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失控
没个战场都有这样的杀人疯子。
看看他们的现实生活吧!有些是他们无法控制的。
有些他们做的并不是自己想做的。
关键是他们无法控制自己。或者没人带他们走出来。
或者说这一切都是政府的错。都是他们灌输了一种错误的理念。
这样的朋友让人恐惧,更让人心碎。
2 ) 晦暗的小人物
很真实,也能很残酷。
我不想看这种片子啦。。。总是让我很郁闷。
但是,即使不看,这种故事也在我身边发生。
3 ) Harsh Times
《非常时刻》来自于大卫·艾尔转瞬既逝的疯狂念头:如果把自己的好朋友杀了那该是什么感觉?他沿着这个问题开始思考男性关系的危机,并将之附注实现。《非常时刻》和《训练日》一样是关于两个男人利用暴力来讨论彼此的关系和生存的意义,大卫·艾尔把故事的场景再次设定在他钟爱的洛杉矶南部。克里斯蒂安·贝尔扮演的海豹突击队退役军人和弗雷迪·罗德里格斯扮演的无业青年是一对挚友,两人每日无所事事只是无止境地酗酒、飙车、吸毒,两人就在为前途和爱人寻找方向的时候产生了无法消弭的分歧,最终惨剧发生。大卫·艾尔的独立电影都有着强烈的男子气概,但在《非常时刻》里却加入了至关重要的女性元素,虽然只起到了催化作用,因《绝望主妇》一炮而红的伊娃·朗格里亚给影片的凝重平添活泼的亮色。
4 ) 无法承受
电影的主题是战后创伤,但表现的并不是很直白,作为观众还发现重点就会觉得混乱
男主从战场归来,虽然安全无恙,但战争的经历已经让他没办法回归生活、用平常心思考那些战场上“把人切碎了”之类的记忆,他只能通过混乱的关系、嗑药、暴力让自己不去想,直到精神上崩溃,
政府对于士兵的测试已经测出他心理上“不合格”,他归来后的战争创伤是不合格的,这使他没办法继续稳定的工作,也因此让他没有办法接他的外籍女友入境,他把一切的希望寄托于联邦的新职务,但后来发现他还是去做杀人的勾当,这让他精神上更加恶化,直到濒临崩溃
他本不是恶棍,但他在混乱中却一直在做着一切恶棍才会做的事……用一种没有感觉的态度来对待一切,曾经有一责留言,说,我这辈子干过最疯狂的事,就是清醒的看待我周围的一切…就像男主一样
可惜最后他选择了继续奔赴战场,其实他承受不了,于是他真的开始崩溃了……
我想即使是男人,也一样是血肉之躯,在战争那样难以想象的血腥和残暴中,男主很不幸是最前线的,他做过的事,并不是他真的可以承受,
对于战后创伤还推荐蜘蛛侠的一部“兄弟”,那也是部好片子,表现的主题更突出
5 ) 毁灭之路
Bale就适合演这样的狂躁症患者,前一秒钟还好好的。
主角从片头开始就在不停的往毁灭自己的道路上走,一直走。
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看上去他一直就等着结束的一刻来临。
他也想好,但也知道好不了了。
最后一刻,他说出心里话,我死有余辜。
吸引人的是他有一颗纯净的心灵,
他的国外的,破烂而温馨的家就是他心灵的映射。
他不属于这个国家,在这个表面光鲜实际肮脏的国家里,他是十足的弱者,
虽然他无时不刻不在逞强。
一个人的悲惨结局是他个人的悲剧。
一个“想好”的人的悲惨结局是社会的悲剧。
导演是《训练日》的导演,片子不赖,特别是最后,出现了一辆车,能和《训练日》里面丹泽尔的车一样,“升起来”,看来导演喜欢这种东西。
6 ) 的确是很好的故事
David Ayer 作为导演的处女作。他居然也是《训练日》的编剧。不排除牵强附会的因素,我还真觉得《非常时期》和《训练日》有太多雷同之处。平淡但却扯淡生活,与自己不能自已的邪恶翻腾纠结,一次次简单随性而动的决定,却一次次把自己引向灭亡。
不过相对于《训练日》而言,导演的功力是弱了一点,故事讲得拉杂了一些,墨西哥的纯净天堂来没来得及打动人心就转瞬即逝,David Ayer 您怎么就不能再文艺一点呢?对于Jim的背景也只是做到了“点到即止”的后两个字。至于演员的功力,丹泽尔·华盛顿和克里斯蒂安·贝尔,都是我大爱的,风格迥异,但各有千秋。只是像贝尔这样格局小一点,却雕琢得无比精致的路子,我似乎更偏爱一些。
