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年危机不只有男人才有
仔细回味,总感觉这部电影男性视角实在严重。
在要交房贷的日子里,男人精神出轨,由色心驱动的跳舞爱好被妻子发现后,还发了顿脾气。然而事实上,他舞也跳了,舞老师也抱过了。他一点损失也没有,中年危机有舞蹈、美人治愈,好幸福。
反观他的太太,每天操持家务接送小孩,丈夫有异常,不敢言而只能被动猜测。发现不对劲之后一直焦虑,都快要精神错乱...... 这些负面情绪竟然因为月光下的一支舞而迅速消弭。最后她还是能做善解人意的好太太。
这样的剧情,我才不相信。家庭主妇真的好苦。
还有毒舌的丰子姐。她的女儿对杉山说母亲觉得他很像自己已经去世的丈夫。而杉山跳舞也是穿的她去世丈夫的衣服。我想,在她心里,跳舞,就是让自己忘记苦楚的最好途径,也是重温与丈夫在一起的幸福时光的最重要的方式。所以她跳个不停,就算过劳也无妨。
可杉山却因为一晃神而彻底毁了丰子姐的比赛。我觉得这对于丰子姐来说应当是不可原谅的。因为跳舞是她的精神支撑,而杉山不过是个“替代品”。结果,丰子姐还来鼓励杉山要继续跳舞,别把她的事情放在心上。哪有这么轻松呢?
做男人,可以谈谈情跳跳舞。
做女人,要诉诉苦都不容易。
2 ) Day 26 天气坏的时候 不如跳舞吧
2018年11月08日 第26天
片名| 谈谈情,跳跳舞 「Shall we ダンス?」
导演| 周防正行/日本
片长| 136分钟
昨晚看完电影的时候,我有个疑问,「男主角杉山到底有没有出轨?」
关于这一点,也许先铺垫下情节会更清楚。故事本身非常简单,男主角杉山是一位年过四十的公司主管,最近刚刚买了新房因而背上贷款,每天努力工作为生活所奔波。直到有一天他在下班的地铁上,抬头看着车窗外时,沿线的房屋楼上一个美丽的身影映入了他的视线,那是年轻的舞蹈老师岸川舞。在几次犹豫之后,杉山报名了这家舞蹈教室,于是在这里他不仅邂逅了舞老师还有许多其他人和故事。
电影里杉山并没有作出任何对不起妻子的行为,对舞老师的倾慕也逐渐化作对舞蹈的热情和坚持。但是看完,我还是觉得他也许真的「背叛」了妻子,不,是「背叛」了过去的自己,还有那些再熟悉不过的日常。
在舞蹈教室里,杉山学习了各种不同的社交舞,一开始他姿势笨拙,动作僵硬,而交际舞曲富于变化的律动和灵活的节奏,也和杉山本人沉稳甚至有些木讷的气质大相径庭。但经历了每周三固定的舞蹈训练之后,他的原本沉闷的生活开始瓦解。
想起村上在「刺杀骑士团长」里写到,大概的意思是,人生只有短短几次重要的转折,一旦遇到就要全不顾及地纵身去扑,直到把它牢牢攥在手里。而这部电影则传递了,面对改变,如果你的心里还没准备好,那就让身体走在前面。
主角杉山不再依靠惯性推进生活,而是用身体去感知活着这件事情。电影里一直笑眯眯的老太太田村老师总说:「要快乐地去跳舞啊。」跳舞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最后,看完电影我另一个小小的感受是关于感知这件事情。虽然我们拥有许多不同的感官,可是对它们的调度使用和依赖程度却完全失衡。就好像我自己,如果一定要排序,那么眼睛>耳朵>嘴>鼻子>肢体,如果我读一本书,那我只是在用「眼睛」读每一行文字,可是如果我用耳朵去「读」不同页翻动的声音,如果用鼻子去「读」油墨和纸屑的味道,如果用手指甚至脸颊、脚趾去「读」封面纹理的触感,那么「读书」就不再只是眼睛可以办到的事情。
