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能让你奔跑
整部电影我只是被安妮在古老的欧洲街市上奔跑那一幕感动了,穿过河岸边白色的房屋,树影在红绒裙上不停更迭,擦身而过的墨黑色四轮马车,脚步随着急切的呼吸加快,那些街道两侧贩卖蔬菜的摊铺,高帽绅士与百褶裙小姐,所有的风景都飞驰后退,镜头面对安妮,颠簸地拉近,再拉远,反反复复,紧握信件的手部特写,快速切换的场景,奔跑的喘息让她面对上校字不成句,周围人物的声音从画面中慢慢淡出,最终镜头定格成一个吻。我相信上校定是看穿了眼前女人的情意,亲吻着她的坚持,原谅了她曾经的懦弱,和那些无法言说的懊恼与愧疚。而此时女人眼角的雀斑,褶皱的衣领,都在爱人的注视中瞬间遁形。
为了爱情而奔跑的人很多,《重庆森林》里的警察223,每一次失恋都要去跑步,为了蒸发身体里的水分,不再容易流泪。可谁又知道奔跑在大雨里紧咬下唇的223到底哭了没有。我想这个角色再适合金城武不过了,没有谁还有他孩子一样清澈坚定的眼神。满头红发的罗拉在法国街道上跌跌撞撞,从楼梯上滚下,跑起来脚可以抬到很高的位置,为爱人尖叫的时候甚至能看见喉咙的小舌。那个神经衰弱的李米,追在方文身后背诵每一封他的来信,在对方说“我就是不爱你了”,她忽然哭着道歉“对不起,是我认错人了”,随即跑开,用尽全力,以至于背后的衬衫被昆明的风吹得鼓鼓的。生活在十九世纪英国的老姑娘,矜持内敛的安妮,为了8年前错失的幸福,已逝的青春,在潮湿的石板路上奔跑,尽管长裙束缚,人群投射来异样目光,可她此时却奋勇地张着嘴、眼神坚定地向前奔跑,并非筋疲力尽,但这更具有张力。我虽然不是信奉上帝的信徒,但看到这里也相信,安妮以及所有那些曾经奔跑过、现在正在奔跑的人,都是被爱神庇佑的孩子。
呼吸、心跳、闷疼的胸口,奔跑的时候只有这些,只有,来不及任何思考,这也算是一种最纯粹、最简单的,对于爱地表达。
其实,我是想起了那年入夏在北京肮脏灯影里奔跑的自己。 2010.5
2 ) 老姑娘们,抬起头,挺起胸,撒丫子为爱狂奔吧
大龄女青年们总是低眉顺眼,忙这忙那,天天把自己弄得比总理还忙。用工作,用家人,用阿猫阿狗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的闲七杂八的事压抑自己,麻痹自己。用忙碌掩饰空虚。姐姐,您做给谁看呢?Anne一开始就是这样,大宅院一楼二楼雷厉风行,乍一看还以为是女主人呢,可是呢,处境连寄人篱下的女侍还不如。可悲啊!估计还没等结婚,自己先休克了。真应了Sleepless In Seatle那句话: 找着对象的几率比被恐怖分子挟持的几率还低。
论大龄女青年的七宗罪:
1.“我很好”这句话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总挂在嘴边。
您搪塞谁呢?我们可都不是傻子。谁都知道没对象的闺女像根草。瞧瞧人俞敏洪叔叔说得多好:“我们人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但你毕竟是一根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你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他们不会因为你痛苦而他感到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怜悯你,因为人们根本没有看到你...”( 尽管俞叔叔本意是教育我们成才的,热爱英语,一时半会儿找不着工作的小盆友们可以找到原版视频慢慢膜拜。结果让我给借花献佛了。)总之啦,老姑娘的处境就是冷暖自知啦。
2.听信叔叔婶婶大爷大妈七舅老爷之流的“当初是出于我们的负责和谨慎才不让你跟那穷小子好呢”
拜托姐姐,估计你这一生都是被家长安排好的吧。小屁孩时,他们为我们选幼儿园小学中学。好不容易熬到18岁了,又被强行选大学念硕士一路念到烈士。说到底自己的鞋自己知道紧在哪里。搞对象这种事还是姐姐们有回主心骨吧。说的不如唱得好。人家fall out boy唱了“I don't care what you think as long as it's about me. The best of us can find happiness in misery.” 毕竟遇到真爱比嫁到大款的机会小多了。有姑娘会问:我怎么能知道那是不是真爱呢?要我说:如果真的遇上错的人,大不了大叫一声:妈的!老娘错了!好歹咱也做了把看错罗密欧的朱丽倩吧!尽管咱已经过了长痘的年纪,也重新体验了把叛逆少女求爱记。
