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走出非洲 剧照 NO.1走出非洲 剧照 NO.2走出非洲 剧照 NO.3走出非洲 剧照 NO.4走出非洲 剧照 NO.5走出非洲 剧照 NO.6走出非洲 剧照 NO.13走出非洲 剧照 NO.14走出非洲 剧照 NO.15走出非洲 剧照 NO.16走出非洲 剧照 NO.17走出非洲 剧照 NO.18走出非洲 剧照 NO.19走出非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16 04:33

详细剧情

  凯伦(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富家女,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她离开故土丹麦远嫁东非肯尼亚,然而男爵夫人的称号并没有给凯伦带来美满的婚姻生活。幸运的是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凯伦可以经常外出打猎、探险,她渐渐的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一次打猎遇险时,凯伦邂逅了年青的英国贵族邓尼斯(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饰)。在遭遇婚姻的破裂和丈夫出走之后,凯伦独立承担起经营庄园的任务,在劳动的过程中,凯伦渐渐的与种植园里的仆人们产生了深厚友谊,而她与邓尼斯的关系似乎也有了进展。然尔命运之神并没有从此让凯伦一帆风顺,一次大火让她不得不出卖庄园从而缓解经济的拮据,后来邓尼斯驾机意外身亡又一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在经历了生命的磨炼之后,凯伦最终告别了那片她洒下青春和热情的土地……  该片在1986年的第58届奥斯卡上荣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在内7项大奖。

 长篇影评

 1 ) 优雅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非洲的贡嘎(Ngong Hills)山脚下,我曾经有一个农场”。舒缓苍老的女声,深情流畅的音乐,非洲广阔壮美的大地,一幅幅画卷史诗展示在面前。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深深地被打动了,许久无语,也许因为年轻没有真的理解。再看的时候,十多年已经过去了,心随着男女主人公在空中飞翔,俯瞰壮美的非洲大地,荡气回肠。

感动我的是一个女人在跋扈的命运中表现出的爱与尊严,优雅与豁达。
风华正茂的卡伦远嫁肯尼亚。丈夫并不爱她。她赶着马车,经过炮火纷飞的战场,看望在前线的丈夫。见到风尘扑扑的妻子,他第一句话“你来干什么?”,短暂的欢聚,丈夫带给她的是疾病,她不得不回到欧洲,独自去治病,病好了,她却永远不能有孩子。她平静的接受了丈夫离婚要求。

她想尽办法让当地土著人的孩子读书,可是,当地人连一片立足的土地都要没有了,读书又有什么用?她跪下企求新来的长官,给土著人留下一块土地生活。

她用所有的积蓄投入咖啡园,三年的艰辛终于丰收了,但大火夺去了一切。

在她风华正茂的时候,她遇到了她的爱人,英俊潇洒的丹尼斯,他带她在蓝天上翱翔,他们在飞机上俯瞰美丽富饶的非洲大地,辽阔的草原上一群群奔跑着的羚羊,泛着阳光的湖面上一片片掠起的水鸟,陶醉在这美景中的她向坐在后舱的他伸出了手臂,他们的手在高空中紧紧握在一起。

他喜欢不羁独来独往,质朴原始的生活,他说,我不会因为那张纸而更爱你。你总是在说,你的农场,你的土著人,它们不属于任何人,象狮子,本来就不属于任何人。爱,需要任何的承诺吗?

当她失去了一切,农场,婚姻,她要回国了,他说,我开始理解了你的世界,等我回来,我飞行回来…. 他永远地留在蓝天白云间。

在丹的葬礼上,她读了一首诗“明智的你早早离去, 因为荣耀不能为谁停留,月桂树转瞬苍翠, 却比玫瑰凋零地还快” 她说, 他不属于我们,不属于我。 她孑然一身返回了欧洲,只带走了关于非洲的回忆……

命运是绝对的跋扈,我们不能改变它,可贵的是优雅地接受一切。风华正茂梅丽尔•斯特里 普(Meryl Streep) 饰演的卡伦,不甘平淡,优雅,深情,不怨天尤人,保持自己的尊严。唯一的一次,她为丹讲故事,悲伤地讲不下去了。

诗一样的风景,典雅流畅的音乐,淡淡的怀旧,哀而不伤,让我荡气回肠。

因为命运是绝对的跋扈,因为死亡是必然,与其俯首,不如优雅地抬起头接受。

下面是卡伦在丹的葬礼上念的诗,这首诗反映了她当时的心境,英年早逝未必是坏事,爱是难忘的,因为它的短暂。

没有找到中文翻译,试着译了。

  To an Athlete Dying Young
  給一位英年早逝的運動員
  
  by A. E. Housman (1859-1936)
  
  The time you won your town the race
  We chaired you through the market-place;
  Man and boy stood cheering by,
  And home we brought you shoulder-high.
  
