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如果这是一集CM
1、休叔与黑人一家的感恩节聚餐,两个小女孩在房车上玩耍然后被哥哥姐姐拉回,休叔发现孩子失踪。
2、CM团队总部集合汇报案情,wheels up in 30。
3、CM片头。
4、飞机,名言,CM团队展开案情讨论与分配任务。
5、嫌犯A车辆被当地警局发现,CM团队赶到并抓捕嫌犯A。
6、CM团队展开审讯,现场搜索与调查,抚慰与询问家人。
7、审讯和现场搜查无果,嫌犯A被释放,休叔发怒。
8、嫌犯A警局前被休叔掀倒并听到嫌犯A的细语,休叔找到CM团队说明听到的话。
9、JJ和Morgan赶到嫌犯A家中与嫌犯A与其婶婶了解情况,团队其余人员开始整理调查镇上以前的绑架案信息。
10、休叔被告知嫌犯A没问题,暴走后深夜袭击并绑架嫌犯A,CM团队了解到多年前的绑架案后发布侧写。
11、休叔将嫌犯A带到老房子开始进行严刑拷打,Garcia根据侧写条件列出的嫌疑名单,CM团队赶到嫌犯之一神父住处发现一具已经死亡多年的尸体,并从神父口中得知这名死者是死前找神父忏悔并声称自己绑架了很多孩子。
12、休叔继续严刑拷打,CM团队修正侧写,Morgan在夜晚遭遇嫌犯B追捕未果。
13、嫌犯B潜入两家受害者家中被服用安眠药的休叔妻子察觉,CM团队赶到对现场进行分析,并初步认定是妻子的幻觉。
14、Garcia通过查找发现嫌犯B住址,CM团队赶到成功抓捕嫌犯B,休叔通过拷问嫌犯A同样得知"迷宫"一事。
15、休叔找到嫌犯A婶婶了解情况,CM团队审讯嫌犯B同样了解到"迷宫"一事,随后嫌犯B自杀,团队找到家属指认衣物,得到确切信息。
16、CM团队整理信息后发现衣物是嫌犯B从两家人中偷的,衣服上的血渍也只是猪血,随后黑人家小孩被找到,休叔赶到被小孩指认后逃走。
17、Garcia找到休叔家老房子,CM团队赶到解救嫌犯A,休叔再次造访婶婶得知真相后被擒。
18、CM团队赶到嫌犯A家并发现照片,随后击毙婶婶,先后救出休叔父女。
19、BGM响起,慢镜展现众生相,名言,结束。
2 ) 大家都是命运的囚徒,反抗终是困境
《囚徒》应该是近大半年来和老公坐下来一起观看的最好的一部影片。
首先,电影的故事性很完整,反转也足够出人意料,足够满足观影者的期待,特别是后半段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看得人惊心动魄。
太过文艺、缓慢的叙事节奏,我从来只能独享,但电影前半部分一直有受害者和施暴者的拉扯折磨,使得没有那么激烈起伏的剧情也足够抓住观影者的心。
其次,导演对于故事讲述角度的选取和节奏的把控,非常流畅和巧妙。
影片站在旁观者的视角拍摄,前四分之三,我们近乎有一半的时间跟着父亲的行动,看一个丢失女儿的父亲的绝望与近乎折磨的疯狂举动;另一半的时间,跟着警察的行动,看案件的一点点推进、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我们似乎对谁都不会过分同情、过分关注,始终保持一种客观而疏离的视角来静静观看这个故事。
到后面父亲和警察的行动产生分歧时,观影者或多或少地开始同情起警察的有心无力,这是唯一一部讲述警察破案的影片,我们没有对警察的无能和无力进行吐槽,更多的是称赞。
这样的人物角色塑造方式是少见而高明的,令人耳目一新。
吉伦哈尔饰演的警察一直凭着个人敏锐的观察和出色的侦察能力,单打独斗,争取早日找到失踪的小女孩。休饰演的父亲,电影中没有交代他的职业,演出了所有普通人在痛失爱女后的绝望,但他更加疯狂,疯狂地对嫌疑人施虐,以暴制暴,以求找到自己的女儿。
以暴制暴,许多电影老生常谈的话题,韩国电影《金福南》也讲述了以暴制暴,但这里的以暴制暴多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对方可能是个无辜者。这就让电影多了一份忏悔和对灵魂的拷问。
你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你的行为到底是好是坏?
影片的结尾,我们知道嫌疑人也是个可怜的受害者,他是无辜的。那施暴者呢?
