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我开始被孤独终老的恐惧支配。这种恐惧十分具体,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愈发清晰。我害怕亲人朋友先我而去,我害怕疾病剥夺我行动与思考的能力,我害怕衰老带走我最后的尊严与体面。在过去,我始终是弟弟妹妹眼中的“酷姐姐”,不生小孩,不守常规,四处旅行,偶尔发疯。但其实酷的人也是害怕变老的。在别人眼中越酷,就越难将对衰老的恐惧诉之于口。
所谓接纳年龄、从容变老,不过是自我安抚的鸡汤,鲜少有人在面对衰老、疾病与死亡时,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电影《我爱你!》是东亚影视剧中罕见的老年人恋爱题材,但我更愿将之看作一部老年人情感生活群像。它很浪漫,但从未回避老年生活的残酷;它很甜美,但并未试图掩盖老年人群体情感需求被忽视、压抑的现实。
倪大红饰演的老常是个挺酷的人,穿皮马甲,戴棒球帽,用得溜网络热梗,打得一手好游戏。他心肠火热,性格直爽,在同龄人中呼朋唤友,在孙子辈中也颇受欢迎。这种角色设定新鲜,抓人眼球,但更重要的是,老常必须是个酷人、潮人,电影情节才有了推动的可能性。东亚人向来习惯了内敛,恣意随性是专属于年轻人的特权,一旦迈入老年,无论男女,便自动去性别化,斩断欲望,绝口不提情情爱爱。即使丧偶人士在晚年重组了家庭,那也只能叫作伴儿。说爱?太丢人了。因此,必须有一个老常,打破刻板印象,敢心动,敢追爱,敢说“我中意你”,才让这个故事立稳了脚跟。
老年人真的没有情爱需求吗?不久前回老家探亲,无意间发现,许多退休阿姨日常会看甜宠、霸总题材的网络小说打发时间。当我过去对这些快餐文学表示鄙夷和不屑时,我从未想过,它们可能也寄托了一部分老年人一辈子都未能说出口的悸动与怀想。
《我爱你!》中刻画了三对老年男女:老常与李慧如、山哥与欢欣、仇老师与陈校长。影片将他们的关系通通定义为爱情,不是什么抱团取暖、老来作伴(这些都是他们关系的副产品而非初始目的),正如电影的名字那样,赤裸肉麻坦率,还特意加了个感叹号,就是要向观众宣告,老年人也有着与年轻人一样的七情六欲,有着与年轻人同等的享受爱情的权利。
我曾经常常陪母亲观看地方台的老年人相亲节目。相比年轻人振臂高呼自由平等、反对父权、跟着感觉走,老年人在婚恋问题上则表现得有些唯唯诺诺。即使各方面都十分合拍的男女嘉宾,只要子女流露出对父母再婚一事的不满,基本都难成正果。
老年人失去自我从开始讨好子女开始。老常的讨好体现在努力打造一个潮酷大爷的人设,融入年轻人的生活;山哥的讨好则更普遍,饭桌上尴尬的讪笑,谨小慎微的试探,真实得令人心酸。很喜欢影片中一处细节,老常晚归,孙女问他去哪里了。答曰:“我去讨好我自己了。”颇有些发表“独立宣言”的意味。
游乐园约会,广场上共舞,微信聊天聊到深夜,开着小破车跑遍全城收废品。老常扮演了一个合格男友的形象。他与李慧如相互表明心意后,影片用了一组相当长的蒙太奇来展示这对老年人爱情的细节——不输年轻人的浪漫与甜腻。但如果影片仅停留于此,未免有自欺欺人之嫌。在他们恋爱主线的间隙,片中数次出现了医院、疗养院的场景,那些两眼空洞、行为如行尸走肉的老人,才是众生。
毕竟不再年轻,毕竟有着更大的课题横亘在他们眼前:疾病与死亡。如果说年轻人的爱情是老常孙女和男友薄荷那般,不管不顾,横冲直撞,天崩地裂,有情饮水饱。那么老年人的爱情则滋生于锅碗瓢盆、瓶瓶罐罐、一针一线。年轻人的爱情是极光,绚烂夺目,如梦似幻。老年人的爱情则是旧衣服上的补丁,没那么漂亮,但可以取暖防风,看久了,倒觉得那补丁和衣服也十分搭调。年轻人的爱情可以极致浪漫,剔除掉所有人间烟火气,书写远在天边的童话。但老年人的爱情再怎么举案齐眉、白头偕老,只要混入了柴米油盐、老年痴呆、不孝儿女,旁人顶多赞一句“患难见真情”,但与浪漫不沾边。
没有人不害怕衰老病死,通透如李慧如,潮酷如老常,也不行。尤其是有了心爱之人,便更害怕死亡将我们分开。相爱之人如何面对老病?影片给出了两种处理方式。
