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了解英国的历史,所以不是很入剧。有两点印象很深刻:1 是那个时候的人非常崇拜上帝,所有的东西的是god's will,而很多时候其实是私欲在作祟。所以其实教皇才是那个年代权利最大的人,国王随时可以被推翻,因为god's will。2 那个年代很追崇正统,和古代中国一样。他们还很相信诅咒。因为这两点,剧中白公主的弟弟查理就像莽夫一样不停地宣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现实是,他被困于牢狱,也学不会卧薪尝胆。
这也是我发现,国人和老外很大的区别。老外一般有仇当场报,毫不介意展示他们的才华和雄心所以他们活得很张扬畅快。而国人的教育通常是让你低调做人。这通常也是亚洲人的普遍做法。说好听点的是谦虚。国人不谦虚的时候一般是底气不足的时候,底气足的人从来不需要去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或者一直说自己有多好多好让人认同,可笑至极。
2001年出版《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The Other Boleyn Girl,(2003年改编成电视剧,2008年改编成电影)
2003年出版《女王的弄臣》The Queen's Fool
2004年出版《处女的情人》The Virgin's Lover
2005年出版《永恒的王妃》 The Constant Princess
2006年出版《波林家的遗产》The Boleyn Inheritance
2007年出版《另一个王后》The Other Queen
2009年出版《白王后》The White Queen(2013年改编成电视剧)
2010年出版《红女王》The Red Queen
2011年出版《河流之女》The Lady of the Rivers
2012年出版《拥王者的女儿》The Kingmaker's Daughter
2013年出版《白公主》The White Princess(2017年改编成电视剧)
2014年出版《The King's Curse》(没有中文版)
2015年出版《The Taming of the Queen》(没有中文版)
2016年出版《Three Sisters, Three Queens》(没有中文版)
根据历史人物,按照人物关系顺序下来的应该是
第一代,河流之女
第二代,白王后、红女王、拥王者的女儿
第三代,白公主
第四代,永恒的王妃、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波林家的遗产、The Taming of the Queen、The King's Curse、Three Sisters, Three Queens
第五代,女王的弄臣、处女的情人
第六代,另一个女王
看到白公主连好不容易活下来的亲弟弟都出卖的时候实在太气愤了写了影评。
——————————————————一直强忍着想看完,实在把我恶心吐了,白公主为什么那么不争气,为什么抹黑妈妈出卖妈妈,还要杀弟弟,为什么每次都要投奔敌人美其名曰为“爱丈夫”和“为了儿子”,她老公知道自己不是名正言顺的王以后都不想当王了,她儿子还在襁褓懂什么叫王权?分明就是她自己为了一个后位出卖整个家族。而她弟弟当王也能保证她和她的家人依旧荣光。啊啊啊啊怎么会有这种吃里扒外厚厚厚厚厚厚厚颜无耻的人。 她的父亲是个名副其实的国王,勇猛善战、明辨是非。她的父亲靠自己的双手在一次次的战斗、一次次与篡位的周旋、一次次的暴乱中守护着他的妻子和儿女,为了最终能把王国交给她们,保护她们的安全,延续约克家族的血脉。白王后一连二三生了几个女儿才有的王子,而国王和白王后很爱女儿们。 她的母亲那么高贵美丽、明辨是非。她不能上战场,她就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她的丈夫、帮助她的丈夫,守卫王国即是守卫他们的家庭。她和国王一样,也爱女儿们,不仅仅是儿子。
她引导她们巫术,她的女儿们也继承了像母亲一样的外表和血脉,而白公主是长女,最美丽的是她,继承了白王后的美貌和巫术,却没有继承她的骨血(逃走的那个王子气骨像白王后)。白王后一直是爱她的。