主题的问题。其实主题这个东西具有强大的捉摸不透的性质。很多问题是值得讨论的,但是有意义抑或有意思的往往只是讨论本身,如果过于强调讨论中的观点,我相信其实让人信服而终结讨论的观点很难产生。因而其实给一部电影附加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者让一部电影冲着某一个主题而延伸下去,并不是太容易的事。
尤其是有的人总是认为要关照到所谓的社会现实,甚而到一些哲理境界,才能将片子拔高,从而使片子显得有意义。我真觉得这些都是Bullshit。我一点都不觉得《非常时期》貌似写实主义的表面之下会有一个多么明确多么高超的主题,倒是觉得如果能好好地讲一个不差的故事,有精彩的表演,继而能细致关注到作为人的极为普通却又令人无法自拔的存在状态,就已经是好得很。
我不打算拿主题是否明确这样的标准来讨论《非常时期》了,除了不大会将故事,又莫名地过于依赖克里斯蒂安·贝尔的戏份以至于削弱了Jim的存在状态和情感世界的真实感外,我已经得到满足。
话说主角开车逃离后被穿透汽车后身的子弹击中的镜头,我还是第一次见。铜皮铁骨、刀枪不入的主角们,俨然要比这么实在地被击中的主角逊色许多啊。
not harsh at all
自作孽,不可活。
满口shit dog……
戰爭的傷害!
又是个心理扭曲的CB…演得很过瘾吧你…觉得Freddy Rodriguez 也挺不错~
纯搞基片...搞基不要脸,最后一段都爱来爱去是怎样!!!
上帝让谁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贝尔成功塑造了这样一个自作孽的角色,对他的西语和脏话我接受无能
为什么大男人主义被叫作“沙文猪”,大女人就是“女性主义”?///Christian Bale ♥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当它们只在瞬间涌来,你是否已有对策?
For the bitches' ass, for the motherfucker,it's real men's movie.But think about it, don't u never ever lose your mind! U hear me?!
'kill me. just pull the fucking gun. come on, I'll do it for you'
一部街头气息十足的讲述战争创伤的电影,开头讲述战场情形那一段搞不清楚导演究竟在用谁的视角,看的人云里雾里的。关于两个男人的故事,让人猜不到下一秒故事会怎样发展,是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梦魇。现在看Bale的片子基本已经很免疫了,大兵头型再穿上西装还是很可爱的。最后居然打脸了,罪过罪过。
切记,人不能大喜过望,大悲过重!动不动就放纵自己,最终自己走向灭亡!此片是不是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贝尔在里面完全没有感觉,就感觉冲动有余,一到需要表现的时候,镜头就开始晃动,搞不清是不是贝尔同志难以用面部来表达还是导演故意晃动镜头,作为一种拍摄手法呢?剧情基本没有搞懂!
话唠片,两个落魄基友找工作,找乐子,找工作,找乐子,工作找到了,麻烦也来了,最后玩火自焚了。贝尔挺适合这样的角色。3.5 分
有人叫好就有人谩骂。虽然我只是为了贝尔,也被内容无聊到了——也许是不理解,但我还是觉得没那么脑残。
又是美国那种老一套,不过很吸引人。贝尔演的很好,没想到最后还是挂了。战争后遗症,美好的生活从此破裂,并走向灭亡。双重分裂的性格,让人想起《美国精神病人》。《爆裂鼓手》里面出现的老教授也客串了一个角色。很不错的片子,有点儿意思,三更半夜看起来倍儿爽。
Bale是躁郁症角色专业户吗?!
主旨其实是反映战争后遗症 但节奏太慢 垃圾话太多 战争阴影的影响被墨西哥英语和Eva Parker的身材冲淡了……
这种脸型+这种头型+这种小平头=要了我的命.穿上白色衬衫更是...绝配|| 缺点就是:他实在不像个小混混,穿着衬衫西装更是不像了
纯爷们的怨妇情结什么真是倒人胃口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