  当年,你为小镇赢得了比赛
  我们举起你穿过市场
  男女老幼夹道欢迎
  你在人们肩头凯旋
  
  To-day, the road all runners come,
  Shoulder-high we bring you home,
  And set you at your threshold down,
  Townsman of a stiller town.
  
  今天, 人们又聚集在一起
  把你抬在肩上为你送行
  轻轻放你归于尘土
  小镇为你肃穆宁静
  
  Smart lad, to slip betimes away
  From fields were glory does not stay
  And early though the laurel grows
  It withers quicker than the rose.
  
  明智的你早早离去
  因为荣耀不能为谁停留
  月桂树转瞬苍翠
  却比玫瑰凋零的还快
  
  Eyes the shady night has shut
  Cannot see the record cut,
  And silence sounds no worse than cheers
  After earth has stopped the ears:
  
  黑夜的幕布拉下
    再也看不到记录被打破
  沉寂不会比欢呼更糟
  你在大地的深处长眠
  
  Now you will not swell the rout
  Of lads that wore their honours out,
  Runners whom renown outran
  And the name died before the man.
  
  现在,你将永不会被击败
  他们的荣耀转瞬间即逝
  尽管后来的冠军辈出
  活着时名字已被人遗忘
  
  So set, before its echoes fade,
  The fleet foot on the sill of shade,
  And hold to the low lintel up
  The still-defended challenge-cup.
  
  趁着荣耀消逝之前
  敏捷双脚踏上归途
  在门梁上悬挂着的是
  永恒的冠军奖杯
  
  And round that early-laurelled head
  Will flock to gaze the strengthless dead,
  And find unwithered on its curls
  The garland briefer than a girl's.
  那些早先的冠军们
    将会嫉妒地注视着你
  你卷发上的月桂花环
    将永不会枯萎

 2 ) To be a human ,but not a woman

“Frailty,thy name is women”,Shakespeare said in Hamlet.
 as a woman,we are always thought to be timid. If she has her own dream, her own ambitious,the man who around her will one day leave her,thinking she is strong enough to face all the hardship.
In the movie ,I was deeply moved by Karen. since I found some similarities between us,I thought I could understand her better. Undoubtedly,she was much more mature than me. Frist of all, she was a real woman, and her experience made her very charming,of course for those who knew the true beauty. than,the life in Africa made her a real human. She was totally independence when she was leaving there. Independence didn't mean she wouldn't feel lonely or something else, but she could live without self interference. In fact, most of the time, when we feel unhappy, the feeling has nothing to do with others. after experiencing so much hardship, she learned how to face the life,she learned something would never belong to her. Just as what she said at the final of the movie, she knew how to make herself to undertake and accept all the things may happen.at last, the so called gentle men invited her to drink together, at that time, she didn't exist as a woman, but a human. A true human, who knew how to get on well with the nature,a true human, who knew wha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Also,the love between them really gave her all the courage in the rest of her own life. Though he died, he loved her forever,he knew her,he can feel her.
she really taught me a lot of things. I will think of her,when I lose my confidence about life.
By the way ,this movie make me fall in love with Africa,just as another classical movie English Patient.
 

 3 ) 书评/影评:我喜欢非洲,因为它干净。

去年末,终于在Netflix上看了《走出非洲》。然后读完了在伦敦时入手的原著。

要好的一个朋友问我,你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她是美籍华人,沃顿毕业,问这问题的时候带着美国精英特有的诚恳和直率。她是真的想知道。我还没有回答,她男朋友说,这也是我妈妈最喜欢的电影。我猜他妈妈大概五十五岁,在巴黎西郊的富人区St Germain en Laye有一栋房子,离婚多年,人生美梦就是中年遭遇爱情,遇到如风的恋人:《走出非洲》里的德尼斯或者《廊桥遗梦》里的伊斯特伍德。在场的一个四十多岁的法国男人也表示极喜欢这部电影,他事业尚可,未婚,无拘无束,人生偶像大概也是德尼斯。

我一时语塞,为什么喜欢《走出非洲》?

