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央一的《一诺无悔》中把人民干部们的智慧展现得很有逻辑。经济开发区受阻的谣言出来后,廖书记想出了扰乱对方军心的暗度陈仓、将计就计的操作。古主任也故意用英语和粤语与陈一年对话,谨慎地考察陈一年的来历。这些机智的操作看得我外公非常喜欢,他开心的说:“共产党员就是最有智慧的!”老爷子看剧开心,家庭氛围也更加和谐了。另外感觉剧中出现了一个好消息接二连三的局面,花卉养殖有了思路,净水系统的安装到位,都令人振奋。加上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审批通过了,看着电视剧里他们开心的笑脸,我和我的家里人也都替他们开心。真好~
要是等整部剧播完,估计写着写着就不想写了,不如趁现在一边看一边有所感想,赶紧写下来。第一篇谈为政者和其所处制度环境的伦理问题。
廖俊波,曾任南平市政和县县委书记,车祸身亡之后,被追授为时代楷模。从目前能够了解到的材料来看,其在政和工作时期,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实干派,一心一意谋发展。
这个时代像廖俊波一样的为政者有没有呢?应该说是有的,而且还不少。但是为什么他好评如潮呢?(且不说他因公殉职,英雄如果以牺牲性命为代价,那么我情愿这样的英雄少一些)从材料来看,当地老百姓总是记着他为人民服务时的一点一滴,可以推出干群关系良好。而如果有心留意下被百姓惦记着的干部材料,不难发现县一级的不少,就如焦裕禄,通过宣传,可以称为真正的家喻户晓,当然具体未必多么清楚,但那个形象无疑与某些代名词挂上等号,成为“典范”。一切光荣理想的塑造,在其生成之声,便与真实产生了距离,但这并不否认人物身上存在的一些令人可敬可佩之处,“物以稀为贵”,人亦如此,否则也不会拿来宣传。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县这一级相对深入人心?由此可以深思的问题是,在纵向结构关系中,如何认识“县”的定位及其作用?还有,我突然想到的是,它属于城市还是乡村?(以城乡二元对立作为预设,在我看来,是不恰当的。这里暂时这么使用)常听到的一个词,“父母官”,在影视剧中的呈现很有意思,“管事的”,更重要的是,刚上任不多久,“上访户”(这个词我也认为政治色彩意味太浓,但是这里暂时这么用)就指名道姓要找廖书记。这看起来能够作为一把手的廖书记得民心,能解决群众困难,但是这却埋下了深深的隐忧。正如呈现所说,“廖书记要管整个政和的事。”而二十三万的县,这是什么概念,如果每个人遇到困难都直接找书记,那么可想而知,这个县的行政生态多么糟糕,这意味着除了一把手之外全无寄托,在这种形象塑造的背后恰恰反映了institution的弊端。它虽然体现了对于清官,能官的诉求,但却没能为institution的改善提供更进一步的引导。它令一人得以突显,而不是一群人得以突显,更不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得以突显,这才是可怕之处。
《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时代并不缺乏有德的为政者,缺乏的是如何能够尽可能地保证这样的为政者在其岗位上做实事,仅仅依靠为政者的道德是不够的。
#一诺无悔剧评02#本篇谈谈领导干部的家庭关系与工作伦理问题。
