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第一季

欧美剧英国2005

主演:凯文·麦克基德  雷·史蒂文森  塞伦·希德  肯内斯·库兰汉姆  凯瑞·康顿  波利·沃克  詹姆斯·鲍弗  伊恩·麦克尼奇  托比亚斯·门基斯  琳赛·邓肯  卡尔·约翰逊  戴维·鲍姆伯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艾伦·考特勒  艾伦·保尔  

 剧照

罗马第一季 剧照 NO.1罗马第一季 剧照 NO.2罗马第一季 剧照 NO.3罗马第一季 剧照 NO.4罗马第一季 剧照 NO.5罗马第一季 剧照 NO.6罗马第一季 剧照 NO.13罗马第一季 剧照 NO.14罗马第一季 剧照 NO.15罗马第一季 剧照 NO.16罗马第一季 剧照 NO.17罗马第一季 剧照 NO.18罗马第一季 剧照 NO.19罗马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5-04-02 20:11

详细剧情

  公元前52年,罗马共和国正值鼎盛时期,执政官庞贝(里克•沃登 Rick Warden 饰)坐守都城,盟友凯撒(塞伦•希德 Ciarán Hinds 饰)征战高卢。期间,第13军团屡立战功,主将乌里纳斯(凯文•马克德 Kevin McKidd 饰)有勇有谋,手下波罗(雷•史蒂文森 Ray Stevenson 饰)虽嗜酒如命,却忠肝义胆。适逢凯撒得胜,屋大维遵母命赴前线慰问,不想途中遭劫,被经过的乌里纳斯和波罗救下。13军团凯旋,乌里纳斯与阔别8年的妻子相见,却各怀心事。波罗偶然间发现了乌里纳斯妻子红杏出墙的事实,为了保护长官的名誉,波罗在屋大维的帮助下,逼出了真相。凯撒准备独揽大权,一直等待时机。庞贝看出了他的野心,与元老院众人商议,其中以西塞罗为首的贵族势力,坚持认为凯撒为共和国叛徒,应诛杀之。而此时,凯撒的大将安东尼(杰姆斯•鲍弗 James Purefoy 饰)接任了护民官,与庞贝一伙展开周旋……

 长篇影评

 1 ) 红颜

电视连续剧《罗马》可谓是近年来与美国电视屏幕上最为野心勃勃的一部历史题材作品。这部由HBO与英国广播电台、意大利国家台合作,投资1亿元的22集电视剧,力求在政治、宗教、文化和艺术各方面真实并直接地表现罗马共和国由盛及衰的社会变迁和生活风貌。整部片子叙事纷繁,人物性格深沉复杂,应证了吉本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所述的(罗马人)“强大到可以统治整个世界,却无法统治自己的心” 的特点。
 
既然是戏剧,就免不了有冲突,既然有冲突,就免不了感情纠葛。本片的一大亮点,便是通过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来反映政治权力斗争中的残酷、机变、诡谲,以及隐藏在冷淡外表下的脉脉温情。
 
《罗马》中的女性角色,数一数至少有20多个,这里只挑几个主要的来讲。这些选出来的人物都是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并非编剧为了情节丰满而虚构出的形象。
 
之一: Atia of the Julii 阿提亚

她是恺撒的侄女,渥大维(奥古斯都)的母亲,马克安东尼的情人。Atia无疑是全剧中最亮眼的角色之一。她美艳、高贵,性格坚强,行起事来却阴狠、狡诈,不分是非,一切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和欲望。这样一个人物,她曾经在内战时期鼓动马克安东尼不给恺撒增派援兵,意欲让庞、恺斗个两败俱伤;她曾经把已经嫁人的女儿强行许配给庞培,并派人刺杀女儿当时的丈夫;为了买一匹好马,她不惜和马贩子Timon苟且;为了羞辱自己的竞争对手,她教人当街殴打她,并撕下对方的衣服以求泄愤。Atia是一个活得相当赤裸且自私到底的人。并非无情,但她不能允许自己有感情;并非不爱,但爱了就要付出沉重代价。究其一生,她和罗马最显赫的三个男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也正是这些人的野心、权谋、背叛和无情,成就了她最大的不幸和不甘。一个美得惊心动魄的女子,却也会无奈,也会神伤,好像秋天时盛开在漫山遍野如火如荼的杜鹃花,炽烈耀眼,却挡不住一夜繁华落尽后的满目苍凉和孤单。

之二:Servilia of the Junii 赛维利亚
 
Servilia在《罗马》中是属于爱得轰轰烈烈的那种类型。她是恺撒的第一个情人,罗马最古老、最高贵的家族后代,她的儿子Marcus Brutus是罗马最年轻的元老院议员,共和国赫赫有名的政治家之一,也是后来叛乱并行刺恺撒的主谋。历史上总是对恺撒和克里奥佩特拉的爱情给予浓墨重彩,然而从实际意义上来看,恺撒和Servilia之间的关系,牵动着他一生的起落。
 
