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 is beautiful, guileless, pure of heart. And you are brilliant, ferocious, hilarious...and a grade-A bitch.”
“Together, you are the perfect woman.”
“Do you think it's possible to love two people at thesame time?”
“What we want can never happen.”
“Why not?”
“Because the world won't let it.”
“The world can't stop us.”
DC和Marvel兩大美國漫畫龍頭由平面鬥到大銀幕,DC的貴族英雄連場硬仗對決Marvel的草根英雄一直處於下風;一直到2016年3月《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當中的神奇女俠夾著電結他狂暴的節奏畫破銀幕帶來了DC的曙光。之後在10月21日神奇女俠誕生75周年當天被聯合國委任為榮譽大使推動女權主義和性別平等,雖然在批評和爭議下不足兩個月就提早結束任期,但已足夠為今年上映的《神奇女俠》(Wonder Woman)和《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大做氣勢,連場拯救DC,一洗頹風。
神奇的是這邊廂正義在聯盟之時,那邊廂女俠夾著三級之名上映了一部另類電影《佔.誘神奇女俠》(Professor Marston and the Wonder Women),但朋友你別誤會,這不是四仔無格仔那種另類劇種,電影簡介是改編自1940年代真人真事,揭開美國漫畫「神奇女俠」最觸動人心的的創作起源;留意是英文片名用Women,而不是Woman,事先張揚女侠底板是眾數的神奇兩女侠,真身是《佔》電影主角馬斯頓(Professor Marston)的妻子與情人,一個現實一個夢幻,一剛一柔加起成為100%的女孩,滿足了創作者馬斯頓和女俠粉絲(尤其男性)的欲望。
作為神奇女俠背後的男人,作者馬斯頓的故事其實來得更要神奇;夾著大學教授與心理學家的身份,同時是測謊機的設計者。在心理學分析上他提出了人因為需求不同而表現出四項主要的人格特質「DISC理論」(D:Dominance(支配)、I:Inducement(誘惑)、S:Submission(順從)、C: Compliance(遵守))。而更神奇的他私底下是一個BDSM愛好者(綁縛與調教(Bondage & Discipline:B/D)- 支配與臣服(Dominance & submission:D/S)- 施虐與受虐(Sadism & Masochism:S/M))。當馬斯頓的特殊癖好越來越沉迷,也越發現了BDSM 與其學術研究DISC有著微妙可以相通接軌的元素,他開始在妻子與情人的三人同行新世界裡踏上研究與實淺之路,而這兩位女性正正就是日後神奇女俠的靈感和原型。
之後馬斯頓在BDSM的另類文化漫畫宣傳和印刷品中看出了「巨大的潛能」,覺得利用漫畫媒體正正可以把其學術研究DISC在美國主流文化和年青人的思想裡滲透和發揚光大,於是神奇女俠就在心理學的和性虐的根基上誕生了。而在早期神奇女俠的設定中,可以看到馬斯頓的特殊癖好在他的現實和漫畫世界中重疊和交替:神奇女俠的祕書身份就是她妻子的職業、那一身紅色 tube top、短褲和長靴來自「小三」的SM造型,神仙索則是綁縛(Bondage)用的繩索和測謊機混合;加上在神奇女俠的早期漫畫中捆綁、束縛、抽打等畫面屢見不鮮… 女俠完全是馬斯頓的研究實踐、興趣投射和對讀者的洗腦教育,把DISC x BDSM糖衣形象化:一個穿SM約束衣被觀賞的慾望對象反客為主成操控的主人,把讀者的精神和肉體完全征服,尤其男性讀者成為她的奴隸… 有時候流行文化符號與象徵的背後意義不如想像般簡單。作為閱讀和了解一個流行文化象徵(Symbol)的誕生,《佔》片的確作了完美的補完示範,讓觀眾可以更立體了解神奇女俠的潛台詞,在觀賞時到底接收著什麼樣的信息,倒是值得思考和消化。
