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男性的脆弱与女性的强悍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早在一九○八年就说过:“大多数婚姻的结局是精神上的失望和生理上的剥夺。”婚姻根本就是一种从无到有的新创造过程,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格关系,但这种过程未必在婚礼开始的刹那就会自然发生,圆满与深切的婚姻关系甚至直到两人白头偕老的那一天也不会确立。
很少有人了解,他们所能希望的婚姻生活的满足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安知他们所怀抱着的不是一种根本上婚姻所无法供给的奢望?他们不了解婚姻终究是人生的一个缩影,一个太容易和太舒服的婚姻生活是不可能的。
真正惹人心动的往往是婚姻的辛酸与无奈,电影顽童伍迪·艾伦在一九九二年的电影《丈夫们与妻子们》处理的正是最传统的中产阶级中年男女婚变故事。脆弱的婚姻是影片的主题,十五年的夫妻杰克与莎拉突然宣布了两人的分手,这对他们最好的朋友盖比与朱迪夫妇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杰克与莎拉努力开始寻找新伴侣的过程里,盖比与朱迪之间隐藏的不和谐逐渐爆发。当杰克与莎拉峰回路转各自寻觅一圈却又复合后,朱迪却在放任真正情欲出走后与盖比离婚另嫁。在对两对夫妻四位中年苦乐男女的细致刻画中,我们看到了伍迪·艾伦一贯的犬儒式无奈与讥刺:“我和我妻子只有一次同时达到高潮——当法官批准我们离婚的时候。”
男女各自不同,双方列阵较量,在这场离合婚姻的角力中,结局没有输赢可言,影片揭橥的男女两性对待婚姻问题的态度与行为模式却足让人玩味不已。传统社会性别构建理论中,男性被认定为强悍,而女性则是脆弱,在婚姻关系中更是男性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但这种观点其实早该被碾得粉碎——面对婚姻危机,女人强悍起来,男人脆弱无比。
现代社会中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女人对婚姻生活不如男人满意。女人对于婚姻的失望,比起男人来更要来的严重,一样是婚姻,但对于女人,因为她往往付出更多,它的意义比对男人要深长得多。因此当面临婚姻破裂的时刻,同情女人而指责男人变得顺理成章,女人往往占据了道德舆论的制高点,而男人却左右为难。潜移默化中其实婚姻的主导权早已暗中偷换。
通常男人在两个年纪最渴望结婚,一是二十五岁,一是四十五岁。这两者都有不错的婚姻物质基础,而从心理驱动力来看则天差地别:前者是因为对婚姻的无知好奇,后者却是因为对婚姻的厌倦妥协——当男人步入中年,世事逐渐洞明,男人那孩子气似的任性逐渐退化成无奈地对婚姻低头缴械,任何的不满足、穷折腾终归还是化作老实丈夫的结局。《丈夫们与妻子们》这出脱线讽刺剧中,中丈夫们处理婚姻危机的行为模式正可作为一个典型的男性行为学模板仔细揣摩。
面对同样乏味不堪忍耐的婚姻生活,男人要么隐忍,要么莽撞。盖比是前者,杰克是后者,男人的两条典型路径展示在我们面前。而影片中两位妻子绝对不是弱者,她们或进或退,两位丈夫最终无一不归顺了妻子的意志。
文学教授盖比的性格懦恧羞涩,他没有勇气背离婚姻,也没有勇气开拓新生活,即使心已不在,他还是固守着已如风中残烛的婚姻。面对妻子毫无道理的做爱要求,面对学生明目张胆的索吻,他嗫嚅不前,最终失城败地,也是注定。多年平稳的生活早把他改变的勇气消磨殆尽。尽管有无数的俏皮话让我们的文学教授来维持自己内心的平衡,但被抛弃者的角色却丝毫未变。朱迪被其前夫称为“被动的进取型”,女人不事嚣张的进取才最可怕,她口上经常称“我不知道”,而“最后她终会达到想要的目的”——她嫁给了第三个她中意的男人,一脚踹开丈夫在她早不是新鲜事。
