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科恩

欧美剧法国2019

主演:萨莎·拜伦·科恩  哈达尔·拉特松·罗滕  耶尔·伊坦  诺亚·艾默里奇  纳西姆·斯艾哈迈德  莫尼·穆索诺夫  阿隆娜·塔尔  乌瑞·加夫利尔  哈萨姆·甘西  法基·埃尔基尔  瓦利德·祖伊特  亚历山大·希迪格  雷曼德·阿萨雷米  奥利·普费弗  

导演:吉迪恩·拉夫

 剧照

特工科恩 剧照 NO.1特工科恩 剧照 NO.2特工科恩 剧照 NO.3特工科恩 剧照 NO.4特工科恩 剧照 NO.5特工科恩 剧照 NO.6特工科恩 剧照 NO.13特工科恩 剧照 NO.14特工科恩 剧照 NO.15特工科恩 剧照 NO.16特工科恩 剧照 NO.17特工科恩 剧照 NO.18特工科恩 剧照 NO.19特工科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8-23 16:40

详细剧情

  《特工科恩》改编自前摩萨德特工伊莱·科恩的真实故事,他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成功潜入叙利亚,成为一名卧底。科恩与野心勃勃的军方领导人以及他们富有的朋友关系密切,从而在叙利亚最大的反以色列秘密行动中赢得了超乎寻常的信任。  在本剧集中,荣获艾美奖提名的萨莎·拜伦·科恩(《谁是美国?》)饰演伊莱·科恩,他一心只想为国家服务,但他工作极为出色,以至于发现自己很难摆脱双重身份。诺亚·艾默里奇(《美国谍梦》)饰演伊莱的摩萨德长官丹·法勒,他试图减轻自己为伊莱所做的牺牲产生的罪恶感。哈达尔·拉曾·罗特姆(《国土安全》)饰演伊莱的妻子纳迪娅,她被留下来独自照顾他们的家庭,并且知道丈夫的政府工作有些问题。瓦利德·祖伊特(《殖民地》)饰演军官阿明·哈菲兹,他认为自己找到了完美的盟友,即卧底科恩。《特工科恩》由艾美奖得主吉迪恩·拉夫(《战俘》《国土安全》《暴君》)和 Légende Films 编写剧本并执导。该剧集由阿兰·戈尔德曼(《玫瑰人生》)担任制片人。该限定剧共 6 集,每集 60 分钟。

 长篇影评

 1 ) 特工心理学

一口气看完了这部主角极具个人风采的情感故事。与他相比,邦德就是个非人类的外星人。而这部剧集,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在特工这种极端环境里的人的心理和情感,非常动人。

孤独,与相爱的人长久地分离。

和祖国同胞互通电报时候的开心。这一刻,他回到了原本的他,没有谎言,没有伪装。人之忘情,铸成大错。人,终究不是机器。

这段对话最有意思。多金,地位显赫,即将身居要职的商人与平凡的办公室职员存在于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不想变回来了怎么办?”,真实而恐怖的质问。也许在现实中,有些人就变不回来了。人不是机器,不能打开开关就工作,关上就休息。