我们幡然醒悟,原来逼迫休变得疯狂的原因正是真凶不断作案的原因。
因为女儿被绑架,休把怒气撒在无辜的“嫌疑人”身上,近乎疯狂地折磨;
因为儿子年幼去世,凶手将怒气撒在主身上,通过不断绑架小孩的方式实现自我救赎;
她是在向主进行反抗,但也是在作恶、在像无辜的人行凶。
影片结尾,我们看似难以理解凶手和他丈夫的疯狂举动,但丈夫之所以找神父告解,不也跟休一样是受到了内心的折磨吗?
真正的凶手似乎没有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她潜伏在社区里,一心完成自己偏执的“任务”,到最后还把怒气蔓延到休身上,如若不是一个哨子救了他,可能父亲最终也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吧。
但有个地方我不理解,凶手的丈夫为何会出现在神父的地下室?是谁杀了他?从影片的对人性话题的探讨来看,估计就是神父吧,神父代表上帝,那上帝和人性的对抗,到底是谁赢了呢?
其他几个角色在影片中被隐去,比如小女孩的母亲,比如神父,比如被愿望的嫌疑人,被抓错的变态“少年”……2个多小时电影全部聚焦在导演想着重表现的部分,这也赋予影片难得的迷幻之感。
虽然国情不同,信仰不同,对于理解影片深层次的内涵有阻碍,但不影响它成为一部好电影。
3 ) 囚徒——BAU式分析
看完还行,虽然拖沓一点、急人一点,不过剧情是我的菜,可惜这个剧情摆CM的BAU小组也就一集的情节。警方对细节太过疏忽,虽说狼叔演的爸爸有点冒失,但一开始抓住弱智小孩这条线其实没错。
世上本无那么多的巧合,所以当两小孩失踪,那个停靠的房车就成了最大嫌疑,且在警方找到房车后弱智准备逃走就可以更加肯定这条线无错必须深查。
弱智无法沟通,所以第一步就是找到他的收养人也就是所谓的婶婶家,杰克饰演的警察进行了家访,老太说自己丈夫死了,儿子也死了,他们收养的是丈夫兄弟的儿子,杰克看了老太丈夫的照片就走了。按照BAU思路,回警局首要的就是查询老太说的是否真实,她儿子什么时候死亡的、丈夫什么时候死亡的,弱智是什么时候收养的,弱智的父母是不是像老太说的那样都已经不在了。可惜,警方没有任何查证,这条线断掉。
随后,警方对社区有案底前科的人员进行了走访排查,从神父的地下室发现了一具尸体,死亡很久了,身上还佩戴着一个迷宫样式的项链,这条项链杰克其实见过,在老太家里她丈夫的照片上,可惜这个细节再次被遗忘。
神父说死的这人是来告诫的,说曾经绑架杀害过16个孩子,神父大概是看不下去了为了阻止再次害人处置了他。如果上一个线索能查下去,能查到老太说丈夫是何年死亡的,再和这具尸体的死亡时间一对照,这两条线其实就可以连上了,但是警方丧失了两个细节而导致这两条重要线索断掉。同时,按照神父说的死的这人是绑架杀害了16个孩子,那么对周围这几十年的小孩失踪案件是不是应该调取资料,此人的年龄范围也应该可以界定出来,同时,诱拐再绑架儿童一般很难独立完成,特别是成年男性想诱拐儿童就会更难,所以很可能有协同犯罪,夫妻或者以同龄小孩来诱拐会更加容易,那么对于年龄范围内的在这个时间段丧夫的独身女性或带着孩子的独身女性就更加可疑,而老太就是这个范围内的,可惜,线索还是被警方忽视。
紧接着,弱智被释放的那天对狼爸说了一句话,“我走的时候她们哭了”,这本是一句相当关键的线索,从这句话其实就可以判断出弱智见过两女孩,而且很可能知道两女孩关在哪儿,可惜狼爸告诉警察后,杰克认为是狼爸自己主观意识想出的一句话,线索再次被放掉。
接着,在邻居对两家人的祝福的那个晚上,一个行为异常的人进入视线,杰克也很快找到了此人。从商场工作人员口中可以看出此人行为怪癖,买儿童服装,杰克查到他家里也发现了各种变态的行为,箱子、儿童衣服、血迹、蛇、迷宫图样。这里,迷宫图样第三次出现,但杰克还是没有想起来。调查得知,此人小时候被绑架过,再从他的一些变态行为几乎就可以肯定他在模仿绑架情节,可惜,这个倒霉蛋在警局自杀了,警方也没能将这些细节联系起来。
