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的目的与达到目的的过程。
这是一部好玩的片子,欧洲味儿十足。
老美的片子总喜欢把人物刻画的比较单调,就像超人一样,或者把冲突展现的非常直观,像车祸一样。
然而这部片一点都不刻板,没有一般美国片那样,好人就好人坏人就是坏人的那种脸谱化的东西,所以人物塑造的都相当成功。
下水管道工虽然笨,但是对下一代有着美好的期望,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内心中也有着善良的一面。
黑帮老大,虽然有钱,但是却希望做一些什么事情,比如打破世界纪录青史留名。
又聋又哑的意大利食品店厨师,虽然中了跑马的彩票,但是却不知道应该用这些钱来做什么。
这样一些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彼此交融,冲突,展现着价值观和生活愿望的冲突。希望出名的黑帮老大,最后终于因为自己保护森林而出名,而被胁迫去处理尸体的老头儿,最后终于鼓起勇气解决了黑帮。管道工虽然因为得罪了黑帮,死在了黑帮手中,却让老头儿坚定了信息,而他的儿子,却在这一系列乱糟糟纷繁而纠结的事情之中受益,通过基因改造变成一个天才一般的孩子。
其实,一个生活的意义有时候会让人思考很多问题,比如赌马,在每次仔细分析,精心下注之后,期待着最后的结果,老头儿也许一开始真的是希望自己拿到奖金,而后来,赌马本身逐渐由过程变成了目的,成为了一种快乐的来源,以至于最后老头儿拿着奖金不知道买什么。
而更多的人则是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中逐渐迷失在过程之中,去抢劫的水管工,企图通过憋气打破世界纪录的黑帮老大……
也许生活的目的和生活的过程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也许有一天,当你经过重重挑战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那些挑战和克服的过程,远比自己想要得到的那个目标更加珍贵。
这就是生活吧。就像我看完了片子才发现,这部片原来是吕克·贝松监制的。原来如此。。。
2 ) 《史坦顿岛》————咱学要学个全套的
我的天涯旧文2010年2月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281439.shtml104
《史坦顿岛》————咱学要学个全套的
中肯的说,看完这部片子,既没有收获高质量的惊喜,也没啥毛病可挑的。早在《低俗小说》夺得金棕榈的1994年,就注定了后来所有的用环形手法讲犯罪故事的电影都只能是模仿,却不能去超越。
学老电影的套路,人物出场前先掰过史坦顿这个纽约第五个城区,黑帮出没、杀人抛尸。主人公A是个没混出头的黑帮小头儿,以为自己从意大利来的以后就能当教父(黑帮电影害死人啊))一直想出名,拼啊拼,没想到最后倒是成了为环保事业而出位,抗议政府砍树居然成为他人生的最大转折。哎,人的命运就是奇怪啊……
主人公B是个管道排污清理工,没有大的志向,只想和自己的老婆生一个基因优良的宝宝,为了凑手术费他去打劫,没想到抢到了黑帮老大A的家里,结婚白白挂掉。主人公C是个又聋又哑的熟食店伙计,目睹了老顾客B惨死后决心要为他报仇(个人觉得主人公C有点莫名其妙)
三段故事一一铺开,各有侧重点,故事稳定的一种情绪和节奏都不错。
想看黑帮火拼的朋友们可能会有些失望,也没有那么多的惊悚和悬疑的犯罪剧情。好在所有的主角都是一体双面的人:黑帮老大肥胖贪婪但是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他搞笑的坐在树上和老妈对话的可看度不亚于清洁工每次和老婆ML前都疯狂洗澡数次,用来祛除身上异味的段落。
其实本片最精彩的却是本以为会成为陪衬的老头儿—表面上他又聋又哑胆小怕事,其实却是比所有人都懂得分寸还有坚持,押了二十年的跑马赌注,终于中了一次奖,还把钱借给清洁工还债。终日受黑帮威胁而帮助他们分尸,一向苦练枪法,终于打包解决了所有问题。
演员方面:伊桑霍克的角色类似于他两年前的《在魔鬼知道你死前》中扮演的小人物,看上去没有太多出色的发挥。演老头的配角抢戏于无形之中,也许你没法记住戏里的人都是怎么挂掉的,但是却会记得一个因为裤子太短总是露出红袜子的老头,在中奖之夜,举着彩票独舞的美妙场景。
PS: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发现本片的导演竟然是个新人,而且编剧也是他,很不错,估计以后会有大发展
3 ) “圆满”的史坦顿岛
一个是黑老大,他很孝顺,他想名留史册!
一个是清洁工,他很善良,他想福泽子孙!
一个是哑老头,他很平静,他想--------我不知道也许只是想安逸活着!
他们是史坦顿岛上的某一个,或许是雇佣关系,或许是朋友关系,或许根本就没有关系,理想让他们走的很近,理想又让他们离得很远!