Servilia其人,相貌清丽冷艳,举止端庄得体。恺撒对她一见倾心,不久便出双入对,恩爱不绝。他们在一起时,恺撒不仅称她为妻,更是对继子Brutus宠爱得如同己出。但不久以后,恺撒就被庞培派去攻打高卢,一去就是八年。Servilia生命中最黄金的年华,就在漫长无边的等待中度过。她空守着庭前花开花落,看淡了上流社会的明争暗斗,飞短流长,只顽固地相信,他是唯一能给自己幸福的人。终于,她等到心上人从高卢大胜而归,看他在千万人簇拥中得意地进驻元老院,看他谈吐风流,穿梭于名士权贵之间,她满心欢喜,却料想不到往日那双眼里的款款柔情,已化作止水寒冰。恺撒抛弃了她, 并匆匆和城中另一位名门闺秀成婚。一时间,她的委屈,她的骄傲,她的愤怒,化成复仇的熊熊烈焰,把心里的温柔贤良道德廉耻统统烧毁。Servilia变成了疯狂的美狄亚。除了报复,她心里便再容不下第二个念头。疯狂的女人是可怕的,因为她们大都冷静得不近人情。在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报复的同时,还不忘饶有兴味地享受自己制造的每一份痛苦所带来的快感,骨子里渗出来的残酷和执著让旁观者看着也不寒而栗。Brutus在得知Servilia有意行刺恺撒时,惊疑得瞪直了眼睛,说“你疯了么!他现在平定了天下,深得民心,且爱我如子。” Servilia看着他,一字一句地答道:“我和他之间并没有私怨,有的只是政见上的分歧。”
 
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她爱得辛苦。只因看不破,她无力宽恕。

之三:Octavia of the Julii
 
人生在世,财富、地位、美貌,拥有其中一样,便已是幸事。三样都拥有,则是祸患的根源。渥大维(Octavian)的姐姐Octavia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生于钟鸣鼎食之家,长于珠玉锦绣之间的Octavia,自小恩宠优渥,吃穿无忧。她的前半生,仰仗母亲和舅公(恺撒)的照顾,后半生则因为弟弟是罗马开国皇帝的缘故,在贵妇中的地位更是无人岂及。
 
与母亲和弟弟不同,Octavia没有什么野心,是个只求太平安宁过日子的小女人。因此,当她母亲把她许配给克劳迪亚家的贵族公子Glabius时,她虽然连对方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还是高高兴兴地嫁了过去。她相信母亲给她安排的不会有错。她不知道,当她和新婚丈夫正过得甜蜜时,她的舅公和母亲便已动了把她嫁给庞培的意思。Octavia是个极温柔及孝顺的孩子,经不起母亲的软磨硬泡,终于离开了丈夫打算嫁给庞培,然而作为恺撒政敌的庞培,并无一分想要接受她的意思,并最终拒绝了这门婚事。骄傲的Octavia名誉扫地,发起狠来,说“我要杀了他(庞培)!” 庞培最终是兵败身死了,但Octavia也无法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在接下来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她过着独身且奢靡的生活,身边从来不缺追求者,然而没有一份感情能让她抓得牢固,直到渥大维为了拉拢安东尼,为她安排下了第二桩婚姻。这时的Octavia,面貌依旧动人,内心却已经冰冷得毫无知觉。和上次一样,她选择顺从,毫无条件的顺从,仿佛她一生的宿命,便订立在这两个字之间。在这个没有硝烟的宫闱战场里,她被当作一枚漂亮并看似重要的棋子,一枚能给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带来利益的棋子,她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伤心?出嫁那天,她一身大红嫁衣,在世人艳羡的眼光中,走过那一段她从未想走的道路,浓重的胭脂掩盖不了她容颜的苍白和疲惫,然而她始终是微微笑着的。瞬时间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极其坚强的女子。她在尔虞我诈兔死狐悲的宫廷生活中追求平民式的幸福,而终于明白其不可得,于是选择了用一辈子去作交换,作牺牲。或许,她那看似无懈可击的完美,是上天最严酷的惩罚。

之四:Cleopatra
 
“If I must prostitute myself for the good of my country and my family, I will.
   But the customer pays first, does he not?”
 
你觉得一个女王是不会说出这种话来的,是么?
 
