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普通女人 剧照 NO.1普通女人 剧照 NO.2普通女人 剧照 NO.3普通女人 剧照 NO.4普通女人 剧照 NO.5普通女人 剧照 NO.6普通女人 剧照 NO.13普通女人 剧照 NO.14普通女人 剧照 NO.15普通女人 剧照 NO.16普通女人 剧照 NO.17普通女人 剧照 NO.18普通女人 剧照 NO.19普通女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8 12:24

详细剧情

  玛丽娜(丹妮拉·维加 Daniela Vega 饰)是一名跨性别主义者,和一位名叫奥兰多(弗兰西斯科·雷耶斯 Francisco Reyes 饰)的男子正在同居之中。奥兰多虽然年长玛丽娜许多,但他包容而又善良,给予了玛丽娜许多快乐的回忆。然而,某一天夜里,奥兰多因为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最终不治身亡。此时的玛丽娜并不知道,比起失去爱人,她将要面的是比这残忍的多的事情。  玛丽娜想要参加奥兰多的葬礼,却被奥兰多的前妻严令禁止。与此同时,因为身份不明,她也将失去自己和奥兰多居住的房子。更糟的是,一名私家侦探被雇佣开始调查玛丽娜的隐私,因为她被怀疑和奥兰多的死有牵连。

 长篇影评

 1 ) 我始终觉得,站在瀑布下面的,应该是两个人

奥兰多原本计划和女友玛丽娜一起去伊瓜苏瀑布旅行,结果不慎从楼梯摔下,不治身亡。之后,玛丽娜受到了人们的种种刁难甚至侮辱。

1.道德风化与未成年保护科的科特斯警官质疑玛丽娜和奥兰多的关系:“他有付钱给你吗?你们俩彼此相爱,而不仅仅是性关系?他的年纪足以做你的父亲。他发病前,你们有没有发生关系?”

警官的问题太直白,太露骨,不单单是侵犯隐私,已经是在侮辱人格了。

先不说警官是否有权力问这些问题,即便是有,那这制度也太不人性化了。失去了爱人,玛丽娜已经非常难过,她不仅没有得到精神上的告慰,反而受到二次伤害。

当然,如果站在警官的角度来看,这是工作,是正常程序,正因为如此,更加显得冷冰冰的,不讲人情。

2.奥兰多的儿子布鲁诺质问父亲身上的伤痕怎么来的。

需要注意的是,医生已经把验尸报告给了奥兰多一家。换言之,布鲁诺选择了不相信,他先入为主地就在心里对玛丽娜定了罪。

不仅如此,布鲁诺对父亲把宠物狗小迪送给玛丽娜的做法有意见,甚至歧视玛丽娜的性别:“我只想弄清楚你是个什么玩意儿。”

布鲁诺说“这不是你的家”,还扬言要把玛丽娜赶走:“给我个确切日期,不然我就把你撵出去。”

3.奥兰多的前妻索尼娅更是出言不逊:“我觉得你和奥兰多的行为很变态。我不知道你算是男人还是女人。”

索尼娅不允许玛丽娜参加追思会,也不允许她出席葬礼。

甚至,警察也可能是索尼娅派来的。当玛丽娜问到索尼娅的时候,索尼娅想了一会儿才否认,还补充说道:“不管怎样,请不要怨恨我,我只是在尽我所能保护我爱的人。”

奥兰多是你的爱人,难道不也是玛丽娜的爱人吗?你的爱人你就要得到,别人就该和爱人天各一方?