由美國小姐琳達卡特(Lynda Carter)進化到以色列小姐姬嘉鐸 (Gal Gadot) ,被聯合國委任為推動女權主義和性別平等的榮譽大使;神奇女俠一直象徵為正義、和平、愛情和性別平等而戰的超級英雄。從電視機走到今天的大銀幕,從小時候陪伴成長到成年人,看著一個穿低胸露膊熱褲上戰場的超級女英雄都視為正常不過,還看得人熱血沸騰。《佔》片馬斯頓作為一個大學教授發展出一男二女四小孩的家庭關系被社會視為不正常;但卻因他的學術研究和特殊癖好造就了家傳戶曉的女英雄… 到底什麼是正常?!電影開首就透過馬斯頓教學時問學生也問觀眾的問題,這也是電影的主旨… 我的天,只能說大人的世界真的好複雜哦~~(ʘᗩʘ')
原载于 个人公众号: 一只开山怪 (或搜索 herringcat)
---------------------------------------------------------------------------------
《马斯顿博士与神奇女侠》于去年十月在美国首映,票房成绩仅为190万美金,但iMDb7.1和烂番茄87%的新鲜度也算是给了片子一个不算太差的成绩。电影大规模公映的时候我犹豫了很久,其实三人行加上神奇女侠创作的噱头还是足够吸引人的,男主又是卢克·伊万斯(我觉得真人版美女与野兽里,他的还原度是最高的),还有《午夜巴塞罗那》之后几乎没什么大动静的丽贝卡·豪尔。但最终一直没去看。国内的资源也出了有一个半月了,上周刚看完,于是自己跑去补了一下真实历史,发现电影剧本和真实历史还是差了很多,所以这就作为本周故事吧。
电影的开篇就是马斯顿教授和妻子霍洛维来到Tufts University任教的场景。那我们先补充一点背景,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出生于1893年,是莫尔顿家族的唯一继承人。他的第一任,最后一任,但不是唯一一任妻子,萨迪·伊丽莎白·霍洛维,和马斯顿同年出生,两人在克利夫顿戴尔就读于同一所重点中学。1911年,从中学毕业后,马斯顿去了哈佛,霍洛维则去了全美第一所女子学院曼荷莲。两人都于1915年毕业,同年9月,霍洛维和马斯顿结婚。
婚后,马斯顿继续在哈佛大学念法学,由于当时哈佛不肯接受女学生,同样对法学抱有热情的霍洛维最终去了波士顿大学(这也是影片开端霍洛维一段台词揭示出当时女权仍未受重视的背景)。1918年,马斯顿取得哈佛大学的法学士学位,并前往华盛顿的美国大学任教,但很快因为一场官司诉讼丢了工作。1925年,马斯顿成为Tufts University的教授,在学校,他遇见了当时念大三的奥利弗·拜恩,后来成为了他的实验助手,和妻子之一。
电影开头非常强势,通过霍洛维和马斯顿的对话很快就让两个人,理智与情感并存的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并很快将主题引到马斯顿当时的研究项目——基于“监狱中不可避免的同性性关系”衍生出的情感理论。马斯顿将四种主要情感归纳为:控制(Dominance)、服从(Inducement)、刺激(Submission)和归顺(Compliance)。正是在这个心理学课上,奥利弗·拜恩与马斯顿建立了联系,并成为马斯顿这个实验的助手。她带马斯顿采访了阿尔法·奥密克戎·派联谊会(影片中称之为“婴儿派对”),在入会仪式上,新成员被要求打扮成婴儿,蒙上眼睛,绑住双手,并被带入黑暗的房间完成任务,而高年级的会员则会时不时的用击球长板打没有完成任务的人,作为惩罚。
然而,电影为侧重描写霍洛维、马斯顿与奥利弗·拜恩的微妙关系,将当时在纽约心理学期刊《儿童研究:父母教育期刊》担任总编辑的霍洛维幻影移形到了Tufts University的教室,并使她见证了奥利弗与马斯顿情感萌发的过程。
事实上,1926年,在奥利弗的毕业仪式上,霍洛维才第一次真正被介绍给了奥利弗。毕业照中,马斯顿夫妇站在奥利弗的身旁,另一边则是奥利弗的母亲。奥利弗·拜恩的母亲是埃塞尔·桑格,美国著名女权主义者玛格丽塔·桑格的妹妹。虽然有着支持女权主义的姨妈和母亲,但奥利弗从小在孤儿院和修道院长大,直到18岁才与母亲和姨妈共同生活。
这张毕业照里,马斯顿夫妇和奥利弗的关系看起来更加亲密。
奥利弗毕业后,马斯顿也离开了Tufts University,这可能与他和奥利弗的关系以及对婴儿派对的采访有关。而后,电影里说,在离校的当年,奥利弗怀孕了。事实上,奥利弗的第一次生育是在1931年,也是她和马斯顿夫妇同居的第5年。
