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海报本身是不是只是想经观影者留下一个无比明确的悬念,还有所谓的电影概况,但这些图文的描述都只是给观影者造成了一个错觉,以为,朴施厚所饰演的那个角色,真的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杀人犯。真的是吗?挺想看他如何来表演杀人犯的样子。这么想着的话,就错了。直接,就掉进了电影创作者,或者说,至少是电影海报和预告片等等先行获知的消息所形成的一个明确的陷阱里而己。
朴施厚不是杀人犯。这是在电影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才从朴施厚以及他的合作者,警察的饰演者郑在泳的台词里,告知了观众,事实的真相。电影讲述的,实际上是一个这样的故事:
当连环杀人案件在公诉期到期的15年后,一本描写当时的犯案经过的小说浮出水面,朴施厚做为小说作者受到公众的欢迎与关注。做为当时案件经办的警官郑在泳也再次成为公众的焦点。小说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一个男人在电视节目中打入电话,并宣称自己才是真正的杀人犯,他并不惧于承认这个事实,因为,一旦案件的公诉期到期,警方将不能将他绳之于法。在他终于在电视台现身的时候,郑在泳、朴施厚公开了真实身份,同时与之拼博。最终的结果是,郑在泳当着在场的所有人,杀死了那个杀人犯,为自己换来5年有期徒刑。这次案件最终影响并导致更改了法律条文,将15年的公诉期延长至25年。
这是这部电影真实的电影概况。而这部电影究竟想说明的是什么?除了律师、粉丝、书店老板、小说宣传方负责人等各方仅以个人利益为首的虐心反应之外,应首推心理游戏。郑在泳捉住了杀人犯的心理而开始的一场不为第三人所知的游戏。
从一开始,杀人犯就对郑在泳说,你,会是我的活字招牌。这将意味着什么?郑在泳决定将它的这句话变成事实是在朴施厚输掉比赛灰心自杀的那个晚上。电影里其实没有交待,这个游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电影只是交待,在朴施厚自白他是那名杀人犯时,游戏就开始了。知道这场游戏的真相的,从始至终,只有郑在泳和朴施厚。所以,当朴施厚被做为杀人犯而被遗属们劫持到山中时,郑在泳为什么会把他救出来,而当他知道是谁劫持了朴施厚时,他也没有对那些遗属提出控告或其他的作为,他不作为。当然,这合乎常理,如果,他也算是遗属中的一员的话。但他救走朴施厚,并且把朴施厚还给他的宣传团队,却是一个很奇怪的举动!你会因为公诉期即将过去或者已经过去,整个案件已然失效而只能将一个罪犯视同一个没犯罪的公民看待吗?何况是一个热血的跟案件打了15年交道的当值警官!
在电影顺叙讲述的中间,穿插了几个无关紧要的片段,包括那个医生问郑在泳,“你,要不要把嘴边的疤去掉”这样的场景。但直至电影的末部,才会意识到,为什么朴施厚会有另一个身份,而他原本的身份与郑在泳的熟谂程度、郑在泳与医生的熟谂程度,都直接坦诚了一个事实:朴施厚变成另外一个身份的事实。
电影在剪接上的处理,着实是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伏笔,但导演似乎忽略了一个情节,那就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不可能一下子就整理出朴施厚的原身份的全部资料和进行前后身份照片比对的工作。因为朴施厚不是受害者,只是受害者的遗属。即使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连遗属的资料都准备得妥妥当当、充充分分,也不可能在控制台那里瞬间便能调动到大屏幕来解释朴施厚的真实身份。另一边厢,真正的杀人犯在走进电视台的演播厅时,知道他所将面对的人物当中包括一个一直在追查他的下落的他的老对手——郑在泳时,他怎么可能不准备充分的全身而退?有些抱歉的是,那些打斗得太过激烈的场面我都直接将它们忽略掉了。
无论如何,电影的拍摄手法、导演讲故事的技巧,都相当相当的不错。比起内地的某些偶像作品而言,实在是诚意十足!不过,在故事情节方面似乎略显单薄了。不知这该是怪导演,还是该怪编剧?不过,也正因为不专业,也才想不出究竟是哪里做得少了一些。也便只好另行琢磨了。
