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那群老一辈的配角真心不错,比第二部的配角还好不少。
主角方面,也不好说完全没法看,但俩人凑一起的戏份,是真的没眼看。
咱也不是说人家许一城就不能谈恋爱吧,但你至少搞清楚这是个什么剧吧!?
真就为了讨好某些观众群体,直接改成偶像剧,你别用这个ip啊。这不是搁这儿恶心另外一批观众么?🤣
感情,所有偶像剧之外的观众现在都不配看剧了呗?🤣
所有类型,都是披着类型皮的偶像剧?
不谈恋爱能死系列?🤣
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假如国宝会说话》,从各大博物馆文创产品到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的走红和刷屏,考古从一个遥远的枯燥的概念走到了我们面前。
古董是迷人的,更是迷一样的。它们蕴含着无数的故事,见证了无数的历史,从小人物的人生,到历史洪流滚滚下的家国变迁。
一直都很喜欢《古董局中局》系列,最近《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上线,一口气追了10集。
古董当然是故事的中心,这部剧最吸引我的是出现的各种古董的呈现。宋代哥窑的八方贯耳瓶、唐朝贞观年间的十一面观音像,伏龙博山炉,吴道子的神仙卷,一件件古董故事与真假鉴别时的细致讲述与描绘都让人不得不感慨其设置的精妙绝伦,赞叹于古代工匠的巧思与技艺。
最叫我惊涯的古董是故事开始不久,男主许一城在军阀吴靖文面前对君子棋的甄别桥段。金丝楠木的象棋子原本就是珍贵的物件,可没想到还暗藏玄机。用手掂量重量,故意把棋子掉入茶杯弄湿帮助分辨质地,大胆拿出工具撬开后盖,原来金丝楠木棋子是中空的,里面还隐藏着玉质的棋子。金丝楠木内藏美玉,可玉质棋子完全看不到,那它的意义是什么?更让人惊讶的是,棋子一旦撬开就被破坏了,那凭什么让人相信里面有玉质棋子?许一城说,这叫做“君子棋”,买卖双方是值得信任的“君子”。
这段描绘的精巧与悬念自然是引人入胜,可在整个剧的开头设置“君子棋”的描绘,更是奠定了《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的一个核心情怀:古董的价值不在于金钱价值,而在于故事与传承,在于信念与情怀。
男主许一城的形象也这样鲜明得立了起来。故事的背景在民国时期,许一城是琉璃厂最知名的鉴宝世家五脈白门传人,拥有教科书一样的古董知识和鉴宝能力,他也是清华大学学生,对新科技和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他热血而充满正义感,做事不合常规却自洽。他是整部剧中最明亮的存在。
而另一边,与之相对的,故事的暗线围绕着“老朝奉”展开。老朝奉总是躲着帷幕之后,至今没有露出真颜,甚至连真声——他的台词总以戏曲唱腔的形式出现,意味悠长。老朝奉制作古董复制品的功夫一绝,随手做的赝品就能叫大部分行家也认不出。他是故事中最具有悬疑性的存在,他与许一城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对照。
故事的主线是日本人在根据一张古董清单收集我们的国宝,清单上的国宝每一件都宛如传说,自然也是绝不能流失的珍宝,比如传国玉玺,比如十一面观音像。
因为这样的主线,守护国宝和不择手段盗取国宝,这个故事的核心是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怀。故事主线之下,有新旧价值观的冲击,也有民族历史与现代科学的融合。
旧势力的刻画在剧中充满着讽刺意味,比如男主所在的五脈,沈默与药慎行两位权威每次亮相的故事都张力十足。五脈重传统也困于传统。他们有最精湛的鉴宝技术传承,可也困于门规限制,动不动就请出的“门规家法”是现代的我们无法理解的迂腐,可要破除这一切需要十足的勇气。
