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极地恶灵第一季 剧照 NO.1极地恶灵第一季 剧照 NO.2极地恶灵第一季 剧照 NO.3极地恶灵第一季 剧照 NO.4极地恶灵第一季 剧照 NO.5极地恶灵第一季 剧照 NO.6极地恶灵第一季 剧照 NO.13极地恶灵第一季 剧照 NO.14极地恶灵第一季 剧照 NO.15极地恶灵第一季 剧照 NO.16极地恶灵第一季 剧照 NO.17极地恶灵第一季 剧照 NO.18极地恶灵第一季 剧照 NO.19极地恶灵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02

详细剧情

  AMC的《恐怖号 The Terror》是根据Dan Simmons 07年所着同名小说改篇,已直接预订10集,现确定在美国时间明年3月26日首播。剧集版由David Kajganich编剧,讲述在1847年时皇家海军惊恐号在探索北极圈的「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时,他们的船受到某种不知名的掠食怪袭击,因此船员得为了生存而战。小说是根据John Franklin现实带领「幽冥号」(HMS Erebus)及「惊恐号」(HMS Terror)的故事所创作。  Jared Harris饰演Francis Crozier,是惊恐号的船长,是远征队的第二指挥,他是个智慧的水手及船长,但身为爱尔兰人令他在皇家海军的仕途上到了瓶颈位(原文是glass ceiling,这是种指因为某人的性别或身份或某自身原因下,在虽然没明文下,仍然被限制了升迁),令他对能成名及政治生涯都不抱期待。  Ciaran Hinds饰演John Franklin/约翰·富兰克林爵士﹑Paul Ready饰演Henry Goodsir ﹑Adam Nagaitis 饰演Cornelius Hickey ,他们与Tobias Menzies的角色James Fitzjames(皇家海军其中一员)都是探索队船员。  Edward Ashley﹑Liam Garrigan饰演在惊恐号上的组员,而Ronan Raftery与Matthew McNulty皆饰演惊恐号上的上尉。

 长篇影评

 1 ) 《惊恐号The Terror》背后的惊悚

《惊恐号 The Terror》被翻译成《极地恶灵》大概是为了吸引眼球,以至于豆瓣上充斥着对本片不满足的评论以及与之相伴的低星。一旦靠上“恶灵”这种名头,恐怖程度应该是《山村老尸》里的梅姨,或是《午夜凶铃》里的贞子,再不济也得是《咒怨》里的小男孩,可这里的"恶灵"居然只是一头把人类当做手撕肉的致畸稀毛巨熊……这对被翻译名吸引来的人而言心理落差太大了一点,难怪他们要怒打1星。世道这么浮躁,老子就想来看个吓得蛋蛋一紧的,你给我播放水手的锅碗瓢盆家常是怎么回事?扔下1星走人!

值得庆幸地是,从中国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西游记》里,我小时候就学会了人参果要一口一口慢慢吃才能尝到世间美味的道理。耐下性子仔仔细细看完10集《惊恐号 The Terror》,才会发现“恶灵”其实仅仅是开胃小碟并非主菜,古人诚不我欺。

AMC出品的《惊恐号 The Terror》根据Dan Simmons 07年所著同名小说改篇,而小说的灵感来源则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从古至今,人类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探索未知是人类的天性。不管是探索海洋还是探索天空,人们都把率领者视为英雄。1845年日不落帝国皇家海军派出“惊恐号”和“幽冥号”这两艘当时属于世界最先进水平的铁甲舰装满够全体船员3-5年使用的物资从英格兰港口向北极出发,寻找“西北航道”。当年8月人们在巴芬湾最后一次看到“惊恐号”和“幽冥号”,之后两船便再无消息,直到2014年“幽冥号”的残骸被发现,2016年“惊恐号”的残骸也被发现。没有人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事件的空白处是艺术家们发挥想象力的绝妙空间,作为原著的作者和本剧的编剧,丹.西蒙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人类与自然、人与人斗争的史诗画面。

一、恶灵(Tuunbaq)