首先要承认,这部电影很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在剧本方面也比较精致,比如在悬念的安排,人物的动机和人物心理的把握。三场精彩的打斗就不说了,再加上真实事件改编剧本少不了的对司法制度和媒体参与的思考与反讽也没有拖韩国此类类型片的后腿。
但是现在就简单分析两个点,全剧的人物动机和结尾的合理性。
除了凶手J,其他所有主角的目的就是复仇。包括崔班长。尽管在一开始导演是把他的动机做成一个没抓住凶手而颓靡的警察重新开始追案的故事,但到最后的对峙戏真相大白之后,朗硬的追凶也因付上了感情的层面而直指人性。并且穿起了郑秀妍妈妈和她的家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多重动机的重合也增加了凶手可憎和最后落网的大快人心。所以问题就在这里——什么样的结局才能承担起如此庞大的期待。
J必须要死。可是怎么死?谁来杀?从最后的复杂的打戏也能看出导演是不想遗漏掉每一个被害者的。监狱出来的小混混拿刀,英俊作家在电梯的打斗和在高速公路上的致命一拦,养蛇大叔的大铲车,帅气助理的集装箱,警察的围捕,郑秀妍妈妈的钢笔,(如果那个射箭的姑娘再出来,就是尼玛的《汉江怪物》了)。与汉江怪物相似的地方在于,众人集体的绞杀,每一个人的愤怒都得到了一定的释放。但是输给汉江怪物的地方也很明显,在我是杀人犯中,每一个人的每一次落空都在累积最后爆发的能量,J逃脱一次,观众内心的期许程度又会增加,可是结尾,钢笔经由崔班长之手捅死罪犯,J死了,还留下一滴血泪,但这样的结局并没有做出以一轻抵千钧的气势,反而让人无比空落。
我思考了一晚上,为什么同样的处理方式汉江怪物做到了大快人心,但是这部电影没有。原因有两点:第一,汉江怪物最后的集体绞杀能量是累积的而不是流失或者守恒。比如最后那场戏,每一个人的作用都得到了体现,流浪汉浇的汽油,弟弟的烧瓶,裴斗娜的弓箭,以及宋康昊拿木棍的尽力抵击。可以说每一个人的仇恨都在用他们的方式得到释放,而且每一次释放对怪物来说都很致命。可是在这部电影中,尽管导演照顾到了每一个人,但是像通关游戏一样的安排既大大削弱了真实性,又增加了结局的难度。凶手J像漫画里的人物一样,无论如何都要躲开小人物的攻击,最后心安理得的死在主角手里。这样的安排不得不说是对商业元素集合做法的跪舔。第二,J在死的时候是否感到悔恨和恐惧。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当然他害怕过,他的心理素质并不是那么特别的强,否则就不会被崔班长的计划扰乱脚步。所以在三人对峙国民讨论的时候,崔班长和盘托出计划,包括得知并未过有效期的时候,他一定是害怕的。但是这种害怕又立刻被他的无耻掩盖:下跪,并且哭泣,实际上还是在激怒和嘲笑崔班长。又豆友说假如在这里结局,即屏幕一黑,枪响,一定很大快人心。但我觉得并不见得。因为即使他死了,他也并未了解到他的行为的错误他对别人的伤害还有他内心早已认命的不惊慌。这样的复仇并不叫复仇,只能叫杀人。再拿汉江怪物来比,最后怪物是在无比脆弱和崩溃的时候被杀害,即使不能换来它亲口承认的悔意,但足以弥补所有的遗憾。不过这一点就有点牵涉到惩罚的公平性上了。黑镜子第二季第二集讨论过这个问题,面对十恶不赦的罪犯,惩罚肉体难道就是终极惩罚了吗?假如J忘记了他犯下的罪孽,那么一路被人打来打去最后死亡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电影中所展现的也一样——J并无悔恨和恐惧,这就等同于他忘记一切的行为,接受惩罚和死亡带给他的只不过是肉体的痛苦,而非精神的折磨。光凭这一点,最后那支钢笔实在是太轻了。
但有一个细节也算导演自己扳回一局。就是J倒下后,看到手表上的时间,他明白这个时候,在法律上他是完全不应该死的。最后一秒种的痛苦来源于插在身上的这支笔不是代表法律,而是代表个人。这大概就是复仇的意义。
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才写这么多。韩国真的有卖《我是杀人犯》这本书吗?
警察该开枪的时候不开,罪犯也是练了金钟罩铁布衫,随便怎么打都毫发无伤,虽然说剧情安排,开枪就没得演了,但是是不是略显浮夸了,至少也要切实际啊,哪里有那么傻的人,看的我真是冒火,看了那么多脑残抗日神剧,我觉得这个最夸张,自己都要被杀了还想着活捉,服了,目前刚看了几分钟准备不看了,但是看到大家的评论说还不错,再看看能不能颠覆我的想法吧!
