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原著可参考,剧组就放飞自我随意瞎编。
Zach 那集就离谱,强行补剧情,说是跟 Hannha 开心的玩了整个暑假,导致整个故事和 Hannha 人设崩塌。结尾还生怕观众不服,试图辩解这段剧情的合理性:
[Clay]"So why didn't you put it on his tape?"
[Hannha] "Maybe I was keeping it private for me and him……"
[Justin] "All of a sudden, she's a slut?All of a sudden, you don't know who she is?"
大姐,这么重要的事情都不放进录音带,是把听录音带的人都当猴子耍吧,特别是 Clay,被耍的团团转,还在认真听大好人 Justin 的教诲,真是服了。"突然间不认识她了?" 这认识她就有鬼了,什么都藏着掖着,谁知道她有没有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说白了,就是 Hannah 不值得信任,至少不够真诚,她的故事也就毫无价值。
观感确实没有第一季好,但是我认为第二季的发展是合理的。富家子弟的搬弄是非信口雌黄,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其他所有;良心未泯的人选择追求真相,哪怕真相并不如我们所想要的那样。
我们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为之流血痛哭,最终依旧失败。可能受了刚刚看完的《真探2》的影响,黑暗与光明的较量,有的时候黑暗确实真的很强大,强大到光明暂避锋芒。但是光明永远都在。
关于校园欺凌这种事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只有有校园有孩子的地方就会发生。面对这种事情所有人都有责任:学校、老师、家长、同学,我们每个没有及时察觉并改变的人都有责任,包括看客。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事情所引发的其他一系列可怕影响:性侵、自杀、枪杀……
我还没有失去过心爱的人,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还是家人,但是那种愤怒与悲伤我能够体会,并支持。
Clay的勇敢是很多很多人做不到的,当我们做不到时,我们可以选择支持。
“善待彼此。”
这是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
“事关生死,所以必须伸张正义。”
我认为这句话是第二季的主题。哪怕我们没有做到,但我们依旧要去做。
希望校园欺凌的事情能够得到重视,得到改变。
“救救孩子们。”
第一季从Hanna的角度阐述了她选择自杀的原因。
她被强奸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其他十二个现在看似微乎其微的事,对于那个年纪的我们,每一件都可能是压死骆驼的稻草。
青涩年华的懵懂美好和校园暴力一直是青春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剧中校园暴力涉及到了生死,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逃离和避开,就连作为校方和磁带里的老师也是一样。这是我们的本能反应,所以第一季中每个人在法庭都轻描淡写的讲述了他们和Hanna的关系,似乎在乎这些事情的只有她自己。但是另外一个磁带里的人却在结尾开枪自杀了。
他没有死,却失忆了,随着记忆的恢复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自责和不安。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年纪。
第二季开始显然剧情变得有点不尽人意,但是从别人的角度我们又认识了一次汉娜。
第二季开始的剧情对于我来说甚至有点模糊,从zack和hanna的恋情开始,慢慢的变得明朗。Zack没有公开恋情,是因为介意别人目光,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感情,无论是青春期还是现在,这对于当事人都不是小事。因为缺乏勇气,他错过了一个爱和被爱的机会,所以当他选择公开自己和Hanna的恋情,面对真实自己的时候他成长了。