因为它发生在非洲,那里尘土飞扬,血腥原始,却又纯净无比,就像阿拉伯的劳伦斯说:我喜欢沙漠,因为它干净。作者凯伦布里克森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讲故事的人,而她的故事也像《一千零一夜》一样引人入胜,农场上的杀人案、小鹿Lulu、我的跛子厨师、来自丹麦的老水手、山丘上的坟墓,我像凯伦的爱人德尼斯一样,假想自己坐在内罗毕郊外凯伦家的火炉前,用很多靠枕给自己做了个沙发,在漫漫长夜听着这美丽的丹麦女人讲着她的故事。

在书的开头,凯伦说,所有的冷血诺曼人,在他们第一次去希腊、罗马和法国时,会深深被南方文化所折服。她自己也如此,她像一个南方女人一样柔软敏感,却从来没有失去北欧女人的强硬。她既像《飘》里的斯嘉丽一样漂亮、强悍、勇敢,独立经营自己的咖啡农场,扬鞭骑马猎杀狮子,处理尸体和将死之人。又像三毛,敏感、脆弱、文艺,全心热爱着一片陌生的土地。她也如所有典型的欧洲贵族小姐,男爵夫人,饱读诗书,说希腊语、法语、拉丁文,信手拈来就可以吟诵柯勒律治或莎士比亚。

凯伦和德尼斯在肯尼亚

凯伦有时残酷冷漠到让人震惊。她在书里写,有一天,我出门过河看到了一只漂亮的蜥蜴!我觉得,这漂亮的皮送到巴黎可以做成一个好包,我就开枪了。真可惜,在它死掉的那一刹那,所有颜色都退却了,所以我建议所有的女士们,不要射杀蜥蜴。她和德尼斯一次看到两只狮子在吃一只长颈鹿,就枪杀了它们。她说,母狮朝天上跳了起来,跳得很高,掉下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动过。在最后卖掉农场离开非洲的时候,凯伦甚至决定枪杀所有农场里的马和狗,而天知道她是多么爱这些高贵的苏格兰猎鹿犬和她红色的爱马Rouge!

可她写起她收养的小鹿Lulu时,却有着妈妈对漂亮小女儿的爱意和嘲讽。第一次把小鹿抱在怀里时,它只有一只猫那么大,有着紫色的大眼睛,像黑松露一样的鼻子,总在说话的小耳朵摸起来好像丝绸,还有像中国老太太一样的小脚。小鹿在房子里走路时踢踢踏踏的声音就像一小串微怒的响指。Lulu在成年之后,离开了农场去森林里生活,再也不愿让人亲近,只在晨光熹微时出现在森林的边缘,徘徊几时远远相望,便匆匆消失。然而小鹿还戴着那只凯伦挂在她脖子上的银色铃铛。离开非洲多年,Lulu应该已经早已离开人世,凯伦仍然在午夜梦回时听到铃铛清脆的声音,Lulu又回来了,她的心里充满了甜蜜的忧伤。凯伦写到她的几只苏格兰猎鹿犬,来自欧洲的高贵灰色大狗,曾英勇地打死过一只黑猩猩,得到了当地人极高的尊重。还有一次,在蒙巴萨的海岸上,她看到了两只被装在集装箱里的长颈鹿,和许多惊慌失措的火烈鸟,它们被运往汉堡的马戏团。她说,希望你们在路上就通通死去,永远不要到达汉堡,那里没有人认识非洲,人们只会逼你们低下美丽高贵的头颅。

凯伦生命中的男人是布里克森男爵(Bror Blixen),伯克利科尔(Berkeley Cole)和德尼斯芬奇哈顿(Denys Finch-Hatton)。此三人全是二十世纪初生活在肯尼亚地区的欧洲贵族。

布里克森是她的瑞典丈夫,然而这场婚姻是建立在名誉和金钱上的交易,富家小姐希望得到一个贵族头衔,她用钱给自己买了一个男爵夫人的名号。通过男爵,她在非洲感染梅毒,终生不能生育。

伯克利和德尼斯都是英国贵族,出生长大在肯辛顿,读伊顿继而牛津,他们是好朋友。然而凯伦说,他们俩都不属于这个世纪,在这个时代他们无家可归,到处漂泊,他们躲在非洲,四处打猎,逃避他们的朋友们在英国所要承担的某种责任。只有英国能孕育出这种人。他们来到她的农场,听一夜故事,喝几天酒就离开。他们不是那种在一个地方待很长时间的人,不是那种会变老的人,他们离开,然后在年轻时就会死去。

伯克利走起路来像猫一样安静,他所到之处都光明温暖,在他舒服的时候,你可以从他嗓子里听到猫的呼噜声,而他生起病来,也像生病的猫咪一样让人心疼无比。他每天早晨十一点都要喝一瓶香槟,用最好的水晶杯子。电影里的伯克利风度翩翩,有一个美丽的索马里情人。1925年,43岁的伯克利在肯尼亚心脏病去世。

德尼斯是彻彻底底的放荡公子,风一样的男人,早期殖民者里著名的猎人和向导,后人尤其赞扬他的体育天赋,一天就学会了开飞机。但是凯伦笔下的德尼斯更加柔软,他喜欢诗歌,喜欢听故事,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他随身带着圣经,最喜欢的诗是柯勒律治的《一个老水手》,这首诗也在他死后被刻在其墓上方的方尖碑上。