而且,电影中为了同时强调马斯顿在测谎仪发明上的地位,将测谎仪的桥段安排在检测三人关系上,故意在科学仪器所代表的理智精神上营造出情感与暧昧。但事实上,早在1917年,马斯顿就开始进行测谎仪器的实验,并证实了通过血压变化测谎的有效性。影片中奥利弗和马斯顿夫妇在深夜测谎的场景,其实是仿照了1921年,马斯顿发给各大报社的自己与漂亮女秘书进行测谎实验的照片里的测谎场景。
此外,电影也并未提及亨特利的存在。她与马斯顿在1918年的纽约州的厄普顿军营相识。亨特利,支持妇女参政论,是当时的先进分子,但她同时也相信镣铐和铁链所具有的爱的束缚的力量。马斯顿与她谈了六个月的恋爱,她对爱的工具的信仰也成为了马斯顿创作的神奇女侠的灵感来源。
后来
在这段关系中,三人想得到的都不同,奥利弗从马斯顿和霍洛维那里获得了她潜意识里渴望已久的亲情,和马斯顿在其学术方面的支持;霍洛维接受奥利弗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有了奥利弗,自己就可以在拥有事业的同时拥有家庭;而对于马斯顿,显然他更赞同一个智慧的男性应该拥有不止一位妻子,并应该追求“爱之群落”的自由性爱。
霍洛维接受了三人共同生活的要求,这样她可以拥有家庭和事业,而马斯顿可以拥有情妇,奥利弗则负责抚养孩子。
三人开始共同生活后,霍洛维成为了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马斯顿由于其不光彩的教职生涯解雇记录,很难再谋求到一份长期的教授工作。他转而向好莱坞发展,为环球影业提供电影审查和理论支持,据说《弗兰肯斯坦(1931)》甚至希胖的《西线无战事》都和他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而奥利弗在1928年后,就在家与马斯顿一起养育孩子。
霍洛维和奥利弗各位马斯顿生育了两个孩子。1935年,奥利弗出于对家庭合法性的考虑,自愿放弃对孩子的抚养权,她的两个儿子改为马斯顿姓氏。其中,大儿子拜恩·霍洛维·理查德改名为拜恩·霍洛维·马斯顿,包括了马斯顿家三位家长的名字(莫名想到了阿不思·西弗勒斯·波特?)。四个孩子们知道谁是自己的母亲,但对于父亲和其他两名女性家长的概念却很模糊。“在家庭普查调查中,孩子们告诉访查员,亨特利是“房客”,而奥利弗是“小姨”。”但马斯顿和他们的母亲却从未认真的与他们沟通过家庭关系这一问题。
神奇女侠
神奇女侠在1941年DC宇宙的第八期《全明星漫画》中首次登场。神奇女侠是亚马逊女王希波吕忒(Hippolyta)与宙斯的女儿。神奇女侠的常用装备包括真理套索(来自测谎仪),一对坚不可摧的手镯(来自马斯顿与奥利弗的定情手环),作为弹丸的头饰,以及亚马逊族特有的技术设备。
马斯顿极为尊重女性,他曾批评“漫画最大的罪行,就是它们之中可怕的男性主义”。他希望创造一个美丽的女性角色,来记录女性权益的发展。作为历史上第一位超级女英雄,神奇女侠在DC世界里与超人、蝙蝠侠并驾齐驱,被称为“DC漫画三巨头”。
神奇女侠出生的天堂岛是阿芙罗狄蒂创造的女权世界,阿芙罗狄蒂解救了被赫拉克勒斯用手铐禁锢的亚马逊族女战士,并逃到了天堂岛,要求被解救的女战士们永远远离男人。当史蒂夫上尉的飞机坠毁在天堂岛时,禁忌被打破了。雅典娜和阿芙罗狄蒂同意希波吕忒选出最强壮聪慧的亚马逊展示与史蒂夫同行,提供帮助,与仇恨战斗。
漫画开始于戴安娜离开天堂岛,作为女权主义的化身与法西斯进行决斗。二战结束后,故事主线变成了与其他社会恶势力的化身和诸神决斗,包括瑟茜(Circe,太阳神赫利乌斯和海神女儿珀耳塞所生的孩子)、毒药博士、疯癫博士……
《神奇女侠》系列一推出就在漫画迷中受到了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但漫画中大量出现的捆绑场景(被铁链、绳索捆绑,栓脚镣,铐手铐……)却引起了漫画部编辑顾问委员会的强烈反对。
虽然这些漫画场景并不尽来源于对BDSM束缚的理解,很多是对当时现实中,女权主义者和妇女参政者当街游行和反抗的行为的隐喻;但仍然有读者写信到编辑部表白自己热爱神奇女侠是因为喜欢看女性被捆绑,受到压力,从而获得性快感。
在编辑部的要求下,马斯顿尽可能减少了部分束缚场景。无论如何,《神奇女侠》大获成功,并为马斯顿带来了可观的金钱收入。1944年,《神奇女侠》拥有了自己的报纸漫画连载。但马斯顿,却生病了。
