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赶超传统的大杀阵
3D版本的《一命》已在戛纳上映,这边内地观众才跟上《十三刺客》的脚步。由于“三池速度”的存在,他的作品总是让多数人看不过来。虽说这几年稍有放慢,然而三池崇史的表现依然让人惊奇。花样繁多的他,突然迷上了翻拍时代剧,更要命的是还接连入围三大电影节,魔力实在惊人。
跟工藤荣一的原版比较前,不妨先看下三池崇史有过的时代剧表现:他拍过纯爱版的《左武》,拍过几近癫狂的《以藏》,再然后是东西杂交的《寿喜烧西部片》,可以说恶趣味居多,跟传统时代剧相去甚远。正因如此,面对《十三刺客》,许多人不免惊呼,三池崇史拍出了最有质感的一部时代剧。
与老版相比,《十三刺客》省去了刺杀行动的超长铺垫,直奔观众心头大好,奉献了四十分钟的大杀阵。所谓的大杀阵,片中即是群砍对殴,以少打多。然而,有动更要有静,“动”那边三池一向擅长。这时代剧的质感,其实也在杀阵以外。静的一面,《十三刺客》也相当中看。影片上来就是一堆字幕介绍,一串人物登场,没看过老版的可能还云里雾里。结果十分钟内,三池就让反派大头目出场了。不说那突如其来的砍杀,刺激提神,光是那消失的侍童、可怖的人彘以及无差别乱箭杀人,反派诡异且难以捉摸,表现好像一坏到底。结果越到后面,这个角色就愈见复杂,也算坏得倍有腔调。
坏人穷凶极恶登场,好人听在心里,双手都止不住颤抖。此处的颤抖用的极好,从对白里道出,胜过龇牙咧嘴不共戴天的愤怒表情。与其说是手在颤抖,不如说是藏在鞘里的刀在呼喊正义之士。它刚好对应了结尾,新六郎想放下刀,岂不料执刀之手已经无法松开。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杀阵要十三郎。找人加入的过程,《十三刺客》也表现得不过不失,有感恩的、有服从的、有领赏的、有浪荡的,最神奇是还有莫名其妙从树上掉下的,这编导当真调皮得有些可爱。电影没有像《十月围城》那样去追求群像,从而也避免了黎明式的败笔。好些人就是一组画面、三言两语,详略得当。修缮妻子坟冢、鬼节时点个火,这样的话语,感人效果比摆造型、搞特写不知要好出多少。
至于最大看点杀阵上面,三池放入了机关和爆破,然后再是以寡敌众,血肉相拼。中间既有洒狗血的慷慨就义,也有颠覆玩味的飞来一刀,此外还模拟了个主观镜头,完全是不按常理出牌。不同于强调长时间对峙的决斗,也不同于追求一击必杀的《必死剑鸟刺》(同为时代剧和2010年《电影旬报》十佳),《十三刺客》可以说是交替组合,有力敌、有偷袭、有配合更有策略。最后两轮一对一,也是出乎意料。与刀光剑影和火光冲天相比,中间夹杂的对话更是耐人寻味,除去戏谑武士的,反派的好些台词当真是眼前一亮。
从针锋相对角度来说,《十三刺客》好似捍卫了武士道的尊严,但影片又故意把时间背景放在了幕府倒台前夕,所有一切都不免成为了时代的炮灰。从三池崇史角度来说,《十三刺客》离众多前辈的时代剧经典仍有距离,不过快马加鞭,这已是他自由发挥的佳作之一。至少片中的大杀阵,确实有赶超原作的意思。【南方都市报 木卫映画
http://gcontent.oeeee.com/2/a2/2a27b8144ac02f67/Blog/34e/da02aa.html】
三池把时代剧和个人趣味良好地结合一起,他证明了现在的娱乐片能拍得跟以前一样好。——卫藤贤史(影评人)
影片拥有动作电影的一切要素,勇士已经不是单纯与恶对抗,他上升到了一种非理性的疯狂。 ——Roger Ebert(《芝加哥太阳报》)
2 ) 唯一活着的是赌徒
以西方人认为不吉利的数字“十三”作为名称的影片,不算太多。看过的、知道的有中国香港的《上海滩十三太保》、英国的《十三罗汉》、还有就是这部日本的《十三剑客》。
这部影片是部典型的三段论:第一段极力渲染幕府将军的弟弟如何坏,以证明其真的该死;第二段,则是招募勇士和谋计与斗智;第三段,也就是最浓墨重彩的,即武斗的场面了。
由于官方的不宜抛头露面,所以清除的行动要以“暗杀”的方式来进行。火牛阵、箭阵一举干掉了七十余人,剩下的用“以一当十”的勇气来消灭。不过,同样是武士,同样是没有实战经验,为何那庞大的护卫军团就如此不堪一击呢?士气可用,以有备杀无备。
3 ) 侠以武犯禁
翻拍自1963年 工藤栄一的同名大作,由者名鬼畜cult之王三池崇史 Takashi Miike执导。同旧版相比,用了更多的篇幅和镜头突出了松平齐昭(稲垣吾郎 饰)的残忍冷血,比如强暴砍头射杀妇孺;把结尾的小镇伏击大杀阵由13人战53骑改为对13人对抗骑兵200步兵100,敌人翻了6倍!