山哥与欢欣选择以死亡为一切画上句号。“至少大象知道自己的归宿。”山哥在动物园看着老迈大象时脱口而出的这句话,成为全片最绝望的台词。阿尔兹海默症,没有治愈的希望。癌痛,没有终点。子女,只知吸血没有任何回报。中国人喜欢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走一步看一步”,可是在堆积如山的废品中,拖着老迈的身体,看着深爱的妻子被病痛一点点蚕食,活着才是漫漫长夜,死亡是唯一的解脱。于是山哥于是山哥在没有惊扰到任何人的情况下,与妻子悄然离开。电影的最高潮出现在山哥夫妇的葬礼上。面对山哥儿子虚伪的发言,直性子的老常终于按捺不住,挥舞起他的麒麟鞭,将孝宴现场砸了个稀巴烂。这一刻,影片在文本上实现了首尾呼应,老常的形象抵达了光辉的顶点,观众因山哥的遭遇而压抑许久的情绪也在这一刻得以释放。
李慧如则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放手离去,回到老家度过余生。因为爱,所以有了软肋。独自一人依靠回忆与念想苟延残喘,好过直面与心爱之人的生离死别。老常起先接受了李慧如做出的决定。他来到广场,挥鞭,晨练,跳舞,像从未遇见过李慧如那样。这一段的处理非常有艺术性,广场上的人们跑去围观一起老人家的桃色事件,老常被隔绝在人群之外,独自起舞,如身处孤岛。之后便是疾病发作,生前身后事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过。鬼门关走一遭,大难不死,才知余生不可以没有对方,在病床上看到孙女勇闯国外与男友相会,受了鼓舞,也上演了一把千里追妻的戏码。
电影《我爱你》将浪漫与写实的比例调和得刚刚好。影片亲口告诉观众,爱不是万能的,它没办法消除苦难,暂停时间,填平生死之间的沟壑。但是爱依然有价值有力量,爱拯救我们于恐惧,爱拯救我们于荒芜,爱让我们重焕新生,爱也让我们鼓起勇气赴死。是爱,让我们走出孤岛,让即将升起的长夜有了星光。
题材限制了对于演员的选择,小鲜肉滚粗,老戏骨看门,演技下限极高有保证。
导演此类题材专业户,成品有望相较之前更上一层楼。
原漫画剧本完成度高,韩国版电影珠玉在前,哭得稀里哗啦。
贴合现今老龄大背景,预告片和海报看来,本土化应该做得还可以。
这届观众要求越来越高,观影审美处于混沌转折期。
疫情后报复性观影反弹,希望选个好档期。
emo这个梗有点强行,毕竟前半段要笑的,希望笑点有保证,不要烂就是胜利。
所以,我看能大爆。
坐等后续上映后再写影评,溜了溜了。
《我爱你!》是一部优秀但并不完美的电影,温馨与孤独并存,甜蜜与悲伤一体,生与死耦合,热与冷交叠,剧情的每一处都安排的恰到好处,作为上影节的开幕电影,它实至名归。 但它是不完美的,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割裂的。电影结束的时候,主办方随机采访的人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年轻人被问到看完电影的感受,回答的大多是要抓住机会大胆的去爱,不要留遗憾;而老年人基本上回答的是子女要学会感恩,要孝敬父母。这让人不禁这样思考,是不是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只是披着老年人外壳的年轻人的故事,人物行为的价值观更符合年轻人的准则?如果说,一部刻画老年人的电影主体观念符合年轻人,那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描摹失败了? 当然,我始终认为,电影是一门多元化表达的艺术,他不遵循任何一门严规铁律,只要它有折服欣赏者之所长,他就是优秀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优秀代表着导演不俗的功底,但对老年人群体真实的观察描摹远不能谈得上是成功。 从优秀到真实的路,这部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爱你!》是一部试图贴近社会现实,表达复杂人性,然而却力有不逮的作品。
看得出来导演团队的良苦用心,选择以“老年关怀”为主题,这是一个可能不讨巧,却非常贴合现实的题材。同时启用了惠英红、倪大红、梁家辉和叶童几位老戏骨,希望借助他们的形象与演技来撑起作品。