因纽特萨满口中的Tuunbaq传说是北极女神打架后遗留下来的灵兽,以人类的灵魂为食。它会跟因纽特萨满签订协议,受之制约,代价是萨满献上自己的舌头。剧中在探路先遣小队不幸误伤因纽特萨满老头之时,Tuunbaq第一次出现把一个军官给撕了。此后Tuunbaq便不受人控制,萨满老头的女儿——沉默小姐还未完全掌握如何与Tunnbaq签订协议的方法,签订协议所需的精神力量可能也不够强大。后来船员将萨满老头的尸体从钻冰井中随意丢入大海,Tuunbaq便又报复了这支探险队的总指挥——“幽冥号”船长约翰.富兰克林,咬断其腿将船长扔入同一个钻冰井中。之后的剧情中,Tuunbaq便一直追杀这支探险队,即使沉默小姐最终献上舌头与其签订协议,它仍不是完全受控制。Tuunbaq是灵兽,它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处事能力,其中有一处细节,在沉默小姐用舌头献祭之前,Tuunbaq在冰屋外为她带来了捕到的食物——一只海豹。

可以说Tuunbaq的出现以及带来的灾难,本质上代表着自然施加在人类身上的惩罚。人类面对自然总是目空一切,为所欲为。

二、混沌之人

好人与坏人我们总是一眼能分辨,故事的关注点、剧情的开展基本上也在这两部分人身上,但最让人忽视的却是人数基数最大的那部分人,其实他们才是决定事件最终走向的因素。我称他们为“混沌之人”。

借用剧中一段对话,詹姆斯说的蠢人,在我看来就是所有这些“混沌之人”。

本剧中“混沌之人”来自社会底层,受教育少,基本上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随大流,好人当家作主时他们听好人的,坏人称王称霸时他们拥护坏人的。因为基数大,在关键时刻决定了某些事情的最终结果。

当剧情发展到最后,弗兰西斯船长率领的阵营里早就有人提议要丢下病患独自前行,此时领导力强大的船长控制着话语权,他们只敢背地里小声讨论这一切。当船长被坏人阵营抓走时,“混沌之人”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爱德华提议去营救船长,毕竟他们有30多人,对方人数远远少于他们,而且他们枪支弹药充足,营救船长几乎可以不费一兵一卒。然而,“混沌之人”投票决定不去营救船长,毕竟船长是不愿意丢弃病患的,当环境恶劣、食物特别缺乏的时候,他们选择了自以为稳妥的办法活下去。结果就是,一路上不断地有病患被遗弃,最终他们也走上了人吃人的道路。可见在极端的情况下,“人性本恶”几乎是真理。

三、人之恶

其实不太想多说人之恶,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在北极这种极端环境下,食物短缺、不明恶灵追杀、怪病缠身,这些因素统统都会剥夺人的理智。但本剧恶之首希基却不是因为这种因素才转变成恶人的,他本身就是一个恶人,他只是在正常的环境下伪装成一个正常人,在需要的时候才露出了本来面目而已。通过短暂的闪回,希基的原名并不是希基,他只是杀了名叫希基的那个裁缝,冒用他的名额来到了探险船上,打算到了夏威夷就不回英国了。用他的话来说,开始崭新的生活。可是事与愿违,路上发生的一切改变了希基的计划。他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观察能力与胆识也比一般人出色一大截,演员也演得极为漂亮,眼珠子一转、嘴角一撇,又坏又痞。所以相当一部分人看完本剧都在为希基打call,类似于蝙蝠侠暗黑骑士里面小丑的吸粉能力。希基,只是顺应环境与事态发展来展示他的恶。他的恶,没什么可以指责,他就是恶本身。

而跟随希基的那些人,大部分属于“混沌之人”,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那个与希基搅基的吉布森,一直跟随着希基,当他不能牵绳拉船时被希基杀了当午餐刺身吃。少数头脑明白的军官比如托泽、阿米蒂奇之类只是觉得跟随希基更能活下来而选择恶这一边。

