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塔2007

剧情片日本2007

主演:小田切让  树木希林  伊藤步  松隆子  小林薰  胜地凉  渡边美佐子  佐佐木澄江  原知佐子  平山浩行  荒川良良  寺岛进  小岛圣  光石研  仲村亨  宫崎葵  内田也哉子  

导演:松冈锭司

播放地址

 剧照

东京塔2007 剧照 NO.1东京塔2007 剧照 NO.2东京塔2007 剧照 NO.3东京塔2007 剧照 NO.4东京塔2007 剧照 NO.5东京塔2007 剧照 NO.6东京塔2007 剧照 NO.13东京塔2007 剧照 NO.14东京塔2007 剧照 NO.15东京塔2007 剧照 NO.16东京塔2007 剧照 NO.17东京塔2007 剧照 NO.18东京塔2007 剧照 NO.19东京塔200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5-03-15 13:11

详细剧情

  小时候的雅也由于老爸和老妈的离婚,离开了故乡小仓。年轻的老妈(内田也哉子饰)带着他回到筑丰老家,她一边在小料理屋帮忙,一边培养自己的孩子。学校放长假时,雅也也会去老爸住的地方。  上了中学,雅也想着从这个小地方出去,就这样,他一直走到了向往的东京。但作为大学生的雅也(小田切让饰)却过着失败的日子,勉强留级后毕业,老妈(树木希林饰)对此毫无怨言,尽管患病却一心支持着儿子。后来雅也终于醒悟找到了工作,还清积欠的债务,成为插图画家、专栏作家还做广播节目。雅也把老妈接到了东京一起生活,她受到了朋友们的尊敬和喜爱。这时离雅也15岁离开老妈后过去了15年,后来老妈却癌症复发……

 长篇影评

 1 ) 东京塔 - 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

前几天说《永远的三丁目夕阳2》,将东京奥运会抽了出来,其实在第一集里头,东京塔的竣工落成是全片的外线。江国香织的书、黑木瞳的片甚至江美琪的歌都在唱东京铁塔下的幸福。于是,今年又撞上了一部关于东京塔的影片。小田切让主演的《东京塔》,看过近2个半小时的本片,会对何为主演有个清醒认识,不是《光明的未来》或《彩虹老人院》,小田切让变化着服装和发型,又是难得的大孝子角色。即便如此,他依然排在老妈的演员树木希林后面,所以,本片最大头的人物,其实是雅也的老妈(原著作者也是认为如此,右图是电视剧版?)。

有人一定很奇怪,这年轻时的老妈和晚年时好像啊,OK!来宣布答案了,年轻时老妈的扮演者是文学家内田也哉子,她正是树木希林的女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像。她上一次客串出演要算到《东京日和》(看来都是文化圈跑的啊),内田也哉子的丈夫则是本木雅弘。树木希林还会出演是枝裕和的2008年新片,所以看个眼熟总是要的。《东京塔》估计还是近一两年中,最值得日片迷眼尖耳聪去发掘隐藏配角的片子,远强于《有顶天饭店》这样的群像作品。松隆子这样大配角不说,奇怪她角色在片中好生拘紧。被老外称为“the chubby-face semi-gormless comedian”的荒川良良、几乎没认出来的宫崎葵、不知道在哪里湊着的伊藤步,外加小泉今日子、柄本明等等,被自己用听声确认出来的是寺岛进,连唱主题曲的都是老牌帅哥福山雅治(有出山的迹象了)。

戏外的说完,讲戏内的东西。在看《东京塔》之前,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看完这个绵长的催泪片,冲小田切让,它是长得有些过了,期待值一下放低,至少影院老板都会恨不得砍它短些。

影片镜头什么没啥好说的,普普通通。中间拖泥带水的地方不少,但行进算平稳。内心独语出现小时候自己略显刻意,有些片段也故意煽一把情,但基本上还是比较规矩。时代在不停变化,母子情,父子情却依旧。

从大山小路到两个大烟囱、半截东京塔开始有了点好感,小时候的雅也在铁轨上放小动物被压死的场景,愣是想到《泥之河》里的烧螃蟹。时光流转,小孩子的模样也是一变再变,右脸颊还有了颗醒目的痣。

结果在童年到长大间,分了两次看完,最后躺床上看着老妈不堪病痛折磨(真是抱怨让小田切让哭得太多了,还好角色是从小一直爱哭),自己也跟着稀里哗啦一直掉泪。雅也在东京上大学混日子的酸样,勉强毕业后又没工作,拖来拉去,老妈啥都没怨言,就是给他钱,终于待到他觉悟,好好做人,又接到东京生活。有过灰暗日子的人大概都会清楚些类似的苦涩,就个人而言,基本上也是要钱才伸手,否则都爱理不理。有机会时总是一次次错失,基本上也没啥成就可言。在初中时候,自己总是恨不得他们俩离婚算了,回个家都没几天清净。现在见不着,也不知道还是不是那样,不重要了的。当然,也不至于看完影片就打个电话去安慰老人说想念他们之类,很多像我这样的人,表达起感情从来不是这样的(甚至不大会表达),反倒做好正事才对。

