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简评《冰上奇迹》:What are you afraid of
人天生就带着一种恐惧感,就像天凉了感觉到冷一样。《论语》里面也有相关的话,感兴趣的自己可以去翻翻。于是就有了畏惧和不畏惧的争辩。中国古人说大多提倡人要有敬畏之心,而与《冰上奇迹》一类的电影则强调要克服这种畏惧感。“What are you afraid of”你在害怕什么。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扪心自问:你在害怕什么。估计没几个人说自己无所畏惧。 很多人怕自己做不成想做的事,有人怕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应有回报而不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有人怕接下来等着他的任务 。
《冰上奇迹》 是一部好电影,大致内容以真实故事为原型,好看是真的。里面讲到两点,一点是高强度的训练,一点是克服这种恐惧。电影突出讲述的是第一点。我看过一个学姐的签名是:“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运气,而是严格的自律和高强度的付出。”我很喜欢这句话,往往严格的自律是很难的,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教练的原因之一。至于恐惧,罗斯福说:我们唯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我觉得说得很好,因为灾难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有巨大的信心和决心,反而,我们最害怕的则是意识到灾难要来的时候,这就是恐惧本身。写东西越来越不喜欢掉书袋了,以后尽量要把这臭毛病改干净。再掉一句,吕叔湘说:成语把人害了,写东西要尽量少用这些。他老人家是高人啊,不过我还太不能理解他关于成语的看法。
2 ) 运动训练管理的佳片
在《绝杀慕尼黑》上映之前,课堂上一直给学生看这部片子。因为其中有太多运动训练管理学当中可以学习到的知识。从基础的运训管理方法、运训管理原理,再到教练员在训练与比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任何一场胜利都不会是凭空降临,如何在日积月累之中去积累经验与幸运,最终才能触及顶峰。
值得一提的是,与《绝杀慕尼黑》相同,两部片子都以美国与苏联的冷战为政治大背景,(在《Mirecal》的片头还出现了慕尼黑绝杀的最后一幕)一场美国对战冰球霸主苏联,一场苏联对战篮球神话美国,因为努力,称之为奇迹。在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巨大努力之后,也是学习社会体育学中,体育与政治这一部分的绝佳题材。
两部电影,都值得体育人玩味。
3 ) About Ice hockey
冰上奇迹可以说是在为数不多的冰球电影中拍的不错的电影。
但比这更让人心潮澎湃的就是每年NHL冠军球队的夺冠纪录片。一个你甚至不需要字幕就可以被整个气氛感染,一个让你不自觉的挥舞手臂与他们一同呐喊的纪录片。这便是冰球的魅力,只可惜,在中国领略到它的魅力的人少之又少。
这个故事叫做冰上奇迹,用奇迹这个词形容这一场战斗毫不为过。
当年的苏联对于冰球是有绝对的统治力,虽然当时不允许NHL球员参加比赛,但苏联的水平真的和NHL相差不大,最著名的就是1972年举行的一个系列战——巅峰系列。那是在NHL球员和苏联球员之间展开的。这个系列只能用惨烈来形容,NBC也制作了那个系列的纪录片。巅峰系列无疑是最伟大的系列之一,我想如果把它拍成电影,会比冰上奇迹更精彩。当然那个系列的结果,是加拿大NHL球员在落后的情况下上演大逆转,尤其是在最后一场生死战中拼下了胜利。可见苏联是多么强大的球队。
然而作为一只由大学生组成的美国队来说,对抗可以和NHL分庭相抗的苏联队真的很可笑。但冰球是一个充满奇迹的项目,以弱胜强的好戏绝不少见。
教练在比赛之前说:我们和苏联队打十场,可能一胜九负。但这一场,我们要赢。
很多人说,我觉得我也可以去当教练,只是对队员狠一点,鼓舞士气就可以。但真的不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教练首先要做好自己,只有让所有的队员对你心服口服,你才能迎来威望与信任,这样一个团队才有了凝聚力,才有了战斗力。