但本剧的悲剧性质其实在起航前早已经被“人之恶”所决定了。两艘铁甲舰携带的8000罐罐头是通过招标找的供应商,剧中提到这个供应商应标价最低。结果就是,罐头密封有问题食物出现腐败、罐头材质有问题导致集体铅中毒。这些罐头本来是全体船员3-5年食粮来源之首,它本来是冰封航道弃船行走时唯一容易携带的口粮。罐头之恶带来的伤害之大不可想象,非常显著的表现是,航道冰封后首席船医每天装作正常人的样子接待各种伤病员咨询,他自己的心理压力已经到达崩溃的边缘了。当他从古德瑟那儿得知罐头有问题后直接崩溃,在告别极夜迎接曙光的嘉年华上,他决定放火将一切人和事物毁灭。可以说,如果罐头不出问题,有安全的食物可吃,大部分人都能生存下来。

“人之恶”的危险并非来自某几个人,而是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是“人之恶”的可怕之处。作为个体,根本逃不掉“恶”的笼罩。

四、人之善

如果说极恶之人是天生的,那么谢天谢地极善之人也是天生的。极善之人是黑暗中的点点光芒、是黎明前的一丝曙光、是噩梦惊醒时的暗自庆幸,假如有神询问:人类是否有必要繁衍下去?那么“人类中还是存在着极善之人”是唯一值得一说的借口。

作为本剧中“极善之人”的代表——古德瑟先生说:“即使现在,我依然觉得这个地方很美。”看上去北极这片不毛之地似乎被神所遗弃,他们来到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这么多骇人听闻的事情,并且不断发生着人吃人的惨剧,但古德瑟先生明白,那都是人的错,自然并没有恶意,是人的行为选择产生了恶。

另一部分善良的人,如弗兰西斯船长、詹姆斯、托马斯、爱德华等军人为代表的好人们,他们身上展现的则是社会教育带来的文明以及军人价值观教育赋予的勇气。他们具有领导号召力、逻辑分析能力,也具备英勇善战的个人魅力,正是这样的人能率领“混沌之人”取得丰功伟绩。

嗜酒如命的弗兰西斯船长,因为是爱尔兰人,政治生涯极为不顺,仕途渺茫俸禄极少,向佳人求婚连连遭拒。此次出行北极探险,是他孤注一掷的办法。当约翰.富兰克林总指挥被Tuunbaq扔进钻冰井后,他便自动升为总指挥,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并没有自暴自弃,为了拯救他的船员,闭门戒酒成功。而与弗兰西斯船长互相看不起的“幽冥号”大幅詹姆斯也没有趁机窝里斗,而是摒弃前嫌配合船长的号令努力想拯救这一船人。可惜的是,在铅中毒以及Tuunbaq的追杀下,这部分人人数极速减少,最终船长被俘,爱德华一人无法抵挡“混沌之人”向恶一片倒。

当弗兰西斯船长侥幸存活下来,他并没有放弃寻找他的船员们。但在北极苍茫的大地上,他一路目睹了被遗弃的掩盖着伤病船员尸体的帐篷,还有那些还未啃食干净的小腿骨。此种惨状或许并不是他所能料到。

最终,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弗兰西斯决定与因纽特人一起留在北极。对他而言,回去能找到什么?又或是得到如何虚荣的假象?也许只有这片土地与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是纯净的。

 2 ) 开头怕鬼,后来怕人

《极地恶灵》这名字取得,生怕看着看着就会有恶灵出来,吊足了胃口。所谓的“恶灵”出现后,发现不过如此,开始有点追不下去了。直到大家弃船开始,后面全程高能,看完了还挺后怕的。

看完有几个特别想记录的角色。

Goodsir:人如其名,全剧最善良的人。人们叫他Dr. Goodsir,但感觉他好像不是医生专业的,可能是解刨一类的,但是非常肯于钻研和思考,比如最开始有船员头疼精神委靡不振,然后发现他牙齿中积累的铅,到最后用猴子做实验发现罐头食品问题的严重性等等,感觉他真的是潜力股啊!对Sienna(就是“Mrs. Silence”那个爱斯基摩菇凉)的态度也很暖,是一个接受能力极强的人。后来被Hickey要挟解刨船员作为食物,内心那种挣扎和痛苦,看的人好难受啊!他的报复方式我也超级喜欢!喝毒涂毒毒死你!自杀的时候真的心疼死了,可能全剧也只有这个人在死的时候能看到那些令人平静的“圣象”吧。🕊