牛津时代的德尼斯

德尼斯和凯伦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凯伦是个积极乐观的开拓者,她有很强的占有欲,喜欢说,我的农场,我的森林,我的村落,我的小鹿,她给当地人办小学教孩子说英语,给当地人治病,她给自己的黑人仆人戴上白色的手套,她截住一条河自己建了个池塘,哪怕索马里管家跟她说“您不能这样,这些水住在蒙巴萨”,她一定要在海拔三千米的Ngong山上种出咖啡豆,她一定要在禁止女人进入的白人俱乐部里喝一杯威士忌,她在一战结束的新年party上,众英国人高唱《天佑女王》时,转身离开。德尼斯是一个消极的无为者,他活在当下,从来不违背自己意愿,他尊重非洲已有的文化和习俗。他问凯伦为什么要办学校,凯伦说因为不想让当地人无知地活着,而德尼斯说,他们并不无知,只不过你我不懂。我不想让他们都变成小英国人。凯伦说,在你心里一切都那么简单。德尼斯说,是啊,因为我要得比较少。在德尼斯心里,非洲不属于他们,他们都只是过客,何必妄想改变这片土地?凯伦像火,而德尼斯如风。

1931年,凯伦的农场破产,她变卖一切准备离开肯尼亚。德尼斯在同一年驾驶滑翔机时发生事故,离开人世。电影里,德尼斯的葬礼上,凯伦念了一首诗,Housman的《致一位英年早逝的运动员》(To an Athlete Dying Young):

当年你为小镇赢得了胜利,

我们举起你穿过市场,

男女老幼为你欢呼鹊跃,

把你抬在肩头上凯旋。

今天, 人们又聚集在一起,

我们把你抬在肩上为你送行,

轻轻放你归于尘土,

小镇为你肃穆宁静。

英俊青年早早夭折, 荣耀不能为谁停留, 月桂树转瞬苍翠, 却比玫瑰凋零的还快。

接着她说,主啊,请收回德尼斯芬奇哈顿的灵魂。他不属于我们,他不属于我。她抓起一把土,久久颤抖着,终于也没有把土洒在德尼斯的棺椁上。

我喜欢电影的开头,莫扎特的长笛声响起,凯伦在梦里又看到了背着来复枪的德尼斯站在红色的非洲清晨里,身旁是一棵高大的尤加利树。德尼斯死后葬在凯伦家西南边的Ngong山上,许多人说,常常看到两只狮子,一公一母,在他的墓边徘徊嬉戏。凯伦说,这样很好,德尼斯会很高兴,连特拉法加广场上的尼尔森元帅的狮子,也不过只是铁铸的。

从1914到1931,29岁到46岁,凯伦在非洲生活了十七年。她在书里问,非洲会记得我吗?Lulu,那些长颈鹿,那一轮明亮的非洲月亮,那些留着汗的采摘咖啡的黑人,他们可曾会想起我?孩子们会发明一个以我命名的游戏吗?月亮会照耀过我曾经独坐的河畔巨石吗?Ngong山上的猎鹰会在我走后搜寻我的踪影吗?今天,内罗毕以西十公里,凯伦的农场变成了布里克森博物馆,附近还有一大片区域以Karen命名,在GoogleMap上就可以看到。原著改编的电影《走出非洲》,由梅丽尔斯特里普和罗伯特雷德福主演,在1985年获得了七项奥斯卡奖,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和最佳作曲。

1954年,凯伦和海明威同时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据说海明威曾经读了《走出非洲》,表示自己在这种才华面前再也不应该写作。虽然他们互相敬慕,并且爱非洲都如同爱自己的生命,两人却似乎从来没有真正见过面。然而,虽然海明威觉得凯伦写得更好,最后诺奖却归他的《老人与海》所有。今天,海明威和凯伦都已去世多年,非洲还在,但也变了太多。凯伦和德尼斯挚爱的莫扎特呢?莫扎特出生于1756年1月27日,而莫扎特是永恒的。

这就是凯伦布里克森的故事,我爱这本书和这部电影的原因。

 4 ) 《走出非洲》——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走出非洲》是根据作者凯伦(笔名艾萨克·丹森)的亲身经历拍摄的,她本人的经历要比电影里更曲折,那个被丈夫传染的屈辱难堪的病痛折磨了她一生,事隔多年,当凯伦终于拿起笔,描述那段过往时,要聚集多少勇气才可以提起笔呢?才可以一层一层一片一片地剥开那段日子,那段最快乐也是最哀伤,那段最激情也是最怅惘?电影的优美加上对作者凯伦自身的传奇经历的伤怀使我一直无法下笔写出我真正的意思,是的,品味优美是一种享受,可品味悲剧呢,那种一种深深的难过。Out Of Africa 的英文原版小说躺在我书架上,什么时候,我可以平静的看凯伦的原著呢?看一生历尽风雨坎坷无法停歇的凯伦是不是能够以平静的笔触和依旧热烈达观的心态回忆她永生缱绻的非洲呢?