4.科特斯强迫玛丽娜做检查,否则就进一步调查奥兰多的死因。

医生让玛丽娜脱光衣服,并让科特斯回避,科特斯表示拒绝,还偷看了玛丽娜的身体。

5.布鲁诺偷偷来到玛丽娜的家里,并偷走了小迪。

6.对于玛丽娜私自参加追思会的行为,布鲁诺开车将她掳走,对她言语上的侮辱,还用胶带缠住她的嘴巴。

7.即便是玛丽娜在葬礼结束后才来到殡仪馆,索尼娅和布鲁诺仍然对玛丽娜辱骂了一番。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口天空”的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却很难做到。

然而,面对歧视和不平等待遇,玛丽娜选择趴在卫生间哽咽,

选择通过打空气排忧解闷,

选择把头埋在衣柜里,

选择向老师寻求精神支持,选择去酒吧释放压力,选择自己承担一切痛苦而不反抗。

她有时像男人,她很坚强,她在冷嘲热讽、闲言碎语中能保持理智。

她有时又像女人,她会哭泣,会难过,会承受不住压力。

玛丽娜受到了不应有的折磨和摧残,她为了不把事情闹大一直选择隐忍,她没有无理取闹,没有为自己辩护,更没有以暴制暴。

反倒是索尼娅和布鲁诺得寸进尺,丝毫没有要退让的意思。

玛丽娜终于忍无可忍,她爬到对方的车上疯狂踩踏,这也是他们自找的。

我们不知道索尼娅和布鲁诺为什么如此仇恨玛丽娜,可能是因为玛丽娜是第三者,也可能仅仅是因为玛丽娜是变性人。

电影让我想到了《相爱相亲》和《驴得水》。

《相爱相亲》中,岳慧英和父亲的原配夫人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正如布鲁诺对玛丽娜恶言相向。

《驴得水》中,张一曼睡了铜匠,事后受到了严重的侮辱,正如玛丽娜的一系列痛苦遭遇。

张一曼确实睡了有妇之夫,可是铜匠也出轨了啊。凭什么受到侮辱的是张一曼,而不是铜匠?

同样的道理,玛丽娜确实睡了有妇之夫,可是奥兰多也出轨了啊。凭什么受到侮辱的是玛丽娜,而不是奥兰多?

索尼娅和布鲁诺对玛丽娜百般刁难,为什么不去指责奥兰多?

恐怕是因为玛丽娜的变性人身份吧。

人们好不容易逐渐开始接纳同性恋,却又开始对变性人下手了。

难道,变性人就不配拥有爱情吗?

难道,变性人就低人一等吗?

玛丽娜即便被辱骂,即便被拒绝参加追思会和葬礼,即便被医生脱光衣服拍照,即便被布鲁诺贴上胶带,也绝不屈服,绝不退缩,绝不明哲保身,绝不掩饰自己对奥兰多的爱。

这难道不能说明她对奥兰多是真爱吗?

她开车回家看见死去的奥兰多,在后视镜看见死去的奥兰多,在酒吧看见死去的奥兰多,在殡仪馆看见死去的奥兰多……

这不是她对爱人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证明吗?

她假扮成男人试图拿到储物柜里的东西,她面对挫折和打击逆风前行……

这一系列行为都说明她不比普通人差,她百折不挠,她无所畏惧,她对奥兰多的爱情矢志不渝。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比之前不吭声、丈夫死后才站出来的索尼娅勇敢多了。

正如尼采所说:凡是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

在兼具勇敢、顽强等一系列品质的同时,玛丽娜又和普通人别无两样。

布鲁诺曾问道:“我想弄清楚你是个什么玩意儿?”

玛丽娜说:“我和你是一样的。”

没错,她和我们是同类,只是一种盛庄灵魂的容器,只不过这个容器恰好有男女之别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A Fantastic Woman》被译为《普通女人》。玛丽娜是一个普通女人,是一个普通人。她不比我们高贵,也不比我们低劣。她不该被歧视,更不需要同情。

玛丽娜绞尽脑汁想找到奥兰多的信封,她即便是假扮成男人来到浴室也一无所获,面对她的是空荡荡的储物柜。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有时候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无功。正如她再怎么努力,也没能正式出席爱人的追思会和葬礼;她再怎么努力,也找不回死去的爱人。