十五年前,一个多名女子接连被杀的连环杀人案震惊国人。现如今十五年诉讼期将至,凶手依旧逍遥法外。诉讼期失效当天,一名受害人家属在负责该案件的刑警面前跳楼自杀。也让崔警官背负着深深的愧疚感,久久不能平静。
两年后,自称是该连环杀人案凶手的李斗石出版自传《我是杀人犯》,引发轰动。这个长相帅气,谈吐斯文的畅销书作家瞬间成为女孩子们追捧的对象。他出席种种活动召集记者,用各种方式来为自己犯下的罪进行“救赎”。社会的舆论导向也纷纷指向李斗石的正面形象,使他名利双收。同时也引来了被害人家属复仇联盟的种种报复。
李斗石可以清楚地描述之前案件的每一个细节,唯独没有办法解释最后一个被害人,这引起了崔警官作为当事刑警敏锐的嗅觉。他利用各种方式逼问,甚至公开出演直播节目与之辩论,试图戳穿这个利用杀人案炒作出名的骗局。正在此时,一个匿名声音却称自己才是当年这起杀人案的真凶,事情更加扑朔迷离,随着调查一步步深入,真相也被一步步揭开……
这部电影又被称作《杀人回忆》的后续,《杀人回忆》改编自一个因超过诉讼期未能抓到真凶的连环杀人案,而《我是杀人犯》借鉴日本食人魔写杀人自传变身公众偶像的故事,接上《杀人回忆》中的连环杀人案。仔细想来,杀人犯之所以能够变身偶像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舆论的导向,以及事件本身让人震惊的程度。试想,如果仅仅是偷走路人口袋里钱财的小偷,他的自传能够引发如此之大的群众效应么?日本食人魔杀害女同学后奸尸并割下她的肉食用,变态程度可见一斑;而电影中的李斗石接连残忍杀害好几名女性,并能够成功脱逃15年之久,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更可怕的是,媒体记者们对于李斗石犯罪的事实似乎有意遮掩,更有女记者被其俊俏的外表吸引大肆与其讨论护肤经验。回到真实生活的媒体世界,头条上出现“网友称'长得真帅',‘能被这样的男人强奸也是值了’”此类消息并不是夸大其词。媒体从一定程度上肩负着社会价值观传播的责任,然而在李斗石去给受害人家属请罪时,他们在维护李斗石的尊严,死者家属情绪失控挥出的一巴掌却遭到谴责。而电视台也瞄准这次“商机”,想尽一切办法促成他们的双方会谈和三方会谈,不惜一切代价提升电视台效益。局长的出演者也是《熔炉》中校长的扮演者,狡猾的嘴脸更让人记忆深刻。
此时另一个声称自己才是真凶的匿名声音爆出,在直播成名的诱惑下,真凶终于坐不住了,以一个极度自恋者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反映了其极度自卑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造成了其心理扭曲,变得杀人不眨眼。想这个J来到直播间时场外的两派粉丝喧闹的场景,其实正是这种“受人追捧”的感觉作祟,现在社会中太容易产生明星效应了,这种升腾是很多人承受不起的。
整部电影中对媒体暗面的渲染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今网络发达,各路思想碰撞,但主流媒体是否需要承担起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呢?前几天发生的虐童案女童养母刑满释放时的头条,满目看到的都是“生母向养母道歉”“孩子哭着奔向养母”“养母称在狱里很痛苦,好像自己是罪犯一样”,这些都带有“养母无罪”色彩啊,生母为何道歉?因为不道歉孩子就没有办法继续得到更好地教育。为何孩子依赖养母?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失去了照顾自己生活的母亲,不管这个母亲对自己做了什么,都会不适应的。而养母的话更像是在表达自己的冤屈。
总之,无论是从故事本身还是其反映的社会现状来看,这都不失为一部佳作。
因为引蛇出动,特地等诉讼时效过了,设套让凶手来钻。
等到凶手上套,揭开计划,实际上诉讼时效还有最后16分钟,可以抓凶手坐牢。
可是明明是全套在先,发现录像带里凶手杀最后一个人的时效在后,那么设计圈套的初衷怎么可能是抓凶手坐牢呢?
真相只有一个!
那就是崔警官的真假凶手圈套,自始自终目的就是想要杀掉凶手报仇,而不是抓他!
发现诉讼时效没过的信息得知令他很意外,不过更多的是惊,而不是喜。
就是因为知道了还可以抓他坐牢,所以崔警官后半程一直很纠结。
要不是被害人遗孀最后断电想复仇,我一度怀疑其实崔警官会用枪指着凶手,拖延个16分钟,然后假装自己没忍住,一枪将他击毙。
为什么?