随后,警方组织了家属来识别那些儿童衣物,血迹还没有化验出是人血还是别的就开始让家属识别衣物,这是怕家属情绪还不够激动是吧,而且杰克在此还忽视了小孩母亲一个重要报案,她觉得有人进入过她的房间,杰克认为是小孩母亲吃了药物出现幻觉。所以那一堆染着猪血的小孩衣物让家属认为这是小孩已经遭到杀害而情绪彻底失控。
至此,我真的觉得警方这不是破案,这是捣乱。
这期间,弱智被狼爸囚禁在老宅里私刑拷问,弱智说过一句,我不是艾利克斯;杰克走访了26年前一个失踪孩子的母亲家(这个孩子很可能就是弱智)。都是线索,可惜都没串联起来。
如果这些线索都被挂出来的话,嫌疑人几乎就可以锁定了,就是老太,可惜警方硬是到最后等到两个小孩中的一个跑出来后还没发现。然后狼爸倒是反应快,小孩的一句话提醒了他,不过狼爸反应快并不代表智商高,不跟警察讲然后自个儿冒冒然然跑去老太家,那么大一汉子被一老太弄到坑里如果不是最后那个小口哨估计若干年后也就一干尸了。
结尾部分Bug都挺多的,只能说,作为警察,作为专业人员,在任何时刻都要保持冷静,不能让情绪左右自己以免丧失了观察力,细节的观察尤为重要。
故事不错,就是对CM粉而言,那些细节线索的疏忽太明显了,看的急人。
4 ) 剧透
自以为看得比较明白,看到有人在揣测剧情于是多嘴两句。
老奶奶是绑架小女孩的元凶
地下室的尸体是老奶奶的老公老爷爷
老奶奶和老爷爷从年轻开始就一直绑架小孩以报复社会
弱智男是老奶奶和老爷爷绑架的第一个孩子
Gyllenhaal采访的那个老大妈是弱智男的生母,老大妈声称绑架她孩子和杰克曼孩子的是同一伙人是直觉也是正确推断
老奶奶利用弱智男把小女孩带回了家
弱智男从头到尾大概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弱智男虐狗估计是被变态养大变态已成常态
蛇男是老爷爷的粉丝(米国真的变态太多,人人都在混淆视听)
蛇男跟踪到被害人家只为偷衣服
杰克曼虐囚实在是罪不可恕
其实我中途上了趟厕所,如有误会请见谅。。
5 ) 两个大破绽
破绽一:在弱智男因被怀疑拐幼女被拘留了两天,这期间警方居然没有搜查弱智男和他婶婶的房子,而且弱智警察上司还以节约经费为由放弃了对嫌犯的监视,到最后警方根本未怀疑过弱智男婶婶,一大群人被个变态老女人给耍了。
破绽二:在一个小女孩被救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至关重要,杰克曼应该立即跟警方分享此信息,但是导演故意将怀疑对象引致杰克曼,杰克曼也根本未考虑需要警方的帮助,跟逃跑似的去找女儿,警察追时也未与杰克曼打个电话问情况,非要等已经到了变态老女人家才打……一切都是导演在故弄玄虚。
----------------------------------------------------------------------
杰克曼肯定被救了,但是等待他的是什么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至始至终,弱智男都没有开口说两小女孩的事,如果他能开车,能熟悉交通规则,那应该有基本的思考能力和理性,是什么使他嘴这么硬?只有一个理由:导演想表达——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杰克曼坚信自己的判断,一直没有放弃,但他用了最笨的方法,相信以暴制暴可以解决问题,导致自己和女儿差点丧命!
6 ) 不要把自己交给任何人或者神,否则你就是他们的Prisoner.