比他们更代表着旧势力的,是老戏骨田雨饰演的隆亲王,喜感十足的故事下,没落贵族拿腔拿调强撑着的骄傲和“荣耀”,比如明明已经很拮据却强撑着骄奢的生活,比如动不动就一口一个大清如何皇上如何老太后如何,比如自认为自己愿意娶,女主怎么可能不愿意嫁呢,不合时宜到可笑,尴尬而充满讽刺意味。当发现库里的宝物被调包后的不敢置信则更凸显了人物的可悲:不敢置信的岂止是宝物的失去,更是旧时代的一去不返。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现实,是他们的悲哀所在。
男主许一城是五脈革新者,女主海兰珠则是旧贵族的反叛者。她是宗室女,她与末代皇帝赙仪是表亲,她的父亲更私下答应隆亲王和她的婚事。种种迹象表明,她的出身是最典型的旧贵族。可她在剑桥大学留学归来,相信相对论和外星人,甚至专业研究方向就是外星人。在民国背景下,她是最激进的新青年代表。她的出场先是在清华学生面前发表了自己的女权观点,等到了全场掌声,而后又给发生意外的男主做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她的出现简直就带着光环的。海兰珠和许一城之间有许多经典的浪漫桥段,热气球,火场逃生,去郊外突遇大雨…在许一城问海兰珠借书这一幕发生的时候,连海兰珠都忍不住吐槽说你这是套路吧——官方吐槽最致命也最能让人会心一笑。套路又如何呢,看到般配又好看的人甜甜的恋爱就是叫人高兴啊。
除了男女主,剧中也有更多新青年的代表。比如许一城的好友付贵,比如五脈另外三门的传人药来、黄克武和刘一鸣,新青年群体的存在是民国背景中的燎原星火,他们与许一城的兄弟师徒情谊,还有相互羁绊着的成长也让人动容。
说多了家国情怀,《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其实并不是气氛严肃的剧集,它用了许多手段和元素调剂让叙事轻松有趣,比如开场的说唱就十分抓人,短短几分钟让整个故事如画卷展开。每到戏剧化节点的场景漫画化处理也叫气氛更生动和富有张力。
古董江湖之下的悬疑引入入胜,我已经有些等不及地期待着故事的发展。期待更多古董的出现,也期待着主角团们对国宝的热忱守护。他们一定能护住这些国宝的吧。
我有一个朋友,前些日子强力向我安利一部剧,说是他期盼已久的《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开播了。
他是原著粉,也是前两部的剧粉,拍胸脯保证说必定精彩。
其实前两部的时候他也安利过,但我始终是拒绝的。实在是我一听“古董”俩字就皱眉,不感兴趣,觉得陈旧。再说这号称第三部,我前两部都没看,铁定看不懂啊。
于是,我很礼貌的表示感谢,打算像以往一样搁置。
就这么过了七八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百无聊赖之际,鬼使神差的点开了这部剧,打算给它十分钟机会。
谁知这一下,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只听一阵提神醒脑的rap从印象里冒出来,我顿时愣住。怎么记得,这是一部民国戏呀?难道我点错剧了?
但没错!不单有rap,还有漫画,还有小清新的浪漫配乐,滑翔机、热气球……一不留神看完了一集,居然还有点意犹未尽!
它一点也不陈旧!
我一口气连看四集,直至深夜。当时心里确定了一件事:我确实找到了近期的“口粮”!
此后几天,我兴致勃勃的追剧。这部戏属于越看越精彩,越看越上头的类型——害得我直到把超前点播36集看完,才算作罢。
看到36集,整个剧的脉络,基本上在心中清楚了起来:
前十几集,主要讲的是个人命运,爱恨情仇,爱情的甜蜜与苦涩。这部剧的爱情很有特点,并没有甜腻撒糖,很多台词都颇具哲理,闪烁着科学与智慧的光辉。
基本可以这样说,这是两个孤独而高贵的灵魂在相互吸引,最终成为灵魂伴侣的过程。
这部剧的中段,大概从十几集到三十集,是将家族恩怨。主人公许一城作为五脉的一员,与家族同舟共济,共同去应对神秘莫测,手段高超的“老朝奉”。这一部分高潮迭起,尤其五脉与琉璃厂斗口,五局三胜的那几集,完全可以用“神作”来形容!
