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脑残男拯救身残女
好吧其实标题比较扯。我是想说,只有像Ali这样说话不经大脑、凡事不计后果、图样图森破的大男孩,才能让一位从天堂掉进地狱的落魄女人走出阴影。
这男人明显就是长不大的孩子。做出的种种奇葩事,也只有十五六岁的小男孩才会当作骄傲的标志。比如他第一次见到Steph送她回家时,Steph逼问他为啥觉得她不是去跳舞的,他直截了当地说:呀因为你穿得这么暴露,像个卖身的。
然后也不顾方才说出这一番像是挑逗一般的话,在人家楼下说:我能不能上去用冰块敷手啊?
Steph拒绝的说辞“家里有人”就像是借口。不过幸好她让他上去了,才有机会让他留电话,才有后来的一切。
但是我们来看看这个脑残男又做了神马奇葩事——人家明明是有男盆友的人,他竟然当着男盆友的面说:我给你留了电话,有需要<省略>约炮</省略>的时候叫我哟。——你就对你的性功能如此自信么!
果然还是说话做事不经大脑啊……
就是这么一个一条筋的人,当他说出“咦你要是不知道自己还行不行的话不如我们来试试咯”,我们在空荡荡的电影院笑出声来。
我猜steph也是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真是天马行空的逻辑,另一方面大概也很高兴,即使失去了双腿,自己还是很有魅力的嘛——至少还有这个男人,一点也不嫌弃自己。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sometimes naive的人,面对一切,凡事平等,从不judge。她给他打电话时他礼节性地问道:你还好哇?
她问:你不知道我的事吗?
他说:知道啊,电视上都看到了。
一副聊天气的样子。没有同情,没有小心翼翼,没有一大通安慰。大约是这种置身事外却又淡如水的关心,让她决定踏出第一步。
影片里一直在省略Steph做出各种决定时的犹豫挣扎。比如她怎么就让他来她家了。比如她怎么就决定出门了。
不过我们知道,脑残男Ali是个一根筋的家伙。他对于自己的性能力很骄傲,总能做出无法用常规解释的行为,有时候很幼稚,但大人总是没法拒绝小孩的任性,何况这个小孩有一张呆萌的脸,和一身让怪阿姨流口水的肌肉。
对于我这个不会游泳的人来说,看见失去双腿的Steph,能够克服心中的自卑,重新回到阳光沙滩海浪里,除了惊讶,就是赞叹。当她站在阳台上,用力挥舞双手,作出曾经指挥鲸鱼的动作时,背景音乐渐渐响起,那是那天出事时的firework。大光圈镜头从下往上贴近她的脸,她的健在的双手,她略带笑容的脸,和满足的表情。阳光,风,发丝,还有模糊的身后的高楼。她在阳台上,好像一个不存在的地方,站着,舞动着,一如她自己。
我偷偷抹掉眼泪,暗暗决定回来要给这电影写篇东西。
另外还有几个感人的场景。我猜大家也都这样。
Ali去打黑拳时,Steph总是在车里默默看着。当他被黑人打倒在地时,镜头却从他的角度,以贴近地平线的角度,缓缓转向车门。拳头打在身上脸上,全部放慢了速度。周围人的呐喊、渐渐隐去。那扇期待中的门好像永远也不会开,但是这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人,依旧固执地看着,直到那双机械腿终于出现在他眼底。
虽然Steph一句话不说,一个表情也不显露,只是站在那里,在人群的外围微皱眉头,冷漠地看过来。
但他的确真真实实地依靠着那个人,即便她一言不发,也是力量的源泉。
而Ali的经纪人潜逃后,Steph替代了他,成为Ali的新经济人。她找到了与他更贴近的方式,让这个男人更加依赖她的位置。他们的相处方式俨然已经成为附骨而接寄生连体,互相拥抱,互相取暖。她需要他的肢体,他在生活上对她的照料,还有尊严;他需要她的吻,她的爱,她对他在精神上的支持,以及事业上的帮助。他们越来越不可分割,所以他才会在最后,泣不成声地说,不要离开我。
虽然是直到最后的那段旁白才知道,Rust and Bone原来是这么个意思。而Ali究竟成长为怎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其实倒并没有那么重要。那双睁开的眼睛,那句“我爱你”,已经足够揭示他顿悟的人生和今后的珍惜与幸福。
2 ) 你知道 人的手掌的骨头碎了不会再长
整部电影我对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别的地方的骨头碎了也许还有机会长,可要是手掌骨碎了可就没机会长了。
偏偏男主是个拳击手,何等重要的手掌骨,但是当他要敲破冰层解救凋落冰窟的儿子时,他又是何等的不假思索,想都没想就双手拼命的巧拼命的敲。我想此时此刻,他都没意识他今后的职业生涯也许会受影响,他连想都没有想!