看完片尾演职员表,再一次回想为什么会一再哭了,大概是自己也曾经混得很差,或者现在也不怎么好。家里抱怨过,唠叨过,按照他们的固定思维来牢骚认为应该找个稳定的,有地位的工作,却没真正的翻脸不认。《东京塔》里的老妈确实完美,除了她自己说的失败婚姻。分不清这是日式的、东方式的还是世界通行的母爱大义,然而,衡量间,又发觉雅也的幸福在于他是难得的大孝子,终于日本电影里破碎家庭里畸形压抑的长大成人终于修炼成了中国式千金难买的浪子回头型,不多见的亲切。这很容易被人打成温情打成催泪,但谁说家庭不合一定要种出难吞的恶果。我看,都是人的天性。

有批评说片中雅也(小田切让)画得并不好,讲的荤段子也很差——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看,他确实混得不怎么成功,否则早该发亮了。问题还有,即便是做不到最好,又有什么关系,因为这样就无颜见江东父老、家中老母?一定要做得完美才能将老妈的事情搬出来说么,显然未必。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675482/

 2 ) “是茄子做的酱汁唷。”

人的一生有多少年。
《Tokyo Tower_Mon and I and sometimes Dad》。
我是一个俗人,我经常看一些商业片会哭。看《情书》的时候,在所有人都被电到的喊山场景,我哭了。看《Brokeback Mountain》的时候,在所有人都被震碎的"I promise"场景,我也哭了。看《Tokyo Tower》,虽然它是一部煽情无新意基本可以说是日本版《我的兄弟姐妹》,可是我还是垮了。我毫无保留地给了五星。因为我觉得,它像是一个人的一生。
被挥霍的高中年代,被挥霍的大学年代,打麻将,烟雾里销掉一天一天,交没有结果的女友,然后就毕业了,或者毕不了业了。他打电话回家,妈妈在电话那头愣了很久,自言自语般的说,为什么不努力一点呢。很小声地,喃喃的。
高中的时候他被妈妈派去给外婆送点青菜。外婆在安静的老房子里面独自吃着晚饭。他说,外婆,你就吃这些么。外婆慢慢地说,一个人,这些就够了。他愣了几秒,然后说外婆我走了。曾经老房子里吵得让外婆睡不了觉,女儿都嫁出去后,终于安静了下来。外婆死之前很精神地,手舞足蹈地对他说,去吧,那里藏着很多的钱,你都拿去吧,拿去干出一番事业吧!
很多人都曾经热血沸腾,很多人都曾经理想满怀。可是,是谁说的来着,有资格追求理想的人不过寥寥。
以采煤为支柱的小镇。喇叭里放着煤炭歌,咿咿呀呀。终年这样。煤山是高高的黑色山脊,终年这样。

不为什么,生活便是这个样子。象征含义的细节,哲学的隐喻,什么都没有。情节散着像是沙子一样,零碎的,像是每个人的一生。节奏不稳,前半部分主题不突出,后半部分煽情。是的是的。可是谁的一生是主题鲜明的呢。庸庸碌碌地很多年很多年,一下子就过去了。童年的时候在公共场所弄丢了妈妈,没了命一样的找,谁的小时候都经历过的吧。东找西找,东找西找,东找西找。他形容说,ぐるぐる、ぐるぐる。长大以后,忙忙碌碌之间时间就没掉了,他打电话跟妈妈说,你可能不相信,我大学里面什么也没有干。毕业,他和朋友找房子。逃避房租。被赶出来。在路上遇见曾经有一面之缘的人,借房子。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工作。忙忙碌碌,忙忙碌碌,忙忙碌碌,可是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干。很多年的以后,他又说,ぐるぐる、ぐるぐる。

多像每个人的生活。认真工作以后,发现日子好像优越了一些,可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房子车子都有了,多年的女朋友最终分了手,而自己已经被困在自己的生活中出不去了。一扇手之间好多年过去了,当年和女朋友一起买的兔子,黑色的叫葡萄的已经在很久以前死了,只剩下白色的叫面包的。把妈妈接到东京来一起生活转眼已经好多年了。妈妈老了,可是仍旧快乐着,虽然他从不告诉她晚上不回家的原因不是工作,而是喝酒。

然而妈妈眼看着一天天老了。小时候看着照片上妈妈和爸爸一样时髦青年的打扮,手里夹着根烟,青春得动人。和爸爸分开在外婆家住的时候,去见“叔叔”以前仔细地化妆,然后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抽一支烟。从外婆家搬出去后小心翼翼而心满意足地往新买的碗碟上贴大红色的花样。然后却是一日日地变老了。容颜变了样,随着回家的次数变少,每看一眼便换了模样。性格却还是乐观着,努力地生活着。
我很记得他第一次离家去很远的地方上高中,妈妈在车站送他的样子。列车开动后他翻出妈妈的一封信,附上很多钱的那封信里没有一句话提起她自己,全部都是他。他说,那封全部关于他的信,妈妈的笔道还是那么的,苍劲有力。
苍劲有力。那个词一瞬间撞了我一下。

结局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身为“妈妈”的那个过程。医院最后的日子里,她神志甚至开始不清。她昏迷后突然醒来,对身边的儿子说,去,冰箱里有茄子做的酱汁,茄子做的唷。
窗外的东京铁塔闪着浪漫的红色的光,终年这样。

不是要赞叹什么母爱的伟大,也不是要表现什么独自抚养儿子的含辛茹苦。其实每个妈妈都是这样罢了。在你出远门的时候去车站送你,看列车开走,不一定会流泪,因为她更担心你以后独自生活能不能适应。给你寄钱,并且料定你会乱花钱。积极地生活,把大多数积蓄花在你的身上。保存你的毕业证,把它们装在镜框里,经常保持它们很干净。养你的兔子,为了那只死去多时的“葡萄”始终耿耿于怀。仔细读你的写的文章,听你做的节目,不管它们是关于手淫或者其他,喜欢看你工作时候的样子。