而整部电影的故事,也一直在关怀老人和取悦观众之间平衡取舍,多处细节都能看到编剧的用心,有意识地用一些专业套路和架构来完成剧情的铺排。
但是,“力有不逮”四个字,让每个专业面向都面临着崩塌的风险。
《我爱你!》直接瞄准了当下城市老年人的生活。对四位底层老人的日常起居、健康、娱乐、感情、经济等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刻画。
中国正在步入名副其实的“老龄化社会”,特别是城市生活中,牵涉老年人的社会冲突层出不穷,老年人的婚恋、陪伴;新旧观念矛盾,代际沟通与冲突,还有大量城市贫民的底层困境,不仅是值得深入书写的领域,更是社会管理者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
因此,《我爱你!》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导演也在努力不辜负自己选择的题材。
除此之外,影片还涉及了老年婚恋、非遗传承、代际沟通、现代养老、观念冲突、城市贫民、阶层割裂、亲子教育等等话题,可谓是将老年人有关的冲突和困境“一网打尽”。
可是,正是为了照顾到太多的现实面向,让《我爱你!》的故事失去了焦点。
如果只关注倪大红与惠英红的夕阳恋情,也许有着《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锦上添花》的趣味,或是《饮食男女》的深邃;
如果只关注梁家辉与叶童的相守相伴,也许有韩版《我爱你!》《泰坦尼克号》那样的深情婉转与动人心弦;
如果只关注代际沟通或观念冲突,也许会有《喜宴》《一一》《海蒂的爷爷》那样的细致刻画和心理治愈。
更或者直接针砭时弊,将当下老年生活中的一些痛苦和尴尬呈现出来,也能够具备纪录片一样的力量。
可是,当把这一切都糅合在两个小时内,我们的视线和情绪不断跟随着情节东奔西走,最终甚至忘了故事最核心的主题。
先是倪大红的“后现代生活”,阴差阳错与惠英红萌生情愫;但是很快就进入到惠英红的生活困苦,并带出了梁家辉与叶童两夫妇的更深沉痛苦;之后又是与儿女甚至孙辈的互动相处,中途又掺杂老伙伴的相处氛围及亲情困境。
倪大红与惠英红的浪漫爱情似乎是主要故事,但是梁家辉夫妇疾病缠身,常年辛苦捡废品糊口,还要面对不停啃老的不肖子孙,最后难以忍受痛苦,选择自杀。
面前的死亡震撼了老人,倪大红开始反思,反思自己困于城市的生活,反思自己任性孤傲的爱情,最终,他选择了顺从内心,回归田园,冲突得以解决,影片也似乎获得了圆满。
可是,不断跳跃的线索,反而模糊了主题,也未能将某一个层面的困境说深说透彻,而且还带来了角色的模糊与剧情和现实的脱节。
四位老戏骨的演技不可谓不专业,特别是梁家辉与叶童二位,将负重隐忍的废品老头,和痴呆失智的老太两个形象诠释得尤为细致。
然而,因为主题含混导致的角色模糊,最终破坏了四位角色的连贯性。
倪大红的跳脱已经让人出戏,突然挥舞的长鞭更是将角色前后割裂开来。其余三个角色较为连贯,不过因为故事的不停切换,难以建立起持续的共情,于是也总有一种不断跳脱和割裂的感觉。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陈校长、养鸟达人,以及儿女、孙辈、非遗大师等大量角色,而影片却未能有效地将这些角色汇集起来,成为一条主线,反而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不知道重点要表达什么,角色因此含混而模糊。
倪大红最为混搭,整体设计为时尚老顽童,但是面对外界时,一时为老不尊,一时又心存良善;一时为爱痴狂,一时又大男子主义。
惠英红的角色本身纯挚温和,经历了种种苦难,最后选择坚守。但是在面对爱情时,也突然活跃跳脱,被小伎俩逗得忽喜忽悲。
而梁家辉和叶童饰演的悲情夫妻,前面的部分持续深情,有着依偎终老的预期,却在最后突然转折,令人猝不及防。梁家辉作为已经在最底层最贫困的状态中生活多年的老人,他是绝不会如此决绝和轻易地放弃生命的。
对此,我们只能认为是编剧为了煽情和凸显主题,刻意制造的转折。
过于突然的转折形成了割裂感,也许可以用“戏剧冲突”来解释,不过情绪没到就是没到,观众无法骗过自己。于是角色就更显模糊漂浮,失去了深入人心的力量。