   最深沉的爱和最痛彻的痛历经岁月的洪荒,往往披戴上平静的外衣,叙事和导演的刻意平淡和避重就轻,使这部片子更添了一丝沉淀和隽永。我们在平静淡定的叙事里,看到凯伦在她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里的起伏跌宕。成功地完成婚姻交易,远赴非洲,努力地爱冷酷、理智和风流的丈夫,竭心尽力地打理咖啡庄园,善待土著人并天真地要改变非洲原始的痕迹。刚开始的非洲,对凯伦来说,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这里有她要的一切,那个时候的非洲,是牵慑灵魂的梦想。

     这个女人,无比的坚韧,无比的刚强,又无比的热烈,她的心,比男人更豁达,更宽广,冒着野兽出没、土著人攻击等各种未知的风险,跋涉百里给抗战的男人们送物资;临行前,为了保护族人的家园,对着总督的执着请求和深深一跪。这颗心,只有丹尼斯那颗同样自由、广袤、通透的心才能理解。

    丹尼斯的出现点亮了凯伦爱的世界,这个为自由而生,为自然而生的男人,同样以一种深沉的方式热爱非洲,他的热爱不是改变,他深知自己对这篇神秘的土地无能为力,唯一能够且愿意狂热地去做的就是,用他相对岁月的洪荒短暂之及的生命领略这篇神秘的土地的风光。人在文明面前,在这没有边际的天空下和大地上,是渺渺的一粒沙子。丹尼斯说:“不要试图去改变它,对非洲来讲,我们是个过客。”丹尼斯对非洲的爱,是崇敬的爱,是远远的爱,是远远赏析就已经足够的爱。凯伦对非洲的爱,是执着的爱,是饱含情感的爱,想要拼命融入和渗透的爱,是倾注感情并渴望回报的爱。他们同时在用爱非洲的方式爱着对方,他们的爱,是灵魂之爱,是于千万人之中一回眸,找到了另一半。

    在非洲这篇土地上,凯伦曾经实现过梦想,她争取到了基库尤人的权利,她赢得了当地白人主流圈子的尊重,她赢得了基库尤人的崇敬和爱,她也失去了丹尼斯,失去了那个肯放弃天性的自由陪着她守着她的男人,而最终,却不得不离开,无法想象凯伦离开的时候,是多么的不舍,爱过非洲,叫她如何再爱别的地方,爱过丹尼斯,叫她如何再爱别的男人,十几年的非洲岁月,承载的是一辈子的喜、乐、悲、哀。

    丹尼斯,你用你的眼睛来热切地了解这个世界,我用的是我幻想的魂灵。当你远去了,我不再是凯伦,我是凯伦丹尼斯。永远不要让我再想起你离开的前夜,你说过的,是我改变了你,你愿意为我停留了是吗?丹尼斯?我以为我可以接近幸福了,但是,差了一点点,只差了那么一点点..........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据说每当夕阳西下,作者凯伦就会独自登上她的阁楼,对着非洲,那个梦与爱的地方,沉思、眺望............夕阳照在她微微泛白的发丝上,微风轻轻摇着她的裙摆,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已经平静淡然了吗?