三十集之后,就进入了另外一个篇章:国恨家仇。我还没看完,但大体的脉络已经确定了——如何在国家破碎,山河动荡之际,从强大的日本势力那里虎口夺食,保护国宝、保护东陵的(据说这部分是原著)。
就我看到的这三十六集中,不光男女主角令人牵肠挂肚,所有配角的设置也都极为精彩,而且有着很深的寓意。
隆亲王:田雨演得活灵活现,每每看到他出场,我就捧腹大笑。但效果之后,又感到深切的悲哀。因为实际上,这个王爷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始终活在复辟大清的旧梦里,守着一个院子过家家。
驼爷:他就像一个躲在阴沟里,深谙生存之道的“鼠王”。他身上充满了矛盾与复杂,他拜关公、又唾弃义气,他收养子,偏偏又不相信父慈子孝,甚至当年自己的义父就是他亲手杀的。他培养付贵,或许就在等待着,等待着自己的结局……
吴靖文:这个人物,和驼爷对照来看非常有趣。他就像一个走上层路线的驼爷,在时代的大潮中死死抱住警察厅长的官位,随波逐流,像变色龙一样左右横跳。看了驼爷再看吴靖文,不禁哑然失笑,太阳底下没新鲜事。
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王宇恒、付贵、陈维礼、顾芷如、五脉的几位当家人、陈瞎子,玉姐……这些人物无论重要与否,都有一种精雕细琢,栩栩如生的感觉。每一个人都有来龙去脉,都有他的归处。
回顾着这些人物,我有一种感觉——这哪里是古董戏?分明是一张民国时期的人物画卷,大时代下的众生相!
再看看《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的剧名,我有一种不协调的感觉……这名字莫不是起错了吧……
最后,向大家透露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当我兴致勃勃的把我的观剧体验向朋友诉说,并表示感谢他的推荐时……
他居然一脸冷淡,告诉我他早就弃剧了……
弃剧了……
弃了……
我很懵逼地问为什么?
他说还问为什么?这拍的什么?我要看的原著在哪儿?一点影子都找不到啊!
我问了问原著情节,然后告诉他30集之后就是了。他听了直翻白眼,说为啥要忍耐30集?
我说可明明很好看啊?他说不行,脑子里就是原著,所以看不进去前面的原创了。
我怔忡半天问,那你是看原著还是看剧啊?
他说看剧也是一样啊,我要看鉴宝啊!我说有啊!他说才哪儿到哪儿?男主根本就不符合原著,不符合原著也就罢了,你倒是给我鉴宝啊,探案啊!你谈什么恋爱啊!要女主有什么用?只会影响我看鉴宝……
我一时答不上来,似乎他说得也有道理……
可这部剧明明拍得那么好,那么波澜壮阔,为啥……大概只能怪剧名吧?叫什么《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结果只看古董的观众无法接受,而像我这样的观众,直接被剧名劝退……
也许这剧换个名字就好了……
叫什么都好。
主打悬疑的小说,非要拍成爱情剧,不糊才怪。
海兰珠在《掠宝清单》中是当之无愧的女主,这个我没有意见。
马伯庸这四部小说,可以说是惊险刺激,尤其是第三部,许一城人物的塑造上,堪称完美。
但是不得不说感情戏就是写得拉跨!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空白,许一城遇上海兰珠的时候,家里有一个要生产的妻子了。
将这部剧最亮的许一城人设修改,又主打小说里写得最拉跨的情感。
导演及编剧,买椟还珠的本事,高明。
本文有剧透,且含前几部故事内容的相关分析,请谨慎入内观看。
等了很久,这部剧终于出来了,一口气看完八集,感觉在原著故事的基础上丰富了不少,在局中局系列四部故事中,个人认为第三部故事最有意思,情节也非常紧凑,环环相扣。跟原著相比,电视剧改编得更年轻化了,例如在原著中男主角许一城本是清华助教,现在改成了清华考古系的学生,年纪自然也比原来小了不少,增加了些许少年感。原著中许一城早已娶妻,当时妻子已怀有身孕,感情戏部分很难丰富,现在改为单身,否则到平安城结婚的桥段应该会很难拍吧。