这段太让人心疼了。

相关的是,特别喜欢乔装时候用的那个衣柜,就像是连接着两个世界的大门。最后一次他扔掉了那个本来的自己。

泪奔。

电影终归是电影。看过,感动过,不用很久就淡忘了,除了认识了一位有魅力的演员之外。然而这不是虚构的故事,曾经有那么一个人,这样活过,这样死去。

Don't get me wrong. 电影并不煽情。总结性的镜头是飞蛾扑火。

 2 ) 果然还是简单易懂符合原有世界观的作品会高分

我不买账,买不了,因为缺了50年后的续集,是怎样一系列隐秘行动导致如今的叙利亚分崩离析战火纷飞呢,缺了这个续集

但也不能否认这部剧提供了另一种视角,部分原因

但是生命不能这样衡量

我看到的只有人祸

我们需要的是更全的视角

就像《E—TEAM》一样让人反感,部分真相就不是真相

 3 ) 《特工科恩》背后的摩萨德情报大师

深夜,一位犹太教拉比被召唤到监狱,给一个即将接受处决的人做临终祷告。他看着这个人用指甲全被拔除的手,写下了给妻子纳迪亚的遗书。

看着都肉疼的一幕

另一边在以色列,妻子纳迪亚在睡梦中惊醒,打开收音机听到了以色列间谍伊来·科恩被叙利亚政府判处绞刑的公告。

镜头切回监狱,科恩在遗书末尾签字的时候犹豫了,看着一次次扑向吊灯的飞蛾,回忆起自己的双重生活:此刻的他,究竟是以色列特工伊利·科恩,还是叙利亚爱国者卡马尔·阿明·塔贝斯?

伊利·科恩是间谍史上的传奇,被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奉为“无可匹敌的情报专家”,被以色列人尊为”国家英雄”。

Netflix新鲜出炉的《特工科恩》(The Spy) 重现了这位传奇特工的真实经历。

伊利·科恩到底牛在哪儿呢?

进入摩萨德之后,科恩于1961年开始伪装为叙利亚藉富商卡马尔·阿明·塔贝斯,短短4年之内,打入到叙利亚军方和政界高层的内部,被任命为叙利亚国防部的首席顾问,获得了大量的机密信息,使以色列在对叙利亚的军事和战略对抗中多次占据主动优势。

现在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情报组织”,与伊利·科恩神速打入叙利亚高层内部的传奇分不开关系。

科恩如何那么快地骗取了叙利亚大佬们的信任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科恩传奇的特工经历,盘点一下他满点的特工职业技能。

伊利·科恩的父母祖辈是叙利亚的犹太人,所以他长着一张放在叙利亚人堆里毫不违和的脸,扔在敌人堆儿里认不出个个儿。

伊利·科恩在叙利亚

科恩出生于埃及,后随父母移居到叙利亚生活过一段时间,能说流利的法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对阿拉伯世界的生活和文化非常熟悉。

他在埃及生活时参加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地下组织活动,帮助很多犹太人从埃及逃往以色列,有对犹太复国运动的忠心,又有一定的斗争经验。

1957年移民到以色列之后,科恩的经历和语言能力引起了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的注意,很快他招入麾下,开启了摩萨德最强谍报大师的传奇。

眼尖的朋友们可能看出来了,科恩的扮演者是萨莎·拜伦·科恩(并不是伊利·科恩的后代哦)。

那个以《波拉特》为人所知的讽刺喜剧演员,竟然还能演严肃正剧?!

刚看到《特工科恩》海报的时候,我对这个选角充满了怀疑。

然而两集之后,我就真香了。

萨莎完全摆脱了他喜剧风格的夸张演法,化身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嫡传弟子,展现了教科书似的体验派演技。

伊利·科恩的二女儿也没有摆脱真香定律。听说波拉特要演她父亲的时候,她很担心。看到成片的时候,她说,看到萨莎有时就像见到了父亲 ("He reminded me of my father sometimes.")

在萨莎·科恩的伪纪录式喜剧中,他就充分展现了变脸式的演技,自如地转换成不同国籍、阶级、职业的、极端迥异的各色人等。

用这种变脸式的演技来演技伊利·科恩的双重身份,简直不要太适合了好伐?

再一查萨莎的背景,他出生于英国一个传统的犹太家庭,母亲祖籍以色列,外婆仍生活在以色列。

全好莱坞能演伊利·科恩的,舍萨莎其谁?

一串真香的彩虹屁之后,让我们再扯回伊利·科恩的传奇来。

1960年被摩萨德招入门下后,科恩接受了6个月的训练,接着以叙利亚藉富商卡马尔·阿明·塔贝斯的身份来到了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深入到当地的叙利亚侨民圈当中,很快拿到了多封入境叙利亚的推荐信。

在《特工科恩》中,科恩在阿根廷结交了将军阿明·菲哈兹,并赢得了他的信任。菲哈兹日后将回到叙利亚,发动政变,成为新一任的叙利亚总统。

剧中科恩(右二)与阿明·菲哈兹(左一)初次相识

关于科恩和菲哈兹的关系是流传以久的一段传说。但在2001年的一次采访中,菲哈兹否认与科恩有任何私人交往,甚至在科恩被捕前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段传闻是埃及媒体编造出来用于反对菲哈兹的,没有任何事实根据。