 5 ) A Good Lover

把<远离非洲>蓝光碟拿来又看一遍,这次认真得一帧没落下。2小时41分,1985的老片子,看完去豆瓣找影评,失望惨了没一篇戳到我,那好嘛那自己来,解心头之饥。 我知道,如果不是非洲大草原,不是肯尼亚,不是东非大裂谷,不是乞力马扎罗山,这一切并非如此令人心动,魂牵梦绕,热血沸腾。但,女主角Karen迎着能岗领山脚下的夕阳在开头自白里沉沉缓缓地道,“三把步枪,一个月的补给,以及莫扎特。他的一件礼物,开始了我们的友情。然后到查佛前不久,他又送我一件不可思议的礼物 —— 从上帝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我想我明白了,这是命中注定如此的。”所以我们再也不要忌讳一片芬芳肥沃的土壤孕育出来的真假,计较她的多少,简单接受她的存在,因为这都是命。 都是命。 让我花笔墨在女主自强不息的片段,我一百个不乐意。在野性难驯的非洲,即便是曾经三层束衣不盈一握的腰肢,也抵不过一双舒适英姿的长筒马靴,那些繁缛教条,扭捏姿态在肯尼亚毫不受用,自然淘汰。我曾在可可西里的时候,同行朋友望着窗外和肯尼亚异曲同工之妙的广袤无垠,娇柔地嘀咕:哦,在这儿不谈一场恋爱,就太可惜了。 所以,我想少有地卸掉常年的盔甲:今天,我们只说爱情吧:) Karen整个人牵动的情绪并不如豆瓣许多友邻的判定比如“不爱丈夫只贪头衔”“独立自我新女性”。整整161分钟里,我看到K眼里,全是feminine气息的柔和,这些柔和甚至夹杂了许多软,弱,和所有女人的共性:傻傻痴痴祈求伴侣带给她依赖感/安全感。 刚从冰天雪地的丹麦到东非时,她顶着男爵夫人的头衔,全世界都觉得耀武扬威,和气质略猥琐的丈夫洞房共享夫妻之实,她在黑暗里被一个在外面叫男爵在卧房叫丈夫的男人搂在咯吱窝里,在举目无亲的南半球,他是她唯一的牵绊。男爵去打猎,不告而别,告诉仆人下次下雨时他就会回来,K在寒气逼人的清早裹紧了外衣,站在庭院里望眼欲穿:啊,非洲的大雨一盼就是好几个月。后来男爵去打仗,离别前K对丈夫说:“I didn't expect to like you so much.”男人面无表情且略带嘲讽地回应:“You're not going to fall in love, are you?”说罢扬长而去。她追出去:“Not with someone who is always leaving!”离别之吻过后,丈夫夸说是个fine kiss goobye, 哪知她回应说:“I am better at hello." 忍受不了两地分居,K勇猛地拖着几头牛几个黑奴跋山涉水地来到了丈夫身边,他们做爱,男爵说她这样为他而来如此危险又愚蠢,她却说其实一路很有趣。我觉得从这一秒开始,这个姑娘的心里那一点点可能因为肌肤之亲有过的火苗也熄了。而后的一切让Karen彻底对这个男人绝望:她付出的颠簸不只换来了久别的春宵一刻,更换来了她丈夫带给她莫大莫大的耻辱,梅毒病毒,就是她心心念念客服艰难险阻也要来见的丈夫在他们分别的日子里和某个野女人乱交感染的梅毒,多么荒谬啊,只剩下绝望来治疗心里的羞楚。 你看,太明显了,Karen经营一个农场,在当地光鲜,但是她在relationship这件事上软,弱,无比。这一切其实都是在给男主角Dennis和她的纠葛埋伏笔。 戏剧性和狗血总是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梅毒的病痛痊愈后,却失去生育能力,她霸气地要求丈夫从她母亲留给她的房子里搬出去,从此两人一拍两散,却和潇洒倜傥的Dennis越走越近。Dennis喜欢听她讲故事,在夜晚的烛光里欣赏感受Karen眼中的丰富内心; Dennis默默关注这位即便遇到野兽和迷路也总勇往直前的女士, 心怀敬佩,一支笔,一个指南针,他总是在恰到好处时送她一件礼物,融化、吞没了她。新年派对零点时阴差阳错的礼节之吻给了Dennis足够的能量邀请与众不同器宇不凡的Karen一同Safari, 也就是出游打猎,这一趟日出日落好多天。你可以想到所有自然而然的浪漫都在这趟旅程中发生,他们驾车穿过大草原,借来滑翔机在肯尼亚晴朗的上空兜风看火烈鸟和角马迁徙,在溪流边日光和煦他为她洗头,在草丛前征服一公一母两头野狮,夜晚在篝火边跳舞喝酒交谈讲故事。 这个天性野的汉子从骨子里透出一种抓人的气质,一种天然的无从阻挡的魅力。流浪的情怀教会他放荡不羁,在safari第二天夜晚,D形容马赛人的独特: “我们认为我们驯服了他,其实没有,如果把他们送进监狱,他们会死,因为他们只活在现在,不去想将来,他们无法了解有一天会被释放出来,他们觉得这是永久的,所以他们会死亡。”(大家都听得出来,这就是他的价值观。) 又一次晚餐,他说他有时爱动物胜过人,动物们做每一件事都全心全意,每件事都像第一次,猎食,工作,求偶。只有人类做得最差!