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一波三折。或许这部电影达不到,但是一折两波还是有的。从开始观看,你会不自觉感受到剧情的爬升,然后归于平淡,最后却在结尾来了一个大高潮。所以本来的三星又会飙到四星。
第一波,现实又真实。 崔哲基作为主角,一个基层的警察,有着自己的坚守,却也能认清事实。自己的升迁现状、属下兄弟们的情况、妹妹的生活实际。都能在底线上徘徊着,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扛下一切。为此有了与警察高层的交易,有了在地板寻找疑犯演员照片的一幕,最后开始了一顿为达目的,佛挡杀佛的操作。包括检察官朱阳,也是如此。两人碰撞,精彩的对抗。却在崔哲基脱衣一跪之下,达到真正的波峰。为了属下和妹妹等,可以放下所谓的尊严。这才是生存之道。
第二折,如何解决问题。为了结束烦恼,选择了结束一切的隐患。或许灭口才是最干净的手法。在灭口场景中,突然冒出来的兄弟,让原本上升的剧情陡然之间下降,一切如你所料,误伤了兄弟。但是恰恰是在这样的场景之中,自己突然想到,每个人在面临绝境之时,如何选择,自杀逃避还是生死一搏?其实在极端的压力之下,大部分人应该第一选择,或者说首先面临的选择都是逃避自杀,而非冷静思考,其实底线就是一死,放手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是这个时候的状态转变,是十分困难的。这倒是给了自己极大的启发,发生问题时,首先考虑最差的后果,尔后在往上考虑,或许问题就会有新的生机。
第三波,检察官朱阳的豁免。剧情发展到崔哲基被兄弟报复而死,而且朱阳的丑闻铺天盖地,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大喜的结局?好像符合大家的预期。但在大家以为结局如此之时,朱阳在岳父的庇护之下,却能安然无恙,让你心潮再起一波。却也是最现实最致命的一击。一切的一切,归根于底,是需要有后台,或者说是你成为后台。如此才能无惧风浪。
其实两波一折,说明的是什么?就是一个生存的问题,也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如果要生存下去,你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影片总体以一种写实的手法暗讽政府职能机构的黑暗面,而在影片最后DNA测试后证明凶手就是他们找的“演员”时,这种暗讽的级别得到了升华,无论是角色还是观众此时必会有着比较奇怪的感受,罪恶感不会因此减轻,却相反地成倍地增加,在这一系列自认为为了前途而战的不公正行为在这一刻却讽刺性地“正义”了起来,对于这些正义之心残存的人群而言无疑是致命的,而对于那些现实中可以对号入座的官员们所起到的警示效果也是非同凡响的。
电影看到后半,突然想起两次自S的泰国法官卡纳功,还有他主持宣判后,走到泰国九世王圣像前,冲着自己开枪时喊的那句“真相被左右,一命换正义!”
我们观影前一般都会有一个观影期待,大致说就是对这部电影内容以及观看后所产生情感的预估。这部电影可以说超出了我的观影期待。
除了同类型电影里最常见的“狗咬狗”式的厮杀,导演一直在试图构造一个完整的,从上到下的利益妥协与互换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手最脏 最容易引起平民仇恨的是处在这个体系最底层的“小”商人和基层GW员。因为当压力从最上层的青瓦台一层一层往下,是这些体系中的最底层将压力直接转嫁给平民中的的某些个体或群体。 而在电影中,整个案件的调查处理过程既是压力的传导过程,也是利益妥协和互换的过程。 一次次的启动调查和停止调查,并不是出于法律上的公平正义,而是出于上面的压力和自己的利益,在不同个体的利益摩擦妥协互换后,真相被塑造雕琢打扮,最后推到台前。
平民得到了“真相”,社会维持了稳定,大家可以继续正常的生产生活创造价值,体系中的既得利益者可以继续正常的工作生活获得平民创造的价值,也许这就是和谐社会吧。
当然换个角度看,青瓦台的压力不是来自于平民吗?