剧集开篇裴翰林卖花盆被骗墨海的故事,扣住了古董局中局这个主题,买卖双方的博弈心理过程刻画得很有意思,卖方以为买方想要的是花盆,没想到对方想要的其实是没花钱的添头墨海,为了三千块大洋,双方争吵上手,短兵相接之后,故事一转折就把五脉作为京城古董行的权威给带到观众面前。接着就是黄沙漫天的皇煞风,一百年前所谓的皇煞风也就是今天的沙尘暴,现在北京依然有。
剧中利用镜头的转换和剪辑,把建筑新式、思想新潮的清华学堂与格守规矩、充满了传统仪式感的五脉进行相互比较,民国时期那种新旧思想激烈交锋、时代更迭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军阀混战民国乱世,历史与虚构相交织
剧情一开始是1928年5月的北平,那岁月可不太平,是一个军阀混战、新势力与旧势力互相博弈和交替的时代。
当时坐镇北平的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但是北平列强环伺,势力太过于复杂,他搞不定,于是想回东北当土皇帝,一个月后他就会起程回东北,并被日本人出其不意地炸死在皇姑屯。而在那一年呢,北伐战争早已打了好几年,蒋介石时任北伐总司令,国民革命军从广州打到武汉、南京和上海,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势不可挡,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一直推进到了长江流域。
一出场就把京城古董界各位大佬囚禁起来,把五脉各位大佬吓得一楞一楞的吴郁文,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张作霖的部下,时任北平“京师警察厅”侦缉处处长,一年前曾因杀害了李大钊等革命人士有功,得到了张作霖的“文虎勋章”,后来又担任蒋军中央宪兵教导总队上校总队副等职,再后来又叛国投敌,在华北汉奸伪政权中历任“北京特别市公署警察局侦缉总队副”、“天津警察局特稿科长”等职,直到建国后才落网。吴郁文是一个很圆滑、很会看风使舵的角色。
自从1925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末代皇帝溥仪就在日本人的护送下到了天津,此时居住在天津租界的张园和静园,他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军阀往来频繁,谋划“复号还宫”,再次复辟,是为“后逊清小朝廷”。所以剧里田雨饰演的隆亲王常常有各种想要复辟的念头,甚至清宗室跟日本人关系很密切等等,也是符合当年的情势的。
至于隆亲王在大内发现的频频发现赝品一事,在历史上确实看起来似有所指。
1912年民国成立后,溥仪成了废帝,虽然民国支付给“小朝廷”每年有四百万元的“优待费”,也这费用也年年拖欠,甚至有议员主张取消“优待费”。溥仪曾与弟弟溥杰一起,密谋出洋留学,为了准备资金,他利用溥杰进出紫禁城的机会,以“赏赐”为名,开始了盗运书画古籍出宫的计划。这些陆续被盗运出宫的书画有:王羲之、王献之、钟繇、怀素、欧阳询、赵构、米芾、董其昌、赵孟等人的真迹,司马光《资治通鉴》原稿,还有王维、阎立本、宋徽宗、马远、夏圭,以及马麟《长江万里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著名画卷,还有乾清宫昭仁殿所藏宋版明刻古籍珍本,总计一千多件书画手卷、两百多种挂轴和册页、二百种上下的宋版书。
后来,“清室善后委员会”称这些文物“皆属琳琅秘籍,缥缃精品,天禄书目所藏,宝籍三编所收”。这些文物中的不少珍贵文物都被出卖给外国人,以换取金钱,特别是后来清宗室想要复辟,甚至后来与日本人勾结成立了伪满洲国,这些过程都是非常需要金钱的。
除了傅杰运出宫的这些国宝外,很多宫内人士也对宫中的文物珍宝虎视眈眈,库房内的文物恐怕早已面目全非,所以溥仪要求对保存在建福宫的文物进行一次全面清点。这个清点命令刚下达没多久,1924年6月27夜里建福宫就燃起熊熊大火,由于宫人各种事实上的非营救行为,美轮美奂的花园最后不幸遭遇了灭顶之灾,无数珍宝顷刻之间毁于一旦。这个剧情跟剧内隆亲王要求清查大内库房后,大内库房立刻被大火烧毁的剧情是不是很有异曲同工之妙?