他们努力了
众叛亲离心不死;作奸犯科志不移;血雨腥风情不悔;
他们成功了
几近荒谬的名留史册;几近疯狂的福泽子孙;几近无奈的安逸活着;
当油轮缓缓的离开史坦顿岛,目光却还停留在码头。
不知道那船上是谁?
是哪个失去孝顺儿子的年迈老妪?
是哪对失去善良亲人的孤儿寡母?
还是哪个内心不再平静的哑老头?
理想和信念支撑着我们的生活,但这生活是我们想要的吗?
总之至此史坦顿岛“圆满”了!
看完了电影,才发现导演是王牌对王牌的那个导演,呵呵我比较喜欢这类电影。影片一开始就用类记录片的手法,介绍故事背景,等铺垫完了进入主题你会发现主创们的蒙太奇手法让你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同一地点的同一件事在三个主人公身上却各有寓意,命运的巧合让他们走到一起,在生活这场大戏上根本没有配角,导演也顺势逐一讲述故事。有趣的是那个黑老大本来只是为了打破纪录成为名人而练的憋气,却在他被人追杀掉入水中时救了他一命呵呵有趣!可能编、导都是一个人在用细节刻画来彰显人物性格和推进剧情时都非常好(当然也有演员的再创作),例如黑老大在审判凶手时忙里偷闲去憋水,在自杀时房间贴满报纸,清洁工没完的洗澡即使在黑哟时也要把泥洗干净才行,哑老头的情调意面大餐,鲜红的袜子,那20年的执着赌彩(20年的幸运也没换回朋友的命),还拿一盒血淋淋的扣子。也许他们都没错,为了理想,信念执着的活着或死去!也许!
4 ) 记住了善良温暖的老爷爷
我最佩服三线甚至多线合一的编剧。比如我最喜欢的燃烧的平原,吉勒莫阿里加,也是通天塔的编剧。而德莫纳克,看后才知,王牌对王牌,是他的作品。
岛上的感觉,平静而悠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慢慢的度过,然后命运有时并不像你想象的,有一天会与别人的轨迹重合,甚至交替。
一个是黑帮老大,但是深爱着自己的老妈,他做了一件好事,他抗议,保住了森林。他做了很多坏事,杀人杀人杀人。
一个即将当父亲的男人萨利,害怕自己的智商不高,而传给孩子,于是想到了偷盗。他做了一件坏事,偷了黑老大的钱,还意外伤了老大的老妈。
一个不会说话的老爷爷,他和萨利是好朋友。他很善良,温暖,手握赛马劵的时候很可爱,中奖了那个欢喜,最后亲吻萨利儿子的温馨。但是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为了朋友报仇,把黑老大干掉。
09年,霍克拍了一个布鲁克林警察,还拍了史坦顿岛。同样的,疯疯癫癫的角色。和本福斯特一样,老接丧心病狂的角色。对媳妇的咆哮,那段爆发力十足。不同的人想要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然而,有时会事与愿违。
5 ) 生活就是单选题
一个黑帮老大,他孝顺,他想一统江湖。一个清运粪便的工人,他善良,他想他的后代有个好的未来与人生,一个聋哑的孤独老人,他平静,他想平淡的过日子。3个完全不同的人物,命运让他们交织在了一起,坏人也是会做有意义的事情,好人也会做错事。生活真是一个单选题,而且是不能有任何修改的单选题,选择了A,就不能选择B。伊桑·霍克又出演了一个绝对的配角。
6 ) 《史坦顿岛》:一双留痕的红袜子
(芷宁写于2009年12月11日)
影片《史坦顿岛(Staten Island)》的导演,32岁的詹姆斯·德莫纳克以前多以编剧作品示人,如新《血溅13号警署》,而这位自小就迷恋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电影的家伙,这次还是将故事背景设置在一个地点,只是这回,他选的地点范围较大,是纽约的第五区史坦顿——曼哈顿对面那容易被忽视的兄弟岛。
看该片,有人是冲着监制吕克·贝松,有人是冲着所谓的黑帮老大致力于环保的宣传噱头,而本人是因为伊桑·霍克,希望能看到他出彩的演技,伊桑固然有戏,但在看片时,更为欣赏的是饰演聋哑老伯杰士伯的西莫·卡塞尔。这位74岁高龄的老戏骨,在很多著名的影片中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其演艺履历可以拉出长长的名单来,几十年的磨砺,已使他的表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又仿佛水过无痕般自然,且精准到位。
片中的杰士伯,又聋又哑,有着一头白发,总是一脸微笑,温良和善地站在熟食品店的柜台后面,完全一位好好老伯的形象。而生活的实质往往比表象恐怖,身处黑帮横行的史坦顿岛,老伯常常被迫替黑帮销毁尸体。老伯有一个小铁盒子,里面存放着被黑帮残害致死者上衣的第一个纽扣,即被老伯肢解者的纽扣。这些纽扣大小不一,林林总总的几乎装满一盒——这个盒子是不错的道具,老伯在打算替死者复仇时,便将盒子放在车里醒目的位置,仿佛一种仪式。