我日,刀都得砍钝了!!!
将最后一名加入的小镇浪人改为深山不死野人,戏份增加,无厘头增加。
整体暴力血腥感几乎翻倍,更突出生命无常,业报轮回之感,我觉得和老版比,有些喧宾夺主了。
另,稲垣吾郎的冷血表演太赞了,令人发指。再说句题外话,比他残暴1W倍的君主在中国历史上一抓一大把,也没见几个下克上替天行道的。
4 ) 最好的时代 最好的时代剧
已经很少有主流商业片让我如此激动了,所以我谢谢你,三池桑,你果然是个他妈的天才。我曾经一度以为你是个只会弄弄《以藏》《杀手阿一》之类重口味cult片的变态,但是你拍商业片的功底这么扎实,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对了,这部片子叫做《13刺客》,翻拍片,时代剧,武士电影,好了就是这些标签了。故事很简单,简单到基本没有支线剧情,所有的事件都围绕一件事:13个人怎样杀死一个由几百人保护的变态藩主。故事本身很大路,不搞意外,不搞男女关系,不搞文艺小清新,不搞故弄玄虚。口号也很简单,一定要杀了那个变态。
但是,剧情推进之紧凑,人物塑造之生动就因为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越发彰显导演的功力。尤其是最后50分钟的“杀阵”,13人 vs 200+人,场景宏大,细节清晰,层次丰富,每个武士死时都有细致的刻画,实在是难得一见的精彩群戏。就连我平日不怎么待见的大饼脸+铜铃眼山田孝之,也觉得很亲切很壮烈很屌。
快意恩仇,我想应该是每个男人心底的情结。虽然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扣扣缩缩,对着大小上司点头哈腰曲意逢迎,饭桌上不是说楼盘就是说八卦,为了自己兜里那点钱殚精竭虑惶惶不可终日。但是如果有那么一个机会让你抛开这些,抛开饭碗,抛开女人,你会去做吗?我想,从心底,你是很想去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了这部电影会那么激动的原因。就像我极力向人推荐的《十三勇士》,看到帐篷里一个接一个北欧勇士表示愿意加入战团,那是那部电影最感人的场面。
就像高渐离与荆轲易水送别,击筑高歌,或者良弼被彭家珍刺杀临死时大笑:杀我者真英雄,知道我为大清栋梁,如今我死,大清必随我而去。又或者杨佳流血百步,伏尸数人。
时代仍然需要快意恩仇的精神,可是,时代现在教育我们的是:来来来,大家一起唱红歌。
5 ) 超长杀戮
本片翻拍自1963年的同名电影作品,出人意料的是,影片导演居然是cult片大师三池崇史,掌舵如此正统的时代剧对他来说绝对是头一遭,效果还算不错,在沉重的历史感中还是适当加插了一些cult片镜头,如四肢被剁去的裸体女人,影片中角色众多,虽然对脸部一一辨认清楚有些困难,可对于大部分角色来说,都能够留下独特的印象,在角色刻画这一点来说,三池是比较成功的,影片节奏也不算缓慢,画面背景方面颇有特点,极具历史感,在摄影上,尤以一段庄次郎的临终视角最为让人记忆深刻,很特别,也很贴切,用得恰到好处。影片不仅是一部动作片,在内涵方面也有一定深度,对“武士”的探讨和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评,虽然并没有明显说出什么,可无数镜头和台词的含义,已经足够让观众有所感觉了,对于电影来说,这就足够好了。这片子最大的特点,或许就是片尾接近一个小时片长的杀戮戏,虽然长,一定不显冗长和多余,略有点乱,可最后一看精巧设计之处还不少,乱中其实有着自己的章法,杀戮很残酷,可并不会让人觉得血腥得看不下去,这一切都能看出三池崇史作为一名出色导演的操控功力来,很期待他的新作《一命》。。。
影片中明星众多,印象最深的还是山田孝之和饰演松平齐韶的稻垣吾郎,稻垣吾郎将一个阴郁、变态的杀戮恶魔演绎得活灵活现,山田孝之表现依旧卖力,期待他在《杀戮都市》下部中的表现。。。
6 ) 我来分析一下残暴的少主
这个人是现将军的弟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我猜测,他从小受尽宠爱尊敬,一生都活在糖罐子里,即时自己偶尔做点小坏事也没人“敢”哪怕骂他一句。
在这种和平时代,在这种毫无起伏毫无惊喜毫无悬念的人生。对他来说太平淡无聊了。
于是他放任自己的任性为所欲为,杀人,残虐,对忠诚于自己的武士,誓死保护自己的武士毫无感激之情,死了还把人家的头颅当绊脚石踢走……
是的,人生没有经历过苦涩困扰痛苦彷徨,就不会体会到快乐。
所以当他第一次见识到真刀厮杀,血流成河,居然异常兴奋,然后说,当我当上将军后,我们让世界再次陷入战争吧。
对他来说,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感觉自己真的是活的,有了巨大的痛苦和恐惧,才会体会到人生的欢乐和笑容。
所以最后被主角刺死的时候,居然是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好痛”,什么叫“好可怕”,然后突然笑着说这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一天。因为这一天让他终于见识到了恐惧和生气,也终于可以从这个无聊的安逸的皇族世界跳出来了。
呜呼,悲哀。
现在很多从小养尊处优的富二代,闯祸精难道不也是如此么?