紫禁城火灾后,民众非常愤怒,大力进行口诛笔伐,国民政府认为宫中所有文物皆属于国家财产,清室无权拥有与使用,于是溥仪很快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并由“清室善后委员会”对宫中所藏文物进行清点,直到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于成立。第四集许一城发现唐贞观白檀木雕十一面观音像为赝品,就是在故宫博物院接收清点清宫文物的过程中;而剧里许一城和海兰珠去寻找古籍的文渊阁,现在已经是故宫博物院经常举办书画展的地方了。
军阀掠夺,日本人觊觎,民国文物大案
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历经百年,老朝奉的阴影从未消散。老朝奉的造假技艺高超,但一直从未露面,无人知晓他(她)的真面目,为了利益他可以杀人如麻,下手心狠手辣。清宗室大内频频出现赝品的事情,肯定跟老朝奉脱不了干系,警官付贵负责的好几个搞得人心惶惶的杀人案肯定也跟老朝奉有关联,原本在其它系列故事中一向都是恶人形象出现的老朝奉在本剧中会不会有其它什么特殊的表现?
前几集出现的日本人木户有三,是古董局中局第一部剧中日本女孩木户加奈的爷爷,也是东京帝国大学的考古学专业教授,他是日本支那风土考察团的团员,是专程来考察中国古代的遗迹和文物的,刚来北京没多久。日本人觊觎我国文物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民国时期国家衰败更是给了日本很好的觊觎机会。日本人拿着中华宝藏清单来中国寻宝,按照名单来重金求购,怎么看怎么让人不舒服,只可惜当时国力太弱,只能任人欺负。从木户有三的身上,许一城会发现日本人觊觎我国文物狼子野心的蛛丝马迹,并找出那个可怕的大阴谋吗?
民国最能体现乱世氛围的就是军阀了,北京的大宅院里,嚣张跋扈的吴阎王随心所欲,想打谁就打谁,想放枪就放枪,无论是贵重的文物还是人命都丝毫不会在意,军阀混战下普通老百姓命如草芥的那种乱世氛围感顿时就出来了。国民革命军要北上,大军阀张作霖要跑路,吴郁文只想趁机赶紧多捞点钱,苦的不过是老百姓而已。吴郁文的表演有一点夸张,但这种夸张就很符合民国的军阀氛围,咋咋呼呼的,跟日本人的诉求比起来,军人的所欲所求都很直白。原本陷入困境的吴郁文经过许一城的一番指点,看到了另一条新的出路,许一城这一妙招不但让吴处长很开心,同时也化解五脉了面临的危机。
只不过当年的军阀那么多,奉系大军阀跑了,无人约束的小军阀就能更加毫无顾忌地进行抢夺了。眼前的吴郁文给五脉的危机是化解了,但更大的军阀危机还在后头,毕竟孙殿英还没登场呢。一想到马上即将到来的各种盗墓历史大场面,还是让人很期待。
剧中隆亲王的戏份算不上多,但是他每次出现都让人感觉到喜剧的戏剧张力,田雨略带点喜剧性的表演让人觉得他似乎有点可爱。在民国的冲击下,清朝早已倒闭十几年了,可是清宗室依然放不下想要复辟的甜蜜梦想。在庭院深深的王府里,隆亲王穿上隆重的全套前清朝服,兀自上演着前清的戏码,隆王爷死拽着过去不肯放手的姿态,让人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荒诞感,在一切都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民国幻象里,唯有腐朽的封建王朝是再也回不去了。
特别是跟留洋归来、思想新潮的海兰珠相比,让人觉得隆亲王的所作所为与新时代格格不入,充满了一种略微苦涩的荒谬感,隆亲王的所作所为让人觉得好笑,但同时也为他感到心酸,毕竟属于他的时代是再也回不来了,后面还有更大的灾难在等着他。
都说灵魂的欲望是命运的先知,每次看到药慎行一板一眼地行为做事,我都忍不住想到他将来的结局,这个看似古板守旧的药家掌门人,貌似行事严谨,为人做事可靠,早已被众人和大爷爷视为五脉掌门未来的接班人,谁又能想到将来在面对国家命运时,他会有出人意表的选择呢?
看后面剧集的预告,还有曾舜晞客串的帅气军装六爷的出场,真的是让人非常期待了,依稀看到了少帅的影子。
这不是鉴古董剧!这是无脑恋爱偶像剧!
这不是鉴古董剧!这是无脑恋爱偶像剧!
这不是鉴古董剧!这是无脑恋爱偶像剧!
前8集,内容松散,镜头慢,台词慢,剧情慢,反正就是各种慢!