3.对象没找着,怪脾气倒渐涨。
Anne自从八年前拒绝人Frederick以后,连Frederick的信也不看,那您还留着时不时拿出来yy干嘛?要么打开看,要么就扔了,拜托干脆点!少在那装黯然神伤样。
Anne看到Frederick把Louisa抱到怀里时差点没心酸到牙根,误以为Frederick和Louisa结婚时,差点没哭到晕死过去。您当初干嘛去了?现在不都晚了。Anne的精神胜利法比阿Q还略胜一筹,美其名曰“Time is a great healer”并以之为座右铭还劝告他人向前看。殊不知历史上的智者们早已点破过去永远不会过去的道理。要不是Frederick最后向Anne表白,估计老处女真可能像林黛玉姐姐一样抱病气绝身亡。
4.我的心情只能记在我的小本本上。
八年后,当得知Frederick仅是不同往日飞黄腾达时,Anne拿出她最最心爱的小小日记本,记下她对无处可道的遗憾心情:“像他现在那么好的条件,是不是已经有了归属吧?他现在肯定有妻子和孩子了吧?我的内心真是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啊”估计这样的女青年不在少数,上至八十,下至八岁。到了情动之处,还会眼泪汪汪的留下深一行浅一行的“Now, we are strangers”。然后,再在ktv声嘶力竭的高唱elva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唱五遍不罢休。
我说姑娘啊,和活生生的人交流交流吧。三条腿的蛤蟆难找,找听你倾诉的两条腿的人可不难。再不行找阿檬啊!别把自己憋坏了,把自己憋成内分泌失调就不好了。
5.琼瑶综合症。
一天到晚一边愣神,一边碎碎念“I know my chance of happiness has passed away”“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诸如琼瑶奶奶的经典语录云云。
不仅语言像琼瑶,行为更像琼瑶小说里的圣女一样。比如Anne,放着见到心上人的机会不要,却去给人当义务保姆。幸亏Austen笔下留情,让她后来得以见到他,要不Anne就真成剩女了。
本人年少无知装叉时,也曾跟Anne有相同的爱好--贝多芬的《月光》。那小调一听,眉头一锁,思绪那个万千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个春。
大凡思春的少女,必有偷偷看情郎的时候。不过,10几岁正常,20出头也还好,但您到了快30了,就别这样了。“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的年代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儿了。郭达唱得好“妹妹,你大胆得看看我啊,看看我,莫转呀头!”
6.抵制不住老娘儿们的闲言碎语
“在她这个年级,哎,只能找二婚的了。”“您们家闺女怎么还不抓紧啊?再不挑没好的了。”“你瞧瞧人家孩子都上幼儿园啦。”这种话听到老姑娘心里无疑是如雷灌顶悲从中来啊。有的人最后都躲在家里,不敢轻易出门。
去你妈的!你应该这样回应。
其实在Miss Austen Regrets里,连Austen小姐自己也被母亲质问为啥当初不找那个有钱的叉叉少爷结婚,最后母女俩吵得气急败坏。当她的小侄女Fanny要安慰她时,Austen小姐说“你可以质疑我的判断,但是你敢同情我个试试!”
同是Austen笔下的人物,看看人家Emma,瞧瞧人家看得多开:只有贫穷让单身可耻。姑娘们,好好赚钱也是出路。
7.找个好人结婚,结束老姑娘生涯。
相信大多数人到头来不得不这样书写自己的命运。也许有人说婚姻和恋爱是两回事,但我相信说这话的是那种从来不缺对象而且不负责任的人说的。也许只有从来没谈过几次恋爱的老姑娘才是最懂爱最珍惜爱的人,因为爱情对于她们来说一直是奢侈品。
七宗罪总结完毕。
七宗罪纯属娱乐,请勿对号入座。
难得最后Anne不顾一切,一路狂奔只为找情郎的情节,才多少缓解了影片不尽的阴霾与压抑,也给观众希望和新生的信心。
有一个细节:Anne总是时不时地看着镜头,好像不仅在审视自己,也在审视着观众。只希望我们都不会变成老姑娘。
To girls who believe in love,
To girls who run for love,
Cheers!