是的,但它来自于平民这个整体,而当这个整体变成了个体和占比比较少的群体,它也就失去了向青瓦台施加压力的能力,直接变成了被体系最底层施加压力的对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语境中的水指的是抱成团的河海,比如多起案件发生后感到不安的平民产生的压力。但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水都是极度分散的,只能用来也只会被用来煮粥了。
而当平民整体感到体系给下来的压力太大,需要发泄时,视情况严重程度,体系会交出一部分中高层和大部分最底层成员来执行公平正义,疏解压力,维持生产生活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体系内部的斗争,其实同样也是利益的妥协和互换。中高层斗争失败者丧失一切并背上以往的体系整体犯下的绝大多数错误,为体系“奉献”最后的价值。(写到这想起《斯大林之死》中那句“里通外国?哪个外?月球吗?”)而至于像片中主角这样毫无跟脚一开始就注定被清算的底层,不过是古时用酷吏办事,事后杀酷吏平民愤的再放送罢了。真正可悲的不是主角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向毁灭的宿命,而是当最开始的选择摆在你面前时,你会发现你没得选,后退是继续被压制(没有出身看不到上升空间,同事升职自己原地踏步),前进是进一步放弃尊严放弃人性享受权利的同时担惊受怕如履薄冰。主角一开始就认到了自己的前路“选我是因为没有出身后面放弃我也没什么损失吧?”但是依然选择吞下了上面垂下来的饵料,其实换我们也基本如此,因为就像上司引诱主角时所说“你把这事办好了,不就有出身了吗?”万一呢?万一没出纰漏,爬了上去。爬上去就能洗干净手,爬上去被放弃的可能性就会变小,爬上去就能得到更多。可惜主角不是那个爬上去的一,是被毁灭的万里面的一。
影片的亮点一是对体系的构建,二是对凶手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的黑色幽默处理,三是影片最后,看似爬上去的主角(任命 表彰 制服 还有和上司引诱他时一样带着戒指的手)在进行“忏悔”,这种忏悔从根本上说和广大男性同胞打飞机之后的圣人时刻一样,除了安慰自己以外毫无用处,忏悔的越深忘的越快。之后只会记得快感而忘记悔恨。 在这个时候,“正义”到来了,主角被杀,出卖一切换来的中层体系成员的身份象征“肩章”也被夺走。再联系前面的家人反目,像大多数罪人一样,主角得到了全方位的惩罚。
但是影片结束了吗? 没有。 朱检察官在财阀岳父的带领下,一位中层体系成员在高层体系成员的带领下,走进了机关大楼,“最近还有个贩毒案,大家很快就会忘了这件事的,你先忍一忍。”财阀岳父如是说。“这次辛苦爸爸了,也恭喜您马上要成为爷爷。”朱检察官回答。 “挺起胸走路,你也是要当爸爸的人了!”财阀岳父说。
影片结束。
凶手死了吗? 死了。 犯错的主角死了吗? 死了。 犯错犯的一点不比前两者少的检察官死了吗?没有。因为他要当爸爸了,他的财阀岳父衡量了一下,觉得为了让外孙有个父亲,付出一些代价还是值得的。 因为这个人还有抢救的价值。
所以我们明白了,主角为什么拼命往上爬。
换谁 谁都爬。
关于演技:
迄今为止,韩国的电影已经获得了相当多的国际奖项,但是表演奖却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韩国电影演员特有的“用力”演技,优点是容易煽情,尤其容易让观众哭,一哭起来电影好不好也都变的好了。 缺点就是在犯罪片,政惊片这种紧跟现实的类型中,过于用力过于浮夸的演技往往会让观众出戏,甚至严重削弱影片的感染力和可信性。更别说这类电影还喜欢一切问题转zf,但演出的效果看多了甚至让人觉得替ZF不值。
另这片子字幕前半段有大问题,机翻一样,严重影响观看。
卡纳功一共自S了两次,一次在法庭上,为了顶住ZF压力,给证据不充分,不足以定罪的人判无罪。