我对囚徒的评分是高于豆瓣的平均分的。作为一个大阅片量的爱好者,在不报期待的前提下看到一本好片那绝对有赚到的感觉。
首先为摄影师叫声好。片子的色调阴冷灰暗,妥贴的营造出紧绷和压抑感;数字摄影拍出了胶片的颗粒质感,很多特写镜头是帮演员加分的。在最后一段吉伦哈尔飚车去医院的戏份,一团色彩斑斓中忽然出现的EMERGENCY所带来的冲出迷宫的冲击力,回味起来意犹未尽。大师级。
再来谈谈角色。两大主角,杰克曼和吉伦哈尔,都不是高大全的设定,有着丰富的层次和实感。
杰克曼饰演的父亲,生活在温饱线,收入付完房贷之后,为孩子买个破车都余力不足。虽然他经常祈祷,言辞敬畏上帝,但压力之下很容易走入极端,成为一个暴戾的发泄者。他私自扣留和刑讯10岁智力的孩子,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不得不做点什么来填补自己的无力,自我怀疑,或许还有对上帝不公的反抗。他在做这些的时候,其实已经抛弃了上帝教诲的仁慈,成为了魔鬼。而这些,和真凶绑架孩子的动机是完全相似的。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如果孩子最终没被救出来,他很有可能用类似真凶的方式去报复社会来反击上帝对自己的不公。所谓我不幸福,你也别幸福,世界就均等,这个是很多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者的由来。但是他心底的良知,还是让他在折磨孩子的时候留下了眼泪,这是对自己的厌恶和憎恨。而最后,凶手们会自我放弃,就如真凶一样,早已想好了怎么埋葬,等着别人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要警醒,自己是不是也会处在这样的憎恶和暴戾情绪中。但是我觉得杰克曼在诠释的时候,暴戾和执着的一面刻画足够,但是柔软和挣扎的那面略显不足。尤其是和孩子和妻子的那些戏份,本来应该可以有更好的台词和表演。而他都是严厉和苛责的。相比之下,吉伦哈尔的戏份安排使得人物更加立体。
吉伦哈尔同志有着辉煌的经历:从未有不破的案子。出场镜头是和华裔服务员调笑生肖,这段其实就表现了他是一个相比更坚强的人。能开别人和自己玩笑的一般都比死板的人要更有抗压的弹性。虽然也经常把FUCKING放在嘴上,但是他很少大声怒吼。他表现出激烈的情绪有两处。一是当血衣哥在警局画了三小时迷宫后,哥哥终于HOLD不住了,进去狂殴,最后导致被血衣哥偷了枪自杀;二是之后不久他觉得已经不可能找到线索,狂殴键盘。而这两处基本都是累积了良久之后的发泄。血衣哥自杀后他叫法医的神色,动作,都演出了内心的激烈情绪。他很淡定,对着家属的愤怒和怀疑始终不动声色,但相反他却是真有慈悲心的人。这个在给父母们看血衣照片时候很容易看出来,也可以从最后抢送孩子去医院时候不断呼喊孩子的名字中看出来。而这个对一个多年的警探其实并不容易。还有一个精彩的表演就是当他发现真凶的丈夫那张带有迷宫项链的照片的时候,那个长吐气的表演,值得来回多看几次。
真凶的设计绝对太牛了。当我发现这个端倪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就是杰克曼飚车打上门那会。我真的被震惊了,一个面色白净的,带着魔法师圆眼镜的老大妈居然是这等变态人物,这个设置,哎。反正我是很满足这个反转。爽到了。这个角色要注意她和杰克曼的第一次见面中说的那句:“我和我丈夫曾经十分虔诚”。这个Were,就是一切的罪恶来源。把一切寄托于上帝而最后却发现被骗了之后彻底堕落成魔头。他们当年四处传播福音,想来也没少祈祷孩子健康平安,最后孩子却死于癌症。“这些失踪的孩子,是我们向上帝宣战。”
片名的Prisoner,我的理解是:不要把自己交给任何人或者神。不然,他们就是你的囚笼。
而黑人夫妇的设计虽然很路人甲,但是他们是真实的路人甲。看着杰克曼做的事,不反对,不赞成,反正结果有可能有利于自己。人性的自私一面是那么的真实的流露出来。
虽然片长两个半小时略长了点,但是没办法。剧情片要做到让人来回咀嚼,一些细节就得交代清楚。片中一些涉及到暴力的镜头,是必须的。不然不足以表现丑恶。结尾结的赞。用另外一位豆友的说法,掷地有声啊。好电影要有好的剧本台词,好的摄影,好的导演,好的表演,好的情节推进。这些,在这本片子里都做的不错。
话说回来,中国的电影市场,我一直觉得问题不在于导演编剧制作人投资方,而是在于观众。这有个过程。今天在豆瓣上买电影票的时候,我发现电影院又增加了好多,我想,这总是在往好方向走,虽然还是慢了点。
叶二娘抱着虚竹道:“孩子,你如今二十四岁,母子相认。二十四年来,我白天也想念你,黑夜也想念你,我气不过人家有儿子,我自己儿子却给天杀的贼子偷去了。我……我只好去偷人家的儿子。可是……可是……别人的儿子,哪有自己亲生的好?”