当他在妈妈死去的那天晚上办喜丧,陪在妈妈的遗体旁边不愿意去工作,他说,可是,妈妈明天就要火化了,就没了阿!我忽然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如果妈妈死了,我会不会哭,会不会哭得很伤心,会不会一个夜晚守在她的身边说一辈子没有说的话,会不会后悔以前没有更好地对她,没有跟她一起多去几次旅行,没有给她买女人都爱的Louis Vuitton,没有带她登上一座塔去看漂亮的夕阳。如果身边一直在的一个人突然间就没了,再也见不到面了,打电话也找不到了,写信也不会被读到了,消失了。虽然他(她)从前一直在那里的,你也希望他(她)能一直在那里的,可是以后不在了,没有反悔的机会,没有更改的可能。那样的感觉,会不会很难过。像是身体中一条血管兀然被摘断,兀然没了出路,断面一下子兀生生暴露在空气里,那时除了硬硬的痛,应该还会有凉飕飕,空捞捞的失落和难过吧。
因为以后的人生里仍有一些话会想对他(她)说,可是却没有人听了。

所以这部很煽情的电影想讲的,只是人一生中的一段而已,尚有妈妈陪伴的那一小段。

妈妈精心的化了妆,牵着他的手走在橙色温暖夕阳的马路上,去医院度过她的最后一段日子。
妈妈在笔记本上留下“再见”,对他说,要他在“妈妈死后才能打开”。

さようなら。

 3 ) 原來真的有一部電影能讓我流淚---《東京塔》

    有人說:儅你拿到一本書一張唱片或者一部電影你都應該給它五分鐘,如果五分鐘后它還沒有吸引到你的話就應該把他丟進垃圾箱。但是如果這句話用在這部電影那我只能說你損失大了~!
     1960年戰後后的日本經濟大蕭條,在三嵗的小雅印象裏是爸爸媽媽最後一次在一起,媽媽忍受不了酒後的爸爸對母子的打罵,帶小雅來到了鄉下的外婆傢。就這樣媽媽拼命的打工供小雅上完了初中,其間媽媽似乎找過男朋友又似乎為了小雅不了了之。高中時小雅住進了寄宿學校,沒有了媽媽的監督叛逆期的小雅開始變的懶散和頽廢,把媽媽每月辛苦打工掙來的錢買了煙買了酒,肆意的揮霍著。
     高中畢業后小雅不再安于生活在那個貧困的鄉下,他決心要考上東京的美校,去那個爸爸年輕時去過的城市實現一生的夢想。緩緩開動的火車,月臺上漸漸渺小的媽媽,小雅打開了媽媽交給他的背包,裏面有媽媽做的壽司,幾万元錢和一封媽媽的手信。
     大學裏的小雅開始追求起了流行的生活方式,整日整日的沉迷于抽煙喝酒泡妞賭博,似乎生命本應該這樣一直的頽廢下去。遠在鄉下的媽媽依然辛苦的工作著,依然在每次郵寄生活費的時候附上一封手信。而小雅也只有將生活費花光時才會打電話給媽媽。大學就快畢業了,小雅撥通了媽媽的電話,坦率的對媽媽說其實他這四年什麽也沒干,要麽留級一年,要麽退學,媽媽沒有責怪只是一臉失望的重復著“你怎麽不努力一點呢?”。不久媽媽在鄉下租下了一家鋪子,她興奮的告訴小雅再留級一年吧,於是媽媽又養了他一年。
      好不容易混到了畢業的小雅,卻沒有踏實的找份工作,而是和朋友招搖撞騙過著四處躲債的日子。無法生活時只有向媽媽討要。就連外婆病危也沒有錢回去探望,小雅開始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他變賣了所有東西和朋友租了一閒雜居小樓,開始為雜誌社畫插圖,寫專欄,在電臺的午夜節目講黃色笑話,生活漸漸有了起色。而這時鄉下的媽媽卻因爲甲狀腺癌住進了醫院。故事到了這裡似乎一切開始往好的方向發展了,媽媽的事手術很成功,小雅的生活也開始寬裕起來,有了美麗善良的女朋友。於是他決定把鄉下的媽媽接來東京。
     和媽媽一起的時間是幸福而短暫的,媽媽甲狀腺手術時並沒有將癌細胞完全的切除,而且已經沒有了手術的可能,在小雅的鼓勵下媽媽決定接受抗癌藥劑治療可是媽媽對抗癌劑強烈的不適應,最終小雅無法看著媽媽痛苦下去決定放棄治療,兩三個月后媽媽去世了... ...小雅拿出了媽媽死前留給自己的一盒遺物,看著媽媽寫給自己的最後一封手信淚流滿面... ...
 
