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性的无奈:扒一扒电影外的霍金和简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说的是著名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和他第一任太太简(Jane Wilde)之间的故事。两人在风景优美的剑桥party上相遇,才子佳人,意气风发,一见倾心。然而好景不长,霍金很快被诊断身患重症,生命堪虞。简毅然决然地决定嫁给霍金,奉献自己。在简无微不至的照顾之下,霍金凭借坚强的毅力,顶着病痛,在研究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生活至此是一篇可歌可泣的美好诗卷,而电影本身也尽力将基调定性于此,然而无法回避的是生活本身的沉重。电影中隐晦的提及简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参与教堂唱诗班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并由此发展出与音乐家Jonathan之间的柏拉图之恋。霍金对此心知肚明,选择回避和容忍。然而这段婚外情无法避免地为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在新来的护士Elaine面前,霍金得到短暂的安慰。导演(James Marsh)异常克制地表达两人无可奈何地看着一段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走向死亡。在接近尾声的时候,简受邀陪霍金授勋,此时两人虽然尚未离婚但已然分居。简微笑对霍金说,谢谢你,我的荣誉同伴(my companion of honour)。这个称呼,从一个妻子对于一个丈夫的角度,是多么地生分,客气和无奈。
作为一个称职的观众,我很好奇地想要挖掘导演不忍挖掘的两人现实生活中的命运纠结究竟如何。影片本身是基于简的自传而成的,所以简对影片本身和两人关系的真相有她的解释。霍金是一如既往的拒绝解释,但不解释的本身也是一种解释。霍金从20岁出头得病,继而完成学业,并在研究工作上做出长足贡献,虽然离不开简的照顾,但是也完全证明其意志力的坚定,相信人定胜天,付出必有回报。对于上帝,霍金是不相信也不承认的,并以他的理论挑战上帝的存在。他没有正面解释过为啥他在功成名就的时候选择新来的护士Elaine,而不是相伴20余年的妻子简。以世俗的眼光来看这个决定很陈世美,但是以霍金的个性来看,这么骄傲的一个人,多年以来看到妻子的付出而无以为报,哑忍妻子精神出轨,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简的这方面虽然爱情已然被消磨成亲情,但是凭借着宗教的力量,多年的忍耐和付出,最后被霍金如此难堪的背弃,情何以堪!两人在90年代的分手并不如影片中的脉脉温情,而是跟所有原配离婚小三扶正的故事一样狗血。离婚官司从90年打到95年。离婚之后,霍金跟Elain再婚,但之后一直有报道指责Elain有虐待霍金之嫌,朋友和简以及他们的子女相信霍金的离婚是受到Elain的挑拨和利用,并且婚后生活受到Elain的控制。2000年后,警方两度介入调查,但都被霍金直接否认而没有了下文。但2006年,霍金和Elain低调离婚,之后和简以及子女的关系有所修复,这对前任夫妻在影片上映之际联手出席了伦敦的首映礼。
科学家的工作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要努力而不停地寻求证据以表明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而前人(或旁人)的理论是错误的。这需要强大的自信心。霍金,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无疑是自信的更或者是自傲的。简曾经形容有段时间她的工作便是要告知霍金他其实并不是上帝。这样一个骄傲的人在生活中却事无巨细,统统要靠着妻子的协助完成,进而隐忍妻子精神出轨,想必一定是尴尬的。以我的看法,两人之间的分手,不过是霍金为了证明自己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而非事事需要依靠妻子的窝囊丈夫,所做出的任性的决定。这个决定不见得正确,但是对于前妻简来说却是一个解脱。简不见得会感激Elain的第三者插足,她也确实在离婚这件事上一度受到非常大的打击,但事实是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终于可以在没有精神负担的情况下离开霍金,选择更适合她的音乐家Jonathan共度余下的人生。对于简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
