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HIERRO
刚开始的时候,还真的没有看懂,一部很西班牙的片子,去年的作品,到今年才看,算心理片吗?从音乐和色调上讲就带有惊悚,把它归类到剧情惊悚片也是可以。
从刚开始的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孩子在高速公路上疾驰,忽然就出了车祸;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孩子乘坐渡轮,在妈妈睡觉的间隙,孩子不见了,整船都经过了仔细的检查,但是终没有找到孩子的踪影。
其实,主人公的宝贝,就是一开始去岛上辨认的尸体,她没有承认,但那确实是她的宝贝。她拯救的孩子是马跳,是最开始车祸中丢失的孩子。
一部很感人的片子,母爱的强大在于,它可以让奇迹发生。
2 ) 超越悲伤
看了影片我很吃惊,没想到西班牙影片会这样精良,奈人寻味.内容丰满,构思巧妙,与美国大片所差的就是商业气氛不浓,场面不够刺激,其他的都不逊色,
影片的最后一刻,揭示了一切,女主人公失去爱子的痛,是任何语言也不足以诠释的,她用幻觉支撑着自己寻找孩子的影子,一步一步就要成功时,她苏醒了,现实是她无法承受的,拼命营救的,相拥入怀的,一路奔逃,誓死保护的,疲惫至及临睡前亲吻的,不是他,不是他的.那份悲伧和绝望已使她窒息,那冰冷又无情的海水就让它吞没这一切吧!吞没这就要爆炸的痛苦,吞没我的身体,让我在那里与我最亲爱的宝贝重逢,依然是那稚嫩的小手,纯洁的透明的笑脸,清洁明亮的大眼睛,那么可爱,他的手香还留在我的指尖,他的吻还留在我的面颊,他轻轻的走了,再也没有回头!!
3 ) 《魔岛迷踪》:母爱支撑下的疯狂
惨烈搏斗后的她披头散发,拖着流血的身体,抱着抢来的“儿子”,要带他回家,因为她是母亲。
一时疏忽,儿子失踪,击垮了她的身体,但意志犹在。她没想伤害别人,也不想麻烦更多人,甚至不敢认尸,坚持抱着信念儿子还活着,就在岛上的某处。
看得出,丢失孩子对她的打击非常之大,渐渐开始产生幻觉,精神时常游离于躯体外,身体也出现反应,会莫名流鼻血然后晕倒。但是对于孩子的期望,依旧在支撑她不断去寻找,即便她的憔悴已经写在脸上,随时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里没有太多阴谋,也没有太多罪恶,有的只是妈妈的痛。在她眼里,似乎岛上的任何人都不能信任,连帮助过她的警察和医生,都不能让她安定。虽说女人特有的敏感以及孜孜不倦的寻找,的确揭开了一个真相,也让另一个家庭得以团聚,但自己仍然是受伤的。
在她跳入海中的那刻,与水里的儿子相见,两只手却是渐行渐远,才真正的醒悟。该放手了,逝人已去,自己也应该接受事实了。
影片并没有多少悬疑,始终表现出的都是母亲的失子之痛,在对自己的责备中,强迫身体去寻找莫须有的希望。可以理解为疯,也可以说是胡闹,但透露出伟大的母爱仍让人感动。自己的悲剧能换来另一出完满,也足以告慰天堂中的孩子了。
4 ) 不是幻觉,只是执念
周末,去厨房做晚饭之前,打开土豆随意(又是随意…)挑了部惊悚片(所谓的)缓冲上。不要笑我还用土豆,学校宿舍有限制,什么都下载不了,Youtube的版权又限制得厉害。
于是我就一边吃着意大利面,一边看完了这部片子。
情节套路比较普通,但是拍摄和剪切很不错,画面很舒服,色调一直是深蓝和灰,一时还以为是法国的片子。
尤其喜欢她在海边的那一小段,反复看了好几遍。
零落的钢琴声缓缓地沉降,和着涛声一点一点没入海里。女人脱掉裙子慢慢走近海,画面拉远,女人美丽的身体只成一个剪影,孤独,安静。镜头一直跟随着她的脚的动作,而再无其他。开始她用手小心地抚摸沙滩,并不敢走太近,白色海浪爬上沙滩,她也快步后退。后退,又再靠近。然后犹豫了一下,站住了。海水漫过她的小腿。再走近一点,先沾湿头发,细细感受身体埋进水里的的感觉,看着远方,最后向大海深处游去。