杰克则是另外一条道路的选择者,他的性格更加勇敢而冲动,他迸出勇气跳出牢笼,希冀再能觅得佳人归,以为可以自主地寻觅属于幸福。他开始跟一个截然不同于前妻的活泼健身女教师交往。可新鲜快乐的日子没几天,他就惊恐地发现,新女友在他的社交晚宴上面对高知朋友们浅薄地大谈星座和黄道十二宫,大失面子的杰克无奈地发现,婚姻生活的改变绝不仅仅是换一个床上的伴侣,他开始退缩,开始怀念莎拉作为妻子这个社会符号的优雅得体,他对新生活完全失掉了信心。
而尽管对前夫迅速开始新感情怒气冲冲,莎拉还是开始跌跌撞撞地尝试约会了两个男人,慢慢学习适应独立新生活。而当杰克鲁莽地冲进她房子里时,莎拉第一反应是让他滚出去。不过最后她还是原谅丈夫,莎拉所追求的毕竟还是稳定的婚姻生活。多年适应的生活惯性又让他们复合了。在外面的世界溜达了一圈的杰克最后半点脾气没有地说:“我很高兴我呆在家里。”
中产中年的男人们,勇气明显弱于女人。他们对于新生活的开始毫无信心,要么抱残守缺,要么出去溜达一圈后再乖乖地回到习惯的伴侣身边。而女人却强悍了不少,要么毫不留情地甩掉旧男人,要么尝试开始新生活。从《丈夫们与妻子们》中我们看到,丈夫们进退失措,妻子们运筹若定,中产阶级男人的怯懦、保守、脆弱一一被揭开,《丈夫们与妻子们》中的丈夫们,正是伍迪·艾伦一贯对于男性犬儒式的无奈与悲悯态度。
所幸生活中的伍迪·艾伦尽管一路喋喋不休,却并非这样酸涩到骨子里的德性,拍摄此片期间他因为和养女发生恋情而与妻子离婚,然后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娶了养女,惊世骇俗之下并不对社会道德有丝毫的暧昧闪躲。电影中委琐的丈夫与现实里无匹的勇气男人,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伍迪·艾伦呢?
2 ) 爱情的无奈
每一个人都需要被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生都在寻找爱,可有时我们找到了那个人,却不够珍惜,让那个人静静的随时间流逝而去,然后大胆的开始另一段恋情。殊不知这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空虚,可能有时候你在经历过暴风雨之后才会懂得,你曾经抛弃的那人,才是你最爱的人,可当你想要重新开始时,那个人却不会再等你。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爱情,也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对于爱情,只需要相信对方,接纳对方,容忍对方的缺点,在对方失落的时候能够安慰对方。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必要时原谅对方。每一个人的爱情,一开始都是轰轰烈烈的、浪漫的、富有激情的。但不知什么时候起,爱情就渐渐地变为了亲情,这是一种比爱情更加高尚的情感,因为这种感情能够联系两个人,直到他们死去。但这谈何容易!
伍迪艾伦曾经说过,爱就是遭罪,为了避免遭罪,就不要去爱,但这样一来,又会因为没有爱而遭罪,因此,爱就是遭罪,不爱也是遭罪,遭罪就是遭罪,要幸福就要去爱 。可要幸福,也要遭罪;但遭罪了,又不觉得幸福,因此想要不幸福就必须去爱,或因爱而遭罪,或因太多的幸福而遭罪。但我们又不能离开爱。
也许这就是爱情的无奈吧!