感知能力的退化,只是我们已经习惯用所习惯的感官去感知习惯的世界。没有了差别,世界是一处平滑的表面,抓不住任何值得瞩目的事物。
又想起了好多天前,早上我在湖边上散步,回来的时候路过树底下,便听见树上传来「笃——笃笃——笃笃笃笃」的敲击声,那清晰的信号让我确信是一只啄木鸟,于是我努力抬头,想要在枝桠和逆光里分辨出它。却不小心误闯了路边土狗的地盘,被一阵狂吠吓得扭头就走。后来远远地观望了一会儿,便毫无所获地回去了。
那天早上我到底有没有见到一只啄木鸟?这之前我一直觉得答案是没有。因为我最后也没有看到它,它是大是小?什么姿态?颜色如何?它是真的存在吗?在这些疑问里,可是我又分明听到了它的声音,用耳朵确认了它的存在。
也许我可以说,那天早上我听见了一只啄木鸟,是用听的方式见到的。END
3 ) 《谈谈情,跳跳舞》:中年人生的另一种语言
《谈谈情,跳跳舞》:中年人生的另一种语言
(贴一个旧文)
如果你正受生活无声无息的折磨,如果你正值事业如火中天,如果你对身边的亲人失去了热情,或许你应该像这部电影中的中年男子一样,为自己找一个兴趣和理由,这样或许就不会衰老得特别迅速。
电影有关“社交舞”,这是一种成年人交际时的舞蹈,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大众所喜爱。我母亲不惑之年时也深迷此舞,时常带我穿梭于舞厅。我每日经过的露天公园也时常能看到附近居民在那儿尽情舞蹈,虽然他们的舞姿不是尽善尽美,但那种对生活表露出来的热情深深感染着我。我觉得我母亲也是这样,尽管那个年代,人前背后会听到很多流言蜚语,但“社交舞”本身并不像人们想像得那样龌龊,它能使人得到锻炼同时,也收获友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沟通的语言,形式优美而且程式多样。
影片中的中年男人名叫杉山,每晚坐地铁都会在停靠站抬眼望到一扇写着名为“岸川舞蹈学校”的窗户,窗户旁站着一个面带惆怅的年轻女子。他最终考虑再三,走进了那个学校,和那个团体的成员融为一体。故事徐徐展开,他从一开始被年轻舞蹈老师吸引产生学舞的冲动,到被她断然拒绝后潜心钻研舞蹈,直至退出舞蹈学校,故事情节并不跌宕起伏,也无什么感人至深之处,然而将内敛的中年心境细致地展现了出来。从一个封闭的被社会牵制的中年人身上,我们或者感受不到任何波澜翻涌的情绪,然而导演周防正行却以“舞蹈”裂开一条破口,让他钻进去,然后剖开自己的内心。一般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中年男人,大多都以事业为重,他们对生活的乐趣全然无知,正是这种沉重的社会责任感的压身,使之表情凝重、思想浑浊……这一点,我们从役所广司饰演的杉山身上可以看到,他在单位任职主管,镇日西装革履,但他真的快乐吗?虽然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也买了房子,可是日复一日单调的上班下班,真的就会磨蚀他的一生吗?人的最高需求不正是马斯洛提到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吗?如果杉山仅满足于事业,那么这样的人生俯首可拾,导演也就无需用该片来劝诫中年人该学着如何享受人生了。