2 ) 霍金的爱情简史——关于豌豆和土豆的隐喻
以为这是一部拥有爱情元素的传记电影,实际上是一部传记外壳的爱情电影,年轻的霍金和简相爱,但霍金却被查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病并被告知只有两年的寿命,简还是义无返顾的和霍金结婚,希望和他白头偕老。故事到这里从爱情剧转到了婚姻剧,常人婚姻中的问题,在霍金的生活中都存在,我们可能很好奇霍金的性能力和她的老婆如何能忍受一个只有手指会动的爱人这方面的问题,这些疑问在故事中都有交代,且呈现的方式很得体。妙的是这些平凡的故事不会让你有以往传记片中“伟人也不过凡夫”的感触,恰恰相反,观众感受到的是霍金和他妻子不凡的人格,使这段情感从婚姻的部分又上升到了更深刻的层面。
霍金和简相遇之时就体现了两个人世界的不同,聚会上简的朋友调侃理科生,说明了简的圈子很少接触到霍金这样的人,正因如此,两人被互为不同的神秘感所以相互吸引。霍金是个物理学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有智慧的无神论者”,简信奉英格兰教会而且她的专业是伊利亚半岛的中世纪诗歌,简到霍金家里做客,霍金的父亲问简喜欢什么画家,简回答特纳,霍金的父亲说他的画像被鱼淋过一样。种种情节都表明霍金乃至他的家庭都是理性的人,而简是个感性的人,霍金从不跳舞,简渴望跳舞,但为了霍金也装着不爱跳舞,好在霍金还是为了这个女孩迈出了一步,直到霍金被诊断出病症甚至宣判了死刑,简也愿意和霍金在一起。这一幕中的万物理论指的是爱情中的异性相吸,它可以让两个完全不同的人走到一起并做出巨大的承诺,可很多时候差异在相爱的时候是粘合剂,在婚姻中又会成为一种隐患。
步入婚姻生活,霍金的学术赢得世人赞许,可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甚至失去了行走能力,拿起勺子饮食的能力。霍金承受着无法拥抱自己爱人的焦虑感,甚至连这种焦虑都无从表达的双重痛苦,简的全部生活被照顾霍金占据,她失去了自己生活,他们的孩子越来越多,一方面表明了霍金的性能力毫无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要通过孩子来填补情感生活的空缺。
简面对着唱诗班帅气的教师,帮助无力表达的霍金阐述了一段豌豆和土豆的隐喻,物理学中有两套解释这个宇宙的定律,掌控宏观宇宙的广义相对论和和微观粒子世界的量子理论,一个土豆一个豌豆,诡异的是两套理论并没有依照同一个法则,如简说的,如果世界都是土豆就简单多了。这个比喻也是全片的核心,霍金毕生在调和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矛盾,找到一个能解释整个宇宙的大理论,所谓宏观的土豆,简也一直努力在婚姻中寻找着他和霍金两个不同人生的平衡,即微观的豌豆,霍金和简的两套信仰共生而又对峙,当霍金证实出宇宙无边界的时候,简一点也不高兴,因为霍金的每一次揭示都意味着离简的上帝信仰越走越远,他在剥离宇宙神秘感的同时,也耗尽了两个人朝夕相处下所剩无几的神秘感。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告诉我们,宇宙从一个密度和质量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奇点爆发出来,诞生了时间和空间,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恒星,恒星内核的能量抗拒着引力维持着恒星的生命,直到有一天恒星能量耗尽无法抗拒引力的时候,恒星会向内塌缩,变成奇点成为黑洞直到消失,如果恒星的体积十分巨大,他会爆炸为超行星,超行星的尘埃成了创造行星的材料。然而在微观的意义上,我们的人生不也如此么,从无到有,在爱的引力下结合,简这个了不起的女人一直用自己隐忍的能量抗拒着生活的引力,可也有一天,爱意会耗尽,爱情也会消散,也终有一天,生命也会消失。“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在这,如果弄明白了这个,这将会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到那时我们会知道上帝的真实想法。”霍金的这个提问让简很欣慰,他以为霍金终于靠近了上帝,遗憾的是这不过是一个出于尊敬的比喻。
霍金的一生充满戏剧性也最没有戏剧性,这样一个在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着一个姿势,脑子里时刻都装着宇宙的人,电影最不容易表现出他生活跌宕感和内心的复杂,因此有人说本片的人物塑造扁平,这是我听过最不负责责任的评论。这是一部靠情感推动的电影,不温不火的叙事下两位主角都暗藏着强烈的人物性情。霍金的塑造一方面得力于简这个角色的侧面烘托,在霍金绝望的时候,是简让他重拾信心,在病床上危机的时刻靠的是简的果敢决断;再就是饰演霍金的埃迪•雷德梅恩,一度让你忘了演员的存在,相信这就是霍金本人,那张极力想表达的痉挛的面孔的让人感同身受,埃迪从一个全身都不许有“戏”的人的身上,不动声色的展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完全是抗拒“引力缩塌”般的表演,一定会夺得奥斯卡影帝。