可她终究还是说出来了。
 
说这话时她面无表情,有的只是波澜不惊的语调和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很短的时间里,她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迷离和幽怨,仿佛这自损身价的话经她的口说出,不但去掉了原先下贱和屈从的语气,更添上了高贵和牺牲的味道。HBO向来擅长通过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只短短两句,便把人物的身份和个性恰到好处地融合到了一起。
 
克里奥佩特拉,尤物是也。何谓尤物呢?《说文》上讲,尤物,就是怪物,不可捉摸之事物。Cleopatra最初被她的弟弟托勒密追杀,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她却悠然怡然地躺在轿子里抽大烟。托勒密派出的刺客找到了她,宣布要送她去来世时,她既不哭也不闹,放下烟管,安安静静地坐好,从容就死。刺客被恺撒的武士杀死了,她便举起手来,指向他们当中的一个,说:“你,今天晚上陪我一起睡!”克里奥佩特拉就是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人。她好像已经活过了多少辈子,把人世间的功名、恩爱、起落都看了个透,可以随时放手;又好像一个古怪精灵,执迷于眼前局部而细节的快乐,只愿贪欢。
 
这样一个随性自如无所顾忌的人,偏偏被安置在女王这么一个严肃的位置上,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每天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全国上下千百万人的性命和生计都交在她手里。说得堂皇,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说得实际点,就是有好几百万人口等着她去喂,只要在位一天,便天天如此。女王不是菩萨,不能坐在那里等着人朝拜。她需要果断、机敏,能够审时度势,解决问题。这些特点她不是不具备,然而仅靠一人之力,不足以改变很多东西。守着一条时而泛滥时而乖觉的尼罗河,国小地薄,人才奇缺,军队也不算强大。每年按例给罗马上交完钱粮之后,自己的所剩已无多,这样下去,埃及永远是弱国、小国。作为亚历山大后裔的克里奥佩特拉,如何能忍得下这口气?更何况罗马人在她看来,不过是穿着相同的盔甲,不懂得生活风雅,满嘴粗话且爱打架的武夫。既然罗马用男人的方式征服了埃及,那就让她用女人的方式去征服罗马。
 
一个绝顶聪明的女子,风度、技艺、学识她都不缺少,然而要成功征服一个人,首先要掌控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心。无论她爱的是恺撒还是安东尼,还是他们身后的王权地位,她是实实在在地付出了她的美貌、她的时间、或许,在某些连她自己也未曾察觉的场合,她的感情。她使出诸般辞令和手段,用她的姿色、谈吐和眼界,给身边人带来了生平难以想象的愉悦,于是恋恋不愿离去,以至于生死相依。她成功了,可她却被围困在自己的成功里,因为她在不知不觉间,把自己的心放了进去。她的天性是不愿受任何拘束,只要一路洒脱,执着任性地活下去,而她的身份却要求她清楚地认识这层权力关系。她踯躅在两者之间,只听到自己的心在轻轻地叹息。



 2 ) 梦回罗马

看<罗马>是半年前的事情了.里面有很多经典的镜头至今还能记得.


 气数已尽的庞贝面对意大利的南部海岸,这是曾让多少英雄壮心不已的滔滔滚滚的大海,但是庞贝已经无路可退,败军之将只有选择离乡去国,他身躯僵硬,心灰意冷,手中凯撒送来充满揶揄的书信黯然飘落,成为浪花的玩物,这时候,他转回身,看见身边跟着的奴隶.他说,做个奴隶也不错吧,永远也不必为明天忧虑,对奴隶来说,每天都是一样的.


在我看来,世上的人分成这样两种,一种是英雄或者伟人,一种是奴隶.前者看自己,不是用一村一乡人的眼光看自己,而是用一国一世界人的眼光来看,不是用一天一年来看自己,而是从百年千年的角度来看.后者看自己,只要从自己生活的圈子看自己就可以,看到明天明年就可以.因为他已经出让了对于自己命运的主宰权,所谓"荣誉感"更是无从谈起.对于奴隶来说,他不用思考太多担忧太多,即使他的主人兵败身死,也不会影响他继续跟着胜利者继续自己的奴隶生涯.


在剧中当波罗要杀死西塞罗的时候,西塞罗平静的说,士兵,你将因为杀死西塞罗而载入史册.这就是伟人对命运的洞察和接纳.现在有多少草菅人命的贪官被绳之以法的时候,他哀叹又是什么呢,是即将失去的金钱权利和生命吧,他可曾想过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什么样的名声.他但凡想过片刻,也不会走到那一步.不管他如何的曾经身居高位,他的思维方式不过是个奴隶.只要他的不光彩行为能够瞒过他人,他就过一日算得计一日.


剧中两个奴隶在路上见面,一个说,老乡,你看上去不轻松阿.另一个说,是啊,我的主人今晚要宴请罗马的所有名流,我真是忙坏了,还有两箱鱼没有送来呢.说着脸上带出身负重任者常有的欣欣得色.这个情景在今日也丝毫不陌生,在咖啡馆里聊天的两位白领不也是如此对话的么.大公司的职员必定有一种荣誉感吧,想来和过去大贵族家奴隶的自豪也差不远.