    之前觉得对着电视屏幕流泪的应该都是些一邊做家務一邊看韓國肥皂劇的歐巴桑,谁知道这个居然失"泪"了。再來説說這部片子吧~改編麗麗弗蘭克的半自傳体小説,之前被改編成電視和話劇。其實我覺得如果真的喜歡這個故事還是應該買本書來看,因爲要把一本書的内容壓縮成2個半小時的電影其中刪減的恐怕不只是糟粕。
     為什麽在前面說5分鐘論放在這部電影上就是損失呢?因爲這部電影從開始到結尾一直都在平淡中繼續著,沒有高潮迭起也沒有哀婉纏綿,就像一只慢慢伸向你的心臟的手,輕輕的打開了你心裏最隱蔽的那扇門揉搓著最脆弱的那根神經。所以5分鐘對於怎麽平淡的劇情很難吸引任何人的,我也是在看到一半多的時候還會去瞄播放進度。
   可是一部電影終究需要一個吸引人看完的理由,我想每個人看完這部電影的理由並不相同,而吸引我的正是它的真實,特別是小雅在大學裏的一段真好似在演繹著我的故事,就是這種共鳴讓我看完了怎麽棒的電影。
    小雅打開媽媽遺物裏的那封信,然後媽媽的畫外音加傷感的配樂,就是這個點讓我的那根脆弱神經斷了,陪主角一起淚流滿面,其實我覺得為這樣的一部電影,為母子情流淚一點也不慚愧。這是世上最原始最純粹的情感,電影教會了我們珍惜,珍惜眼前的一切,無論是痛苦還是快樂都敵不過死亡帶來的永久失去,將眼前的哪怕一點點快樂無限的放大,因爲前面是我們無法預知和改變的。帶上一顆感恩的心上路... ...

 4 )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比较迟钝

  前年底的时候就听说这部电影是催泪弹,实力派演员表演到位等。
  刚抱着让自己落泪的心情看了这部片子,2个小时完了,我甚至没有想哭的冲动。很平淡的就那么结束了。
   我现在努力回想那些能令我感动的场景,其实有的时候,手牵手过马路,打开盒子,葬礼上小田的哭泣和爸爸的表现。每到这些场景的时候我似乎都在期待什么,然而就这么结束了。
  唯一的惊喜是荒川良良和宫崎葵的出现。

 较之打亲情牌的《东京物语》,和同样以东京塔紧密联系的《夕阳三丁目》,这两部片子煽得我流了不少眼泪,不知道是没读懂片子还是本身迟钝所致

 5 ) 生活的意义就是和你在一起

妈妈,在你来东京的那一年,我们曾经在夜色里开车经过东京塔,你一直想上去看看。可是天色太晚,或者是我懒得走,我说,下次再陪妈妈好好看看吧。我想不到的是,后来直到你离开,我都没有兑现诺言带你爬一次东京塔。


妈妈,你还记得离开小仓的那天,你牵着我的手在铁轨上一路走吗?天气很热,我一直以为那只是一次远足,不知道原来那就是我们和爸爸一起的生活永远的告别了。

你和爸爸唯一的一张合影,留着长发,穿着当时时髦的衣服,你脸上化了妆,涂着口红。

我后来才突然意识到,你年轻的时候其实是很漂亮的。

在东京时有一次朋友来玩,你喝了几杯就高兴了,说起和爸爸在东京的酒吧里认识的场景,说爸爸对你一见钟情,二见就已经上门提亲了。说这话的时候你的脸上还带着少女的羞涩,所有的人都被你逗得哈哈大笑,我也笑了,还有淡淡的伤感。

我也是很后来才意识到,原来你一直爱着爸爸。

有一件事,我一直记得。有一天暑假,我午睡醒来,看见你在镜子前化妆。我问你要去哪里,你没有回答我。只是回过头来茫然的问我,你也想去吗?我们和一个叔叔一起吃饭。他在游戏机里给我塞了个硬币,然后你说你们要离开一会。游戏很快就打完了,我转身已经找不到你了。那时我很慌,我开始到处去找你,楼上的房间,楼下的浴室,我一个一个屋子的找你,找的满头大汗。那时我已经有点懂事了,我从每个汗哒哒的中年男女身边跑过,越跑心里越害怕,好像有件我很不希望的事情正在发生。后来我终于找到你,你们面对面坐在餐桌前,坐在亮堂的光线里,我大叫了一声妈妈,你错愕的起身,我跑过去一把抱住你,抱得很紧很紧,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晚上回到家,你问我,雅也喜欢爸爸吗?我重重的点头,嗯了一声。

后来,那个叔叔,再也没有出现过。

对不起,妈妈。原谅我的自私,让你把这一生,都奉献在了我身上。


可是我却擅自按照自己的兴趣,考了大分的高中学美术。我离开的那天,你送我到车站。车来了,车站所有的人都跟我一起上了车,只有你留在了站台。

我不是好孩子,从高中起我就荒废光阴,抽烟,打牌,经常跟你要钱,上了大学也是一样,搞到要被退学。每一次,你都不问缘由的给我寄钱。现在我回想起来,很难想像在筑丰老家的你,每天那么拼命的工作,是抱着什么心情,一次次的包容我无赖般的要求和索取,明明我无数次让你失望,却还是只会对我说鼓励的话,就连自己得了咽喉癌,作了手术,还是用积极的态度对我说,雅也和妈妈一样,都不能放弃啊。

我是那么懦弱的孩子,明明做不到心安理得,却还是厚颜无耻的对你伸出索取的手,一直都是这样。





在东京游荡若干年后,在经过闲荡、闲荡、借满高利贷无处居住颓废到极至后,我终于幡然醒悟过来开始拼命工作,开始还清所有的欠债,开始有了较为稳定的住所。

而妈妈,却再次患上了癌症。

想叫妈妈来东京一起住,这个话虽然是在电话里脱口而出,但说出口后却无比坚定。妈妈在电话那头迟疑的问,真的可以吗?一起住吗?每次肯定的回答后,我就更加确定,而且,紧张的期待。要跟妈妈一起住了,哪怕爸爸和另一个女人已经同居并且很多年了。没关系,妈妈,你还有我不是吗?我们两个,一起生活,一起在东京,生活下去。


