,却具有着普遍的社会意义。
我常说那些看似婆妈的家庭剧,往往承担着社会议题探讨的真使命,《二胎时代》之于今日的意义,也在于此。
@澎湃
2 ) 总的来说还不错
之所以看到这个是因为被网页推了了一部叫做 二胎 的电视剧,蒋欣+n个老戏骨主演的。看了几集,觉得有点拖沓,人物的设定让我觉得脱离实际,所以在网上搜了一下后面的剧情,然后就发现了这部电视剧。
对比一下的话,这部的剧情设定更符合现实,虽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总的来说,我觉得算是优秀的剧本。
我认可的地方:
1. 台词自然,生活化。
2. 讨论l了几个80后小夫妻的实际的话题,例如 姓氏,保姆,大宝的心理,不能避免的父母同住,双独夫妻面临的赡养父母...
3. 几个人物设定都贴合实际,矛盾产生的比较自然,不需要可以黑化人物来制造矛盾。我很欣赏以下几个设定,
双方父母都是正常地对待孙子,不会抢着去给孩子当保姆,但又都愿意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帮忙带孙子孙女。这符合我对大多数城市家庭的理解。哪有那么多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上赶子抢第三代啊,多数的父母其实都是心疼自己的孩子才愿意搭把手的。
男方父母多少有点重男轻女,但又不是很严重。这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虽然现在父母都很开明,但是老一辈在骨子里多少还是有点重男轻女的。独生女的父母通常在自己孩子那一辈就已经过了这个坎了,但是独生子的父母并没有机会经历这种思想斗争。
小夫妻阳光正面,对孩子的问题上尽量亲历亲为,不是只生不养。
有问题就解决,有误会就解释。没那么多解不开的结,人物都很主动的去解决问题。
4. 整体表演水准不错。虽然有人觉得女主表演夸张,但我觉得并没有很严重。而且这是一部轻松家庭剧,女主的表演符合这个设定。几个配角也都挺出彩。
我觉得失望的地方:
1. 小夫妻这工作也太容易了,尤其是女主的。4年没工作过,随便做做就能让人求着她去主管啊。这公司比自己家开的还自由。
2. 对女性的描写依旧局限于有家庭和孩子,不过也符合现在的国情吧,国家现在需要女性去结婚生孩子。但其实不需要把胡曼写成一个让人可怜的人物的。
3. 太多剧本都是打工,没钱,创业。好像创业那么容易成功似的。大多现代家庭剧都逃不开离婚和创业这个公式。
4. 最后二宝还是姓了陆。
3 ) 还是别生了
暑期的内地电视荧幕,固然是古装偶像剧的天下,但家庭剧仍能靠贴近生活的接地气属性杀出一片天。有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放宽的背景,“要不要生二胎”正在成为新的国民话题。这不,由滕文骥任总导演,王为执导,滕华涛担任总监制的《二胎时代》就应运而生。
作为资深的家庭剧爱好者,《二胎时代》当然没有什么新意,无非是夫妻较劲、婆媳斗争、子女教育之类的老梗。但这部剧的核心话题却与时俱进,它涉及到了一个新鲜却又富有争议的问题:那就是在今时今日,中国人到底要不要生二胎?
在电视剧里,剧作者借着闺蜜老公之口,一连串地提到了生二胎要面对的问题:家庭收入、住房环境、职业规划、谁来带孩子……事实上,女主角黄灿灿面临的不只是这些问题,夫妻相处更少,更加混乱的婆媳关系,头胎能否接受小宝宝,生活质量的鄹降,高额的房贷压力等等。
我们当然知道,生不生二胎原本是年轻夫妻的独立选择,但大家长了一颗红楼梦的心,但却生活在了水浒传的时代里。黄灿灿夫妻完全没有自我选择的资格,在高昂的房价之下,夫妻和孩子仍住在外婆家里。黄灿灿再次怀孕之后,经济并不宽裕的公婆,咬着牙根要为他们买房。你看,这就是生动的中国式家庭。要不要生二胎,不只事关黄灿灿夫妇,更加会影响到两方家庭。
孩子外婆在本职工作之外,要承担带孩子的额外任务。公婆耗尽了毕生的积蓄,也只是解决了基本的居住问题。贫贱夫妻百事哀,忽如其来的家庭压力,让黄灿灿的丈夫甚至不愿回家。非只如此,黄灿灿牺牲的也不只是工作而已,更加是整个日常的生活。
我们回过头来,看黄灿灿闺蜜老公的话,似乎在不合情理之余,是否也有那么一点道理?