《特工科恩》由神剧《国土安全》的编剧吉迪恩·拉夫操刀,根据一本关于科恩的法语作品L'Espion qui venait d'Israël(《来自以色列的间谍》)改编在史实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民间传说和虚构的成分。

然而就算科恩不认识菲哈兹,也没有妨碍他迅速打入叙利亚商政军界的内部。

住进大马士革之后,科恩一路开挂地攻陷了叙利亚商界政界军界的一个个大人物。

科恩估计读过《孙子兵法》,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在接触叙利亚大佬前,他会先熟读对方的资料,或者跟知情人打听对方的情况,然后来一招投其所好。

当对方是爱好名贵红酒的富商时,一定要坐在对面的桌子,非常非常非常大声地点最名贵的红酒。

为将军和军政方高层举办极尽奢侈荒淫的私人派对。当他们都喝醉了开始大谈军事机密的时候,科恩警醒地用心记录谈话内容。

军方高层油腻大叔的重口趴体

科式撩汉法其二,不分地点不分场合,使劲地赞扬对方,像小奶狗一样狂表忠心。

在澡堂子赤膊相见也不耽误拍马屁

科恩凭借超高的撩汉技巧成功地虏获了一众大佬的“芳心”,完成了多个间谍史上不可能的任务。

陆军参谋长的侄子马阿齐·阿赫雷丁将科恩当成好友,把他带到叙利亚边境重地的格兰高地参观,并为他详细地介绍了边塞的布局和苏联为叙利亚军方提供的新式武器。

科恩(中间)与两位叙利亚军方的“好友”在格兰高地参观的合影

科恩看到戈兰高地的士兵在暴晒高温下受苦,“贴心”地出资60万为士兵们种了一山头的桉树。结果叙利亚军方傻乐傻乐地种了树,让他们的防御工事完美地暴露在了以色列的视线下。

科恩上司OS:这60万花得太TM值了!

科恩在戈兰高地获得的情报和他送的树,帮助以色列在1966年的“六日战争”中大胜叙利亚。

1964年,叙利亚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秘密进行“沙尔行动“,计划使约旦河改道,使以色列无饮用水可用。科恩得到消息后立即向以色列发急电,以方立即派飞机轰炸工程地点,使“沙尔行动”迅速破产。

可以说,今天以色列的老百姓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和饮用水,得感谢伊利·科恩。以色列人至今都把科恩奉为”国家英雄“,完全实至名归。

然而,以色列屡次地挫败叙利亚的秘密行动,引起了叙方的怀疑和高度警戒。1965年1月24日,科恩在向以色列进行无线电传送时被逮捕,被恼羞成怒的叙利亚政府判处绞刑。

在叙利亚法庭接受审判的科恩(图左)

关于科恩如何暴露身份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说叙利亚从苏联借来了KGB的特工和专业的无线电设备,侦测到非法无线电传输是从科恩的住所发出的。

另一种说法是埃及间谍杰克·比顿协助叙利亚政府揭露了科恩的身份。潜入以色列十多年的埃及间谍杰克·比顿去世后,日记被公开,记录了他于1965年1月初在报纸上看到叙利亚新闻照片中的卡马尔·阿明·塔贝斯,认出是当年在埃及一起参加犹太复国运动的科恩,上报了埃及情报机关,由此揭露了科恩的身份。官方编造了上一种说法,是为了保护比顿的身份。

究竟是苏联还是埃及情报机关揪出了科恩,我们无从确认。可以确定的是,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对科恩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科恩被捕前,他曾回到以色列短暂地休假。摩萨德高层明知打击“沙尔行动”会让科恩受到叙利亚的怀疑,却坚持让他回到叙利亚继续潜伏。

科恩的遗孀纳迪亚在公开访谈中多次指出,摩萨德应该对科恩的死负责。她表示,摩萨德过度地从科恩身上榨取信息,导致了科恩身份的暴露。他们明知科恩再次回到叙利亚必死无疑,还是不顾科恩的主观意愿,坚决派他回去。

