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与酒相关的电影呢,却是一部以四十多岁单身女人日记为底的电影。电影主要采用女主口述自己内心活动的方式,讲述她独身一人寂寞孤独、又渴望有爱人孩子陪伴,最后在可爱同事的帮助下找到男友和快乐的时光。
女主平淡甚至有些压抑的自述、满脸愁容,甚至有些神经质的日常行为,让可能要独身终老的自己有点害怕,害怕十年后的自己也变得如此压抑、不快乐、寂寞。女主独自在家喝酒,独自一人外出用餐,独自一人逛街,独自一人闲晃,在大街上与陌生人合唱,在办公室冷漠工作,日复一日,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活着,开始在意一点点不顺心的小事情,变得敏感怀疑。不知道是否独身的人都会这样,以前的我肯定会说我一定不会这样,但现在的我不敢保证自己不会变成这样,这一年来,我开始想的事情越来越多,我忽然变成了自己曾经无法理解的人,会焦虑,会害怕。我再也不敢说自己不会怎样怎样,不会喜欢什么什么,我不知道未来的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好像是未来的自己可以包容一切变化,但却又很无奈,我搞不明白,哪里发生了变化。
很奇怪的事,我竟然发现女主的穿搭很好看,包也很好看,甚至想着去买个同款,这也是第一次。
女主最后坦然面对自己的感情,拥有了一个小自己20岁的男朋友,恋爱真好呀,我什么时候才能有呀……
不过剧名 用甜酒漱口是什么意思呢?
据说导演也是个50岁的女性,影片用日记记录的细腻手法,以一位40+女性为主角,日系甜美小清新的穿搭风外表,和压抑的禁欲风气质贯穿始终,从一开始镜头里清晰展现出来各种各样的日系女生鞋子,那台总是被拖走的白色女式自行车,一只轻轻拍打座椅的手,那不幸丢失的车铃,一只偶尔落在白皙大腿上不愿被拍死的蚊子,一把从垃圾堆里救回不舍得扔掉的旧椅子,众目睽睽之下与河边孤独大叔的共同吟唱,酒吧里独斟的形单影只,与56岁老男人的ons,办公室里戴着眼镜的矜持身姿,那望向镜头时敏感胆怯的眼神,独自行走时旁白着无比寂寞的心绪,你会觉得女主是一个典型的大龄单身中年剩女,怀揣着一颗悠悠的少女心,每一天都在内心进行着丰富敏感自闭的心理活动,甚至你会担心她是否患有社交障碍心理疾病。
但显然你低估了导演编故事的能力,后面的剧情画风突变,办公室的下属小妹妹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也许是为了拍上司的马屁(不怀好意的猜测)给她拉郎配了一个小20岁的男生,莫名搞出了一个老牛吃嫩草的庸俗艳遇故事,并且居然还别别扭扭的把这个爱情故事延续了下来,不是一夜情,也不是小鲜肉的临时起意,仿佛是真的爱情,但又并不太像。我更觉得是导演意淫出来的暗黑爱情童话,一个非常不真实的童话,以这种不真实的完美来慰籍寂寞的现实,不得不说,太令人失望了。
所以,7分,差不多吧。
真的是特别安静的一部日式电影。我觉得介绍是“电影版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完全的是跟风和误导了。主人公姐姐,虽然脸上能看见岁月的痕迹,可整体真的非常少女。中间的情节和人物动向容易让人产生很多疑问,但其实恰恰人就是被各种各样的复杂情感所缠绕,这个姐姐真的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 。我觉得人总是不停在成长的,其中很多细碎的感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特别能感同身受,冈本这个男孩可以说一举一动都是我的最理想型,无论是西装上班族还是邻家男孩的感觉。看的时候感觉有种情感,一直跟着压抑 看完之后说不出来的一种想流泪,最后姐姐拥有了贴心的朋友和不知未来却甜蜜的爱情,也算是令人喜欢的一个结尾吧。 看了别人的评论,我想了想确实有种意识流的自怨自艾的感觉,有很多人不喜欢这种负能量。但是我看的时候感觉不是很明显,就是被带入到那种情绪氛围。但是电影,尤其是一个人看,很多时候看的就是种情绪,王家卫的电影无所谓什么剧情,就是看感觉而已。能让你感受到一个人的安静,能产生一些情感共鸣,会去想一些东西,其实就足够了。