不过,导演的意图虽然很简单,却让这群中年人身上崩发出了可贵之点。杉山虽然去学舞的“动机”不良,但最终却在岸川舞(草刈民代饰)的激励下跨进了业余舞蹈大赛的舞池。不过,这里导演有意设计了岸川舞的一段故事,她看起来冷若冰霜、对舞伴挑剔,但其实隐藏在外表之下的,却是她对舞蹈的热爱。原来几年前她在职业舞蹈比赛中失利,便将原因怪罪在舞伴身上,一直不能释怀,也因此屈居于父母开办的舞蹈学校。虽然爱情在本片中表现得较为隐晦,但导演的用意显然是想表明社交舞是双方配合的舞蹈,而非单方面投入,要跳得好,并非仅止于舞步的娴熟、优美,更注重的是跳舞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雅风度和配合的默契。其实说穿了,它是一种“沟通”的工具,正如我前面说到,它是“另一种语言”,“如何表达”与“表达什么”是它的终极目标,这永远是一个相互的问题。所以,岸川舞老师她在怪罪舞伴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伤害自己,正是她的自傲态度令她输却比赛,但是杉山那种对舞蹈表现出来的热衷和谦逊深深打动了她,特别是比赛时出现事故他仍照顾舞伴的表现让她从心灵的创伤中解脱出来。
影片结尾,两人在“Shall we dance”的歌曲里翩翩起舞,从灰头土脸的拎着公文包的中年男子成为舞池中气宇轩昂的白马王子,这俨然像一部“青蛙变王子”的传奇。只不过我们主人公不再年轻,而是有家庭有妻室女儿,但这些不是阻碍的“阻碍”反而突显了他追求自由的内心。除了他,身边那几位同样学舞的有青木(竹中直人饰)和丰子(渡边江梨子饰)等人,他们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心病”,才来到这个学校学舞,比如青木,在事业上无法出人头地,只能在舞蹈中收获一点信心;而丰子则是因为想念死去的丈夫而迷恋于舞蹈。这两个“丑角”的穿插令本来显得凝滞的影片风格散发出喜剧感来。你想,杉山和岸川舞都是那种性格内敛而不多言语的人,如果单讲他们,影片肯定就会显得冗长枯燥。
走过青春的浮躁,每个人都会面临中年的责任和压力。影片就是想告诉我们,即使活得多么辛苦,也要想方设法培养自己的兴趣,让人生变得越发多姿多彩。我母亲每次来杭州,总会逛一逛那些露天公园,参与到他们的舞蹈中去,我观望着她的一举一动,她感染着我,正像这部电影一样感动了我,我想,以后的我,也会像她那样,对生活充满希望,满怀信心的活下去,活得很长很长……
当你烦闷时,不妨说一声:Shall we dance?
4 ) 一切意外都源于各就各位
我知道,一切意外都源于各就各位,
任何周密,任何疏漏,都是匠心越轨,
不过,操纵不如窥视,局部依靠阻止。
——肖开愚《一次抵制》
把肖开愚的这几句诗用在这里实有大而无当之嫌。不过它却从讽刺的立场上点中这部电影的要害。
电影打磨得非常光滑,不过却是迎合市场的,工匠似的打磨。满足了观众的YY心理,又把一切处理得无伤大雅,老少咸宜。抛出简单的悬念,又把一切解释得清清楚楚,不留下一丝疑问给观众,让其在观影时获得“一切了然于胸”的大满足。
只是这种光滑的,鸡蛋里挑不出骨头的电影对我而言味同嚼蜡。北野武最无聊的那些电影也比它更值得一看。
5 ) 只争绿叶不争花
在突然降临的粘稠的春季,看到白玉兰象小孤孀一样孤零零地开着,不禁纳罕,缘何选中这种开花不长叶、长叶不开花的植物作为上海的头脸,难不成是为了体现上海一枝独秀、无须陪衬的孤高自赏?白白的花体直接站在秃秃的枝头,象一个人在空漠的舞台上喃喃自语。