Hickey:聪明得要死也坏的要死,最后被自己玩死了,不过这种死法真的很适合他。脸盲的我最开始记得这个人物就是...和另一个汉子...(你懂的..),发现这个人肯定不一般,笑起来的样子贱死了,果然是推动剧情的主要战斗力之一。最开始想弄死Sienna的是他带的头,火场救人是他割的帆布,叛变是他带的头,吃人是他带的头,割舌献祭这件事也被他发现了,然后就挂了...最后发现Hickey其实也不是Hickey,没人知道他叫什么,就是一个亡命之徒,盗用别人的身份,横竖是死,不如把命玩得精彩。💀

Francis:船长大人啊,唯一的幸存者。开始对这个角色没有什么感觉,一是剧里的船长也挺多的,分不清...只记得是个最开始被大boss船长怼,又想当大boss侄女婿大角色,后来发现他很有想法也很有经验,遇到事情非常沉稳而且会想很多退路,随机应变之类的都很让人佩服,毕竟在绝境下没有几个人能保持这种清醒的状态。几次死里逃生也不让人觉得奇怪,感觉他就应该活到最后,至于搜求队来了为什么不回去...两船人出来了就剩你一个船长,什么都没了,你敢有脸回去?!而且,经历了这么多,那冰天雪地的世界可能才是他最后的归宿吧。✍🏻

【End】

 3 ) 绝大多数人性在绝境中或许无法经受考验!

内容涉及后期部分剧透。

……剩余的船员在选择离舰后,分裂的伏笔已经埋下,恶灵对基地一次袭击后,彻底分散为:以希基为代表的“恶”队,以船长代表的“善”队。

希基队的恶无需多说,吃人,虽然有为了生存、或者是希基这个领导心坏了,这个理所当然的借口,但跟随他的船员从后面面对恶灵的行为就可以看出来,只是为各自而活。

船长队的善需要多说,开篇(人人APP上)很多弹幕评论说这些当官的就知道瞎指挥坐办公室等等言论,但是!到了后篇,多么希望这些官员能多活几个,因为这些人在则船队主心骨就在,船队还能保持基本运行状态。但船长被希基掳走之前,善队除了船长就剩爱德华这一位官员,船长被掳走前可能自己也没想到,当时只是为了稳住希基的人,让爱德华回去找人,才说的让善队先走言论,却成为了压倒骆驼的砝码,善队在船长被掳走后仅仅只剩下爱德华这个官员,加上船长被掳走前的话,善队彻底失控,爱德华已经没了任何指挥善队资格。船长还苦苦等待了一晚上援兵,可惜注定只是白费,善队已经抛弃累赘跑路了。

但,这只是开始,善队其实,并没有比希基队成员构成好多少,双方彼此彼此。故事发展往往都是好人死绝,这话倒也不假。船长杀死恶灵(窒息+毒)之后被救,苏醒后搜寻善队,先是发现他被掳走后被善队率先抛弃的人、之后又发现一处遗弃地、在之后就是剩下所有人倒下的地方,这里也沦落到吃人的地步(图1),不仅仅如此,甚至比希基队还有恶,至少希基队只有队长心理问题,其余人只是想苟活,但善队这里失去了控制后,船长发现了这一幕(图2)

有人想问上图这是什么情况?很简单,一种折磨人的手段!你可以用手试一下拉扯这里的皮会有什么感觉?没错拉扯这里的人是无法闭眼的。我们可以想象:爱德华先后两次阻止这些人抛弃伤患,最后一次阻止吃人,早信念崩塌的时间点,求生无望下,折磨这个曾经高高在上的海军官员或许可以让这些船员更好受。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船长被掳走后,爱德华曾经说过这里剩下的人没有在极地生存的经验,不知去路,不救船长完全无望走下去,可惜终究泡影。

