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好片
有一项工作叫"好人",老板是自己,薪水自己发,听起来很愚蠢或老土,当然,前提是有主观的意愿.
当进入社会,先不说,要建立什么伟大的事业,首先,不做坏事,不做坏人,养活自己,就已经做得比一些人出色.
在此基础,也许可以期待什么,也许不.
2 ) 虽然阴郁压抑,但值得推荐
Jimmy被暴徒杀死,简化了之后更加复杂的问题,似乎问题都解决了似的,看着让人很心疼。
片中泰尔尼家族的几位男主角演出都非常出色,老谋深算、深谙其道的老爸,极具领导能力的大哥,还是深陷迷局的Ray,以及娶了泰尔尼家女儿的Jimmy,表现了不同性格够man的警察。
3 ) 真实的好电影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是自春节长假以来这么多天里,自己第一次在电脑前花去两个小时,而觉得物有所值,不至于后悔当初为什么选择电影而非睡觉来打发时间。真实的故事,到位的表演,不错的内涵,拥有这些,对我来说已经是好电影足够的条件了。
关于评论就不多写了,只是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理由就是非常真实。
两场戏让人印象深刻。其一是快结尾处退休老局长与Ray的争吵,为维护家庭的地位与完整,坚持了一辈子职业道德的老警察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荣耀与尊严,反过来劝儿子以家族利益为重,和大家一起共渡难关。一个退休警察局长不会为了利益、金钱、名誉而去毁了自己一世的英明,但为了家人,他却会不顾正义、名誉、所有一切,只是想着怎么把自己的每个孩子都保护好,怎么把他们捅出的娄子给一一补好。殊不知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他们有自己的善恶判断、他们也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其二是最后,两名警察在超市中抢劫,结果引起天怒人怨,被平时受尽欺压的黑人们团团围住攻击的镜头。看这段的时候,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去年一度非常流行的“俯卧撑”一词。这就不多谈了,影片毕竟是影片,无法做到高于生活,所以最后总是要拨云见青天的圆满。当然据说还有另外一个结尾,我想导演不妨也可考虑考虑我们有中国特色的“俯卧撑”式幽默,加上这个结局成了皆大欢喜的喜剧岂不更有意思?
爱德华·诺顿在剧中的表演也是亮点。自《格斗俱乐部》就有的低调孤独气质与内敛风格,外加一点智慧与幽默,与这个在家族中排行最小、最有天赋,被爸爸宠坏而又有些理想主义的警察Ray形象非常相合。略显细腻单薄的外部形象,也让他在一堆硬汉警察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反而映衬出了作为独行者、少数派强硬的一面。
当然,影片也并非全无缺点。比如反面角色塑造的过于疯狂,几个涉黑警察有些脸谱化。脏话连篇、行为夸张不说。好歹也是地方上的老江湖了,还和黑道素有往来,居然需要费这么大力气,这么多人开着车在街头乱撞,甚至不惜队长出马用婴儿做要挟,才问出了凶手所在。而几年都没好好工作的Ray,居然轻轻松松就从一个街头小混混那里同样搞到了地址。真是有些不可思议。
不管这么说,这是一部真实风格的电影,瑕不掩瑜,值得细看。
4 ) Pride and Glory
据说Edward Norton的这部《自豪与荣耀》从很久以前就开始筹拍,筹着筹着就遇上了911。因为本拉丹,美国人民都愿意相信美国警察拥有优良的品质,这和如今的他们把奥巴马当成大仙来拜是一个道理。当然愿意相信是一回事,究竟是不是又是另一回事,我婶就是一个警察。不过尽管我婶是个警察,毕竟还是我婶,如果是叔可能就有点危险。偶尔家里人聚在一块的时候就能听一些新警察故事,大人们一边劝我入党一边说这些新警察故事。这种讨论本身就很不符合逻辑,因为警察局就是我们党开的,而他们说的警察故事又不是成龙演的那些锄强扶弱。当然上海的警察们犯不着和《自》里说的一般黑,因为扶持他们的党也可能在背后捞钱。听说《自》的剧本在911以前还要黑,乌漆么黑。但是这些写电影的又要靠观众吃饭,说得太黑还怕濒临奔溃的人民大众不买账。所以我也知道《自》很难,一方面说的是警察不好,一方面又想着不能把警察说的太不好。