3 ) 婚姻
这里面我看到了婚姻的一种持久迟早会变成一种无聊和枯燥无味。我边看边想了自己身边家人的婚姻,一对夫妻想要长久的在一起,真的非常需要持久的尊重。每个人都是有劣根性的,或早或晚,特别是两个天天相处的人,他深切的体会会非常深刻,但不要把人想那么恶劣吧~
因为了解所以会不屑。这会变成一种非常恐怖的态度吧……会让身边的人失去一种骄傲感……当然会想要q找到另外一个可以尊重并爱护自己的人啊……没有爱的关系是消耗的,令人堕落的。
可是这种怎么避免呐?我想说的是,能力是一方面,但是他需要拥有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让人可以一直去相信吧……
4 ) Swept on for ever to be lost in the stormy sea
在netflix数万部电影中, 终于挑了Woody Allen的Husbands and Wives来看。和他最近的电影Whatever Works一样, 这些drama如小小的实验室, 体验人类的情感和关系, 实验结果: 人类的情感, 80%的美好, 也有20%的绝望。 人生是一条奔流不归的河, 而我们只是激流中挣扎狂舞的小舟, 就像青春短暂的Marilyn Monroe唱过的那首歌:
There is a river called THE RIVER OF NO RETURN
Sometimes it's peaceful and sometimes wild and free!
Love is a trav'ler on THE RIVER OF NO RETURN
Swept on for ever to be lost in the stormy sea
I lost my love on the river and for ever my heart will yearn
Gone gone for ever down THE RIVER OF NO RETURN
在纽约的暴雨闪电中, 有人欣慰拥抱, 有人绝望亲吻, 有人在雨中独行。
我喜欢Woody Allen的眼神, 真挚而又无奈, 我们会走近, 也会离开, 会前行, 也会停留,在美好或绝望情感中真实地活着。
心理学家Willam James这么写过:
“we must let our feelings go, and pay no regard to them whatever. To wrestle with a bad feeling only pins our attention on it, and keeps it still fastened in the mind: whereas, if we act as if from some better feeling, the old bad feeling soon folds its tent like an Arab, and silently steals away.“
他是想说情感不是本质不变的, 而心中的信念才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来改变情感.
最近读的两本充满激情的“商业"书 (37signals 写的Rework, Seth Godin写的Linchpin), 充满了这样的想法: 像一个人一样去改变世界, 改变自己。
Life is a river of no return. But who cares. 我们在乎的只是去体会和改变, 以自己的想法。
5 ) ABCD
Husbandsand wives是第十七部我看过的伍迪艾伦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AB夫妇和CD夫妇是最好的朋友,有一次聚会AB突然宣布决定分开试试,结果仿佛开启了一道门一样,使得CD开始心思活络,最后反而AB复合,CD分手的故事。
首先,尝试分开这件事并没什么不对,要么都找到更合适的,要么一方找到一方没有,要么找不到更合适的还回到对方身边,哪种都挺好。前提是分开这件事是协议好的,这说明双方都有,也都接受对方尝试新伴侣的渴望。那么即使是三种结果里比较悲剧的那种,也赖不到别人头上。
AB分开之后,当听见A先有了伴侣时候B很崩溃,她崩溃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而是因为她自己还没有。很多人意识不到这点,便高尚地以为自己忠贞,其实这世上并不存在这么一件事。忠贞的假象来源于确实对象挺难找,一旦找到,什么都能戳破。所以说平衡是好关系的唯一准则。
AB的复合并不是因为他们多么深爱对方,只是他们个性都太强,我想用软和硬去形容,他们都太硬,找到能迁就自己的人的几率太小。所以即使性生活不和谐,只要双方的共识是有东西加在一块儿比这个更重要,且是别人不能给的,即使是非常天大的性生活,也没什么不能忍的。
而CD的情况是一方比较硬,所以同理,很不幸没找到;另一方就比较软,似乎也没什么态度,也总是在推脱,竟然能得到所有想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他们解答不出自己的问题,构架不出一套体系,只能遵从感觉或者被洗脑的结果,反而能过得平和而心安理得的原因。
在他的一些最重要的电影中,会给人一种谁能爱上谁谁能跟谁睡都是随机的感觉。他们并不会因为分开就仇恨,道德不是可耻的圣旨,而是互相尊重对方,尊重时光的共识。就像他一部影片的名字,whatever works。人都说要跟最合适自己的在一起,这个最合适的标准总有一些人觉得掌控在自己手里,自己说了算,所以跟别人不可能,谈分开就跟亵渎了神圣一样。这个最合适的标准实际上是你周围有没有比你身边这位更合适的人,这人出现了,并且你意识到了,之后的结果是无论怎么逃避都躲不开的。两个人都意识到这点,一群人都明白这点,就真没有什么是不works的了。
6 ) 十分。
十分。
手机打下这些台词记录。
Maybe in the end, the idea was not to expect too much out of life.