事发后被抢救了回来。引起泰国社会动荡,群众支持,高层回应
几个月后,他在自己的家中再次自S
真相被左右,一命换不来正义,可能只能换一个自己的无愧吧。
生活远比电影“精彩”,但有些电影能让一部分生活传的更广,记得更久。这也是我在内的中国影迷,如此喜爱此类型韩影的原因之一。毕竟,自己家里穷,但看别人娶媳妇也乐呵。
凌晨5点看完后豆瓣里的第一个影评,很想写点东西。关键还是在影评中没看到我觉得共鸣的东西。
这个电影不认真看真感觉好普通,很平庸,也许是没有那个主角代入感或者是镜头所表达的不足。我觉得这就是主角黄政民(崔哲基)的独角戏。
1.故事开头警署局长与厅长的对话就表明了整个电影所表达的中心“他不是专业警校毕业的,这对我们更方便啊”。从第一次的“不当交易”开始,不管成与败,黄政民注定是一个牺牲品的缩影。不是警校毕业,如果与厅长的交易东窗事发他就是弃子。(当朝临时工的写照)
2.看完电影后第一个疑问,崔班长为什么答应警署局长的交易?后回想起崔与张锡邱桥下会面拳脚相加的镜头,再到团队人员与妹妹家人被抓后在检察官面前下跪的对照下。崔在乎的只是他们,一个单身大叔的年纪,他们是崔唯一的牵挂唯一的家人。这也就有了答案。
3.不是警校毕业3次错失晋升。其他组的升迁,自己队员气不过跟他们的大打出手。队员跟大虎的经济情况。妹妹顶着个大肚子还在经营着一个破旧的理发店。妹夫替他收黑钱。这一切他所在乎的人,只要他接了这个交易,全部可以迎刃而解,所以理解了崔还是选择了这条路。
4.在嫌疑人里崔还有认真在调查,并没有随便从中挑选一个替罪羊。可时间有限,证据不足。在锁定李东石嫌疑最大后。崔单独去找了张锡邱。即便最后时刻大虎要替崔杀了张的助理,崔也极力反抗。他不愿自己在乎的人受牵连陷入这肮脏的交易。这是他一个人的生与死。
5.队员看了大虎死亡的部分片段。误以为是崔陷害了大虎,栽赃大虎与黑社会的金钱交易让警队蒙羞,大虎死了警衔还降级。崔却因此晋升。让我想起片中的一个插曲,崔被停职的时候队员极力反抗,在饭桌见了警署局长后复职。队员们却以为是他们的反对起了效果,才让崔复职。也许也正是这些种种因素,队员们对崔下了杀意。在他们的立场里,这是江湖义气的缩写~我待你义薄云天,你却见利忘义
6.崔晋升警长,进入警长办公室的时候。触发了我2个片段。队员同其他组员大打出手崔制止时回头看了眼办公室的警长,警长无动于衷。队员被检察官带走事后崔赶到大骂同事时回头看了眼警长,一样的冷漠。我不确定导演想表述的意思。按我的理解是。崔独自一人在警长办公室,独自一人偷偷去大虎墓碑,独自一人在车里哭泣......就仿佛看到了崔当上警长后活着如电影里的警长2个镜头0句台词,卑微的在忏悔中安度余生
6.电影最让人难受的就是队员杀崔的那一幕,本是崔在忏悔中度过余生,却演变成队员们在他们的认知里骄傲的活着!永远不会知道真相!
《不当交易》。8分。
柳昇完导演、朴勋政编剧,柳昇范、黄政民、马东锡主演。
这真是大咖黄金云集,也难怪这个片子如此经典,并且获得了诸多奖项提名。
影片前100分钟都是铺垫,你甚至会觉得这个片子名不副实。
震惊全国的jian杀案被破,嫌犯被击毙,舆论压力极大,在青瓦台的关注下,警方不得不重新介入案件。于是找到了黄政民饰演的毫无背景的崔警长组队调查,并暗示案件可以编剧导演。崔组愣头青,直接找线人安排。不想却影响到柳昇范饰演的检察官柱阳的利益。于是警方、检方互相暗中对峙。
较量的结果一定是背景微弱、力量弱小、头脑简单的一方落败。
影片的最后20分钟,崔组已经急了眼,也sha红了眼,试图抹掉一切证据时,却不想被马东锡饰演的组员发现——最精彩的20分钟紧凑展开。
影片很赞,但就演技而言,我认为黄政民饰演的崔组在晋升为一级督查领奖转身敬礼时,他应该让其中一只眼掉下眼泪。而那只眼,随后在工地被刀划瞎。
对于最后DNA的设计我持保留意见,如果凶手恰恰真的是替死鬼,那么讽刺性虽然增加了,但批判力度却大大减弱,前面替死鬼妻子和女儿雨中打着伞的镜头等于在欺骗观众眼泪。我个人倾向于这个DNA检查结果是警署总长为他的手下擦屁股。这样影片的社会批判性就更强了。