故事的最后,也许,她会独自前往伊瓜苏瀑布吧。

但她感觉好难过,因为她始终觉得,站在瀑布下面的,应该是两个人。

 2 ) 我们都是普通人

玛丽娜是位变性女人,在和一位名叫奥兰多的男子同居,虽奥兰多年龄可以做玛丽娜的父亲,但他们深爱彼此。

某夜奥兰多突发疾病被玛丽娜送医后不治去世,玛丽娜就遭到了来自警方,医院及奥兰多家人的多方歧视和羞辱以及被驱逐。

故事本身平淡无奇,那怕是变性人这样的小众提材,也不会掀起多大的涟漪。

这部电影最终能获柏林大奖,全靠女主丹尼拉·维佳是位真正的变性人,她饰演变性女主的角色,把玛丽娜内心所受到的各种冲击,被侮辱,被践踏,然后先是隐忍,后被伤害,再到抗争,最后释然,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出来。

其实在生活中,谁还没点糟心事呢,只不过表现的多寡而已,我想大部分人,也只能是默默地扛下来,与生活、与世俗和解,又或者回避隐忍,之后还是会渐淡忘记它,不然又能怎么样?

单独的个体是几乎是不可能迎战整个世俗的社会,因为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3 ) 她如何穿越尘世纷扰,走向新生

1

其实,这个片名,意在强调“普通”,倒让人感觉并不“普通”。但看完影片,即理解了导演的用心。70后智利导演塞巴斯蒂安·莱里奥的这部《普通女人》(2017),当然不普通,它赢得了201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自有一番道理。变性人的丹妮拉·维加出演了片中的变性人玛丽娜,这种刻骨的真实,那种深入肌肤的痛,可谓分毫不差,把握的极其精准,让人无比的信服。我喜欢影片整体那种心灰意冷的游离感。它像是控诉,又像是止于一种表达,但其力度和节奏皆精准的可谓无懈可击。

23岁的玛丽娜,与57岁的奥兰多相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以异样的目光看待,他们只是一对正常的情侣,但若加上变性人的玛丽娜,这种有色眼镜一旦戴起,便会滋生没完没了的侮辱。片中对于玛丽娜这种简单的粗暴,不止于奥兰多的前妻、儿子和亲戚,还有女探员。难得的是,奥兰多的老弟加布和她的歌唱老师,都非常理解并支持她。

2

但更多的是,现实社会对于变性人普遍带有一种鄙视的态度,这对于“走光死”的玛丽娜好像无所遁形又无处安身,难以好好的喘息。她出门戴着墨镜,宅在屋里只能打拳解压。片中特意制造这么一个场景,席卷的垃圾碎片,追赶着她,凛冽的狂风如一块密封的坚硬挡板,阻挡着她安然前行。她的身子被扑面而来的狂风弯折成45度。如此刻意,这在过往的电影中比较少见。足见她心中的超大压力,形同毁灭的痕迹。

难道影片只是想强调特殊人群面对现实压力而形成的诸多不堪,期待人们的多多理解吗,显然不会如此简单。反而,我们看到了影片难得的沉静,看到了难以喘息之下的克制,甚至自始至终的冷峻。玛丽娜并没有无故宣泄,她只是一再沉默,一个表现的比正常人还正常。从某种角度来说,她处处表现的像一个“天使”。如果你以为她是软弱可欺,那你就错了。不,她是在用超强意志力对抗整个不堪的现实。这当然考验着她的耐心。

3

相反,我们看到了,非正常的歇斯底里,倒是那些自诩为正常的人,他们满嘴脏话恶语。他们对她吐口水,骂她“人渣、死同性恋,超级恋态”,并绑架她到车上用胶带缠紧她的鼻子和面孔。其实,奥兰多的家人,对于奥兰多生前丝毫不关心,哪怕那条狗狗,也是其子布鲁诺所弃,最终被玛丽娜收留。说实在的,他们更关心的是奥兰多的钱袋子。他们对于玛丽娜的责难,说到底无非是怕她吞没了奥兰多的家财。