我是俗人,总觉得花无叶不欢,叶的力量倒是不容忽视的独立的存在。说起充满生机的绿叶,想起一个励志老片《Shall We Dance》,其中出彩的倒不是中年危机的男人与失意孤寂的女人间的暧昧,而是那几个活蹦乱跳的配角。相对于主角的中正的美,配角却是一群或老或丑(一般意义上的)、生活磕磕绊绊的失败而又不堪失败者,偏偏更夺人眼球。
配角一,光头青木。在办公室是轮不上升职、受同事侮慢轻视的永恒基石,绿叶指数奇高。如果主角杉山的郁闷是因为每步都踩在点子上,该升职时升职,该贷款时贷款,从不脱离轨道,未来三十年的活法已经设定,那配角青木就是还没资格踏上这个沉闷奢侈的轨道,贴着loser标签的人。他带着这股怨气投入了拉丁舞,一练五年,其间,虽屡遭年轻貌美的舞伴退票,仍矢志不渝。开玩笑,拉丁这样的舞蹈哪是没有激情的人跳的。即使最初习舞是为了找回在办公室失去的自信,苦练舞技也是为了达到精神上的胜利,但舞蹈的精神终于融入他的身体,使他抛开了假头套和一切不必要的浮华枝叶,做回自己。在舞赛上他积蓄许久的小宇宙爆发了,原来丑石也有惊人的能量。
配角二,欧巴桑丰子。浓妆、艳服、大嗓门、精力充沛、作风直接粗鲁的欧巴桑,如果你看不到她骨子里的热情,她只是一个凶悍到让人头痛甚至讨厌的女人。但你绝对避不开她的影响。没有她的一推,在舞蹈学校门口踟躇的杉山或许就放弃了。也是她揪下了青木那顶装模作样的假头套,刺得委委缩缩的胖田中流着汗与泪说出隐晦莫深的习舞初衷。同时她又是在老公死后累死累活带大女儿的母亲,是始终不肯放弃舞蹈的激情四射的女人,哪怕在舞赛中被踩下裙裾,她也更能够体谅对方的难处。这样的女人绝对抢镜,绿得鲜活。
还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胖田中,那段逼出来的内心独白,是所有人的心声:起初有点害羞,但渐渐陶醉进去,心情亢奋起来,脑子里有火花,把苦恼全部忘掉,就爱上跳舞……这时候开始发现狡猾的周防正行使的障眼法,貌似主角的是引出主旨的陪衬,主戏却是配角挑大梁。谈情是副,跳舞是主。
周防正行在影片一开始就抖出一个包袱——中年困惑,引人入毂,然后打开一看,不对,男主角被女主角臭了一顿,没戏。但是舞蹈还在继续,高矮胖瘦一众人相继现身说法,每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原来跳舞会把人最内心的东西勾出来,就算你在生活中屡屡碰壁,被打击得蔫掉,但只要你内心尚存激情,还是会被激发出来。再接下去进入备赛状态,又上了一个境界,舞蹈的真谛才慢慢披露出来——必得有纯净的心态和绝对的信任,方能突破瓶颈,脱胎换骨。于是,那一众初始时各怀鬼胎、遮遮掩掩、自我防卫的习舞者开始逐步扔掉包袱,淘尽杂质,相扶相持,沉醉其中,露出本相之美。
先说人去跳舞,最终却是跳舞改造了人,这样的主线如果没有深深浅浅的绿叶的掩映,可能只得一个单线条的苍白的故事,哪有这样丰富的层次与活力。宝贝绿叶们真是功不可没,就算是励志也有别于说教,让人信服。对舞蹈一知半解,或者对隔膜的社会失去希望的人似乎都应该看一看这部电影,至少为电影中失意者的全情投入暗地里喝一下彩。
6 ) 放下鐐銬的舞蹈(简评)
不喜歡“談談情,跳跳舞” 的這個譯名,我更希望,這個故事,無關乎“談情”。