也许不管怎么说,到最后还是不要对生活抱有过多的指望为好。
Was the notion of ever-deepening romance a myth...
我们被灌输着长大的什么感情日笃的浪漫观念会不会只是一个神话而已?
You have to be careful not to trivialize things like that.
可你应该谨慎一些,别像那样把什么事情都弄成了微不足道。
I think the true test is how you weather a crisis. Everyone looks great when everything's smoothly.
我认为对两人关系的真正考验在于你如何经受住危机。对吗?是啊。人人看上去都很不错,你知道,当事事都很顺利的时候。
-I'd give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I don't want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I'd like something a little more supportive and generous.
-可我会给你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我不想要什么客观的评价。你知道?我只希望能有更多一点的支持、更多一点的宽容。
Life is made of change. If you don't change, you just shrivel up.
生命就是由变化构成。变化…要是你没有变化,你就不会成长,你只会枯萎下去。
You use sex to express ecery emotion but love.
你利用性来表达任何其他的感情除了爱。
Sometimes you can be alone when you're with someone.
你知道,有的时候,即使你和某个人在一起,可你还是会觉得孤独。
-I learned, anyway, that love is...not about passion and romance necessarily. It's also about companionship and...it's like a buffer against loneliness, I think. -That stuff is important. Somebody to grow old with.
-总之,我学到的是,爱…不一定非得与激情和浪漫相联系。爱同样也包含了相伴和… 你知道,它就像是个抵御孤独的缓冲器,我想是。-那东西真的相当重要,你知道,与一个人相伴到老。
What kills most people is unreal expectations.
想想什么东西那么难对付,令大多数人寻死觅活的?那就是不切实际的期望。
果然拍完就离婚了 / 被动进攻型女性( passive-aggressive) / 狐狸和刺猬 / Juliette Lewis / 目前为止除Annie Hall以外最喜欢的一本Woody Allen啦
如果现在才相遇 我们会把关系处理得更好 可一旦你有了这些经验 你还会选择和他结婚吗/上帝不掷色子 只玩捉迷藏/陀氏是一道大餐加维生素片加麦芽糊/生活不模仿艺术 生活模仿烂电视节目/对梦想妥协 就像戴上一顶灰帽子/俄狄浦斯和哈姆雷特/以塞亚伯林狐狸与刺猬/弗洛伊德 潜意识威胁/意志的胜利 野草莓
好虚无啊好虚无,每个人物都好无聊(可能本来就是每个人都无聊吧),somehow伍迪艾伦还是很坦率:话痨,句句出自肺腑,句句毫无意义,简直就是我写日记时的感觉... PS.虽然没看过Bergman的婚姻生活,但我可算看出来无敌崇拜Bergman了,刘易斯在cab上批评无敌的小说的那段,妥妥Bergman式对话只拍一个人
这片子真是犀利啊,字字珠玑。有意思的是,伍迪艾伦在拍摄快结束的时候被米亚法罗发现了和宋宜偷情的事,但其实他已经借剧本和角色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婚姻和爱情的失望吧【学了一个新词:ballbreaker:令人蛋疼的女人。。。】