从一开始,他们对于玛丽娜和奥兰多的恋情,就视为“超级变态”。好像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既是变态的关系,那他们就有尽情侮辱她的权利。也就是说,恶心的不是玛丽娜和奥兰多的恋情,而是这些缺乏理性的野蛮报复。对于玛丽娜来说,这真是“恶劣又难以忍受的人生”。人,往往在非理性时,不会明白自己动怒的样子,如何的麻花般的扭曲。我们从奥兰多家人对于玛丽娜的情形,即看到了这种可怕的丑陋不堪。

4

让我还原下真相,奥兰多那夜与玛丽娜在一起,半夜突感不适,被玛丽娜急送医院,经抢救无效,因其动脉瘤破裂,不幸生亡。如此,玛丽娜便成了众矢之的,奥兰多的亲人怀疑是她故意所为,连警方都这样认为。的确,那夜,只有他们在一起,如同普通恋人,这本没什么大惊小怪。只是她回去关门时,奥兰多撑不住,猛地晕倒摔下楼梯,但这并非她故意所为。

看看玛丽娜无奈又哀求的眼神吧。看看女探员科斯提,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指使法医部给她脱光光检查,这才是让她最痛苦的地方,你科斯提也是女性啊,你怎么如此糟蹋,如此不尊重同为女性的玛丽娜。“我只是血肉之躯,一个普通女人”。但谁听她的呢。人家视她为“怪兽”。奥兰多的前妻索妮娅和儿子,都以为这个“变态人”,只是因为想图谋她前夫的钱财,才跟奥兰多在一起。他们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但玛丽娜静静地说,我什么也不要。奥兰多的小车、房子及一切,都给了他们。她只想参加她恋人的葬礼,但他们不允许。布鲁诺连狗都带走了,这让她难过,因为她知道,当年就是这家伙抛弃了狗狗,她怕他再抛弃它,她才赶到教堂告别会上,没想到被他们当作捣乱。他们不分青红白地绑架她到车上,用胶带封住她的嘴,使劲地侮辱她。喜欢动粗的家伙,只能证明其可耻的虚弱。

5

奥兰多这个男人给她带来的,除了无尽的痛苦,留给她的就是那把181号钥匙,她一直不清楚这神秘的钥匙,到底出自何处。结果,在她服务的餐厅,看到一个老头结账时,同样有一把这样的钥匙,一问才知这是芬兰迪亚桑拿房的钥匙。于是,她去了,这是一家男女混用的桑拿房。结果,181柜子空空如也。这个情节,在我看来,并非毫无必要,而是说身为变性人的玛丽娜,真正完成了从男性到女人的心理转变,她不再计较这种身份对于她的困扰和责难。这多少有些魔幻的成分。

另外,这也对应着片头,喜欢蒸桑拿的奥兰多,正从那家桑拿房出来,当晚,即给他急送医院,说明他的猝然离世,与玛丽娜没有直接关系。如果说有,倒是他在桑拿房,长时间的热蒸极有可能造成了他的不适,这也为玛丽娜解脱了不实的“罪名”。这正是电影的巧设之处。稍加用心揣摩,就会对于电影绵密又精妙的场景对应,颇感讶异,毕竟这只是出自一位新锐导演之手。其整体叙事、摄影与剪辑的老道,足可匹配那些风起云涌的名导。

6

我们从《丹麦女孩》到这部《普通女孩》,人类有关变性手术的发展,也就一百多年,这是人类之中特殊人群,向自身认知进行自我认证的不懈长征。而影片收放自如,足见功夫。它着力淡化叙事,以阐释玛丽娜的内心焦灼、不安和无处排解的表情,让我们生发无限的同情和怜悯。即便她的亲姐姐婉达和姐夫加斯顿,表面上接纳,实际上也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玛丽娜。