我一直相信Norton是个有本事的人,那是因为我老看人好的一面。观影者大多是从一名演员最好的作品入手,像Norton的《美国X档案》、《搏击俱乐部》、《一级恐惧》,但他也接了许多不让人称心的作品来养家糊口,这样说总好于说Norton的事业已经走了下坡路。Norton在《自》中的表现无愧中规中矩四字,也是因为被阉割的剧本无法发挥Norton的能力,回头再看前面列着的三部大作,无论哪部都能把Norton衬得掷地有声。
尽管整体够呛,但还是有几场戏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是Jimmy拿电熨斗烫孩子那场,那时候他要是真烫下去我也会信,但是下一秒他放下孩子说这仔很靓的时候我又回过神来说这是一个有家室的警察。二是Jimmy最后被Norton绳之以法,路遇暴民,被乱棍打死的场景。觉得那场暴动的效力发挥的再大一点更好,不一定要乱到什么程度,只不过觉得场面上的渲染没做到家,最后只落到Jimmy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处上。或者说纽约毕竟是个治安水平一流的连飞机都不敢撞的城市,在这件事上,国防总统布什先生功不可没。想被突出的警察世家的挣扎也好,没落也罢,都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整支警察队伍都是这样,谁还在乎这个小家。打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舍小家,为大家来着。
在影片末端,Norton和Jimmy放下警徽和佩枪,在酒馆里结结实实地干了一架,像男孩子们小时候的厮打。男孩子后来都长大了,有人当强盗,有人当土匪,当上强盗本来就想到自己可能是个坏人,当上警察没想到自己竟一不小心也成坏人。
相关作品
5 ) Pride and Glory
在纽约警署,泰尔尼家族声名赫赫。老弗朗西斯·泰尔尼(强·沃特 Jon Voight 饰)创下无数丰功伟绩,在黑白两道皆有很高声望,他的儿子小弗朗西斯(诺亚·艾默里奇 Noah Emmerich 饰)、雷(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 饰)以及女婿吉米·伊根(柯林·法瑞尔 Colin Farrell 饰)也同样在警察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某晚,正在参加橄榄球比赛的吉米突然得到噩耗,他所负责的辖区发生枪战,数名警员中弹身亡。在父亲的鼓励下,雷加入特别行动小组,开始追捕相关疑犯。
在调查过程中,雷发现越来越多疑点,进而察觉吉米、小弗朗西斯甚至敬爱的父亲都可能牵涉其中。正义在这一刻染上污点,雷的调查之路也充满曲折和危险……©豆瓣
6 ) 自豪荣耀的相对论
《自豪与荣耀》是一部关于罪与罚的电影。警察内部腐败与家族内部纷争的纠结,正义与亲情的艰难抉择。饶有力量。
同样的故事若摆在有些中国导演的手上,一定会煞有其事地拿出一副惩恶扬善的坚定决心,将英雄主义放大到底,生怕天底下的亿万老百姓不了解,不体恤政府的态度有多么的正义凛然。可放在了老美的手上,阴暗的东西直面而来,一切处理得真实可信,不是英雄主义性情,而是人性光辉的足够映射。
腐败问题,每个国家都有。权利的纷争,金钱的诱惑,最终作茧自缚。正义与邪恶,孰赢孰输?这样的主旋律基调放在那部电影里都是行得通的。就这点对于这部电影结局的猜测是合理而不庸俗的,我们之所以愿意花上两个小时去看这样一部稍微不注意集中精力就很容易睡着的电影,除了COLLIN FERREAL和EDWARD NORTON的精湛演技之外,唯一值得褒奖的就是所谓的真实感。我们不能以一部纪录片的直白太要求这部电影的真实性,但在不夸大正义,不弱化邪恶这一角度来说,它做到了。