说到荣誉感,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过去伟人们,他们的荣誉感来自祖先辈辈相传的荣誉.布鲁图虽然年轻,但是贵族们都尊重他的意见,因为他拥有一个高贵的姓氏,他之刺杀凯撒也是为了继承这个姓氏维护共和的历史传统.而奴隶们的姓名轻如鸿毛,即使他们的胸前都挂着写有名字的牌子,他们只有依傍到好主人的优越感而没有荣誉感.那些伟人们重视自己的名字胜于生命,因为它将在家庙中和父亲以及所有祖先的伟大名字刻在一起.而作为奴隶名字只是代号,也不用考虑自己的名字.


当然,在历史中找出具体反例是相当容易的.在此,我只是将伟人和奴隶作为生存的两种状态.正如我承认的,很多看似风光的人不过是一个满足的奴隶.同样,很多受苦的人却有一个高贵的灵魂.


对于奴隶们来说,他们只要从眼下看自己,用利益为衡量.对伟人来说,他们要从历史来看自己,用生命的荣誉做激励.


在<斯巴达300壮士>的开场里面,我看见那些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他们以拳当胸,彼此致意说:为了荣誉! 只是这样一个镜头就让我热血澎湃,我知道,在此之后,一切无悔的牺牲都有着充足的理由.

也许所有的历史,在有些人眼里,都是虚构的传奇,不足为据.在我写完上面的句子以后,看了一篇朋友推荐的文章,里面引用了《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的一句话: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我想,先生所说,就是那些生活在奴隶状态的人.

我已经厌倦了生活的重复,我对人生的无意义,无价值感到无法忍受.我深深地厌倦了为奴隶的日子.

 3 ) 罗马·安东尼·神之飨宴

看HBO的《ROME》第一季,充分感验了公元前的酷厉阴鸷。恺撒第13兵团直接听命于大将马克·安东尼的百夫长乌瑞纳斯和壮勇波罗是贯穿始终的线人,一个是悲天悯人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及时行乐的现实主义者,他们见证了不可一世的庞贝家族的陨落,见证了蒸蒸日上的尤里乌斯家族的霸权,也许他们还将目睹托勒密王朝在毒蛇齿间覆灭。
渥大维的母亲阿提娅为了巩固家族统治,可以利用任何元素同盟友联姻。她可毫不犹豫地搬掉绊脚石女儿的前夫,甚至怂恿未成年的儿子同恺撒干儿子布鲁特斯的母亲争宠。她活在权力的漩涡中,残忍而细心地甄选救命稻草。阿提娅是恺撒的niece,而恺撒是她的uncle,于是未来的元首渥大维称恺撒为舅公,深为自己体内流淌着盖尤司·尤里乌斯·恺撒的血液而跋扈。
恺撒自称是维纳斯后裔。基本上罗马的建国也是这个爱情女神的杰作。当她还是希腊神祇阿芙洛狄忒时,与攻打忒拜的英雄育有一子,这个儿子是攻无不克的特洛伊女婿埃涅阿斯。恺撒以降,从冠了“神圣奥古斯都”的渥大维始,至提比略、卡里古拉、克劳狄、尼禄,没有一个不是穷奢极欲、目中无神,女神任性喧闹的个性在这个嫡系家族上彰显毕至。讲究爱和美的女神,跟情人战神玛尔斯合力上演了人间的血腥杀戮。
《ROME》里的马克·安东尼,是个乱没正形的人。可人民爱戴他,因为他会讲猥亵的段子、打仗勇猛如狮、崇尚酒神仪式的狂欢,这些性格很世俗,冶艳浪荡,所以亲民。恰好不久前央视重播《埃及艳后》,玉婆伊丽莎白的女王和波顿的大将,是最最王道的搭配。《埃及艳后》片名中文翻译不确,原本也就是《克里奥佩特拉VII世》,女王是马其顿人,离法老的尊称业已远了,强说她是“后”,也只是给弟弟小托勒密XIII当王后,基本上是昙花一现。无论她嫁给恺撒还是安东尼,都是女王身份。这部电影一直被诟病的是台下比台上热闹,而且票房惨败云云,现在看来冤枉太多。就服装、舞美,福克斯也达到当时的登峰造极;剧本稍嫌薄弱,HOLLYWOOD只喜欢传奇爱情,但人物刻画并非一无是处。玉婆的克里奥佩特拉仍旧最深入人心,而波顿的大将,活脱脱一个英雄气长儿女情更长的安东尼。
《ROME》里的大将,演员也找了位肖似波顿的人。看他的表演,真的觉得身为恺撒心腹爱将的安东尼太粗俗了,可当他接到恺撒要求增援命令后的不动声色、威胁大哲西塞罗时的干净利落,就能感觉到这位安大将是故意夸大了自己的粗俗。早在莎翁剧里,他就彪炳自己“不是个像布鲁特斯那样能言善辩的人”,倘若真跟西塞罗争执起来,却断不会落下风,可能修辞没那么华丽,语法不那么正确,实在掰扯不清,就武力顶上……西塞罗碰上安东尼,真叫秀才遇见兵。
《ROME》第一季后两集值得琢磨。虽然此前的剧情一直有比较八卦的,诸如渥大维的姐姐渥大维娅和布鲁特斯的母亲塞利维娅同性相吸,波罗成了克里奥佩特拉的入幕之宾,身为太阳神祭司的小渥大维给凯旋的舅公脸上涂抹鲜血等等,这些倒也都是在历史真实的范围内脱线。骁勇的乌队长终于是由于自家的孽债,而失去了亲历恺撒被刺的过程,没有替独裁者挡上两刀。波罗和乌队长在竞技场血拼一节,拍的相当紧凑精彩,其血腥程度和视觉冲击效果超越了左躲右闪的《角斗士》。放下屠刀的波罗似乎可以和心上人过上一段恬淡日子,活脱脱一个程咬金似的莽福将。这两位线人距离历史缔造者最近时只有0.1公分,宏观上为共和与独裁的角力忧心忡忡,微观里更为退役津贴斤斤计较。他们很厚道的没有切断历史动脉,满足于旁观者的身份,安心当罗马公民,从而避免《ROME》沦落成《寻秦记》。
安大将,让众人忌惮,第二季里,该轮到他老虎发威,和渥大维合力讨杀异己了吧?
 