最终,玛丽娜穿过幽暗的地下道,与心爱的奥兰多紧紧拥吻,但这只是她思念的幻象。她在焚烧炉前,与冰冷的奥兰多作最终的告别,然后目送着他运进焚尸炉火化。一切前尘旧情,都将化作这一缕青烟而去,她与过去作了一个真正的了断。她听从了老师的劝导,身着歌唱服,在舞台上庄重地献唱,那近乎天籁的美声环绕着整个大厅,穿越了现实的尘世纷扰。

由此,她终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生。人生所有的不快都会翻篇。再者,那些对于她的成见,并不会因为她的新生而消散,相反,还可能强化。但她不会再在意那些任意的侮辱了,因为她有一颗坚毅又义无返顾的内心,毕竟每个人的人生(无论好与坏),都只属于自己,而与别人的看法无关,这才是人生最为重要的。

2018.5.27

请关注公众微信号:经典光影手册 Bwwgfhj798

 4 ) 普通女人

变性女演员为艺术献身,年度最佳,能看的不止有肉体,我始终觉得,站在瀑布下面的,应该是两个人,当一个人眼睁睁痛失示至怎么办!变性女演员为艺术献身,年度最佳,能看的不止有肉体,我始终觉得,站在瀑布下面的,应该是两个人,当一个人眼睁睁痛失示至怎么办!变性女演员为艺术献身,年度最佳,能看的不止有肉体,我始终觉得,站在瀑布下面的,应该是两个人,当一个人眼睁睁痛失示至怎么办!变性女演员为艺术献身,年度最佳,能看的不止有肉体,我始终觉得,站在瀑布下面的,应该是两个人,当一个人眼睁睁痛失示至怎么办!变性女演员为艺术献身,年度最佳,能看的不止有肉体,我始终觉得,站在瀑布下面的,应该是两个人,当一个人眼睁睁痛失示至怎么办!变性女演员为艺术献身,年度最佳,能看的不止有肉体,我始终觉得,站在瀑布下面的,应该是两个人,当一个人眼睁睁痛失示至怎么办!

 5 ) 好片会越来越多,别放下手中的彩虹旗。

本片的西语原名是《Una mujer fantástica》英译为《A fantastic woman》汉译为《普通女人》,真的要给我们汉译的名字打120分,简单明了,“普通”二字一语中的。

这是一部LGBT群体中“T”发声的电影,女主曾是一位生理性别为男、社会性别为女的异性恋跨性别者,后来也就成为了“T”的全称transgender变性人的一员。然而这些标签都多余,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 下面是我贴出的一些代表性的情节片段,结束会暂时记录一些个人与大众的想法。」

玛丽娜坦然接受自我,作为一位努力上进的歌手,在舞台上演唱时散发着自信的光芒,得到了奥兰多的欣赏和爱慕,两人心灵相通,有着二十岁的年龄差阻挡不了两人真心相爱。

但噩耗突然发生在一个美好的夜晚,她的爱人突然离世,她还未整理好悲痛之情,就紧接着发生了一系列荒谬的事。倒也是这些因跨性别身份的女主角而展开的一个个荒诞不公的情节,让人纳闷儿,这些破事儿和她的性别有个毛关系?

在找到医生的时候,医生的对病情只口不提,却一直怀疑她的名字是不是化名??

在难忍悲伤的时候选择出去走走释放情绪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又被警察带回医院审问。

也不出意外的先拿她的名字说事儿,怀疑她的身份。

这还不够,又被一位女警追查,毫无证据的情况下,看似审问实则带着毫不掩饰的个人偏见和人格诋毁。

奥兰多的儿子惦记着父亲的房产,还将怨气撒在她身上,同样的言语刁难和威胁。

奥尔多的前妻趁机来要走奥尔多的车,见面后不承认玛丽娜和奥尔多的爱情,还出言不逊。最后被发现那些匪夷所思的案件调查果然是她搞得鬼。

又以保护自己爱的人为由,故意叫出玛丽娜的男性名字,阻止玛丽娜参加葬礼。

玛丽娜被他们咬住“变性人”这一标签,毫无意义的死死不放,他们无情的针对她折磨她。每件事发生后,对这些无聊可笑又充满恶意的人,玛丽娜明显不想与他们又过多的瓜葛,她选择容忍并坚持自己立场,编剧也没给她留什么主角光环,特权啥的,只有她作为一个普通女人想去送所爱之人的最后一程的愿望,这个愿望简单又真实,又那么难以实现。