影片初始的階段,曾經每日都如機器般規律并重複地工作和生活的男主人公杉山,打破了原有的禁錮,藉助舞蹈課和舞蹈老師找尋一些不同以往的激情、歡樂。在這個階段之中,雖沒有任何刀光劍影,卻直接或間接地出色展現了許多掙扎或對峙,如杉山猶豫是否該前往舞蹈教室的內心衝突、妻子對於遲歸的疑慮乃至尋求偵探幫助的舉動、青木的步伐帶來所有同事的異樣目光、舞蹈教室裡的幾次“相撞”事故……尤其是杉山的內心衝突,通過人物的動作、語態、神態,甚是沉默,都表現得十分細膩。每一次仰慕般的凝望教室窗臺,每一次猶猶豫豫地徘徊于月臺,雖無言語,卻無不道出他的內心世界。這些因感情衝動而起的幻夢、猶豫乃至後來的無望,是除工作、生活重壓之外的另一副鐐銬——他因舞蹈而重新充滿活力,可能還未意識到,往日的壓力無了蹤影,自己卻戴上了另一副鐐銬。
故事繼續,當那一段遲緩的萎靡的單車旅程終於擁有陽光擁有活力時,我還猜不到,接下去,故事要該怎樣繼續。婚外情導致家庭破碎?幡然悔悟回歸賢妻懷抱?露一小手引得同事讚歎?好在接著看下去后我的確感到驚喜,前篇整一幅喜樂、溫和的圖畫突然變成冷色調,好似一首優美的waltz戛然而止,進入一個“冰點”——尖酸刻薄、惹人討厭的松子昏迷而女兒道出了她不為人知的艱辛;青木再次被年輕漂亮的舞伴拋棄,失意而絕望,再沒有往日的活力;田中欣然起舞卻因松子的話受挫而沮喪甚至哭泣,道出自己最傷痛的往事……
記得曾有人說,每個人都是一個月亮,都有無光照亮的悲傷的背面。這一段所描繪的“月亮背面”,與此前的輕喜色彩構成鮮明對比,看這一段的時候,我們不禁要黯然神傷。“月亮背面”這一大轉折不但使得劇本情節有微妙的起伏、不落俗套,而且讓幾個配角不僅僅是普通的配角。我們看到,原來他們一直也只是戴著鐐銬跳舞,原來他們跳的是一群失意者的舞蹈,原來就算青木那樣柔美的步伐或那樣激情的舞蹈也只是為遮掩鐐銬的一塊嚴嚴實實的幕布。經過了這一段情節,我們將這幕布掀起,驚喜地發現者電影中配角的魅力。與男女主人公相反,幾位配角沒有靚麗的外形,他們那麼醜陋,卻擁有激情,卻擁有那麼豐富的內心世界,也最先在轉折過後將內心苦痛勾出來、扔掉,將身上的鐐銬取下來,用真實的自己、沒有雜念的自己為生命跳讚美的舞蹈,完成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
一段冷色調的悲傷過後,故事又返回到溫馨、輕喜的氛圍,然而在更深的層次里,我們有些許感動、有更多期待。也正是在這個轉折之後,男女主人公的軌跡也有所變化。參加舞蹈比賽的事,讓一直冷豔的素無笑容的阿舞老師開始微笑,也讓杉山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真實地活著。溝通,讓他們開始相互理解。故事就在田村老師那支《Shall We Dance》的舞曲里有了一種溫暖的快樂。比賽中的失誤卻又給情節添了不少波折,也引出了阿舞老師獨白的信件,我們才知道,她又何嘗不是在戴著鐐銬跳舞?她感謝杉山,因為杉山在事故中保護舞伴的舉措讓她重拾對他人的信任感,給了她自己黑澤事故真實創傷的些許安慰。於是,我們欣喜地看到,她放下了鐐銬,她不再冷漠和過分地自我。在最後一支舞里,杉山放下了雜念,只用快樂的心舞蹈,也終於完成了他的自我救贖。歡欣的音樂響起,暖暖的燈光打開,在這舞池里,場下的舞者也紛紛來到中央,每一個人,都在用快樂的舞蹈,守護心中的美好。
最爱竹中直人在里面的耍宝!~
中年人的童話,漫畫式的安慰。又喊。
建议翻拍华语版,演员我都找好了,小S、刘真、郭惠妮、舞棍阿伯!
