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就算没有爱情,那种安详的生活已让我足够向往
我对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的生活状态更感兴趣,那时就有超市了,超市里的肉应该可以放心食用吧,对植物感兴趣,然后就可以有喜欢的院子,摆弄着喜欢的植物,怀着给贫穷的孩子带来希望的愿望。雨天透过玻璃门窗可以听到植物在雨水中欢唱;晴天,阳光洒进房间,可以边看书边安详地喝咖啡。父母时常过来,但并不催促结婚;偶尔去老友家聚餐;还会经约会男友。
喜欢那种湛蓝的天,明媚的阳光,大片大片的草地,他们为日常突发的小事而争吵,一点都没有那种长期的紧迫的压力感,和我们一点都不一样。
算我迟钝,对男主也没感觉,快结束的时候他们的接吻和拥抱,感觉太突然了,不能接受......
2 ) 只喜欢结尾
总体感觉两人感情变化太快,太戏剧化,但是最后的结尾很感动,不是因为大团圆,而是那个大鼻子说的一句话:i'll write everyday,with the same thing,when will you come.cherie?
可能听上去有点花言巧语,但却是一个可以兑现的诺言。
3 ) 小时候看到的东西
再差也是好的,长大了看到的东西再好也是坏的。
如果给各种以“季”命名的美剧打分一律负5星,也许里面也有几个温馨浪漫的故事。这恐怕只是对小时候纯情心态的怀念罢了。
4 ) 大鼻子
因为这部片子喜欢大鼻子了。一对儿冤家,但是生活还在继续,谁知道以后呢?电影总停止在转身瞬间,拥抱之后呢?
5 ) 第77名:澳法美影片《绿卡》——影史100部爱情典藏完全解读
弄假成真
《绿卡》 Green Card 年代:1990年 / 导演:彼得·威尔 / 主演:杰拉尔·德帕迪约、安迪·麦克道威尔
《看电影》的一句话评价:浪漫、轻快,迷人,一部具有欧洲风味的美国喜剧。
现在很多到美国留学的学生都奔着得到一张绿卡,有了绿卡也就意味着拥有了在美国的永久居住权。但是获得绿卡的条件也比较严苛,比如要有自己的房产,或者是有一份固定工作。为了得到绿卡,很多外国移民都纷纷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地寻找各种渠道和方式得到绿卡。《绿卡》这个假戏真做的故事就是以此为背景的……
虚凤假凰
乔治是一位法国移民,他为了尽快获得一张绿卡,想到了假结婚的方法来蒙混过关。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认识了白朗黛小姐。未婚的白朗黛想要租一间有温室的房子以便供养植物,但是房东规定必须是已婚夫妇才能入住,于是她也想急于找一个男的假结婚蒙混过关。就这样,乔治和白朗黛虽然需求不同,但是却都需要一段婚姻来获取需求。因而他们就成为了一对假夫妻。
乔治自称自己是作曲家,结果却是一个餐厅的服务员。结果又由于态度恶劣被老板开除了。从乔治邋遢的外表就能看出他的不拘小节和浪子情结,估计这样的男人也不会有女人会跟他对上眼。乔治与白朗黛的背景不同,身份差距很大。白朗黛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女性。喜爱养花的她总是在各方面都与乔治产生冲突。比如逛超市的时候,白朗黛从货架上拿下一包白瓜子,却被乔治要求放回去,他还称它是“鸟食”,而随后他有挑了一大块的肉放在手推车里。这令白朗黛反感不已。当遇见好友洛伦的时候,为了不让朋友误会,白朗黛说话处处小心,可是还是被不知情的乔治捅了篓子,带着洛伦到家里做客。结果无心插柳的乔治依靠着自己的幽默得到了洛伦的好感。白朗黛其实有男朋友,为了不让男友知道她被着他假结婚,她也时刻都警惕着。同样,白朗黛也对自己的父母极力隐瞒,但是最后还是纸包不住火。同样一件事,乔治却并没有十分在意,因为他就是一个流浪汉,无所牵挂,而白朗黛却要在朋友、亲人、男友和乔治之间周转,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她活得比一般人要累得多。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应对检查局的调查。