人在失去希望后,还能保持基本人性吗?至少我本人无法回答。

关于第二季,看情况是没了,因为故事回到原点,已经结束了。但是美剧这东西,要是成绩好,说不定再续10季编剧都能扯上去,看以后的情况吧。

挺感谢制片方和演员,这是一部制作精良演技不俗的好影视剧,值得“耐心”一看。

最后要说的是:这不是一部激情爽片,浮躁的人真不适合看。

 4 ) 人性善恶的较量

说到底,有形的怪物带来的恐惧终究远远不如人性的阴暗带来的恐惧那般阴魂不散。怪物也许野蛮,但是怪物的忠心可见一斑,为了保护它的萨满,不惜牺牲一切,甚至于自己的生命,而它的萨满,也就是爱斯基摩姑娘,天真且单纯,她想保护两船的船员不被怪物伤害,但是船员们对她的不理解和对她的伤害又一次接一次让她心寒。希基和老船长(ps:他似乎在切尔诺贝利里饰演了在法庭上进行原理解说的那位物理学家)这两个角色让人直呼过瘾。希基虽然是反派,但是综观全剧,他也是人性在极端条件下求生的自然流露。善意的开始,叛逆的谋反,最终被怪物所杀,这条线索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一开始去追踪怪物之于希基完全是想为朋友复仇并且立功心切想象一石二鸟,结果他的擅自行动非但没有得到船长的赏识,反而为自己讨来一顿毒打,之后又得知高层领导似乎为自保要抛弃船员们,对船长极度失望之后的黑化,对船员的策反,自立山头,却又无力领导,只能请船长归山,这其中他的狡黠乖戾,阳奉阴违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被杀也是让观者大快人心。再来说船长,这个角色背景酷似学生时代书本里壮志未酬,大志未伸的穷秀才,为了赚钱,为了提升地位,也为了爱情而加入了北征的队伍。全剧只有他是最为优秀的人物。也许有人会说理性人还有Goodsir医生,但是船长超人的决断力和逻辑是医生无法比拟的。船长善于稳定军心,凝聚民心,善于将有限的资源做最优的配置,善于隐忍和善诱,这些潜质是医生所不具备的。以上,半夜趁着脑袋里对剧情的新鲜劲儿还没散去仓促写的,脑子有点糊了,有些后续想到再进行补充吧,总之这是一部事关人性的好剧,剧情略微有些血腥,儿童不建议观看。

 5 ) 人是最可怕的

本来只想短评,但似乎短评不会影响评分,并且趁着刚看完的热度就来说说。4月13日看完全部聚集,此时imdb是8.6分,我觉得这是一部年度剧集。特点如下:

1、演员、编剧、摄影、道具、化妆等等硬素质足够好。

2、对于人性的刻画足够深刻与生动。

3、人吃人的场景。

4、虽然节奏慢了一点,但是对于观感做铺垫很有必要,是一部要“观看”的作品。

貌似这是个系列剧,

 6 ) 我们终将无法征服北极:《极地恶灵》与人类世写作

(算是影评+书评混合吧,看剧的人更多一点,就当影评发了)

这几天,一则关于北极极端气候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让身边的许多朋友从晒娃、集赞、分析股票、讨论社会事件中短暂地抽出身来,将视线投向极北的远方。

新闻讲的是今夏欧洲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位于北极圈内的挪威班纳克测到32摄氏度的气温,北极圈内烧起数十场森林大火,有专家预测,北冰洋上的冰层可能在2040年前的某个夏天完全消失,北极熊也濒临灭绝。

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难得北极登上热点,不失为一个自我警醒的好时机。炎炎夏日,当我们躲在空调间,挖着西瓜上网搜寻更轻便的夏装、更解暑的食物和更清凉的度假地时,这样的新闻让我们心中一紧:再怎么足智多谋、善于适应,有些事情都是我们难以掌控的,也许大自然正在积聚起某种力量,等待着有一天无情地反击,哪怕与我们同归于尽。

这时,今年美国AMC电视台出品的新剧《极地恶灵》(The Terror)就显得尤为应景了。

乍一看这只是个血腥的探险故事。剧集改编自美国科幻大师丹·西蒙斯(Dan Simmons,代表作《海伯利安》)2007年的同名长篇小说,讲的是大英帝国历史上一次人类征服北极的失败尝试:1845年,英国海军军官约翰·富兰克林(John Franklin)爵士带领“幽冥号”(Erebus)和“恐怖号”(Terror)从英格兰启程,载着130多名军官和船员前往北极,探索西北航道最后一段无人问津的部分。如果成功打通北极航线,这将大大缩短欧洲到亚洲的航行时间,为更多贸易和征伐创造条件。然而,两艘船在加拿大威廉亲王岛上被冰围困,此后杳无音讯。