 4 ) 《罗马》(下):塑造性格人物

(芷宁写于2007年11月13日)
    统观两季《罗马》,观众能察觉到该剧的绝对主角,既非叱诧风云的恺撒,也非名噪一时的马克·安东尼(詹姆斯·普尔弗伊饰演),而是他们的部下——士官卢修斯·乌瑞纳斯和士兵提图斯·波罗。
    乌瑞纳斯和波罗同属恺撒的13军团,都英勇无畏、性格强硬,更杀人如麻。和那个时代的很多罗马人一样,他们渴望着个人荣誉,也执迷于自己的欲望,都期望得到幸福,常年在外征战的乌瑞纳斯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妻女身边,而了无牵挂的波罗则只想在打完仗后去乐一下。同时,他们又各有特点,乌瑞纳斯性格内向、办事成熟稳健、遇事多虑一些,而波罗的神经则有点大条,为人粗放一根筋的他凡事先做了再说,在战场上一旦杀红了眼,连领袖恺撒的命令也敢违抗。
    剧集开始没多久,命运就将乌瑞纳斯和波罗联系在了一起,奉命去寻找被盗鹰旗的他们,在途中解救了被俘的奉母命前去探望舅公恺撒的年仅11岁的屋大维(麦克斯·帕金斯饰演)。一开始,乌瑞纳斯和波罗互不欣赏,甚至互看不顺眼,殊不知这两个性格悬殊的男人,在此后的人生中会成为过命的兄弟,而他们跌宕起伏、多舛突变的生命历程就如同彼时风云变幻的罗马时局。
    时值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腐败司法不堪,权贵们穷奢极欲,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实权被控制在军队手中;公元前44年,恺撒完成了对高卢的血腥征服,也成了很多元老们的眼中钉;恺撒和曾经的战友庞贝(肯尼思·克兰哈饰演)之间的较量如期而至;恺撒和忘年交布鲁图斯(托比亚斯·曼希斯饰演)之间的较量后续上演;战争运向来好的恺撒在打败政敌之后,一举征服了埃及;恺撒遇刺血染议政厅;屋大维和安东尼之间的合作与决裂;安东尼走向灭亡之路……在所有的这些重要历史事件中,乌瑞纳斯和波罗不是旁观者,而是局内人、亲历者,所以说,剧集《罗马》又有“罗马双龙记”的意思。
    命运交织的乌瑞纳斯和波罗之间真挚的异姓兄弟情谊,是在各种风云际会中不断累积叠加而成的:酒醉的波罗被人开了瓢,他趔趄地去找乌瑞纳斯,而此时的乌瑞纳斯虽不喜欢这个莽汉,仍不顾妻子反对,拿出钱来医治波罗;乌瑞纳斯是个常年在外的军人,偏偏娶了个美丽的女人奈奥比(印蒂拉·瓦尔玛饰演)为妻,当他回到多年未归的家时,发现奈奥比怀抱着个一个男婴,奈奥比谎称婴儿是长女的,屋大维和波罗查到了给乌瑞纳斯戴绿帽子的人,此刻年少的屋大维显示出了一个未来统帅的素质,他冷静地命波罗杀了此人,并要求对乌瑞纳斯保密;波罗犯了大错被投进殊死搏杀的竞技场,眼看寡不敌众,看台上的乌瑞纳斯跃入场内,和波罗并肩打斗,并救出了波罗;若干年后,乌瑞纳斯追随安东尼远赴埃及,将子女托付给波罗照顾,而在埃及,为了保护波罗的血脉,乌瑞纳斯拼尽全力……
    在历史事件和个人历程的结合处理上,该剧做得巧妙,如当乌瑞纳斯作为恺撒的贴身护卫陪同恺撒进入议政厅前,有人故意告知他关于奈奥比出墙的真相,他怒而回家质问,结果无人保护的恺撒惨遭毒手。又如,当痛苦中的乌瑞纳斯再次从军时得知,孩子们已被敌手卖为奴隶,终于找到后,孩子们却因所受过的苦,以及误以为他杀了奈奥比而仇恨他,长女甚至出卖老爸的利益给敌手,乌瑞纳斯痛彻心肺,将孩子们交给波罗照顾后,随安东尼踏上了埃及之路。又如,因为贸易、税银、利益,其实更多的是累年的积怨,屋大维和安东尼再次决裂,而引发这场注定要打的仗的导火索便是由波罗复杂监运的金币被盗……诸如此类的巧妙关联,在该剧集中比比皆是。