说实话,我是冲着诺顿才看的电影。因为字幕的缘故,很难坚持,中间的一些细节和错综的人物关系有些晦涩难懂。当电影开头纽约警界精英组成的一支橄榄球队在赢得比赛之后趾高气扬地相拥高呼,"N.Y.P.D,N.Y.P.D,"的时候,何等壮烈激昂,何等振奋人心,谁能把他们和贩卖毒品的鬼佬,挥舞着至善的拳头痛扁便利店老板的瘪三,拿着烧红的熨斗对着不足几月的婴儿逼父亲就范的强盗,往罪犯喉咙里猛插利刃的杀人狂,整天满口fucking的地痞流氓相提并论呢。导演却用自己的镜头语言真实地还原了貌似国泰民安的大环境背景下,一小撮为“除暴安良”而生的警察的丑恶嘴脸。惩恶扬善,本是警察的天职所在,所以,当一个本该是“警察与小偷”的简单故事演化成“警察与警察”的明争暗斗之后,结果就没有那么明朗了。
于是,我想到了《无间道》。脑海里掠过的是陈永仁在天台对着刘建明举枪的画面。然而,这次换成了JIMMY和RAY的裸身搏斗。陈永仁和刘建明,一个是警察,一个是三合会的会员,他们互换了角色,却又是敌我关系,敌人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尚且难以取舍,你亡还是我亡难以抉择。而JIMMY和Ray并没有纯粹的敌我关系,只不过一个选择更粗粝,更堕落的活法,一个选择更正义,更谨慎的活法,更加重要的在于他们之间的至亲关系。我相信,同样为对方的死亡而纠结的刘建明和Ray二人,留下的遗憾和悲悯是截然不同的。
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以蓝黑的基调为主,压抑中时刻在提醒着我们这个世态的阴暗与暴戾。与市井小厮,混混,小报记着,便利店老板这些社会底层人物的情感纠结,因无法忍受罪恶行径而揭穿,生活一落千丈,自怨自艾而开枪打爆自己脑壳的警员Sandy,这些不怎么让人舒服的镜头让我们深省,这个看似繁华的都市背后到底藏匿着怎样的阴谋与背叛,光鲜的荣耀背后是一部怎样的血泪史书。
温情是短暂的,就算身为老警员的父亲在圣诞节的晚餐上抽泣着为自己拥有两位儿子,一位女婿这样出色的警探而自豪不已,就算大儿子FRANK为自己因疾病缠身而即将生命终结的妻子戴上刻着“我的爱将永恒”的戒指,就算美妙的清晨JIMMY和妻子孩子追逐嬉戏,相拥而笑,并坚持要生四个孩子的理想再过美好。但是,罪行是无法自我救赎的。
所以说,自豪与荣耀是相对的,利益价值取向不同,我们就可以因荣耀而自豪,却不能因自豪而荣耀一生。
豆瓣评分如此之低!这是一部惊人之作,尤其摄影和演员相当出色。
节奏实在够慢
Pride.and.Glory.DVDRip.XviD-DiAMOND
能不打他脸么...
哎。。。。诺顿啊,离上次好片有多久了啊。。。。。
想表达的东西很好,结构和镜语呲了点,没表达好,有点糟蹋了。这种类型的商业片,Gavin O'Connor照Micheal Mann和Brian De Palma差的太多。Collin Farrell真不会演戏,以前还没这么明显,在Edward Norton面前就原形毕露了
过于拖沓
==1==R-1024 还不错哈。。。
烂片
平淡达标之作
不错的片子,男人们都很帅..
本片属于那种慢热型,前面的铺陈都是为人物性格打基础,如果再紧凑些或许电影会更好,当然演员的表现都很精彩。
风行上的版本有缺漏,少了十多分钟。拍得虽然难说新意,但蛮有张力,编导演都在暴露和维护之前,有两难的徘徊,这点也许能解释为何主演的表情从头到尾,全是那么憋屈痛苦。
给五星,毅然决然。我也不理解那些人是怎么打分的,我也想骂街。
越到后面越精彩,so,一定要看完它才做评价。
第一遍看的时候用了半个小时才搞清楚人物关系,第二遍看时发现其实编剧给了很多信息,只是太细节很容易被忽略。前半部分主要都在铺垫剧情,节奏有些拖拉,但描写很细致。80分钟之后渐入佳境,特别是最后的高潮戏异常生猛。Ed的表演我就不说什么了,赞!看完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源源不断的F**K。
一堆好演员 一个还不错的故事 一部很平庸的片
1845年爱尔兰大饥荒之后,大量爱尔兰人涌入美国,但由于卑微的身份他们只能从事最危险的工作,如警察和消防队员,于是在因公殉职的葬礼上会吹奏风笛,现在这已成了美国警察葬礼上的传统。只不过现在使用的风笛是苏格兰风笛,因为苏格兰风笛比爱尔兰风笛的声音更嘹亮。警察局也专门养了一帮仪仗队。
大盘超多啊,本子也不错,就是没什么大新意。
阴郁,绝望,冷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