对我来说,每年能出一两部这样好看的犯罪悬疑片,世界都会更美好。
导演对叙事节奏的掌握基本做到悬疑题材类型片的最好水准;镜头调度的运用炉火纯青,雨雪夜光场景尤其出彩;休杰克曼和杰克吉伦哈尔演技十分出色;全片色调阴暗,气氛和感情非常压抑十分憋屈 #以爱之名的罪恶数不胜数#
我印象中美国警匪悬疑电影好久没有这样的力作了。
这个世界上能把B级片拍成高端文艺片的人不多,阿尔莫多瓦、大卫芬奇、伊斯特伍德,现在多了丹尼斯·维伦纽瓦,有人说这片摄影很牛逼对导演帮助很大,但请竖起你的耳朵
一个狼人找孩子的故事....
心魔不除,人皆囚徒。
直到最后一刻,依然密不透风。形态上容易让人想起《十二宫》(对比大卫·芬奇出神入化的导演手法,你多少会对这部电影的形态感到不满足),但我想起另外两部电影:《谜一样的双眼》、《逝影惊心》。受害者画地为牢,是这部电影更深刻和揪心的主题。#年度十佳之四#
一个半小时的片子拍成了两个半小时。。。
工整而压抑,"隐形人"的迷宫没有出路,但故事本身作为一个迷宫则寻到了终点;通篇稳健的推进中也不乏极具欺骗性的时刻存在,即便是几处略显牵强的节点也被维兰纽瓦处理得毫不露怯;另外迪金斯的摄影大加分:对光和雨水的把控与运用,十字架与迷宫式的构图,太精彩了。
很精彩的主流悬疑惊悚片。维伦纽瓦的镜头语言依旧相当有质感,机位的变化和用光很有水准,雨夹雪和开往急救室的几组镜头尤其出色。卡司群戏独角戏都到位,这自然也少不了维伦纽瓦调度的功劳。和《宿敌》里的实验风相比,这是维伦纽瓦对主流好莱坞发起的第一次冲击。
难得的震撼
看得胸口发闷。每隔十几分钟就要停下来休息,大口呼吸,平复情绪。善总是单调的,有时甚至乏味。恶却往往突破我们的想像,找不到所谓的边界和尽头。多佛、失踪孩童、Alex、蛇男、神父、绑架者…片中几乎每个人都是双重意义的囚徒,或是身体被刑拘,或是心灵被恨与伤痛禁锢。然而他们却都口说上帝之名。
剧情虽然沉闷缓慢,但因为反映的事件比较现实,所以能抓住观众的心。我敢说如果没有杰克曼和吉伦哈尔的参演,一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看不下去,影片就是靠这两人精湛的演技撑起来的,不然观众早失去耐心了。阴暗寒冷的天气非常衬托故事氛围,看到最后,一颗悬着的心依然放不下来,还是觉得很沉重。
为了打入主流市场没能成为《十二宫》《杀人回忆》那样的杰作,但仍然是难得如此精彩抓人黑暗压抑的美式破案悬疑片,维伦纽瓦的掌控能力非同一般,一气呵成酣畅淋漓,Roger Deakins的摄影自然不用多说。
【B+】又一部犯罪剧情片典范之作,节奏,配乐,气氛营造等几乎每个方面都堪称无懈可击,摄影尤其要赞。有芬奇的神韵但更加内敛,平稳中积蓄着力量。休叔和杰克的表演的都相当不错,今年的电影目前看过质量最好的一部。明年奥斯卡多项提名少不了。(尼玛!居然就一个摄影奖提名!!!哭瞎!)
太啰嗦了shi最大的问题。。明明一个半小时就可以把故事叙述清楚。。
味道很对,那种黑色、压抑的感觉,罗杰·迪金斯再次加分。案件只是引子,内里是何种情况下,普通人才会变成恶魔。杰克表演很出色,金刚狼仍是咆哮党。剧情确实略长,故事可以讲得更精练、精彩
在电影院看,节奏就没有问题,不存在尿点,因为气氛太足了,每一处设计都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并且非常准确。这种慢正是电影与一般的悬疑侦探剧集的差别。比到位还稍高一些,离惊艳稍差一点。我感觉跟《招魂》差不多段位,也可以打五星。
每个人都是身陷迷宫的囚徒,被现实所左右,在信仰与欲望间挣扎游走,作困兽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