由于两人是临时自组家庭,互不了解是最大的障碍。监察局第一次到家中来核对情况时,乔治和白朗黛十分紧张,磕磕巴巴,乔治甚至连卫生间在哪里都不知道。为了让他们的表演能够更加真实可信,他们在一周的时间里彼此增进了解,当然这期间也少不了拌嘴。在朋友洛伦家中,家人盛情邀请乔治来为大家弹奏一曲助兴,不会弹钢琴的乔治一顿乱弹,让人大跌眼镜。但随后他就弹出几个简单的和弦,再朗诵了一首小诗,立刻扭转了局面,让大家以为这是一种新的音乐风格,报以热烈的掌声。从这开始,白朗黛渐渐对乔治有了好感。在他们增进了解的过程中,白朗黛也真正开始知道乔治的身世,并给与了很多的理解。其中有一个场景体现出了白朗黛对乔治的好感:晚上独自睡觉的白朗黛听见门外乔治问她:“你睡哪一边?”她回答:“左边。”乔治说:“那我睡右边。”白朗黛说:“好的。”尽管这只是白朗黛臆想出来的,但是一句应答就已经看出白朗黛放下了对乔治的防备,开始真正进入了一个妻子的角色。而乔治赶走了白朗黛的男友,也说明了他把自己当成了白朗黛的丈夫,用自己的权力保护自己的“妻子”。两个人逐渐向一家人靠拢了。
但是在面对检察员的审问时,乔治不小心说漏了嘴,让原本有望得到绿卡的期望彻底落空。然而此时此刻乔治最放心不下的并不是绿卡,而是白朗黛。在被驱逐出境之前,他见了白朗黛一面,两人深情的拥吻在了一起。他们还互戴了戒指,在他们的心中,对方已经是自己的另一半,即使是面对分离,这份假戏里产生的真爱依然会伴随他们直至永远。
混搭喜剧
这部电影的戏剧性很强,因其利用一个特定的情景并其中展开情节而成为了一个十分有喜剧效果的影片。乔治想得到绿卡,并与白朗黛假结婚。由于婚姻是假,所以他们必须要应对种种猜测和怀疑。为了掩盖事实,各种笑料也就随之而来。其中最搞笑的莫过于乔治的胡乱弹钢琴表演,原本大家以为他是一位作曲家,都静待着他能演奏出美妙的旋律,结果强烈震撼的噪音传来,把大家吓了一跳!结果,大家并不以其为烂,反而报以热烈掌声,着实让人忍俊不禁。片中,乔治和白朗黛为营造出真结婚的默契不足的表演是最大的看点。导演也不遗余力的营造了多种场景来展现。比如面对调查局的官员,白朗黛的父母,房东老太婆,朋友洛伦等等。这些有趣而又搞笑的场景串联起来,构成了这对欢喜冤家的爱情线索。
导演彼得·威尔并不是以拍摄喜剧片闻名的,他最著名的作品应该当属《死亡诗社》,这部严肃中透着喜感的校园题材影片已经成为了入门级的电影教材,影响了很多当代学生。而《楚门的世界》又涉及了媒体对人身自由和个人隐私的影响等社会问题。这些电影均不是喜剧,而这部《绿卡》则展现出了彼得·威尔在喜剧方面的掌控能力。看得出来,这是一部很难定性的喜剧,镜头移动的舒缓带有文艺片的文雅,略有矜持的人物表演体现出了欧洲风格,整体的情节设置却又有美国搞笑电影的特点,更难得的是,影片又悲又喜的结局让这部带着欢笑的影片划上了并不轻松的句号。因此,称《绿卡》是一部混搭喜剧是很合适的。
“大鼻子情圣”杰拉尔·德帕迪约在片中饰演男主角,他并不纯正的美式英语反倒让这个角色有了真实性,而他的腔调也十分可爱。
来电指数:
乔治和白朗黛 2星
接吻镜头:
4处
爱情箴言:
乔治:我会写信,我会天天写信。信里将写着同样的话,你何时会来,亲爱的?
6 ) 温情的寂寞
很久都没有看过如果简单温暖的片子了,法国人的浪漫散漫遇到美国的直率简约。在假装婚姻关系的过程当中,他们写着假的情书,照着假的蜜月照片,甜蜜,幸福,和谐。原来爱情就是可以从无到有的慢慢滋长。那场聚会上的钢琴表演,惊讶了所有的人。而暂时的离别,却是意味着长久的相聚。有了爱情这场幻觉,值了。
德帕迪约,不明白小小的我怎么记住的这个怪样的人~
最喜歡彈鋼琴的那一段。
Romance
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Better than I expected. I too long for an apartment like this in NYC, with a bright and elegant greenhouse so I can play with my plants every day. Andie was at the prime of her beauty.
