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人一部王家卫之《旺角卡门》:够惊喜 不惊艳
如果这部电影的导演不是王家卫,一定不会有现在的盛赞,不少人给出的好评其实只是因为他是王家卫。跳出王家卫的光圈效应来看,《旺角卡门》时期的香港电影正处巅峰,《旺角卡门》的核心是讲兄弟情、讲儿女情、讲江湖行,用两个古惑仔的落魄来凸显时代背景,他们越是惨越是在凄凉中重情重义越是让观众受落。可是在那个时期,有一部《英雄本色》,吴宇森的子弹远比王家卫的煽情要大气高明。
论风格的话,这部处女作倒是颇具王家卫的特点。电影里用了王家卫标签式的手持摄影,在刘德华追逐张学友的那段戏里最为明显,这样的镜头运用在之后的《重庆森林》被大家深刻记忆。《重庆森林》里镜头从一开始就跟着林青霞上下晃动穿街过巷,用大量的手持拍摄制造视觉上的动荡感,从另一层次来增强演员潜在暗示的不安和慌乱。在他此后的电影里基本都能找得到这样看多了就得头疼的镜头。
整部电影的光影色调亦是王家卫惯用的大色块冷色调,演员特写镜头时基本都是面部灰蓝色基调,背景暗红色渲染。当两人打劫麻将店老板之后在洗手间里对话时,此时的画面设计呈三角对立(刘德华与张学友左右站位,和镜子里映出的刘德华正脸),有意思的是在视觉分配上,仔细看可以发现这里其实用了景深,始终只有在对话者的脸是实镜。随后张学友瘫坐在地上时的画面,人物与背景配合制造出光影的层次感,突出了此时电影需要营造的孤独无力与落魄。
电影里最为勉强的地方应该是剧本。都知道王家卫拍戏是不用剧本的,可是作为写剧本出身,《旺角卡门》有故事但故事性实在是太弱。本来还算中规中矩,一到万梓良跪地求饶就顿时突兀得出戏了,再翻翻王家卫当导演前做编剧的几部电影,同样差强人意。好在这部电影找来了张叔平,刘伟强,还有一众明星演员,张叔平还在里面客串了一把,就是张曼玉的西医刘伟强。总观而论,这部处女作未至惊艳,但也算惊喜。
PS.电影的细节很多,仔细看可以发现很多王家卫特殊的手法。另外想到同是处女作的《蚁蛉》,诺兰给的立意,到现在看都还是很惊艳。
2 ) 《旺角卡门》经典台词
因为我很了解我自己,我不能对你承诺什么。
你不要说两次,说两次我就相信了。
我宁愿做一日英雄,都不想成世做条虫!
厨房里有煮好的饭,另外我还买了几个杯子,我知道,用不了多久就都会被打破,所以我偷偷藏起了一个,到有一天你需要那个杯子的时候,就打一个电话给我,我会告诉你放在什么地方。
我想告诉你,我找到那只杯子了。
3 ) 从社会边缘人的无耐映射出时代的严肃和人置身其中的压抑
影片看完,苍蝇的嘶喊:“我宁愿做一次英雄也不愿做一辈子狗熊。”和警察们猝不及防且理直气壮的皮鞋脚步声在我脑际相互交织,徘徊不停。
影片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此时的香港社会由于受大陆改革开放的影响,香港经济迎来了自50年代开始的工业化之后的又一次颠覆性的变革。转型社会的特征从影片几处细节可见一斑。
虽为王家卫早期的作品,但已经能明显看出他的创作风格——对剧情的淡化和对细节的苛求。于是我也就几个侧重点来说说这部电影。
追求梦想的狂热与辛酸:
那是一个还算单纯是年代,灯红酒绿的歌舞团里歌女唱的还是情真意切的早期流行歌曲,人们在刚跨入现代社会时还没有完全舍弃朴素社会的朴素感情。万梓良在嘲笑苍蝇的时候用了一句,你回家耕田吧,这反映出对现代都市生活的优越感与满足感。华哥一次一次,义无反顾的、刚烈、直率的用酒瓶、用刀、用手枪径直的刺向对手的胸膛,在人头攒动的闹市,在众目睽睽之下奋力的奔跑,大失尊严的被人踢到在马路边,被群殴,这是多么辛酸多么不容易。然而对梦想对爱情对富裕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又促使他一次又一次跑进象征着有利可图的地方的赌场。
人置身社会的无可奈何:
是否还记得华哥前女友说出的5年等待和她坚决的绝交誓言,是否还记得华哥听到她说她结婚后主动的冒雨离开,是否还记得张曼玉最后送走华哥时在车门前的低头不语和抬头时忧虑的眉头,是否记得万梓良在华哥逃走后对老板的低头哈腰,还有苍蝇婚礼上小弟岳父的埋怨,闹翻后小弟对妻子真诚的解释和道歉,还有华哥对张曼玉说的那句:我无法对你保证什么。。。。。边缘人在城市里是多么卑微和辛苦。
难道主流社会的人就好了吗?狱警为了押解犯人送了命,在自己性命难保时还要保护住“高级刑犯”,急促坚定的脚步声难道是他们情愿的吗?张曼玉的医生在听说那晚她和表哥在一起后沉默的抽着烟而后骑单车飞快奔向哪?