作为电视剧的《二胎时代》,当然会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夫妻和睦、长辈慈爱,如此种种。但电视剧里的问题真实存在,幸福的结果却未必会发生。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总会看到一些现象,不幸福的家庭固然各有各的不幸,但更大的生活压力带来的问题总是更多。
在一片古装虚幻的电视荧幕上,狗血的家庭剧反而承担了一部分现实功能,它们未必真实地反映生活,但却总会涉及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二胎时代》陈列展示了种种问题,要不要生二胎,养不养得起,你无法要求它如何的深刻,但这里面确实暴露了中国式家庭的种种缺陷。
在独子化、少子化的今天,生二胎要面临的问题远超于以往。让以独生子女身份长大的一代人,在双方四个家长之外,再去承担多一个孩子的养育任务,这里面的困难程度不难想象。
这就是《二胎时代》的困境吧,无论它熬出如何美味的鸡汤,但在看完这部电视剧之后,不知多少人会打消生二胎的念头。
@乐扒
4 ) 没播完也一样可以评论
写评论的时候正在听着二胎时代片尾曲,还挺好听的,《么么么么哒》
我一般来豆瓣看评论基本就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很不错,二是没看懂,三是非常烂。这部剧是第一种情况,我觉得很不错。
看到豆瓣里面的短评很有意思,俩星仨星的很少,要不一星要不五星,由此可见,群众内部分歧很大呀。
觉得好的,都在说内容,觉得不好的,都在抠细节。其实说到底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剧情带入程度不同而已,二是口味不同。
对于没要二胎甚至一胎都没有的,求带入难度真的挺大,相反要过二胎的,多少都能不由自主的看上几集吧;至于口味轻重不解释,爱看苦情虐恋之类重口的,对这种淡水白菜味的请自行飘过。
说了那么多屁话,这部剧好在哪里呢?我想说,真没必要太在意里面的细节,又不是甄嬛传,现代剧讲的是生活,不是场景。
他好在哪,我没说他好,看他就是在看我现在的生活,他会让我会心一笑,他会让我宽心,让我来写篇评论,让我想说,这就是生活,那种平时不会关注,其实却是最让你踏实的,回味的,似水的流年~
不扯了,换尿布去了
5 ) 《二胎时代》:每一次和时代对谈
文/ 鱼为
用孙悟空的话来形容80后,那真是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从出生到入学,人生境况就几多反转,大学毕业以为只要《奋斗》就能收获美好人生,谁知只能《蜗居》藏身,历遍职场心酸,不得已而《裸婚》,成为无数男女最后的选择,《大丈夫》则又让爱情的选择呈现另一种游离,好容易熬到当了《小爸妈》,却也着实见证了《小儿难养》的一路艰辛,更经历了《虎妈猫爸》的家庭教育的践行与反思,这次面对《二胎时代》尽管将人群扩散至90后,但他们的困境并不轻松,工作、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时代同样留给他们太多不可捉摸的负担。
在为数不多执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单独二胎政策更像是多留一个活口的安慰奖,但这一政策依然给许多渴求二胎的家庭带来巨大影响,“二胎”也像一把双刃剑,摆放在正在承受着巨大生活成本的家庭中。电视剧也以两组物质能力有着悬殊差距的家庭为样本,向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展示“二胎时代”中将要遭遇的种种生存问题。
其实电视剧并不针对二胎政策的开放,更多的是聚焦在民众面对二胎的生活与心态变迁,金灿灿以及闺蜜杜鹃两人的二胎之路,一方面写尽周遭人群的反应,也完成了自我的成熟成长的艰苦蜕变。所以剧中的故事也尽量近距离贴合现实家庭与社会,让两人经过家庭矛盾和职场危机,逐渐成长起来。
到21集的时候,其实剧作的重心开始转移,杜鹃在儿子“废物”的爆击之下,赶走了保姆戴姐,同时也将故事的视角从生育二胎到对亲子教育上的过渡——从“我生了他,我花钱给他请最好的保姆,给他买国外的奶粉,最好的玩具,最好的衣服,给他上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我做错什么了?”的心塞质问,到“他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是谁,他在学校最讨厌的科目是哪一科,他吃什么东西会过敏,他最近最喜欢的新玩具是什么?”的无奈反问,终于将观众的视线带回“教育”的终极命题上,不管生一个还是两个,这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但是买不了你对儿子的爱。