    该剧成功塑造了两个草根英雄乌瑞纳斯和波罗,他们的生活、个性、行为无不打着罗马的烙印,他们的爱情、亲情和家庭不断在罗马的历史洪流中沉浮,直至遭受到打击和重创。在遭遇背叛时,乌瑞纳斯万念俱灰,怀疑起自己的信念,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历经磨难后,乌瑞纳斯终于给妻子的私生子小卢修斯一个父亲式的搂抱,看到这里,观众甚至比剧中人还感慨万千。在朝不保夕的营生中,波罗比他的好兄弟更能快意恩仇,到最后,这位粗线条的汉子似乎也长了大脑,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保护自我、兄弟和家人……
    同时,该剧还生动刻画塑造了诸多历史名人:天生的领袖恺撒,他光鲜的形象背后是顽疾的困扰,他的好运气也有用尽的一天;天才的领导者庞贝,他不是朋友就会是可怕的敌人,而他的死却令人有一种英雄末路之感;工于心计的元老西塞罗,还是没能抵过更有心机的屋大维;有勇无谋的马克·安东尼,嘴角总挂着一丝玩世不恭的笑,他是块执行打仗的好材料,然而,总以下半身来想问题的他最终因女人而送命;纤细苍白的屋大维,在人们都小瞧他的时候,他那颗善于思考的脑袋已洞悉了权谋的复杂性和可怕性,他和恺撒的几次谈话所透露出来的聪明理智,体现出一个笑到最后的人所必备的素质,而奇特的成长环境,让他的癖好也很奇特;屋大维的老妈、恺撒的外甥女阿缇娅(波丽·沃克尔饰演)是一个骄奢淫逸又心肠毒辣的女人,这位寡居的贵妇为了自身和家族的利益,可以做出很多出格的事,包括破坏女儿奥克塔维亚的婚姻、买凶杀人、绑架贵族、拉拢打压,在她诸多的阴谋诡计面前,她糜烂的私生活就显得一般般了。
    此外,该剧的小人物也塑造的活灵活现,如恺撒的书记员、走卒小贩蒂蒙等。不过,其中最出彩的是那位罗马城的新闻发言官,他每天于广场上接过一个个记事石板,激情澎湃又声情并茂地宣读着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胖胖的身体随着他每个抑扬顿挫的发音、每个慷慨激昂的动作在颤动、在晃悠,十分有趣。
    剧集《罗马》所呈现出的人性是赤裸裸的,毫不虚伪,也不加掩藏,更无需美化,人们的爱与恨都来得很强烈,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不断地昭示着彼时人类野蛮而蓬勃的生命力,以及毫无秩序、胡乱自由的本性。彼时人们的愿望也是血淋淋的,他们用生祭、用鲜血来表达自己誓言的决心,诅咒更是来得犀利猛烈,只要能达到目的,甚至可以搭上性命,如恺撒的前情人塞维利亚(琳赛·邓肯饰演)对阿缇娅的血咒。
    可以说,该剧将人性深度剖析又直接展现,将人类的弱点和暗面更是呈现的淋漓尽致,在利益和私欲面前,不是每个灵魂都是坚强的。随着一拨一拨的血腥较量,不断有人在权谋与斗争中被踢出罗马的历史舞台,在剧集结束时,屋大维貌似荣耀地站在了罗马和历史的面前,然而,其背后却满是枯骨、鲜血、阴谋、仇恨及对家人的利用和伤害,当他被母亲和姐姐指责为“怪胎”时,这个当权者终于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该剧集除去虚构的那些角色,主要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与书籍上所描述的十分接近,也都因演员的出色演绎和影像制作的精良而生动鲜活,在该剧中,这些历史书上的名字不再平板、概念化,而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仿佛被集体复活了一般,而在这种复活中,该剧集的史诗气质便一览无余。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4638655_d.html