《我爱你!》的编剧显然熟读各种编剧理论,刻意制造出各种冲突与转折,这并非坏事,只不过,一旦剧情超越了编剧的生活经验,故事便开始脱离现实,变得漂浮而虚幻。
从《我爱你!》的剧情来看,这个编剧团队,对城市老年生活缺乏真实的了解。或者说,他们只是旁观了一些表象,而不是真正走入了老人的内心。
故事的主线自然是两位老人的爱情。
先是戏剧性的冲突,倪惠二人彼此不爽,互相攻击。却在阴差阳错中萌生感情,正当温柔暧昧时,倪大红酒后失言破坏了情感。
之后,又是捧蛋糕,过生日,又是送手机,终于又换来女友笑颜舒展,最终成就一段情事。
这几乎是最常见的爱情剧套路,非常适合用在各种“青春偶像剧”中。
可是,我们本次的主角,是两位接近七十岁的老人,他们体验过生活的悲欢离合,经历了婚恋与丧偶的过程。现在因缘际会走到了一起,他们还会像一对小年轻那样恋爱吗?为一两句话就翻脸落泪?推拉几回合又破涕为笑?
也许世间存在这样的老年爱情,起码并不符合我对老人情爱的认知。
他们或许偶尔会萌生出爱情的灵动,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期许彼此的信任和守望。少年夫妻老来伴,当激情退却后,老人们更需要的是理解和相伴,而不是一个礼物、几句情话的虚幻满足。
当然,还有更多跳脱的情节,比如梁家辉召集家人在废品堆中吃饭,结果不肖子孙们充分展示出嫌贫爱富和坦然啃老的卑劣无耻。
可是,如果真的已经是这样的局面,梁家辉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他人直接旁观到这一切的。
同时,外孙的兴趣班是外公有资格决定的吗?
孙女酒吧喝醉竟然打电话给爷爷,让爷爷闯进灯红酒绿中救孙女回家。然后两人再展开走心的对谈?
听上去似乎没什么不对,但是放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中,这样的情节只能说显得脱离现实,很容易让观众出戏。
以及倪大红那一套鞭法,突然挥舞起来,总让人有种不可信的感觉。
还有捡破烂却宛若初恋的甜蜜过程,梁家辉夫妇的温馨相守,都是对底层生活的浪漫美化。这份虚构美化,放在偶像剧中自然没问题。但是放在关切老人的现实故事中,则有些不够真诚和用心。
不过,无论影片本身如何,养老、助老、伴老的社会课题将会越来越重要,也期待有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关注老人,理解老人,为老龄化社会提供更丰富的诠释角度和情怀认知。
90年倪大红扮演的哈姆雷特在舞台上呐喊:“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三十三年后,哈姆雷特变成了常为戒,就是这部影片的主人公,一个讨好型人格的甲亢老头。遇见了惠英红饰演的冤家兼黄昏恋对象李慧茹,和张家辉叶童饰演的老广夫妻。 颇为人寻奈的是,这部形为老年爱情题材的电影,神上却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心理和情感的关注和沉默。反倒是它所谓的“爱情”变得虚化,取而代之是对人和人、人和社会、年老之后等等问题的思考。导演似乎也没想着思考太多,遇到不痛快的人生境地,总是激情四射地大闹一场,结局自然是常为戒王子和李慧茹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倪大红和叶童的演技出神入化。四人的演技挽回了一大部分电影的商业片特有的空洞属性。故事的背景城市是花城广州,这部电影又一精彩之处是将花城粤文化巧妙地点进去。普通话和粤语的交互使用,不但不违和,反而使得影片更真切。 大抵,城市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你在这里遇到了什么样的人,又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城市是人,回忆和故事。 延伸一部影片,比如老杰克的《关于施密特》。也是关于老年人身心健康题材:如何面对老年?——曾经意气风发的自己,如何面对一切逐渐失去掌控、由局内变成局外人的局面。我突然想到:问题不是如何面对老去,而是如何面对现在。
为什么我们不再需要这样的电影?这样的电影又究竟是属于怎样的电影?