在海里游泳的那段时间很短,不如她开始和海初步沟通的时间安排的长。那场准备就像两个初识的人试探性地交谈,像舞蹈。多美。
直到最后画面出现她平躺在沙滩上,一开始的位置。裸露的上身和沾满沙子的脚让我们知道刚才这一切并不是一场梦,也不是幻觉。
影片反复结合“水”(”海“?)的概念---她带儿子去海洋馆,被有关海的一切包围;在游泳池边她看到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虫(是苍蝇么?),突然感到身体漂浮起来,头发漂浮的状态尤其像在水里;后来她跑步之后去淋浴,倒在浴缸里,又被积水呛醒;去海里游泳,以为见到自己儿子之后昏迷,又因为浪潮扑面而醒来;最后醒悟之后绝望,跳进海里(这个镜头也很美)。更不用说片中不时闪现的母子拥抱在滴水的屋子,海里的幻境,等等。
或许我一直关注片中的水和与它相关的那些细微末节,是跟我对水/海的感情有关系。我喜欢水,将身体完全交付于它的的感觉太让人沉迷,即使深知那种沉迷是危险的。同一部电影,不同的人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联想到自身的不同方面。如果导演卖力地将画面塑造得唯美或者风格化,同时又不想观众与主角感情波动和情感渲染脱节,那在我能理解到的细节上,他应该做得很好了:
悲痛积压在心里,于是跑步,想哭出来的表情终于在这个时候可以完全认它写在脸上。
跑很快很累,回家冲热水澡。
去海里游泳。
整日地皱着眉,多疑,无言。
情绪和心情都以沉默的方式表现。
当然,影片一直提到水/海,跟影片情节理所当然密切相关。她的儿子是在海上失踪的,一方面她无法不排除儿子已经溺水的可能性(在最后我们才知道验尸的时候那具尸体就是她儿子,只是她执迷于自欺。在此之前观众的思路一直跟着她走),另一方面她又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而她一定会找到他。就是这样的挣扎和执着导致她最后错把别人的小孩当作自己的孩子,间接形成诱拐。
她只是想找到自己的孩子,带他回家而已。
她怀疑周围的人,其实只是疲于和自己挣扎对抗,这样的挣扎她无法停下来,她不愿意承认和放弃。儿子没死,一定还活着,在某处,被人藏起来…那具尸体不是他…他一定还活着,我要找到他,找到他,带他回家。后来她找到另一个孩子也失踪的女人家里,直到她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
总得做点什么。
或许只是因为需要这样一个寻觅这样的“动作”,才能让她感觉她的孩子还活着,这成为她活着的所有意义。执念是所有的中心动机,支撑故事发展下去,因而那些情节中“幻觉”的花朵才能得以发芽成长,让影片悬念重重。
“惊悚”并没有被我看到,我只看到了悲伤安静的美,倔强的孤独,和崩溃之后的重生。
她沉入海里的时候,她想抓住孩子的手,可是她的孩子笑着看着她,最后放开手游走了。不是她不愿意死,是生命的光点和一切人性的善不允许她死。
她活着并且“康复”,在影片立意上有着画龙点睛的分量。
最后,她在医院里,我们终于看到她梳理整齐的头发,干净的脸上写着一抹微笑和释然。她又看到她的儿子,在病房里,他转身冲她笑,向她走来。她却转身走了,走进一个明亮的房间,一只小鸟轻快地跟着飞进去。
是她清醒了么?她一直是清醒的。不清醒的只是她执着的信念,她捂住自己的耳朵,只相信心中的那个谎言,因为那个声音太美了,那是她更愿意听到的,外界的任何一个真实的字眼都会让她尖叫着说“不”。她只是最后无力了,发现一切的外界的客观事实冲击她的神经终于与她的主观意愿完全地背道而驰。再骗不了自己什么。
很多时候或许我们需要自欺去活得有希望。
可是当冰冷的事实绝境不再给你第二个选项,逼着你的潜意识让愿望以幻象呈现在真实中,想相信么?