这就是爱!
也只有爱,只有亲情、只有人类的情感和希望是这个世界上如同手掌骨一般一旦击碎很难复原的,它的珍贵胜过你的事业、胜过金钱、胜过一切物质的东西。
当你连你的情感的无以支撑,再加上经济上的困难,那么你就彻底崩溃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男主在职业生涯最低谷也没有放弃生活,因为他还有儿子、姐姐支撑他;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玛丽昂歌迪亚所扮演的女主也没有因为双腿截肢而彻底颓废,因为她遇见了阿里,爱救了她。
所以,手掌骨碎了不会再长。请记住这句话,请珍惜你的亲情 友情 爱情
3 ) 困难铸就的人格,依旧脆弱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一定喜欢欧洲电影,而不是好莱坞的叙事风格。否则这部电影显得温温吞吞,这也是这部评分不高的原因。这是一部细腻的电影,静下心来慢慢欣赏导演雅克·欧迪亚娓娓道来,如涓涓细流的笔触。
困难铸就的人格,依旧脆弱。这部电影是无法言表的,直接地讲就是通过情节的推进达到男女主角情感的积累和质变。男主在充当女主帮手的同时渐渐变的离不开女主,也慢慢构成了最后情感爆发的触动点。
一个不幸的人遇到一个更不幸的人,可能是人生不幸中的万幸。锈象征被腐蚀的生活,骨则是生存下去的意志,懂得救赎别人的人,自己才会得到救赎,所以不幸的人相拥取暖,就能在被腐蚀过后,获得新生。
4 ) 对结局不一样的理解
我发现大部人把结局想成大团圆结局,我不这样认为,片尾男主说:不要丢下我,女主说:我不会丢下你。然后就是他昏睡儿子的镜头,毫无疑问接下来的一切全是他儿子的梦境,他儿子希望有一个完整的家,希望爸爸最后和她在一起,并且事业爱情家庭一切那么美好。我甚至怀疑男主最后一句我爱你也是他儿子梦境里面说的,这其实不重要,导演很残酷交代了骨头碎了是没法长好的,事实也是这样,现实中粉碎性骨折绝对是不能干重活的,不管是身体哪个部位,更不用说打拳了,这片子好就好在一切都是那么现实那么的真。导演明明可以拍一部运动励志片,却采用不同视角去拍一部真实到不行的片子,处处透着现实的无奈,片尾美好的结局是全片唯一以他儿子视野拍摄的,所以我觉得是他儿子所见是梦境,又或者再残酷点,他儿子醒不过来,过低的温度是会严重损害大脑神经的。我不愿意这么想,因为我感觉导演也不愿意,导演即用他儿子的梦境来交代美好的结局只是梦,也让女主说出了:我不会丢下你。至于男主女主之间的感情这里不多说了太多人讨论了,究竟能不能在一起至少是个开放性的结局,一切皆有可能,也是看完全片不觉的那么郁闷压抑的理由。
5 ) De rouille et d'os - 8/10
很庆幸赶在电影院下线之前看了本片,这是那类看完后会让你许久不能平静,需要去消化的电影。当然,作为欧洲制造,法国人特有的浪漫和细致在本片里无处不在,每一个镜头的角度,每一丝阳光,和每一个人物特写都十分到位,看多了Hollywood的粗线条不讲究后再看本片真是一种享受。电影始终很安静不靠配乐去煽情,全凭演员的对白和表演来传达,但是每每音乐想起,都是让人心碎的片刻,我喜欢这种用演技和剧本的内容去震撼观众的方式。Marion Cotillard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天赋,(蝙蝠侠3里她死去时的糟糕一幕终于可以不被我诟病了)在本片里她的表现确实无可挑剔。我想本片要表达的就是生活里面对种种不易时需要拥有的一种态度,生活残忍地逼着我们去面对现实,虽然有太多不幸让我们每个人无比忧伤,但只要我们还活着,任何打败不了我们的痛苦都会让我们成长和更加强大。磨去身上的锈,抚平彻骨的疼,当阳光打在脸上,我们起身勇敢前行。
6 ) 像瓶经典的法国红酒,慢慢品,才会品出它的味道。
有别于好莱坞的让你激情澎湃的故事情节,法国人用他们优雅的浪漫一点一旦地让你感受到温暖,每个人都在成长,也许爱情一开始就来,但是它可能就在身边。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那个时候,也许爱情这个东西就油然而生。暖暖的,因为对方的存在,言语和行动,让我们感受到不再孤单,也许这就是最朴素的爱情吧。
法国人不简单,一种气质,一种细腻,无一不体现这电影的画面和配乐上。镜头在摇晃,但恰到好处,很真实,加强了观众的临场感,用得特别好。
人物刻画上,男女主人形象异常饱满,也很自然地把他们俩人交集在一起。他们身上都有积极向上、阳光热情的特质,然后都经历了挫折和磨难,觉得真是天生的一对。他们走到一起,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样性格的两个人,遇见了,肯定会是一对。
在雨天的夜晚,能看上这么一部温暖的电影,很好,很爽!