 5 ) 简单对比下《帝国》和《罗马》

两个剧都还不错,不过我更喜欢《罗马》。
  
  1.先说扮相。《帝国》所选的演员感觉更贴近史实,比如凯撒令人印象深刻的地中海头,安东尼的眼睛。不过所谓“史实”也是靠留存下的雕像、钱币等猜测的,精确度显然要打折扣。《罗马》所选的演员更加“神似”。扮演凯撒、庞培、安东尼、屋大维四位主要人物的演员演得都非常到位,尤其是年幼的屋大维和逃奔埃及后的安东尼。
  
  至于形似还是神似好,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吧,我个人比较欣赏后者。毕竟电视剧不是纪录片。
  
  2.人物塑造。《帝国》中各个人物太过脸谱化了,完全没有挖掘出深层的冲突。屋大维的成长过程简化成了“魔戒”套路,一个单纯幼稚的小男孩在流离过程中找到了自我,实现抱负;再加上用女祭司这个不清不楚的串线来推动故事发展,剧情难免有硬伤,而这一干牛人政治冲突背后的价值冲突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抹煞了。《罗马》对人物的塑造相对来说更加成功(当然两季的电视剧发挥空间比较大些),每个大人物都有卑微猥琐的时候,而每个小人物都有高尚悲怆的一面,或许加入了不少虚构创作,但反而更加贴合真实人物。
  
  3. 虚构人物。两部剧里面都用了虚构的人物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串线。《帝国》用了角斗士Tyrannus,而《罗马》中用了两个战士,信仰(大概是模糊的加图派)坚定的Vorenus和忠诚的Pullo。
  
  Tyrannus比较单薄,主要是他自己的“信”并不明确,除了他对他儿子本能的深爱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理想(当然这可能也就是角斗士的真实反映)保护屋大维只是为了报答凯撒(以及消除愧疚感),跟随安东尼只是为了逃避,最后倒戈还是为了报答凯撒。而Vorenus和pullo就非常饱满,同样也涉及对家庭的深爱,但深爱中灌入了嫉妒、仇恨和最后的和解。
  
  除却这个层面,前期的Vorenus和后期的vorenus的对抗,能看出自我在变换不定的命运面前的脆弱和无奈,信仰在残酷现实面前的煎熬和蜕变;而vorenus和pullo之间的对抗,又能表现两种本质上不同的价值观的冲撞。
  
  这也是我更喜欢《罗马》的主要原因。《帝国》与时俱进的说,就是一部美国主旋律的电视剧,正义战胜邪恶,好人打过坏人;而《罗马》则更为精致,它没有强烈的正反判断,而只是用力地展现复杂性--人物的复杂性,政治的复杂性,价值的复杂性etc. 这种对复杂性的展现,就是我对此类所谓“历史”电视剧的最高期待。

 6 ) 大人物与小人物 - 读《Imperium》观《罗马》

感恩节刚看完 Robert Harris 的新书,以西赛罗(Cicero)为主人公写的《Imperium: A Novel of Ancient Rome》(最高权力:一部关于古罗马的小说)。讲的是罗马共和国后期的事情。围绕西塞罗的崛起而写,从远赴希腊学习演说,到回罗马当律师,然后当选议员,之后拿到罗马的执政官的位子。罗马共和国的治国信条那时非常象现在的美国。就是讲究权力分享,互相制约。极其反对绝对并且没有制约的统治者。罗马最高的权力属于两个执政官,以便两个人互相制约,并且每两年就重新选举一次。西塞罗虽然十分信仰共和国的制度,他也向往拿到最高执政官的位子,这两者使他常常处于难以取舍的地段。为了在议院里建立自己的利益集团,他目睹并参与了刚出道的恺撒(那时恺撒是新议员)一手策划的一项具有决定性法律在元老院通过的谋划。这项法律看似为了当时如日中升的大将军庞培量身定造,允许罗马执政权在危机时刻归于一个人手下。其实是当时年青但是老谋深算的恺撒在为自己的将来铺路。埋下了罗马共和国最终被罗马帝国取代的种子。 《罗马》这部连续剧就是从 Harris 这本书里的事件发生后不久的时间开始。讲恺撒的崛起和陨落。这时恺撒已经是名声显赫独霸一方的将军了。在罗马的庞贝对他心有余悸。。。 和《最高权力》相比,《罗马》关于当时的微妙政局,各路人物的钩心斗角讲的太浅,肥皂剧式的情节太多了些。所以看时很有些失望。但是和其他的电视剧相比,已经是很不错了。最地道的是整个剧目的场景,当时人物的生活细节都描绘设计的精细可信。很让人眼界大开。据说剧组搞设计的人做了很多考古研究,连当时罗马城里墙上涂鸦的颜色都研究了。力求符合史实。 高瞻远瞩的恺撒虽然巧妙耐心的布下了自己将来称帝的路,但是最终功亏一篑。连“大帝”的封号都没拿到就死去了。他栽好的树,最终由后人来乘凉。而共和国的命运却也无法挽回。虽然恺撒已去,他布下的阵剧却已成型,坚信共和国的议员们,沾了满手的鲜血,依然是无力回天,没法挡住罗马帝国的降临,罗马共和国的毁灭。好像《魔戒》里说的,人,总是无法抵制权力的诱惑。 跟恺撒和庞贝这样举重若轻的人物比起来,西塞罗好像就是个小人物了。在《最高权力》这本书里,他其实是一个智慧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但是在《罗马》电视剧里面,他变成个小丑样的人物,他内心的人天之争显得懦弱而可笑。是不是因为视角不同呢? (另:中文翻成罗马帝国似乎有点不妥,因为整个这一季,恺撒始终不肯改口,一口咬定他是拥护罗马共和国的。嘿嘿,颇有挂共和头卖帝国肉之嫌。)