3 ) 循循善诱的简老师
从前以为,简奥斯丁的书大同小异,无非就是讲如何嫁给有钱丈夫的故事.现在惭愧地收回这种想法,在通过电影草草概览了她的大部分作品之后.
Mansfield Park描写的是从小寄人篱下,楚楚可怜而小心谨慎的灰姑娘,在历经周折后终于赢得心上人的青睐.可以说主题词是"灰姑娘".
Northanger Abbey中的女主角天真烂漫,常常幻想各种罗曼史,经历一系列事情后开始学会面对现实,当然也同时拥有了幸福.关键词是"长大".
Persuasion则讲述了一个坚定性格的故事.女主角在年幼时因为不够成熟坚定失去了所爱,最终学会坚定不再犹豫不决,得以峰回路转.关键词可以是"坚定".
Pride and prejudice的故事为很多人熟悉.傲慢与偏见造成了一对男女间的误解,当他们最后努力剔除偏见,看清楚时,终获幸福.关键词正是书名,"傲慢与偏见".
Sense and sensibility,书名同样是整个故事的关键词.该书试图告诉读者,美满的婚姻中,理智与情感的平衡是不可或缺的.
读Emma的年代十分久远,已记不清主要情节,不敢妄加评论.
另外,在奥斯丁的英文介绍中看到Lady Susan这个书名,似乎是Northanger Abbey的原名?
简老师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如此清晰地表达在这几部小说中,可以说构思精巧用心良苦,颇有些"多谢后世人,诫之慎勿忘."的味道.不愧为经典.
4 ) 一首关于爱的无言诗
这是一部很细腻的英国电影。导演、演员、摄像、配乐都是拿捏有度,精准地将每一幕的情感变化都刻画得精致有加。一直很喜欢英国田园风格的电影,喜欢看那些衣冠楚楚的年轻俊杰和穿着精致裙衫的深闺小姐们,在美丽而又古老的庄园里,为爱而纯粹,为爱而苦恼。由于没有看过简小姐的原著,所以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自己的情绪是随着故事的走向而起伏不定的。我第一次强烈的感觉到,我多么希望故事中的男女主角能够幸福地在一起。因为相爱而害怕相爱,因为对自己的自卑而对爱情自卑。如果只是因为这样而让彼此错过,是多么令人叹惋和悲伤啊。
安因着对温特沃斯上校的愧疚(在8年前因为家人的缘故而拒绝了他的求婚),而不敢在8年后重新拾起面对他的勇气。她将她对他的爱化成无尽的酸楚和伤痛藏在心里。她先入为主地把自己放在了不可能再被温特沃斯上校喜欢的位置,所以每次出现在温特沃斯上校面前时,她都不敢看他的脸。她自己害怕从他的表情中得到她已经知晓的答案,但她又因为深爱他所以她又希望他能主动地来和她说话,来理解她的情感。就是这样,喜欢而自卑着,矜持而又不安着。而当时的她,可能永远也想不到,她所期待的那双饱含爱意的双眸就从未从她身上离开过。
而温特沃斯上校也是如此,尽管内心对安的爱炽热如火,但在安面前,他总是极力地克制。他同样希望安仍是喜欢他的,但男人比女人多一层身份的顾虑。他知道自己当初和安分开的原因,所以他害怕因为自己的再次冲动而永远地失去安。小心翼翼,反而更让安产生了误会。
“爱都是自私的”这句话一点不假。原本想伟大的为彼此牺牲,却发现原来彼此都是自私的谁也不想放手。如果不是安误解了温特沃斯上校结婚的消息,她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她是有多么多么地爱温特沃斯上校吧。而温特沃斯上校如果不是因为被路易莎的家人误会,他可能永远都不会注意到原来他对安是如此的放不下。在爱情中,人人都是傻子。有时候所谓的理智可能会让我们错过很多我们本应该珍惜相守的人。不过好在,故事里的安是幸运的。她迅速意识到了她对温特沃斯上校的情感,并积极地抓住了后来任何一次面对他的机会。她的勇气来源于那份悲伤所激发出的对爱的渴望。因为爱,她又重新获得了自信。她不再害怕失去,因为此时的她已经明白,对真爱的真正错过,就是你以为它已经来了,可又不敢主动的去迎接它。所以,完满的故事恰到好处的展开了,安一步一步重新回到了温特沃斯上校的生命中。
有些爱,无需多言。只要你在这里,我在这里。相信彼此,即时是错过了大半个人生,也会因为对方的一个微笑,而又重新豁然开朗吧。
最后,引用一首英国诗人Glady的诗
《unsaid》
Sometimes,
lips are sealed,
tongue is tied .