我还认为,所有的偶然都有它的必然性。我想这场冰上奇迹也不例外。教练没日没夜的研究比赛录像,做充分的准备,寻求破解苏联队的方法。而苏联队面对的是一只陌生到不能再陌生的球队,并且战无不胜的他们是不会把这只大学生队放在眼里。
一个成功的人最难得的品质是谦逊,一个成功的人骄傲自满则最容易出现漏洞,一支球队也是如此。
冰球是一个充满奇迹的项目。例如今年NHL季后赛第一轮,洛杉矶国王在0:3落后的情况下连胜4场上演惊天大逆转。再如第二轮纽约游骑兵和匹兹堡企鹅的系列赛,企鹅3:1领先并且场面占优,所有人都认为企鹅的一只脚已经迈入了东部决赛的大门,可就在这时,游骑兵的主力马丁圣路易接到了自己母亲去世的消息,他仅奔丧一天就赶回来比赛,他父亲说:你回去继续你的比赛吧,我想你母亲也是这么想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突然的变故却鼓舞了全队的士气,游骑兵在马丁圣路易的带领下绝地反击,连扳3场赢得胜利,而游骑兵的门将兰奎斯特更是在最后三场面对105次射门仅丢3球。
有些人说如果这个片子没有政治色彩就完美了,的确,我也不赞成体育和政治挂钩。但不可避免的,体育有时的确可以鼓舞全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加拿大,加拿大人视冰球为信仰。10年冬奥会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行,所有加拿大人最看重的就是男子冰球这块金牌,可以说他们就算丢掉所有金牌也不能丢掉这一块。男子决赛最终在加拿大和美国之间展开,赛前比赛门票甚至已经炒到3万人民币一张。比赛中加拿大领先一球,而在比赛结束前的最后关头美国队的Parise扳平比分,将比赛拖进加时。加时赛采用突然死亡制,即哪队打进一球比赛立刻结束。这是对心脏的考验,最终加拿大队的金童克罗斯比打进金球绝杀。球进的那一刻,场内的加拿大观众疯了,场外的加拿大民众也疯了,街道上是红色的海洋和不间断的欢呼声。据当时一位在商场内的中国记者描述,那一刻,他以为地震了。这便是体育带给一个国家的鼓舞。
About Ice hockey还有很多很多。我想,美国有他们的冰上奇迹,我们也需要自己的冰上奇迹。
4 ) 一个如何带领一支没有垃圾队伍取得好成绩的电影
电影中演绎了队员从遇到他们就开始害怕,直到战胜这些巨人的方法。只有做好准备,团结一心,战胜对方不是神话!
5 ) 一群男孩成长的故事
其中的一个镜头,想必大家都经历过
教练让这群年轻的小伙子,不断的在冰球场的两侧来回的奔跑.
当自己往往感觉自己已经到了自己能力极限的时候,外力还不断的迫使自己不断的继续,中间有一段"音障"或者是意识的极限区,过了这个区域之后,自己就突破了.
另外,还讲述了如何成为一个团队的故事,人是社会性的.没有社会
也就没有了人的个体.
整个影片激情飞扬.很不错.
故事的背景也是真实的,盐湖城冬奥会的故事.讲的是冷战时候的事情,苏联的形象被刻画的不怎么正面(美国电影的一贯特色,美国人总是英雄的)
值得推荐一看.
6 ) 反向低配的《绝杀慕尼黑》
当年看过《绝杀慕尼黑》后,我才知道的这部电影。当然,我觉得《绝》多少也借鉴了这部电影。
二者之间相似处也不少,都是冷战时期,奥运的决战时刻,激烈的集体项目,弱势的一方战胜了看似不可能战胜的歌利亚。都以主教练为主人公,这个主帅,多少家里有些情况(对比下美帝冰球的教练家庭还和谐不少),面对上司乃至国家的压力,手下队员呢,也是内部矛盾不少。再看对手,都不用直接渲染,《绝》中,苏联国手在纽约街头就被几个玩街球的黑人打爆,《冰》中NHL全明星被苏联队6:0吊打,还多了场友谊赛的10:3(这场比赛意义类似于54年世界杯“伯尔尼奇迹”的小组赛,西德先被宇宙队匈牙利打了8:3)。最后决战,也要还原,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本片也有些特色,比如开头当年真实新闻纪实镜头,有点像《芝加哥七君子》,甚至连慕尼黑绝杀那球都有,就是为了渲染美帝的全面颓势和守势。和《绝》穿插了以色列运动员被绑架杀害一样,还要穿插一点突发的真实事件,即德黑兰大使馆被伊朗ysl革命攻占。
但对比《绝》,少点啥,不仅仅是《绝》用50分钟高度还原决赛的每一球。作为美式体育励志片,当然也要输出点美式价值观了,从主帅那里我们能看出,他并不喜欢ysxt挂帅加诸比赛至上。本片对苏联也确实没太黑,但反过来说,苏联队从主教练到队员都是工具人,刻画太平面了,那个像勃列日涅夫的主教练,就两句台词,一次是指责裁判,一次是调度队员。反观《绝》,把决赛的美国队教练到队员都给了大量描绘,这不仅是尊重对手,也是间接吹捧自己的方式啊。更别说《绝》在黑美帝的同时更多是自黑,深度就上去了。