在东京的车站接到妈妈,并排坐在长椅上。心里涌出不可抑制的充实感,这充实感强烈到快要落泪了。从15岁读高中开始离开妈妈,到30岁把妈妈接到东京,15年了。我,终于又和妈妈在一起生活了。


那是现在想起来特别想要去珍惜的一段幸福时光。每天都有妈妈做各种好吃的。在生活上照顾我到无微不至。朋友们都喜欢妈妈,经常过来吃饭。以至于每天都要煮至少5个人的饭才够吃。每天在小小的屋子里都充满了欢快的笑声。在妈妈病重住院的那段时间,我一个人坐在家里,时常会觉得你还在,背着身在水池边洗碗什么的。


有一天,就是我们约好入院治疗那天,我牵着你的手过马路,你顺从的跟着我的步伐走,我没有回头,但能听到你微微的喘息,那时我哭了。



在你住院治疗的那段时间,我因为工作的缘故,没有办法一直照顾你,经常要从医院离开。你接受抗癌剂治疗那么的痛苦,我什么忙也帮不上,看到你蜷缩在一起颤抖的身体,我甚至要跑到一边去偷偷的哭泣。对不起,妈妈,在你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在你为了我想要活下去而一直没有放弃的时候,我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给予你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对不起,软弱到背负不了你的痛苦。对不起,自私的想让你活下来,让你和病痛对抗了那么久,忍受了那么多的痛苦,对不起!



在你的葬礼上,爸爸跟所有到场的人,说起你们相识的故事。那是第一次,我看到爸爸流泪了。

有时我想,你这一生是多么不幸,嫁给爸爸这样的男人?有着算不上多出色的才华,眼高手低,自由成性不受拘束,又爱酗酒,完全不能成为一家之主。又是什么样的爱,让你独自肩负起抚养酷似爸爸的我,毫无保留的爱我照顾我,毫无怨尤。

在你住院的日子里,爸爸从小仓赶来看你。我看到你们在医院的小卖部,爸爸手忙脚乱的往你怀里塞很多的食品,你手忙脚乱的道谢,又偷偷地把东西一件件地放回去。在拐角默默看着的我眼眶湿了:这一生爸爸亏欠你良多,可多年以后,你还是选择了原谅他,包容他、爱他。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所有的朋友都热爱你,在你入殓前,你在楼上安睡,大家在楼下把酒狂欢,要把热闹的声响一直传到楼上,让你听见。

分了手的女朋友也一直挂念你,把你当成自己的母亲来对待。

从我3岁起和爸爸离婚,你一个人带着我,一定吃了很多苦,而我作为男孩子,在成长的那些年胡作非为,那么不懂事,也给你添了不少麻烦。可你一直对生活满怀感激,哪怕是刚回筑丰那几年,年轻的你要操持家务,努力工作,却还是会和朋友打牌,喝酒,打扮成小丑的模样来逗大家开心。在东京的那几年也是一样,你照顾我的每个朋友,让来家里的每个人开心。你感谢每一个来医院探望你的人,把他们对你的好牢记心上。

你接受世界对你的不公平,用微笑回应每一个身边的朋友,哪怕离开,也留下余温,吹送到每一个认识你的人身边。

爸爸在你去后给我寄来信,说想起妈妈,他会埋怨自己,甚至是自己今后的枷锁。看,哪怕是爸爸这样自由惯了的人,最后也说出这样的话呢。

原来,一个人是很难独活的,一个人太寂寞了。无论任何人,如果在生命当中没有他人相伴,人生也没什么乐趣。上帝就是这么创造人类的。我这一生,一直都是依赖着妈妈活着的,小时候的紧紧相偎也好,成长那几年在外面的放荡也好,在妈妈最后那几年的相依为命也好,都是依赖妈妈活着的,不管是支柱还是负担。

妈妈,谢谢你。这么多年的照顾。谢谢你。

 6 ) 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

【一】荒川良良
这个故事,就从荒川良良开始吧。起因很简单,因为最近总在各类电视电影里看见他那令人生厌一脸不快的痴呆相。从热海巡查官到杀妻总动员。然后是现在要说的东京塔。荒川良良在杀妻总动员里扮演一个杀手和客户之间的中介,杀手嘛,是英国杀手;客户嘛,是日本客户。所以,假设荒川是个掮客,他负责把杀手从英国搬运到日本,完事后再把人送回人大不列颠去。又因为吃点中介费,所以又和客户经理似的。
身形魁梧的杀手先生不会日语,操着一口有棱有角让人蛋疼的伦敦音。之所以说他蛋疼,是因为他逢人便问:What’s your function?然后,荒川良良顶着一副三分痴呆七分小人的嘴脸从旁翻译:你在世界上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你在世界上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虽然说荒川良良表现得很欠人糊脸,我们还是从这个论题入手,然后再缩小它好了。
缩小到,一个国家,几个城市,一个家庭,几个人,最后落到Franky Lily(中川雅也)这一个人身上,就是故事的开端。