还有老师,Hanna自杀的时候,他在极力逃避和开脱,但是他的良知不允许他这样,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在尽量弥补,去了Justin家,离职的时候把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告诉了校长。第二次站上法庭的时候,他承认了自己的过失,指出了为人师表该承担的责任。在法庭作证的时候也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但此刻,在别处的某个女孩,她正在经历你现在的感受,我不希望她死。”
还有其他人,他们也勇敢的面对了自己。她不是完美的受害者,我觉得是整剧的灵魂,我们都不完美,没有人是完美的。悲剧既然已经发生了,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至少从这件事中成长了,生活还得继续,那些活着的人,应该向前,这段经历会是他们成长中重要的一课。看到Hanna从葬礼上离开,如果剧在此时收尾,我会觉得这是一个happy ending。
最后一集后半部分可能是因为编剧要为第三季做铺垫,又是新的校园暴力的轮回。那我们经历Hanna这一切是为什么?不能为了IP热度,一遍遍呈现,这会让观众的心变得麻木和失望。校园暴力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死就消失,但至少不应该陷入这样一个圈回,至少我们希望世界会慢慢变好的。
-这一季拍的真好,很有力量,就像亚马逊当年拍出Transparent一样。
最近看这个剧,让人很难过。
近几年我们把同情心都放在LGBT身上,好像忽视了「直男、直女」也同样在遭受很多糟粕的境遇,独自难以面对,青少年整体是脆弱的。
Clay跟爸爸聊天那段,很伤感。为人父,最不能理解的就是「这些破事儿,孩子为什么不对自己的父母讲呢。」
Clay说是为了保护父母。
为人子,也理解不了,父母的那些破事儿,为什么不能跟孩子交流。吸毒的、沉迷酒瘾的、家暴的父母,终归是有原因的吧,为什么就不能交流呢。
非要「事情」变成「事故」,爆炸了,炸伤一片的时候,大家才感叹「一早为什么不能好好交流下呢」。
e9Themissing page拍的太好了,一把年纪的老爷们,却顺着同理心忍不住焦虑起来,无论是从为人父还是为人子的角度,它都是一个难题,既绕不过去,也躲不掉。遇到这种烂人,破环境,怎么办?转学能解救自己吧,当然不能,哪里都是一个德行。太年轻的小朋友们作恶不知道轻重,再「犯罪」却拿「只是调皮一下」给自己解脱。
明明是禽兽一般,却当自己只是个恶棍,内心里还当自己是好人呢。
Two Girls Kissing,王小波写《黄金时代》,陈清扬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被同性从肢体上表示爱慕,因为是朋友,担心对方难堪可必然要拒绝,很尴尬。
算不上爱情,就是简单的crush,可自己是直的,对方是亲密好友,该怎么办?
青春期就有这么复杂,一方在认识自我,作为朋友能做的当然是支持,可支持到哪一步,成年人都不太会把握。Courteney的尴尬之处在于父母是gay,本来就忍受大家的异样眼光,青春期慢慢认识到自己是Lesbian,猜想身边的人肯定会责怪她被两位爸爸照顾成这样的,异样眼光翻倍了。不能出柜,可又对好朋友产生好感了,Hannah跟《黄金时代》里的陈清扬一样,照顾朋友的感受,甚至更大方的保护朋友。可当照片流传出去,小朋友蒙了,也是人之常情。
不止Courteney像陈清扬,Hannah,中国这个给女性套「破鞋」帽子的习惯啊,真是难堪。当一个姑娘性格张扬,长得好看,青春期被传点儿感情八卦新闻,被嫉妒的女生煽风点火,完蛋了呢,变「破鞋」了。《黄金时代》的陈清扬如此,Hannah亦如此。
The smile at theend of dock,Zach的爸爸去世,内心脆弱,不经意跟Hannah产生好感,又刚好天时地利人和,把好感发展成地下恋情了。跟Hannah初尝禁果,沉迷了一个夏天。
少男少女,身体最热血冲动的年纪,又思想成熟到既懂得照顾自己也期待体验,本身即美好又甜蜜。
但开学后,要把两个人的恋情带回学校,Zach就渣男了。青春期的男生大都渣男,表现的方式不一样。好朋友的前女友、学校女生攻击的对象,Hannah让Zach止步,被自己不成熟的恐惧感支配,渣男到底了。
青春期的爱情呀,只有双方,没有他人的时候最甜蜜。一旦要公布于众,就跟成年人的爱情差不多,要面对流言蜚语,要面对无休止的苛责,要接纳对方身上的瑕疵。对一个缺乏勇气的男生来说,Hannah还蛮有挑战性的,这段夏天的「甜蜜感情」让我们看见了青春期的那种幼稚,「不敢上前一步、缺乏勇气」,从而失去。
Justin跟Bryce谁更渣男,不好讲。
我们常常忍不住自问,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Bryce是天生的rapist吗?Justin是天生的coward吗?