国王去世,她的丈夫,她们的父亲,再也不能保护她们。篡位者终于按耐不住,把她们逼到修道院。白王后为了保护她的孩子,小心翼翼和敌人周旋,一家人躲在暗无天日的修道院,一有风吹草动就担心受怕,等待着机会的来临,又或者是灾难的过去。
两个年幼的弟弟是名正言顺的约克王子,在当时的社会血统比亨利高贵。(亨利对白公主说过“我配不上你”,他的继承权不如两个弟弟,他们死后才轮到他。)他们却被下令以肮脏的方式杀掉。
白公主和妈妈一样为弟弟哭泣,她们一起对杀害弟弟的人下了咒,希望仅剩的那个弟弟能够逃脱。当时她说“他们杀了我的理查”“我的理查”。
白公主怀孕的时候,白王后母亲是给了她选择的,可以吃打胎药,也可以生下来,嫁给亨利,选择权在她。白公主选择了要当皇后,她对母亲说:我会和他一起生育一个孩子,但那个孩子只属于约克。然后,刚说完,就为了自己利益直接向敌人奉上心与身。
她不是用战斗,急着向要覆灭她们家族、害她们四处躲藏无家可归的敌人,摇尾乞怜。摇尾乞怜不够就出卖亲人博取信任。
等她生了儿子,这个白眼狼女儿又说一切都是为了儿子,说她怕新的国王来了儿子地位不保。但新国王不会是别人,是她活下来的唯一的弟弟,也再也没有别人有王位继承权了。
而她的儿子有约克血脉,就算约克家族掌权,她弟弟当国王,她和她的儿子也能保证至高的权力和身份。但她不要。她不停和人控诉着“白王后只想要权利”,分明是她自己只想当皇后,不肯屈居人下,哪怕是曾经心爱的弟弟,出卖妈妈再害死弟弟,害死整个家族。而这个家族曾经那么寄希望于她。
白公主又说白王后只爱她弟弟。谁每次选择和敌对的人睡?真那么巧每次爱上的都是国王?哪怕弑父弑母灭族只要是国王她都可以爱上? 活着这样对待母亲,在母亲刚死的当天,又利用她的父母约克家族的名义为她老公召集人马去对付亲弟弟,白王后对孩子那么宽容,应该也死不瞑目吧。
心爱的弟弟,从一起长大,嘴里一直喊着要为弟弟复仇的亲弟弟。她不知道自己被逼到修道院就是因为别人篡位?有一丁点考虑过被一起逼到修道院生活,从小一起长大的其他同父同母的姐妹们吗?就为了一个后位,其他家人都不要了?忘记从前和妈妈一起祈祷亲弟弟可以从伦敦塔里逃出来,诅咒杀害亲弟弟的人断子绝孙?
还是说,当初希望弟弟逃脱是因为弟弟是继承人,弟弟代表着家族的生存空间,一旦死亡家族没有了继承人的支撑会覆灭。所以为了保住自己地位希望弟弟能活着回来夺权?孩子出生自己当上皇后就立马六亲不认?
哪怕当时对弟弟有怜爱才诅咒敌人,那也是因为敌人伤害到当时的她的feeling,并不是真的在乎弟弟,当孩子出生,有了新的利益,前者就可弃之不顾。所以说到底当时对弟弟的怜爱也是出于极端的自私。 当弟弟真的活下来,长成了一个王子该有的样子,而她妈妈早就告诉过她弟弟可能活着,她可以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否认掉亲弟弟,怎么会有这种人?她知道她弟弟就算赢了战争,哪怕把她丈夫杀了,她一样是约克的白玫瑰,但她不要,她就是要害死全家。
她还不如那个口口声声以上帝之名行杀人歹毒之事的玛格丽特,玛格丽特都比她好。她就是个虚伪懦弱装作冠冕堂皇的无耻小人。
小的时候看过一遍,那时候很憧憬王子公主在一起好像很美好。现在看到白公主,恶心到吐。。
最后简单的查了下资料,似乎大都描述白公主:温柔,端庄,善解人意,真实的历史可能并非如此,观影感不同罢
不合理之处:
1. 白公主与理查三世的情感纠葛:首先这叔侄之恋有离谱之嫌。虽然中世纪欧洲王室近亲结婚很普遍,但亲叔侄之间有这样的关系也是很少见的其次白公主一家遭受厄运理查三世难辞其咎。一般认为塔中王子的结局是理查三世造成的,即使真的像剧中所说是亨利七世之母所为,理查三世废侄夺位总是不争的事实,难以想象白公主会和这位夺位的叔叔产生恋情。这种传言恐怕和当年仇视理查三世的人极力抹黑他有关
2.亨利七世前半生非常坎坷,可说是从一个无名小卒通过屡败屡战最终登上九五至尊。他二十年的统治也为他博取了贤王的美誉。没有他和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祖孙三代的励精图治,英国很难有未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剧中为了突出他的善良和白公主的心灵成才把他描写得太软弱。其实他是个李世民式的人物。
合理之处:
1.亨利七世和白公主是恩爱夫妻。他们结婚十几年共生育8个子女,白公主去世后正值壮年的亨利七世性情大变并再未婚娶,在那个时代是少见的。也算是先结婚后恋爱最后还能修成正果的典型吧。这一点在剧中表现的不错
