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AI算法科研工作者,我饶有兴趣的下载了这部电影,占用中午的休息时间进行了观看。
首先说下我给四分的原因:1、情节上漏洞很多,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可思议;2、长大后的小女孩的表演像是领养的,反正全程不在线;3、从电影的情节安排上我觉得这个片子应该允许豆瓣骂人,但是从电影反映出的关于AI的细节和伦理思考,我是给满分的。该吐槽的豆瓣里的人才都吐了,我从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角度来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从AI的业务合理性上说,我认为这部电影完全没有问题。AI应不应该在事关人类生命的行业中进行深度参与,学术界是有争论的。因为现有的AI算法多采用无法证明的神经网络结构,导致人类对算法的控制是不完整的。现在大家常说的灌水,就是因为只看实验结果,看不到为什么要这么做导致的科研乱象。但是《自然》杂志第一时间就发布了根据CNN进行皮肤癌检测的论文,而且后面利用深度学习完成的医学和物理化学发现的文章越来越多。但是落地应用却在欧洲受到了法律层面的阻挠,因为无法给出证明。所以电影里,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对AI落地的探讨。这里我要赞一个对细节的描述:女主和男主讨论AI的时候,准确的说出了LSTM与GRU的组合,并且准确说出了这是循环神经网络。根据电影开拍的时间,我觉得编剧还是比较用心了(虽然没有跟上学术的最前沿)。
另外从AI完成的工作流程上说,我认为这部电影还是做了不少功课的。AI是个大门类,包括计算机,电气自动化和机械设计。这部电影中的AI叫做希望。希望开始的时候就是医疗智慧大脑,具有大数据分析和存储能力,可以检测人体数据给出参考意见(强化的智能手环)。而后面的AI千眼,就是个大数据监控及分析系统,里面展示了很多多媒体算法能够显现出的应用效果。而希望最后的学习过程,简直就是一个目标检测的视频教学,当然,现在学术上有更先进的算法了。这些AI的展示都是很专业的。
最后从AI伦理的讨论上说,我认为这部电影是出彩的。AI究竟是福音还是魔鬼?能不能为人类带来幸福。我想说:大家既不要小看AI,但也不要神化AI。如果可以,我更希望大家把AI看成一种高级工具,就像电影《特工学院》里脖子上的那个环一样。就像每次工业革命一样,机械取代农耕,二极管取代算盘。AI也是一次工业革命,可以体现为算法和操作,我们需要掌握这些AI工具。而AI的自我意识这个问题,我觉得在当今这种弱人工智能时代是不需要担心的。但即使是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我仍然认为这还是取决于人,或者说AI的设计者。如果设计者是善良的,那么就会像最初的希望,如果设计者是希特勒这种,那么就会是后面的谋杀者。所以,AI就是工具,或许它能具有意识,那一定也是代表某些人的意识。这部电影在除去主体的线条下,一直在强调回归生活,以人为本,而且科技一定要掌握在善良的人手里。我觉得这是一条正确的思路,对于所有做AI的人都值得借鉴。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带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回味。希望人类的明天会更好。
AI崩坏这部电影情节满满的俗套,而且剧情全是漏洞。电影也是典型的标题党根本没有涉及深度的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挑战人类,还是日本影视剧中一贯的政府阴谋论。人工智能在剧中谈不上智能就是政客利用的工具,本剧就是剧情片,根本算不上科幻片。
主角大泽隆夫设定是一名科学家,在本剧中更像是一名开挂的超级英雄。影片十分明显是抄袭了高仓健的《追捕》和美国的《亡命天涯》,大泽隆夫在全日本警察的追捕中不仅要自证清白还要拯救全世界。影片俗套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开头主要人物一登场,经常看日剧的朋友大概都猜出了幕后真凶。好不容易交代完主要人物进入到紧张刺激的大追捕情节了吧,一位科学家不靠着科技,全靠着一副好身板是一路狂奔开挂。在日本最精锐的特警部队围追堵截中,竟然毫发未伤胜利大逃亡。这段看的我是迷迷糊糊这是《美国队长》吧?好不容易和自己的大舅子汇合了吧,又故布悬疑糊弄观众智商。一路开挂躲过了特警部队一百多发子弹的大泽隆夫,竟然神奇的在胜利前夕漏了个大屁股给特警。观众不用脑子想也知道了,被人怀疑的大舅子英勇就义了,影片此时俗套到恶臭了。
结尾高潮处大泽隆夫才想起了自己是科学家不是超级英雄,利用科技手段逃出重围胜利抵达抓出真凶。影片终于迎来莫名其妙落幕了,AI没有被程序打败,却被相片上的一句话感动眼泪哗哗的良心大发现。我是十分佩服编剧的脑洞大开了,影片中的广濑爱丽丝和三浦友和角色完全没有任何作用,追捕中总是晚一步赶到现场,结局中也不是靠着这二位抓出真凶,这二位的设计就是完全照抄《追捕》《亡命天涯》中的正义警察。最令人喷饭的是高智商犯罪真凶,策划蓄谋已久眼看着就要成功了,不知道真凶是脑子进水了还是被驴踢了,在和大泽隆夫什么重要证据都没有对峙中,真凶在警察超过30多人公司员工上百人众目睽睽之下,自己勇敢的站出来坦白了一切罪行!!!影片至此已经不是愚弄观众了,升级到侮辱观众智商了。恐怕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都会感觉自己的智商被导演编剧侮辱了!真是一部完美的大烂片!