应该叫《鲸与拳》吧…两处泪点:1、歌迪亚坐在轮椅上挥舞手势幻想指挥鲸鱼,背景音乐是水果姐的“fireworks”;2、片尾小孩落水被救起后,男主在医院打电话说“他足足昏死了三小时,我最怕失去他”…一个疑问:到底双腿被截肢和小孩冰面落水是怎么拍的啊?
在学习爱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人。二者的表演都令人难忘,然而影片却缺少那一点打破最后壁垒的情感高潮。在没有这种自然而然的人物情感高潮的情况下,结尾的剧情选择就成了一决胜负的关键。很可惜,童话与真实的生活终于还是分离的,最终依然因分量过轻而没能提升人物的层层蜕变。
雅克的高潮总是设置在看似平常的地方...
其实这是男主从男孩到男人的蜕变过程,女主断腿后获得新生的过程到没有太多笔墨。我很容易就被这个故事打动了。玛丽昂·歌迪亚的影后级表演,她又美又坚强,让人怎么不爱!【陀螺字幕大好!】
没觉得励志,倒像个关于成长的电影。男主更像个孩子,对家庭与爱包括儿子都很不负责的态度。当遭遇状况,才出现改变。影像风格有一种私影像的感觉,或者是文艺气。那种情绪的释放和对内心的关注(主要是玛丽昂)也很突出。配乐很对味,两个主角都不错。
Melodrama,情感力量十足。玛丽昂和马蒂亚斯表演赞。
嗯,还行吧
欧迪亚再次完美诠释了关于成长和反英雄的主题。生命的疼痛,重生的呼吸。那些破碎的,终将变得更加坚韧。
相比东方,西方人拍这种电影,不会将过多的笔墨用于一开始“无法面对”时的煎熬,而是更多地去展现在那样的情境里,人如何去面对并做到尽可能地坦然,就个人而言很受教
我觉得这片就是一切“无病呻吟”的反义词
铁打的汉子也会生锈,水做的女人不能无骨。
就是很奇怪,有时候不在意会比关心来得令人温暖。
片子没拍狗血却拍沉闷了。男主因为角色和剧本比马良更出彩。
1.别歧视残疾人,残疾人也是可以做爱的;2.在结了冰的湖面上,大人要尿尿时,请让小孩别动。
男人在和女人的交往中洗清了自己身上的锈斑,女人则在男人身上找到支撑自己的骨头。这个充满希望的故事很细腻,重点都落在了刻画人物上,没有泛滥的爱心和怜悯,两人的关系始终建立在平等和互补之上,在舒缓的节奏下让爱变得有尊严。特别喜欢玛丽昂·歌迪亚坐在阳台比划训鲸动作的那组镜头,美翻了。
每次看到逆光大光圈我就有满满的五星冲动!最终因为用儿子意外进行转折太刻意而还是减了一星。马良同学还是在国片中才如鱼得水,逐渐往神级演员进阶,若能少在荷里活浪费时间,法版梅姑指日可待!PS这是不是影史首部直接展现截肢人性生活场面的片子?
这才叫做拍给卢瑟看的励志片啊!(美国佬相比之下弱爆了好嘛,加拿大和法国佬合体才叫一个虐)。男主角找得太到位了。粗鲁直率低俗,流浪狗一样最原始的生命力。他第一次去探女主,煮水之前掀盖子看了下壶里有没有水,这种细节上的精致姐从来都没有抵抗力啊。
看来导演根本就不想拍一出爱情故事,换成好莱坞这早就狗血的一塌糊涂或许只剩演技了,但到了欧洲文艺片这里各种细腻的细节拍出了一种细水长流的感觉,一切都充满着不确定性,连角色自己都轻易控制不了周遭的变故。人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变化常常左右你选择去爱什么人,其实谁都不比谁更优越。★★★★
又是那种“在这个糟糕的世界里,各种loser分享着各自的心情故事”
年关一到,治愈片分外多起来,可惜我已经沦落到铁石心肠,并非不再相信信望爱,只是明白在同情、逆境或非常态下产生的任何感情即使再美好,仍是脆弱仍是虚幻;对这种题材几乎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