其实就是一个平常都能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如果放在一个普通的异性恋女性身上,就是一个“前任与小三争夺遗产的狗血伦理剧”。所以,相当于同类电影来说,《普通女人》算不上经典。但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大于了电影本身的目的完全达到了。

《普通女人》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LBGT类电影的想表达的大致一样。提醒众人,无论是在生命科学研究结果上,还是在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上。LBGT群体和其他任何群体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差别,却长期的被社会边缘化。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特质上的不同,并得到尊重和发展,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最基本的共同作为人类而言的。

当然,上面说的是最终的理想目标,现在这条平权之路还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至少在中国是这样的。其他领域不说,在现在国内的影视行业中,能拍出有积极现实意义引导LBGT群体的作品,几乎没有(个人觉得就是一部没有,有几部网剧的宣传也是满满的商业气息)。好嘛,没等偷摸发展呢,去年广电将“同性恋”一词划入不正当性关系之后,也是彻底断了想通过影视作品影响力发声的这条路。

总的来说,能勇敢站出来的人还是寥寥无几,谈起来甚是单薄无力。可能一些“杰出”人士都苟且偷生安静如鸡,别说“普通”老百姓了。不然也就不会出现如“形婚”“伪装不婚主义”“同妻”等诸多有争议性的问题。

那么就借着这些优秀的国外电影作品,也再次提醒了那些不敢表达自己,甚至还不能接受自己的LBGT群体中的人们。群体的权益还是要大家加起来的力量去争取的,这个群体必须正视自己,审时度势,在保护自己人身不受侵犯的情况去敢于向社会表达自己。用每个人哪怕是微小的努力,去支持身边LBGT群体的发展,慢慢树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扩大影响力。

说的有些多了,可能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放在现实中也有些理想化。在社会大环境中免不了会被消磨士气,精神压力更是难以想象。

但是最后我只想说,我本人虽不属于这个群体,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努力都只是完成普通的生活。加油。

 6 ) 真爱的抗争!

影片开始,奥兰多的一个信封找不到了,应该是放置的去尼加拉瓜大瀑布的票据。来到酒吧,找到了驻场的歌手玛莲娜,玛莲娜是个变性女人,和比她大20岁的男人奥兰多相爱,奥兰多在中国餐厅为玛莲娜庆祝生日,并且相约十天后去尼加拉瓜大瀑布。

两个人回到奥兰多的公寓,一场爱的游戏过后,睡梦中,奥兰多发病,并在玛莲娜回房间去东西时,跌落楼梯,头破血流。送往医院后,奥兰多脑出血死亡。无助的玛莲娜脑子一片空白,奔走街头,却被警察、奥兰多的家人怀疑是逃跑。

随后,麻烦接踵而来。奥兰多的家庭对她冷眼相待。儿子用钥匙打开门,直接闯入,质问父亲身上的伤痕怎么来的,歧视她的性别和生理,要求玛莲娜尽快搬走,“给我个确切日期,不然我就把你撵出去。”。前妻来电,要她归还车辆,并在见面后出言不逊:“我觉得你和奥兰多的行为很变态。我不知道你算是男人还是女人。”让她不要参加葬礼;道德风化与未成年保护科的科特斯警官找到白天在餐馆工作的玛莲娜,质疑玛莲娜和奥兰多的关系。科特斯强迫玛莲娜做检查,否则就进一步调查奥兰多的死因。医生让玛莲娜脱光上衣,下衣,做出肢体动作,脱下衣时,医生让科特斯回避,科特斯表示拒绝,从目光的视角判断,科特斯看了玛莲娜的下体。玛莲娜倍感屈辱。布鲁诺再次偷偷来到玛丽娜的家里,并偷走了小迪,整理了房间的物品,把玛莲娜的行李箱扔在门外。玛莲娜的闺蜜夫妻把玛莲娜接到家中暂住。