这应该就是每一次国产剧和观众,和时代对谈的结果:因为你想要得到,结果反而失去更多。“二胎时代”其实也是一个选择题的时代,想要多子多福,又想要安逸生活,想要自由无拘,又想要更多福利保障,对不起,政策不允许,生活也不允许。这也是电视剧在如此巨大的社会话题中,依然保持着小市民势力眼嚼舌根等肤浅小毛病的原因——百姓不深刻,反思也便过于浮躁。
6 ) 二胎时代
舍友在看,我跟着看了会。唉,看得出来王晓晨特别想塑造一个单纯的好妈妈,可惜了,满屏尴尬,一颦一笑一惊一怒都显得极不自然。一时半刻离不开孩子的焦急劲不是眉头一皱可以表现出来的呀。
另外编剧真是跟老年人有仇啊,擅自把孩子送去太奶奶家确实不妥当,老人带孩子观念较旧也是有的,妈妈担心孩子也很正常,但满屏的嫌弃是怎么回事?那是孩子的直系长辈啊,再怎么样都是真心疼爱孩子的吧?!各种暗示你们老了你们会带坏孩子。。。
7 ) 编剧三观不正
刚开始几集还觉得挺好的,越到后来越觉得女主有问题,你爸赔偿款钱是钱,男方的老房子就不是老人一辈子的回忆了?!31集女主的经典台词这是你们家的事,还不上让你舅把孩子打掉!OMG,当初别人好心帮你俩小俩口买房子啊!说的叫人话么,有这样的媳妇真该离。
不要说肥皂剧之类的别上纲上线,这个点播出也是有小孩看的,小孩子不懂有样学样,这比邪教洗脑更可恶,中国未来女性的三观要是都这样华夏人性亡也!结局这女的要还没错那广电审片制度是该问责问责了。
看到中间很讨厌过金灿灿 也很干恨过陆晓东的软弱 但是吧 生活就像剧中说的 不是一定要共同去解决什么 而是互相妥协 摔倒了不是躺在那里永远的撒泼打滚 而是相互扶持着站起来 再一起走下去 然后永远都不会原谅丁敏他妈这样的妈 为了自己孩子的私欲去破坏别人的家庭 这种人呐 我劝你善良
男主角蒋毅不错。不过,女主角有点太作,演得痕迹太重。
难得家庭剧没那么脑残,两个女主演的挺自然的。
看片名挺接地气贴近生活大环境的,可看故事简直就是当观众智商是负数。简直瞎胡闹。
剧情有些夸张,细节部分可以再完善些。
无意中看到第一集,女主孩子4岁的时候第一次去工作,第一天上班还夹着一个洋娃娃,各种傻白甜的样子,见人就要show娃照片。。。 我国电视剧就是树这种女性典型, 这么多年不看也真没错过什么。 呵呵。
呵呵,老公年收入10万,老婆全职在家,首付70万就能在上海买个不错的复式,房贷还只要6000,而且还能养活两个孩子?编剧你逗我呢
男主蒋毅很不错,馨儿好可爱啊!女主我也挺喜欢的!蛮喜欢这个剧的!
蒋毅不红,天理难容。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家庭伦理剧,不管什么时候,灿灿和陆晓东始终相信彼此,不论外界如何,在原则上他们都有底线,不像其他那些连基本的底线都丢失了
还行,好看啊,蛮搞笑的
陪爸妈看系列…
当观众是傻子哦
明明要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亲友反目的绝路了,突然大家都想开了,工作也不要紧了,婆婆也不神经病了,九零后小三也不死缠烂打了,为了欢喜结局,连崩成这样的好姐妹也能和好如初了,你逗我?
冲着女一女二女三给五分~~王晓晨很棒
滕华涛团队做的都市剧依然对时代议题有着较好的把握,“二胎”的主题以及围绕着其所展开的心理还展示得蛮全:一胎夫妇的怀疑犹豫、为“二胎”所引发的性别歧视讨论以及房子教育等杂事。虽然后面仍然由于长度犯了滥苦情拖沓的毛病,但整体的感觉和三观还是讨喜的。王晓晨演哭戏也很好。
什么时候才能有性格更鲜明的,中心不是围着家庭孩子转的女性角色。不是说不鼓励全职妈妈,全职妈妈非常伟大值得尊敬,但是这现在这个社会一味的单一类型化女性形象,容易把主流价值观固定成女性就只能围着家庭的错误印象。另外,女主的婆婆说的那些,什么女性没有孩子职位再高也没用,这样的话,无语。
虽然作和狗血 但是真的和灿灿学习怎么当媳妇怎么当妈妈
真心蛮好看的!三观正!喜欢女主角
女人不拼事业做个全职太太就等于是把自己的一生赌在男人的良心上,而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道德丧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间攘攘皆为欲往的大时代,试问,你敢赌吗。(反正,对人性持悲观态度的我是真不敢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