2. 白公主的弟弟理查王子的命运。尽管按官方历史理查作为塔中王子之一早已失踪或遇害,而且史载那位自称理查王子的人是一个叫沃贝克的平民假冒的,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位“沃贝克”确实被不少欧洲王室承认为理查王子本人,这里面甚至还包括约克王室的至亲。此事确有值得玩味之处。须知当时贵族是非常重视血统的,一个平民要假冒王室绝非易事。剧中认为“沃贝克”是真王子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而且对突出矛盾和塑造人物起了重要的作用
3.亨利七世内心深处的不自信。如前所述,亨利七世登位非常幸运。他与英国王位的距离(兰开斯特王室私生子的后代)甚至不及与法国王位的距离(他的祖母是法国国王的女儿)。与约克王朝长女白公主的婚姻是其王位合法性的重要保障,前提是约克王朝的男性后嗣都已不存在。所以可以想象那位自称理查王子的人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心理压力。
这部剧也是基于英国都铎王朝的开国历史。相对起亨利八世而他的父亲逊色很多。大概也就是因为娶了伊丽莎白回来才能成气候的吧。
一开始不懂英国历史的人估计是一脸懵圈,不下两集可能会弃了。其实细细发现,一开始女主是听从母亲的一切安排的,后来也可能因为有了孩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家庭,开始为丈夫着想。
其实整部剧女主前后行为心理进步变化明显。一开始她的小表弟被囚禁在塔里,她会在丈夫心情愉快的时候想他申请探望的权利,当然要绕过“皇太后”的监视。但是后来她为了自己的儿子亚瑟能够娶到西班牙公主巩固王朝的地位她也同意了处决了她自己的弟弟和表弟,这是一个很重大的蜕变。但并不是说明她是冷血的,她已经成长了,能够为王朝做出取舍。
当她知道母亲与叛兵联盟的时候她是十分生气的,因为她知道战事可能会给亨利带来死亡。她在公众面前断绝了和她母亲的关系。后来母亲病重也是陪着她走了最后一程。白公主还是有血有肉的。
至于“皇太后”那她真的是自食其果,用善意的谎言不断保护着自己的儿子,甚至不惜无辜小儿的性命。
剧讲的是一个公主到王后过程,但剧名始终是保留了公主的称号,伊丽莎白在执政时始终保持着自己善良的心,坚持用最小的伤害去达成目的。
对于历史迷来说这部剧出品还是可以的,毕竟忠于历史,但是所选的历史背景就不够强大不够吸引人的注意。
关于伊丽莎白的口中所说的诅咒,最后在历史中真的灵现了,亚瑟英年早逝,二儿子即位,那才有了亨利八世。
伦敦塔是游客到伦敦必游的景点之一。这座宫廷建筑最能激起游客好奇心的是大概是伦敦塔闹鬼的传闻。
伦敦塔最初是英国的皇家宫殿。但是后来演变成专门高级英国高级罪犯的专用场所。能进伦敦塔的囚犯肯定都是显赫贵族。在伦敦塔丧命的人物就包括英国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儿子爱德华五世和弟弟约克公爵理查,亨利八世的妻子安妮王后。她的女儿就是日后把英国带入黄金时代的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在姐姐血腥玛丽当政期间,也曾经被人陷害关进伦敦塔。庆幸的是,她逃过一劫。
今天要提到的就是爱德华五世和弟弟约克公爵。在父亲爱德华四世去世之后,爱德华五世和约克公爵年幼,被人送进了伦敦塔中等待着登基成为国王。结果,两个王子失踪,再也没有见过他们。直到200多年后,工人在修缮伦敦塔时无意中发现了两个装有小孩骸骨的盒子。人们怀疑这就是消失的两位王子。
到底是谁杀害了两位王子?英国历史上并无定论。被怀疑的对象有他们的叔叔理查三世、继位的亨利七世等。凶手是谁估计会成为英国历史上永远都解不开的谜题。
塔中的王子这个历史背景可以算是《白王后》和《白公主》两部历史迷你剧之间的一个衔接。
两位王子的母亲是白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如果没有这场意外,她儿子登基为王,她会是成为的mother of the King,也不至于在晚年被亨利七世的母亲红太后玛格丽特·博福特赶出宫廷,彻底失势。
