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看了这部赛博朋克的经典动画,却一直没能写点什么。真人版《攻壳机动队》上映,让这本来有些小众的IP突然就热了起来。可惜,大制作之下,一部有着超时代意义哲学思辨的神作生生被改成了好莱坞爆米花,只能说是一种无奈了。经典镜头致敬+寡姐开挂+糅杂的世界背景和人物设定,被吐槽为只有Shell没有Ghost的真人高配版OCC同人。不过好歹借着这个风,重温一下这部片子吧,完成这篇早该交上的作业。
不同于某些刻板印象,尽管名字带着动画,但很多动画作品绝不仅仅是简单直白的儿童片。实际上,在CG还没有如此发达的那些年代里,大概只有动画,才能不受现实所限,真实的表现出最宏大与最精密的想象世界。
无论是虚无缥缈的神域,高科技下的虚拟空间,未来的高度机械化世界,抑或遥远的外太空,无限的场景提供了故事更多的可能性,而关于反乌托邦、人类与环境、人类与科技的讨论,也得以在这样的场景里更好的表现。
而攻壳机动队,正是其中翘楚。
完整意义上的攻壳机动队,包括了漫画、剧场版动画、TV动画等一个系列的作品,构建了比较完备的世界背景和人物关系。不过,大家最为熟知的,还是导演押井守95年与04年的《攻壳机动队》和《攻壳机动队2:无罪》。其中,又以95版攻壳影响最为深远。据说97年开始上映的《黑客帝国》,就受到其不小的影响。
攻壳的故事发生在近未来,科技的突破使人可以通过义体的替换让自己的身体不断变得强大,可以通过身体上的接口连入网络,随时下载信息,甚至能够进行全身的义体化,将记忆拷贝至电子脑。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在不断突飞猛进,替人类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工作。人与机器的差距越来越不明显。
“电子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将大脑这一控制系统暴露在了网络中,催生了新型黑客及犯罪手段。为了应对非常规的突然状况,政府成立了特殊的秘密部门“公安九课”。女主草薙素子是九课的少佐,也是一个全身改造的义体人。
影片开头,素子拔掉后脑处的网络接线,脱掉衣服,利用义体“热光学迷彩”的隐身功能,从楼顶一跃而下进行突袭,是无数攻壳粉们心中的经典镜头。
而真正吸引我的,却是在这之后,音乐响起,素子的义体在祭祀般静谧神秘的唱腔中逐渐成型,抱膝漂浮于水中。
这一段模仿了古时神道教巫女祭祀的“谣”,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在开头、中间、结尾为别出现三次,完成了情绪渲染,奠定了电影的调子,也暗合了最后素子的结局。
除了深入骨髓的音乐,影片的画面可谓信息量巨大,几乎每一帧都有着丰富的内容。从素子居住的小房间,到以香港九龙城寨为原型的闹市街景,从别具一格的战斗场面,到打字员伸出的机械手指,大量细节构建了一个真实感十足的世界,同时又描摹这这个新世界的繁复的机械感与冰冷颓败。
影片中间,第二段“谣”响起时,关于环境的描写被推到极致:阴雨中的街道、黑暗里层叠的霓虹灯、商店里废弃的模特、港口边老旧的船。这些城市角落的画面,伴随着音乐的节奏逐帧变换,仿佛一场冷眼的巡视。
而攻壳之所以成为攻壳,在音乐与画面之外,靠的还是哲学思辨般的故事与台词。
~~~躯壳与灵魂~~~
这是电影的核心,片名《Ghost in the Shell》直译便是“灵魂在躯壳中”。
因为执行任务的需要,“九课”的大部分人都进行了义体化,少佐素子更是全身义体化的“义体人”。过去的自己仅剩的,不过电子脑里的一段记忆,所谓的“Ghost”。她的义体不断更新,但只要这段“Ghost”还在,她似乎就依然是那个素子。
然而另一方面,躯壳是可以影响人的思维模式的。无论是片头从高楼的一跃而下,还是片尾处一个人对战思考战车,素子的战斗模式,是绝决与幻灭式的。因为记忆可以上传,义体可以再造,所以,对躯壳的自我保护不再是一种必须的行为。联网之后的大脑,无论是信息的获取还是分析,都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越。这样的少佐,与之前的她真的还是同一个人吗?
“孩童之时,所言俱为孩童,所感如是孩童,所思亦复孩童,唯成年之后,便将童心摒弃。”
是灵魂在控制躯壳,还是躯壳限制了灵魂?