只有西装革履的“高级刑犯”被押解却平静而无所谓的微笑说明大资本家与大官僚是这个时代的“占有人”。
公共汽车的红色是鲜亮的就像华哥为梦想奔命流下的鲜血,但鲜红映衬的是无处不在的灰暗面孔。
还有那岌岌可危的感情:
张曼玉是放弃了医生选择了自己心爱的华哥,但是华哥死了。。。苍蝇回家看望母亲,可是并未明确透露出的他继父对他冷漠是因为什么呢?苍蝇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小弟,可是自己死了,小弟也只能卑微的过活。
这是一部让人同情的电影,就像它的英文名字《as tears go by》,难道值得同情的没有我们自己吗? 如今的中国大陆已经跨入了21世纪的第2个十年,经济转型社会带来的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疏离越来越严重,房奴、杯具、蜗居族、钉子户自焚这些热门词汇说明什么?怀有纯真的我们难道不是剧中人吗?
4 ) 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
2010年1月29日
没到三点,就急切的想回家,快过年的日子,显然比往常悠闲的多。终于看了《旺角卡门》,名字熟的不能再熟,却一直没有去看的片子,最近看的片子总是会把自己拉到很远的时代,用流行语来概括,应该叫怀旧吧。
1988年,我还是个不懂世事的6岁孩童,那一年,香港的旺角已是他人的江湖,多年后的今天去香港根本找不到江湖的感觉,总认为这不是真正的香港,香港就应该是江湖,兄弟、义气、爱情和杀戮。
《旺角卡门》里的刘德华,风华正茂,脱去了刚出道的青涩,满身英气,帅的一塌糊涂,总不敢和今天的他来对比,已为人夫的华哥,终于像成熟的果子一样,饱满、坚毅、略带一点沧桑,中年男人的成熟魅力无人可挡,但总觉得身上沉淀的东西太多了,没有了那时的简单纯粹的感人。第一次觉得张曼玉原来那么美丽,一个女人得到男人的赞美说美丽并不难,难的是得到女人对她美丽的肯定,《甜蜜蜜》里的她太瘦了,五官尖锐的找不到多少美感,却更多了苦情的成份,《旺角卡门》里的她,还有着婴儿肥,微肥的脸庞却好像在宣扬着她的青春和美丽,眼神单纯的好像未经世事,那种青春的情窦是再好的演技也演不出来的。听说,现在的张曼玉,在北京生活,不化妆,悠然的坐地铁出行,头脑里总闪现出阿娥那纯净的眼神,目送华哥坐巴士离开。
很多时候弄不清楚,张学友到底是歌手还是演员,歌神名号下的他好似无畏的王者,我终无法将苍蝇和那个歌神联系到一起。更多时候,我认为,苍蝇只是青春期躁动的一个载体,随时都是荷尔蒙分泌过盛的不安和狂妄,如果时光再倒回我的十八岁,我可能会视苍蝇为偶像,现在的心境,却多了几份抵触,我终过了那个愤青的年代。就在看《旺角卡门》的前几分钟,刚看完了东莞双刀客的报道,牛人牛语,雷人雷语,却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他所做的事未尝不是许多人内心想做的事,我们想做却没有勇气。苍蝇的话“我宁愿做一日英雄,都不想成世做条虫”,好像给双刀客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解。
第一次发现万梓良也曾那么帅过,竟然有一丝青春阳光的味道,尽管Tony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反面角色,着实是青春无敌吧!电影的配乐直白了些,却让我很意外,梦中情人王杰竟然数次出现,或许86年代正是他的黄金年代吧,只是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无人能识,现如今更只能靠《我知道我是一个已经过气的歌手》这样的歌曲来博人眼球,多了些无奈,少了些自信,人该服老,我却认为不应以这样的方式,但爱亦爱之,就算他做如此自己不屑的事情,爱亦是爱,无法改变,只多了些揪心和复杂的疼痛,就像他在电影里唱到的“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疼”。