老伯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总穿着一双红袜子,影片镜头多次聚焦他那因裤腿太短而露出红袜的脚脖子,乍看上去,有点雷人,还不起眼,仿佛一个很普通的不懂得穿衣之道的奇怪大叔,这种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越是看似普通的人就越有惊人之举,随着故事的展开,这双红袜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论在赌马馆,在家里,还是在熟食店操作室里,更醒目的是在复仇现场。
如果该片完全采取平铺直叙的手法,那将会失去很多乐趣和回味,这部影片的特色,一个是老戏骨的表演,另一个便是其有意思的叙事手法——不以时间顺序为解构模式,剧情的行进前后调度,先表现象,再释原因,同一组镜头往往在片中出现几次,而且每次都解读出更多信息,洋溢着不同滋味。
如,苏利(伊桑·霍克饰演)在柜台前和老友杰士伯聊天,说着对即将出生儿子的美好憧憬,杰士伯读着唇语,在纸上写下问题给苏利看,两人愉快交流,此时某帮派老大(文森·多诺夫饰演)进了店,站在苏利身后……这组镜头曾三次出现在片中,第一次叙事的重点在黑老大,黑老大和躲避的苏利之间似乎暗藏着什么,但此时剧情尚未结扣;第二次,观众已知苏利和黑老大之间的恩仇,镜头对准了苏利,苏利紧张到面部有细微的抽动;第三次,表述重点在杰士伯这里,他目睹了苏利的紧张,黑老大的注目,似乎对其中的原委有所了解。
片中,老伯曾三次打算枪杀黑老大,第一次,有人替他先下了手,他目睹了全过程,在叙事时,此时影片尚未交代老伯的动机,故而当他在杀手之后出现在桥头,担忧地望向水面时,观众不知原因。第二次,老伯的计划因黑老大拯救古老树林的“义举”而搁置。这里要提一下黑老大这个人物,当然,此人非环保志士,只是想出名想疯了,影片一开始就表述了他为破吉尼斯记录而拼命做潜水闭气训练,训练失败后,他突发奇想,想成为史坦顿岛的黑帮之王。在遭遇了背叛和枪击之后,死里逃生的他攀上史坦顿树林里最粗的树,抗议乱砍乱伐,当起了环保人士,并且一再要求警察找媒体来。
老伯的第三次枪击计划,属于不得不发,当他发现即便苏利将钱还给黑帮,最终还是被残害致死后,就再也不能忍——只见潜藏在黑老大家的老伯利落地结果了黑老大,还捎带手地将门外打算来杀黑老大的人搞定,之后驾车而去。其中,那跨过黑老大尸体的红袜子,显得格外鲜艳。
苏利的儿子的确聪明,证明当初苏利用在做改变胚胎遗传基因手术上的钱没白花,只是花这笔不属于他的钱是要付出代价的。片尾,当小孩和以前素未谋面的老伯用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的哑语交流时,不禁令人感叹,用父亲的死换来儿子的聪慧绝顶真的那么值吗?
该片的吃瘪之处大概在于伊始的节奏稍显沉闷,开篇的故事略显老套单调,但是越到后面才越有看头,如果稍稍有点耐心,便会体会到其中的有趣之处。
(
http://nicolew.blog.hexun.com/41912821_d.html)
编剧不错!!
有亮点~
没有惊喜。
虎头蛇尾,结尾太理想化,人物内心刻画太差,节奏控制太差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世上的事本就是环环相扣的。
偷谁不好偷到了黑手党头上,惹谁不好惹到了老悍客
哑老头一直让我想到UP里的那个
蒙太奇很好。
呃,故事是要说什么呢?命运弄人?
其实可以拍的更有趣的
09年的片看着像90年代的片.....杯具
聋哑老头太歹毒了,身兼数职,售货员,处理尸体人,杀手,还是一为慈祥的老汉
吕克贝松仅仅只是监制 ---- 令人敬仰的才华。
零星着梦想童趣温馨的犯罪片,连脑浆四溅的爆头都那么善良
精彩
看此片乐趣在于找寻分散的片段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前半部分略显平淡。好温馨的结局,可爱的老头和小孩。
为了伊桑霍克看的 还行吧,就是这个海报我操。。恶心惨了
善良的人总不会走邪路,大家都只是想过着安逸的生活。老爷爷太像《环游记》那位了,老版萌。
Do not get high on your own supply。
没人知道你想要什么 给你的就都收着吧 结构似曾相识 第一个想起的竟然是部华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