没看最后崔警官故意杀人只坐了5年牢吗?没看到韩国的立法因为这个案子将诉讼时效延长了吗?
因为过了诉讼时效,而导致只能让凶手逍遥法外,而仇杀,更加情有可原
在审判量刑上,必然会酌情考虑减轻量刑
如果更进一步的腹黑
那么我怀疑从假冒凶手的李斗锡被遗孀们绑架之后,崔警官其实就告诉了遗孀们真相
然后更遗孀们演了这一出引蛇出洞,断电追击,最后过诉讼时效抓捕,愤而击杀
当然,最后追击搞的那么生动,是为了考虑观众的视觉感受,也因为中间有了点意外插曲
遗孀们断电,用起重车吊起凶手汽车企图再次绑架,这些显然都是早就安排好的
甚至都是崔警官安排的
所以,不要再去跟《杀人回忆》比较了,比啥啊,完全不是一个路子的
倒是可以作为韩国复仇三部曲的姊妹篇,当作复仇第4部曲看
从崔警官爱人被抓被活埋的那天起,崔警官就计划了这样一出瞒天过海的复仇计划
既要引凶手出来复仇,又可以冠冕堂皇的复仇
从这个维度看这部《我是杀人犯》,简直牛逼到不行
剧情的设计,就完全不弱于《老男孩》,完全碾压《亲切的金子》
好吧,以上这些都我意淫出来的,其实这部编剧和导演就是漏洞百出,槽点十足
冷鱼的视角,奇妙的观影维度,总有好过他人的观影体验
个人觉得还是很好看的!
近几年的韩国犯罪题材影片总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题材出来,本片仍然胜在题材与故事框架,但是情节编排还是较刻意,bug太多细节经不起推敲,但是几段动作戏还是挺紧张的~
故事源质不赖,但可惜导演大概担心观众会睡着,犯罪的焦灼与死亡的迷惑几乎忽略,而动作戏满塞得几乎飞掉,这也让该片顿时离《杀人回忆》十万八千里,丧失可比性。
过了15年诉讼期凶手就可以逍遥法外了吗?法律是这样的和没有有什么分别?
片子镜头很好看,很流畅。但是故事本身有点儿太扯了。
完全没想到的反转
剧本创意非常好,细节颇有诟病,摄影技术,剪辑,配乐,动作设计,节奏都很好莱坞范。。我觉得现在韩国犯罪片已经相当纯熟,棒子们唯一要做的是学会如何在90分钟内讲好故事,不要一味的啰嗦。。。
“姐妹们,要相信哥哥,哥哥才是真正的杀人犯”,就这一句,五星不多。追逐戏略拖沓了。
最近的韩国片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跌宕起伏的一本电影,本来都挺不错,就是死者家属那些片段有点老套
喜欢悬疑,喜欢日常很难体验的心灵穿越重重迷雾、然后柳暗花明;不喜欢争战、械斗,血火流淋,但因为珍爱朴施厚,这样的镜头,也有了真实的质感,直指演绎本身的艰险。
媒体、脑残粉和书商被黑出翔。确实欠黑
反转的不错, 和假面有点类似, 但交代的有点乱, 动作戏和悬疑戏糅合的不够好。
剧情好奇妙,如果能再快些就好了。不过细腻也是一大特点
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各方面都相当成熟,算是近来看过最爽的韩国商业片,技巧上相当的好莱坞,还保留了重口味的韩式犯罪片的本土特色,故事、人物、主旨这三个好剧本的要素都完成的相当不错,这个商业类型片的剧本太棒,值得借鉴学习。或文艺,或商业,得一,则成。★★★★
韩影真是好看!!我看小朴可能是被陷害了。。。。木哈哈。
原班人马赶紧再拍一续集#我是强奸犯#!肯定比这个火。两场追车戏都没必要,反而弄拖沓了【然而第一场追车就是为了让朴君卖大腿才有的吧!】弩箭女没交代清楚。脑残花痴粉丝们喊“要相信哥哥!哥哥才是杀人犯”,加一颗星
故事在逻辑上的硬伤还是蛮大的,娱乐性还不错。
不怕你穷追猛打,就怕你还能写书;不怕你身手不凡,就怕你还能用计。如此警察,能文能武。韩国出品,必属意淫。
怎么就弄不死他呢?原来是大家都舍不得他死。
卧槽,开场的3分钟追逐长镜头就能把我朝张天师甩出十条街了,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