我感觉这是一部为都市单身文艺女青年群体定制的文艺片。浸透日本的小文艺、性冷淡风。一个40多岁依然有着少女装扮及少女内心世界的办公室女白领,在她一人独居天天朝九晚五的生活里,她的日常流水账及内心微澜。一个如此不识人间烟火的女子,为一花一草动容,怕自己扔出去的旧椅子会感到孤单,跑去垃圾堆里久坐;自己的自行车被城市管理部门收走了,阔别一周才见到,想给自行车一个深情拥抱。地铁上、公园里、街道边,随时在注意一些陌生的面孔,企图感受他们的喜乐,并与其相通。这个片子拍得非常细腻。看起来极其美好。甚至让人羡慕的都市单身丽人的生活。但是情绪还是渐渐暴露出来,尤其当遇到一个钟意的男子时,那种过度的患得患失、生怕失去爱又不敢大胆 追逐爱的忐忑心理,及至终于确定了爱的稳定性时,那种喜极而泣的情形,令人感觉到,她是太太太孤独了。孤独在她的心中种下了可怕的野草,牵动着她的神经在周围一切的发丝中游走,惊悸或欣喜,凝视和感慨,都比普通人来得强烈得多,达到一种病态的地步。我相信导演这个片忠实地刻画了日本大都市里的一种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及内心状态(导演是个50岁左右的女性),我既能感受到这位女主角在镜头下所展示出来的一切,同时也想,在生活中,如果我结识这样一个人,如果走得非常近,我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濒临崩溃。
看得没有很享受的一部电影。
四十岁的女人,只留下了在20岁的少女身上大概率随处可见的浪漫、敏感、温柔、害羞和单纯,却完全抹掉了命运在一个40岁的生命身上完全可能发生的厄运、苦难、堕落、无聊以及疼痛所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的丑陋后果。一个40岁的完全纯白的灵魂,没有苍老的愤世嫉俗,没有受到伤害之后的神经质的后遗症,没有尝到地狱般的痛苦滋味的无可奈何和失去希望。
啊,她喜欢写这些自我观察类的日记,这电影的旁白就是她的日记。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什么呢?少了什么呢?少了什么呢?
在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的对白背后,我似乎没办法被治愈,甚至觉得有些无聊。
啊,说了这么多,我似乎懂了。我无法相信(或者是痛恨?)的是她在四十岁还没有失去希望的这件事啊,而我在20岁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希望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越发也看不到希望,反而看到了一层层的地狱的不同样貌,进而觉得对希望抱有期待这件事都是值得被憎恨的了。
爱情呵,一个伤痕累累的女人是有可能这样完全把自己的期待再次那样毫无防备地去交给一个男人吗?一个40岁的女人,如果真的经历过那么多苦痛孤独的煎熬,是真的能够在放下水果盘的时候再用那样单纯的但又充满热烈渴望的目光去望向一个男人吗?一个走过20多年单身岁月的女人,是真的必须在虚晃过这么多年之后,才突然走到顿悟的路口,对自己说道,“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情啊”?20多年的修炼,还是只会让她觉得获得了跟男人的爱情之后,才可以不再害怕不留下什么在世上,以及自己可以站得笔直了吗?