Justin的家庭复杂,他缺乏安全感,又在物质上仪仗朋友,是Bryce的帮闲。所以当Bryce侵犯自己女友的时候,他逃掉了。可毕竟不是人渣,事后的罪恶感消除不了,被家庭扫地出门,无家可归,心里厌恶自己,这种局面是他自己造成的,可除了他自己还有什么因素呢?
Justin一直有说服自己,让自己自洽的借口,糟糕的家庭背景,妈妈跟妈妈的男友是混蛋,所以自己有搞糟自己生活的理由。可当他看见Clay爸妈的争吵,慢慢看清原来天下的父母一般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的自洽矛盾了,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Tyler被欺负的时候很可怜,可当他有作恶的机会时,他报复的手段黑暗又极端;不能理解自己的生理问题,他逃避,并伤害好姑娘,能比Bryce好?后边在卫生间被霸凌的镜头,看着让人不适。女性被强暴,感受是一样的受伤害程度。可我们看见女性被强暴的镜头,不太理解其伤害程度;换成男性的话,瞬间就感受到可怕了。
似乎很drama,可回想我们的青春期,细枝末节的东西,就是刀光剑影的戳出伤口来,切肤的痛在当事人身上。会有很多人不屑一顾,这都是美国人矫情,换到国内,班主任拍拍桌子大家都老实了。可实际上只是没到台面上曝光而已,「害怕失去朋友」的焦虑感,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而言,大事啊。从小到大的基友,能直接客观对待?换做是自己,会是不同的选择?Zuch喊着:「I’m fucking coward」的时候,特别理解他的感受。
想起在知乎,有一位女大v在某一个教育机构的问题上不客观,被大家批评,被官方处罚。隔了一段时间后,这位女大王发了一张自拍照,被另外一位男大v在「想法」里直接人生攻击,当众评论这样的照片辣眼睛。当时我看到了,很像站出来指责他这种行为,可认识他就是因为他擅长撕逼,截图挂人是专业的,我有点怕跟他产生交集,本质上自己有点怂,不敢交恶。评论里有另外一位朋友,大胆的指责他。现在想起来,自己也是coward,换做是我,估计也是「看客」而已。
青春期有这种糟心的状态,长大了就变好了吗?
答案还真是伤感。
女性,还真是不容易。
其实我不习惯用豆瓣,一般就上来看看电影评分跟影评,偶尔看到认同的观点心情澎湃地点个“对我有用”就假装自己发表过观点跟人讨论过了。
但是大概是现在还比较早,看完的人比较少,而刚看完心情又比较复杂,没有找到特别认同的观点,只好自己写了。
我的思维比较跳跃,随便看看吧。
想说的其实很多,不过我想从Hanna和Zac的暑假恋情开始说——我并不认同他们只是Sex partner的说法。
先来回顾一下在第一季中Hanna和Zac的线,她给他写了一封信,而信中讲述了她的全部情感和经历,但是Zac不知道怎么回应,觉得她为什么这么drama,还偷了她的小纸条。而在第一季中Zac对Hanna是有好感的,甚至当时在A站看,不少弹幕说Hanna反而推开了唯一一个好人。有趣的事情是,来到第二季,发现他们俩有过一段,很多人的反应(大部分是接受不了的)就很有意思了。
