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稍逊的结局
武士道比较有现代意义的解释还是渡边信一郎的CB和SC,前者是宽泛的战士的镇魂歌,后者则是谐趣的解释为男男之间纯洁的爱情。
所以13刺最后挂的时候基本都是一对一对挂,死个半天还要对视凝望+倾述衷肠(有误。。。而本质问题还是没有超出忠义两全的道德困境。剑戟片的另一劣势还有,你既不可能真的把人砍的七零八落,招式也实在乏善可陈,即便加了一个异类和各种花哨的陷阱,依然使得加长的打斗后期乏味无聊,让人心生倦怠。
决战要靠耍诈,作为反高潮。。。嘛。。。三池的节操我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大反派最后的台本是非常减分的,原本一个靠无谓的暴力和诡异的吃饭姿态建立起来的,把“谁来阻止我”天天挂口头的,非常合理化的厌世权二代,最后被简化为单纯的追求刺激的俗人。是我的话,就算不把他洗白,也不会把他劣化成一个寻求刺激而不考虑后果的无脑儿,最后嚷着疼啊疼的 滚泥巴。恭维你的敌人就是拔高自己。
2 ) 慈悲的刺客
十三刺客的故事相当简单,就是官二代暴虐无道强抢民女烧杀劫虐生吃人肉无恶不做,武士纠集一队义士以少胜多为民除害,事就这么个事,打得蛮精彩,如果没事看看无妨。
全片最有意思的地方在结尾部分,官二代被一刀刺中,痛不可耐,死前对武士说,谢谢你,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这个结尾让抱有一个人大权在握为所欲为是人生至乐观点的我十分茫然,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
万人之上视众人为草芥的代价,首先是要切除自己的痛觉神经(就好比岳不群切掉自己的小鸡鸡)。权力的车轮碾碎的不光是草民的肉体,还有专权者的人性。
也可能结束他们生不如死的无感人生,对他们反倒是一种慈悲吧。罪过罪过,当我胡言乱语好了。
3 ) 推荐
日本的武士片/战争片将暴力美学发挥到了极致。不同于七武士的末世颂歌,也不同于赤穗武士的搏命绝杀。故事中的十三人兼具两者的正义与荣誉感,在刺杀暴虐的行动中完成了由武夫到武士的升华。而愚忠的半兵卫(借猎人所言)只不过是个没用的废物,免不了没有任何尊重的死亡。而低俗、快乐、力量惊人同时又有强大自愈的猎人,岂非无数人民大众的象征?有人说片尾太突兀,个人感觉正是导演留给观众思考的时间。此片刷新了我对于武士精神的印象。满分,推荐。
4 ) 以血祭道|《十三刺客》
以血祭道|《十三刺客》
本片讲述了一个爆虐成性的贵族在外出路上被一个武士组织截杀的故事。
本片的结构很明晰的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我们展现了这名贵族的凶残,和武士组织的形成,后半部分集中展现了截杀的过程,其持续时间之长(接近1小时),耗费血量之多(泥土都被血液染红),打破了1968年老版的记录,也创下武士电影打斗人数之最。在以往的日本武士电影中,常见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像这样有组织上规模的群体性械斗,还是头一回。但本片的导演三池崇史向来是一个喜欢拍打群架的导演,他的《热血高校》已经成为打群架电影的代表作。
本片的镜头表现非常地道,以下是我记忆最深的一个镜头,充满剑拔弩张的紧迫感。
本片的群戏调度也很厉害,演员无论是担纲的还是群演都在位置上演好自己的戏。镜头运动也极其灵活,不漏过任何一位演员的任何一个精彩表演。
本片的动作设计偏于写实,武士们没有飞天遁地的本领,也没有酷炫的武器,13人的武士组织之所以能截杀300人的贵族军团,一大半靠战术和阵地布置,其本身剑术一板一眼,和哪些狂拽酷炫叼咋天的武士电影比起来简直是庄稼汉把式。
另外,三池崇史坚持实景拍摄、摈弃电脑特效,所以本片没有其他日本电影中常见的浮夸的表现手法,也绝少安利的成分,本片前半部分正儿八经的交代剧情,后半部分争分夺秒杀杀杀,回归了老派武士电影的实在,仅有的安利成分存在于影片的结尾,即武士组织的领导者和贵族手下第一猛将的时候PK,导演通过两人的对话,表达了对旧式武士道精神的反思,即应将愚忠从武士道精神里剔除,武士眼里应有天下苍生,而非主子一人。
至于贵族本人,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他非要弄得这么人仰马翻才明白,只能说居庙堂之高,不知民生之多艰了,最后脑袋被切,滚入茅厕,实属活该。
影片最后,贵族全军覆灭,武士组织也战至仅剩两人,其中新生代的武士表示他将退隐山林,不再做武士,另一个野人则去追求真爱了。在经历血液的洗礼以后,旧式的武士道精神似乎也就此被割舍了。
试图在本片看到精彩绝伦的打斗和精深奥妙的台词的人,铁定会失望,但对五六十年代以黑泽明为代表的日本武士电影情有独钟的,则会很喜欢本片的厚重感。如果你对武士题材有过涉猎,那么通过观看本片你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如果你偏向于欣赏动漫式的夸张和激烈(如《大盗石川右卫门》、《甲贺忍法帖》那种),那可能本片不会让你满意。
V信扫描头像添加关注订阅号“野评人”,一起分享好电影。
5 ) 尼玛这片看得让我多少很失望啊
看来对日本的文化还是很没感觉啊。
很多人都说这片高潮部分很爽,
首先,这十三个人居然都不是精英,还有没杀过人的雏儿,还有山贼,更让人意外的,这个山贼最后还是活下来的两人之一。
其次,主角最后为毛想不开啊,这大boss这么弱,你还故意让人捅一刀,之后挂了,这是为毛啊!!!虽然不怕死,可是也犯不上这样吧。
第三,这片和刺客有关系吗,我印象中刺客,要么是专诸、要离、荆轲这样的刺客,要么就是刺客信条或者杀手13中的刺客,杀人于无形后,远遁而去。 这片,尼玛居然是顶着200多人强拆好不好!!!!