你要相信么。
5 ) 无聊的非恐怖片
本文剧透,未看者慎入。
印象中没怎么看过西班牙语的电影,于是下载了《魔岛迷踪》,还是一部恐怖片。
影片开头是一场夜晚车祸的经过,伴随着车在路面上的横冲直撞,车里小男孩的玩具小汽车也在不停地前进后退摇摆,直到最后飘落到悬崖下面,汽车也紧跟着坠入崖底。这个画面的创意很有意思。影片中还有不少海岛、海面、海滩的景色,确实很迷人。
That’s all for the merits of this movie.
作为一部恐怖片,《魔岛迷踪》是非常不合格的。影片的中文译名就很扯淡。影片原名Hierro,字幕里有注解:“Hierro在西班牙语中是铁的意思,同样也是本片中小岛的名字El Hierro,El Hierro位于西班牙的加纳利群岛,当年三毛就生活在其中的大加纳利岛”。很多中文译名都是按照影片内容“再创作”的一个吸引国人眼球的惊世骇俗的名字,往往充斥了“揭秘”、“神”、“魔”、“鬼”、“怪”、“惊天”、“终极”等字眼,而原名则通常只是很普通的一个单词或短语,要么是影片主人公的名字,要么是故事所在的地名,要么就是高度概括故事精髓的一个词语,比如《小岛惊魂》的英文原名是The Others,只要看过影片的人就会明白The Others要远比“小岛惊魂”精妙得多。作为一部恐怖片,《魔岛迷踪》的名字很容易让人以为岛上充满了魔幻、邪恶等难以解释的超自然现象,然而看完整部影片后,却没有发现任何可以称得上“魔”和“迷”的东西,有的只是导演故弄玄虚、刻意制造的恐怖气氛和女主角神志不清下的幻听和幻视。没有任何恐怖事件。
影片中男女人物的性格有明显的反差。一开始的夜晚车祸场景中,开车的母亲一面跟坐在副驾驶位的儿子说话,一面帮他系安全带,完全忽略前方的路面,最终冲下路面。非理性,完全非理性。不遵守交规,只能车毁人伤。
女主角去医院认尸,否认尸体是自己在船上走失的儿子。在其后的寻子过程中,女主角多次看到自己儿子的身影,而且也终于在一个莫名其妙的说德语的女人那儿找到了自己的儿子。可是影片最后导演却告诉观众,这一切都是女主角的幻觉,医院里的尸体就是自己的儿子,女主角悲伤过度不愿接受事实!靠!那个被她找到的小男孩其实是影片开始时遭遇车祸的母亲的儿子!女主角悲伤过度出现幻觉,认错了人。她的儿子在车祸现场失踪了。女主角在寻子过程中居然还很偶然地跟车祸母亲交流过寻子心得,真TMD扯淡!有人说本片是女版的《禁闭岛》,真是过誉。《禁闭岛》男主角的一切幻觉都是在一个十分理性的框架里被引导着,所有的人物故事都是岛上精神病院的医生们导演的,目的是为了让男主角恢复正常心智。而《魔岛迷踪》完全是在一个非理性的圈子里乱撞,只有导演自己是理性的。其实本片更像是《空中危机》(Flightplan),作为飞机工程师的女主角在自己参予设计的飞机上走失了自己的女儿,凭借过人的专业知识和理性分析终于找回女儿。理性!!《魔岛迷踪》中的女主角貌似是一名生物学家,同样具有专业的知识,也应当具备理性思维的能力,可表现出来的除了幻觉还是幻觉。不要说什么母爱、感性,非理性的母爱只能导致教育失败甚至毁灭。
女主角的女性好友开始一直陪着女主角寻子,貌似十分体贴有爱心。可女主角在洗澡时却听到她在跟丈夫的电话里说“我当然应该和我儿子在一起,而不是在这里浪费时间”,“她和往常一样,有点奇怪”,“你知道有时候她让我很害怕”。这虽然暗示了女主角的幻视状态,但也表明了好友的伪善。第二天好友就回家了,尽管是因为儿子生病了。
那个说德语的女人,她面对女主角时的敌意,绑架车祸母亲的儿子等行为,也在传达一个信息——非理性。
与之相反,影片中的男人都很理性。警长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都是条理清楚。尤其是夜晚开车时,还在车里准备了一桶备用汽油,因为岛上的加油站夜里不营业。
小旅馆的老板在知道女主角要租车去转转时,告诉她们旅馆备有两辆车供游客租用,并提醒车很耗油,岛上加油站晚上不营业。而且还很详细地在地图上给她们标出行车路线。理性!老板还说那个说德语的女人其实会说西班牙语,以前是老师,后来疯了,被赶出了学校。导演是不是在通过这个细节暗示只有男人是理性的,而女性的非理性和疯狂也只能由男性来判定。
那个车祸母亲说自己的丈夫很讨厌,女主角去他住的温室里找他时,也受到了他的攻击。看似一个非常古怪暴力的人,却在女主角夜晚拦过路车看到他,然后又惊吓地跑回树林里摔晕时,将她送往医院,并电话通知警长。此外,女主角向警长抱怨这个男的攻击她,怀疑他参与了绑架,想起诉他。而警长对女主角说她擅自闯入他的住所,他本可以控告你的。理性之光下闪耀的另一道光环——宽容!