1944年8月,马斯顿被确诊换上了脊髓灰质炎,他开始时用拐杖走路,但很快就不得不开始用轮椅。也是从那时开始,他的助手乔伊·赫美尔代替马斯顿为《神奇女侠》漫画创作脚本,她的故事更加无害,也少了许多性感和激进的因素。这也是神奇女侠系列走下坡路的开始,而来自社会的质疑声仍旧热烈。
1947年,马斯顿的癌症恶化,并于当年5月2日去世。《神奇女侠秘史》里记录了当年的讣告——“W.M.马斯顿博士,心理学家,享年53岁。在最近五年间,他作为神奇女侠的创造者、作者和制作人活跃着……1915年欺骗行为血液收缩压测试的初始发明者,该测试更广为人知的名字为测谎试验……他留下了一名遗孀,伊莉莎白·霍洛维·马斯顿女士。三个儿子,莫尔顿(彼得)、奥利弗·H、唐·R.马斯顿, 以及一个女儿,奥利弗·马斯顿小姐。”奥利弗·拜恩和亨特利并未被提及。
尾声
马斯顿去世后,霍洛维曾写信给DC编辑部要求参加漫画的脚本编写,但被拒绝。1950年,漫画审查员魏特汉因为对《神奇女侠》中大量种族主义及对女性的性奴役不满,开始大肆在有色人种委员会和少年犯罪委员会听证会上宣扬自己的反对意见。1940年代末,已经有很多城市颁布了禁漫令。很快,美国漫画杂志联合会也颁布了新条款,明令禁止漫画中出现过度血腥残暴和色情场景,施虐与受虐都不被允许,任何非法性关系(包括对同性恋的暗示)都不被接受。1950年,二战结束后,女性不再被需要,神奇女侠也不再追求女性独立,反而急不可待的想变成史蒂夫的妻子。同时期,关于同性恋的清洗开始从国会蔓延到城市。
一个沉默的时代到来了,关于这个时代有很多可以说的,但我们还是先说一说马斯顿博士的爱人们。
亨特利的晚年住在马萨诸塞州的养老院里,她于1986年,她九十七岁生日的第二天去世。霍洛维在被DC漫画拒绝后重新去了大都会人寿保险,而奥利弗则在当地的“抚育健康中心”诊所工作。她们在马斯顿去世后一直生活在一起。1990年奥利弗去世,享年八十六岁。奥利弗去世时,霍洛维和她居住在同一家医院,据吉尔·莱波雷考证,在得知隔壁房的奥利弗去世后,霍洛维念了一首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的诗Crossing the Bar:
1993年,霍洛维去世。
“《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条讣告。它的标题上写着:伊丽莎白·H.马斯顿,神奇女侠的创作原型,享年100岁。”而这,最多只是事实的一半。”
(这段是《神奇女侠秘史》里最后一章的最后一段,我觉得很合适,挪用了。)
—————————
原创于微信公众号:herringcat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拉片君”
由于《蝙蝠侠大战超人》《神奇女侠》和《正义联盟》的热映,全球刮起一股“神奇女侠”热。盖尔·加朵饰演的“神奇女侠”戴安娜美丽、优雅、大方,具有极强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受到全世界超级英雄粉丝的追捧和喜爱。
观众热烈地讨论着神奇女侠,她的天堂岛身世、杰出的战斗能力、优雅大方的外表、神奇的真言套索,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男女观众为之倾倒。在他们心目中,仿佛从诞生之日起,神奇女侠就是为正义、和平、爱情而战的“高大全”形象。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美国漫画的普及度有限等原因,除了少部分DC漫画死忠外,神奇女侠诞生初期的形象并不广为人知。近日,一部《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的电影在美国上映,不仅为观众揭开了《神奇女侠》漫画创作初期的秘密,更是深入到“神奇女侠”之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教授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令不少观众震惊与恍然大悟:原来“神奇女侠”的起源,竟然与心理学、测谎仪的发展研究与SM性虐文化密不可分!下面我们就结合历史与《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的剧情,对神奇女侠的诞生一探究竟!
