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and she两部要一起看才有意义,我觉得这种不同视角同一时间线的探索是挺有意思的,你会发现,即使两个如此相爱如此亲密的人,经历的仍是不同的世界,世界是如此立体和多维。
女主父亲说了一句话,Tragedy is a foreign country, we all don’t know how to talk to the natives. 说得好形象。男主女主是都挺有钱的,难过也有足够的理由跟底气不去上班无所事事,可是丧子之痛不会少一点,任何悲伤的情绪,都只能自己解救自己,但是解救并不是逃避,而要真的放过自己。Once you start walking away you’ll live a life of walkways,女教师的话,日子要继续,总是需要解决向前路上的坎儿。
不过男主女主的分歧大概就在于,男主已经走出来了,而女主觉得,why are you not with me ?你为何不能对我的悲伤感同身受?于是她离开,想要重新开始。像女主麻麻说的,nothing is appropriate here ,人们对待悲伤的方式不同,时间不同,没有对错。快乐是真实的,悲伤也是真实的。
海边的曼彻斯特里,俩人彻底分开,女主再婚又有了孩子,男主一直无法解救自己,当然,这两个故事并不相同,重点也不一样,本片中孩子的死估计是个意外或者疾病导致的。本片中,俩人如此相爱而且继续相爱,大概最终还是不会分开吧。
吐槽下,女主麻麻的几乎每个镜头都端个酒杯熏乎乎的样子,是未实现自己年轻时的音乐梦想,大概因怀孕早早嫁人,过着富足但是总感觉点不满足的那种生活吧。可是有多少人对自己的生活是完全满足的呢?有多少人,像男主所说,可以figure out 自己是谁?或者说生活的purpose 在哪?
不知道。
几年前在B站投的稿,这部电影有三个版本,当时只是快进刷了一美的颜,再加上这几年版权原因稿件差不多都被退了也一直没再完整看,最近在家里电视上看到有资源,趁着今天空着一边刷手机一边抽烟一边当背景放着,本来没想看完,可是渐渐的融入到了电影里,一对夫妻在出现人生危机后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一个想逃离过往带来伤心的一切,一个想抓住身边熟悉的温暖,最后两人都只能满身伤痕,没有海边的曼彻斯特那么刻意的逃避和浓烈的无助,只是看完以后很平淡,一部柔和的电影。燥热的春天里,看完后只有满满的落寞。
火车上看完这部电影。bilibili周末放映推荐片。从头看到尾,没有快进。相当喜欢节奏和结尾。
电影像音乐,场景、心情不同,感觉自然不同。连续十多天疲惫出差,万念俱灰的寂寞归途上,这部片子很应景。
不断失去,不断徘徊,困在雾蒙蒙的城中。人生常态是失落,悲伤枯寂转角在。
很喜欢这片中传递的真实节奏。
她和他两部戏有些不一样,我指的是在大雨夜车里那段,她里,是女方压在男方身上,并主动猜出了他跟别人睡了,他里,是男方在上,并主动承认出轨。我先看的她,当时女主走进酒吧,女酒保的神情以及和男主擦身而过的戏,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看了他,印证了我的想法。很喜欢他们热恋时的那几段,甜甜蜜蜜。
她里,让我深刻的还有她爸那句“这是我最好和最坏的时刻”。
总之,双方的家人、朋友真的都好棒。
孤独好相似。在《四重奏》里,小提琴手的丈夫也是受不了就离开了,《那时的生命》里,小女孩也在释放心结后离开,选择去养老院照顾老年人。离开没有什错吧,但在中国语系里,离开就是背叛就是错就是罪。主动离开了,就别再找了。朴树和周迅一起时找高晓松说孤独的形状是三角形的,朴树后来各种场合下的泪如雨下,都是他人摸不得的。在朴树微博里写到他和现在的妻子,没有承诺,只有理解,看到这里的时候,感受到认真的很微小。孤独太强大了。
我爱你
我知道
最后能一起散步就好了
如果你将两部电影都看过,你会发现有一段特别有意思。
那便是一美和劳模姐租车出去遇到暴雨那段。当两个开始亲热的时候,他们的体位和对话完全不一样。在Him中,康纳主动说了自己与其他女生上床了,而在Her中,伊兰诺自己发现了康纳出轨。在这两部里面,明显有点穿帮啊!可惜并不是!
我的理解是无论在何时何地,人都会以自己为中心,总是向着自己相信的方面扩大。而这两部电影更像自己的回忆录,有些记忆在双方眼里是各执己见的,就比如是妈妈追的爸爸,还是爸爸追的妈妈这样的问题,在他们心中都是,分别都是自己相信的。
所以,男生会主动包揽责任,女生会认为自己有第六感。而当你站在双方的各自角度来说,都是合情合理的
男人永远不懂女人为什么要离开。
因为这里只有一颗心,所以生活继续了。这个结局比她的视角狠太多了,太多了
看到最后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喜欢这个故事,有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介入,这个爱情故事就不那么爱情故事了。然而又比他们好太多。
him的爹和餐馆比her一大家子好看多了。。。
6.8 看的双版,着实非常失望,可以剪成一部的片子分两部来讲造成了大量剧情重叠,这没什么,但导演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来突出他与她的视角之间微妙差别,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呈现与双线情节互补,这样最终我们得到的是两部沉闷的爱情剧情片
平庸之作。姑且先3星,3部看完挨个具体给分。
平淡小品,沒多少人想看這樣起伏不大也沒啥爆點的中產階級分居生活,如果幫男主角的遭遇再加料一下應該會好些(翻譯:不夠慘)。
一个新形式的电影圈钱法诞生了,一个故事可以拍成三个版本:他,她和他们。看名字就晕,这特么是三部电影啊。生命短暂,你要同一个导演被杀三次吗?
'I guess people grieve differently.' 这结局太突然了吧 还结束得戛然而止
表演课
一美就想着,你回来嘛,我们谈谈,但又不晓得谈什么,劳模姐喜欢说走就走做点极端事刺激感情,丧子之痛确实能把相爱的人分开。一美爹是那种摇滚明星常去的传奇餐厅老板,劳模姐家庭应该也很猛,毕竟妈是于佩尔阿姨
主要多了几场酒吧(事业)和父亲(亲情)的戏。和Jessica Chastain的主线剧情没啥变化。和父亲对话都挺不错的,丰富了很多丈夫这边的心理活动,但感觉....还是没什么卵用【。
还是最喜欢her,男女各种思维差异终究还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八年,前女友,分离,找虐
James McAvoy真好。看着他,心都暖了。
略致鬱系列,然而劇情推進太慢,如果不是兩個主角顏值演技,堅持唔到最尾囉。
记忆是会骗人的,有时候明明记得是这样的,而实际上并不是。
Him&Her不应该分开来谈的。因为这是一个故事的两个方面,看完Him再看Her会有一种解谜的感觉。因为女主角是情节主要推动力,所以单看Him是会像一美一样一头雾水的。最爱结束时一美在街上默默地走,然后镜头拉向后方,劳模姐恰好也在后面默默跟着他。当两个人的背影同时出现在银幕时,故事戛然而止。
隔了四年才找来看了。两位主演撑起了一部文艺片,先看的Him。Eleanor有点冷漠,Conor很悲催,很同情他。有一场在家里的戏特别催泪,两个人都演的非常令人动容。看了这部觉得仍旧超级喜欢McAvoy。
好心疼一美,他总是能激发我的母爱。他那么爱她,却还是失去了她。我完全不觉得无聊,我看的津津有味儿。唯一的遗憾是弹幕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