伊利·科恩的遗孀娜迪娅·科恩

纳迪亚说:“人是叙利亚动手杀的,但伊利是在以色列被谋杀的,是摩萨德给他判了死刑。”

不管科恩的最终暴露究竟出于什么原因,摩萨德不顾特工主观意愿和生命安全,将人当作谍战机器,是导致科恩惨死的主要原因。

摩萨德的传奇谍报大师就这样被摩萨德送上了绞刑台。

1965年5月18日,科恩写完给妻子的遗书,被带到烈士广场公开处刑。科恩身上被套上白纸,上面用阿拉伯文写满他的罪行。他拒绝戴上行刑眼罩,睁眼看着成千上万来看他死刑并鼓掌欢呼的叙利亚民众,可谓临死不屈。

他在凌晨3:55离开人世,尸体被示众6小时。

科恩的遗孀纳迪亚多次写信给叙利亚总统,请求归还科恩的尸体,未得到允许。时至今日,科恩的尸体仍未返回以色列家乡。

一代传奇特工就此陨没。

科恩虽然去世了,他收集的情报仍在他身后影响着阿以政局和以色列人的生活。

科恩的遗孀没有再婚,为了让叙利亚归还丈夫的遗体四处奔走,并积极地把科恩的事迹传播出去。娜迪娅·科恩对丈夫的一片深情,和公开谴责摩萨德的勇气,也不失为一个传奇。

特工科恩的传奇仍在继续。

 4 ) 因为典型的犹太式贪婪,导致最后丢命

本来远超预期的获取了情报,可以留在以色列不用回去,可以撤走,但是犹太领导最后时刻出现了典型的犹太式贪婪。同时,他自己也有着典型的犹太式贪心,总想着赚够便宜后再多赚一点便宜,最终就是犹太式贪婪葬送了犹太命(当然或许犹太领导本来就把他当作耗材炮灰,最后几十年后犹太老板投资拍摄一部这人的电视剧,继续忽悠更多炮灰,当然咯,犹太老板票房钱照赚。)

这就是犹太人,精明,但是贪婪,最后总是因为贪婪而吃苦头,但是再遭罪也要为了利益而贪婪的去不择手段冒险。

PS:也许他在卧底中迷失了自己,真身在以色列什么也不是就是一个小平民,而在叙利亚的伪装身份却是一个人人尊敬的精英上层人物,处处受人追捧,所以他有点儿飘飘然,也不情愿放弃这种人上人的生活,所以贪心的想要多过一会儿这种有电话你、有多套高档西装的上等优质生活,最后鸟为食亡,人为财死。

PS2: 拍的再煽情。也无非是一个间谍被处决而已,任何这样的间谍,越是给对手造成的危害大,越是无法被饶命,就这么简单,因为他导致的以色列轰炸死难的叙利亚人,导演就故意装傻了,这就是犹太资本下拍的电影采用的春秋笔法,单向洗脑而已。

 5 ) 永远的传奇

精英特工的要求极高,忠于祖国、愿为国家的利益牺牲自己,只是最起码的要求。

第一次见面,摩萨德故意给了科恩一个错误的地址。科恩到了那里一看,本能地感觉有问题,摩萨德怎么会在一个嘈杂的地方招募情报人员,难道是测试?如果是测试,那么观察他的绝佳位置无疑就是身后,他扭头一看,果然看见了站在窗前打量他的情报官员:

成为科恩这种顶尖级别的特工,一些近乎本能的特质、素质,单靠训练是无法达到的,比如人际交往中强大的亲和力、人格魅力,察言观色和刺探情报的分寸感,想与对方高层结为密友,这些东西不可或缺。谁也不傻,高层个个都是人精,一个外人要想赢得他们的充分信任非常困难。

你相信吗,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叙利亚政要和商界名流、以及反间谍机构的领导人发自内心地喜欢科恩这个家伙,毫无戒备心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探听到那么多核心机密。