在第二季里面,他们发生感情的暑假是在Hanna给Zac写完信之后的时间线。我们来捋一下两个人的状态。Zac,刚刚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悲伤且困惑,但是母亲却是一个情感不外露的人,他根本不知道母亲对这件事情的感受——而从这里也可以追溯到Zac并不是一个懂得表达自己感情的人的原因,而他的“Buddies”是棒球队那群人,成天吹嘘自己跟多少女孩发生性关系的青春期男生,他也没有办法跟他们谈及内心的感受。而Hanna之前给他写过一封长信,里面谈及了她的内心感受跟经历。至于Hanna,好不容易从学校中解脱一阵子,但是她的身边依然没有任何朋友,这个时候Clay不在镇上。Zac接近Hanna,向她敞开心扉,跟她讲述自己的悲伤跟困惑,两个人时常见面聊天短信来往。其中有一个情节,是Zac在布莱恩家里,他给Hanna发短信说:“好讨厌在这里。”Hanna回复:“码头见。”——简直有一种“拯救”的感觉,而同样地,Hanna在Zac面前也摆脱了被贴上的标签,她认为Zac是看到真正的自己的人。他们对对方的意义远不仅仅是sex partner,或者说,他们正是因为互相有好感而发生关系——两个人都是处子,都不想随随便便地发生第一次。
说实话两个人相爱的这一段我觉得超级甜。Zac去向Justin请教怎么滚床单也真的是可爱。两个人发生第一次关系时候的青涩跟情动。互相在手机里拍下对方的照片。就很甜。
但是我也理解很多人没有办法接受Hanna跟Zac的这一段。因为第一季很多是以男主Clay作为主视角,而Clay深爱Hanna,他们理解彼此,而Clay认为Hanna是完美的——但是大家要记得一点,Clay和Hanna从来都没有在一起过。如果说感情是可以划分得清清楚楚的,如果说喜欢一个人就绝对不会对另外一个人产生Crush,那么许多的爱恨情仇就不会发生了。生活本身,或者说感情本身就在于复杂,而戏剧是展示出了这种复杂。如果非要站在一个“圣人”的制高点,对于剧中角色不符合自己心中的设想的地方就横加指责(这个后面再详细展开),那我们会少看到很多它原本想要展示跟传达的。我反对的狗血是没有逻辑的情感线,但是他们的情感线是有迹可循的。甚至Zac最后在休息室发泄那段,是我全剧哭得最厉害的一段。Zac在Hanna面前是可以敞开自己的心的,但是Zac却没有意识到Hanna对他来说是多么重要,他失去了Hanna,他失去了可以倾诉的人,但是却没有人会理解他的感觉——他自己或许都没有理解自己的感觉。但是他已经永远地失去她了。
永远。
插个楼,我觉得Justin那一段也挺甜的QAQ
Justin小可怜,希望第三季他会好起来QAQ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完美的受害者”这一点了。
正如Hanna的妈妈最后说:“Hanna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受害者,她(balabala我不记得原话了)。”她也做过错事,她有她的恐惧跟缺点,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生。但是剧中为何如此地强调“她的故事需要被听到”,是因为一直以来都在试图传递,“不要在不了解别人之前就横加指责”。
想一想剧中提到校园霸凌的其中一种,“他们给你贴上标签,然后你就失去了自己原本的面目”。
再想一想,每次出现“奸杀”之类的新闻,人们的反应——“她穿这么少!活该!”等等,等等。
但是难道因为曾经做过错事,她就“活该”吗?
When we piont our fingers to Hanna, we are all bullies.
