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还觉得这两个犯人好像不错,虽然是杀人犯。监狱的条件那是真好!后来看见这两个杀人犯如何残忍的杀害一名警察,如何把一个愿意雇佣有前科的好人分尸,才对这两个人有了深深的痛恨!这些人都是天性邪恶的!让这样的人住在这么好的监狱,对杀人犯谈什么人权对被杀害的家人谈什么正义和公平?扯蛋的西方所谓政治正确!
2019年第一剧 逃离丹尼莫拉 一次沉寂和短暂的苏醒
写在前面:不算影评的有感而发。搬运自自己的公众号,懒得再排了。
2019年第一剧
逃离丹尼莫拉
一次沉寂和短暂的苏醒
开年第一部看完的剧是 《逃离丹尼莫拉》。
mini剧,一共7集,除了最后一集有近100分钟,其他6集都是不到60分钟,一口气看完真是信手拈来。主要讲的是监狱缝纫车间女人Tilly协助两个无期徒刑犯人David和Matt越狱的故事。
只能说太不适合阴沉的冬日看这样一部娓娓道来的剧,看的人心情低落沮丧,感觉上海断断续续下雨一个冬天了,就没有抱着手晒太阳的时刻。但从观赏性来看,一些精巧的情节设计,摄影方法,配乐,都太棒了。剧中每一位都在逃离,寻求苦闷日常的出口,但可惜的是,最后谁也没有出口。
可能人啊,在某种程度上,太受天气和环境影响,丹尼莫拉这个地方对别处的人来说,是个新鲜有趣好玩的度假地儿,但对于女主Tilly 来说,这里是个家族在此常驻300年的鬼地方,她不喜欢这里,不喜欢丈夫丹尼斯开玩笑的方式、工作的同事,也烦透了他们的房子,丈夫想方设法逗她开心而研发的酒菜,拒绝和丈夫进行一切亲密行为。
女主扮演者太拼了,自毁形象,臃肿猥琐,看她在剧开始就和男主开车,很反感。幸亏忍住了,后来才意识到她可是和我男神伊桑霍克演过《少年时代》呢。
插一句,丧剧第一眼很难看上,但看完第一集很容易让人入戏哎。《百年酒馆》这部目前排在我灰度第一列的剧,剧情里好几代都延续经营的老酒馆,里面的人日复一日经历着丧气和并不joyful的人生。《马男波杰克》和《福是全家福的福》也都致郁系。
女主Tiliy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富裕,常常因为手头拮据只能去廉价商店。做着监狱缝纫车间主管的工作,和丈夫的感情也不怎样,即便丈夫对她百般讨好,她却一心希望他哪天被铲雪车给撞死。
一方面是个毫无耐心,谎话连篇,三观尽碎的糟糕人妻,但另一方面,在和两个犯人打交道时又显现出的欲望,羞涩,和残余的羞耻心,这样一个矛盾人设,也大概是生活中能常见的人性根本吧。
在收到一个David送她的碎步做成的小牛仔裤,和蒙在被Matt逃亡计划所利用的“大梦网”里,是剧中真正发自内心的享受开心的时刻吧。吃节食餐、试泳衣、做头发、运动管理身材……一腔热情打底,一种不道德的、廉价的美好。
其实我觉得这个项链还蛮好看的。
深挖背景人设,TILLY过着看似很有职权的生活,事实上,家庭的贫困,每天工作所要的这群人,以及一成不变的沉闷,造成了她复杂的人格吧。但,这并不是什么借口。每天最大的自主权大概就是可以播放自己最爱的POP歌曲。她提到的喜欢的歌手,和监狱这种环境完全不搭配。
如同,黑人bro对她表示不满, Matt 对新晋升为组长的黑人bro说的一句话,“她和我们这样一群犯人整天待在一起,能有什么前途可言。”
毕竟监狱里的打招呼方式是:
hi,“murder”
fuck you !hacksaw!