张坚庭称自己的过埠新娘创思比这个要更早。但相较而言前者不过是异域风情的闹剧,而这里除去文化冲突,还多了几分现代都市丛林(温室)和原始社会(闯入者)的融合意味,麦克道威尔的人物感情变化历程与大鼻子情圣的钢琴曲一样细腻温馨,令人感动,但无奈二人真的没有cp感,结尾二人相视大笑戛然而止就比张坚庭的港版高出不少。
It never rai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因为那首歌的MTV才看了这部电影。觉得这个大鼻子情圣一点不帅,但怎么电影都这么好看呢?甚至觉得他胖得有种不同于一般胖子的魅力。
那公寓的确嗲的可以引人犯罪 大鼻子情圣还是很有魅力的嘛~
里面那段惊艳的钢琴曲 尽管短 但是印象深刻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看过最喜欢的爱情电影。也许不该称它为爱情电影,因为它只停留在爱情最好的部分,也许在各种意义上它都算不上一部好的电影,说实话,它的题材挺俗气的,但是,另一方面好的演员又拯救了题材,外加一些动人的细节,唔..不管怎么说,自己喜欢就是最重要的。哪怕我知道现实里的感情不可能像是这样出现并发生,可是这不就是电影最初的魅力吗?让我可以从容地在现实中踏入一种超现实的确信,接纳电影给予自己的黑暗之光。它很爱情,它很简单,它很真诚,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也是电影给我的感觉,也是我作为观众希望回馈给电影的感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发生的,即便它不发生在我们身上,不是吗?非洲丛林在纽约,张开怀抱吧,让我们拥吻!
汉斯季默为两位主角在中央公园里奔跑的场景做的配乐真是太让人印象深刻了。从完全不同性格相处的角度诉说真爱是相识相知的幸运结果,结尾算是做了一个贴合实际的处理,算是一部较为典型的爱情喜剧。
http://v.ku6.com/show/UtgbNU15m1WHRPMB.html
即使看片名就能猜出情节大概,但给人的惊喜远远大于预期。两位演员选的太得当,憨厚又充满热情的德帕迪约,优雅又让人亲切的麦克道威尔,两人的配合真是火花四射。戛然而止的结尾恰到好处又不落俗套~
乔治说的每句话看似漫不经心的认真,很有魅力~故事讲得细腻,动人。
这个结局不错,不算是绝对的大团圆,但两人心意相通,迟早还是会在一起的,在互相凝望中结束电影挺好~德帕迪约确实会散发出一些不一样的魅力,让人信服他拍的爱情片。
当年正大综艺的散场电影,可惜只看了上集,N年之后又在CCTV6看了下集,记住了男主角怪怪的长相。很好的剧情,男主角弹钢琴的那一段印象很深。
哇这可能是我人生中看得最早的电影之一 当时我边看边觉得绿卡有什么稀罕拿水彩笔涂绿了不就ok啦
“拍完《蚊子海岸》,彼得威尔想回归创作。尽管《证人》剧本也倾注颇多,但冠编之事还要回溯至《危险年代》。后来他重温了瓦伊达的《丹东》,被德帕迪约的表演深深震撼,其妻建议他为这位法国影星量身改编一部讲述绿卡的短篇小说。威尔认为即使对方拒绝也无妨,反正自己也打算回去创作。可故事票房前景和德帕迪约的满档日程耽搁了投拍计划。威尔对此有些失望,因为俩人的确会了面,也交流顺畅,感觉会是很棒的合作。但他愿意幸福等待,并于此期间指导了《死亡诗社》。”
7.5分 当他们再一次在非洲咖啡馆相遇时,观众并不知道乔治能否获得绿卡留在美国。但观众知道他们真的相爱了。这里出现了一个吊诡之处——在大他者看来,乔治能够获得绿卡和他们是真爱是等价的。大他者似乎在阻碍他们相爱,又欲望着他们的相爱。观众看到了大他者的无能,他们瞥见了大他者的裂口。在一次次的询唤中,他们述行性地服从了大他者的要求,而这恰恰不是大他者所欲望的。大他者不存在。
为钢琴伴奏和谱曲那二段很好,可惜原声碟里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