威廉·莫尔顿·马斯顿(以下简称马斯顿教授)1893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在哈佛大学接受教育,并于1921年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1925年,马斯顿教授在塔夫茨大学任教期间,结识了奥丽弗·伯恩,后者成为他的学生、研究助理。奥丽弗·伯恩甚至带马斯顿教授去她的姐妹会“Baby Parties联合会”那里做研究。在这个组织内,新加入的女孩被要求像婴儿一样穿着,并受到类似婴孩的照顾。看起来有点像过家家,却有着诡异的宗教仪式感。马斯顿教授和妻子伊丽莎白·霍洛维·马斯顿在心理方面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人的情感会影响血压的收缩。由此,他们发明了“收缩压”测试法,并成为测谎仪的原理与雏形。
奥丽弗·伯恩很快就爱上了马斯顿教授,却也爱上了马斯顿教授的妻子。经过短暂的痛苦,三人决定在世俗异样的眼光下,勇敢地同居生活,并对外声称奥丽弗是伊丽莎白的丧偶的妹妹。在同居的几年期间,三人生活和谐愉快,伊丽莎白和奥丽弗都为马斯顿教授生下子女。这样的勇气和洒脱时至今日,仍让人目瞪口呆,钦佩不已。更不要说70年前。
在这段神奇的三人同居生活期间,他们发现了SM的乐趣。奥丽弗·伯恩穿上亚马逊女战士的服装,用绳索捆绑身体,由此带来别致的快感。三人都乐在其中。
1940年,DC漫画雇佣马斯顿教授担任顾问,马斯顿教授发现,目前尚未有一个立体、强大的女性超级英雄出现。于是他创作了神奇女侠,并向DC漫画推销。值得一提的是,在1920年代期间,女权运动已在美国如火如荼地发展,到了1940年已具备很强的群众基础。《神奇女侠》一经推出,大获成功。
神奇女侠的形象与亚马逊女战士极为类似,她的“真言套索”就是测谎仪与SM捆绑文化的结合。在早期的《神奇女侠》漫画中,充斥着大量捆绑、皮鞭抽打等类似SM文化的元素。
很快,美国儿童研究协会就发现了这一问题。他们严厉讯问马斯顿教授,而马斯顿教授拒绝他们的指控。1947年,马斯顿教授因皮肤癌病逝。神奇女侠的形象在当代文化的引导下,逐渐转变为世人熟知的当今面孔。马斯顿教授的两位挚爱伴侣伊丽莎白和奥丽弗携手生活了几十年,奥丽弗·伯恩于1985年去世(一说1990年),伊丽莎白·霍洛维·马斯顿1993年去世。
《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这部影片十分难得地展示了神奇女侠的起源、SM文化、LGBT元素与一男两女的奇特感情。而马斯顿教授与两位伴侣的一生更是传奇,他们开放的观念至今看来都很前卫,值得人们肃然起敬。70年前,他们同居的行为受人歧视,而如今被拍成真挚动人的影片受全球观众瞩目。让人感慨万千。此外,当我们看着DC超级英雄大片时,更不应该忘记神奇女侠的起源与创作者的传奇!