很真理了。随意几句道出无望感。
剧中唯一一个真实,有三观的人设就是丈夫丹尼斯了吧,真实事件的末尾也是很大度了。
插一句题外话,可能长年的天寒地冻以及”缓慢变化,确实对人的永久性情和短暂情绪都会有很大影响。一个好友和正在热恋的男友回加拿大跨年。因各种机缘巧合,她在那里和自己20出头曾经一起在加生活好几年的ex相见了,当初是和平分手,于是静坐下喝咖啡聊了聊。
结果,平静的会面后,打翻了往事。后半段旅程全部毁了。毫无料想的糟糕情绪,在现男友面前崩溃大哭 ,一发不可收拾。
回到上海以后,反而镇定了很多。喜气洋洋地继续和生活,工作,和现男友热恋。她说,你知道吗,多伦多变化太慢了,感觉离开这三年是空白的。什么都没有变化和发生过一样。喝到了之前每天都喝的咖啡,逛了格局品牌都一样的商场,以至于误以为人也还是那个人。
当然,这一切恍若昨日的错觉,也只可能发生于无所事事的旅行中吧。上海的日常早就被工作电话和邮件滑远啦。旅行和变化缓慢的故地,套上了电影的光环,种种光晕晃悠悠,放大了无数倍。我也有过这种经历,或者说几乎每个人都可能产生类似的光晕感吧。TILLY的破灭墨西哥梦,大概也和这类似吧。
TILLY过着看似很有职权的生活,事实上,他们的贫困,她每天面队的这群人,以及一成不变的沉闷,每天最大的自主权大概就是可以播放自己最爱的POP歌曲。她提到的喜欢的歌手,和监狱这种环境完全不搭配。
MATT,这位的眼睛真是太好看了,前半段简直魅力无穷,话说演员本人年轻时期也是帅嫩到不行,虽然剧里是个fat pig。
开始看他,还以为是个有勇有谋的艺术家。思考着自己的无用。结果后半段跑偏,他那聪明的头脑完全使不上力,沉溺于任性醉酒和毫无克制力中。当然了,这段性格在EP06就显山露水了。基本能解释的通他略冲动野蛮不懂事的一面。这段官方吐槽很厉害了。
DAVID到后面反而露出了成熟,冷静,隐忍和商量的一面。听却MATT越狱的计划后,完全是个100%的行动派,将床头墙面切锯的整齐,用衣服扮成人形佯装自己老老实实在床上睡觉躲过夜里巡逻的夜警,改造差点让自己窒息而死的逃亡通道,开辟路线,甚至在后面的逃亡中帮MATT清理了shit,防止DNA被查到的危险。
其实,最终只是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但每个人已经无法往前走了。一次逃离的闪念,一次身不由己的假想浪漫,其实都是现实无法招架。
”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
何不把悲哀感觉
假设是来自你虚构“
觉得EASON这几句很贴实这剧,也适合对偶尔执迷不误的自己说。都不重要啦。
倒数第二季用了整整一集来说明马特,大卫,蒂莉的曾经。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它的曾经堆叠起来的,这些曾经的烘托像是一个哑谜:我只告诉你他们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和过去,并且这些事情像是一条暗流和他们的此刻(越狱前-越狱后)有所联系,我表现细节,而其中的因果让观众自己来联系。
马特和大卫在丛林里时,马特明显是个拖油瓶。一方面是他年长体力的原因,而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事情没有按照原计划发展以后,他的内心已经崩塌了。人在崩塌前往往还会有求知欲,这就是电影里“对准枪口的人仍然想知道why,让我死个明白,是谁让你来杀的我”这种逻辑。马特的求知欲就是,在这种逃亡的过程中,他深知自己完全发挥不了作用,而大卫会不会背叛他。随着逃亡的日益焦灼和对生的希望的日渐丧失,他的“测试”也越来越深入。他逃亡途中酗酒,开卫星电视看电视,讲那个他12岁时自己小马的故事(从那天起,他关于人性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随着那匹马被带走了),最后甚至在警笛大作时弄出声音摘草莓吃,要去做劫警车这样的明显不可为之举。这是马特的第一个特点,将死之时丧失希望之时,自暴自弃式的测试大卫会不会离开他。
马特的第二个特点是他从不亏待自己。在监狱的时候他用保温杯喝水,接过狱警的酒后也要把酒倒在自己的保温杯里再喝,没有香烟的时候自己凭空做出香烟的动作吸烟,能躺着就不站着,在丛林的时候遇到酒就喝,摘草莓吃,即使是最后时刻警察环伺周围的时候,也不努力忍住自己的咳嗽。对于常人而说忍耐并压抑自身是一种常规,对于马特来说这是没有必要的,所以他下意识的都没有忍耐自己的咳嗽即使是在这么危险的境地。在大卫对马特濒临发飙的时候,马特对大卫说:你总是压抑自己的愤怒,人们就是这样得上癌症的。而事实是大卫在这一点上是一个正常人,马特也正是认定自己关于这点的观念并纵容自己,才做出了一般罪犯不会做出的钢锯这样的事情,他释放了他的愤怒。这甚至可以解释在最后被抓的时候他为什么没有抵抗并奔跑,几乎是束手就擒,因为他从不亏待自己,那样要么会被打成筛子要么也会跑得很累。