玛莲娜来到教堂参加追思会,受到前妻索尼娅的呵斥和众人的抵触,布鲁诺开车将她掳走,对她言语上的侮辱,还用胶带缠住她的头和嘴巴,整个脸变形后的特写让人心痛。玛莲娜来到酒吧,酒醉沉迷,放纵自己,可是过后是更深的空虚。她开车回家看见死去的奥兰多,在后视镜看见死去的奥兰多,在酒吧看见死去的奥兰多,影片对玛莲娜对奥兰多的深爱有多处表现。

玛莲娜从餐厅顾客那知道了奥兰多留下的钥匙是三温暖的储物柜的,她从女宾入口进入,偷偷进入男宾部,打开储物柜,可是储物柜内什么都没有,奥兰多说的旅游票据的信封也没有。暗示玛莲娜没有了任何的依靠,任何的寄托和希望。

玛莲娜在葬礼结束后来到殡仪馆,索尼娅和布鲁诺仍然对玛丽娜辱骂了一番。玛莲娜找不到葬礼的处所,恍惚间,奥兰多的背影出现,带玛莲娜穿过一个黑暗的通道,在这里,玛莲娜看到了奥兰多,并和她拥吻。玛莲娜打开一扇门,进入了火化间,在火化炉前,玛莲娜见到了奥兰多,目送奥兰多遗体缓缓进入火化炉。这的镜头有点迷幻,或许导演为了表现最后的告别,但是虚幻有些突兀。

赤裸上身的玛莲娜注视着放在私处的那面镜子里的自己,“我就是我,与性别无关”,这或许是导演要表达的吧。玛莲娜开始向过去说再见,积极向上地跑步。最后,坚强的玛莲娜妆容精致地登上舞台,她的人生开启新的篇章。

 短评

特别好的是没按照无依无靠,无爱可诉,无家可归的方式去做,编导稳健的叙事完整塑造出一个脆弱与坚强的普通女人...

5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不要和谁约定,去看春光乍泄里的大瀑布,看上去很美,一同去很难。约定同去的,终没有到达。剩下一个人,面对大瀑布飞短流长,大雨滂沱中独自坚强

6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第一名,又一部涉及变性人尊严与权利的影片。技艺工整,主演出色。今年世界范围有这么多关注同性、变性的主题的优秀电影,是什么样的社会思潮所致?这些似乎离我们太远了些,难以简单评价。

11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看后一周的追评:我觉得好的电影都能带给人很长一段时间的“回味期”,而这是这次柏林电影节最让我回忆不停的电影,一个变性女人在爱人死后的心路历程,那些小细节:一把钥匙,一阵风,一段配乐… 都让我的脑细胞不停地去回味。

15分钟前
  • 我是个气球
  • 推荐

同样是伴侣在片头就意外去世的题材,全片却连一个闪回镜头都没有,光这一点就比做作到俗气的《单身男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钥匙的反情节处理也不错。3.5分,回头再评。

19分钟前
  • 小易甫
  • 推荐

这怕是要拿泰迪熊了~

22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3.5 比葛洛莉亚更精致扎实,但情感上的冲击力却有退步,剧本过于工整平淡了。

2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3.5;“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与狂风(世俗偏见)对搏,在狂舞中飞升超脱,幻想中的影子在肉身消失之前再度降临,让死亡带走秘密,是该告别的时候;怀念的隐忍并未降低情感的浓烈,柜子中的黑暗,堪称全片最佳,也带动一个悬疑小高潮,片尾曲相当美妙。