尽管看过“受害者有罪论”的分析,但是每次看到类似的言论还是忍不住生气。导致“受害者有罪”的结论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如果我们相信是因为受害者做错了什么,而导致惨剧的发生,我们只要想着只要我们不做那些“危险”的事情,我们就不会有事——这也是一些新闻媒体针对这类案件给出的建议——“女性深夜不要单独出门”。诸如此类。
另外,Hanna以及剧中每一个角色,都有足够的复杂性,——正如我们每个人。这也是我很喜欢这部剧的原因,它帮助我们试图理解他人跟自身,尽管人没有办法完全地理解他人。但是看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可以让我们进入那个场景,尝试站在他的立场上理解他。没有一个人是一个或几个标签足以解释的,也没有一个人是不会变化的。如果以一个固定的目光去看待别人(剧中的角色),当他做出不符合自己预设目光中的行为就质疑他行为的正确性,甚至对他恶言相向——其实这在互联网的语境中相当容易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见。不再展开了。
讲一下一个细节,Hanna去让泰勒拍照片化了浓妆那次,妈妈对她说:“化那么浓的妆像个妓女(还是啥来着)”。
哇这一段简直很还原有没有。男生可能是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但是我敢打赌不少女生被说过这样的话——“裤子穿这么短一看就不像什么正经女孩,去换掉”之类的。
而且是来自自己亲爱的妈妈。
其实本来想说的点有很多(因为这部剧想要讲的点很多),打起来突然又觉得,欸算了。
暂时写这么多吧。
本來等到新一季很激動,興奮的感覺把所有的白癡的劇情都自動忽略。冷靜下來之後,我想請問編劇們你們到底寫的什麼白癡鬼東西啊??? 其他的什麼Clay莫名其妙的戀情啊,詭異的通靈啊,劣質到極點的Trial啊,我都不講了好不好。可是最後一集真的令我無Fuck可說。
編劇們,你們真的確定Tyler和Monty在廁所的那個Scene合適嗎?OK我明白這種事情在真實世界裡面真的有存在,或者說,比這個更加黑暗更加難以想像。但是在一部受眾是青少年的電視劇裡面,不用把每個細節都刻劃的這麼詳細吧??(你TM真的是太詳細了!)至於這麼Graphic嗎???還有片尾是什麼鬼???你想拍第三季也不用這樣吧???
如果當初這部劇的本意是想幫助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我覺得第一季就已經夠了。第二季我我真的完全覺得是Bullshit. 我明白有時我們要明白這個世界是如此的黑暗,每時每刻都有不公義的事情在發生,我們不能夠視而不見。但是編劇的用意到底是什麼呢?是想要幫助那些青少年嗎,讓他們明白自殺不是唯一的出路,或者是讓人們意識到霸凌的恐怖。抑或是正義永遠不會得到伸張,有錢的強姦犯只要有好的Legal Team就不會得到懲罰?帶出話題,引起討論是好事,但請注意好方式。有時為了收視率,太多Drama,反而會弄巧成拙。
第二季想著眼的地方實在太多,令我有虎頭蛇尾的感覺。其實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討的題材,都沒有真正的深入到。其實第一季真的已經很足夠了。不然也不用加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衝突,和莫名其妙的更改人設。感覺通篇就是:She is a liar, don’t believe the tapes, she deserve it. 後半部的劇情走向真的是連很矯情的我都覺得過於Dramatic了。Netflix什麼時候變成這樣了?
昨天看新聞,休斯頓又有校園槍擊案了,10死10傷,據聞槍手曾經受過欺凌。與同一天播出的這部劇還真是有詭異的巧合。編劇們,想一想,你埋的這個伏筆,對青少年們會有什麼影響。或者說,你們覺得,在片頭加個Alert,在片尾加一句:
「If you are thinking about killing the bullies, please visit 13reasonswhy.info for help.」
這樣就能撇除責任的話,我很欣賞你們的勇氣。
不好意思,这季拍得真的多余。讨论了比第一季更多的问题(性侵/霸凌/自杀/枪支/毒品),但是人设很崩,剧情和台词也是强行用这种青少年公益宣传片似的教育口吻凑出来的,看他们一开口都猜得到下一句,一部看不到希望的剧。But,第二季的Zach真是个天使(相当于上一季Jeff的存在。)
「C-」前排为Dylan小哥哥爆灯,10分靴靴「更」看完全季,意义大于剧情内容,编剧根本构不起整个续集,只会用傻逼律师角色的一次次质问掀起观众的愤怒。人设是真的改得稀奇古怪的🙎,这群高中学生太可怕了,下季全部男性角色搞在一起也许能挽救回来?5分靴靴
虽说剧情不怎么精彩,但意识流叙事用得恰到好处,后来有那么多人都在为汉娜伸张正义,有点被触动,还是相信人性本善。剧组呼吁让人们寻求帮助,我觉得目的已经达到了。
原以为在性侵之后会拓展主题,转而探讨同性恋及其他少数族群受霸凌问题,但现在这样更好:一块块抽去「完美受害者」的木块,到什么程度会让你觉得案件轰然倒塌呢?屹立不倒的轴心只有一个:对方没有同意。只要有这一点,哪怕仅有这一点,这都是无可辩解的罪行。最后一集很多余,多赚眼泪又潦草一抓。
我倒很喜欢第二季对Hannah的“不完美受害者”形象的刻画的,这也导致很多人认为“人设崩了”。即便做过错误的决定,不等于她“活该”如此被对待。13集部分情节引起强烈不适,半捂着眼睛看过去的.........