故事的主人公是船队的二号人物弗朗西斯·克洛泽(Francis Crozier),是少数懂得当地语言、深谙北极凶险的军官。在富兰克林死后,他得到指挥权,带领剩余船员弃船徒步寻找出路。但这并没有一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救的圆满结局,我们眼看着这100多人是如何一个个死去,直到最后一人。

极寒的环境、被困的绝望、稀少的食物,这些生存困境可想而知。标题中的“恶灵”系西蒙斯杜撰,是一只紧追船队不舍的超自然怪兽,杀人方法极端残酷乃至邪恶,构成了故事中最明显的矛盾冲突。但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基于史料半真半假的人祸:导致集体铅中毒的劣质罐头和水管、造成人吃人惨剧的饥饿和私怨,以及引发领导层分裂和船员叛乱的偏见和贪欲。

这场“北极大逃杀”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但更有趣的是,西蒙斯之所以能写成这个故事,AMC的改编之所以能吸引观众,都与气候变化有关。

在真实历史中,富兰克林远征队的下落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探险家。从19世纪到21世纪,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多次组织搜寻行动,起初由海军牵头,后来又引来了考古学家、摄制组和非政府组织。他们陆续找到死者的残骸和遗物,最终在2014年和2016年分别确认找到了那两艘遗失的大船。西蒙斯的原著写于2007年,参考了大量当时已有的线索,AMC在2016年决定改编,更是蹭了一把“百年谜团终解开”的热点。

也正是在这两个世纪里,北极的地图越画越精确,在地缘政治中也越来越重要。富兰克林爵士梦寐以求的西北航道已从传说变成了现实,其中自然有科技的进步,但更重要的是,气候变化正在扩大北极的水域,北极正从想象中可怕的“无人之境”变成理所当然的经济要道。西北航道将如何改变全球航运、它应该由某几个国家独占还是开放给所有人、又会对贸易大国的相对实力造成多少影响,如今都是国际会议上的重要议题。

富兰克林远征队作为先驱的惨败,仍在那些关于北极开发的讨论中一遍遍回响着。文艺创作者和普通观众对此的兴趣,可能也离不开近年来的“极地热”。

这样看来,《极地恶灵》就不是一部单纯的历史演绎了。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它可算是一种典型的人类世写作。

“人类世”(Anthropocene)是西方环境界近年来炒得很热的一个概念,在2000年由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提出,指的是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此之大而不可逆转,以至于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地质力量。2016年,“国际人类世工作组”投票建议,将“人类世”标为一个新的地质时代,取代1万多年前至今的“全新世”(Holocene),不过这尚未得到官方认可。

通俗点说,在人类世,人类不再是地球的客人,而真正成为了它的主宰者之一。如果说过去人类对自然的作用往往会随时间推移而消退、逆转,那现在人类的饮食、旅行、生产、消耗,都已达到了彻底改变地球面貌的规模。北极如今面临的危机就是一例。

听上去很大很远,但对创作者和读者、观众来说,这提供了一种描绘人与自然的全新可能。印度作家阿米塔夫·高希(Amitav Ghosh)在2017年的《大错乱:气候变化与不可想象之事》(The Great Derangement: Climate Change and the Unthinkable)中写道,过去的文学作品大都聚焦人与人的交往,写人与自然的小说往往被归为科幻,但如今,自然主题正在深度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气候变化带来的大洪水、暴风雨、极端天气等种种“不正常”现象,更对理应描绘“正常”现象的“正统”小说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为科幻作家写的历史小说,《极地恶灵》的题材和演绎,就在有意无意间反映了人类世的诸多特点。它所依据的富兰克林远征发生在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使英国成了世界霸主,而工业革命恰恰是克鲁岑等一些学者提出的“人类世”的起始点(对此有不少辩论,不在此赘述)。而富兰克林远征本身也是由工业革命的引擎推进的:这是最早用蒸汽船进行的大型北极探索行动之一。

西蒙斯在书中准确抓住了工业发展对人物心理的影响。富兰克林坚信船队拥有最先进的蒸汽船技术,还屯满了烧不完的煤炭,所以才一次次无视克洛泽的警告,执意深入前人未曾探索的危险地带,这最终导致船队被困,煤炭也消耗殆尽。