历史上没有确定谁是杀害王子的凶手。在剧情中,假设的是白王后在两个儿子失踪后,认定谋害儿子的人就是红太后玛格丽特·博福特。亨利·都铎是都铎家族唯一的王位继承人,但亲缘关系较远,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为了帮助亨利七世扫除障碍,玛格丽特痛下杀手,除掉了约克家族的王位继承人。
亨利·都铎在战场上打败了约克家族的最后一任国王理查三世,继位为王,为亨利七世。亨利七世的王位并不能稳如磐石,想想他的前任理查三世,成为杀害侄子凶手的嫌疑,只当了两年国王而已,就送掉了性命。前前任爱德华四世靠武力取得了王位,中间也曾被竞争对手短暂的赶下宝座,后来运气好,打仗赢了才在国王的位子上死去。时间也不过十年而已。
如何稳定人心,赢得英国各大贵族的支持,成了新王亨利七世的首要任务。这个时候,有人提出了让亨利七世同约克家族的公主伊丽莎白联姻,通过联姻把争权夺利的两大家族合二为一,希望增加彻底解决英国内部纷争的可能性。
这一联姻的方式一提出来之后,就得到了英国议会、都铎家族和约克家族的支持。英国王室成员的婚姻都需要得到议会首肯,不然坐不稳宝座。都铎家族也不希望刚刚得到的王位再次面临约克家族的威胁。而此时约克家族也是风雨飘摇。在战场上约克家族刚刚才败给了都铎家族,两位王子下落不明,在争下去估计胜算也不大。把长女伊丽莎白嫁给亨利七世,起码王后的宝座肯定是万无一失了。
这个时候,两家一拍即合。伊丽莎白公主嫁给了亨利七世。
历史上伊丽莎白公主和亨利七世虽然来自于两个相互敌对的家族,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很好。伊丽莎白公主一共生育了四子四女,活到成年的有:长子亚瑟王子、次子亨利七世、长女玛格丽特·都铎和三女玛丽·都铎。
通过外部的眼光来看,两个人的关系也颇为复杂。亨利七世上台之后,对约克家族的现有家族成员打压得很厉害。亨利七世想方设法除掉来自约克家族的有力竞争对手,要么软禁关押,要么砍头。身为约克家族的公主,伊丽莎白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方面是自己的血脉,一方面是自己的丈夫。她害怕亨利七世对约克家族赶尽杀绝,也害怕约克家族真的夺得王位,自己的王后宝座、自己的子女又该何去何从。
在《白公主》第五集中,伊丽莎白听到自己的弟弟理查王子幸存了下来,她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个消息是假的。虽然她知道自己的母亲曾经瞒天过海,把假的理查王子关进伦敦塔而保住了王子的性命。她的选择是立即要求亨利七世加封自己的次子为真正的约克公爵,向天下宣告在勃艮第的王子是冒牌货。亨利七世的母亲玛格丽特·博福特也立即同意这个建议。这恐怕是婆媳二人在这部剧中唯一的一次统一战线。
亨利七世和伊丽莎白王后两个人就在两个家族即相互利用、也相互防范的关系中如履薄冰地在一起生活。这种相爱,估计很为难。
在上一部《白王后》的结尾之处,伊丽莎白公主和白王后知道两位王子神秘失踪之后,悲痛欲绝的白王后和公主利用巫术留下了一份诅咒:凶手的男性继承人都会夭折。
想不到,伊丽莎白公主害死了自己的后代。伊丽莎白公主的长子亚瑟早逝,二儿子亨利八世一生为了得到一个儿子换了N个老婆,儿子还是早逝。最有出息的君王是自己一直瞧不起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
《白公主》的原著作者是菲莉帕·格里高利,号称“英国宫廷小说天后。”
她的其他作品还有《另一个波琳家女孩》、《白王后》和《红太后》等。比起这些作品,其实《白公主》留给作者发挥的空间并不大。伊丽莎白公主身上的故事性并不强。写历史小说通常是带着镣铐在跳舞,历史小说的大背景和人物生平已经定型,留给作者的解说和填补细节的空间。
呈现出来的剧情,更像是白王后和红太后两个亲家的大斗法。伊丽莎白王后在婆婆玛格丽特夫人的强势之下,女主角的存在感弱了好多。
玛格丽特夫人言必称“上帝旨意”,一心扶持自己的儿子登上王位。在亨利·都铎被流放的时候,她主动出击同托马斯·斯坦利联姻,换取儿子回到英国的机会。托马斯·斯坦利在后来的王位争夺战中,临阵倒戈,背叛了理查三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电视剧中,她命人秘密杀害两个王子,铲除儿子继承王后的最大障碍人物。
白王后认定玛格丽特是凶手,两个人争锋相对。伊丽莎白成为王后之后,处处受到玛格丽特夫人的打压。从儿子出生、安排侍女、甚至占用王后的专用房间,玛格丽特夫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野心。