警察是坏人,检察官也是坏人,被陷害是坏人的人也是真正的坏人。反正都不是好人。@20110728
柳承范总让人感觉有喜感,黄民政尽管长相不帅凭借实力近期也都上位主角了。又是一部反映国家部门腐败、官商勾结的影片。情节紧凑、富于戏剧性,不失为一部好片。腐败的官员有的曝光得到应有的报应,有的依仗靠山还是在国家机构内部腐烂,结尾也很赞。
前面字幕不太好,看着很吃力,后面突然就好了很多,原来不是一个人做的。借杀人案讲了个制度下人人腐化的故事,在中国,这基本不算个事儿。期待过高,没有想象中的强
在黑吃黑的权钱斗争下人性变成了最脆弱的东西,无论是警察还是检察官,他们都在欲望中渐行渐远。电影所表达的主题很具有批判性,故事也算高潮迭起,但人物本身缺乏层次感,演员表演过于浮夸。
算是韩版《无间道》了吧,韩国电影审查尺度真宽呢,完全不给公检法留情面。
揭露公检法腐败内幕的作品真是再多也不嫌多。尽管讲述黑吃黑的电影经常性地落入一种隔靴搔痒的窠臼,但拍出《新世界》的朴勋政却用斯科赛斯式的喜剧漫画风为这种警匪类型片注入了一股“老坛酸菜”的味道。他一定要让那些隐秘而肮脏的《不当交易》体现在每一张百感交集的脸上。在看似风光的场合里,人的五官和动作以及在充斥着各种歧视性、辱骂性和暴力性的话语间的权力争斗不仅令《寄生上流》的《华尔街之狼》忍不住作呕、抓狂和暴怒,更让围观的看客忍不住叫好和发笑。遗憾的是,机遇与挑战在时间长河中就像《赛末点》那样只有短短一瞬。一念之间,你要么迈向《新世界》的大门,要么坠入永无翻身机会的深渊。只有洁身自好的人才配拥有人性和家庭,只有念及《大虎》以及兄弟情义的人还在下跪、忏悔和认罪。正义永不会缺席,死神也仅仅是经常性迟到而已。
接近四星,双雄式的对决刺激无比,此消彼长,悬念丰富,成功描绘出一个黑到骨子里的公检法世界,动作不多但设计精良,配乐情绪紧张,过耳难忘,甚至有点过火
港版可能会好看很多。
想我马爷当年身材还没那么魁梧,还是跟在黄政民身后当小弟被扇大嘴巴子的命……士别三日啊……
又不是写剧情小说,内容拍的那么满,爽是爽了,看后想想真没劲~
所以说豆瓣真文艺,才打6点多分,只有那种红白蓝云上日子是五星是吧,这么情节流畅演技彪悍配乐带感的黑吃黑动作片就格调低下了是吧,真想看香港翻拍版,古天乐配吴彦祖嗯,刘青云可以去演那个悲剧便当的大皓。
勉强及格。一个警察一个检察官一个商人一个黑道商人的四角关系,最后因一场全民关注的少女奸杀案而产生角力和勾结,四去其三而电影聚焦的韩国财阀社会依旧稳固。这个剧本比柳昇完自己搞的那些动作类型片框架里的要复杂,指控韩国财阀社会并不新鲜,全员恶人的主角群亦非独创,比较好的地方是编剧扎实的表现角色生存困境,捎带也垫了兄弟情之类元素,这些设计都挺克制的。柳昇完的导演环节一如既往的有问题,他镜头里的人物经常处于暴躁情绪里而欠逻辑,比如本片大虎阻止黄政民杀人、黄政民对黑道柳海真毫无底线的压迫(直接导致他自己对形势失去掌控)之类举动因为缺乏垫戏,显得角色像神经病,开场部分交代四人关系的戏略显凌乱,感到导演的吃力。黄政民找黑道胁迫认罪的嫌疑人,后来又交代确是真凶,是把黄的角色往悲情英雄上靠,这处理并没有必要
不需要說明,就值得看!!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公检法商黑,黑吃黑,错掩错。墨墨黑呀。
逼良为娼,开篇和结局都有些弱,三星半
题材不算新颖 但一部几乎没有什么大场面的犯罪片能斩获三项青龙大奖靠的是过硬的剧本和导演的功力 三角主力互相钳制 主副线力度分配恰到 人物繁多但阵脚不乱 演员飙戏人物尽立 柳承范是为最大亮点 对体制的挖掘也相当深刻 绝非“青龙黑马”
很久以前看的,剧情忘差不多了。好啦,先写到这儿吧。
给柳承范一颗星,本来是冲着黄正民去的,却被柳承范再次震撼到了,小柳戏路宽广,擅演各类坏蛋、怪咖、神经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