片尾曲响起,打开房间的灯,就像影院散场一样,很久以来,看华语片总是将人抽离在外,只想着电影里的演员大屏幕下的真实和不真实,这一次,却久久的抽离不开,那时候各人的演技都没有今天的炉火纯青,甚至导演的手法也不是他风格的最好代表,电影却质朴感人的多,看华哥倒下的那一刻,胸口微微做痛,王杰的歌声久久不能散去。27岁的刘德华,24岁的张曼玉,27岁的张学友, 31岁的万梓良,26岁的王杰,30岁的王家卫,还有6岁的我,一个多么青春无敌的时代,当我们正值青春的时候,却浮躁的一事无成。英雄老去,一个时代便也走远,日子不堪回首,只对比的当下如此苍老和腐朽。
5 ) 《旺角卡门》(1988)删减的内容及3个不同结局
—— 删减的内容
1.乌蝇哥去台球室替阿西出头前的一段
阿西向乌蝇哥借钱 去打台球赢钱被耍
乌蝇哥在睡觉,阿西向他借一千
乌蝇哥问了要做什么,就借他了
阿西再来借两千
阿西说对方狗运好,决定再去
对方赢钱的镜头
钱又输光了,阿西说他被耍了,乌蝇哥决定去替他出头
2.乌蝇哥“做大事”前,向阿西“一番交代”一段中删减部分镜头
叫阿西记着他说的话
乌蝇哥离开,突然仰天大笑
阿西木然
—— 3个不同结局
1.现主要流行结局
警察向华仔开枪,华仔中枪倒地,慢镜头抽搐,接着定格,电影结束
2.加长版结局
警察向华仔开枪,华仔中枪倒地,慢镜头抽搐,然后看向旁边张学友的尸体,最后是警察局门帘的镜头,电影结束
3.台版“大团圆”结局
(此部分截图上的字幕为BGM歌词,王杰-“忘了你忘了我”)
华仔中枪倒地,接着镜头切到监狱里
张曼玉喂华仔吃东西,看华仔呆呆的神情,应该是被爆头变傻了,张曼玉难过的哭泣;
接着穿插了他们的一些回忆
最后张曼玉离开监狱时,听到华仔叫她
她转身,然后是华仔走来的镜头,电影结束
—— 王家卫电影版本分析 往期 ——
《堕落天使》蓝光(JPN.VS.CC)对比 及几个删减片段:
//movie.douban.com/review/14504039/
《东邪西毒》终极版(2008)与原版(1994)的区别:
//movie.douban.com/review/14265065/
《重庆森林》3个删减片段的主要内容 | 港台版本区别:
//movie.douban.com/review/14307830/
《一代宗师》国际版(123min)较于公映版(130min)内容的区别:
//movie.douban.com/review/14260433/
6 ) ■时间的灰
ASHES OF TIME。
时间的灰。
知道这个名字,是来自上海买的一本电影笔记。
今天看报纸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个名字是电影《东邪西毒》的英文名字。对英语不灵光的我,对这个单词的发音到现在依旧是搞不清楚。
买了一部DVD机。每天临睡前候看一张碟。
看到年轻时代的刘德华帅气逼人。平坦的小腹,干净的脸,将张曼玉围堵在墙角,亲了又亲,用砍刀穿过众人只为给小弟报仇,为了当一个合格的大哥。酒瓶应声而碎,鲜血却角度刚好地从头顶过额头流下。
这就是王家卫,拍小混混也能拍的很煽情。
——如果有一天你想要找到那只杯子,就打电话给我……
——你藏的那个杯子,我找到了。
王家卫电影的味道,也许从张曼玉那因为咳嗽而掉入瓶中的药片那一幕就逐渐蔓延开来。
——今天晚上你可不可以不走?
——你怎么现在才来,你要是晚一点来,我就要嫁给那个医生了。
刘德华是个聪明的男人,他什么都没说,什么承诺都没给,他只是转身走了,让张曼玉自己选择。
最后女人还是选择了去那个男人的房间,楼梯上的那一小步的踌躇停留很动人心。
许多年过去了,当我们看到《老鼠爱上猫》里面刘帅哥皱纹满脸的笑容,当我们看到张美女在化妆品广告里标准的鹅蛋脸,不知道怎么的,忽然想起的仍是那个时候,他们青涩、青春的样子。
时间的灰。
一直以为只有记忆会落灰,会泛黄,会遗忘。也许时间也会落灰。
成龙在做《百万宝贝》宣传的时候说,自己很怕老,宁可死。在最辉煌的一个刹那死掉,这样人们就能永远的记得他,就好象李小龙,之所以被记得是因为他永远定格在青春的一栏,不再移动……
我们没办法想象帅哥美女迟暮的样子,时间的灰会让我们因为他们活着而逐渐的记得他们现在,忘记他们的过去……
就好象记得成大哥现在的唠叨,那些在各种媒体上说了很多次的话,一个人不可能有很多新闻点可以爆料,这次你说自己年少的时候拍过三级片,那么下次……还说什么呢?