Sometimes,
hands can't reach,
the feelings are locked,
into these eyes.
Read the words unsaid,
the feelings not laid,
plunge deeply into my heart
everytime.
Love is there. Love is there.
5 ) 如果错过了好男人怎么办?
看到安妮那张脸的时候忍不住想到这个问题。一般有两中选择:A忘掉好男人这回事继续看你的电影;B还是要继续看电影但要学学人家是怎么把好男人找回来的。
电影一上来就毫不吝啬的给女猪脚一个真实的大特写,一个出身高贵却没有多少嫁妆的英国老小姐,一个青春不再更不可能自食其力的大龄女青年,一个被充斥在琐事中间的感伤主义者,一个曾经不小心错过好男人的淑女。综合以上描述用今天的话讲安妮的形势是紧迫的,伴着隐约的琴声,在简姨妈的指点下,安妮开始了她迟来的罗曼史。
首先那个好男人得旧地重游,带着他那颗被伤成碎片的心。一个女人如果想青春永驻就只能活在爱人的记忆里,所以当温特沃斯上校见到安妮的时候他报复似的跟其他女士讲他觉得安妮老了,憔悴了,他或许还在私下里还庆幸幸亏当年没有娶到她。注意,这个地方简姨妈的处理和韩剧截然不同,身处远在18世纪英国乡下的简•奥斯丁就高瞻远瞩的意识到让女主角华丽的现身在旧情人面前是不可取的,这会使好男人感到失落“没有我,她照样过的很好。”“我每日买醉颓废不堪的时候她却手端着香槟和洋鬼子调情。”(背景音乐是《金三顺》里的插曲《Don’t break up》)等等等等……所以我们的安妮很小心的,低调的开始了和温特沃斯上校一次又一次的会面,然后又很小心的,低调的让温特沃斯上校知道她曾经拒绝过不错的婚事。是不是因为自己呢?这时候好男人表露出了恻忍之心,他把身心俱惫的安妮抱上回家的马车,当然没有达西先生手扶着伊丽莎白上马车那一幕含蓄经典,但也足够使一个内心无助的大龄女青年感动了。
紧接着就是让这个好男人重新爱上你或者让他发现他原来一直都还爱着你,出于电影画面的考虑这浪漫的一瞬要发生在你最美丽的时刻。所以,想象一下吧,在辽阔无垠的海边,伴着滔滔的海浪声,海风阵阵吹袭着你的长裙。这时候好男人像拨开重重浓雾般的越过形形色色的没多大内涵的美女而发现特别的你。而你也终究要找回那个你曾经错过的人。
剩下的就不重要了,我们都知道所有的电影当男女主人公两情相悦之后就不好看了。简姨妈也不能免俗。恋人们的仓促的拥抱后通常接的都是中国观众看不懂的字幕。黑心的制片方们只负责把你们送到城堡的门口,怎么进去却没有附加说明。所以还真应了那谁说的那句话,电影不是济世良药,就算你照着做了也一定就能找回你的好男人,就算找回了那个人,他也未必就是个好男人。所以我们又回到一开始那个问题:如果错过了好男人怎么办?
6 ) 潜伏多年第一次写影评,文字随意主观。我很喜欢女主角
原因有三
一,她是指匠情挑中的苏珊斯密斯,指匠情挑可是我心中的神剧,因为喜欢这个演员,而喜欢她在劝导中的角色
二,她虽不很美,但也不丑,不会让我直接出戏。关键是电影前半段她可怜而又忧伤,真是可怜的小东西,我对这两种特质毫无免疫能力,所以会很喜爱怜惜她。
三,她如此可怜,但又如此坚强。可怜而又坚强的女性最能够打动我。
从两人再次见面,温特沃斯表现出对安妮的讽刺和不能原谅的时候,就能看出他依然多么爱她。如果他不在乎她,他不会如此冷酷无情,不会如此愤怒,如此打击伤害她。
可以看出安妮是多么的痛苦和悔恨。8年的时间,让她有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再那么懦弱受人摆布,她变得更加勇敢坚强。她为8年前错误幼稚的决定付出了代价,而正是这惨痛的代价让她得以成长,让她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当命运之神再次向她招手,她不会再迟疑;当她感到温特沃斯的情感时,她拼了豁出去了,几乎都要完全放下女性的矜持了;当她看到温特沃斯的信,当她终于找到温特沃斯时,我感觉太好了,忧伤的公主终于有了童话版的美好结局。她并不是含情脉脉的看着温特沃斯,而是眼神时不时的游离,但注意的焦点总是对方,让我觉得迷人而且演技很棒。
最后要说的是,我发现写影评的都是大龄女青年,让我这个大龄男青年情何以堪。。。。。。
单靠影片的话完全不明白Anne和Wentworth怎么旧情复炽的,就因为以前好过所以完全不用感情铺垫了吗.......奥斯汀真的很喜欢给主角制造障碍但临到末了又轻而易举地帮她们扫清道路,说到底还是一副教育世间女子该怎么去爱的上帝样啊【
这片我非常想给五星,但它确实不是应该给五星的片子。它非常私人化、英国化,音乐和镜头都非常优美。Anne确实如书上所写的不够漂亮,年纪较大,隐忍,有古典美;而Wentworth上尉实在是……英俊得出乎我的意料,男人还是有笔直的长腿好看啊。至于某位年轻的表兄,那口牙齿不能不让人想到某
Love is longest when hope is gone.
