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属于我的那一颗小星星
很精彩的电影。
我是受Oscar的召唤看的这片子。下的是带有原声碟的那种,歌舞片,怎能不听原声碟。
这种站在舞台上万众瞩目的感觉,一定很好,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的进入这个圈子,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名气。
虽然经常听欧美流行乐,但倒是从来没听过Beyonce的,可能有人会说你连她的都没听过海听什么欧美流行。但我这人很怪,如果听过一首,不喜欢,基本这个人的其他的我都没兴趣了。但是,这里面,我最喜欢的Beyonce的一首,是她决定离开Jamie Foxx之前,在录音室的那一首,原声碟上没有找到,但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嘶吼。还有一首,Family,原声碟上第5首,因为我真的觉得Keith Robinson真的好帅啊——就是那个胖妞的弟弟~
这种电影看起来眼睛和耳朵是最享受,画面很闪亮,音乐很动人。
2 ) 各家评论
影片中对于人物角色的塑造以及深刻主题的挖掘,突出了影片的真正涵义,但影片改编于80年代舞台剧的故事情节过于老气俗套,妙龄女子追寻梦想终而沉沦的题材在好莱坞也早已是屡见不鲜。
在影片中,詹妮弗·哈德森的戏份跨度非常大,无论是搞笑的喜剧,还是令人心碎的悲情戏,都被她演绎得恰如其分。
影片是继《芝加哥》以来较好的一部歌舞电影,捍卫了歌舞作品最能体现录音水准的优良传统。
3 ) 娱乐圈指南
电影很好看,歌声很动人,在一个被工作搞得精疲力尽的夜晚观赏这样一部电影不可不谓是一种放松。
虽然故事情节稍显老套,但好在演员表演出彩、场景还原真实再加上歌甜人靓,委实可算一部佳作。而且影片也多多少少涉及到娱乐圈发展的进程,包括光鲜以及黑暗的方方面面。dreamgirls从小小的伴唱发展到幕前的明星,再到散伙换人,最后和好共同举行告别演唱会,活脱脱一出娱乐圈的悲喜大戏。回想那些我喜欢过的乐队或者组合,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个历程,只是有的从此沉寂人海,有的却成为乐坛标志性人物。想要进入娱乐圈的人倒可以拿这部片子作个初级参考,这还只是表面,水深着呢。
Jennifer Hudson也是凭借此片,拿奖拿到手软,作为American Idol的落选者,倒是在电影表演上有所斩获,初试啼音便有此成绩,前途不可限量。由此也联想到咱们的选秀节目,为什么在美国从草根选秀中脱颖而出的优秀者都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前有Kelly Clarkson拿到格兰美大奖,后有Jennifer Hudson拿到奥斯卡大奖,而我们的选秀明星却难登大雅之堂,处处脱不开“低俗”之形容,似乎不以此来评价他们就无法显示出自己的高人一等。我倒希望我们的选秀明星也能出几个真正有才华的人,改变这个死气沉沉的娱乐圈。
4 ) 那些触动灵魂的歌声——《梦幻女郎》
蓝调一直以来是自己很着迷的曲风之一。珍妮佛哈德森,也是很早就听得一位蓝调歌手,起初就是因为《And I Tell You I'm Not Going》这首歌喜欢上的她。前几天才看到这首歌的出处《梦幻女郎》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淋漓尽致,耳朵不止一次的被震撼,整个人都被这样一部音乐电影陶醉了,不能自已。
剧情 满狗血的,个人评价,没有什么太大的新意,不过音乐题材的片子大都剧情一般,因为精力都耗费在如何把动人的音乐和电影融为一体了。这样剧情与音乐融合的天衣无缝,必须要求导演要有非常敏锐的音乐嗅觉,这种天生的潜质,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得到的。
不对剧情做过的评价, 我们只说音乐。相信每一个喜欢音乐的人看了这个电影都会抓狂的,这是一种基因,这种基因是可以延续的。
整个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剧情的发展,分别以不同的曲风来充实着电影的内容。从最早期的传统蓝调,甚至还弥漫着几分福音的腔调,到后来黑人音乐的不断壮大,甚至比下了白人的流行音乐,成为流行乐坛的主流军,真实地反映了美国黑人音乐的发展与兴起。这承载着多少曾经背负着音乐梦想的人的希望,如今每个人都在唱着a&b,每个人都以蓝调和爵士为品味,但孰不知,多少年以前这是被白人称为上不了台面的东西。Mariah Carey身为天后,抛开别人的声音,义无返顾的去唱那些人们所谓不入流的曲风,但如今全世界的角落里都听得到Mariah Carey的音乐,没错,这就是蓝调。
我们有多少人为音乐痴迷,这种美好已经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甚至以为,没有了这些,生命或许就没有了颜色 。喜欢着,感动着,仅此而已。
5 ) 出人意料的诚意之作