结合第二个特点再结合第三个特点才能看清楚马特是一个怎样的人格特质。第三个特点是他是个懂艺术的人,他擅长画画。马特在丛林里的所作作为不仅仅是由于他想要测试自己的同伴在将死之时弄明白一件事,和,他从不亏待自己和压抑自己即使逃亡也不能这两点,还有第三点就是他看待事物的方式。他不在乎现实的条件附庸,不会因为现实的改变而调整自己,而只在乎自己理想目标的实现,就像画一幅画的过程一样,你不会因为某几笔画错了而改变你要画什么东西,他是个完美主义者。不仅是一个不仅不愿意亏待自己(宁愿伤害并利用别人),也因此是一个造物者。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他没有做什么但是大卫可以和他逃出生天,因为大卫只有野外生存能力和挖洞的业务能力,但是没有做梦的能力。没有越狱的规划和想法,而马特有。在没有空间的地方创造空间,是先知或诗人。马特喜欢画画,他就创造了这样的理想空间并付诸实际。而完美主义倾向的造梦者一旦知道发现事情没有按照自己预计的发展,就会陷入虚无(对比马特绑架自己老头老板,最后发现他并没有钱的故事)。他不愿意,也不可能根据事情的现实计划而调整改变自己。所以当蒂莉的车没有来接的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完了,他的内心彻底崩裂成碎片,开始行尸走肉一般的逃亡,只抓住一些最后思绪中的稻草,测试并依赖他的同伴大卫,或者怀念他的那匹小马并在死前画下来。而大卫不是这样的,大卫积极逃亡的内心充满了希望,他所认为的现实事物的本质就是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只要自己加以调整,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至于大卫为什么不杀了或者甩掉马特,或许也可以从他的过去找到。在回忆桥段中,虽没有明说但可以看到大卫可能是被自己的同伴给卖了。他的同伴枪杀了巡警,然后逼迫马特开车压过已经死亡的巡警,以证明为同伙或忠诚。但最后可能他的同伙们统一口供说是大卫杀了巡警。所以在狱中大卫认识马特(被马特所用)以后,尤其是共谋越狱大事经历许多以后,他不愿意做出卖别人的人。
1、演员演技一流 2女主这个角色真的太可悲了可恨 能演出女人对平淡生活的不满和那份蠢蠢欲动的对生活的臆想 微妙的感情编剧在塑造她完整合理性下了很大功夫的吧3唯一不清楚的是自从逃狱后Matt为什么丧失斗志并且变得愚蠢4 对于恶人那段倒叙 清楚的让结局更加合理5导演对整个故事情节紧张局势的把控能力强整体节奏把控真棒6是不是人的性格很难改变 它将伴随一生 这就是人性么!
演员实在太过强大,强大到我看着他们的眼睛都有点震撼。这样的演员带来的剧集,不看可惜。
知道女主是因为前段时间的《恶行》,她在这一部里演的是一个年老色衰但又心有不甘的stupid woman. 既让人恨铁不成钢,又隐约有些难过。
由于是真实事件改编,对于结局早就知道了。但是剧集里的结局,在倒数第二集的回忆里才知道,早就注定了。
一个是永远不会满足,永远心生贪婪的女人。没有道德底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却不得不承认能把身边的一些乡村男子吃的透透的。所以她即使得逞。即使当时喜欢的死去活来,最终的结局还是会厌倦。并不认为她最后一刻的放弃是良心发现,只是因为不敢背负这么大的罪责罢了。说到底,考虑的人只有自己,从未变过。如果真的成功了,她会如何?她会更加凄惨。这其实是一次命运对她特别的眷顾了。
一个是内心邪恶,毫无人性,并且随性残忍的人。在监狱里的Matt仿佛变身为一个social king,如此的charming,让狱警把他当成好伙伴,让女人为他痴狂。可看到了他的过去,看到了他越狱后的举动才知道一个真正的他。害死他的是自己的毫无节制以及自私残忍。死不足惜。
另一个明明有着聪慧的头脑,漂亮的皮囊,当时的一时失足也充分地悔恨了。而这一次也明明几乎要逃脱,却败给了内心的优柔寡断,或者说,“善良”?从未想过要抛弃同伴,最终被同伴抛弃。
一个监狱里的“一出好戏”,看到的是年老后不甘的悲哀,监狱里的所谓“人性”其实是假象。我忘不掉,Tilly在外面遇到一个英俊潇洒的男人,有些渴望,有些落寞地看着他,不,应该说是紧盯着他。男人回首,冲她微笑致敬。她的那个眼神,真是难忘。
有些人指控剧情无聊,剧情为啥无聊你心里没逼数吗
人家这是根据事实改编的,整部基调就是在还原事实,事实就是这样一个日复一日的监狱里的生活,别说监狱里了,你每天生活什么逼样你心里没个逼数吗,你生活那么有意思你会成天不停的找美剧看?真相就是任何还原事实的影视作品无聊就是主基调,因为生活就是无聊的
不帅还秒射,你帮他越个什么杰宝狱?