~~~真实与虚幻~~~
影片刚开始,“九课”侦破的一起案件中,受害人被黑客侵入大脑,植入了从未存在过的关于妻女的记忆。案件虽然解决,但是这段记忆却无法删除,他永远无法分别究竟自己记得的哪件事是真的,哪件事不过一场幻梦。
在追击嫌疑人的过程中,他们遇到另外被黑客控制了思想的人类,这些人被认为是没有了“Ghost”的傀儡。他们在黑客的操纵下完成一系列任务,却在醒来时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曾经以为的身份、经历、情感,不过黑客操控的手段罢了。
是不是很耳熟?对,《黑客帝国》里关于虚拟和现实世界,和这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人类与AI~~~
全身义体化的素子,唯一能被定义为人类的理由,就是她依然拥有自己的“Ghost”。人工智能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却始终不被认为是生命。可是,关于“Ghost”的定义标准,却没人说得清楚。
如果说过去的行为和记忆定义了一个人,成为TA唯一的标识“Ghost”,那么,当记忆可以被植入与重写时,这个标准,真的还可靠吗?
当傀儡师宣布自己是一个真正的Ghost,所需不过一具躯壳,当少佐在一次次更换义体中质疑自我,人类或者AI的差别是否还存在?
如果仔细扒下去,影片里涉及到的话题还有不少,几乎每一处对话,都是暗藏玄机。甚至有人专门分析了每句话的出处,真是完美配合了押井守掉书袋的爱好。
其实,整部电影总共才不到一个半小时,却因为密集的视听信息和大量哲学思辨式的对白,带来漫长而厚重的观影体验,这是再多CG制作的酷炫场面也代替不了的,攻壳的真正魅力所在。
如果你被这部大片激起了那么一点关于攻壳的兴趣,那么,建议你找一个晚上,重温一下这部经典动画,嗯,还有04年一脉相承的那部《无罪》。
微信公众号“sailing帆的行与影”,欢迎关注交流转发调戏~
《Ghost In the Shell》,几乎一直被认为是无法逾越的日本动画巅峰之作。有三大监督之称的押井守(另外两位是宫崎骏和大友克洋),在1995年的这部作品,让习惯于消遣型或者娱乐性动漫的人们无所适从。而2004年《Innocence》更是将押井守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进入了嘎纳竞赛单元,创动画片之先河!
攻克系列目前包括两部电影版和两部TV版,几乎都是难以逾越的杰作。《Ghost in the shell》是最早的一部,也是迄今为止评价最高的,最令人疯狂的。fans们对这部片子的追捧到了"如果我认为你不够格,我就不会给你"看的地步。
从故事上,两部电影《GIS》和《Innocence》是故事连续的。相对于2004年的《Innocence》(进入嘎纳竞赛单元,且得到如潮好评,创动画片之史无前例,大家知道,相较于奥斯卡,嘎纳更注重内涵与深度),《GIS》更易懂,也就是说更好看。同样是探讨着一个主题:灵魂与肉体的关系,《GIS》基本上属于提出问题,但是没有明确解释与探讨,而《Innocence》使用大段的独白与对白和数不尽的典故引用来表明探索的过程。《Innocence》让人极难跟上它的思维逻辑(我已经看了三遍了,还是一知半解),《GIS》则基本处于那个临界点上,对我来说,还算可以理解。
《Innocence》中所体现的哲学色彩和深刻底蕴让人几乎觉得那是挖不尽的,个人觉得《Innocence》并不是押井守向做出来给观众看懂的,和很多文艺片导演一样,他所努力的是用自己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他自己的思想,基本上不想顾及观众的感受了。虽然《Innocence》有着几乎是最先进的令人赞叹不已的CG技术,但是这个外壳丝毫不能掩盖内核发出的光芒……
而《GIS》之所以经典得无法超越,不仅是因为它的思想,而且因为它的表现力。为了更清楚地说明,《Innocence》的表现力很多都给了台词,而《GIS》用画面和简洁的语言(至少比《Innocence》好懂多了),使你能够从各个方面去看清楚,去喜欢它。你可以作为一部纯粹的警匪片,或者 SF,或者是文艺片。《GIS》给了一条似隐似现的线索,让善于思考的人能够基本跟上,让你享受到思考的乐趣而不是纯粹的感观乐趣。这是《GIS》不朽的地方。