很老套。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达到了极致,于是被一些阴谋家用来反控人类。老套的剧情,老套的情节,尽管电影容纳了诸多惊悚片的因素,被剧情驱动着,演员也在不停的奔跑。所以我对这部片子的感觉就如同鸡肋一样,食之无大味,弃之又不忍。我发觉有这么一个情况,日本本土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既便失手不成功,拍成了一部烂片,但也是日本人制作的烂片。作品中日本制作的那个味道不会变,可一旦和外国人合作,尤其是和美国人合作,拍出来的电影,不难看,但总觉得不是日本人的电影。
提到日本电影,很多国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是AV,而这部说的是AI,即俗称人工智能,整部电影我是用观看AV的方式去观看,就是不停地快进,而和观看AV最大的区别在于,这部片到最后都没有让我产生任何高潮的感觉,既无快感也无泪点,所以直到影片的结局,我都无抽取纸巾这个动作。
这部电影的题材并不新颖,好莱坞早年的电影「人工智能」里已有类似的剧本,AI科技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进入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里面,从而提供了便利和对以往局限性的突破,科技改变生活。但AI人工智能的不停学习和进化,最终将觉醒出独立的智慧,并开始反噬作为造物主的人类,继而进行人类清洗的计划,完成对地球统治者的更替。这是往AI自我觉醒的路线走。
而当AI科技一旦形成普及,则必然引发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也将淘汰大部分的人力成本,而这些被科技发展所淘汰的人和家庭,将很可能进入一个死循环,因为贫穷是可以延续的,从而形成对医疗及养老体系的沉重负担,直到拖垮整个社会,这是另一部电影「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的缩影。这是往AI发展形成社会问题的路线走。
略嫌遗憾的是这部「AI崩坏」的走向和结局并没有往AI自行觉醒和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问题这两个方向及路线延伸,而是走了一条非常俗套的坏人使坏投放破坏AI程式的桥段,浪费了这个警世的末日科幻题材,而因为这个剧本桥段的硬伤,最终导致整部电影虎头蛇尾沦为鸡肋。
作为医疗系统AI的基础是所有人的大数据,这些大数据掌握了每一个人的一切隐私和数据,但同时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监视系统,如果电影着重从监控这个角度去拍,引发观影人对隐私以及监控的反思,那么这部电影的评分和高度远不是现在这个水平。
譬如像朝鲜这样的国度,需要强大的监控系统作为便于独裁统治的机器,而如果这个AI是为统治者而服务的话,那么这是一件何其恐怖而无奈的事,因为你的一举一动甚至性命,很可能取决于统治者的一个按钮,当然如果导演和编剧往这个方向拍的话,那么国内按现在的审查机制,只会是全网封杀,毕竟这些所谓禁片,很多时候只是把真话说了,而统治者认为不适合给奴隶听,继续岁月静好作好梦,仅此而已。
由入江悠执导的电影新作《人工智能崩溃》,即《AI崩坏》,是以AI渗透到国民生活的2030年近未来的日本为舞台的科幻悬疑电影,这是他集结前作《第22年的告白-我是杀人犯-》的工作人员再次出发的新作,影片以创造出划时代人工智能的天才科学家桐生浩介为主人公,描写了突然失控的人工智能选择“有生存价值的人”和“没有生存价值的人”,开始进行杀戮的故事。与前作不同的是,这次是完全原创的科幻悬疑片。而影片的主演阵容,除了主人公、开发出划时代人工智能的天才科学家桐生浩介由大泽隆夫饰演之外,松岛菜菜子则扮演主角桐生浩介的亡妻望,贺来贤人、岩田刚典(EXILE,第三代J Soul Brothers from EXILE TRIBE)、广濑爱丽丝、三浦友和也将出演本片。