别人逃狱是打通隧道,哥几个是打通阴道
无论从选角、场景、叙事,都高度还原2015年那场真实越狱事件,两男一女的演技飚到拍案惊奇无法抵挡。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女人如果因出轨才嫁给了你,你先别高兴太早,下一个戴绿帽的将是以后的那个你,而且很可能同时被戴了两顶绿帽。
逃出来以后老大的状态变化太大,前后很不一致啊
哪个在寂寞单调生活里的更年妇女能抵挡两只坏男孩的冒险诱惑呢 反正我是不能
女主太敬业了,这个改变是换脸了吧,角色塑造得很成功
毁容演技!
三个主角是真正的演技派
质感很好,女主很强大,完全塑造出了中年肥胖、貌丑女性的那种绝望感,否则你很难相信为何一个狱警会跟囚犯发生性关系,为囚犯越狱提供帮助。从囚犯身上,她得到了她从别处得不到的欣赏,尽管,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很不错,不过秒射真的过分了啊
如果不是犯人越狱,最后两个人向往自由的出逃简直可歌可泣。从半夜走在小镇马路上的默默狂喜,画马,最后sweat向着边境狂奔然后中枪倒下的慢镜头,这个时刻所有看片的人应该都是在替罪犯惋惜吧。而Matt我是猜他既然出逃无望也是宁愿被打死也不愿再回到牢笼里去了。一共七集,看完可以回味一阵的好片不多的。
温馨小单间,有书读可画画听音乐看电视烤肉饼,草地散步聚餐,闷了有隔壁狱友和狱警聊天,衣食无忧,不明白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劲越狱,外面冰天雪地没吃的没住的还得辛苦赚钱活命
Matt成功,他只求能反击,能斗争,哪怕死于斗争;Sweat失败,因为他要的是自由;Tilly失败,始于欲望也终于欲望。短短七集,故事虽然简单,剧本对人物的塑造却很成功,几位主演出“魂”入画:首先恭喜阿奎特阿姨晋级女版贝尔,不看演员表我是死也不相信这位面目可憎的收租婆扮相大婶就是曾经的荧幕女神,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Eric Lange这厮饰演女主老公Lyle,冷不丁把我震出内伤,看剧时一直都在克制自己朝他脸上狠狠锤过去的冲动,生动地表现出为什么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收放自如的德尔托罗已经不是在演戏,完全是在享受表演,最后草丛中那场戏已然人戏合一;这是我头一次看保罗达诺演戏没有笑场,爆发力依旧十足,但细节处理上更加合理自然,荧幕表现力丝毫不差。
这剧初看觉得差一口气,特别平淡,但越嚼越有味道,这越狱不只是囚犯,而是那个臃肿的女人要从逼仄的生活中越狱。相应对照真有意思。
本尼西奧那雙死魚眼真特麼sexy
这就是现实中的越狱,没有帅气的斯科菲尔德,女主不但不漂亮还又肥又丑
正经评价前,请允许说一声这里面的Paul Dano真的帅死了啊啊!仅仅只有8集的篇幅,却演活了这桩曾名噪一时的大案,以及在外人看来或许仅是“小儿科”的越狱。Patricia阿姨在这里面演活了Tilly这个角色,她在每日不断的固定路线中试图收获激情与爱,在工作中掉入危险的情欲陷进,从惶恐无助到慌张,还有配合时间线将近40磅的增重,难得的女性角色。PS 第六集用16mm拍摄的闪回集也太棒了,Ben Stiller证明了自己是个好导演!
大卫在加拿大边境的苜蓿地狂奔向“自由”的那段未免也太感人了吧!这部剧让人感到十分矛盾。冷血变态的杀人犯,却天赋异禀,聪明机智,讽刺地衬托出监狱机构的腐朽和无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越狱显得十分励志。然而,第六集画风直转,介绍了二人的入狱背景,大卫和马特,是名副其实的重度危险分子(或许大卫更温和些),这个时候又觉得他们必须得受到惩罚。其实人性是矛盾的,坐而论道人性也是没有唯一答案的。谁能想到,婚姻生活困如死灰的蒂莉在入狱后还和丈夫感情升温了??(蒂莉这个女子真是一言难尽……演员真是把她诠释得让我真心讨厌她啊哈哈哈)。我想这部剧最打动人的一点是,人对自由永恒的向往,以及冲破各种形式的枷锁的超强生命力。
可以上八分啊,就是人设估计不会很讨人喜欢吧?一个个讨论颜值,去看偶像剧行吗…到一个剧情美剧来说屁啊。喜欢!我就说了吧,会上八分,越往后面越好看。
近期美剧最佳!Patricia Arquette为了这剧胖了40磅!艾美金球通通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