刚刚看过Dreamgirls,比预期好很多。
最早听到这部戏的时候,觉得应该就是一部电影公司跟风捞票房的作品。主要原因是Beyonce,虽然本人很喜欢听她唱歌,但是她在出演的前几部戏里面展示出的好身材远多于好演技,主演里还有表现不稳定的前影帝Jamie Foxx和已经过气好多年的Eddie Murphy,再加上歌舞片近几年的风头差不多该出尽了,因此对这部戏没什么期待。但看过之后,改观很多,甚至有一点惊艳的感觉。原因:音乐、演员、制作。
任何好的歌舞片都少不了好的音乐。虽然这部戏里面的歌我一首都没听过,不知道是原创的还是经典老歌,60年代Motown的感觉,真的很好听,难得的是歌曲与剧情联系的非常紧密。
演员里面表现最棒的非Jennifer Hudson莫属,感觉上她才是这部戏的女主角,也许在拍摄最初她只是大配角,但是因为她的戏好Beyonce太多了才会不断加戏再加戏,最终才会有现在的Dreamgirls。她表演的很生动,很有爆发力,在出场的第一首歌就表现出了很强的舞台统治力。在Effie White人生起起伏伏的几个段落里从外表到感情都诠释的很到位。脱离乐队时在舞台上的独唱让人有一种心碎的感觉,第一部戏就有这样的成绩很让人期待她今后的演艺道路。
Beyonce的表现比前几部戏有一定进步,但问题在于她表现好的段落基本都是在演唱的段落(特别是一个人在录音棚里高歌的段落,不过总是有MTV的感觉),虽然有人说各种艺术从根本上是相通的,但看来好歌手要成为好演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Eddie Murphy虽然因为这部戏被金球奖所肯定,但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他好久没有演这么严肃的角色了,转变很大,歌又唱得不错(比他在Shrek2里面和Antonio Banderas的合唱好得多),对角色的塑造实际上没有太出彩的地方。
Jamie Foxx 只能说他真的很性感,再接再励吧。
这部戏得制作很用心。场景漂亮讲究就不多说了,导演技巧上也有点小聪明。难得的是没有停留在为了歌舞而歌舞,而是对美国当年的种族歧视这个大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刻画,人物的命运也因为时代的原因而发生了改变,相信这部戏在明年的黑人电影颁奖典礼上会有很大的收获。
最喜欢的段落:几位主演在新年前夜的舞台上吵架的段落,吵的很爽,作为背景的几面镜子用的很高明。
6 ) 边听歌边复习摩城历史
Dreamgirls的关键词:百老汇同名音乐剧改编,还原历史,美化的The Supremes纪录片。美国黑人影史上投资最高的影片,全球票房1.5亿美金。
剧情基本按照Motown唱片公司和The Supremes组合的发展史来,以底特律为舞台,穿插进了民权运动 (civil rights movement)相关内容。
Jamie Foxx明显就演的是Motown的创始人Berry Gordy,started from the bottom,通过买通电台等手段逐渐将被社会主流不齿的黑人音乐打入市场,让所谓"race record"逐渐成为主流。这当然也与民权运动的蓬勃发展关系密切。60年代,Motown共有79支单曲打入美国总榜前十,这对于一家独立唱片公司来说可以说是奇迹了。
Motown的组合名字基本都叫The xxxs,而在66年,Gordy将The Supremes改名为Diana Ross & The Supremes(个人认为这样强调主唱还是太夸张了些),之后也有一些类似的改名,比如Martha Reeves & The Vandellas.
Keith Robinson则扮演了Smokey Robinson,Motown早期的大热曲目多是出自他的手笔,而他本人也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组建Smokey Robinson & The Miracles.
当然,Motown不只有组合,Marvin Gaye、Stevie Wonder是其中最杰出的独唱艺人,二位都是开创了历史、给后人留下无数遗产的大师。Eddie Murphy演的Jimmy是一个很典型的歌手角色,形象参考了James Brown和Jackie Wilson. 历史上由于Gordy把艺人当做商品,一旦艺人过气或者出现状况(如嗑药过量、抗议公司制度等),就很快被扫地出门。
影片最大的噱头除了高度还原历史场景,还有就是Beyonce担任Diana Ross一角。她对于参演本片非常热衷,这是她第一次担任电影女主角,之前最重要的角色就是Pink Panther里“被偷了钻戒的歌手”。
本片也是Jennifer Hudson的荧幕首秀。作为American Idol选秀出来的歌手,除了一把好嗓子,她在片中展现了同样强大的表演能力,饰演的女二号独立、坚强、高傲。Diana Ross本人非常反感本片,扬言将采取公关手段阻止影片获奖,但最终Hudson还是拿下当年电影界几乎所有的最佳女配角奖,气势堪比2010年的Mo'Nique (Precious)、2012年的Octavia Spencer (The Help).