与工业革命并列的是帝国扩张。富兰克林曾在大洋洲任殖民地总督,其他军官的履历上也不乏鸦片战争那样的殖民掠夺。对他们来说,北极只是又一块等待征服的土地,他们也许要在过程中受苦、流血,但这终将成为女王的土地——当然,这一计划惨烈地完败。

而在寒风与坚冰之外,大自然也有了具象的角色:那只无法用科学解释的怪兽。它长得像一只巨型北极熊,潜伏时仿佛与白茫茫的大地融成了一体,又有着人类的智力,一次又一次打破船员们等待的安宁和求生的尝试。但在懂它的习性、为它献祭的因纽特人面前,它又成了一只温顺的宠物,甚至帮忙捕杀猎物,使其在荒原上存活下来。在故事中,割去舌头被视为对怪兽的服从,这是否意味着,要是人们停止聒噪,便能打消自然的敌意?

《极地恶灵》最重要的灵感来源之一应该是美国19世纪小说《白鲸记》(Moby Dick)。西蒙斯在小说题记中就引用了《白鲸记》对白色之恐怖的描写,文中又多次提及《圣经》中约拿被鲸鱼吞入腹中的典故。但《白鲸记》更重大自然之不可捉摸,《极地恶灵》则加入了工业人的主动性。

在我看来,《极地恶灵》更类似探索边疆的幻想故事,最典型的是H·P·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其中的人类在试图理性解释未知世界时,遭遇了无法掌控的(超)自然力量。《异型》系列则是影视剧对人类努力与自然回击的经典诠释(《异型》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正是《极地恶灵》剧集的执行制作人之一)。如果说大多数科幻小说总是洋溢着一种“人定胜天”的乐观(多为探险题材)或“不作不死”的批判(多为反乌托邦题材),那这些以悲剧收尾的故事则令人心情复杂:哀叹人类的局限,但又不愿全盘否定那些前进的尝试。

如今,行驶在西北航道的船只自然不会遭遇富兰克林远征队的灾难,不是说航道没有危险,而是当前的科技水平已可以让人规避许多曾经致命的风险——这本身也是人类世的一种体现。

但《极地恶灵》提醒我们,在地缘政治之外,还有许多问题是我们更急需考虑的。在气候变化使极地环境发生剧烈改变时,那里的人类活动是否会面临新的挑战?越来越多人走向极地,要如何处理和当地人与环境的关系?

对我们这些远在极地之外的其他人来说,是否也有怪兽蛰伏在身边,正像“气候变化”这个宏大而混沌的词汇一样,似乎不会对生活造成什么直接影响,但随时有可能突然跳起,咬住我们的咽喉?我们能否模仿那个驯服怪兽的因纽特人,学会尊重和服从,哪怕做出一点牺牲……即使我们做得到,是否还来得及?

正像高希在2017年反思的那样,随着环境危机越发迫近,必定会出现更多类似或超过《极地恶灵》的文艺作品,以全新的方式探究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希望这能让更多人看清那些征服、惩罚和搏斗,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因为,不管它的起点在1万年前、300年前,还是70年前,人类世都已经开始了。

 短评

铅中毒致幻,人食人兵变,巨大化人脸熊灵,逐渐崩坏的人性;对决怪兽段落有点异形的意思,一看,Ridley Scott监制

4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氛围非常压抑,节奏十分缓慢,人物铺开太多,叙事有些琐碎。第一集就搞起了大量的闪回,这样拖沓的步调还真是很难吸引人继续看下去,唯一兴奋了一下的是船员在就餐时惨叫躺下的情景,多么形似于异形1的镜头啊,蛤蛤,当然并没有异形破腹而出的美好场面,恶灵还在犹抱琵琶半遮面呢,不知何时才会现形

5分钟前
  • Tina
  • 还行

2018年度神剧预定 画面感十足 各色老戏骨加盟 幽闭恐惧症加深海恐惧症 第一集已经十分精彩

9分钟前
  • Joanne
  • 力荐

叙事平稳、演技在线、节奏较缓,略微压抑。融入了人性、悬疑、惊悚元素,取景和道具在选择上很用心,有棱有角的人物形象为本剧加分。无边无际的冰洋,死亡窒息感迎面扑来。从第一集小人物无缘无故咳血死掉、灵异现象到第二集先遣队被怪兽杀死、爱斯基摩人警告海军这些现象来看,已进入幽闭恐惧症模式。