Anne写日记是彻头彻尾地自怨自艾,一个人纠结,Wentworth的举动不是蠢就是空白,亲嘴的时候居然一动不动,自然是为了衬托姑娘的爱情得来不易,一个劲儿地踮着脚尖向上送。然而还是好看,尤其是配乐把平庸小事变成了故事。
Sally Hawkins演得好,末段的奔跑是書裡沒有的,但我很喜歡,終於拋下束縛去追逐自己的幸福
一如既往的奥斯丁调调,理解女主所有的自卑怯懦、瞻前顾后与无可奈何,也理解那段感情所有的进退维谷以及需要付出的勇气。如果这就是所谓“进退有度”、“知书达理”的话,那便注定要吞下所有的委屈。好在尽管脚步来来回回,那个吻逡巡再三,但最终得到了差一点就要错失的婚姻。真好呢,似乎可以让人回到单纯,相信彼此,相信命中注定的爱情,虽然明知那种痛彻心扉的失去才是现实,安妮说的这句话才是常态,"we love longest when all hope is gone."
简·奥斯汀的风格,在温润如玉的光泽之下总是潜藏着种种近乎肝肠寸断的欲言又止。然而影像上的简·奥斯汀又与书上的如此不同……PS:近几年英国简剧的男主角都很有气质
感谢ITV07年的选角,这位安妮不仅不美,而且有些年老色衰,又时值家境凋零,这才是绝大多数的真相。她的苍白沉郁之下总是潜藏着近乎肝肠寸断的欲言又止。就像那骄傲贞洁的岩石,等待远方归来的航船,将浪花化做昂扬的激情,融化那坚定而执卓的心灵。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给影片增色不少。
这个里面的Anne都快成灰姑娘了。。Austen可是明确说过Anne很迷人的。
一个老处女如何变成万人迷
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男主给女主写信“我一直爱着你,你居然看不出来吗?”,一片儿的弹幕“鬼才看得出来”“谁看得出来”“没有上帝视角真看不出来”哈哈哈哈哈哈
我可以忍受一个人懦弱,但忍受不了她虚伪,女主角长相气质都不行,简直就不像沃尔特家的人,不喜欢演员,奥斯丁的小说还是不错的
很喜欢这一类型的英国片 演员永远都不是最好看的 但演出来的感觉却是最贴切的 演技永远稳定而且足够细腻足够动人 举手投足之间的欲言又止简直不能再赞了
真·好事多磨……情感太克制太含蓄,女主终于追上男主,两个人的对话还是那么彬彬有礼急死观众了233 配角的人物设置似曾相识,配乐的留白感恰到好处 PS 要是求婚的吻戏再长一点就更好了~ 2013-12-08想看
我愛死簡 奧斯丁了~有這麼多好看的故事被她寫出來
简奥斯汀笔下又一段细腻纠结的情感,演员的选择还是合适的,不过女主的穷酸女仆服装和造型真是令影片大大减分~
女主每一个直视镜头的眼神。
诟病女主角姿色并因此恶评的观众,显然和片中那些势利娘们属于一丘之貉。就是这么简单。
比起越来越偏离原著,照顾现代人的口味的奥斯丁电影来,我以为这样的选角才是正确的
改编得很合原著,虽然里面的爸爸姐姐不够漂亮,不过整部戏看着还挺舒服。