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童话般美妙的感觉
影片中的诸多桥段不仅现在看来依旧十分有趣,而且还成为后世很多导演争相模仿的段落,比如彼得在汽车旅馆里搭起的那座“耶利哥之墙”,原本是由于考白特坚决不愿意在镜头前脱衣服才使得卡普拉想出的这个主意,后来在我国的《十字街头》中得到了模仿。这个“耶利哥之墙”的故事出自《圣经》,原来是与约书亚进入迦南吹角墙塌有关,而在影片中这面用床单挂起来的“耶利哥之墙”则成为了两个人相爱的屏障。在影片最后,床单落下,“耶利哥之墙”倒塌了,即便没有让我们看到主人公拥抱的镜头,我们也可以想象出终成眷属的美好场面。此外,富家女爱上平民小伙的人物关系和后来的《罗马假日》如出一辙;新娘在婚礼上临阵脱逃的场景,我们在《毕业生》《落跑新娘》等片中也可以看到对本片的效仿。除了这些被屡次盗用的经典情节以外,还有很多经典对白被人们津津乐道。
比如彼得在公共汽车上不愿意坐在报纸上,于是他对列车员争执说“我可不喜欢坐在报纸上。我曾经坐过一次,结果所有的头条新闻全都印在我的白裤子上。这可是真事儿,那天没有人买报纸了,他们就跟在我后面,从我的裤子上读新闻了。”在汽车旅馆里,艾伦很不情愿的和彼得同住一个房间,于是彼得就当着她的面脱衣服:“我有我自己的一套程序,如果你注意到的话,我先脱外套,摘领带,脱衬衫,接下来大部分人可能就要脱裤子了,我不一样,我先脱鞋子,先是左脚,然后是右脚,接下来就是裤子了......”见彼得要脱裤子了,艾伦赶紧跑到了自己的床上。据说克拉克.盖博为了拍摄容易一些,没有习惯性的在衬衫里面穿汗衫,结果他脱去衬衫的一幕竟然令当年的男士汗衫销售量下降了40%。而彼得教艾伦在路边拦车的场景更是经典。彼得自称“都能写一本关于搭顺风车的书了”,他拦车时有“一号动作”“二号动作”“三号动作”等等,可是面对着飞驰而过的汽车,他的这些动作没有一个有效的。无奈的艾伦说“等你试到第一百号方案的时候别忘了叫醒我。”在彼得使尽了浑身解数均高失败后,艾伦站到路边,撩起裙子,露出大腿,结果马上就有一辆车停在了他们面前,彼得目瞪口呆。而他们上车后的对话更加搞笑。艾伦说:“你难道不准备夸我一下吗?我证实了大腿比拇指强。”彼得说:“你要是脱光了衣服,还能截到40辆车呢!”艾伦回答说:“哦,下次我们需要40辆车的时候我会记得你的建议的。”另外,汽车上的大合唱、彼得教艾伦嚼胡萝卜等镜头也同样给人深刻印象。
当年,这部被卡普拉并不看好的影片居然横扫奥斯卡最重要的5项大奖,这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考白特获得最佳女主角时甚至都没有到场。而《一夜风流》的一炮而红也使得哥伦比亚公司从一个二流制片公司一跃为一流的制片公司。当时几乎所有的男人都视克拉克.盖博扮演的彼得为偶像,他的宽外套、V字领衫和宽边帽都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打扮。
2 ) 一夜风流又何妨
人类的爱情一定与物理学有某种特殊的隐秘关联。很多科学主义者相信爱情是许多分子,它们存在于各个人的体内和体表,一旦遇到合适的对象就释放出来。因此,所谓脸红耳热,所谓耳鬓厮磨,不过是这分子剧烈运动,产生大量卡路里带来的结果。
当然,这种机械唯物论的观点自然会遭到许多人本主义者的批判。他们认为爱情要么来自于人类内心中最为崇高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断在寻找它自身的对象,而一旦寻找,便会迸发出爱情的火焰。
以上两种观点当然各有起理,但是对于一部爱情片的导演来说,他的心中一定对这些观点置若罔闻。因为,他要捉摸的是如何让不是情人的演员产生情人的感觉,并让每一位观众都为之神往,为之动容,为之心醉。