“叙利亚是我真正的家。”多金、慷慨、热爱叙利亚、身世清白、化名卡麦勒的科恩,在阿根廷叙利亚人社区如鱼得水,凭借叙利亚驻阿根廷使馆武官哈菲兹等名流的推荐信,科恩在叙利亚迅速站稳脚跟,广交朋友,边做进出口生意,边开展间谍活动。

在官二代的陪同下,科恩巡视叙利亚在戈兰高地修筑的防御工事,获取了大量情报,帮助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一举攻克号称固若金汤的戈兰高地。

1960年代叙利亚政变之频繁,令人眼花缭乱,有的刚上台一两个月就被推翻。

1963年,叙利亚军界与科恩合谋,科恩请了很多权贵参加美女如云的奢华派对,军界的朋友趁机发动政变,纷纷身居要职,科恩的老朋友哈菲兹将军登上总统宝座。

在总统的安排下,科恩与充满神秘色彩的建筑商、后来的恐怖大亨本·拉登的父亲做起了生意,当年才7岁大的小本·拉登看上去乖巧讨喜。

科恩跻身叙利亚政要圈,哈菲兹请他出任叙利亚国防部副部长,得知这个消息,包括总理在内的以色列高层喜出望外,谁能想到一个特工居然出色到这般地步?

与其它谍战剧不同的是,《特工科恩》非常注意对人性的挖掘。

科恩为祖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但人心都是肉长的。为了工作,他只有疏远那些帮过他大忙、但后来又失去权势的叙利亚朋友,趋炎附势自然遭人唾弃,这种难与人言的无奈和痛苦,他只有默默承受。

长期处于上流社会,科恩入戏太深,已不习惯别人对他发号施令,回到以色列,居然与机场保安发生冲突。

听闻叙利亚高层出现变动,科恩感觉自己也有危险,请求中止任务。但叙利亚国防部副部长的职位太过诱人,以色列高层考虑再三,要科恩前往大马士革执行最后一次任务,这是一个令以色列后悔莫及的决定。

1965年1月21日,叙利亚军方破门而入,逮捕了正在用密码发报的科恩,500名相关人士陆续被捕。

看到科恩发报、被捕的那一幕,不由想起了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

以色列展开了一场席卷全球的营救行动,驻外使馆动员了教皇保罗六世和无数国家的政要、名流游说叙利亚,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亲自飞到大马士革请求赦免科恩;以色列总理授权可以做任何交易,用6名叙利亚特工交换也行,只要叙利亚放人。

然而,总统的密友、即将上任的国防部副部长科恩,已经让叙利亚在阿拉伯世界变成了笑话,怎么可能让这个笑话延续下去?而且,包括总统在内,科恩的叙利亚高层朋友太多,他一天不死,他们一天不得安宁。

1965年5月18日,科恩被处以绞刑,尸体示众6小时。

以色列很多街道和社区以科恩的名字命名。2005年,以色列新闻网站举办以色列200大伟人评选,科恩名列第26位。

 6 ) 《特工科恩》:真实的间谍人生,可歌的爱国情怀,以及永不消逝的电波

伊莱·科恩,中东历史上的真实间谍,摩萨德的王牌特工,以色列的国家英雄。但剧集中,他并没有007式的主角光环,而是被塑造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聪明但性急,有时还显得鲁莽,还差点因此暴露身份。他有勇气但也会害怕,初次行动时恐惧到呕吐。同时,他也是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和父亲,深爱着妻子和两个女儿,怀孕的妻子让他怀疑过、退缩过。长年的间谍生涯让他习惯于卡迈勒的商人身份,反而自己真实身份和生活变成了一种假装,所以剧中叙利亚的镜头是彩色的,而以色列的镜头是黑白的。但间谍生涯的深入,使得他的处境越来越危险,科恩并不是出于对假身份的迷恋,而是出于民族大义在国家和家庭之间选择了前者,义无反顾地像飞蛾一样扑向了灯火。剧集在人物刻画上非常到位,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也非常精彩,对每个主要角色的行为及抉择都有心理上的解读,拉近了观众与真实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比如科恩上司对科恩妻子异乎寻常的照顾就有着合理且不俗的原因揭示。人物之间的对白也非常具有吸引力,令人回味。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饰演男主角的萨沙·拜伦·科恩跳出了屎尿屁的喜剧讽刺角色设计,变成了一个沉默但坚定,冲动但执著的间谍,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短评