这部电影展现出非常高贵的价值观,虽然舞老师前程似锦,但不代表其他人是不能快乐的。
1。赞役所广司 2。音乐无甚出彩 3。色泽典型怀旧 4。很“日本”但对于家庭的处理以及两位女性的塑造不得我心 5。超过三次大段独白讲故事方法最冗余败笔 6。舞蹈章节何妨更彰显华丽一些~ 7。挖卡卡,木脸美女因此喜结周方正行
竹中直人 天才!!
周防正行,役所广司,竹中直人
Shall we dance? 经典的还是好看呀,且不少萌点笑点。
这片看点全在竹中直人身上,全程像一条蛇,在油锅里蛇状翻滚,舞池中蛇皮走位,动作堪比蛇形刁手,表情像在吃长沙口味蛇。男主老婆这么能忍可能完全因为役所广司长的帅吧,性转一下这个故事我给十星,没错就是这么女权。
东方人东方情感跳变扭的交谊舞。看完在厕所听到隔壁在哼里面的曲子。每一个角色都爆炸可爱。
看完想立刻购买刘真老师的 3D 舞蹈 DVD 学跳舞!役所广司年轻的时候还蛮帅的…
真是始于猥琐止于高尚。我特别喜欢周防正行的叙事节奏,稳重又抓人,特别擅于把一个事物的独特魅力一点一滴慢慢透露给你,不急不躁。唯一不满的是结尾部分生造出来的悬念和最后一分钟营救,这部电影真没必要玩好莱坞那套,反而破坏了自身的气质。不过因为我太喜欢前半部分了,所以忽略这个瑕疵。
周防正行拍片极少,却难得部部精彩。在日本这种高压力国家,此类心灵放松的影片该是很受喜欢的,同时还暗含中年危机,婚外情等等。役所广司 这个木讷的男人很精彩,竹中直人主要负责搞笑,也很成功。草刈民代真是冷美人啊,中间略有些闷,这也是大部分日片的一贯问题,但是,这个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竹中直人无敌
不把这种逃离生活的欲望简单化成突如其来的爱情是日本电影的高明之处。
以工薪阶层的目光去理解舞蹈的纯粹与美妙,另外能把政治如此不正确的感情拍得如此积极浪漫也不容易啊,SHALL WE DANCE?
到JADA失误为止还算自成体系,后面就有点不可信了。很多戏的处理还是有些简单,过于想找到一个确定性的姿态。
压制欲望而又包含欲望的程式(经院理性)、源于欲望的形式化/特定表达(身体直觉),对于艺术的两极理解实际是相互渗透的,影片描绘了其合流的过程。经院回到人间,使人间变得丰富、也使经院重获活力。影片平淡而富于激情,但和真正的大师之作相比缺乏奇迹时刻,含糊中略欠穿透。
中年危机与乏味家庭,事业止步和出轨幻想,不要办公室的冷漠人际关系,让僵硬的身体扭动起来,热情的汗水流下来,回到最原始的快乐之中,才能找到新鲜的人生。胶片质感有怀旧色调,小笑点编织巧妙自然,几处忍俊不禁。竹中直人真是一朵高品质的奇葩,出演骚浪贱的男人,带点猥琐的善意,喜感天生,逗乐从来不是问题。草刈民代、松雪泰子,最喜欢的、会跳舞的日本女演员,从声音到肢体,从眼神到步态,真的很美。
舞蹈成为中年男沉闷生活的救赎,或意淫?电影不够动人的地方大约还是在于强行塞对于“成功”和“意义”的执念,及在看似温润日常的叙事中突出“漫画性”时刻而导致的风格撕裂。役所广司人物性格饱满的同时,与之配戏的角色统统堕入程式化的窠臼。舞老师身型是专业美,但我还是更喜欢玉子老师妈妈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