成功的爱情片首先需要的是成功的演员。克拉克盖博显然最合适不过了。如果电影史上评选十位最富有男士魅力的演员,他一定会名列其中。盖博的魅力来源于他的细腻、柔情、男子气,外加一点点神秘。盖博饰演的角色总不是什么名门显贵,因为他身上有一种粗犷的气质,这显然与娇贵的贵族气息格格不入。他对女主角感情的表达方法是自然的而不是心机的。
温情:早起为疲惫不堪,酣梦初醒的女主角端来一份亲手烹制的早餐。男子气:奋不顾身的为女主角追赶抢包的盗贼,以及打败狡猾的车匪路霸。机智:在面对他人的勒索时,虚构了一个绑匪的故事将别人吓跑以及在应对侦探检查时和女主角扮演的二人转。正直:当有机会获得10000美元的酬劳时,抽身而去,仅仅索要自己所付出的39.6美元。当然还有诗意。当他将女主角安顿下来后,被问及姓名时,他说道:
I’m the whippoorwill that cries in the night. I’m the soft morning breeze that caresses your lovely face. 我是在夜晚啼叫的夜鹰,我是清晨轻抚你可爱面颊的清风
半梦半醒,半真半假,轻盈曼妙的句子偏偏配上盖博浑厚低沉的嗓音,确属诗意之作。
当然,女主角也有自己的绝招。克劳黛·考尔白露出玉腿搭顺风车的场面,确属经典中的经典。——虽然当时露出的只有小腿的一半,但是在30年代的美国,已经足够倾城了。反倒是现在许多电影中从大腿根开始露起的片子,令热反胃。西洋女人,在露腿露得如何有分寸上实在无法与东方女子相媲美。所以,旗袍只能穿在东方女人的身上。
本片的剧本是一个当时流行的报纸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看成是另一部《罗马假日》。在这些影片中,女主角的容貌都是美丽的,身份都是显贵的,而境遇都是难堪的,性格都是叛逆的。当时的电影可以说起到这样一种作用,它们努力在打破现实中高低尊贵的壁垒,而让大众感受到那宫闱深处的气息。
在这种思路上,显而易见,男主角成了另类的英雄。它们不是用手中的剑去屠杀妖怪或巨龙来获取公主的芳心,而是用自己的爱情去俘获她们的芳心。而这样一种打破界限的爱情,确属真情。当然,机缘的营造只能是巧遇。或者,可说是缘。
对于爱情,兴趣第一,能力可以慢慢培养。不然耽误的,只有那一夜或一瞬的风流。
3 ) 一夜风流
克拉克-盖博的魅力花花公子形象由此片而奠定,全片虽然用一系列机缘巧合的喜剧情节,甚至有点闹剧元素来组织电影,但是观感轻松愉快,更重要的是电影的内容虽然还是富家女和穷记者的“那些事儿”,不过作为这类电影的始祖,也算是开了个值得纪念的头。
浪漫与荒诞原本只有一线之隔,而本片的男女主算是紧贴着这条界限,上演了一出极度张扬、热烈的爱情之舞。 唯一的不足是后期两人的情感纠结没有得到正面的解决,而是以侧写的方式一带而过,这使得观众积聚已久的感情难以释放,影片也丧失了一个激动人心的高潮。 轻快活泼是本片的惯有节奏,可惜那股风流灵动的洒脱气没能在后期找到依附,只能剑走偏锋,略失了温柔与从容。
自大狂和富家女的意外相遇,各怀心思,却意外迸发出美妙化学反应,真正的爱情不仅是荷尔蒙的碰撞和心灵的契合,还是承担责任的勇气。节奏轻快、叙事连贯,除结局狗血略多余外,通篇一气呵成,起承转合亮点不断、笑点多多,斗气冤家的火花更让人怦然心动,确实精彩!
4 ) 论耶利哥城墙的倒塌
80年代,我在我舅舅的书架上看到过这个故事。
当时我八岁。
结尾是这样的,伴随着一阵喇叭声,挂在两个人中间的毯子落下了。
我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要吹喇叭呢?
现在我明白了,因为他们一直把那个毯子比喻成耶利哥的城墙。
这是一段圣经故事,可以问你的google。
另一方面看,可以看做是克拉克盖博处处有意无意的暗示了富家女的心理活动——既然是耶利哥的城墙,那终究是要倒掉的。
银行家真的是有钱人,他知道什么可以用钱买到,什么不能。
5 ) 谁推倒了耶利哥之墙?