1.由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讲女权相关还是挺好笑的。(电影里)教授嘴上说起女权慷慨激昂,但自己妻子因为女性身份各种利益受损也没见教授帮忙争取,反而心安理得的只是让妻子作为自己的助手。
2.女权和SM没有必然联系。
3.喜欢神奇女侠身上诸如强大、不屈、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和神奇女侠的作者以及他的生平没有太大关系,也不等于喜欢捆绑色情等。
4.只从电影看,o未必不是受限于年代和世俗观念,不能脱离传统的家庭模式,不过都有勇气三人行了为什么不能直接踹开男人啊(哦,因为e爱她老公。我想看两个女人搞姬啊!!!不要男人不要男人不要男人!!!
真是不喜欢e对老公天高任鸟飞对o即便对方在夸赞自己的时候都重拳出击的风格,叫别人不要上你老公不如叫你老公管好自己生殖器。就像o那句台词,你到底有什么毛病?但是对老公对自己的评价“神经质难以自控”却表示认同,你是真的有毛病,你们两口子男渣女贱周瑜黄盖就放过人家无辜女生吧。明明之后两个人在一起画面也很和谐而且激情涌动,不知道为什么一开始让e如此冒犯人。佛了,后面也是,友善的时候真的迷人,尖酸的时候真的讨厌。还是觉得e只是顺从b的意愿比真的爱o多,不觉得她有不接受之外的选择。o是为了和能e在一起才选择接受三人行,反正她之前也和另一个男人订过婚,有点不是e的话谁都没差的感觉。我要被气死了,带入o的身份,再喜欢e爱意也要被她一次次的驱逐消耗完了,如果这么难以承认你也爱我的话那就这样吧,什么都不要再说了
我真的要被e这个女人气死了,本来o硬气的一句no我还蛮爽的,想到上次o也是回了一句法克油之后还是投向他们怀抱了,想着e服服软哄哄o她就回来了,结果这女人在顺从男人的命令跪下之后说的还是“求你重新接纳我们”,【我们】??我气的是你【们】吗?我要是o绝壁扭头就走。草,e你tm就是直女吧!!
My name is Dr. William Moulton Marston.
And I am the creator of Wonder Woman.
Wonder Woman is a love letter.
She comes from a distant place where there is beauty and justice and respect.
I write what I see about women I know.
Women who are every bit as just and strong and capable as Wonder Woman.
Now, we can debate the length of her hemline.
But what is important is the way Wonder Woman reforms criminal.
She makes them tell the truth.
That is what she stands for the truth.
To you, Wonder Woman is just a comic,
but she's my life, she's my love!
——《Professor Marston & the Wonder Women》
美国影片《Professor Marston & the Wonder Women》(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
作品类型:传记
主要演员:Luke Evans(饰演Marston教授)、Rebecca Hall(饰演Marston太太Elizabeth)、Bella Heathcote(饰演Olive)
故事概述:Marston教授(《神奇女侠》生父)的前卫人生
上映时间:2017年10月13日在美国上映
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目睹了“神奇女侠”生父(Marston教授)的风采,不羁的人生、非凡的学识、超前的生活模式,不禁令笔者喃喃道:大师,请收下我的膝盖!
接下来,让我们结合剧情翻开M教授那段波澜壮阔的史诗人生。
I,“学者型”人生轨迹
学者履历:美国心理学家,曾在美国大学任职多年,传道授业
学者理论:1928年,提出人类行为理论DISC(源自著作《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即:Dominance(支配)、Influence(影像)、Steadiness(沉稳)、Compliance(服从)
II,“创作型”人生轨迹
创作履历:DC旗下,三大主力英雄之一“神奇女侠”的缔造者,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创作灵感:BDSM,即:B/D,D/S,S/M
绑缚(Bondage)⇄调教(Discipline)
支配(Dominance)⇄臣服(Submission)
施虐(Sadism)⇄受虐(Masochism)
OMG,多么奇特、惊人的创作灵感,在下敬服。
III,“发明型”人生轨迹
发明成果:测谎仪(初期测谎仪的式样简直就是”Bondage“的代名词)
延伸产品:“神奇女侠”专属武器”真言套索“
IV,“前卫型”人生轨迹
“前卫式”爱情模式:最纯粹的三角恋爱关系!