时间的灰……落在时间上的灰。
被藏起的玻璃杯该是日后风格的雏形吧
张学友在戏中饰演一位不学无术而又自以为是的古惑仔,凭此角色摘下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怀念香港的繁华,重看了一遍《旺角卡门》:88年的张曼玉真是嫩啊,不管是镜子前抹口红,还是在窗口抽烟,都透出一股水水的滋味儿;墨镜王不愧大胆,华仔登上巴士后,给足了张曼玉40秒的时间,然后我们就看着影后用这时间从期许到顿悟,从失望到绝望,再到滑落伤心的眼泪,戏份饱满到连电话留言都是多余
张曼玉给华仔买了很多杯子,但是藏起来了一只等到他都打烂的那一天。此刻我拼命地寻找那只杯子,却记不起张曼玉的电话
张学友演的那个人,是sb么
“你不要说两次,说两次我就信了” 只能说那时候的港片大多都是这种路数,王家卫在此基础上挥洒自己风格,同中求异的处女作。学友哥演技好浮夸啊,哈哈哈
青涩的刘德华,青涩的张曼玉,青涩的王家卫~~
确实很不王家卫但意外地好喜欢,非常直给,莽撞,撕打,无时无刻不在逞能,想要威别人,永远不考虑明天,还有像夏天的热风一样到来的爱情。好多好多暴力镜头,但是在王家卫镜头下暴力偏偏就不仅仅是暴力,还是能感到浓稠的情绪在血液和尖刀的底下流淌。看似是黑社会兄弟情义,但其实还是无脚鸟的故事,华仔要做出选择的不是爱情和友情,而是他自己的心,他的心在漂浮,他渴望的是活着的痛感,不管是拳打脚踢还是激烈热吻。啊,真的是,电影刚开始不久,华仔昨天晚上凶了表妹,第二天在饭桌上有点羞赧地软着嗓子说话,就像一只小狼对你收起来利爪献上全部的温柔,这他妈谁不动心啊!啊!谁他妈不想做只对你一个人好的大哥的女人!啊!而且这个大哥还这么干净有少年气呜呜呜呜呜呜呜。曼玉也是,干净美好地像一朵栀子花。
旺角卡门中的张曼玉清纯的快要我命了~好想像刘德华那样义无反顾的含笑死去
如果你没来,我就会嫁给医生过另一种人生。既然你来了,我便会赶到梅窝码头,你无论如何都要等我。你说要去买跌打药,买不买不重要,重要的是早点回来。我当然知道你不是去买跌打药,知道你不会留在大屿山,也知道另一种人生没什么不同。当你为义气走向不归路时,记得我在厨房放过一个你找不到的杯子。
这部电影的配乐一点都没有王家卫风格,只有在阿蛾写给华仔的信里可以看出日后王家卫风格的一点点端倪,她这样写到:我给你准备了好多新的杯子,但是我知道没多久这些杯子都会坏的,所以我藏起了一个,等哪一天你没有杯子用的时候电话我,我会告诉你藏在哪里了。
原来王家卫也可以讲个明明白白的故事的,一些细节还是可以看出他后来作品里的风格特征,就像阿杰和阿娥的爱情,那只杯子……张学友演的比刘德华好。
既然怕他把玻璃杯摔碎,为什么不给他买个塑料杯呢?因为这是王家卫拍的。
九龙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共享一个夜晚的阳台,自行车以马的节奏倏然远去。没有开窍的洪七还只是卖鱼丸的苍蝇,没披上旗袍的苏丽珍竟轻盈如海滨。醉生梦死尚未总结成一种酒,时光也自顾自热烈燃烧并不留意灰烬。后来人人都在念叨“只可惜不能返转头”,谁知王家卫从一开始就是王家卫。
1988,导演:王家卫 (港),30岁。 本片是王家卫的导演处女作,获选1989年坎城影展影评周参展作品系列中展出。其个人独特的风格,敏锐的触角,在当时被誉为具有非凡才华的新锐导演。影片取材虽通俗,但故事本身的“反寓意”使影片最终并不通俗,反有特殊的真切感。导演并未按一般的江湖片模式把人
还不那么王家卫时的王家卫 还不那么张曼玉时的张曼玉
从开头前十分钟我就有预感华仔和乌蝇最后会死,但一直都心存残念也许会有转机...但是最后看到张曼玉在车站望着远去的巴士流泪的时候,我就知道结局了。
学友哥的经典表情包代表作怎么能错过哈哈哈哈哈哈
@百美汇香港影展 三星半,最爱张曼玉借住刘德华家看病那段,破旧小屋散落的日光,发际的疏影,晃着脚丫的家常便饭,心头撞鹿的小动作,漫溢的心动,凝固的时间,简直是王家卫日后作品的雏形与缩影;老面庞的青涩岁月,比起现在选角眼光算肉嘟嘟,可爱得紧,车站送别时她委屈成这般,你怎么舍得走
原来张曼玉和刘德华是给张学友当配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