首先这样的电影是烂俗的煽情片,套着真情实感的外皮来骗人,实则只有无线套路。某些激动人心的片段加上渲染悲伤情绪的音乐,确实使人感动流涕,但这只是虚假的操控情感钱包的一种手段而已。不得不说这片预告片剪得溜,给人感觉是两对有着悲惨过往的老人在暮年遇到自己的新爱,但正片就和预告片体会到的那种惋惜悲伤完全不同,正片塑造的完全就不是同一种情感,纯纯预告片勾人心魂让人无限期待,正片可以学学预告片是怎么渲染情绪的!
再者对于改编电影方面进行说明这片为什么烂。近几年改编电影不在少数,特别是对于日韩方面的改编。正常大多数不尽人意,有口碑票房双失利的如:《阳光姐妹淘》《我的机器人女友》也有赢了票房输了口碑的如《独行月球》还有纯赢口碑的如《忠犬八公》虽唯独没有双赢的,但至少说明改编别国的作品也是能获得金钱成功与名气口碑,只要你用心去做。可现在状况是大多“只想流水账,只想搞钱!”介于《送你一朵小红花》《奇迹:笨小孩》《人生大事》这几部差不多类型家庭片的爆卖,《我爱你!》想比也不会差,可是这样真的有什么意义吗?
现在讲来这部影片除去某些套路和外界因素的原因为什么也是不好看的。一开始男女主相遇和韩版《我爱你》(韩版也是改编的漫画)截然不同,但节奏是一样的。韩版是一开始就有情感因素在里面的,而国版是搞成了欢喜冤家的形式,虽不像韩版着重笔墨去描写男女主相识,变成让人轻松一笑的喜剧方式也是不错的,也是能让人感到这是真实的,而且也很符合国情。至此我都认为本片还是不错的,本土化挺成功一部片子的,直到本片1/4处倪大红那角色与叶童那角色巧合相遇并照顾她那里就感觉到渗人了,因为韩版这里的编排起码是放在影片一半处了,是为了更好承接前部男主与女主和男二的关系和表现下文男主与男二成为好哥们做重要引导的。但国版只是一笔带过,这样无法理解他们几个人的情感关系变化了,显得不自然。虽然国版也是改编漫画,但明显学了韩版电影的拍摄节奏与方式,但仍然与以往垃圾改编片一样只学到外表皮毛,内核是真的毛都没学到。主要国版明明前面他们不打不相识的模式做出来了也做得挺好的,但后面那样搞一下子就垮掉了,主要中间他妈中间还有时间去搞些低俗搞笑段子,只能说有感到很生气!