根据目前呈现,片中有廖俊波家庭,董县长家庭,罗镇长家庭,以及还未成家但是恋爱关系的书记司机和主任,这几对亲缘关系。先来看前三对,都有特点,家庭中的另一方基本能够理解作为县委书记,县长,镇长的工作辛苦,但是在某些情况时,难免有怨言。这主要表现在身为干部的一方忙于工作,疏于照顾家庭,不仅是少着家,还可能动用家庭资金贴补项目建设而影响原本的家庭计划,特别是亲人有困难时,不愿动用特权来行方便。这些是不是情愿可原的呢?个人认为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一定要分明情况。要兢兢业业工作,但不是说为了工作不要家庭,领导干部同时也是父母,子女,朋友等等角色,也需要处理好他们的工作角色与其它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宣传中过于强调公而忘私,这其实违背了人性。正常的情况是兼顾人性“利己”与“利他”的考虑。所谓家风,是和谐的,不是一天到晚吵吵闹闹,三观不合的。是相互体谅与尊重,不是出了事就摔盘子砸家具闹离婚的。我在看资料的时候发现,廖俊波实际上很懂得照顾妻子孩子的情绪,他甚至精心设置了一些小浪漫,为什么影视剧不体现出这一面呢?为什么不能向我们展现一个可以兼顾的富有智慧的党员干部形象呢?早知道一个优秀的干部背后,一定有一个能够给予其精神支撑与温暖的家庭!这是多么重要!更别说同为党员的家庭,就如董县长和她的丈夫,从片中可见,两人虽然也有争执,但终能体谅为多,并且董县长的丈夫承担了做饭家务的工作,这何尝不是给了女性从政者支持?唯一遗憾的是,片中并没有出现他们的孩子(也可能他们没有孩子),使我们不能再看到丰富的家庭样态,不能再进一步思考。在情理之中的,属于家庭关系内部的问题,可以通过双方努力而化解,只是要看双方的态度,行动。但前面提到有些问题也不能退让,是哪些问题的,比如领导干部的特权问题,片中有一处呈现很有意思,当廖的女儿中毒,廖的妻子说要送好医院,被廖给制止了。这里体现的就不只是家庭内部问题,而涉及到权力会干预的公正问题。廖的处理是对的,这是领导干部必须守住的红线,如果开了一个口子,那么就会造成失信,不仅是个人的失信,还是党和政府的失信。因而,为政者的不易也在于此,他们要表现出更大的决心来抵制因私废公的行为,因为他们掌握的公权力可以造福百姓,却也能为祸一方。
最近一直在看扶贫攻坚剧,这部是廖俊波真人事件改编,原型是非常敬佩的人物,给福建地区带来了很大改变。
可以明显看出导演非常想拍好这部剧,用镜头渲染了很多真实发生的贴心细节和场景。演员虽然没有亮点,但体态基本合格,男主演撑住了整部剧。
但是编剧的剧本设定非常扁平化,台词也书面化的不接地气,让人一下觉得假大空。廖书记出身底层,对地痞流氓和村镇的勾心斗角相当熟悉,运筹帷幄。一味的用伟光正去描写,却对商人卑微至极,让人疑惑。
好的剧本是人性的描写,是社会的缩影。扶贫攻坚等任务剧不是拍不好,剧本需要完善。
到政和县之后,廖书记着手解决了很多问题,最基础的是垃圾污染、建红绿灯、解决喝水问题,后来是为了政和的长远发展而建立开发区,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前期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就耗费了很多精力,等到开发区快建成了又要做很多的规划工作,还要招商引资,不然开发区的建设就毫无意义,这期间问题很多、困难重重,除了开发区还有修桥的事情要抓紧办,这么多事情堆积下来,廖书记也会有吃不消的时候,但是他身上有一股韧儿劲,把这一切都扛起来了,对廖书记又心疼又敬佩。
作为一个福建政和人,看了一诺无悔。忍不住想来豆瓣写点什么。
看了下评论,原来还有好多人不知道这是真实故事改编的。首先我想说的是,廖书记来政和之后,政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书记确实为我们政和做了不少好事,这是值得肯定的事。但是剧中很多故事情况实在太尬太假。作为一个本地人,看剧肯定找自己熟悉的地方,所以一打开电视就在想这是哪里,那是哪里,看了几集之后反复确认,居然发现95%场景不是政和拍的,居然连县政府办公的地方也不是,一开始的红绿灯路口也不是。说实话,有点不明白。县政府外观这么多年还是没变啊,为啥不能取景?乾东镇实际是东平镇,取景也不是政和,剧中古镇其实是石圳,只有几个镜头是那,大部分都是其他地方。中毒原型是石屯镇的小学生,我不大理解既然是为了歌颂一个无私奉献的领导,为啥要改名?