霍金就像盗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上帝怕他获得真相所以惩罚了他,但这并没有限制了霍金,因为在霍金的世界中时空不是相续的,正如片尾那样,霍金和简又回到了最初的美好。现实中霍金和简仍是朋友,甚至简担任了本片的编剧,他们的爱情成为了跨越维度的情感。万物周而复始,恒星的灭亡诞生出了新的恒星、行星,霍金和简看着长大成人的孩子,他感慨着,看看我们创造的这一切。
影片把万物理论的概念消融在生活中寻常的细微和幻灭中,宏大和琐碎的主题互为映射,霍金和简找到了他们的生活理论的相处之道,霍金也在宇宙的理论继续寻找着那条“中道”。
更新
确幸的是,晚年的霍金和第二任妻子离婚后和简•怀尔德重归于好,并和二人的孩子们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最终,霍金在爱因斯坦的诞辰日走了,他的一生像一个巨大的寓言,在生活中,他弥合了理智与情感,在智识上他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虽然他说过奇迹和科学无法并存,他也许忘了他自己本就是奇迹和科学。
3 ) 霍金的爱情
作为一个学物理的人,我对霍金科研成就有一定了解,但对于他的平生所认知的仅限于那个疾病。看到这个电影是讲霍金的,本以为也是主要讲他平生在学术上的奋斗,没想到他的感情生活也如此丰富多彩。
百度了之后才知道是根据简的回忆录改编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真实的~
回到这部影片,传记式的描述,娓娓道来的温情。男女主人公的演绎很感人,把一段充满着真情、无奈又另类的感情刻画得极为细腻。小雀斑演的真好,把霍金模仿的惟妙惟肖,表情、肢体都近乎完美。
这或许才是最美好也最实际的情感,即使生死不渝的爱情被生活中的无奈消磨殆尽,仍然能够像亲人或朋友一样彼此陪伴。对于爱情,对于生活,他们都赢了。
4 ) 初见
自古大师风流韵事多 自古多大师风流韵事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听大家的议论算是基本可以听得到这电影的口碑了 所以很喜欢在人群中听一听感受下 这电影出来 好多人或惋惜 或嫌弃 而我多的却是感动 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种爱情 或者说不接受这种爱情 大概这是最最普通的爱情观念 相濡以沫 相伴一生 但于我则更多的欣赏这段爱情的过程 当两个人毅然决然在一起的时候必定是考虑了这艰辛过程的 只是爱情到最后归于两个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时候 你才愕然发现原来生活不是两个人 而是一个人 这种艰辛想必只有真正经历过的简才有真正的评论的资本 所以电影的最后 时光倒流的时候 让人情不自禁的留下眼泪 猛然一句话跳入脑海 人生若只如初见 多好
5 ) 关于电影的一些细节错误
1.霍金和简一见钟情
【当然不是啦,简先喜欢上的,而且两个人是小学校友,派对上并非初遇,至少对简来说是的。】
2.他们俩是同窗(有的简介里有写)
【简连剑桥牛津都没考上.】
3.初遇时简给了霍金号码
【霍金也给了自己的】
4.五月舞会上最后霍金回应了简的舞蹈
【没有……霍金拒绝跳舞】
5.简直到霍金被诊断出只剩两年寿命时才知道他得病
【简在和霍金认识后不久就知道了,只是没挑明,她私底下为霍金的病做了许多功课。简的朋友戴安娜(片中开头带简去派对的那个)的哥哥和霍金是好喷油】
6.简在第一次去霍金家时遭到了讽刺和刁难
【嗯……关于圣洁的讨论是在订婚之后的,当时简很受伤,霍金和她说“别放在心上”】
7.霍金在看歌剧时出事,简那边一行人立刻赶了过去
【只有简去了,途中还经历了蒂莫西因护照问题被扣在了野营当地,罗伯特出航翻船等等事,护士还讽刺简到底多久没看过丈夫了,简回了一句一周前】
8.乔纳森教罗伯特弹钢琴
【生活中另有其人,但是简没说是谁】
剩下的细节慢慢补……这种细节有人会认为我多事,但我觉得有的点改动了对人物塑造还是有点影响的
6 ) 万物理论
印象最深的两场戏,一个是霍金在病初期,应简的要求打槌球的景象。彼时霍金的腿已经及其不自然了,但是他只是不做声,奋力奔走在各个球门之间,使劲地击打着球,男主传神的动作,和细腻的表情,把那个时候的霍金演绎得就像一个在风中飘摇随时会轰然而倒的枯木一样了,别说女主了,我都看得心生怜惜恨不得扑上抱住他!