只有人类会感到厌倦,动物们会说,听着, 我了解你对我的感觉,你也了解我的,所以让我们躺下来开始做(爱)吧。 :) 她就笑了。 他们打掉两头狮子的那天,Dennis眯起眼睛,着迷地看着开枪击准而胜利的女英雄K,抬起手指缓慢地擦去K嘴角的血迹,这一刻情欲流转地不能更多,这种情欲的释放方式,只属于这样一个手毛腿毛茂盛,胸肌强健,一用劲满胳膊的青筋都会爆出来,口袋里总有一把枪支一排子弹,天天骑着骏马浪迹在非洲草原上的野汉子。这也是我心中,对情欲两个字最劲的诠释。 第三天夜晚,他们跳完一支舞,他让他接故事,她说,摩洛哥的暴风雨打翻了姑娘的船,她被冲到一片白色的,白色的海岸上。说完她嘴角动了动,目光直直的,像是要从对面的那位先生的眼睛里穿射过去。她起身,从他身边停下来10秒,背对着他,轻轻触碰了D宽厚的肩膀,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向帐篷。 Dennis立刻接收到了讯号一般地领悟了,随即随其后揭开帐篷帘,Karen已在更衣。整部电影我最念念不忘的一句词出现了,他说:“I'd like to do this.” 男女间没有情欲来往,不做爱,谈毛线爱情? D上前抚摸Karen嘴角也带着点野性的伤口问:"Was that hurt?" 而Karen的性格特征在前戏时暴露无遗,她闭起眼睛气息急促:"If you say anything know, I'll believe it."看到这里我整个人清醒过来,多少姑娘们被这种时刻彻底征服?呐,传说中恋爱的女人。 让时光和年华停留在这一秒吧,我从来从来都不喜欢结局和后续发展。 可是就连电影和文字艺术也得给命运一个交代。基本上折腾恋爱这事儿,姑娘们起先都是不上心的,小伙子们拼了命地想搞定她们,但是一旦几个基本步骤完成后,姑娘们开始试图在某个仪式化的背后建立一种归属感,无论小伙子们同意不同意,姑娘们这种要认定谁就是谁的仪式都会在心里暗暗打响,从此经久不衰。关于恋人的悲剧从来都是这样发生的:D的来去太频繁,K希望他体谅她的等待,多陪在她身边。Karen是控制欲比一般姑娘更强的人:她多次强调“我的库由人” “我的陶瓷”现在,当然也有一个词叫“我的男人”,但是Dennis野惯了啊!当他在她身边的时候,他当然全部都属于他,但是他随时抽身离去,随时一个人叼着烟背着枪奔向一个新目的地,厌倦以后,又回到K身边,这种自由度极高的交往方式,K控制欲强,且内心柔弱的人,根本无法handle,即便是她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D认定的非洲大陆赋予的野和勇。 她想结婚。问D,D说:不要,我不会因为一张纸而更亲近你更爱你。她想给一路荆棘归来的他缝纽扣,他说:不要。你不要补它。她说她需要他,他说,你不需要我的,如果我死了,你也会死么?最好的爱是不用证明的。 她愤怒地对他说:(There are some things worth having. But they come at a price, and I want to be one of them. 世上有值得拥有的东西,要得到就要付出代价,而我要成为这种拥有的东西。)整部电影,我只为女主角说的这一句话鼓掌喝彩,只为这一句。很显然,这句话起作用了,世界上最放荡不羁的浪子Dennis张大了嘴,傻了。他一定没见过如此有气节的女人。 过了一段时间,他过来找她说了一句让我整个花枝乱颤的话,他说:“YOU HAVE RUINED IT FOR ME, YOU KNOW?” K不解,问:“Ruined what?” D回答:“BEING ALONE” 老天爷!老天爷!老天爷!他细微的变化! 这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最高评价。 看到这里时,我开始担心他们感情如此升华以后该如何惨淡收场。结果,说完这话的Dennis,转个背却乘着滑翔机腾云驾雾地坠机身亡了。而我居然如释重负地觉得,完美极了,这是一段好的爱情最好的归宿:无从追念,无人能及,无疾而终,无所适从。 对,我们不要结局,爱情不需要结局。这样传奇色彩的每天像上了天堂一样的恋爱,你怎么舍得让他结束在柴米油盐酱醋茶日日夜夜的琐事争吵和情感牵绊里? 没关系,Karen会找到一个丈夫,一个生活伴侣,一个一起走向死亡的人,他很重要,但她清楚他不会是让他心跳不止的情人,一个每见一面都在胸腔中crush无数次的lover。那个lover的位置,属于那个迷起眼睛盯着她看的激情四射的强烈的有劲儿的Dennis, 他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爱人。 开篇的时候女主角说:都是命中注定的。 我们永远也征服和控制不了的只有两件事:自然,和命。