随便捡几个地方说说吧,先说说一开始偷水事件,据我所知,我们政和还没有哪个村庄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挑水的。再说说到上海招商的事,上海九星市场,在上海的应该没人不知道吧,好几个股东都是政和人,这个大市场里,老板几乎是福建人,政和人占一大半,基本是政和来沪招商的根据地,但是剧中不提,我觉得是这么体现政和的穷不合适。再说说政和医院,医院98%的取景不是政和医院,剧中的事件基本都是真实的,比如小孩中毒事件,其实是小学生,连夜送往福州。住院住了十几天才好。现在医院确实添加了新的设备,名字也改成了南平市第一医院政和院。然后说说政和一中宿舍,这里暴露下年龄我05年上的一中,就已经住宿舍了,宿舍就在学校里面,比剧中的大,剧中为了体现穷,说没有宿舍,这合适吗?廖书记确实在学校后山又盖了一栋学生宿舍。但我觉剧情这样有点过了。然后说说高考,除了清华北大,确实有十几二十年没人考上去过,其他学校都有,虽然不是每年,厦大这种省内学校每年都有,剧中把政和一中说的太不堪了。
2017年全国都在学习廖俊波 他像教科书里的人物一样 基层公务员都在学习 你问我当时学过啥学到啥 真不记得了
最近看了一诺无悔这个电视剧 每一集都认真看过来 经常有感动到落泪的时候 让我想起了我为什么要当公务员 说实话就是个稳定的工作
我清楚的记得面试那天第一道题叫官不聊生 我在回答的过程中提到了政治理想 我认为当官不是为了发财也有可能是为了实现政治理想 想真正做点什么 我印象中主考官听后笑了
没错 刚毕业的时候我确实是这样想的 到单位打了6年杂 什么活都干过 什么专业不专业什么男女什么服务员都干过之后我自己也变成了每天只做手头工作只盯自己工资卡的人
学习廖俊波同志 大家可能会说我就是个基层公务员就算我想为人民做点什么我还是做不了啊 廖俊波呢 也不是一下就成了县委书记 所以呢 我们为什么没有让自己努力的变成有能力成为有可能为人民做点什么的公务员呢
试想没有一颗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心就算成为领导干部我们又能做什么
陪父母看系列
那是什么书记啊 简直是圣人
人民的好干部,一个字:假!!!
看了几分钟简直辣眼睛,世上不可能有这么圣人的书记,大道理挂在嘴边,处事浮夸,事事要亲自负责,群演也尬的要死,假大空,央视黄金档给了这种剧真的浪费
剧还不错,虽然有点假,但我还是接着看了。吐槽一下,廖书记的女儿看着年纪也不小了,为什么头发还扎那个样子呢?这个发型是人家小姑娘才扎的吧,有强行装嫩嫌疑
剧情不错。尤其是郭广平演的不赖,有股军人气息,何政军自从演了赵刚后,演现代剧也不错,从分的体现了廖书记的政治生涯。 导演是老版红楼梦贾宝玉的扮演者。不错!导演,加把劲吧。
廖书记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好好看呀……
又名《廖俊波之政和各县历险记》……剧情稍有些浮夸了
我吐了,你呢
看完第一集,又尬又假,偷水的事光凭说话解决就算了,关键是这双方一和好就开始下雨了。。。敢情你是龙王吗,只要有你们,村里再也不用担心缺水的问题了
福建人,廖俊波的事迹最近才知道,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向廖俊波同志致敬!
原型没毛病,这戏拍的跟古装戏一样,什么狗p剧情,每个领导身边都有一个说“你知道他是谁么?”的太监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致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计”;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却以平凡而精彩的生命诠释着“四讲四有”。
在cctv1看的,不过名字叫一诺无悔。个人觉得还不错,不论是剧情还是人物塑造上都可圈可点,在坚持主旋律的前提下,不落俗套。情节真实接地气,和观众有共鸣,不错的剧。
像廖俊波这样的干部多一点就好了
这是打脸剧,打现在某些干部的脸,打即将登上各级纪委监委审查调查名单的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的脸呵呵
家人在看顺便看了些,这样的干部真好、真少
叙事很扎实,接地气。不足之处是群像戏有点杂,人物塑造过于理想化。想起05年的任长霞
五分给原型,其真实故事更有张力、更令人动容。但两分扣给剧本和细节,原因和我想说的话一并打在下面:1.服装和演员各方面太出戏,干部队伍里穿成董县长那样的绝对少有,廖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本地人,演员北京口音影响观感,女儿的选角过于成熟,不像高中生。2.剧中的闽北和实际情况仍存在许多区别,交通拥堵、百姓纠纷等刻画得过于扁平化。3.廖是小县城出身,长时间浸淫于闽北粗野、内卷的环境中,必然了解各县市的现实情况。乾东镇卷入百姓纠纷,被特警从天而降拯救的情节,是前部分最大的问题,剧中的人物表现得像微服私访的皇帝和大臣,满是槽点。4.司机的感情线不符合现实情况,没有一个基层干部会让身边的关系网拉得如此草率。想了解基层干部精神样貌的观众会在现实和这部剧的对比下产生割裂感,似乎后者描述的是另一个世界。
党的好干部,群众的好儿子,我辈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