如果说这是一部心理恐怖片,玩的就是气氛和悬念,那么我被骗了。我看到的只是一些老掉牙的糊弄观众的小伎俩,还有在男性视角下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主义。
最后,引用豆瓣网友wallytiger的话“作为一个母亲,别随便走神或者打瞌睡,最好用一根结实的尼龙绳把孩子系在身上。”
6 ) 挺有意思的伏笔。
这个电影里有很诡异的小细节,
妈妈去儿童游乐区的时候,玩具动物的眼珠子转了,
儿子丢了,她自己跑步回家的时候松树的投在墙上影变成了一个手的爪子,秋千也自己突然动了。
她去车祸妈妈家时候台子上的猫头鹰眼睛动了,
刚看到以前大家评论说,妈妈丢了孩子去看海面有一个海浪形成的骷髅头,暗示孩子已经在水里死了。
她跟车祸妈妈的儿子说,我们玩个游戏,嘱咐要孩子多不发出声音躲进货车里。她跟孩子说完话,起身的时候,镜头扫过孩子,眼珠子是白花花的!白花花的。不得不让人觉得蹊跷~~
这一些不寻常的镜头,都是他的儿子死了以后才发生的。也许儿子一直在妈妈身边也说不定。
最不明白的就是,这和岛上那一群群鸟有什么关系呢?
不喜欢。。觉得没什么意思。。
节奏慢得心都提不起来;一个把孩子弄丢了的绝望母亲
女主角很美,但是剧情能不能不这么老套……
西班牙的恐怖片 总是很特别的 这部也很精彩开头的水里的幻境 配乐都很有感觉 如幻如真 不需要太复杂的情节 让现实和幻想交织 不断重叠 就是美妙的悬疑片在大自然的不断冲击下 最终归向尘土还不错
西班牙的母亲都是铁打的汉子啊 那个刚坠崖的片段我很喜欢 一动一静深得吴宇森体钵啊 摄影太棒了 实在是有点矫揉造作故事空洞有点炒冷饭了 悲剧了看了评论才明白
加一星给摄影 否则这一路狗血的片子是有两星
节奏缓慢的心理悬疑电影
那小孩子简直太漂亮了!!好吧。这样的母亲已经是太极端了。好在结局茅塞顿开沐浴圣光中了。
挺压抑的。
两个小男孩长得太像了,以至于我一直分不清谁是谁。
女主角很漂亮,拍摄方式也很美.唯独剧情老套了点,带了文艺的感觉...
摄影不错 故事嘛 故弄玄虚
虽然剧情是有点老套了,但女主角和整部剧的化学反应很强烈. 阴郁的色调里面满是浓重但失却分辨能力的母爱. 摄影和音乐很不错.
我看到了一个丢失了孩子的母亲的正常反应。
搞得特别像MV,一惊一乍的,最后也没什么新鲜的……
配乐营造了足够神秘、悬疑的气氛,但片子的剧情走向实在不咋地。
电驴down的名字是魔岛迷踪,我在豆瓣搜了半天都没有找到。
这就是所谓的心理恐怖剧么,剧情太纠结
没想到真的就剩摄影了...
还好吧不是很恐怖姐。。。而且很早就猜到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