第二场,是霍金在家里和朋友们摆酒庆祝的时候,霍金看见妻子和朋友们的欢快场景,反而心生寂寥,转身上楼,其间霍金是用躺在楼梯上,用胳膊撑着自己的身体,一步一步爬上楼梯的,他从楼梯的栅栏间,窥见饭厅里妻子和朋友们的欢愉,就像看着另一个世界的人一样,而抬起头向上看,又看见懵懂的儿子站在另一个栅栏后面呆呆的望着他,霍金这时候不禁流下了泪水,嘴上说着OK,但是心里的凄苦溢于言表,这一段戏是我最喜欢的,非常精准的表现出了霍金的那一段生活状态,不就正像一个被栅栏与世界隔离起来的孤单的人吗?不过还好他有一个妻子,一个伟大的妻子。
演员选得非常成功,埃迪和费莉西蒂双双奉献出了职业生涯目前最完美的表演,后者那倔强的眼神尤其具有感染力。侧重于伟大科学家的爱情以及个人生活,因此大量使用柔光,冷/暖光,虚焦,高速以及Super 8镜头来打造浪漫的气质。很聪明的对症下药。霍金是个不幸但又幸运的人。祝福那些坚强无私的女性。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小雀斑演得简直太棒
我只想感慨霍金前妻真厉害,伺候一个残疾人,和三个小孩,还要忍受他和别的女人调情,自己还完成了博士学位。成功的女人在哪儿都是成功的……
如果现实变成了传记,那再冷的回忆都会自带柔光。最后的两分钟看哭了。
拍得很古典,画面和配乐都是。镜头基本都做了柔化,很暖。埃迪·雷德梅恩的表演毫无疑问是影帝级的,有时真会以为那就是霍金,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是个里程碑,祝福奥斯卡好运。故事主线落在了霍金的情路上,这或许会让一些奔着“霍金”而来的人失望吧。
五颗星全部给表演:难度至少和《我的左脚》差不多,人物还更为大众熟悉。科学方面也许看kidsatronomy.com就够了,但人物研究方面我真心没办法想象Eddie花了多少时间精力。这世界上总是有人比你家世好,比你有才华,比你帅然后还比你努力一万倍。比如Edward John David Redmayne。
这不是关于霍金的传记,而是关于霍金身后的女性。当他的思绪在宇宙漫游时她的世界已经缩小为房屋的四壁。也许当事人会比我们更清楚:爱情不应该是任何伟大头脑的附属品。小雀斑的表演让人泪如雨下...
所有那些为爱咬牙坚持的勇气,相信爱能战胜命运的决心,甚至是爱本身,都在时间面前碎成了灰烬。
霍金,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1942年1月8日出生,2018年3月14日去世,享年76岁。
只是让我更坚定了,爱别人不要胜过爱自己,即使对别人崇拜也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
很舒适的拍摄手法,故事虽堵心,节奏流程顺畅,转折点似乎都被一笔带过,他的成就,他的感情,简的心境,一些感情的滋生,没有点名,但观众能懂,并且站在某个角度是理解的,这也论证着一个长久的话题,感情的存在形式,存在即合理,正印证万物理论,有时候真实的情感不需要附加社会属性。男主演技佳。
“我爱过你,我尽力了…” 多么心碎和无奈的一句话。一部没有特别圆满爱情的传记片,小雀斑演的真实又可爱。结尾的时间倒流,用电影的艺术表现把霍金的科学理论与人生唏嘘升华交织,简直完美…我们老了,唯一剩下的只有回忆。“藐视每一个预期” ★★★☆ - 发自豆瓣App
我覺得電影只是電影不用跟現實做太多連結,就算有Jane的傳記我們怎麼會知道他們真正的相處方式是怎樣?我只想說男女主角都演的太好了,看到雀斑那麼努力的樣子我深刻覺得自己好手好腳可以蹦蹦跳跳很幸福(。
从苦难和伟大里品味爱和神性,而不是做道德审判。庆幸是在足够成熟的年龄才看这部电影,没有辜负120分钟的生命。
I have loved you. I did my best.
爱似乎是有期限的 但爱是无限大的
本以为一群看着清新如此的卡司会再上演一次A Beautiful Mind,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不能自理的爱情也会变成拖垮彼此的黑洞,所以放手的一刻时间似乎美好地倒流了。种种生活无奈表现得很好,但中段稍微有点流水帐。编剧也是博士粉吧,还让小雀斑假装打雷克在轮椅上转来转去说exterminate。
我一直不太喜欢这类的奥斯卡类型片,人物性格再扁平,故事切入点再平庸,有精美的摄影配乐和卖力的演员表演打底,它也足够迷惑人。霍金的婚姻和爱情差点演成了【图雅的婚事】,这样的爱情确实能动人,但片子本质上还是一出猎奇名人爱情,将一切洗白的流水账,就像超级英雄电影一样毫无想象力。★★★
历史只记得伟大与传奇,电影却偏爱日常和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