1.质感还行
服化道不错,细节丰富,让整部剧蒙上了复古滤镜,感觉不错。
漫画虽然不知道有什么用,但至少看得出也用心了,跟这人很像,虽然没加分,也没扣分。
但整体感觉过于“洋气”。
恍惚间,有种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的画面感。
-
2.神神叨叨,节奏拖沓
前8集,太多无意义的慢镜头+特写镜头,看得好累。
慢镜头可以用,特别是鉴定的时候,可以“小题大做”,增强画面表现力。
但慢镜头太多了,每个人都来一个,第三集,一个反派小角色的转身,都要特写,要3秒钟,我真是服了!不值钱似的。
故作悬疑,制作了矛盾,就直接点题,非要去下一盘棋,用棋来隐喻,哪有人一上来就隐喻的。
你用棋隐喻就算了,才一见面,两个人就开始不说人话,互相装逼,显得互相心知肚明,絮絮叨叨。
到了第二集,还要专门花时间来解释上一集的隐喻,拖上加拖。
节奏都慢了,还还要宣扬“女性平权”,这部分的价值意义,我不做评价,但肯定是让剧情更慢了。
所有镜头太慢,所有人的台词都太慢,我要开2倍速,才能勉强不困。
-
3.逻辑不通
第一集,把许一城专门推出来的理由,就很站不住脚。
许一城到时说自己只擅长白门生意,那到时鉴定其他古董,还是要你们出马鉴定啊,还是要一起死啊,何来弃车保帅?
第二集,第一个危险的破局,居然是停止沙尘暴?合理吗?你们听听,合理吗???
2021年,河南都预测不准下暴雨的强度,你那个年代就能精确到分秒??还刚好等你聊完天了!
不是靠智慧破局,而是靠天气,还是很胡扯的预测天气,就很搞笑!
男女主角的“初吻”,就更蠢了。。。
还有那个热气球。。。。
我都不稀得吐槽了!!!太扯了!!太扯了!!!!
后面恋爱的戏码,都很俗套!很拖剧情!
-
4.屈楚萧:眼神飘,台词轻
这部剧的许一城年轻,是大学生,屈楚萧的眼神,平时飘一点,有少年感,这没问题。
但是在“鉴定”的时候,展现专业、绝活的时候,眼神没有迸发出老练、沉稳的气场,所以没有营造出“装逼”的碾压感,爽度不够。
你以为观众是看什么,就是看你主角装逼啊!主角爽了,观众也爽了。
念台词也一样,不吃重
平时说话可以有少年感,但专业装逼的时候,要换个说话人格。
普通话不标准,第一集,镂空 ,不是楼空,是第四声。
说话没有节奏,所有话都一个情绪,一个频率。
-
5.买粉控评
清一色的短评,长评,虽然内容不一样,但明显就不是“人说的话”
教大家怎么区分:
买的短评,虽然内容不一样,但字数都差不多。
买的短评,后面都会加一句“会继续看下去”,就像淘宝的评论“会回购”
好tm烦!
本来3星,扣1星!
-
总结
服化道不错,男主算帅气,女主角特别美,好美。
画面质感也好,特效也不错,看得出有用心。
但是,缺点太明显,瑕很掩瑜!
节奏太拖沓,无意义的慢放,特写镜头太多,有故意注水,拉长集数的嫌疑。
剧情逻辑崩坏,支线太多,零散琐碎,又缺乏掌控力,导致情节失控。
我始终认为,剧本是一部剧的灵魂。
剧本垃圾,制作再精良,那也是一坨制作精良的垃圾。
这部剧,悬疑和逻辑方面,太扯淡,硬伤太多。
如果把它当做一部恋爱偶像剧来看,可能分会高一些。
2021.7.22
补充解释:我对“沙尘暴预测精准到分秒”的吐槽
有些人用“巧合”、“戏剧性”来洗,说电视剧嘛,不要较真。
这跟较不较真没关系,这单纯就是不尊重观众的智商。
只要你尊重观众智商,不管什么类型的剧,就会注重合理性,有一套自圆其说的逻辑!
比如仙侠剧,你说可以精准预测、控制天气,这叫合理。
科幻剧,你说科技发达,可以精准预测、控制天气,这也叫合理。
请问你这个民国、悬疑、无鬼剧,是想要干嘛?