 6 ) 走出非洲

非洲的自然风光和梅姨出色的表演支撑起整部片子。 看过所有梅姨的角色中这部片中的她是最美丽的,坚强勇敢,一生经历非凡。 片中的爱情也给人不同的感受,也许是有传记的部分,自由的草原和自由的人。
梅姨还是有点年纪后更漂亮些,年轻时面部线条有点硬。不用说,这片子拿到现在也还是精品。现实要残忍的多。梅婶从这部片子里就凸显非凡语言能力,模仿出口音。两位情人统统所托非人,但这大女人有情有义,离开前仍安顿好身边人,赢得当时哪怕排斥她的人的尊重,大爱无疆。

 短评

第三世界总是被拍成动物世界。

7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非洲美景;别具一格的思想化作精彩的对白。“和你在一起,是我的选择。我不是按照别人的想法来过生活。不要勉强我。我不希望有一天发现自己是在帮别人活。我愿意承担后果,就算偶尔寂寞,甚至孤独终老,我都能接受,这是公平的。”“我不会因为一张纸更亲近你或爱你更深”

1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与心爱的人从瞪羚奔跑的广漠草原上掠过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啊?

15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力荐

我在非洲曾经有一个农场,种咖啡豆,给黑人小孩治病。我在非洲遇见了为自由奋不顾身的情人,热爱动物胜于人,折桂而来,情迷而往。我在非洲曾写过一首歌,哪里有已逝的热土,哪里有纯洁的朝露。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我总是一再启程,因为哪里都陋于非洲。

17分钟前
  • 小岩菽
  • 力荐

独立女性也是被逼出来的~~

21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非洲已经成为我的一个梦,我读它,我看它,仍旧不够。于是那些斑马、狮子、长颈鹿就说着斯瓦西里语,像马赛人一样,在炙热的空气中向我走来。我想知道这篇母地能给女人带来什么,它怎么样支配着每一个生命的生死。摄影好美,尤其是飞机掠过火烈鸟那里。自由的男人不爱富裕的女人,他们爱女人一无所有。

24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一个女人的坚韧热情,两个男人的避世,早期殖民者的拓荒史,肯尼亚的人民,这片土地不属于我们,绝佳的非洲草原景色,女主角的诗意性格,我不会因为一张纸爱你更多

27分钟前
  • 大约在冬季
  • 力荐

以前看三毛的书,记得她提过这部让她无数次落泪的电影。现在我才终于明白。梅姨演得女主我大爱。不提非洲这片神奇的土地,单这段爱情,导演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描写,但他们那次hunting,在飞机上紧握的手,他们的谈话与交流,足矣。让我想起《碧海蓝天》,只是一个女人爱上了狮子,一个女人爱上了海豚。

30分钟前
  • Fanny❤
  • 力荐

没啥感觉的公认好片

34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女性觉醒经典之作。所谓经典的力量就是,在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成长跨度里,你一次又一次重温、向它索求,而它次次总能给你掏出新的东西。罗伯特.麦基的解读:一个被“我即我所拥有”这种传统观念所束缚的女人,渐渐意识到你并非等同于你所拥有的东西或男人,你自身的才智、能力、作为,才是你的价值。

3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非洲……一定要去,就因为这部片子。

39分钟前
  • funny_vee
  • 推荐

优美的音乐、壮丽的风景、特别是梅丽尔斯普利特的出色演出,可以说是真的把人物塑造的很传神。

41分钟前
  • 橘猫爱吃鱼
  • 推荐

原来这部电影教给人的是关于告别,不求一物属于自己,而爱它。电影里看不到撕心裂肺,那些绝佳的几乎像躲藏起来而露出一点点的尾巴一样的细节与台词。

44分钟前
  • 周鱼
  • 力荐

可以说是很好的非洲风光片,以飞机巡游那一段尤甚;也可以说是爱情片,两个人一起在草原打猎,升起篝火的晚餐。但其实,更应该是凯伦从对世界的不知到拥有坚毅性格博大胸襟的蜕变历程,是非洲改变了她。可惜了帅到掉渣的罗伯特雷德福。。。(真的好像皮特。。恍惚了)原声美!

4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女主INFP,丹尼斯ISTP

50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动物做什么都是全心全意的,每件事都像是第一次,猎食,工作,求偶,只有人类做的最差,只有人类会感到厌倦。动物会说:我知道你对我的感觉,你也知道我对你的感觉,所以我们就躺下来开始做吧。

51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那片大地让她那颗爱慕虚荣的心洗净铅华

56分钟前
  • 雷貝卡
  • 推荐

非洲大地的绝美风景画——与原小说却相距太远。

6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盛名之下却极其平庸的《走出非洲》显然是一部描写幻灭的作品。个人命运的落寞收场是对早期殖民主义道路的否定,你最终得不到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爱情呀,真像《黄金时代》里那袭华丽的外衣,而它内里却是一种血腥的野蛮和残酷。可惜在辽阔的非洲大陆上,人性的多种可能,我们却看到了最渺小的那一个。

1小时前
  • Muto
  • 还行

我们只是路过这里 并不拥有这里

1小时前
  • 寂地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