【二】雅也·三岁
小仓,1966。
我记得十几岁的时候看藤岛康介老师的《逮捕令》,其中有一集OVA里说到,交通课一枝花葵双叶小姐(伪娘)有一次和一个热情奔放正直爽朗为人正派的男子恋爱,全垒打女人夏实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了,因为葵小姐一边巧笑倩兮一边指着电脑上对方PO过来的照片夸赞,他有这些优点,因为他是九州男儿嘛……
这都快十年过去了,回想起伊举手投足那做派,还是让人萌动……
不过,葵小姐不是重点。
重点是,热情奔放正直爽朗为人正派的九州男儿,北海道北九州市小仓生人,雅也,他爸。
和这些词儿一个不沾边。
电影头一分钟响起的旁白说:那是1966年的某天凌晨,我住在小仓乡下的奶奶家,在乡下正统得不能再正统的门前响起了脚步声,五分钟后,这故事就变成了先锋派的故事。
这个一本正经的声音,预示着一个非常没谱的序幕即将开始。
别说,还真没蒙人。
他爸。
他爸回来了他爸。
他爸回来了带着满身酒臭味。
他爸一掌按在他奶奶五官上把老太太给推了个四仰八叉。
他爸走进卧室他妈让他躲他爸书房里他妈拦住了他爸他爸说你丫别摁我的胃。
他妈摁住了他爸的胃他爸说叫你丫别摁我的胃他妈尖叫着说你丫别耍酒疯了。
他妈回头说雅也你快跑啊雅也他爸狞笑着喊小孩儿回来。
他爸说放手你丫别摁我的胃。
他爸就吐了他爸。
真的。
导演给了一个侧面烘托效果,他爸把脸对准了他妈脑袋,摄影隔着纸门那么一拍,哎哟喂,那简直就是一个人间水泵啊。然后雅也这小子站门后指着他爸影子说:
大猩猩。
不得不引用一连续剧名来概括一下:《瞧这一家子》。
这事儿还没完呢,他爸在书房佛像画后边抓住了这小子,说:小孩儿,你爸给你带这个来了。完了从裤兜里掏出两串烤鸡串来,挺能得瑟地给了雅也。雅也却把观众视线引向了他爸的老照片上去,那是一修了一半的在建工程,他爸跟那工程前站着,端着一吉他,挺乐呵。旁白雅也说,真是个令人不快的青年。
是,这话要搁雅也的妈说,也就这意思。
然后他爸就端着个DV对着雅也,瞎拍。然后他妈也来了,也瞎拍。人端着平底锅,照着他爸脑袋,瞎拍。
拍倒丫之后,镜头一转,他爸把俩鸡串全秃噜到这孩子嘴里去了,难怪他爸刚才一直嚷嚷,拍DV呢这儿拍DV呢你摆个哭丧脸干啥呢。
瞧这一家子。


【三】雅也·之后的童年
这之后,他爸和他妈就分居了呗。
你们说这日子怎么过?
这头上沾着啤酒沫脸上挂着紫菜汤的日子。
没法儿过了!
你们说是不是,是不是啊?
必须分居,果断的。
我挺讨厌我这个臭贫的开头我决定换个严肃一点的叙事方式接着和大家唠这个宁拆一桩婚不拆一座庙的故事。

所以雅也和母亲回娘家。临走时父亲跟了出来,意味深长地点烟又掐灭,用眼角瞥了母子一眼,却什么也没说出来。只是有意思的是,父亲出来的地方,不是中川家的祖屋,而是小巷子里的居酒屋。
然后,母亲带着雅也沿着铁轨走,小小的雅也戴着小黄帽边唱歌边走在铁轨上,母亲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唱,彼时天很蓝,白云朵朵。然后笔者想到自己的小妹妹,她总说那是棉花糖,这是颇有意思的事情,大概就是童稚的欢乐吧。
再之后,雅也的母亲见到了她的母亲,在筑丰。雅也的外婆从第一眼看见自己的女儿归来,就隐约流露出一种若有似无的疏离,或许是循了女儿长住娘家不光彩的老派人心情吧。
筑丰和小仓不能比,这是一个正在开发的工业小镇。雅也的童年就在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度过。所以他在铁轨上绑上蝼蛄,让火车碾过;在铁轨上绑上青蛙,让火车碾过;然后又在铁轨上绑上兔子,让火车……当然,他没舍得那么做。
然后,母亲深夜在家里携兄弟姐妹打花牌,后来就被外婆狠狠批评了一顿。这是当然的。所以母亲为了不让外婆生气,就提议:喝酒吧。……
瞧这一家子。
可是这段记忆的结尾,却是外婆被母亲陪酒伴舞时的奇怪扮相逗乐,变成了和乐结局。这似乎镌刻在了雅也记忆的深处。
然后的然后,母亲遇到了寺岛先生,在打工的居酒屋里。
再之后,雅也看见母亲画了优美的妆,他愉快地决定和母亲一起去玩。
最后,雅也看见母亲和寺岛先生走了,他在陌生的茶吧里到处找母亲,浑身是汗。
最后的最后,寺岛先生走了,母亲回到雅也身边。伊深夜起床给雅也腌咸菜的时候,问了雅也:“你喜欢爸爸吗?”
雅也回答说:“嗯。”
母亲应了一声,就没再说什么了。
国中一年级的时候,母亲携雅也离开了外婆家,搬到了父亲原来的单身宿舍里。至此,雅也的童年告一段落。


【四】流水账
写日记的时候把一天到晚的事情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那就是流水账。写个电影评论,写的和裹脚布一样事无巨细记录下来的,恐怕还不如流水账。
可是,过日子就是流水账,生活就是流水账,或者应该制衡一下。
可是我又有点不想。
还是节制点继续往下说。