 短评

也许是先看了冰与火的关系,罗马并不如我期望的那般精彩,正如线条流畅的裸体美人,你光看了还不够,更想她来点新花样,可惜罗马没有给我新花样。编剧力度稍弱,第一季失望的结束。因为这部戏对屋大维的厌恶改观,期待他第二季与安东尼的对戏。男人是在血与屌中成长的,还有永远不要惹怒女人。

8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最好的历史剧。从凯撒从高卢班师罗马开始,到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死结束,阴谋色情暴力,占全了。属于把电视剧三国演义换上电影赤壁的美工布景,用会演戏的演员把那些策略演活,再把貂蝉大小乔按照肉蒲团的尺度走一遍。强烈推荐!

11分钟前
  • 兰小欢
  • 力荐

男人的斗争是目的理性行动,女人的斗争是价值理性行动,前者会为了利益而妥协折衷,后者却能把仇恨当作信仰。

15分钟前
  • 食菠萝
  • 还行

因为此剧,我将HBO的级别,从”喜欢“提升到”崇拜“!

16分钟前
  • 水湄物语
  • 力荐

同事姐姐的推荐,到底是做国际新闻的哈。尺度够大!

21分钟前
  • happyoct
  • 力荐

屋大维很精明,波罗很有爱~

23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喜欢两个帅哥。。。口水。。。

26分钟前
  • junepig
  • 推荐

本以为是沉重无趣的历史剧拍的却如此扣人心弦,曾经只为看激情场面的猥琐想法在这样伟大的剧集面前不由得自惭形秽

2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屋大维好帅啊好帅啊~安东尼你个浪荡子啊浪荡子啊~布鲁图斯怎么选了这么个演员。。

33分钟前
  • 中雪君
  • 力荐

话说我很放心把水浒交给HBO去拍

35分钟前
  • 马来可
  • 力荐

爱与恨,欲与性,血与骨...基与腐。

3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新闻官很萌。

44分钟前
  • apeachgugu
  • 推荐

剧情有点狗血,老按快进,不过比tutor好点。屋大维2号那演员丑啊,娶了个老婆丑的跟吉娃娃似的……布鲁图斯最丑,他娘太十三。凯撒一看就是一bully,是hotch他兄弟吧,囧rz小丑一号和小丑二号真好笑,连老婆都吃醋……

49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还行

百夫长的老婆搞了个外遇,凯撒就死了,历史的车轮……好方。终于知道曼斯雷德的选角是咋回事儿了,以及newsreader太有腔调。

54分钟前
  • The 星星
  • 推荐

终于习惯HBO历史剧的瞎眼刷三观情节了,兄妹乱伦老少百合NTR砍手砍脚砍头OOXX露点…终于看到外国法制史上学的元老会选举离婚律师公民,罗马法不愧为民法始祖!呆萌Pullo和古板Vorenus这对bromance好有爱了,在开始喜欢凯撒的时候竟然便当了。诡异埃及艳后好想再看多一下【HBO快点拍部埃及的历史剧】

59分钟前
  • 推荐

政治、宗教、国家、权利、议会、战争、爱情、乱伦、同性恋……

1小时前
  • 蛮爷
  • 推荐

大家都家破人亡的节奏。人物对话时的光线和角度真棒

1小时前
  • catch22
  • 力荐

美式通俗剧加强化戏剧性加戏说历史,牛逼!妈的我们自己的历史剧怎么拍不成这样?

1小时前
  • 小老鼠
  • 力荐

罗马绝对是个神奇的国家,他侵略过的地方的人都不仇恨罗马,相反都要争自己是罗马后人。

1小时前
  • CL
  • 力荐

看人家这历史剧拍的,22集把政治、爱情、民俗、斗争、权利、友情一大堆人的事都交代明白了;看中国拍的,百十来集光讲一段狗血爱情戏;再看棒子国,拍好几百集什么也交代不明白...

1小时前
  • 晴天☀️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