被盖尔加朵在IG上疯狂安利,所以肯定是很真实了。小本拉登出现的时候笑死~

4分钟前
  • 德尔基西奥
  • 力荐

平静的异国音乐中,不知是非的往事重重

7分钟前
  • quentinz
  • 推荐

真实故事比电影还牛,好看就是节奏剪辑得太慢,我没有看完.

9分钟前
  • test
  • 力荐

第五集出来的小孩子居然是本拉登,呃

12分钟前
  • Alucard
  • 推荐

如果要爆米花式的“爽”,别看,因为这部剧会让你知道真实的特工是怎么样的,当然,也会让你了解千里之外的叙利亚的风土人情。

16分钟前
  • 钝刀
  • 力荐

为什么我觉得他罪有应得呢

17分钟前
  • jilsander
  • 力荐

有些小小的BUG,比如大豪宅一个佣人都没有,瑕不掩瑜,真是部好剧。以色列,上帝的选民,世界上最特别的一群人。

19分钟前
  • 扬科夫斯卡娅
  • 力荐

科恩在摩萨德历史上是个传奇,但是片子拍的好像这人是个草包。。

23分钟前
  • lazyonion
  • 推荐

看得让人心脏跳得好厉害,好紧张

28分钟前
  • 雏菊
  • 力荐

希望网飞可以出个全球间谍系列

31分钟前
  • 推荐

如果不了解地理,根本不知道叙利亚对以色列的威胁有多大

33分钟前
  • smooth
  • 力荐

所以我党的情报小组还是很合理的,核心特工怎么可能发报呢,太容易暴露,肯定要配联络员,和专门的发报员。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安全

38分钟前
  • 西安大头
  • 推荐

看完另一种传奇人生的可能,心情实在太复杂了。除了男主魅力实在太大带来的结局的悲伤,就是感慨Cohen在每一次看似可以选择的人生节点,其实都是没有选择的。所谓时势造英雄,但什么又是真正的英雄呢。

42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看完后马上查了下历史上特工科恩的真实故事,又看了叙利亚与以色列的冲突历史,又看到历次的中东战争、以色列建国史、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巴以冲突,根本停不下来。

43分钟前
  • 局外人
  • 推荐

又是一部沉稳老派专注于叙事的谍战剧。以色列这条线,低饱和度的调色很赞。

44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豆瓣上的安利要小心。我就这样看了一部法国影视公司为netflix拍的以色列主旋律作品。幸好我擅长快进。就当了解中东历史了。

49分钟前
  • 王璞一零一
  • 还行

作为谍战罪案爱好者,周末一天看完了。不同的身份转换让人迷惘,要时刻保持清醒和危机感很难吧,这么有天赋的都栽了。希望这个剧继续拍下去,一季讲一位传奇间谍。

52分钟前
  • Black 🌈
  • 力荐

Netflix的今天,就是中国电视剧的明天。革新是全方位的,包括制作形态、播出方式、视听语言、取材角度,国外流媒体已经把触角从亚洲缩小到华语地区进行投放辐射,不变就要被围。

5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黑白的以色列,彩色的叙利亚。

58分钟前
  • wildHJ
  • 力荐

收起《格林斯比》的“污力十足”,也不再是《谁是美国》的“百无禁忌”,认真演戏的Sacha太厉害,在我看来已经提前锁定了下届艾美奖的入场券。真实历史的大前提下没有把这个间谍故事写得峰回路转,示众的尸体和流落别处的骨灰始终是这位卫国英雄留下的印记;六集当中,始终被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交织的那种年代感十足的“肃杀气氛”笼罩,又加插着一丝宝贵的怀旧浪漫,平稳地梳理了“丈夫”、“Eli”和“Kamel”三个角色曾发生过的故事,那种流淌其中的责任感和勇敢,写就了这个男人的一生。

60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