【五】有没有试过当混球?
换句话说叫做,有没有做过对不起父母的事情?譬如姑娘晚归,小伙打架,瞒报成绩,摸家里零钱,等等等等。
少有人从不欺瞒父母。真的很少。
那个谁说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另一个谁又说了,子欲养而亲不待。
有的时候我们的逻辑很简单——因为做着舒服舒坦,所以就(不知不觉)做了。家长却总是要死死抓住,你怎么不想想后果这个论点不放。一次二次下来,父母累孩子疲,最后变成很简单的几个字:好烦的爸妈,啰嗦。
就和一标签似的pia贴上去了,就不晓得撕下来,就是一终身标签了。可,是吗?
是自己的自以为是更多一点吧。

话归正传,说中川雅也。他上了专科高中,学美术,得住校。他临走上了电车之后拆开母亲给他的信封,里面是一万元和一封信。心里满是对他的鼓励,没一句落寞话。可他知道母亲挺失落,非常失落。他知道的,然后他就在电车上哭了。
可后来,这小子高中三年浑浑噩噩追妹子,妹子叫他信天主教否则不和他约会,所以他改约了摩尼教信徒,另一个妹子。拿着他妈的钱可劲儿造呗。
他又忘了,母亲在居酒屋打工。
他挺自以为是就这么忘了。
后来念大学,好歹挣上了个东京武藏野大学艺术系。好家伙,拿着他妈钱跟东京住着学生寮,成天不是抽烟就是打麻将不是打麻将就是睡妹子。
偶尔心情不错的时候,就看看他爸爸照片里的在建工程,这时候这在建工程早就完工了,就是东京的中心,东京塔。
临到毕业前,他给他妈挂了个电话,说,妈我没钱了。他妈说,哎,等我再给你寄。完了这家伙又说,妈我还一事儿和你说,就是我大学四年啥也没学,我毕不了业了我,我估计得肄业。
他妈妈就震惊了。
握着电话一直问:“你怎么没好好学习呢?你怎么没好好学习呢?……”
这孙子说,对不起哎。
然后这孙子就把电话给挂了。
后来他妈妈又打过来说:“雅也啊,我和朋友商量好了,我们决定一起盘下一家居酒屋,再努力几年。你也要努力,留级吧,明年能毕业的,能毕业的对不对?”
一句重话没有,这位母亲。
后来雅也这小子好赖是毕业了,母亲把他的毕业证书裱起来挂在居酒屋吧台后面。这小子却没有工作,天天啃老,借高利贷,打麻将。打麻将,借高利贷,啃老。
他在东京,母亲在筑丰。就这么一天天过着。


【六】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女回头大家看
这小标题低俗范儿很衬我说话的恶趣味,其实我不喜欢这句话。可这句话又是太普遍太大众很具有吠舍气息……
错了,其实这话就是很生活化。很多人年轻走走弯路,然后走回正道来,时不时叹息两句,要是当年怎么怎么就不至于如何如何。人都无完人呢,能叹息这些的,都已经不错了,比执迷不悟的好太多了。
中川雅也这孙子打麻将又输钱了,给他妈挂电话,妈给寄点钱呗……——这话他还真没好意思说。他妈说,你给我打电话是要生活费的吧,我明天给你寄,对了,外婆病重,你过来看看她吧,我知道你没钱所以昨天已经给你打了坐新干线的钱了。
然后这孙子就不吱声儿。
然后他妈想了想问他,你是不是把坐新干线的钱都花掉了?
这孙子还是不吱声儿。……

后来他去看了外婆。老太太一辈子干干净净,临了了,却披头散发躺病榻上;老太太一辈子紧张活泼能收能放,临了了,却神志不清迷迷叨叨。
中川雅也就看了外婆那一次。
外婆指着医院天花板说:雅也,你看,那里有一百万。你去把它拿过来,我们买锅。
那里有一百万,拿过来,买锅。
然后雅也就走了。

然后雅也给他妈挂电话,在回到东京之后。
结果不是他妈接的,那女的说,你妈病啦,癌症,住院做手术呢,都说不出话来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个样儿呢??
然后雅也给医院挂电话,护士找了他母亲来接。
他妈妈说,雅也哎,别担心我,就是个小甲状腺癌,做了个摘除声带的手术。哎呀只是想说话说不出来啊呵呵呵呵……
终于这小子没哭了,他和上文提到的荒川良良俩人在表参道租了间房,开始玩儿命工作。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有没有有没有?
可这故事还没完呢……

【七】故事没完,我也不往下写了
马伯庸老师,提到这位高人的时候,先容我说句“祥瑞御免”。老师写过一篇妙文,叫做《剧透的艺术》。此文系统性讲解如何从标题开始将一部电影给剧透了。
我看我是没有人民艺术家苍井空老师那个魄力,我顶多就是个黄宏巩汉林合演一出小品剧——哎,人那也是艺术,我给自己贴金了。话说回来,剧透剧透点到为止……
嘿我这破嘴再叨叨下去你们不用看电影直接看我这评论就足够了已经……
其实这个电影我翻来覆去看了三遍了。写评论的时候抠去了很多原本的插叙情节,我写这半个故事,或者叫做转录这半个故事的时候说话神神叨叨,可是这部电影的温情牌却是小中见大处处见真情。
正是因为我自忖着没那本事好好把电影介绍给大家,有的电影叫评论一写,那白开水没劲的,影响这影像本身,这不好。
我也没按照人科班出身的评论家就甲乙丙丁戊己庚戌那些个法门来写,实话说,我是还没大学会那个写法。
我就想实打实让大家去看看,挺好一故事,我说了一半吞了一半。忒可恶了。
所以大家就着我这可恶劲儿完整看一遍,就是我写这评论最值的地方了。
以上。