绝妙的平衡感!剧本就像一个棋盘,五个主角从戏份到性格到表演各据一角,相互对抗又交融,你永远不知道感情的局谁能笑到最后。台词上又是登峰造极的妙语连珠。最爱朱迪戴维斯张狂的自卑和脆弱的自负,她和黛安韦斯特才是伍迪的镜头下最出彩的女人。
导演伍迪·艾伦运用大量的对话探讨了夫妻和男女之间感情的始末,将现代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描绘的淋漓尽致
后來呢,他離開了相伴十年的Mia Farrow,娶了她的韓裔養女~~
婚姻,分分合合,有时候忍一忍就一辈子,有时候一冲动就从此分开。至于此片将近拍完时mia发现了woody和宋yi裸照一事我真的感到非常震惊!怀疑《登堂入室》的人设有模仿此片。
总感觉Mia在他电影中的那些角色无法和Diane当年的角色相比……
“喜剧人具有天生的节奏感,要在这里咔,马上!这东西你能就是能,学不来的。所以喜剧演员,不管你是梅尔布鲁克斯或者吉尼怀尔德,那些有趣的人就是能。而另一些人则不能,如果你曾经见过马龙白兰度想要让自己很搞笑的时候,真是糟糕!哪怕他是影史最伟大的演员之一。但对于天生此才的人,比如鲍勃霍普来说,节奏把握就是无与伦比的出色,没有人能像霍普那样讲一个笑话。你没法模仿它。就像你去模仿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吹小号,听上去绝对不一样。我坚信喜剧也是如此。”
幽默、犀利又无奈,混乱但又有序。感情是否能修复也许取决于他们想从中获得什么,是持久的浪漫与激情,还是学会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这没有正确答案,只是一种选择。
什么伪纪录片,什么推拉镜头,原来无敌早就用过啦。对那种微妙情绪和心理变化的掌控和拿捏简直无敌,关于婚姻内的爱情,无敌这一部可以说是百科全书了,也更像是他的自白书。看来老头子对那种一分手就过来哭天喊地你陪她骂完还好心给她介绍对象结果没几天又复合过来秀恩爱的碧池也是深恶痛绝啊。
不管是作为一部电影还是一部woody的电影我都不喜欢。这只是部纪录片,woody的脑子和镜头都很失控。还有那个judy实在太呆了。
其实很多女生都是passive-aggressive的性格,表面看起来很被动什么都不想要,但到最后她什么都得到了;而那些起来很有野心占有欲的,最后好像得到的寥寥无几。所以自己到底是狐狸还是刺猬,这个问题值得好好分析思考一下。但也不用在床上思考啦!
如果找一部伍迪艾伦剧作的平均水准,就是这一部。Di Palma手持风格的长镜,强调不稳定和变焦推拉(伍迪艾伦几乎绝无仅有的尝试)。跳切,仿纪录片,有许多表演难度很高的长镜头。西德尼波拉克真是个好演员。本片的精华在于伍迪艾伦扮演的作家的那段“novel montage”(小萝莉讲故事的那段调度类似)
四星半;推拉镜头与手持看得有点不适应;核心内容依然是中产阶级男女情感探讨;当两个人最后只剩回忆可以温暖,那么分手也是必然;因为人类的贪婪和厌旧,谁都会轻易爱上、也会轻易离开另一个谁;一段关系的存亡,窥见个人处理人事、应付环境的风格和性格;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爱情。
米亚·法罗发现伍迪·艾伦和宋宜偷情时,还有四天的戏没拍,暴怒之下还是敬业地完成了拍摄——谁能看出哪几场戏是这四天拍的呢?至于片子的风格,感觉多少跟被戈达尔虐过有关,还借着《乱》扯了一段《李尔王》。
"i dont want to make love. you always gets sexual at the oddest times. you use sex to express every emotion but love." 剧本真棒啊!
1.大赞小老头在伪纪录片上的再一次成功,2.他总说他有多怕死,而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现实生活都反映出他有多离不开爱情,这部片子却是戏里戏外都把爱比死更冷表现得淋漓尽致,偏偏我们都宁可这么活着。3.他在电影里比现实中保守啊...
总是理智到神经质。。。。。。。像婚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