入江悠从小就梦想着将科幻小说和犯罪悬疑小说融合在一起的故事。“科学幻想”ד犯罪悬疑片”,将通过这样一个故事的电影实现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我们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分歧点上。“人类是什么?生命是什么?文明又是什么?人类的工作趋势是减少的。但是,我们人类能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而更加幸福吗?从思考上、哲学上去探讨人工智能问题的内涵,,实在是人让人捏把汗。这次制作了完全原创的剧本,为了制作一部既有思辨性、哲学性问题,又让人捏一把汗的无止尽悬疑电影,把主演大泽隆夫先生为首的优秀演员阵容的各位集结了。我将和演员、工作人员团结一致去拍摄。”导演入江悠这样表示。
而曾经和入江悠一起打造了《第22年的告白》的制作人北岛直明,这次再次坚定支持入江悠,担任本片的制作人,他表示在拍摄前作《第22年的告白》中,那时为了将韩国版翻拍成日本版加入原创剧情的部分真的很辛苦。这次,他将和入江导演一起挑战“完全原创电影”。而且,要投入大大超过电影《第22年的告白》的制作费。这是对以“以原作为基础的电影”为标准的日本电影的挑战。多次对代表日本的AI研究者进行取材,反复修改了20多次剧本,完成了超越《稻草之盾》动作戏和超越《第22年的告白》情节展开的剧本,现在马上就要开拍了。“这部电影集结了大泽隆夫、松岛菜菜子、贺来贤人先生,岩田刚典先生等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他们将和入江导演,在这个冬天一起团结奋斗,打造出留在日本电影史上最高最周密最惊心动魄的悬疑电影制作。敬请期待!”
松岛菜菜子饰演桐生的亡妻望。与丈夫一起研究AI却因病去世的望,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和信念的人,对桐生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已经是大泽和松岛共演的第五次了,但却是第一次饰演夫妻角色。松岛菜菜子在第一次读到剧本的时候,就想到了很多在海外制作的近未来作品,但是在日本这里,这次的剧本尺度却很大,所以很期待这个作品如何影像化。松岛菜菜子表示:“在不知道10年后、20年后的未来的情况下,我经常思考如何发挥个性,如何在未来的道路上生存下去。我想在那之中一定出现人工智能来代替人类的工作,是在这样不断被替代的情况不断增加的未来,到底会变成怎样?但是,即使变成人工智能,从平时开始就觉得必须要有人类独有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人的存在价值和感情,机器人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也有孩子,所以能将感情代入到人物望的想法中。”菜菜子还提到与大泽隆夫的再度合作:“这已经是第几部作品了呢(笑)。从长到短已经是第五次了。“我喜欢你,所以选了你(笑声)”“是的!”一边开玩笑,一边说很有缘呢。在共同演出的过程中,这样的事情也能说出口了。我和大泽先生在别的作品里也有动作戏,给人的印象是他身体也锻炼得好,非常克己。我一边赞叹大泽先生的特色,一边拍摄着作品,所以很期待作品的完成。”
芦名等4人的角色,目前尚未发表。芦名星说:“虽然AI的世界并不是非现实性的,但是我们还没有看到未来的故事。在设想今后人工智能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同时,也包含了现在的生活和对人工智能的期待,看了电影之后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这是一部从各种视角描写各种想法的作品。”;玉城缇娜说:“作为本作品主题的AI,现在已经在普及,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也是很贴近的话题。有各种各样的正义,各种各样立场的人,不会只显示好的部分,只是想好好地提出问题,观众会怎么理解呢?也很想知道。”;高岛政宏则表示:“最初看剧本的时候,觉得非常有意思。我还在想原作是什么呢,原来是原创的。于是向入江导演传达了“真的是很棒呢”! 现场包括器材在内,都是世界最高水平,也就是以国际标准来制作的。作为演员参加这么奢侈的现场拍摄真是太好了!”余贵美子就说:“在AI的管理下,医疗也在不断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变得方便了,但是我觉得这是一部思考人类的真正幸福和富裕是什么的,有趣的作品。周围变了,人却没有变化。也许只有等到周围的人也得到了发展,虽然那样也并不一定幸福。”