 短评

牵老妈的手过马路那段………………

5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推荐

4.5 重看。第一次看的时候,想的是“现在的、我爱的那个lily franky,原来是这样才成为他的啊。” 这次也依然这样感慨。如同一个孩童稚拙纯真的告白,即使剧作和节奏上都有乏力之处,情感上的完满却不可逾越。母亲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一辆永不停止驶往终点的列车,可以同行一时,最终是追不上的,只能放手。曾经牵着彼此走过马路,有过那样阳光灿烂的午后,已经足够了。

10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重看#“来不及为你变成好人 我就是来不及说一声我爱你”永远有那么多来不及,那么多不甘,自15岁以后分开的15年一事无成,终于可以重聚在同一屋檐下,而子欲养亲不待的懊悔,到底要在人间反复演绎多少次。「东京塔」是心中未及目标怅然的投射,是关乎整个家庭变迁流离的象征,当我们还活着还有力气,一起登到塔顶吧!整体不无冗长煽情,但一波又一波的催泪弹简直无法抵挡(代入感满溢),离乡求学的惶惑与堕入虚无深渊,病床上的痛苦挣扎蜷缩,母亲的坚强乐观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携手共过马路全片高光时刻;终有一天死亡将赶上我们的脚步,失去给予我们血肉之躯的父母,于是我们亦失去了来时的路,余生也只能逐着死神奔去。

1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让叔翻开妈妈留下的盒子,那张年轻妈妈抱着儿子的照片,我哭了。

15分钟前
  • 孙此方
  • 推荐

一部电影是两小时,一本书是几天,一生是几十年,爱长过了生命。

16分钟前
  • YoyoRan🤍
  • 力荐

即便在你最落魄的时候,也是一场时装骚。

20分钟前
  • 美丽新世界
  • 还行

不断搬家,几份兼职,胡闹的朋友一起吃顿热乎的就感到开心,非常有都市感,年轻人生活状态的描摹,即便没有过糟糕的过去,也能理解那种真实并感觉亲切。交叉叙事结构不错,跟现实交汇后童年的自己、年轻的妈妈又多次出现,很有代入感。探讨生死的日影真是多,给人力量与抚慰。平实的美感。颜值普遍很高

23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电影看到一半时,那边就传来了您走了的消息,抱歉这么晚才看完,谢谢您一直那么坚韧又优雅的活着,也谢谢您在光影中的不断鼓励,所有这些都是人生旅途中的无价之宝,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谢谢。

26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看了东京塔,觉得自己好像剧中的人物一样,一定要对父母好一些啊,其实父母要的都很简单。

28分钟前
  • 公关J
  • 力荐

超棒的剧本却拍得really boring所有的人物刻画都流于表面又哗众取宠比如小雅在火车上看到妈妈的信而哭泣的那场戏本来是很有效果点的,却由于之前对妈妈这个人物的负重性格和辛苦完全没有着墨,而导致这个点变得莫名其妙现实和回忆的交错方式,用的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想拍史实人生、平淡叙事其实是可取的,但是如果做不到百无聊赖的平淡,就一定要有壮烈的过程、鲜明的目的或者不流于俗套的主题否则就会成就这样一部长达2小时20分钟boring的电影ps,小田切让还是忧郁气

33分钟前
  • Jarr
  • 还行

1偶然决定看这片。开头一眼看到老板了。一会又看到片警了。2年轻的树木希林比她自己还像她。其他熟脸不说了。3最后难免两个人抱着抽纸看完,心里却增加了不少力量。4小田切后来gaygay的。5这老妈既平凡又不平凡,除了家庭和亲情方面的内容,一生教给儿子努力和乐观。就这么简单,但非电影大师没法拍。

38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力荐

有中文字幕了,不自觉的,成为小田切的支持者……

43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打开母亲遗物的时候,我也哭出来了。

45分钟前
  • 枯川满
  • 力荐

没什么可以打败支撑着一个家的母亲。

46分钟前
  • 阿梦
  • 推荐

小田切是这世上最适合粉(桃)色系衣物的男人!!!!

51分钟前
  • 小儿勾
  • 力荐

哭到抽过去

55分钟前
  • littletwo
  • 力荐

我想到了他们,我爸妈。生活有时不是一个人的事,还有那些和自己有交集的人

59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推荐

那天母亲涂了鲜艳的口红,牵她过马路的瞬间,仿佛钻入时光隧道。斑马线变成铁轨,她牵我哼着歌谣走向病房改造的家。现在的家是真的病房,可以看到落雪的东京塔,午夜的黄色电波,涂了一半的轮船和扮丑的面具,彼此目送远行的一趟趟列车。原来长大的代价是,牵住的手迟早要放开,目送的人终于无法挽留。

1小时前
  • 西楼尘
  • 推荐

隔了六年后重温这部电影,才感慨它与我的人生重合太多。像是世上另一个我,过着太相近的人生。

1小时前
  • 不良生
  • 力荐

母爱就是偷偷听儿子凌晨时分的色情电台节目偷笑却假装不知情

1小时前
  • 饥饿艺术家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