玛格丽特口口声声说“亨利成为国王是上帝的旨意。”真实心境则是她有个人的驱动力和欲望,要攫取到英国的最高权力。
看了《白王后》和《白公主》,看看其中的阴谋权术,比起中国的宫斗,更加感叹中国的宫斗更加复杂深刻。不过历史都是血腥的,身处其中的人都是以命相搏,不管是以上帝之名还是有权力之名。
戏说历史不是问题,全剧烂在单薄的人设与混乱的逻辑,算上《风中的女王》,欧美宫廷剧的低龄化苗头让人忧心。
女主比原著黑化不少。My lady the king's mother居然被亲儿子完虐……有人觉得女主婊。但想想萨宾妇女就知道,她们被掠夺到敌人阵营,若干年后成为敌人的母亲或妻子,就会反过来制止战争。玫瑰战争时期这种事也很多,女儿嫁到夫家,同娘家为敌。立场很尴尬。
季初挺心痛的,觉得Jodie Comer 太不会选剧本了!然而后半季越来越好,随着故事走向高潮,Jodie Comer 也越演越好。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啦。(5.马克白夫人。6.西班牙王后是不是Rossy de Palma?看到她就只想笑。。)
亲弟弟不如帅老公(就算亲弟弟也很帅
白王后真的装腔作势到每分每秒都想让她领便当。。。Teddy大概是个弱智活该被囚禁。。。一开场还挺美,结果看到最后一个人物也没立起来,女主也只能说演技不错,亨利七世天天就在英格兰不喜欢我贵族不支持我我老婆要反抗我整个欧洲不相信我这种循环往复的不自信中娘炮了八集,许多戏份蜜汁尴尬。
论为了孩子,母亲们能做出什么事情
可能是外国玛丽苏。当言情剧看来着。
很少看到这么让人想揍人的女主。居然爱上了杀死自己的情人和弟弟并且夺走自家王位的仇人?在知道自己弟弟没死之后为了巩固王位保住老公居然亲自下令把弟弟大卸八块?弟弟这种临危不惧的气度才是真王子,死的时候我心都碎了。想冲进屏幕里把女主真情实感揍一顿。气死了。还有没头脑二公主为什么被写没了
贾斯帕大叔简直是极品备胎,女神说你替我养儿子吧,这是上帝的旨意,他说,好。女神把他卖了,女神说你这是为了我们儿子挣钱,他不高兴但是还是替女神数钱去了,最后女神把他杀了。。。。。。
我说你们编剧能不能走点心,主线人物性格转变能不能不要这么敷衍??//玛丽苏就玛丽苏了,看太多暗黑系的剧,需要调和治愈一下。。。
亨七小夫妻磐石苇草的感情就被黑成这样了女作家玛丽苏起来真是拉都拉不住
拍的没问题,很好,但是里面的女主我真的不喜欢。变化太快,就像king mother说的她们就是一类人,她还和她叔叔乱伦,又爱上亨利,又亲自杀她弟弟们,还说的那么冠冕堂皇。我还是喜欢她妈!白皇后!这个白公主太狠了,可怜的泰迪和理查德,他两最后死了我心里好难受。还有一个隐藏的可怜人,就是西班牙小公主,亚瑟要是不死她可能会幸福,可是亨利八世继位过几年就把她给休了,西班牙真是打错算盘,可怜的凯瑟琳公主在娘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亨利八世不喜欢她嫌弃她老。最后孤独终老还有她的女儿玛丽嫁人不及时没当几年女王就over了。
中间我都靠着朱迪科默的颜忍下来的,剧本太拉垮了!哪有戏份这么弱的大女主。不过结局还是蛮有力的。
白公主,说好的hidden and patient呢??你斗志呢??立下的flag呢???
还可以啊,服装,建筑风格都很还原,就是不懂有些人干嘛骂女主,狗血是狗血,可历史上约克的伊丽莎白和她老公就是这样的啊,按着你们想法来就是篡改历史好吗?
jodie comer的口音转换能力宇宙无敌啊yyds请收下我全部的膝盖
比前一部略有逊色
比白王后剧情差远了。。。。演员几乎全换 颜值完全没有说服力。。。。。历史上两夫妻很恩爱到剧里变成这个鬼样 是该说原作者是个黑还是根本没打算好好写啊????
白王后之续集,喜欢女主嫁人前的模样,话说不是婚姻,而是孩子,改变了多少人的人生。
跟白王后比差太多了。。女主算是有美貌有演技。。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男演员方面更弱。。完全没有第一本中约克三子的那种感觉。。红太后仍旧那么让人嫌恶。。全程恨不得都铎被人灭了。。最后两位王子excution看的我好难受。。亨利七世在这里被拍的好懦弱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