ps:别看美帝说“我们已经20年没拿到奥运金牌了”,事实上,也就1960斯阔谷和1980普莱西德湖两次本土冬奥会美国拿了冰球冠军,这两次之间的冠军,都是前苏联的。1980后三届的冠军,还是毛子的,直到他们解体。在我写完这句的时候,北京冬奥会决赛,芬兰2:1俄罗斯代表队。
又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励志片,没有传统好莱坞的刻意煽情,和《胜利之光》一样自然,而本片那种对于情感的微妙展现也被导演加文·欧康诺出色地运用到了之后的作品《勇士》之中。
太太太太好看了。大部分的演员都是找了真正的冰球运动员,球都是亲自打的。一个例外是守门员Jim Craig的演员Eddie Cahill(老友记Rachel的年下小男友Tag),他是冰球迷,但是从来没有做过守门员。好在那时候冰球守门员的面具是遮住全脸的,所以冰上大部分是NHL运动员Bill Ranford替身的。海外Disney+可以看!(说“训练就是往返跑吗”让我觉得没看明白电影……打不过苏联最大问题就是他们太强了以后没有人体力跟得上,到了第三阶段就跟不住了,所以才要从最基础的耐力开始练。)
故事倒是很值得一说 但政治倾向性太强了一点
扣人心弦的比赛,真实的镜头是那么的精彩。应该是第一次看啊,对情节与剧情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对体育类的电影没啥抵抗力,总是那么让人热血沸腾,镜头切得真好——8/8/2013
让人热血沸腾的俗套大集合!这就是本事!
7.5;请记得你们曾荣耀过
这是电影还原历史的魅力!这是我佩服好莱坞的地方。。让我们能如此近距离的看到过去那些带给我们的感动和震撼的力量⋯⋯
哎呀好眼熟的Noah Emmerich
“This is no common. Because common men go nowhere. You have to be uncommon". 教练的训练方法里“专注”太重要了。巨星云集... 知道教练去世了泪崩。这才是体育精神,极限运动都是什么玩意。Via 《177 Mental Toughness...》:notice how the coach uses emotions to mold a group of individuals into a world-class team.
Way to go , Way to go , You stand like one! 刚好最近在看冷战的材料,能够想象这场冰球赛背后所代表的特殊含义。全片很好的讲述了1980年冬奥会美国队的备战历程,体育励志类真的百看不厌!
电影最后成功地依靠镜头频繁的切换营造出了那种紧张的气氛片尾曲为“dream on”
想要完成一个奇迹,就不能选择平凡的方式。Be Prepared to grow through pains!
Herb是一位逆流而上的悍将!有共鸣有感触
体育需要勇气
美国的传记片,现在都成为典型的套路了,太模式化,太套路化,没什么意思,基本都是教练组建一支队伍,然后再说明下组建队伍的艰难性,队员的调皮性,获得胜利的不容易,然后总是在最后一秒绝杀,然后获胜,里面的冲突感觉都莫名其妙的,挖掘不够深刻和有印象
Common goes no where. You have to be uncommon.
把这样一项快节奏高对抗的体育运动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相当不容易,体育世界就这样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你要记住,你胸前的名字永远比你背后的名字重要!这也是美国人爱看大学的体育的原因,这帮孩子们都是璞玉,当他们克服自己的稚嫩组成团队时,他们可以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燃烧吧青春!
运动的魅力总是如此,让你热血沸腾。
根据1980年冬奥会美国冰球队的事迹改编的体育励志电影。体育!励志!
看完《红军冰球队》再看这个,还是没看出来美国队厉害在哪里,训练就是往返跑?影片开头倒是闪过了1972慕尼黑奥运上那场篮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