两个人异地一起约电影🎦
我:用甜酒漱口
发现一个小细节,日本人好像是用“金木水火土日月”来记录周期的,电影用日记的形式呈现生活中的片段,干净 孤独 真诚 ,电影单调不乏味,描述了对孤独、死亡、友情、爱情的感知。
川岛一个人生活,保持童趣但不失常,生活孤单却不失仪式和期待,看着她荡秋千逆向行走蹦跳回家的样子,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一个人写日记记录生活就像跟自己对话一样,电影呈现出现实的生活,我也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来宽慰抚摸自己。
电影中有一句“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你就要先了解他的身体。”是在川岛看到穿和服的情侣买酒之后,他们今晚应该会在一起睡觉赤裸相对。也许只有赤裸相对的时候,我们才会卸下一切伪装,真心投入面前所拥有的一切。还有,电影最后一幕,笑着笑着就哭了,生活中会有很多场景,我想川岛是遇到了最好的友情和最好的爱人才这样的,她也许不厌恶以往一个人的生活,但她一定很爱现在的生活。
他:用甜酒漱口
一部很治愈的电影,电影以日记为时间线,讲述了女主佳子的日常生活。
电影开篇所记录的大多是佳子所遇的不幸:多次因自行车被扣而交罚款;朋友换了邮箱自己却不知道;最珍爱的耳坠丢失了一只等。佳子望着镜子中的自己,心存疑惑:别人眼中的自己是否与镜子中的自己一样。但就在乏味的生活之中佳子认识了挚友若林与爱人冈本。电影最感动之处就在于3.25日工资日若林得知佳子与冈本开始交往时喜极而泣,眼神里透漏出满满的开心激动。若林一直在默默撮合二人,一直温柔对待佳子。佳子的生活在遇到若林后也变得逐渐明朗起来,找到了自己丢失的耳坠;解开了心里的疑惑:从若林眼镜中倒影中的自己笑的竟如此开心;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电影在三人的欢笑中结尾,日记也在佳子的生日这天结束。
人生之中得一知己良友得一心中挚爱足矣。
超級喜歡。全片鋪滿了可愛的內心戲和小細節:望著地鐵站等車發愛心訊息的女高中生偷偷微笑,半夜把扔掉的椅子拿回家,幻想手捧一籃花到街頭派發,和旁邊盪鞦韆的女孩開啓無聲battle,給曾經熟悉的朋友發生日祝福才發現對方已經換了郵件地址,想了想決定明年還是照發,遇到想不通的事情,不如去睡...拍200小時我也能姨母笑地看下去。用甜酒漱口,是給看似平庸的生活加一點生活情趣,而這些能夠盡情獨處和思考的時間,以及由此生發的趣味內心戲,也是內向人獨有的快樂。(劇中的穿搭也都好喜歡~)能生活在大家都很有邊界感的城市,被自己喜歡的事物包圍,有一兩個真心相伴的朋友,慢慢感受生活的美,何其幸運❤️
太孤独了
仿佛是《最终幻想女孩》进阶版,表面风平浪静,内心絮絮叨叨。每次看到这种电影会感受一种超前安全感的到来:不害怕继续独身/长大/无人交流,总会等来愉快生活的每一天。阴天的午后看完真是好舒服啊,远处的半山即使被雾蒙蒙取代,还是感觉未来就在不远处。用咖啡提神,用须茶配饭,用甜酒漱口~
观感有点像纳瓦彭的《玛丽真快乐》,日记体,一个步入中年的姐姐,每天其实有点百无聊赖,又有点期待的生活,最后“乘风破浪”的故事。延续着《最终幻想女孩》《大龄美女想相亲》的20代30代,最后走入传统意识中稍显悲怆的40代,大九明子继续以幽默却有些无奈的态度探讨都市女性的矛盾,期待和爱情。但是就像她之前的两部电影一样,主人公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往往通过获得爱情,或者某种对爱情确定的认知。