而且,这是本剧的第一个高潮点、冲突点,你居然给我这么解决?我裤子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我能不生气吗?
就是荒诞剧,也有一套合理性,逻辑自洽。
比如《武林外传》经典的“说死姬无命”,很荒谬吧,很戏剧吧?
为了让这个合理,尊重观众的智商。编剧设置了两点:
1.姬无命脑子有点不好使 2.用形而上的哲学糊弄
这就叫合理!这就叫尊重观众的智商!
神烦谈恋爱,一谈就用快进表示抗议,古董局中局就该本本分分踏踏实实的鉴宝和PK老老朝奉。挺好的片儿非要谈恋爱。本剧风格一定会直接劈开两拨人,22-24集老朝奉携宝斗五脉太好看了★★★★。古董系列个人喜好:古董局中局Ⅱ:鉴墨寻瓷 (2020)>互动短片: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 (2019)>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 (2021)>古董局中局 (2018)
和原著的气质截然不同,感觉就像一个欢乐型的剧本杀,我还挺喜欢这种风格。毕竟最近各种工作压力,就想看点轻松搞笑的剧给自己缓缓压。
好新潮的一个剧啊,看似讲的古董,其实不仅有rap还有漫画,而且风格很讨喜,轻快搞笑又下饭,爱了爱了
女主角的戏份全删掉都不影响剧情 什么玩意啊 作为书粉 不管什么的书粉 我们需要的就是把书里写的照样拍出来就行了 别发挥 别发挥 别发挥!如果能照拍的用心制作精良就喜大普奔了 要求高么 一点也不高吧 许一城改的好像我没看过小说一样
一集剧 半集再谈恋爱 按照小说拍会死吗??
全员演技在线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驼爷的义气、阿大人的迂腐、王爷的封建都跃然“剧”上。
开头直接劝退,导演果然差劲至极,土味审美➕瞎改剧情人设,多一星给原著
隆亲王查内鬼这段好有意思啊,田雨老师演的太好了,严肃中透着一股喜感,我都有点心疼他了哈哈
古董局中局之我要谈恋爱
开头劝退
以为海报上是吴亦凡呢
不接受劣迹艺人屈楚萧演男一,如果有负分,一定给负五星!!!
这剧里的演技派太多了,李建义、李诚儒、田雨都是公认的实力派,日常低调,但是演戏从不含糊,看他们演戏太享受了
因为看了前两季,这个必看,看了三集,觉得导演编剧有点跑偏,想告诉导演这是一个鉴宝护宝的主题故事,能不能不一用年轻演员就往爱情偶像剧上跑?女主出场的慢镜头有多大必要吗?制造各种意外情节让男女主拥抱有意思吗?鉴宝护宝主题呢???
细节决定成败,古董这部剧在特效、服装、造景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不说剧情,光是插入的漫画和配乐就已经让我很心水了~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立场,许一城、五脉、吴厅长、驼帮、老朝奉……有种看民国众生相的感觉。
鸭子,许一城怀孕的老婆呢?海兰珠人工呼吸???????许一城是一个温润如玉,但心有丘壑的人,心中屈楚萧演一股痞气,这是许一城的气质吗?开头的Rap什么鬼?这不是鉴宝剧,那应该是国风的,怎么就来个Rap?许一城应该是穿长衫!!!!马伯庸在《古董局中局4》有提到,吴郁文想要五脉鉴宝,是许一城挺身而出就救五脉于危难之中。哪里像电视剧里是吴郁文强行要许一城去。这一下子把许一城的形象拉低了不少编剧到底有没有认真看过小说!!!!鸭子黄克武,刘一鸣和药来他们叫许一城,叫许叔,你看剧里面的年龄差,鸭子许一城用海底针鉴君子棋的部分简直就是在装逼,逼王一个,无语,鸭子
民国古董群像剧,出场人物多但是每个角色都很鲜明,不同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看得太爽了
古董局中局3居然变成了偶像剧???就离谱,那个慢镜头,那个人工呼吸,吐了。白白毁了12攒下的好口碑,虽然12也不是一个导演
古董局中局拍成民国爱情剧,yu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