10分钟前
  • 影人疯
  • 推荐

被船长身上所弥漫的永不妥协的沉静所感动 纯粹的人性的博爱和隐匿的食人的事实构成鲜明对比 “每逢考试前的剧就会特别好看 每晚十二点的手机最好玩儿”

13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还行

还行,目前没啥恐怖的东西出现,就觉得那么冷的天估计大家都冻的灵魂出窍出现幻觉的可能性比较大,先看着。

14分钟前
  • Яανeη
  • 还行

克苏鲁恐怖……但作为美剧,节奏感不好。

19分钟前
  • 国王KING
  • 还行

那个船叫Erebus(希腊神话里黑暗的人格化,或者代表黑暗&影子),这不就是在立flag么。而且我很怂地觉得跟冷、饿、掉海里、体力劳动、传染病、雪盲症etc比恶鬼算个毛线(感觉后面几集节奏变快了?有点不适应啊....还有下一季吧

23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推荐

超五星神剧,沉稳、大气、悲怆、深刻,通往未知的旅程有多少危险在等待,而人性的恶会让所有美丽的地方化作炼狱。

25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看过原著小说的表示恶灵是真实存在的怪物,并不是幻觉

30分钟前
  • BBH
  • 推荐

这种剧难以评价,制作精良,表演精当,美术、道具,细节都值得赞叹,但是节奏慢得没什么道理,出场人物又这么多,就很难控制。

34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陷入绝境,荣誉、责任、信仰、道德、理性等“文明世界”的产物(属性)统统礼崩乐坏,唯有求生的本能驱使生命的延续。有的人怀着希望慷慨赴死,有的人则在炼狱中永生。人性,是世上最难捉摸的东西。一朝成佛,一念成魔。片子略长了些,探险船的体量、吨位偏小,《惊恐号》这个名字不就挺贴切嘛。最后,多学会一门外语,真的,真的很重要!

36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还行

有时候想想那会儿就那么破的条件,人们也敢进行很多非常危险的航行,真是不可思议啊。也许每个时代的人都容易觉得自己已经站在浪的最前面了。anyway,这剧不好看。

37分钟前
  • 人之初性本性
  • 还行

说和禁忌像的,除了都是制作精良的时代剧外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啊(禁忌还更精致一点),这剧编导水准都远超禁忌,斯蒂文奈特根本不会写对白

39分钟前
  • Angry River
  • 推荐

节奏着实慢了点

42分钟前
  • huuusky
  • 推荐

好压抑看他们就觉得冷 应该夏天看 以为两位船长能撕逼撕很久 没想到嗷的一声船长A就填海了 好人也要死 坏人也要死 直的弯的都要死 大自然就是这么婊 最后互相吃来吃去大家统统死于食物中毒 非常科学 看 书本像垃圾一样

47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热乎的破冰新剧,第一集下来,最吸引我的是不是剧情,是能带你走向深海恐惧症的原声,只要你不会因为角色发型,猛一看以为满船都是林肯,愿意静下心走入剧中营造的氛围环境,夏天应该能省下些许空调钱。

49分钟前
  • Superpanda
  • 推荐

同是极寒之地,拍出了些许《怪形》的感觉,到最后覆灭人的也依旧是人。

52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喜欢剧集里一些改编的部分,Hickey改得甚是合心意,他比书里更心机/聪明/会操纵人心!老少那对也是一股清泉,赚走了我的眼泪。Goodsir是极地最善良的人,没有之一!而且结尾显得Crozier身上的光环没有书里那么巨大。剧里最重要的不是恶灵,而是这种恶劣环境下所反应出的人性。

53分钟前
  • Combeferre
  • 力荐

除了第一集让我产生了克苏鲁错觉之外,剩下的完全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北极大逃杀。受到制作限制,只好用画面溯归文本再重新想象,觉得怪物戏份还可以更少一些,反倒能让人物本身的黑暗更加汹涌。

54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