2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普通女人,普通片子,演员还不错,故事太简单,不足以动人,去年获得奥斯卡大奖的《月光男孩》,今年获最佳外语的《普通女人》,其实拍得都很一般。当LGBT成为政治正确,成为影展惯常,看多了会不会厌倦呢,拍多了,会不会成为一种获奖套路呢。

3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难得的一部讲述变性人的电影,女主很坚强,演技很好,让人入戏,普罗大众对变性人真的没有那么宽容,甚至很残忍,但是变性人也有爱,值得被尊重。

36分钟前
  • 愿赌服输
  • 推荐

三星半,但是考虑到是跨性别题材,还来自智利,且第一次由变性人演变性人,电影依然值得推荐。女主角很漂亮,叙事有点波澜不惊了,但我真的很喜欢表演和电影营造的氛围,只有南美电影能拍得如此自由。181号柜子,让我想起了A Ghost Story里的那张小纸条。

3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几个高光时刻虽设计感过重,依旧是沉稳大气的作品。坚定做自己,坚定地生活永远能打动人。钥匙(伊瓜苏瀑布)的反情节设置,是在呼应《春光乍泄》?[B+]

39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看完后不久,思考为什么男女主角的情感背景交代得那么模糊,也没有任何闪回呢?然后一点点倒回去想,才发觉,在最开始的歌厅中,两人的眼神既像多年的伴侣,也像邂逅时的一见钟情。这大概已足够解释后面的一切吧。其实是很简单的故事,一个人对抗全世界,没有其他。可是她扛得住,因为她是一个普通女人

4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智利】一切都完成得踏实:LGBT主角的光彩演艺首秀+切合时际的题材+丰满完整的主角设计,再加上镜头、色彩、音乐的出色运用,整部电影像一张得不了满分但可以毫不犹豫给出优的答卷。Alicia Keys的歌用得妙。什么是”fantastic“?是在困境中不断升华自我认知,是在生活里永远追寻着心爱之人的痕迹。

42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当最后变性后的她迫不得已只在腰间围着浴巾进入男浴室,才是整个影片最为心酸之处。跨性别的忘年恋经历生死别离,每个边缘女性都是坚韧美丽又渴望着爱的普通女人。逆风而行、钥匙牌的反情节很好。

44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其实故事很简单,但女主人公的特殊身份加大了戏剧效果,也加重了获奖的砝码,旁边的奶奶一会儿倒吸凉气一会儿叹气,也说明电影的代入感很强,节奏稍稍有点慢,几次以为要结束了发现还有发展。如果拿下影后应该是很有意义吧。

45分钟前
  • Ian
  • 推荐

故事比较一般,全靠女主提神。由变性演员出演的这个变性角色实在太美了,不但同时兼具柔弱和坚强两种气质,而且把失去爱人后的悲哀以隐忍的方式宣泄一空。最后女主在剧院的一曲让我沉醉啊!为什么没得影后?(柏林评委又因为“本色出演”而集体失明了吗?干!)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逆风前行步履艰难,迎风奔跑淋漓大汗。舞厅里欢歌妖娆像妩媚雀鸟,舞台上交响如诉似泣血杜鹃。车窗前被世俗胶带丑陋裹缠,镜子里才是从阴处映衬的自我。一直想找回那两张飞往伊瓜苏的机票,桑拿柜里空空如也,火化炉里尘墟一抔。用幽魂牵引前行,留下未尽之吻。你说要带我去看第七大奇观,你没有食言。

5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从舞池里来者不拒的《葛洛莉亚》到变性丧偶的《普通女人》,莱里奥专注帮边缘女性祛魅,美貌、聪慧、活力...之外,其实“女人”本身就是一个形容词,关于勇气和坚守,表达热爱和无畏。

5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3.5 trans并不一定都要一副diva样,也可以是个普通女人。

59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