Marston与Elizabeth相恋(异性),Elizabeth与Olive相恋(同性),Olive与Marston相恋(异性),这个循环式“三角恋情”,绝对工整、大气、上档次。
“前卫式”家庭模式:一父二妻,4个子女,堪比人生赢家。
随着女权意识的崛起,上世纪初的美国已经很难寻觅到“一夫多妻”式的家庭,但是!Marston、Elizabeth与Olive却是绝对的异类。三人不仅居住在一起,还共同生养了4个子女,令人匪夷所思。(并非贬义)
在此,笔者不想站在道德的高地,对三人的家庭伦理观指手画脚,相反,在下希望通过这个真实故事进一步剖析Marston创作”神奇女侠“的前因后果。
在解析“因果论”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故事里三位主角的性格特征
①Marston,帅气、感性、睿智,典型的才子
②Elizabeth,性格干练、知心聪明、女权主义、内柔外刚,典型的女汉子
③Olive Byrne,双性恋、高贵、华美,典型的佳人
接着,再来探讨一下三人走在一起的缘由
①爱情
这一点不能否定,三人牵手成功,爱情的力量功不可没。
②性情
Marston的理性+Elizabeth的感性+Olive的随性,三人互补、各取所需。
③女权
理解女性、关心女性、平等看待女性
无论是“女权主义”者Elizabeth,还是“被女性包围着长大”的Marston,或者是“女权运动先驱”的女儿Olive,这三人拥有着同样的特征,那就是“懂得尊重女性”。(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在上世纪20世纪初“男权”横行的美国,极为难得)
④需要
彼此需要、彼此呵护、彼此包容
除了生理需求以外,心理需要与创作需要是另两个值得关注的点。
心理需要:一种潜移默化的需求,时而浓烈、时而淡雅。这一点,在影片内的两个时间段显得尤为突出。
一个是,影片中前段,Marston被学校开除,三人没有了经济来源
另一个是,影片最后时刻,Marston与Elizabeth一同跪下,请求Olive的原谅
创作需要:顾名思义,创作“神奇女侠”系列漫画的素材需要。因为女侠的不少习惯、举止都是取材于Elizabeth、Olive的日常。(漫画来源于生活)
这一切的因果关系融汇在一起,铸就了传奇漫画的出现,感谢Marston教授,感谢Elizabeth、Olive,感谢那个神奇的年代。
V,“抗争型”人生轨迹
为什么说“抗争”?浅尝辄止谈几点。
①与爱情的抗争——同时爱上两个女人,同时被两个女人所爱,是进是退?需要抉择
②与伦理的抗争——一夫二妻,社会不理解,众人不理解,如何面对?需要抉择
③与自己的抗争——失去了工作,没有了收入,如何维持生计?需要抉择
④与出版审核委员会的抗争——是要删减“不良”(暴力、色情、SM)内容,还是坚持自我风格?何去何从?需要抉择
细细看来,《神奇女侠》的故事仿佛就是Marston、Elizabeth、Olive三人的人生缩影,奇幻、魔力、气势如虹,豪情万丈。
导演★★★★☆(整体把控适度,叙事节奏、人物塑造、剧情起承转合相当圆润)
演员★★★★★(三人各有千秋,搭配起来很入戏)
剧情★★★★☆(出彩的亮点不多,故事比较直白,一路娓娓道来,却别有风味)
视效★★★★★(复古感十足)
音效★★★☆☆(总体一般,不过有一段比较突出,就是49分钟那部分香艳情节)
推荐度★★★★☆(值得推荐,比《神奇女侠》好看多了,简直就是神奇博士)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把那点洒脱的童话色彩,和欲望描写的不拘泥平衡得恰好,三个主角折射了一段关系中引诱、制衡、臣服最好的模样。神奇女侠的诱人,在于她首先是自由的,是other-worldly的。女性和性少数怎样立身的浪漫表达,水到渠成般,但总是不凡。三个主演相成就的表演看着很舒服
对于Angela Robinson来说感觉很克制了,对SM和神奇女侠的女权意义倒是讨论挺深的。3P场面还是女女好看啊,就很想叫教授出去一下。Elizabeth中间几个转折有点不太有说服力,不过她有不少精彩台词。
已婚教授睡学生,还与妻子学生玩SM,听上去很渣男,实际上很女权。
双性恋题材的年度代表作,还是关于“神奇女侠”作者的生平故事。贯穿始终的DISC心理分析法,解构女侠文化符号背后的女权和女欲。三人之间玩了一场惊世骇俗的两性游戏,构建的家庭哪怕放到现代也前卫无比。不得不说今年真是LGBT的至暴之年啊!