吹起号角,推倒”耶利哥之墙”:让人拍案叫绝的漂亮ending,对性的暗示含蓄而艺术!这部千金落跑遇上帅气记者的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晚它二十多年才拍出的《罗马假日》,讲真:假日是一个童话,赫本和派克的演出都美好得不食人间烟火。赫本也是我的女神,但说实话她美得有点类型化,为防拍砖,此处省略5000字…而一夜则更接地气,更富有艺术的创造力,不管是在情节设置还是台词魅力上,负责任地说,这是部任何年代翻出来都不会过时的经典。顺:一夜风流,这名字谁翻译的?噱头十足,风雅不足。盖博的魅力,这样说吧,如果我是女的,一定也会神魂颠倒。
6 ) 童话般的结局让人羡慕
富家女埃伦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性,和一见钟情的飞行员闪电登记结婚,但是父亲的极力反对让她跳海逃跑,彼得•沃恩是一个英俊的有才能的青年记者,但被报馆解雇,心情沮丧的他在迈阿密至纽约的拥挤的长途汽车上邂逅了埃伦。剧中人物不多,主要人物除了男女主角外,只有艾伦父亲和长途汽车司机。但是影片能从旅途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掘笑料,自大狂和富家女的意外相遇,各怀心思,却意外迸发出美妙化学反应,真正的爱情不仅是荷尔蒙的碰撞和心灵的契合,还是承担责任的勇气。整部电影节奏轻快、叙事连贯,通篇一气呵成,起承转合亮点不断、笑点多多,斗气冤家的火花更让人怦然心动, 童话式的圆满大结局,着实让人羡幕。
多日相处,换来片尾的一夜风流。——不禁套上现实的眼光去想:容易移情别恋的人即使爱上了别人,也比较不能保证不会再次发生“爱情转移”的情况。——很多电影故事为了增强戏剧化而编排一波三折的情节,但由于其生活逻辑性虽然存在但不太强就导致我的不禁计较,如片中行李箱被窃、巴士驶入泥潭事故……
1934年哎…完成度如此之高,令人惊叹。有声电影初啼未久,方才开始普及,无声电影仍未彻底谢幕的时代,台词已如此妙语连连,珠玑满盘,看得各种欢乐畅怀,这才是喜剧最高境界,不能好看更多!不过,因为一个梗有借鉴,便说《罗马假日》照抄这部的人,敢不敢歇一会儿啊?
盖博吃胡萝卜语速极快的说话时我就想到了兔巴哥,看幕后花絮发现兔巴哥的灵感竟然真的来源于此!惊喜!历史上第一部赢得奥斯卡大满贯的作品(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本)。罗马假日也是套的此片吧?
原来逃婚这情节从30年代就有了啊,嘿嘿,克拉克盖博的魅力真是挡不住啊。台词都很可爱,大灰狼,哈哈哈
打车的那段笑死我了。
两个人登对时,任何事情都会把你们凑合在一起,这就是爱情该有的样子。好莱坞早在80多年前就有这么好看的chick-flick了啊,而且一部喜剧还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男主女主剧本,简直登天。
台词牛逼死了
4.5星。第一夜,她像个孩子靠在他身上睡着,而全世界的男人都觉得她睡姿好看。第二夜,他们一帘相隔的距离刚刚好,大雨落下,猛烈的滋生着情愫。第三夜,星空眨眼注视着草垛上两颗逸动的心。第四夜,他们的爱隔着一层纱,又隔着一层峦。第五夜,爱的号角攻陷了心的围墙。
许多会心一笑的细节。 而且原来这是《罗马假日》的原版。 哈
又是一部如宝藏般存在的杰作,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盖博和考尔白之间的化学反应火花四溅,搭车那段戏乐坏我了;一个导演如果想靠拍爱情喜剧营生的话,把卡普拉刘别谦怀尔德三个人那几部传世的片子都吃透估计也就算出师了。
这中文名翻的。。。。
他哄她都是用骂的。他会帮她赶走搭讪者然后说:“不是为了你,是他太吵了。”他准备写两本书,一本是如何泡甜甜圈,一本是如何用大拇指拦过路车。他要带他的爱人去太平洋月光下的小岛。他要了39块6毛钱的赏金,头也不回的离去。永远的盖博,永远令女人心碎。
被美国佬三十年代的电影制造水平惊呆了,我们国家就是现在的电影都没几部比得上这一部。
耶利哥之墙已经开始倒塌
罗马假日的最早版吧。我觉得,现在根本没有克拉克盖博这样的男人了
落跑新娘和典出于《圣经》的情趣用品,比《罗马假日》杰出多了。长途车上这个人唱完一段另一个接着唱的段落极为精彩。
我曾经到过一个太平洋的小岛,到现在还无法忘记,我想带着我的爱人到哪里去,在那里,有时你会感觉自己和月光,海水融为一体。成为无比广阔和伟大的自然的一部分,住在那里最好不过了,你会感到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克劳黛算得上是所有落跑新娘的祖奶奶了吧?!这个百用不烂的梗原来人家老美这么久之前就玩过了……那个年代就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好莱坞真是可怕……盖博真是帅啊,帅到女主迅速抛弃前男友的狗血桥段变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当代俗片之祖,不过真的很好看,在当时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好上加好的电影啊
弗兰克·卡普拉代表作,首部获奥斯卡“大满贯”的电影。本片是爱情浪漫喜剧的鼻祖,也让哥伦比亚影业一举跃升至一线制片厂。克拉克盖博饰演的穷记者和考尔白饰演的富家女魅力十足。影片台词绝妙,笑点不断,诸多精彩桥段为后世所借鉴:耶利哥之墙,美腿拦车,胡萝卜,扛人与打屁屁,旅行与逃婚。(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