中间部分运用大量网络用词来作为搞笑的点这是挺好一创意,预告一下后面用瘸了。孙女在喊韩版是个点缀工具的人,奉献美貌与推动男女主关系的进程,但在国版孙女差点成为主要讲的一个角色了,戏份过多且无用,而且还有捣乱男女主嫌疑,属实是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又差点陷入“什么都想讲,但什么都又讲不好”漩涡了。而且孙女前面都讲得挺多了其实,后面一下搞没可太难受了,割裂感巨强。倪大红和惠英红那个角色一起甜蜜捡垃圾那段MV式片段,跟两个小年轻在谈恋爱的拍法有什么区别?加入一些老年人的活动就是老人的生活了,根本没有老人会像那样好吧。韩版中与之相比的他们的约会就既动人又真实,没有那些花哨的配乐渲染,只是平静温和的表现他们的一举一动。韩版设定是女主不识字且智能手机不存在的年代,男主给女主写信到画图的变化过程,去餐馆吃饭的情况,都让我为之喜欢动容,这才是老年人的真实生活、真实浪漫嘛!打真情实感牌但又虚假无比,不过又再一次是易烊千玺和刘浩存罢了。
这片结尾可谓是非常之厌恶的。网络用词用来在老年人之间讲严肃的事情根本很违和还有啥两位病人校长和师傅作为意象却使劲刻画这些都是小问题了。后面这两三场戏是真的摧毁前面所有对于本片的好感,雷人程度天为惊人。首先是发现叶童那角色癌症晚期要死了,梁家辉召回儿女回来吃饭那桥段,看似是很现实很心酸的画面描写,但被巨夸张放大化多倍了,直接整成一出闹剧了。梁家辉叶童夫妻自杀那里,有位朋友说看那段时直起鸡皮疙瘩,眼泪止不住往外流简直破大防。但那根本是全程抄原版台词毫不修饰显得生硬,韩版在那里是真的情感塑造到位了的,不像国版全靠配乐衬托喊口号式催眼泪过家家。服丧那段更是炸裂得双眼突出,妈的直接抡起鞭子来乱挥了起来,人家梁兄叫你做的事你全当狗屁了?你这个好朋友就这样当的?有一百万种能体现倪大红人物性格的方法,偏偏选个最无厘头的。最后倪大红去找惠英红同她一起在乡下生活,就间接来几个塑想就去了嘛,搞那么多提示还能是爱啊?因为爱所以不会有那么多的犹豫,发现哈内克的《爱》是真正诠释出了爱啊!在这里借片中倪大红的台词“跪错了”来表达我的想法,经历过《滚蛋吧!肿瘤君》《动物世界》《送你一朵小红花》我曾一度以为韩延是个值得膜拜的拯救中国电影市场单一化的佛,但不过是又一个从学院化出来的套路作者,“跪错了!”韩延又一个在时代高速化变迁中放弃了修庙的和尚。
“我们的观众太善良,太温柔了!但凡遇到电影与疾病亲情、苦难奉献有关,但凡赞扬真善美,歌颂家国情怀的电影。我们就会突然变得多愁善感、无限宽容起来,会自动屏蔽双眼,陷入那个美丽的梦里面。”这是B站up主廿四格在讲“烂片”的视频里讲的一段话。是的,但凡带着有关疾病死亡、喜剧元素及实力演员的电影容易让人被迷惑,误以为藏有真情,实则虚假无趣。但这不是我们单有的问题,这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错觉误区,其它地区的电影也都存在这种名利双收了的消费电影如《遗愿清单》(美国)《时空恋旅人》(英国)《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瑞典)《岁月神偷》(香港)等。但我们这里仍然盛产力推这些电影,所以说我们不再想要看到需要这类电影了。只是稍微想能谈一下艺术,谈论下什么是真正的电影!
省流:翻拍韩国电影
倪大红在预告片里的表演太over了
2022.6.17想看(虽然不喜欢这种煽情片但还是看了梁家辉和叶童的一个片段看哭了啊!😭😭😭
翻拍这种电影…..偷懒又鸡贼
这个阵容厉害了
2022.6.18,光看大梁cc那一趴就觉得演技炸裂,虽然这两并不是主演,但红姐跟苏大强也有让人花钱的冲动啊!一把子期待!!!
惠英红与倪大红 m了这组!
这个要花钱支持。。
有点期待啊,阵容够强,韩国人能拍好的故事咱们也能拍好!韩版很童趣的呈现悲伤,这一点韩延应该也能做到。
另一个女主是惠英红
惠英红梁家辉叶童………………………好想看
因为她是惠英红。
有同名漫画改编的韩影在前,这版的题材和阵容也很不错。导演韩延,叶童,梁家辉,苏大强…啊,惠英红要冲金鸡影后了,励志!
红姨拿下金鸡奖!
又翻拍韩影了
红姐和叶童终于合作上了,希望叶童也慢慢迎来电影事业第二春。
无意间看到预告片,梁家辉和叶童的片段短短几秒钟就让我流泪,不得不看。
啥时候上映啊,看海报都能看哭
阵容好评
我好钟意你 我真的好钟意你啊🤣(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