即便在类型上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但确实除了颜值之外,在其他任何方面都完胜DC的神奇女侠。
2018年第一个五星。你正常吗?什么是正常?用超越至少一个世纪的理念去探索去实践,DISC、BDSM、ThreeSome,每个被认为是「变态」的理念都是在拓展人的情感边界。看了这么多年DC,神奇女侠背后的故事早已烂熟于心,但在大银幕上看到马斯顿教授和他背后的女人,泪还是止不住的流
虽然对马斯顿教授的传奇生平早有耳闻,但看完后仍旧膜拜于其超前的觉识,进而更加感觉到Patty Jenkins在加朵版WW大获成功后在引导舆论上的得寸进尺是多么的令人讨厌。
用美丽的人、美丽的光线、美丽的情绪(特写镜头)引导观众接受一种新的体验。不批判、审问,亦不求赞同、声援,而是了解、认识、容纳(embrace)——真实的女侠带着苦涩而勇敢的美。
3.5 以神奇女侠的“诞生史”切入,实际上反倒是更像《金赛性学教授》,科普了不少性与伦理的知识。用“冲奥片”的工整视听与叙事手法,来探讨超越于时代的性、性关系、性行为。其实无需怪这些作品表面上有点中庸,这已经是它们能在主流安全区里所能做到的最危险的尝试了。
天呐这一家三口都好诱人啊怎么办个个都想娶!
如今再没人记得真言套索的真正寓意。
2017.9.15 tiff 8.2/10。Olive看Elizabeth的眼神全都是爱啊啊啊!!虽然wtf,但是真的很美好,现实版午夜巴塞罗那。
和电影谈(zuo)了一次恋爱,性爱场面看的头皮发麻,极尽全力的美好,上一次还是西尔玛带给我的。太微妙了,两个女人之间的眼波流转,三个人权力关系的逐步转移,试探亲密和冒犯的尺度,这不仅仅是剧本层面能够诠释的了,电影和爱情一样伟大。但不接受影片立场和生活方式的人可能无法真正理解。
太好看了!故事本身就是动人的故事,电影不仅完美地叙述了wonder woman的创始故事,更展现三位主角人格的魅力。撸哥这次演的特别好,也没有用力过度挡住两位女主的光芒,看完出来真的是既羡慕撸哥又羡慕两位女主......
马斯顿教授存在感并不太强,两个女人明显更有戏,女教授性格强势有控制欲,女学生看似柔弱却最为开放,是她不断拓展着这段三人关系的边界。双性恋、三人家庭、虐恋,李银河研究的性学领域都被涉及到了,这可是近一百年前的故事,了不起。(全片在闯入我们家的那只猫反客为主的惊扰下一惊一乍看完,中间一度抱着它在沙发上安静了会儿感觉已然是家庭新成员)
测谎是让你脑中的秘密赤裸,捆绑是将我心底的欲望捕获。从引诱、遵从到臣服,他们曾一步步探寻着情欲绳索;从出版、焚禁到公开,女侠在一点点开拓着观念疆域。错把爱当万能,以为可以战胜世间所有偏见;也低估了爱的万能,可以跨越观念性别消弭心底的羞耻。绑在病床往事历历在目,我们终会重返天堂岛。
这个故事和这个价值观 拍起来挺难的 进一点就会成情色 退一点又太过生涩 影片的上座率并不高 我们都有责任去接受和尊重任何一种价值观的存在 看完以后深深地被他们三个人的故事所打动 fully respect
两人相爱已是难遇巧合,而三人对等的爱则真的是有关万里挑一的天赋与全天下的好运气,病床上朦胧的视线中,一个影子分为两个,这一瞬间感觉才是完整的,非常动人。(ps你知道一个理性至上的御姐跪在萝莉面前求她回来没有你我活不下去有多!!!!!吗我真的当场尖叫
重新认识神奇女侠
讲不明白的感觉,but, this kind of relationship is fascinating! 没想到神奇女侠背后还有这样奇妙的诞生故事,以及,真的很想找出原版漫画补补课啊!五六十年代的复古装真的太美了,喜欢大老婆~站在内衣店秘密舞台上的那一幕让人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