《AI崩坏》将于2020年1月30日在全日本公映。
1、态度崩坏
桐生浩介:AI的初代研发者,研发的目的是将AI合法用于医疗治疗妻子; 西村悟:桐生浩介的妻弟,希望AI用于医疗,促进医疗; 樱庭诚:警视厅理事官,反AI的同时又希望借AI的理性构建只有青年生产力的社会人口结构; 合田京一:老警官,认为警察的工作应该是跑现场;对AI的态度比较暧昧,不是极端的反AI; 奥濑久未:新警官,跟着合田京一跑现场;对AI无明显态度; 记者:反AI;
人物基本分为三派:支持AI——中立——反对AI;
导演主要想表达哪个态度呢?没态度。三种态度都抛给观众,好像在跟观众说:你觉得是哪个就是哪个,对AI,你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后产生自己的态度。 导演可以说是设置了双结尾:樱庭诚被捕后的个人自述:提醒AI有再次崩坏的可能性;桐生浩介对女儿说,与其思考“AI是否可以带给人们幸福?“不如思考”父母是够可以带给孩子幸福?“,基本上就是肯定AI的态度。
因为态度模糊,影片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强烈感受,继而导致代入感弱,无法产生认同/共鸣,最终削弱了影片的力度。
2、人物崩坏
影片中可以说,只有正面人物:桐生浩介。对于反派BOSS:樱庭诚、可能的反派:记者,的塑造则极为薄弱。
反派BOSS——樱庭诚: 观众看不到樱庭诚在AI方面的造诣如何高,也看不到他为了重塑AI做了什么行为,完全是台词一带而过: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的博士,历届最年轻的警视厅理事官,借助AI重新建构社会人口结构的自白……这个反派BOSS除了颜值在线,真的是弱爆了。
可能的反派——记者: 记者在开始段落给出终极(剧情)铺垫:AI是否会自动筛选人口;在结局给出终极拷问:AI发生崩坏以后,(桐生浩介)是否认为AI依旧可以带给人们幸福?发展段落通过台词强调自己反AI的态度。但问题是,记者也就这个功能了么?
正面人物——桐生浩介: 直接塑造正面人物显得薄弱,缺乏说服力。通过对比塑造,塑造一个强有力的对立人物来凸显正面人物,就会有力地多。但因为反面人物太弱,可以说导演选择了直接塑造正面人物:AI研发技术,首代AI研发科学家,希望AI有助于医疗,一心为人们的幸福而创造AI,即使被误会成嫌疑犯也要通过艰难危险的逃亡来更新程序。可偏偏,导演给了桐生浩介一个落难的女儿,桐生浩介的行为动机变成了——营救女儿。10000多人口因为AI崩坏丧生,桐生浩介不在乎更多人的死亡,一心只想着救女儿?(父亲一心想要救女儿,本无可厚非,可非要跟庞大基础的人口做对比,你让观众站哪边?)
因为人物崩坏,原本的“正邪”对立,成了伟光正的独角戏。
说到底,导演给人物的困境合情但不合理,并没有一个实质的选择困境,也就无法激发人物内在的人性。
不如女儿就被反AI的那帮群体绑架,24小时内不撤掉AI就撕票,同时AI崩坏,需要24小时内修复程序以防止AI进行大屠杀。 相同的限定时间,救女儿还是救更多的人,这一定是一个无比艰难的选择。 (这只是抛开整体剧情叙事的假设,举例而已,未必更符合整体故事)
3、剧情崩坏
片名直接剧透,AI一定会崩坏,崩坏以后一定会修复,但还是存在再次崩坏的可能性。所以,既然剧情主线是一定的,可预知的,那么切入角度就变得尤为重要。
故事的切入角度可以是:AI的研发者——桐生浩介,AI的使用者——普通民众、警视厅,AI的旁观者——新闻记者。 导演选择了AI的研发者作为切入角度。 同时,片中强调AI即使再进化也有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责任”。但男主承担的“责任”不是国民,而是女儿。国民只是在拯救女儿的过程中,捎带着救了而已。
另外导演给了一个悬疑处理,AI崩坏的嫌疑犯究竟是AI的研发者,还是另有其人? 问题是,当反派大BOSS一出场,就知道他才是真正的凶手。尤其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研究博士“表明了樱庭诚有让AI崩坏的技术条件,接下来“警视厅也在研究AI,曾向HOPE求助,但HOPE是以人为本的公司,所以拒绝了警视厅的请求“表明了樱庭诚有充分的犯罪动机,天啊,一场戏里暗示的不要太明显。樱庭诚出场就没悬疑了。那之后的追击,让观众看什么呢?