这哪是刺客,明明是战国无双好不好。
第四,百人斩看着挺过瘾,不过大部分时间这些小兵就和三国、战国无双中的杂兵一样好不好,不但没有远程攻击,还不会同时攻击,而且还经常起到阻挡同伴的作用,看得我实在是无语了。
还有,真的有200多人,而不是2000多人么,看着又是炸弹、火牛、弓箭什么的就干掉了不止一百了,然后砍死了也不止一百,居然杂兵一点没少,等主角之外的武士死得差不多,杂兵就都没了,我靠!!!
总之,真他妈的失望啊,枉我对你期待那么高了
6 ) 残酷人间,成事在天
令人吃惊的电影,几乎完美融合了这种元素。可分为三段式吧:第一段,为什么要刺杀,齐昭的几大暴行递进式的讲述;第二段,招募刺客—谋划刺杀,刺客的个性和动机描述得中规中矩吧,重点在于双方都知道对手是谁的情况下,各自谋划,增添了剧情的紧张度;第三段就是刺杀过程,13对二百,令人热血膨胀,结果可以预料,但过程充满谋略和勇气。最后实际是武士精神的对决,古老、愚忠的武士道已不合时宜,新的时代开启,胸怀天下捍卫苍生——点题。此片最有意思的是第十三个武士,出场在众武士迷路时,从“天”而降,念叨着要找“阿雪”,貌似有什么典故的。在驿站这一晚,CAO翻了一众妇女,连驿站站长也白搭了,决战时被刺穿了脖子却复活了,还说了一番神叨叨的话,有人可能看不明白或认为偏题,我倒认为是神来之笔,一则增添了幽默元素,二则加入了神秘元素,不管人如何谋划,成事在天,此十三武士就是天神下凡,就是助此事成功的,电影格局大幅提高了。
能足額調集三百藩士護衛蕃主,鬼頭才是真正的人才啊。
有三池、老怪和PJ为证,没有cult片底子,是拍不出史诗正剧的!我打算用这句话结束我的影评。
纯洁的武士精神
前面的戏剧张力也好,后面的群架也好,非常合格的古装武打片。
3.8 我覺得最好的地方就在於殺戮的層次化。剪輯的挺好,沒看過原版無從比較。不過就這此片來說,做的確實還不錯。至少沒淪為日本新近那種“偶像派武士片”和“武士大片”。
13,12,11,10,9,8,7,6,5,4,3,2,1...2?!
最后变成了B级片
这是我最喜欢的三池崇史电影,因为在这个时代,他仍能拍出信仰的力。“武士道完成于德川幕府时代,来源于神道教、佛教、阳明学。从神道教中,武士道得到忠于主君,尊敬祖先;从佛教禅宗得到平静、沉着、不畏死;从儒学中得到五伦: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
近年最棒的杀阵、最蠢的cult桥段(介错)、最脏的缠斗、最冷的劈杀、最烂的基情(高冈)。亮点:人彘、地狱落合、谷村的千世、伊势的小弥太、稻垣的齐昭、庄次郎的临终视角。败点:伊原的九十郎、被删掉的渡河场景。此外,发觉《乌鸦高校2》的教学楼大战可谓落合之战的大练兵
凡打仗时发呆跑神,与队友深情凝视、嫣然一笑,为仇敌普及天下大势、宣讲人生大义、追忆昔日旧情,告知对方“今日本宫是特意前来杀你的”,放弃有利地势有利武器跳入敌群内近身肉搏…等一系列行为,都是耍流氓,当以花痴论处。貌似敌军也存在严重诈尸现象。别搞好吗?害我笑场了十几次。
爽快!
最后我们的种马猎人假死清了仇恨么?
好长,完全看不来,既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记不住谁是谁,就听见各种咕叽咕叽的声音。
载入史册的杀阵!
说《十三刺客》像《十月围城》的麻烦看清楚一下人家的立意和手法,高端了不是一个级别。也算三池这两三年来拍过品质感最好的片子了吧。
十三刺客,一次大胆而失败的翻拍。看完后对3D版切腹不再有任何期待。
比十月围城来得刺激多了。
一个有信仰的民族能把可敬化作恐怖,抹杀了正义和道德之后的执着赐给了绝对的力量,日本武士道的沉沦使得穆斯林成为这世界上仅剩的伏笔,影片所表达的诉求是对这种价值观的遗憾与缅怀。巧妙的杀阵布局以及精准的厮杀动作,每一个镜头都带有酣畅淋漓的快感,没有任何不适。
片子一般,比之“七武士”来差的太多。内容不够分量。三池崇史想拍一个带有自己风格的七武士,但脑子深度不够。前半段比后面的屠杀好。
王守义十三香组队杀怪升级灭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