而《Innocence》与《GIS》一个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同样采用了极力铺垫与一朝迸发的方法,将你的情感调动起来——不知道有谁在第一次看到素子姐姐独立抵抗机械战车或者巴特对素子骑士般的保护时,眼里不会含着感动的泪水。这不是煽情的片子,但是是从深处可以触发你的感情的。这也许算作押井守的妥协,但是也是押井守的特点以及我们为什么喜欢他的作品。
由于这两部作品都过于高深,以上观点仅仅是个人意见而已,欢迎探讨。
顺便说一句:
TV版的攻克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和《GIG》也是经典作品,有一篇分析《SAC》中典故的文章:《攻壳机动队中的典故解密》,原载于popgo,但是我没找到原贴,手上的版本是《动漫贩》2004年1月号和一周年纪念本上的。这篇长达万字的文章详细解释了《SAC》中的很多典故,极好的文章。而攻壳机动队这种作品也是 otaku们最喜欢的挖掘的。
想完全看懂还真有点难度
从银翼杀手、神经漫游者到黑客帝国,这部作品承担了承上启下的功能。最简单呈现:银翼、漫游者等开立赛博朋克,给出生化人AI的身份认知命题,攻壳沿袭前者,突出存在与思维这样的二元辩证关系,让人机关系模糊,机器有了灵魂,并完成逆变,黑客则是沿袭以上路线,讨论机器拥有灵魂之后的结果
屌,从头至尾都让人惊叹啊,虽然说像银翼杀手可的确又是另一种感觉,日本人的哲学吧。配乐真是太赞了,有洗脑的作用!用桃姐的话来说就是“我来晚了”。。。
不愧是于《银翼杀手》《黑客帝国》承上启下的片子,果然一个都不喜欢。题材我是热衷的,不过倒是关注一下内心好吗?就像《西部世界》那样,你给我弄的现实一点嘛,动辄就是飞车武斗机关枪,特工悬疑国际化。我呸你。
1995年的作品,确实是神作。但印象最深的是配乐,尤其是一段毫无意义的破败街景配合着音乐和雨……在科幻中运用非常传统的日式配乐和声音真的太棒了。
基督、卢梭、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都是西哲概念的具象化啊!8.8
7.5/7.9 我想押井守做为一个日本人他与西方人截然不同的是他意识到操纵这个未来世界的不是华丽的想象,不可思议的科技或者是花哨的打斗,而是人本身理智与感性的不断矛盾冲突,这个冲突在物质化世界所激发的人的情感上的忧伤与绝望将缠绕人的灵魂久久不能散去,无论他们的肉体是如何铁一般强硬。
看看头就知道要给怎样的评分了,其中某些场景很银翼杀手的感觉。色调是偏冷的,人物或者说傀儡复制人是没有生命而空洞的但看到最后被撕裂被爆头还是有一种心痛感。
革命性动画,看到了后来“黑客帝国”、“盗梦空间”等片的雏形。关于生命体的进化和繁衍、人类意识的植入和剥离,充满后现代的哲学思考。震撼!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存在困惑,造福人工智能题材的经典电影母题,新与旧融合的香港城市灵魂,深水静流的川井宪次配乐……中间起《傀儡谣》的疏影摇曳雨中城市,制造出了凝视深渊的人类命运忧伤。
《攻壳机动队》从《神经漫游者》《银翼杀手》扒梗,《黑客帝国》又从《攻壳》扒梗…,徒子徒孙一片繁荣之际,作为 cyber punk 开山老祖宗的《神经漫游者》却直至现在都没有被拍成电影…然后还有一帮无知的瓜娃子读过小说后埋怨它“太过时”。啊呸!它不是“过时”,是【太超前】,是开创和预见了一个时代,好吗?
这还是动画片吗?
押井守,鬼。
不论国家还是集体,过于单一化只有走向毁灭
1.极具哲思的赛博朋克动画,灵肉关系,人工智能,生命本质,身份与记忆。2.氛围营造绝佳,尤以自然博物馆决战为最,沉郁配乐,完美烘托出迷茫与忧伤,进化树。3.老旧香港城区与高科技的反差,颓败雨中都市令人想及[银翼杀手]。4.热光学迷彩和义体人设定很赞。5.你我犹如隔镜视物,所见无非虚幻迷蒙。(9.5/10)
我来晚了
剧情是晦涩的,场景描绘是牛B的,音乐是难以忘怀的,意义是划时代的。
巴特第一次被甩。
独一无二的记忆铸造了独一无二的人,人是靠记忆而活,要是真都记不住了就真白活了。
上承银翼杀手,下启黑客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