影片大场面比较多,整体预算应该不低。但这样的影片肯交由一个1979年的年轻导演,这样的行为值得尊敬。
日本电影产业也不太适合走重工业电影路线,但他们的轻工业电影已经具有非常显著的风格和极高的辨识度。重工业电影一定是抗衡好莱坞的路径么?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会让我联想起《死亡笔记:最后的23天》。好了,我要去看入江悠导演的《22年后的自白》了。
主题有高度,想法有野心,格局被拉高了,剧本走商业路,结局又回归日式催泪。PS:贺来贤人演得很像反派呢。
母题还行,但是表现的深度不够,主角光环附体,单人对抗两大AI无压力。
你倒是崩坏啊,一个没感情AI被一句话给拯救了是怎么回事。你的初心不是毁灭人类吗,记住你的初心好吗!!鉴于第一评不想给太低,但这片网上看看算了,快进着看那种,不需要大屏幕,浪费。(另外建议片名改叫,天才程序员大逃亡事件!)
套路老,但没尿点。
3科幻成分不太高,大数据+人工智能老套模式,好多设定都被欧美科幻片领先表达了至少三十年。
ai突然开始执行清扫人类计划。科幻版全民公敌。
都2020年了对AI主题的探讨还不及半世纪前的库布里克有远见,硬拗出来个反派人设也是肤浅的很,全片大部分时间都是大泽隆夫的逃亡之路,不知道导演哪来的自信会认为观众爱看一个程序员的追逐戏,既无动作片的设计感,亦无科幻片的寓言意义,全明星阵容也无加分。
全明星垃圾,差点把我给看崩坏
看到演男主的女儿的没什么灵气,演技也不好,下意识的会认为这又是谁家的孩子,当然片子也不会是什么成功的作品
三刚都是89年的帅男人耶!沃日!刚酱三件套戴眼镜帅得我直骂脏话贺来贤人先生这就?????岩田刚典如果从庆应大学毕业真的进了那家大公司,大概就是这样的精英模样吧岩田刚典我的大老公,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我的妈呀122分左右的岩田刚典怎么回事儿啊我要晕倒了主题曲真的好听
日影崩壞 日影至今就沒個像樣的動作片 武戲文拍, 節奏慢的要死!! 對白婆婆媽媽.......
剧本的切入点就值五星,原本用来搜集全日本医疗数据的AI被警察窃取,用作监控民众的“百眼”系统。#20200622
除了樱庭诚的脸,几乎乏善可陈。很套路的鸡汤科幻商业片。如果把原作的情节和台词都还原出来,也许还能多一颗星吧。
本刚粉为爱看完 日本人好热衷于AI题材 然而依然是批皮套路
很一般,但事先完全不抱期待去看居然完成度还成,说是SF中间又拍成悬疑逃亡片,爆炸追车戏等场景倒是花了钱,质感尚佳,媒体穿插叙事可见《22年后的告白》的影子,《22年》的成功之后入江悠有拍邦画弱项SF+原创剧本的野心,可惜完结于套路情节。大泽依旧一张悲天悯人克妻脸,拿下业界不看好的剧本勇气可嘉,然而复出之作没有突破,连老婆还是菜菜子这点都没变过……
剧情一上来就崩了~菜菜子2013年死,女儿不到十岁,到了2030年,女儿还不到20岁…这尼玛…见鬼了!?之后男主回到日本演说,现场的安保警察居然就是网警…然后AI被入侵后,各种混乱,偏偏警察能用智能设备…反而AI企业不能…这特么摆明了针对AI技术…编剧对AI一窍不通,却要模仿20年前好莱坞的剧本设定…不玩砸了才见鬼呢!(讲真,那些看不出剧本崩坏的人,还有那些脑残给三星五星的人,应该就属于完全不懂电影的人吧~唉…)
应该叫《剧情崩坏》!没科幻啥事。但更惊讶的是,全程眼熟男主,就是想不起是谁?结果居然是大泽龙夫,印象还停留在《星之金币》时期,初代单眼皮花美男,怎么这里就老得脸都快耷拉地上了?杀猪刀,比片中小舅子、警官的颜差远了。惊鸿一瞥菜菜子,毫无印象三浦友和。前1/3气氛还成,后来就越来越无逻辑,结局竟然靠爱改写AI,那还要程序猿干嘛?难道像说这才是AI觉醒么?2小时长太,90分钟足够了~
宏觀設定不錯,人物設定套路化(正-邪),劇情推動橋段仍然是災難
AI不过是再一次窥视到人性黑暗的工具而已,而在越发发达的技术环境下, 人的自我迷失和受控愈发明显,在日系故事中这点和随处可见的温情主义成为一种主要矛盾,而相信人心本善来改变世界则是日系价值观下越来越无法忍受的毒鸡汤。
挺好的题材,拍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