7分。与《把我关起来》主题相似的一部电影,不同的是这部更加清新,以日记散文诗的方式展现女主的生活,剧情的线性相对弱一些。两部电影两个孤独的女人,一个精分出可以给自己鼓励与温暖的“好友”,一个现实生活中就有特别温暖可爱的朋友。黑木华演的好友真的太可爱了,她不仅给女主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温度,更帮助女主找到了爱情。两部电影殊途同归,如何拯救自己的孤独?最后都得依靠爱情。友谊只是治标,爱人才能治本。
一朝单身,一世单身。【优酷会员专享】
如果把肝脏捐给别人 希望对方也能让它喝酒
好像二十岁的时候我就过上了四十岁的生活
像是读了一首可爱又散漫的散文诗,果然人要被爱包围着才会快乐呀。
7月最佳🌟《关于莉莉周的一切》40岁版本,Happy ending喜极而泣。
即便有着稳定的工作、质量不俗的生活、安稳的居处,孤独还是会从四面八方涌来。在下班归来打开家门的那一瞬间,在天桥上看着夕阳落下的那一刹那,在听见「卡农」响起的片晌,在独自一人饮酒的霎时,在无数个不经意的时刻,孤独突然就那样造访,不能防备,无法抵抗,只能接受。
每一位幻想女孩终有步入中年的时候 保持自我对话;NipponConnection
用甜酒漱口 开初我以为是指用美好的事物滋润自己然后可以让自己更加快乐更加乐观地生活的意思 看完之后却发现 虽然女主处处有小清新的举动 但骨子里还是自卑和不安全感。后来才懂 甜酒漱口 原来是苦中带甜的意思。挺闷的片子 可能是我没懂 她的孩子到底是什么 但也有好几段挺舒服的 最喜欢看她拿了花带街上给人派那里。顺便剧透一句 这电影没有反转 就是流水账。松雪泰子我是很喜欢的 但是可以看出她真的老了 导演给她加了那么多buff 比生气勃勃比灵气比少女感完全比不过黑木华。
能明白要表达什么,但真无聊啊。。。后来的恋情也好友情也好,过于戏剧化了吧
雪松泰子全程努力表演”年近50也仍是少女“,跟年轻女性起腻,看到年轻男性就”恋の予感“……令人充分感觉到导演深入骨髓的年龄歧视。因为不敢自我面对所以缺乏真诚,剧作假的一逼,情绪之外全是设定,细节却一片空白(比如母子恋)。全片唯一真实的,是雪松泰子时不时露出力不从心的尴尬和疲态。
我曾经也是这么一个人,虽然我不是单身……生活过于纯净而过成了一个永远的少女。报大人说得对,孤独是一种病,其实根本上还是少女病,更根本上是都市病。病的是都市,苦的是乖孩子。
两星半//如果说韩国编剧善于编织叙事和煽情的交织线索 那么日本编剧就是极其擅长捕捉生活中各种令人心动的琐碎细节
Japan Cuts 2020 琐碎、零散、低声旁白甚至好几处对镜自哀…寺岛忍之前在lucy里已经尝试过类似的题材…这一部看来没有突破,对于四十代女性的处理(一个相对陌生的母题)显得刻板,似乎二十一世纪的日本女性总是在“孩童般的天真纯洁”和“豁出去的大胆性爱”这唯二两个模版间举棋不定。对于男性人物工具人般地处理和两性关系的浅薄解读也是让人不禁hmm…
十分讨厌编导对女主的人设,虽然没有明讲,其实就是活在后悔里的希望时光倒流的女子,最后跟小鲜肉(丑)在一起,只不过编导的一剂安慰剂而已。全程就是一个被定义的“剩女”后悔没有抓住时间,没娃没男友的寂寞又无奈。原本看完想删掉,无奈黑木华饰演一角是一丝可爱的人性曙光,让我觉得有必要留下她。
全片几乎没有情节,琐碎的自言自语的独身女性生活日记。一个不太自信,平庸自我,百无聊赖的高龄上班女性的日常,重复而无趣的生活,算亮点的是她还是比较注重自我打扮,外表永远精心收拾过,这起码比我认识的40+的放弃穿衣打扮的国内独身女性要好一些。除此之外,这个日子过得真叫一个虚无,好像活着就只是按部就班地机械式地做一些生计必须的事儿,没有细节,没有深度,没有灵魂,并且刻意表现的少女感在松弛的脸庞下又是如此不合时宜,然而这可能就是大龄独身女性的真实状态吧,现实没有鸡血跟潇洒,只有庸常。电影最后出口是年轻的天使女同事以及跟年下小狼狗的恋爱,这就很不写实了。独身而不独立,还要爱情救赎/调剂,呜呼哀哉。总之,这片看得我还挺恐惧大龄独身生活的= =(黑木华有种浑然天成的治愈感,可爱至极,真是小天使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