很多人向往着糖罐子的生活,但在浓稠的蜜糖中你也将麻木知觉,再也无法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ps,最后山田孝之和我挺喜欢的那个猎人说,我要丢掉武士刀,去美国,泡洋妞,过自在的日子。结果在他离开前,发现先前握刀过久,已经无法将刀甩开了。结合他出场时因为生在和平时代,在妓院嫖赌,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可见自己的生活圈子又怎么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跳脱的。
倒是那个无忧无虑的猎人才是本作最大的赢家,也是导演想表达的精神寄托。
你们武士到底是什么。无主见地保护残暴的主人,死了也得不到尊重。因为和平而沮丧,因为战争甚至是送死而兴奋。
王守义十三香组队杀怪升级灭Boss
说《十三刺客》像《十月围城》的麻烦看清楚一下人家的立意和手法,高端了不是一个级别。也算三池这两三年来拍过品质感最好的片子了吧。
13,12,11,10,9,8,7,6,5,4,3,2,1...2?!
有三池、老怪和PJ为证,没有cult片底子,是拍不出史诗正剧的!我打算用这句话结束我的影评。
爽快!
凡打仗时发呆跑神,与队友深情凝视、嫣然一笑,为仇敌普及天下大势、宣讲人生大义、追忆昔日旧情,告知对方“今日本宫是特意前来杀你的”,放弃有利地势有利武器跳入敌群内近身肉搏…等一系列行为,都是耍流氓,当以花痴论处。貌似敌军也存在严重诈尸现象。别搞好吗?害我笑场了十几次。
能足額調集三百藩士護衛蕃主,鬼頭才是真正的人才啊。
3.8 我覺得最好的地方就在於殺戮的層次化。剪輯的挺好,沒看過原版無從比較。不過就這此片來說,做的確實還不錯。至少沒淪為日本新近那種“偶像派武士片”和“武士大片”。
最后我们的种马猎人假死清了仇恨么?
一个有信仰的民族能把可敬化作恐怖,抹杀了正义和道德之后的执着赐给了绝对的力量,日本武士道的沉沦使得穆斯林成为这世界上仅剩的伏笔,影片所表达的诉求是对这种价值观的遗憾与缅怀。巧妙的杀阵布局以及精准的厮杀动作,每一个镜头都带有酣畅淋漓的快感,没有任何不适。
十三刺客,一次大胆而失败的翻拍。看完后对3D版切腹不再有任何期待。
比十月围城来得刺激多了。
前面的戏剧张力也好,后面的群架也好,非常合格的古装武打片。
这是我最喜欢的三池崇史电影,因为在这个时代,他仍能拍出信仰的力。“武士道完成于德川幕府时代,来源于神道教、佛教、阳明学。从神道教中,武士道得到忠于主君,尊敬祖先;从佛教禅宗得到平静、沉着、不畏死;从儒学中得到五伦: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
片子一般,比之“七武士”来差的太多。内容不够分量。三池崇史想拍一个带有自己风格的七武士,但脑子深度不够。前半段比后面的屠杀好。
近年最棒的杀阵、最蠢的cult桥段(介错)、最脏的缠斗、最冷的劈杀、最烂的基情(高冈)。亮点:人彘、地狱落合、谷村的千世、伊势的小弥太、稻垣的齐昭、庄次郎的临终视角。败点:伊原的九十郎、被删掉的渡河场景。此外,发觉《乌鸦高校2》的教学楼大战可谓落合之战的大练兵
最后变成了B级片
纯洁的武士精神
好长,完全看不来,既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记不住谁是谁,就听见各种咕叽咕叽的声音。
载入史册的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