历史上的The Supremes拥有12支冠军单曲,60年代一时风头无两,但随着Diana Ross在1970年单飞,组合衰败下去。70年代中期,尽管Stevie Wonder等艺人仍旧炙手可热,Motown却永远失去了它成立初期的巨大影响力,于1976年被环球收购,成为其众多旗下厂牌的一员。但这并不意味着"Motown sound"的消失。Motown在90年代有Boyz II Men和702,在00年代有Erykah Badu和Janelle Monáe,前几年Ne-Yo加入了它,解散后的Def Jam也几乎与它成为共同体。可以期待,这个在历史上留下辉煌与荣誉的“美籍非裔民族企业”还将续写它的故事。
梦!一切都是为了心中的那个梦!追梦有时会付出很多代价,但只要不放弃、随着心,早晚有一天会成功的!这才叫真真正正歌舞片!音乐、舞蹈、服装、布景…每个细节都堪称完美。演员选的好可以说是本片成功的关键,每一位(音乐大咖)都奉献出他们脱胎换骨的表演,看的真是太爽了
如果知道角色原型和相关八卦,会看得更有意思。难忘一个场面,几人创作了一首带着时代讯息的歌,老板(角色原型就是MOTOWN的创始人)说,音乐就是娱乐,不要干预现实。还有,他之所以选择Beyonce(原型是DIANA ROSS),就是因为她没个性,能被更多人接受,呵呵
制作是精良的,看着是愉悦的,剧情是老套的,拿奖是不配的。
毫不夸张的说,此片完全碾压爱乐之城,可惜奥斯卡的评委不喜欢碧昂斯,奥斯卡就是个靠人脉拉关系的奖,评委会不喜欢你这个人,电影拍的在好也没有用
2019.07.25:看了<Listen>的MV,据评论说里面有我感兴趣过的电影《梦女孩 Dreamgirls》的片段,让我冒出了观影念头。—— 2019.10.30:实现梦想不易,维持梦想也难。个人利益得失的计较,商业与艺术的考量,善变的人情与人心,时代更迭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在长期忍气吞声之后换来的功成名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崩盘,多年命运坎坷之后也可能抓到救命稻草东山再起……漫长人生充满各种未知的可能性……回头想想关于梦想的初心,在复杂世俗的现实社会里,显得格格不入难以维持。你为了适应而做出改变抑或举步维艰地保持初衷,都要面临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你早就明白很多事都无法如你所愿,但你还是会为此而感伤。……
以为是因为讲音乐产业所以那么多演出场面结果竟然是歌舞片,um,两者的区分不如《如果 爱》
听了一场综合音乐会。有几首歌曲很经典的。现在的演艺界“塑造”是必须手段,所以保持自我以及保持多少自我就是个大问题了。
最喜欢里面Jennifer huson的one night only和Beyonce的listen,听这两首插曲的时候真的被感动了,确实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
1.人人都要活在自己的小世界2.Beyonce的東方造型好好看3.CC很像還黑著的杰克遜4.傳說Jimmy的歌都是Eddie Murphy自己唱的?5.有些鏡頭太長,看得讓人生厭
总感觉委屈Beyoncé了。《Listen》超赞!
好听的歌曲,完美的剧本,几位主演都发挥出色,我看过最好的黑人电影
叙事比较乱,歌舞场面拍摄无新意。连主角是谁都不清晰。
额~完全不在期望中。。。失望。。。构造太乱。故事不完整。结尾太弱太wtf。最基本的right and wrong完全就伸展开。很多可以有戏剧的点都没爆发出来。比如effie女儿。。。歌舞片都可以拍得这么烂。最后演员介绍还妄图学chicago的模式。。。
重点拍Jennifer就好了嘛 干嘛还放不下Beyonce 没重点又散乱 结果导致各种drama都感觉好生硬
华美精良 阵容强大 可惜的是剧情零乱薄弱 Jennifer Hudson借助该剧 真是化蛹成蝶了 更值得一赞的是 这是部真正的音乐剧 主演个个唱功了得 都是格莱美各大音乐奖典礼的座上宾 绝非其他音乐剧二三流嗓音所能比 这点 尤为难能可贵
Listen 一直是本片最为人称道的唱段,但我还是最爱 Jennifer Hudson 的and i'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每一次听到 NONONO NO WAY,都会哭,虽然她的角色在里面我也不是很喜欢吧,但这段悲恸的独唱,是全片最浓烈的一笔了。
唱唱歌跳跳舞 ,好听到想哭
正如片名所述,很梦幻,阵容/画面/歌舞皆是如此```歌曲很有感染力```
音乐盛宴,两小时音乐不停,诞生了listen、i am changing等多首diva金曲。花瓶Beyonce被人物弧光更完整的JHud碾压,经典歌曲and i'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就是要oversing才能展现巨大的能量。
盗版碟上连名字都没有歌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