脱离了原著,第二季感觉整个主线都不明朗了,编剧显然不知道该做什么。———————————————————提示⚠️13集38分钟左右内容可能引起强烈不适,请谨慎观看,外网已经炸了。
overall还是不错的 但也有很多硬伤 结尾懵逼??难道还要苟个第三季?我只想看Zac和Alex尽快搞基 Justin和Clay德国骨科哈
真正惊悚的是当汉娜被还原到何时,“你"的关注点会变成“她活该”,而早已忘记强奸。其实这季更绝望,校园霸凌遇上体制的冷漠与特权阶级的现实,可惜没讲好。不过如同我上季说的真正触目惊心的是观众的评论,汉娜也许不完美,但强奸犯始终是强奸犯(针对某个短评)。喜欢alex,最爱zac那集。
刚开始主线有点糊有点无聊,好在后面水准上升!喜欢clay与hannah的对话,或者说我把这种对话理解为clay的自我挣扎和自我对话,略精分但符合人设,纠结但异常强大和认真的clay逼着自己面对并push整件事!另外,tyler值得被更多诉说,期待下一季吧!
这季get到小扎的帅气了
最后一集的插曲《lovely》非常好听。整部剧有几个令人介意的伏笔:1.杰姬离开汉娜母亲时的理由是(那封信的具体内容)2.克雷一直能看到汉娜3.泰勒通过什么渠道弄到那么多枪?4.艾利克斯母亲的男友5.布莱斯转校,女朋友怀孕6.盒子里一些照片被烧掉的原因
第二季虽然不如第一季,但13集38分是什么鬼?编剧是傻逼吗?为了什么要拍这样的情节??
本想给四星然而被最后一集气炸【
面码化了。还有第三季?让Tyler把棒球部突突了不就完了,等了13集没突突成
为Netflix又送了钱,然而新的一季编剧水平下滑太多
有点小失望,这一季的压抑感虽然降低了不少,看着不像第一季那么沉重,而且把第一季留下的一些悬疑解决了,可是剧情实在有点凑时长的感觉,尤其后面有几集非常的婆婆妈妈,看得让人很想快进,不过即便这样,有些桥段还是被感动了,大结局有为第三季做铺垫的嫌疑,但真的有必要再把这个故事继续下去吗?
有点强行续,抛出了更多青少年社会问题,补充了Hannah不由她主观叙述的不完美的一面。最大缺点是叙事散乱,没有了第一季的悬念做支撑,全是角色们的悲痛和救赎。似乎为了缓解第一季的压抑氛围而加入了很多温情和正义的段落,但最后一集部分情节严重不适,几乎要浇灭所有希望。
或许我最喜欢的是zach,起码他在hannah活着的时候向她说了对不起
真的结尾来一场屠杀这部戏就升华了,结果为了拍续集对每个人都有所保留,莫名其妙的结局,哎可惜哦
看了第一集,台词三句不离bully,主题全靠喊口号,完全和第一季通过剧集表现主题的方式不同。拍得和宣传片一样,每个人演技都尬得要死,先打着两星,明早起床刷完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